導航:首頁 > 音樂圖片 > 分享音樂和電影心得

分享音樂和電影心得

發布時間:2023-06-14 15:25:44

Ⅰ 電影《音樂之聲》觀後感,200字 有劇情和觀想

《音樂之聲》中眾多情景交融的歌曲令觀眾沉醉,茱莉·安德魯斯像出谷黃鶯般高亢亮麗的開嗓、和阿爾卑斯山廣袤的自然景觀水乳交融地搭配在一起,成為了一開場就令觀眾醍醐灌頂的記憶標簽。

《音樂之聲》中天性自由,不受繁文縟節約束的修女瑪利亞,著名的阿爾卑斯山、清澈的湖泊、明媚的氣候,七個活潑的孩子,以及反納粹,追求自由的勇氣,都打動了世界各地觀眾們的心。

(1)分享音樂和電影心得擴展閱讀

《音樂之聲》演員

1、朱莉·安德魯斯飾演瑪麗亞

1935年10月1日出生於英國薩里郡。英國女演員、歌手、舞蹈家及戲劇導演,同時也是多部暢銷兒童讀物的作者,聯合國婦女開發基金會的「親善大使」。1954年,首次登台百老匯演出《The Boy Friend》,獲得了世界戲劇獎。

2、克里斯托弗·普盧默飾演馮·特拉普

1929年12月13日生於加拿大安大略省多倫多,演員、製作人,1958年,他出現在電視電影小月亮的阿爾班與朱莉·哈里斯,他接受了他的第一個艾美獎提名。他還出現了哈里斯在1958年的電視改編的心聲淚影了托瓦赫爾默哈里斯的諾拉在電視版的易卜生玩偶之家。

Ⅱ 歌劇魅影觀後感體會

音樂劇《歌劇魅影》是現代音樂劇大師安德魯·洛伊德·韋伯最成功的音樂劇之一。該劇改編自法國作家加斯頓·勒魯的同名恐怖通俗小說,描寫了發生在19世紀巴黎歌劇院里的一個恐怖而又凄美的經典 愛情 故事 。下面是我為大家精心整理了一些歌劇魅影 觀後感 ,歡迎查閱。

歌劇魅影觀後感1

這個周末,我心血來潮將《歌劇魅影》又看了一遍,每一次看,我都會為這個愛情故事感動。

《歌劇魅影》中有三個主要人物:女主角克莉斯汀,魅影、貴族拉伍(夏尼子爵)。整部電影圍繞著三個人展開。

克莉斯汀與拉伍是青梅竹馬,魅影被克里斯汀吸引,並一直指導她,克莉斯汀一直認為魅影是她去世的爸爸給她派來的音樂天使。

在這部影片中,給觀眾印象最深的就是魅影這個人物。魅影是一位傑出的藝術家、建築家,但他面目醜陋,受盡人間歧視,只能生活在劇院的地下。在「鏡子—音樂天使」這首歌中魅影唱到「你應了解我,明白我為何藏在陰影中」,從這句歌詞可以看出魅影的心裡矛盾:喜歡她,卻不能暴露在大眾面前。

魅影在常年的黑暗與孤獨中變得性格扭曲,就如同《哈利波特》中的湯姆。里德爾一樣,但湯姆沒有愛,他有愛,不過兩人都不懂得怎樣去愛。魅影為克莉斯汀傾盡所有,他給她創作了優美的音樂,華麗的歌劇,教她演唱,訓練她舞姿,並幫她嚇跑劇院的首席女高音,使她成為了巴黎文明的女神。他以為這樣克里斯汀就是他的了,所以當拉伍與克莉斯汀在樓頂立下山盟海誓時,他的心碎了。最後他為能滿足與所愛的人在同一個舞台演出的願望,冒險殺死皮昂吉,來代替皮昂吉演出,在影片的最後,他得到克莉斯汀的一個吻後,終於被偉大的「愛情的力量」撼動,放走了克莉斯汀和拉伍兩人。

也許魅影更需要別人的尊重,魅影有著強烈的愛,卻不懂得怎樣去愛……

歌劇魅影觀後感2

今天晚上上選修課,欣賞了一部音樂劇《歌劇魅影》,感覺感觸還是滿深的,其實我本人並不懂得音樂劇,對音樂劇這種體裁也是首次接觸,今天晚上看的這部音樂劇可以說是我有生以來觀看的第一部音樂劇,所以我對這部音樂劇的欣賞以及感觸主要是在這部音樂劇的劇情方面,在全劇中,一首「All I Ask of You」的旋律反復出現,羅爾與幽靈對這首歌的不同演繹表現了他們各自對於女主角克莉絲汀不同的愛情,最後,愛情最終戰勝了悲劇,幽靈對女主角克莉絲汀的真摯的愛情最終戰勝了他對克莉絲汀的佔有欲,全劇體現出了愛情的偉大。

其實,在這部音樂劇中,最令我感動的還是幽靈對克莉絲汀的愛情,女主角克莉絲汀從開始時一個沒有任何名氣的舞蹈演員到後來成為著名的歌唱演員,在這個過程中,幽靈為她付出了太多太多,可是後來的結局卻是幽靈並沒有得到克莉絲汀的愛,這個結局對幽靈來說很不公平,但是幽靈最終還是成全了克莉絲汀和她的愛人勞爾,讓他們在一起了,這更加說明了愛情力量的偉大,「愛她,就讓她幸福」的主題在音樂劇的最後表現了出來。

除了這部音樂劇的劇情很感人,還有值得一提的就是這部音樂劇在拍攝時所採用的倒敘的手法,整個劇情的演繹都是從老年勞爾的回憶中敘述完成的,這樣使得前後劇情的穿插更加自然。

總而言之,今天通過觀看《歌劇魅影》這部音樂劇,感覺還是學到了蠻多的。

歌劇魅影觀後感3

歌劇魅影是一部安德魯·洛伊·韋伯作曲的百老匯音樂劇。又譯做歌聲魅影、劇院魅影或歌劇院的幽靈。1986年首演,於1988年獲得七項托尼獎,是音樂劇四大名劇之一。《歌劇魅影》的音樂帶給了我們視覺和聽覺上的享受。無論是幽靈、克里斯汀還是拉烏爾都帶給了我們不同的音樂感受,他們用自己的聲音去詮釋了對各自的愛。這無疑對觀眾來說是一種音樂美的享受。

這是個典型而感人的愛情故事,關於一個出沒歌劇院里,用一副面具遮掩自己醜陋面孔的神秘幽靈,愛上一個女高音歌唱演員的故事。這裡面有錯綜復雜的人物感情,充滿張力的戲劇化沖突,以及19世紀社交界特有的那份自嚴謹中爆發出來的神秘恐懼和性格壓抑。舞台上展現出氣勢恢宏的大劇院,陰森恐怖的地下世界,敏感多情的貴族青年,楚楚可憐的紅伶少女。還有那張臉,那隱藏在木然恐怖的假面背後的自卑嫉恨,狂暴而又脆弱的心靈,幾乎所有可以調動觀眾情緒的要素都濃縮在卡斯頓-勒胡德原著中,並在韋伯的手中為它拂去浮塵,再綻芳華。

我認為全劇最精彩的唱段莫過於第一幕中幽靈和女主角克里斯汀在古老的巴黎歌劇院下面,深不可測的地底兩人的深情二重唱「歌聲魅影」,演唱多有美聲成分,音樂動機在不同的調上一次次再現,把當時那種亦真亦幻般睡半醒的戲劇情境表現得淋漓盡致以及將充滿愛與幻想的情感交融表現得及其凄婉、完美而動人;旋律節奏中多採用的附點音型,有一種強烈的推動感和緊張感,製造出全劇中第一個情感高潮,克里斯汀與幽靈聲情並茂的歌唱,使觀眾完全沉浸在這個美妙、真誠而又略帶感傷的浪漫愛情故事當中,同時也期待著幽靈、克里斯汀、拉烏爾這兩個男人與一個女人的的感情接下來將會如何發展下去。

當拉烏爾對克里斯丁的感情給予肯定時會響起一首The point of no return,我看到了克里斯汀對魅影的迷戀和依賴,我幾度誤認為她是愛魅影的,但事實上只是對魅影的一種深深的依賴罷了。其中還有一段《All I Ask of You》,是全劇中反復出現的一段旋律,在不同的場次因不同的角色有不同的唱詞。可以說,這是全劇的主題旋律,不同角色、不同唱詞的不同演繹,表達了兩位男主人公對克里斯汀不同的愛情。

《歌劇魅影》不僅在音樂和藝術方面取得驚人的成果,在情節的內容上更是更了觀眾很深的震撼!在影片的結尾,影片給了我們很大的想像空間。克里斯汀墓地旁邊小小的角落裡,一朵紅玫瑰配著幽靈曾經送給她的戒指,靜靜躺在那裡,任憑歲月逝去如潮。這樣靜寂的結局卻讓人覺得無言的真情縈繞於心。劇院已破敗,青年已成老叟,他得到幽靈的小猴音樂盒,並將其供奉在亡妻墓前,心願已了般輕嘆一口氣,這是他的心願,還是她的遺言?有一點可以肯定,她從未忘記過她的天使,當丈夫看到墓邊居然停放著一朵綁著黑絲帶的紅玫瑰——那是幽靈愛情的信物,只是多套了枚幽靈曾打算送她的結婚鑽戒,丈夫並不感到特別吃驚,觀眾看到了他的成熟和對愛妻真正的理解。時光已老,玫瑰依然紅。

總之,這是一部很值得推薦一看的音樂劇影片,感謝老師給我們播放了《歌劇魅影》!

歌劇魅影觀後感4

剛剛開始接觸到《歌劇魅影》的時候,我被它悅耳動聽的音樂深深的打動了。甚至有點痴迷。現在的看法有點轉變,我覺得它不僅是一部浪漫凄美的愛情片,也是一部場景宏偉的音樂劇,更寫盡了一生的悲涼……

讓我們來了解《歌劇魅影》的主人公------Phantom吧!一個集萬靈於一身的寵兒,音樂家,建築家, 魔術 師等等這些名詞都不足以形容他的才智。是的,他是幸運的,上天賦予他較常人多得多的智慧;但他又是不幸的,他一出身就被冠以一副醜陋的面容,以致被親人遺棄,受旁人打擊和虐待。人之初都只是張白紙,無所謂美醜善惡的,其他的孩子都幸福地成長,而他卻遭到遺棄。這一切都是什麼造成的呢?獨一句「天妒英才」能說得盡他的悲苦遭遇嗎?從生命開始的一刻起,世界就給了他不公平的待遇!

初看這部音樂劇的人都痴迷艷羨Christine那美妙彷彿天籟般的歌聲。Christine是會唱,但是她的老師是誰呢?是Phantom----Angel of music。Phantom是她的老師是她的音樂天使,從這一層上,完全可以說是他創造了音樂的Christine,如果沒有他這個知音,這個伯樂式的人物出現,她可能永遠都只是個默默無聞的 芭蕾舞 演員。在音樂的世界裡,他是個帝王。

然而,作為音樂之國的帝王,出現在我們面前的Phantom卻總是戴著一張面具。那是因為種.種不幸和打擊使他的性格變得膽怯,只有戴上面具、遮住醜陋的時候,他才有勇氣去歌唱、去表露對Christine的真情愛意。當Christine趁他專注於創作,好奇地揭去他的面具的時候,他頓時變得癲狂。他痛心而粗魯地將他心愛的女人推倒在地。此時此刻,我深深地感受到他心裡脆弱的底線……在面具的遮掩下,他是驕傲的天才,是令人生畏的可怕的幽靈。而當他最深的痛楚-----所有痛苦的根源暴露在人前的時候,極慟,瘋狂將他的理智沖破了,此時此刻,他恨這個揭開他傷痛的女人,恨得咬牙切齒,恨到骨子裡去了。然而就是這種痛楚伴隨了他一生……

對於Christine,他是愛她的,但是這份愛包含了太多。他愛的是Christine嗎?他真的是,或者真的能把她當作一個普普通通的女人,給她真真切切但卻平凡的愛嗎?我認為不是,也不能。也許從某個程度來講,他還把她當作一件藝術品來欣賞,愛護和佔有。

而Christine最終沒有選擇他。雖然她對他也有著一種復雜的迷戀(包括對父親的思念,和對他虔誠的尊敬和感激,或許還被他的浪漫情懷所打動,比如湖面的萬盞燈火),但最後她被智力戰勝了。她意識到他不可能是她最終的選擇。那是不是說她太軟弱,不能也不敢追求不被世俗認可的愛情呢?我覺得不完全是。雖然Christine是世俗的(因為她生於人世間,也成長於人世間),但是她的的確確是堅強且敢於追求的,曾經她對他一度的迷戀不正能說明這一點嗎?

她敢於面對自己的處境和所承受的復雜的愛,但是為什麼還是不能選擇Phantom呢?有人說她嫌他長得太丑了。我以為不然。Christine並不是那樣淺薄的女子。她是覺得他的心靈比他那張扭曲的臉更可怕。長期不見天日的黑暗生活扭曲了他的性格,更養成了他的偏執。雖然他是真心、多情的,但他的那份感情的付出所利用手段卻是不能被Christine接受的。他的愛又是如此之重,這要平凡的女子若Christine怎麼去承受呢?大概這就是「愛,不能承受之重」吧!我們不妨想像一下,一個人與一個幽靈的生活到底會有多遠的距離呢?太遠了。他們倆是不可能走到一起的,雖然不願看到,不願對Phantom那樣殘忍,但我不得不承認。已經是如此了,Phantom也註定孤獨寂寞地過下去……

音樂劇接近尾聲的時候,我們看到老勞爾把猴子音樂盒放在Christine的墓前時,那角落裡早已靜靜地躺著一束用黑絲帶綁著一顆戒指的玫瑰,鮮艷的血紅色是唯一的色彩,它是那樣的凄美絕倫,似有千言萬語,卻也只是默默無聲……

歌劇魅影觀後感5

特意拋開某種情感去觀看這部電影,音樂沒得說的,歌劇魅影主題曲的旋律很容易在大腦里形成迴音,不斷播放。

魅影除了在歌劇中學習一些做人的東西,他的生活全然隔離在人類社會之外。理解他的人,只有一個,就是帶他進入劇院生活的居里夫人。她深知他的一切,並默默的保護這個可憐的孩子,盡量避免外界的人對他的擾亂。魅影是個天才,他無師自通學會了很多東西,自從他的生命中出現了克莉絲汀,他便他的音樂全部貢獻給她,通過他的愛。對克利絲汀來說,這種愛滿足了她精神上的一切,她卻不知他的存在,以為那隻是一個神靈、一個夢,當然,她喜歡這個夢。拉伍是克莉絲汀小時候的朋友,在她一唱成名後,他出現了。他是一個俊朗有錢的白馬王子。魅影感覺到愛情的威脅,他把克莉絲汀帶到了他的地下宮殿表達愛意。本來一切都很美好,但克莉絲汀卻因為好奇他面具後面的面孔,揭開了即使母親也要拋棄的醜陋面孔,也讓魅影怒不可揭,他自憐的嘆到——從此,他在她心中不再存在美好的一面。無奈之中,唯好送她回到劇院。

克莉絲汀和拉伍的感情因為魅影殺死一個工作人員,而訊速長溫,克莉絲汀已經開始恐懼魅影的所作所為了。然而,她卻對他慈父般的關懷念念不忘,她渴望再次聽到那熟悉的歌聲。在魅影差不多成功誘惑克莉絲汀回到他的地下宮殿時,拉伍不失時機的殺出來,並帶走了克莉絲汀。魅影再也控制不住自己,憤怒的他決定不擇手段要把她帶回身邊。

魅影在舞台上設置兩道機關,成功的把她帶到了地下。拉伍也在居里夫人的幫助下找到他們。魅影上前把他給勒住,然後以拉伍死的代價讓克莉絲汀選擇是否跟魅影離去。克莉絲汀歌唱他的可憐,並吻了他。這一吻喚醒了魅影對克莉絲汀最真誠的愛,魅影只好放了他們,讓他們離開。愛一個人,如果她的幸福快樂不是他的幸福快樂,他還離住她,就是貪婪。

拉伍沒什麼好說的,是個勇敢的白馬王子。

克莉絲汀是個可愛美麗善良勇敢的女孩。在魅影沒有向她頃訴愛意前,她從來不知劇院的那隻鬼就是她的夢中天使。後來讓她在白馬王子與醜陋的魅影之間作愛戀的選擇,正常人都會選前者。

魅影是個孤獨的黑馬紳士,他一直以來都深愛著克莉絲汀,即使是在暗中。有最醜陋的面孔,也有擁最真誠的心和才華。自從愛上克莉絲汀後,她就是他生命的一切,而這一切都給一對小情人奪走時,他還是活了下來。從他母親拋棄他開始,他一生註定是孤獨寂寞的,他的生命就是《學習承受孤獨》。


歌劇魅影觀後感體會相關 文章 :

★ 《歌劇魅影》觀後感2000字作文5篇

★ 歌劇魅影觀後感2020匯集

★ 歌劇魅影觀後感最新集錦

★ 歌劇魅影觀後感匯總大全

★ 關於音樂鑒賞學習心得體會5篇

★ 音樂劇貓的觀後心得感悟範文5篇

★ 音樂劇貓觀後心得感悟範文

★ 《可可西里》觀後感範文5篇

★ 歌劇魅影觀後感 《歌劇魅影》觀後感大全

★ 歌劇魅影觀後感

Ⅲ 《音樂之聲》觀後感

當品味完一部作品後,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吧,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觀後感吧。那麼我們如何去寫觀後感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整理的《音樂之聲》觀後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音樂之聲》觀後感1

如果問我最愛看的電影是哪部?我會不假思索地告訴你,非《音樂之聲》莫屬。

它講述了一個叫瑪利亞的修女去給一個母親去世多年的家庭當家庭教師。當她第一次見到這個家庭時,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那個家的七個孩子都中規中矩,父親是那麼嚴肅和刻板。

她趁父親去維也納接他的未婚妻男爵夫人的時候,用窗簾給每個孩子縫制了游戲服,並帶他們去外面玩,在山上教他們唱歌,在草地上野餐,甚至爬樹、劃船,孩子開心極了。她把音樂帶回了這個家,打破了這個家的沉寂,用她的童心和善良贏得了孩子們的友誼。

這部電影帶給我太多的快樂,影片中優美的音樂和動人的歌曲《哆、來、咪》、《雪絨花》、《孤獨的牧羊人》等都是我非常熟悉和喜歡的歌曲。

我喜歡瑪利亞,她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身上帶著孩子的童真、純朴和快樂。她是孩子們的玩伴,給孩子們一個快樂的童年。她愛音樂、愛生活的品質改變了整個家庭的命運。

《音樂之聲》觀後感2

今天晚自習,我們帶領十一十二班的學生觀看了《音樂之聲》。看完後我的感觸很大。《音樂之聲》這部電影主要講了實習修女瑪利亞因為性格問題被送到馮·特拉普上校家作女家庭教師。後來與上校相愛並結婚,可當他們度蜜月回來時奧地利卻被德國入侵,第三帝國要求上校到第三帝國任職。上校為了拒絕而打算連夜帶家人一起逃出奧地利。可行動卻被德軍發現,最後他們在修女們的幫助下終於逃離了奧地利。這部電影有很多角色都令人難忘。

我難忘的是馮·特拉普上校上,他的愛國之情令我難忘。當他唱完時,看到期望祖國美好的希望破滅,不禁哽咽得無/法繼續唱下去,這讓我們看到了上校高尚的愛國情懷。馮·特拉普一家為了自己的尊嚴,不惜拋下自己所有的財產和地位以及冒著生命危險逃出奧地利的行動讓我非常的感動。

從傳統的意義上說,一個幸福的人必須擁有一個幸福的家庭,對於女人來說更是如此,所以純真、熱情、美麗的瑪利亞後來成為了船長的妻子。影片為了表現瑪利亞和船長之間的愛情,安排了伯爵夫人這一角色。當然這位伯爵夫人也美麗,善解人意,而且還很富有,看起來是船長妻子的最佳人選,但船長最終還是選擇瑪利亞。

《音樂之聲》觀後感3

《音樂之聲》這部影片實在是太美了,觀後令我久久不能忘懷。劇中優美而又熟悉的音樂旋律,令我陶醉!修女瑪利亞的教育理念,特別是她跟七茖孩子和家長的故事,令我感動!

瑪利亞沒侑接受正規的專業理論的教育,但是她能夠通過自己的語言、行為讓孩子們信任自己,並且使孩子接受自己。從瑪利亞第一次和七茖充滿茖性的孩子見面開始,我們就看了她那獨特的教育態度,面對孩子們的惡作劇,既沒侑當面指責,也沒侑當著家長揭穿,而是去了解孩子們惡作劇背後的原因,尤其是在受孩子們的捉弄後,面帶微笑的說:「我要感謝各位今天放在我口袋裡的禮物,你們使我感快樂和溫暖。」

通過這件事情的巧妙處理,讓孩子們自然地把她當做一位慈祥而又容易接近的朋友、長輩看待。七茖孩子由於長期的軍事化管理,自由、童心、茖性、甚至夢想都被壓抑和禁錮,瑪利亞根據孩子們的年齡和茖性特點,帶領他們走向社會、走向大自然,開啟了他們的心靈,放飛了理想。

《音樂之聲》觀後感4

《音樂之聲》講述了見習修女瑪利亞是個性格開朗、熱情奔放的姑娘。她愛唱歌、愛跳舞,還十分喜愛大自然的清新、寧靜和美麗。修道院院長覺得瑪利亞不適合過與塵寰隔絕的生活,於是介紹她去薩爾茨堡當上了前奧地利帝國海軍退役軍官馮·特拉普上校家7個孩子的家庭教師。馮·特拉普是個善良勇敢的愛國者,他的妻子早逝。家裡沒有歌聲,也沒有笑聲。

瑪利亞來到上校家中,發現上校管理孩子的方法簡單而粗暴。只要他的哨聲一響,孩子們就從各自的房間里以最快的速度奔跑出來,排好隊,按水兵操練的要求通報自己的姓名。一開始,孩子們對瑪利亞帶有排斥情緒,總是想法設法捉弄她,但是瑪利亞理解孩子們在成長過程中的所作所為,她引導他們,關心他們,幫助他們,贏得了他們的信任,很快就成了他們的知心朋友,同他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音樂之聲》觀後感5

音樂和歌唱是情感的宣洩。人們高興時和痛苦時都會唱歌。

音樂之聲是一部音樂劇。瑪麗亞不停地唱歌。這是她對自由的渴望。是的,這是自由,盡管她起初沒有意識到。我認為自由是這部電影要表達的主題之一。

寺院是修身養性的地方,與中國的道觀有些相似,但它實際上是對人性的約束,有許多規則。瑪麗亞顯然不屬於那種地方。她熱愛自由。她喜歡在遼闊的草地上奔跑,像鳥兒一樣歌唱。修道院里的所有人都不理解她的這種行為,所以她感到困惑,覺得自己做錯了什麼,應該向上帝懺悔。幸運的是,院長是個通情達理的人,也是個有價值的人。我們也看到她在唱歌,非常漂亮。沒有這位開明的修道院院長,瑪麗亞可能會像其他修女一樣在修道院里過著單調乏味的生活,然後隨著時間的推移慢慢忘記唱歌。院長可能在瑪麗亞身上看到了他年輕時的影子,所以他希望她不會再犯同樣的錯誤。在傳統意義上,一個快樂的人必須有一個快樂的家庭,特別是對女人來說,所以純潔、熱情和美麗的瑪麗亞後來成為了船長的妻子。

為了表達瑪麗亞和船長之間的愛,電影安排了女伯爵的角色。當然,伯爵夫人也是美麗、體貼和富有的。她似乎是船長妻子的最佳選擇,但船長最終選擇了瑪麗亞。

《音樂之聲》觀後感6

我看了《音樂之聲》這部電影,深受感動。

這部電影主要講:修女瑪利亞受修道院委派,當了一位上校的孩子的`家庭教師。上校把他的七個孩子像士兵一樣訓練,家中沒有一絲生活氣息,瑪利亞帶著孩子們唱歌,用音樂感動了上校一家的事。

看這部電影時時,有很多地方讓人看了忍不住會發笑,卻在笑的同時悟出很多道理。

一開始,我看到這個家庭的這種狀況,不禁感嘆道:「多麼可怕的家庭!」我覺得這家庭已經無可救葯了。我看著這些孩子一次次搞惡作劇捉弄瑪利亞,卻想不到瑪利亞竟會用奇特的教育方法使他們與她融洽相處!正是這么一個可怕的家庭,被瑪利亞徹底改變了,這是什麼力量?是愛!瑪利亞的愛感化了他們全家,使人的心靈得到溫暖與快樂,並使人主動地渴望這種快樂!

每當優美的歌聲響起,我總是情不自禁地跟著哼唱。瑪利亞的歌聲,如甘泉滋潤心田,如清風拂過心扉,如溫暖的陽光融化冰雪,如閃亮的燈燭帶來光明。美妙的歌聲,美麗的景色,美好的心靈,使人沉浸其中。

瑪利亞用最動聽的聲音,消除了一切距離,音樂之聲使人與人之間永遠沒有代溝。

《音樂之聲》觀後感7

今天,我看了一部叫做《音樂之聲》的電影。

電影講述的是這樣一個故事:

瑪利亞是一個年輕活潑的修女,喜歡在大自然下高聲歌唱,所以她常常忘記了修道院里的規矩。院長認為瑪利亞並不屬於規矩嚴格的修道院。院長與眾人商量後,決定安排瑪利亞到一位上校家當家庭教師。

上校的妻子去世多年,留下7個孩子,他要求對孩子嚴格管教。他告訴瑪利亞在他家的家庭教師都做不長久,都是因為孩子的惡作劇。瑪利亞果然也遭到了惡作劇,可是這位善良的老師並沒有告訴他們的父親,而是像個母親一樣照顧孩子,很快跟孩子打成一片。上校也漸漸在瑪利亞的引導下改變了對孩子們的態度。上校與瑪利亞之間發生了感情,他們完婚後回到了已被納粹佔領的奧地利,上校並不想為納粹辦事,於是他帶著家人逃出了奧地利。

歌聲是情感的一種宣洩,人們歡樂的時候唱歌,痛苦的時候也唱歌。《音樂之聲》是部音樂劇,瑪利亞在不停的唱歌,那是她對自由的嚮往。

這部影片還有一個譯名叫《真善美》,音樂就是真善美的代名詞,我們一定要多看這種電影,將真善美播灑到世界的每一個角落。

《音樂之聲》觀後感8

其實,第一次接觸《音樂之聲》是在初中的時候,音樂老師播放給我們看的,那時候就深深地喜歡了這部作品,特別是裡面的瑪麗亞在教孩子們唱《哆來咪》的時候,第一次發現,音樂原來是可以這么有魅力的。

而在這學期的最後一節課上,重新看到老師播放的一些《音樂之聲》中的經典片段時,我還是很受感動。這部作品被認為是經典中的經典,受到世界各國人民的喜愛。我覺得它的成功在於它的內容與音樂。內容涉及的范圍有孩子們的輕松學習,浪漫的愛情和崇高的愛國主義。這三個主題使得這部影片從小孩到老年人都很喜歡它,它所面對的群眾范圍很廣。小孩子喜歡看裡面瑪麗亞帶著孩子們一起玩耍的快樂時光和學簡單有趣又好聽的歌曲,年輕人喜歡看裡面瑪麗亞和馮特拉普的浪漫愛情,喜歡他們不顧一切勇敢追求愛情的勇氣。當然,裡面還有一些灰姑娘的色彩。而影片的最後,還將這部作品升華到愛國主義的高度,就使得它更具有欣賞的價值。

《音樂之聲》觀後感9

《音樂之聲》這部影片實在是太美了,觀後令我久久不能忘懷。劇中優美而又熟悉的音樂旋律,令我陶醉!修女瑪利亞的教育理念,特別是她跟七個孩子和家長的故事,令我感動!

瑪利亞沒有接受正規的專業理論的教育,但是她能夠通過自己的語言、行為讓孩子們信任自己,並且使孩子接受自己。

從瑪利亞第一次和七個充滿個性的孩子見面開始,我們就看到了她那獨特的教育態度,面對孩子們的惡作劇,既沒有當面指責,也沒有當著家長揭穿,而是去了解孩子們惡作劇背後的原因,尤其是在受到孩子們的捉弄後,面帶微笑的說:「我要感謝各位今天放在我口袋裡的禮物,你們使我感到快樂和溫暖。」

通過這件事情的巧妙處理,讓孩子們自然地把她當做一位慈祥而又容易接近的朋友、長輩看待。七個孩子由於長期的軍事化管理,自由、童心、個性、甚至夢想都被壓抑和禁錮,瑪利亞根據孩子們的年齡和個性特點,帶領他們走向社會、走向大自然,開啟了他們的心靈,放飛了理想。

《音樂之聲》觀後感10

今天我看了部音樂電影《音樂之聲》。

電影講述了一個修女瑪利亞去給一位上校家當教師的故事。當她剛進入這個家庭時,看到孩子們很淘氣,孩子們的父親非常嚴肅,用軍隊的方法管理孩子。孩子們用惡作劇作弄老師,瑪利亞也未能倖免,但是她沒告訴上校。

這位瑪利亞趁上校到其它地方的時候,用窗簾給每個孩子縫制了游戲服,並帶他們去外面玩,在山上教他們唱歌,在草地上吃飯、跳舞,在河裡劃船,孩子非常開心。她很快和孩子們成為了好朋友。上校也漸漸在瑪利亞的影響下改變了對孩子們的態度,上校與瑪利亞婚後回到了家裡。這時納粹這些壞蛋佔領了他們住的地方,還想讓上校為納粹辦事。上校不想為壞蛋服務,利用參加音樂會的機會帶著家人在朋友幫助下逃了出來。

瑪利亞善良、樂觀的精神和勇敢的行為深深感動了我,這部電影中有很多優美的歌曲是我喜歡的,優美音樂也讓我久久不能忘懷,這部影片實在是太美了。

《音樂之聲》觀後感11

今天下午,我和媽媽一起在邁視網上觀看了《音樂之聲》這部電影。

故事講述了修女瑪瑞亞性格開朗,活潑,賦有愛心,被修道院院長派到一個有著七個孩子的家庭去當家庭教師。孩子們的媽媽去世了,他們非常調皮,在瑪瑞亞之前,他們已經氣走了七位家庭教師了。瑪瑞亞克服了重重困難,教孩子們唱歌,跳舞,做游戲,逐漸成為他們的好朋友。讓他們的爸爸懂得如何去愛他們。最終瑪瑞亞得到孩子們的認可,成了他們的媽媽,過著幸福的生活。

其中有一個部分特別好玩:在瑪瑞亞來的第一個晚上就下起了大雨,不停地打雷。突然一聲雷響,最小的女兒跑進瑪瑞亞的房間,她對瑪瑞亞說:「姐姐哥哥們都不怕。」剛說完,又一聲雷響,4個大點的女兒同時跑了進來,她們對瑪瑞亞說:「男孩子們不會害怕!」雷聲再次響了,2個男孩也跑了進來,「怎麼你們也害怕嗎?」男孩說:「我們過來看看她們怎麼樣了!」瑪瑞亞為了緩解他們的情緒,教他們唱起了歌。可怕的夜晚就這樣愉快的度過了。

《音樂之聲》是以歌舞為主題的一部電影,我希望大家能多看這樣的電影,用心去感受愛,讓愛留在每個人的心中!

《音樂之聲》觀後感12

昨天,媽媽為了讓我看上《音樂之聲》,幾乎忙了一中午,內容簡介很長。主人公瑪麗亞是一個在修道院里的修女。由於她活潑好動的性格使院長決定把她安排到馮。特拉普上校的家裡做家庭教師。因為亡妻的悲傷,使特拉普上校對孩子們實施軍事化管理。

但是,瑪麗亞的到來,改變了七個孩子的命運。在上校的家時,她用窗簾布為孩子們縫制了游戲服,帶著他們出來玩。當上校帶著女朋友男爵夫人回來時,她正帶著他們爬樹,劃船,當他們劃船時男爵夫人已經在等候多時了,可是當船快劃到岸邊時瑪麗亞摔了一個跟頭,所以船翻了,七個孩子一個接一個掉下了水。

他們拚命遊了上來。後來上校和男爵夫人訂了婚,由於夫人對瑪麗亞說了一些話,讓瑪麗亞回到了修道院。院長讓他去尋找自己的美夢。瑪麗亞又回到了上校的家裡。男爵夫人覺得已無法挽回上校對瑪麗亞的愛意,便自動退出了婚約。上校和瑪麗亞訂了婚,不久他們便結了婚。幸福美滿便是結局!

這個故事既幽默又風趣。瑪麗亞用善良誠實樂觀的精神和行動贏得了孩子們和上校的愛!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愛是可以感化一切的!

《音樂之聲》觀後感13

今天,我看了一部叫《音樂之聲》的電影。

這部電影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

瑪麗亞是一個年輕活潑的修女,她喜歡在大自然中大聲歌唱,所以她經常忘記修道院的規則。修道院院長認為瑪麗亞不屬於一個嚴格的修道院。在與所有人討論後,院長決定安排瑪麗亞為一名上校當家庭教師。

上校的妻子多年前去世,留下七個孩子。他要求嚴格管教孩子們。他告訴瑪麗亞,因為孩子們的惡作劇,他家裡所有的導師都堅持不了多久。瑪麗亞的確很淘氣,但善良的老師沒有告訴他們的父親,而是像母親一樣照顧孩子,很快就和孩子融為一體。在瑪麗亞的指導下,上校逐漸改變了對孩子們的態度。上校和瑪麗亞有關系。他們結婚後,回到了被納粹佔領的奧地利。上校不想為納粹工作,所以他和家人逃離了奧地利。

唱歌是情感的表達。人們高興時和痛苦時都會唱歌。音樂之聲是一部音樂劇。瑪麗亞不停地唱歌。那是她對自由的渴望。

這部電影還有一個譯本,叫做《真、善、美》。音樂是「真、善、美」的同義詞。我們必須多看這部電影,把真理、善良和美麗傳播到世界的每一個角落。

《音樂之聲》觀後感14

我看了《音樂之聲》這本書,深受感動。

這本書主要講:修女瑪利亞受修道院委派,當了一位上校的孩子的家庭教師。上校把他的七個孩子像士兵一樣訓練,家中沒有一絲生活氣息,瑪利亞帶著孩子們唱歌,用音樂感動了上校一家的事。

看這本書時,有很多地方讓人看了忍不住會發笑,卻在笑的同時悟出很多道理。

一開始,我看到這個家庭的這種狀況,不禁感嘆道:「多麼可怕的家庭!」我覺得這家庭已經無可救葯了。我看著這些孩子一次次搞惡作劇捉弄瑪利亞,卻想不到瑪利亞竟會用奇特的教育方法使他們與她融洽相處!正是這么一個可怕的家庭,被瑪利亞徹底改變了,這是什麼力量?是愛!瑪利亞的愛感化了他們全家,使人的心靈得到>溫暖與快樂,並使人主動地渴望這種快樂!

每當優美的歌聲響起,我總是情不自禁地跟著哼唱。瑪利亞的歌聲,如甘泉滋潤心田,如清風拂過心扉,如溫暖的陽光融化冰雪,如閃亮的燈燭帶來光明。美妙的歌聲,美麗的景色,美好的心靈,使人沉浸其中。

瑪利亞用最動聽的聲音,消除了一切距離,音樂之聲使人與人之間永遠沒有代溝。

《音樂之聲》觀後感15

前不久,老師在音樂課上為我們播放了音樂之片——《音樂之聲》。看完後,我深有感觸。

這是一個發生在戰爭時期的故事,講述了年輕活潑的修女瑪麗亞到退役海軍上校特拉普的家中,照顧他的七個孩子。特拉普上校雖然冷漠嚴厲,但終究還是抵擋不住瑪麗亞的純潔善良,兩人終於結婚,可惜剛剛渡完蜜月,他們的安靜生活因被納粹佔領奧地利而破碎了。

全劇都有音樂貫穿始終,其中流傳最廣的幾首經典音樂,如表達瑪利亞對大自然熱愛的《音樂之聲》,輕松愉快的《孤獨的牧羊人》,特拉普上校演唱的無限深情的《雪絨花》,歡樂有趣的《哆來咪》,以及調皮可愛的孩子們演唱的《晚安,再見!》等等,都已成為我記憶中最值得珍惜以及細細回味的藝術佳作。

正是因為這一曲曲藝術佳作,在看電影的過程中觀眾能一直保持著輕松愉快的心情,沒有對人物的猜疑,有的只是漣漪般的輕快。在這部影片中,觀眾所能感到的只是人世間那種最淳樸、最簡單的友愛和摯愛之情,永遠只是那輕松愉快的節奏!

Ⅳ 音樂與電影之間有什麼關系150字

音樂能為影片的局部或整體創造—種特定的氣氛基調(包括時間和空間的特徵),從而深化視覺效果,增強畫面的感染力。這種音樂不是簡單重復畫面的內容,而是細致入微地為影片營造—種背景氛圍。 這種渲染氣氛的音樂在影片中用的很多的。由於用得多,便往往處理得一般化,缺乏個性,不夠考究,也常常分量過重,因此遭到評論家的批評。如果能克服這些不足,提高背景氣氛音樂的品位,那麼,這種渲染氣氛的音樂對增強影片的藝術感染力是能起到重要作用的。 這種音樂的作用,可以包括渲染環境氣氛、渲染時代氣氛、渲染地方色彩、渲染民族特點等方面。 1.渲染環境氣氛 音樂可以為整部影片渲染一種總的環境氣氛。 例如上海電影製片廠1983年攝制的故事片《城南舊事》(導演吳貽弓,作曲呂其明)。它通過小姑娘英子的眼睛所看到的人和事來表現二三十年代北京城南的風土人情,表達了作者林海音從這些往事的回憶中所引起的那種「離我而去」的惆悵之情和對故土的思念。為此,影片導演吳貽弓規定了整部影片的情緒基調是「淡淡的哀愁、沉沉的相思」。 作曲家呂其明根據這個總的基調,選用二三十年代流行的學堂歌曲《送別》為這部影片音樂的主旋律,並採用非常規的配器,只用了弦樂隊和抱笙等幾件有特色的民族樂器,以非常簡潔凝練的音樂語言,為整部影片渲染了一種惆悵惜別之情。這種情緒的音樂在片頭音樂中有較完整的展示,在影片的中間也有所流露。而在影片的結尾則表現得更為強烈;英子的父親已去世,她和媽媽、弟弟去為父親掃墓,從小把她帶大的純朴的農村婦女宋媽也要離開她們回農村去了,英子和媽媽、弟弟在滿地黃樹葉的秋天坐著車子和宋媽告別……這段畫面的背景音樂就是在弦樂隊的輕弱陪伴之下,抱笙吹奏《送別》的曲凋,這平緩、疏淡的音樂,恰如其分、含而不露地渲染了那種「淡淡的哀愁、沉沉的相思」之情。 由於呂其明成功地創作了這部影片的音樂,使他榮獲1983年第三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音樂獎。 音樂也可以為影片的局部渲染製造氣氛。在一部影片中,有時某個場面表現的是人物的一種情緒;或是歡樂、喜悅,或是悲苦、傷心,或是緊張、驚恐,或是輕松、愉快等等;有時影片的某個場面營造的是一種特定環境的氣氛:或是喧鬧或是靜寂,或是繁華或是蕭條,或是庄嚴肅穆或是活潑熱烈,等等,而此時往往很少對話或沒有對話。在這種情況下,音樂從聽覺這個角度介入,參與畫面視覺內容的表達,使畫面內人物的某種情緒得到進一步的強調,環境氣氛得到進一步的渲染,從而達到深化視覺效果、增強畫面藝術感染力的目的。當然這種音樂要用得准確適度。 例如影片《紅高梁》中貼窗花一段:釀酒作坊掌櫃、麻瘋病人李大頭死後,九兒(鞏俐飾)帶領伙計們把老掌櫃用過的東西燒的燒、埋的埋,還用紅高粱酒在地上連潑了3遍,用以消毒去火。九兒把自己的住房也重新粉刷過,被褥重新換過。此時畫面上,身穿紅上衣的九兒在新窗戶紙上貼著新窗花,臉上綻開從未有過的喜悅,好像這回才真正做了新娘。伴隨著此畫面的音樂,是一段柔和、優美而又含蓄的嗩吶曲,音樂為這個場面渲染了一種歡欣、祥和的氣氛。 再如影片《紅高粱》中抬花轎的隊伍經過青殺口這一段,氣氛是很恐怖的,剛才還瘋狂顛轎的轎夫們,此時偃旗息鼓,收斂了那股嬉鬧勁,個個低頭屏息、躡手躡腳地走在兩旁長滿野高粱的小路上。只聽畫外音說道:「我家到十八里坡要過青殺口,這地方不知從哪年起,長出了百十畝高粱,沒人種也沒人收。老家的人都說這是野高粱,還說這兒常鬧鬼。」畫外音說完,音樂僅以小鑼、低音大鑼等打擊樂器的兩三下聲響,便十分形象、准確地製造了那種令人毛骨悚然的恐怖氣氛。作曲家趙季平寫的這段渲染環境氣氛的音樂真可謂惜墨如金,十分精練。它去除了有些影片這類音樂過於臃腫累贅的弊病。

Ⅳ 1.介紹自己最喜歡的一部電影配樂,談談個人感受 2.介紹一部中國作品和你對音樂的理解 (200字以上)速求

我最喜歡的是《恐怖分子》中的配樂,來自蔡琴的《請假裝你會捨不得我》。

迷戀蔡琴的應該知道,這是她早期專輯的一首歌。熟悉楊德昌電影的也會有清晰或模糊的記憶:1986年的《恐怖分子》片尾,砰然一聲槍響後,李立中頭倚澡池,鮮血流淌。此時,蔡琴那撫平心靈般的女中音由遠及近,慢慢襲來,無言以對。

很多人剛剛還沉浸在李立中的瘋狂復仇中,突然的槍聲驚醒了殘酷的夢魘,粉碎了我們期盼或者想當然的電影結局。

悲哀的弱者最後還是一無所有,他只能以無奈的方式了卻自己,請假裝你會捨不得我。而私下總覺得「明知道我的夢到了盡頭,你不再屬於我所有」,這般情意綿綿的歌聲不會出現在楊德昌電影中,況且還是在結尾壓場。

那一年,楊德昌和蔡琴剛走到一起不久,影片是楊德昌《海灘的一天》、《青梅竹馬》之後的第三部長片。又有誰能料想到十年後,楊蔡彼此已是行同陌路。一切恰似昨日種種,卻覆水難收。

幕後製作

這是一個黑色而又發人深省的影片,故事講到最後,突然出現了一個轉折,到了最終我們才忽然發現,原來眼前發生的這一切都只是郁芬得獎小說里的情節而已,並不是真實的事件。可以看得出,自《光陰的故事》、《海灘的一天》以來,楊德昌對城市生活的懷疑與思考沒有變。

而他對現實主義的黑色顛覆也依舊沒有變,但他的電影卻變得逐漸犀利而悲觀了起來,原本的那般疏離、冰冷的人際關系發展到《恐怖分子》時,則成為更教人恐懼悲觀的軟弱道德行為,大都會五光十色的物質環境,只會更加劇這些個人的絕望與無助。

可以說,自此開始,楊德昌的電影才得以成為一個特立獨行的時代符號,成為一種極度富有現代主義批判色彩的城市聲音。在新電影運動開始以來,他的作品所為其帶來的沖擊力是驚人的,也是富有奠基意義的,如果沒有他的存在,相信我們今天所敘述的一切關於台灣電影的記憶都將淪為一具無骨之軀。

Ⅵ 介紹自己最喜歡的一部電影的配樂,談談自己的感受 200字

我最喜歡的是《恐怖分子》中的配樂,來自蔡琴的《請假裝你會捨不得我》。

迷戀蔡琴的應該知道,這是她早期專輯的一首歌。熟悉楊德昌電影的也會有清晰或模糊的記憶:1986年的《恐怖分子》片尾,砰然一聲槍響後,李立中頭倚澡池,鮮血流淌。此時,蔡琴那撫平心靈般的女中音由遠及近,慢慢襲來,無言以對。

很多人剛剛還沉浸在李立中的瘋狂復仇中,突然的槍聲驚醒了殘酷的夢魘,粉碎了我們期盼或者想當然的電影結局。

悲哀的弱者最後還是一無所有,他只能以無奈的方式了卻自己,請假裝你會捨不得我。而私下總覺得「明知道我的夢到了盡頭 ,你不再屬於我所有」,這般情意綿綿的歌聲不會出現在楊德昌電影中,況且還是在結尾壓場。

那一年,楊德昌和蔡琴剛走到一起不久,影片是楊德昌《海灘的一天》、《青梅竹馬》之後的第三部長片。又有誰能料想到十年後,楊蔡彼此已是行同陌路。一切恰似昨日種種,卻覆水難收。



(6)分享音樂和電影心得擴展閱讀:

劇情簡介

在一個清晨的圍捕行動中,警官老顧率領武裝警察突破一個賊窩,逮捕了槍擊要犯老歪和同夥的歹徒大順等人,唯一跳窗逃走的混血女孩淑安被路過的男孩小強送去醫院,腿骨折斷了。

淑安回家後被母親關在家中,她開始很無聊的打電話開玩笑,其中有一通打給了一個叫周郁芬的女人,她假冒是周郁芬丈夫在外的女友,懷了孕,要周郁芬出來談判這一件事,深深刺激了周郁芬。

周郁芬嫁給李立中已經七年了,在嫁給李立中以前,她是一個能乾的職業婦女,為了生孩子,把工作辭了。結果孩子沒生成,周郁芬日子變得無聊,開始寫作。寫作對周郁芬而言又是一項挑戰,而她就一直陷在寫作的困境中掙扎著。

李立中是一個安分守己的人,在一家醫院的檢驗室工作,憑著他的努力,他非常滿足於現在的狀況,沒有太大野心。醫院發生了一點事,使得李立中有機會升上組長,他為此而感到欣慰。



Ⅶ 對音樂的理解和感想

音樂,是偉大的。可以陶冶情操,凈化心靈。當高興時,悶苦時,熱鬧時,人深夜靜時,都可來欣賞一段音樂。放鬆自已的心情。無拘無束,摒棄一切,只為那優美的旋律。享受精神上的升華。人的樂感是無窮的,總是能創造出許多篇章。

不管它們是紅極一時,或者是永恆的里程碑,都會被喜歡它的人所熱愛。當我們隨著時代的潮流一直往前走的時候,時光是無法回到從前的,回到過去的只有我們的思想和我們曾經迷戀的音樂。我愛音樂,渴望音樂。

(7)分享音樂和電影心得擴展閱讀

對音樂的賞析

音樂作為我們人類表達情感的渠道之一,比起其它渠道來,它更擅長於用自己的方式抒發創作者和演繹者的內心情感,用不同的旋律與節奏感染著每一個聆聽者。

每一個的人生總有這樣的歌曲可以聆聽和欣賞,也可以作為一個故事與別人分享,把自己的快樂與別人分享,而音樂更是會給我們留下各種讓你去欣賞它的機會,它絕不會拋棄你;

會在某一個你所熟悉的地方,期待著你默默的親近。在這虛無縹緲的現實生活中,只有音樂才會有這種包容和慰藉,她的這種魅力讓你不經意之間就會愛上她,願用這不知長短的人生來與她相伴,永遠不會離棄!

Ⅷ 弦樂四重奏(電影 泰坦尼克號 情景音樂)的鑒賞心得

影片的音樂非常柔美自然,給人的感覺非常的寧靜貼心。其實泰坦尼克號中最出名也最動聽的就是那首席琳迪翁唱的My heart will go on(我心永恆),這首歌的知名度並不亞於泰坦尼克號的知名度!很多中國人就是憑借這首歌來認識西方音樂的!觀眾觀看影片時,隨著劇情的發展而體會著影片中的一切,其中的弦樂四重奏再配上情節的跌宕起伏,這就是吸引觀眾,使觀眾不疲於坐在電影院里觀看的原因!
想像一下,當Jack和Rose在舞池裡翩翩起舞時,背景音樂的溫馨和浪漫令人感動;當他們在船頭上感受風的吹拂時,背景音樂的舒緩開闊,令人浮想聯翩!當他們互相親吻擁抱時,每個人都能感覺到其中的柔情似水,甜蜜溫情,這一切單靠導演的悉心描繪是不夠的,而配合了恰當的背景音樂才能做到這一切,所以我認為影片中的情景音樂另這個有著太多好萊塢色彩的大片給人了一種不一樣的感覺!一步好電影是需要音樂的裝扮的!

Ⅸ 電影《海上鋼琴師》觀後感800字感悟

「海上鋼琴師」,以主人公為線索,描寫了一個一生都在海上度過,從沒踏入陸地的傑出鋼琴師。片中很令人嘆息的時刻便是他已打算走向陸地去追求自己的幸福,可是在那一刻,他,有往回走了,走回了他一生的家——那艘船。以下是我整理的電影《海上鋼琴師》 觀後感 800字感悟,歡迎閱讀分享。

更多「海上鋼琴師」的相關 文章 推薦【↓ ↓ ↓ 】

★有關海上鋼琴師感觸五篇★

★《海上鋼琴師》觀後感心得5篇★

★ 《海上鋼琴師》觀後感作文7篇★

★《海上鋼琴師》800字觀後感5篇★

★《海上鋼琴師》電影影評及優秀觀後感★

電影《海上鋼琴師》觀後感1

平淡卻悠長的回味,莫里康內的配樂已經可以讓你失眠.我時常眼前浮現,那個看著女孩下船,雨中捧著那張唱片,憂郁的眼神,讓人心碎,時間在那刻定格.

兩年前我的音樂老師曾經對我說過:義大利人特別善於用寓言來解釋人生,比如卡爾維諾。因為深度閱讀能力的欠缺,我對歐美的小說一直是敬而遠之,所以一直沒有機會對此進行印證。幸好講述寓言並不單是文學可以做到,電影也可以。

一部好電影的所有組成元素在《海上鋼琴師》中都有著淋漓盡致的展現。傳奇、深刻、浪漫、雋永,優美而靈動的音樂、華美的畫面、精緻的構圖,以及一流的表演。

影片的主人公,一個天賦異秉的鋼琴家,是個被遺棄在巨型渡輪上的孤兒,名叫1900。在船上長大,一生沒有離開過大船,他生命的全部由鋼琴和大船組成。一生只有一次想要離開渡輪走向陸地,那是因為鍾情於一個在船上邂逅的美麗少女。然而,陸地上的生活對於他來說,是一個完全陌生的世界。那種陌生讓他恐懼,最終恐懼讓他對陸地望而卻步,他選擇了退回船上。此後再沒有什麼東西,能讓他離開那艘船,即使是生存與否這樣的問題。美麗少女的深情回望成為留在他內心深處永遠無法痊癒的一道傷口。

和眾多歐片一樣,這部片子也充滿了暗示。主角1900是最大的暗示,這名出生在輪船上的孤兒,是天生的鋼琴大師,他一生從來沒有下過船,能夠在別人因暈船而吐得一踏糊塗的時候閑庭信步。他生世凄涼卻用鋼琴征服所有人,他經歷兩次世界大戰卻不以為意,他能選擇與船共亡卻不能為了深愛的女人登上一次陸地。托納托雷想通過他暗示什麼呢?「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我看到的是選擇。人的一生實際上每時每刻都在面臨選擇,每一個細小或者重大的選擇決定了各自的人生走向。1900選擇了留在船上,他無法邁出走下甲板的那一小步,哪怕是為了一生中唯一的一次戀愛。所有人似乎都恨不得把他推下船,但1900毅然回頭。他說:「陸地沒有盡頭。」這種沒有盡頭的感覺讓他害怕,鋼琴的琴鍵是有盡頭的,這讓他覺得安穩,他說「Land? Land is a ship too big for me. It's a woman too beautiful; it's a voyage too long, a perfume too strong. It's a music I don't know how to make. I could never get off this ship. At best, I can step off my life. After all, I don't exist for anyone。」

那個吹康牌樂器的胖子,上船掙錢的時候只有一把小號,到影片最後還是靠別人施捨才繼續擁有這把小號,人生,在很多時候都是在循環,周而復始的循環,我們都在循環中消耗生命的時光。每一艘船上都有第一個發現自由女神的人,他們縱聲高呼,為了一個不知道結果的目標而激動,從而開始了新一輪的奔波。還有爵士樂本身似乎也暗示著那種自以為是的人,「什麼都不是,那就是爵士了。」

恕我肉眼凡胎,只能以自己的目光來理解大師。但光有暗示是不足以吸引觀眾的,《海上鋼琴師》的情節如同碧海潮生,高潮一浪接著一浪。在狂風暴雨中一邊任鋼琴自由滑動一邊彈奏,小孩子無師自通的演奏震驚滿船的人,這些只不過是大師的鋪墊罷了。自稱「爵士樂祖師」的謝利上船與1900比賽鋼琴,激動人心的程度簡直可以和最激烈的槍戰相媲美。美國的西部片中,快槍手一對一的較量很是惹眼,但歐洲人可以用鋼琴當武器。讓人喘不過氣來的鋼琴比賽才結束,1900第一眼就愛上的女人出現在了舷窗外,他彈出了快心之作「柔情似水」,窗外,美人如水,窗內,柔情似水。這一幕,必將成為電影史上的浪漫經典,這一曲,也必將成為傳世之音。

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1900在爆炸聲中與世訣別,選擇了自已的守候,他說,"Max, you're the only one who knows I'm here. You're a minority, and you better get used to it. Forgive me, my friend, but I'm not getting off. (max,你是唯一一個知道我在這里的人。你是唯一一個,而且你最好習慣如此。原諒我,朋友,我不會下船的。)"

從表面上看,我們靠選擇製造我們的命運,1900一生中有很多成名的機會但是卻選擇了在輪船上渡了自已的一生,平淡而不平凡,其實選取擇的本質不在於選取擇的本身,不在於明智准確的決斷。人生決不是投機,也不是賭博,而是內心探索自我,認識自我,才是穩定恆久的立身安心的基本。只有這樣,才能突破觀念的局限,「無為而無所不為」,實現人生選取擇的自由,而不是在飄移浮動的潮流中沉浮不定,喪失自我,迷失選擇!

「I was born on this ship, and the world passed me by, but two thousand people at a time. And there were wishes here, but never more than fit between prow and stern. You played out your happiness, but on a piano that was not infinite. I learned to live that way.」( 我是在這艘船上出生的,整個世界跟我並肩而行,但是,行走一次只攜帶兩千人。這里也有慾望,但不會虛妄到超出船頭和船尾。你用鋼琴表達你的快樂,但音符不是無限的。我已經習慣這么生活。 )

電影《海上鋼琴師》觀後感2

我猶記得那年深夜,趴在茶幾上,反復回放1900留給他朋友的最後話語,然後一字一句地用黑筆摘抄在白紙上。

多年之後,那張從路邊攤上淘來的碟片早已在搬家的過程中遺失。而我也背上巨大的行囊遠走他鄉。但是一直不曾忘記,1900最後留下的話語,眼神,是那樣堅毅,孤獨,而溫柔。始終會在心底出沒,帶來聲息。

為什麼不想離開大海呢。因為外面的世界是上帝的鍵盤,millions and billions of keys that never end,太巨大了,是因為這樣嗎。

學習,工作,為人父母,然後老去,聽來彷彿一切都已明了,人生卻還是那樣長。

因而在漸行漸遠的曾經,心中有強烈的無處排解的情愫和孤獨的那時,我也曾在高樓上凝視遙遠的地面,想像自己縱身一跳,人生的樂章戛然而止。

然而終究不可能成為1900,因為我們的人生道路從出生的那一刻就註定不同。

他出生在海上,被水手收養。他只有水手給予的名字,一個年代,1900。他面對鋼琴,無師自通,是真正的天才,受到無數人的追捧和掌聲。他也開始愛,愛一個女孩,靜默且深情,令人曾揣測他是否會為了她而下船面對新的世界。

然而他最後選擇的卻仍是他的鋼琴,他的大海。他說,鋼琴只有88個鍵,但是外面的世界,卻是有著無數黑白鍵的巨大鋼琴。他無法駕馭。

後來我漸漸明白,1900代表著一種理想,代表著這個塵世中的多數人,註定不會付諸行動,卻會始終心懷嚮往的理想。矗立在那裡,自由,決絕,而悲傷。

我們是生活在「外面的世界」里的人。這個世界的意義在於「傳承」。就像一個游戲,每個人都是其中的玩家,然而獲得的任務,卻是如何使這個游戲永遠存在。贍養父母,繁衍後代,諸多必須背負的責任令前行顯得緩慢而艱難。然而我們的人生對於整個游戲而言,存在的時間或許只有一秒,或者更短。也唯有越短暫,這個游戲的運行時間才會越長,才有可能,「永不結束」。

這樣一想會不會又心有不甘呢?辛苦奮斗的一生,其實不過一粒微塵,輕得彷彿隨時都會消失。

然而在閉上眼的那一瞬還會不會含笑著想起,自己的孩子在不久前,正帶領他們的孩子在綠草地上放起風箏;會不會含笑著想起,自己曾擁有良人在側,從此不再無枝可依;會不會含笑著想起更久遠的從前,父母曾令你無憂無慮,而那些萌生的小情緒,或許唯有感慨地大笑出聲,無奈地搖搖頭,道一句,那時真小。

會不會想起那些溫暖的片段,想起自己曾經的付出與所得,帶著回望的滄桑,感懷,和嶄新的希望。

我們為什麼不會像1900一樣,選擇在漫天火光中永沉海底。這樣壯烈,卻獲得永生的自由?

因為,因為我們一直生活在這個「外面的世界」,清楚地看見它的混亂,卻因為某一瞬間體驗到的那些溫情,那些無以倫比的美好,而心甘情願地忍受著它所給予的傷害,努力彈奏出最華美的人生樂章。

我們或許從來都不是天才,但是我們至少能做到勤懇、踏實。我們從堅硬和純白開始,學會圓滑,學會世故,但內心深處,終究會一直記得,這一生所做的種.種妥協,不過是為了在這個微塵世界,在這架上帝給予的鋼琴上,創作出獨屬於自己的旋律與琴音。

那麼親愛的,我是不是忘了告訴你,

從心生這個夢想的這一刻開始,

你就已經成為了最好的鋼琴手。

請一定要,繼續加油。

電影《海上鋼琴師》觀後感3

1900,這個海上的天才鋼琴師已經第三次在我的電腦屏幕上出現,第一次,有所感觸卻難以表達,第二次,只為重溫這經典之作,卻不想,被當中動人的音樂深深吸引,確切地說應該是被片中人們那種被音樂陶醉的表情所吸引,是什麼樣的音樂能讓人如此沉醉?於是,伴著對影片中音樂的解讀文字再一次觀看了它。 最後,眼前那個穿著禮服演奏,那個坐在滾動的鋼琴前滑過大廳,那個站在廢墟當中仰頭看著他的朋友,談著關於兩只右臂的問題的1900,漸漸地、漸漸地幻化成畫中那個踩在雲端撐著一把洋傘的孤獨、堅毅而執著的背影,逐漸清晰、清晰。。。。。

我知道那是一個我們世界之外的「世界」,闖不進也走不出,他是在雲端的舞者,有著對自己理想的執著追求,所以他不是孤獨的,他的內心比我們任何人都強大。同時,他也是矛盾的,他無法脫離於這個社會而獨立存在,所以他選擇了逃避,選擇了湮滅於漫天的火光之中而得到永生的自由。

而我們,眾多的人不都處在這樣的矛盾和孤獨中嗎?但我們為什麼不會像1900一樣選擇永生?因為,因為我們一直生活在這個「外面的世界」,清楚地看見它的混亂,卻因為某一瞬間體驗到的那些溫情,那些無以倫比的美好,而心甘情願地忍受著它所給予的傷害。我們勤懇、踏實,我們從堅硬和純白開始,學會圓滑,學會世故,最後就是現在這般丟掉了個性,只能在無數的經典中得到共鳴,藉助藝術尋找同感。

進而敬畏,理解!

目送他一步一步,輕輕踏上雲端……

好的電影里總是會有好的音樂作為背景, 收藏 了片中的幾支曲子,《playing love》是1900留下的唯一首曲子,那個時候、那個女孩,還有1900那一刻的陶醉,與一個叫「愛情」的詞語有關。差一點,1900為了這個女孩踏上陸地,可惜的是最後踏上陸地的還是只有那張刻有《playing love》的碟片。

還有片尾1900那段經典的台詞,共享:

偌大的城市,綿延無盡。

並非是我眼見的讓我停住了腳步,

而是我所看不見的。你能明白嗎?

拿鋼琴來說。

鍵盤有始亦有終。

你確切地知道88個鍵就在那兒,錯不了。

它們並不是無限的,而你,才是無限的。你能在鍵盤上表現的音樂是無限的。

我喜歡這樣,我能輕松應付。

而你現在讓我走過跳板,走到城市裡,

等著我的是一個沒有盡頭的鍵盤。

我又怎能在這樣的鍵盤上彈奏呢?

那是上帝的鍵盤啊!

你看到那數不清的街道嗎?

如何只選擇其中一條去走?

一個共渡一生的女人,一幢屬於自己的屋子,一種生與死的方式~~~~

你甚至不知道什麼時候才是盡頭。

一想到這個,難道不會害怕、會崩潰嗎?

我在這艘船上出生。

世事千變萬化,然這艘船每次只載2000人。

這里有著希望,但僅在船頭和船尾之間。

你可以在有限的鋼琴上奏出你的歡欣快樂。

我習慣了這樣的生活。

陸地?

陸地對我來說是一艘太大的船,

太漂亮的女人,太長的旅程,太濃烈的香水,無從著手的音樂。

我永遠無法走下這艘船,

這樣的話,我寧可舍棄我的生命。

畢竟,我從來沒有為任何人存在過,不是么?

電影《海上鋼琴師》觀後感4

感傷的海上傳奇

生於船,

長於船,

死於船,

這是一個虛幻的奇跡,一個傷感的 故事 ,也是一個關於他的傳奇。

大海、輪船、鋼琴、陸地、孤獨、友情與天才交織的故事。

孤獨,自從他被拋棄在維珍尼亞號開始就註定了他一生的悲劇,

樂者,自從在丹尼的海葬聽到音樂時就註定與音樂的一生糾纏,

傳奇,自從他無師自通流出的第一首曲就註定了他一生的傳奇,

他有個好長的名字叫【丹尼·伯特曼·T·D·林蒙·1900】。

音樂是他對人生的感悟

他的一生是無根的,終生都在飄泊的維珍尼亞號上,至死也沒有踏足陸地,他的一生就是一艘船與音符所組成。與他最不可分隔的就是音樂,他用率性而為的靈感,譜出最有情的音樂去解讀人生。

他有驚人的音樂天賦,那是一種超忽常規的能量,是一種超敏銳的洞察力,與靈歌之王雷·查爾斯不同,雷·查爾斯是用音樂來完成對生命的依託,而他卻是用音樂去解讀生活,感悟人生,雖然他們對音樂都有異乎常人的感悟力,但卻有著不一樣的執著,雷·查爾斯將一生都放在了音樂這個精神生活上,而對於1900來說,音樂就是他的語言。他用心靈演繹融入了世間百態的樂曲。

他是音樂演繹的天才,輕巧的手指流水般的滑過琴鍵,在他的指尖下所流淌著的就不僅僅是音符,而是對生活的真誠。深情飄逸的曲風,唯美、優雅的飛揚,他的音樂時而精巧,時而大氣,時而細膩,時而磅礴,時而小心,時而大膽,時而激情,時而委婉。他以音樂來體現人物,用音樂來表達情感,用音樂來講述人生,他用音符來代替語言來觸及人們的心靈,聽著他的音樂,就像是聽著人生的經歷,聽著人生總總,他的手在鍵上,但是心如痴迷的樂者一樣隨著自已的音樂一起翱翔。我第一次強烈地感覺到音樂的世界是這么廣闊,原來音樂講述的世界是這么的迷人,這種音樂與人生的立體結合真的是讓人大開眼界,對於音樂也有了另一番的認識。

孤獨的寂寞與他的海上宿命

他一生都在海上,那艘客輪就是他的家,他的執著就是對海的依戀,海是他的宿命。

周而復始的人來人往、悲歡離合、人間萬象,一幕一幕的在他面前上演,他似乎已看盡了人間的繁華、冷漠、凄涼與虛偽,也看盡了人生。

「我寧可舍棄自己的生命,也不願意在一個找不到盡頭的世界生活,我之所以走到一半停下來,不是因為我所能見,而是我所不見……」。

在陸地上,他掌握不了自已的命運,他也無法操縱那幺多的選擇,他的能力僅限於用88個鍵子所創造出來的世界,所以他選擇了不變。船就是他保護自已,囚禁自已的地方,同時也是他與紅塵隔離的地方。沒有身份證,沒有出生證明,這些都不是阻止他去陸地的牢籠,真正是牢寵卻是他的心,是一個在他的心中永遠的家。對於外界的不可知與不確定,他只有幻想、好奇與極大的恐懼。而維珍尼亞號才是他唯一的方向,在這里,他有時像個頑皮自在的孩子,有時卻又孤獨的叫人心酸,孤獨的藝術人生與無盡的大海也就是他的宿命。

我本不信宿命,命由人改,但深思後醒悟,性格豈非宿命,決定人一生,性格就是宿命,而對於1900,他宿命的一生豈非正是他的性格所定。

他是純粹的天才,他的個性是天才與幻想交融,他沒有下船,他選擇了他的幻想世界,他的懦弱似乎有些不正常,有些不可思議,但什幺是正常的?最起碼,他選擇了自已的路,為自已而活,而我們是不是還在為了一些遙不可及的所謂理想而奮斗,是不是還在為了壓力、為了別人而活,對一些唾手可得的卻沒有珍惜,對這些身邊的美好都沒有觸摸過。這豈非也同樣不正常。

友情是世間賜予他的唯一的溫暖

自從出現了光影的留念後,影片里就從來就不缺愛情,但偏偏這個海上鋼琴師卻沒有這樣的好運,對海的依戀,對選擇的恐懼,使他錯過唯一一次去愛的機會,他掰碎了那張記錄了初戀的唱片,他也掰碎了那段沒有結果的回憶。

還好,宿命在剝奪了他愛情的權力後,又給了他一段難得的友情。

這也是一個沒有女主角的電影,影片就是隨著胖子麥克斯的旁白開始,麥克斯也成了他主動與社會相關聯的唯一鈕帶,而與胖子麥克斯的友情也是1900在影片中除了大海與音樂外的最重要的感情寄託,也正是由於這個老友的存在,我們才會覺得他這孤獨的一生有了些許的溫暖。

當胖子抱著唱機,播放著柔情似水的無名樂曲在即將炸毀的維珍尼亞號上尋找他時,隨著影片的剪輯,胖子與柔情的音樂出現在了船上的一些舊地,這時與其說他的行為是尋找,倒不如說是緬懷,緬懷與1900一起走過的日子,緬懷對過去光影的留念。

你為什麼暈船浪?這是兩人多年後再次重逢的第一句話,這也是他們友情最開始的記憶。

胖子最終沒有勸阻1900的最後決定,理解的面對他不歸之路的選擇,這是一種什幺深度的感情,換了是你,你會怎幺做,是自私的拉他下船還是放手讓他達到靈魂的升化。當麥克斯默默地含淚離開即將炸毀的維珍尼亞號時,1900叫住了他,給他講了一個不好笑、但動人的笑話,我也發覺男人與男人之間的傾訴竟也感性、如此動人,也如此傷感,這時我有了一種莫名的悲傷,是一種孤獨的傷感。

吸引你眼球的影片靈魂

整部影片的氣氛都是由這個男人來營造的,從來沒有看過蒂姆·羅思這樣的儒雅,從來沒有見過他這樣的朴實,他的表演是那幺的不著痕跡,洗盡鉛華、渾若天成,驕而不躁。

他賦予了1900最大的生命力,並不年輕帥氣的他,用了富有童稚化的表演,將與紅塵疏遠的海上鋼琴師的無世俗、輕松、自然、雍容的性格進行了最有力的詮釋。他的眼神,親密而疏遠,清轍且憂傷。他將人物進行細節的刻畫,用點托起了人物,「隱」而不發的霸氣,悠然自得的優雅氣質,卻又略帶童稚純真。

在他的演繹下,這個海之子,就像是一個惹人憐愛、頑皮反叛、隨性而為的孩童,卻又有著叫人傷感的孤獨宿命。這會是一個不朽的角色,這會是一個真正的演者,至少是在我的心中。

影片透露出沉靜的歐州風格,非現在一些狂轟爛炸的好萊塢影片可比,雖然有幾段因要帶出劇情的而設置的回憶也稍嫌突兀與冗長,但這些並沒有影響我對影片的喜愛。它雖有看似稍有荒誕的劇情,但演員出色的表演賦予了影片太多,將你帶入了故事,讓人完全忘了這是一出戲,只是一個關於奇跡的 傳說 。 當他平靜的抬頭望向天空,那清轍直透入人心靈的眼神至今叫我難忘,看著他隨著爆炸的像涅盤一樣的維珍尼亞號號沉入了海底,留下的唯有心酸與感嘆。

從來沒有一部片子能帶給我這樣的感傷,我想把文字寫的傷感,細膩一些,奈何我生硬的文筆無法達到。這部影片的原聲音樂應該是最有價值,因為每一段流水般的音樂都記錄著他一生中的故事,精彩卻不矯情,平淡卻又不失回味,而他的故事就像是這部片子的直譯名《1900的傳奇》一樣,這是一個奇跡,是一個海上傳奇,傷感的。

看過《海上鋼琴師》後,我有一種想要理解1900的沖動,那怕只是一點點。雖然隔著電視屏幕,隔著遙遠的年代,隔著大海,所幸的是現代電子技術的發展使我們清晰的看到1900純凈得如同嬰兒般的藍眼睛。演員蒂姆·羅斯的精湛演繹使我確信,真的有那樣一個沒有親人、沒有戶籍和國籍的天才鋼琴師曾在海上飄泊過。人世間的誘惑,功名利碌,他都視若無睹。即使是愛情,或可曾讓他魂牽夢縈,但就算那樣,他也只讓畢生之愛凝聚在瞬息:舷窗外移動的少女的倩影,破碎的唱片上夢幻般輕柔舒緩的樂曲,三等艙里膽怯忐忑的一個輕吻。此外,便是鋼琴、遊船和大海,還有浪濤中的平穩與寧靜。八十八個琴鍵上創造的無限的、美妙的、自由自在的音樂,充實了他有限而單純的生命。

1900是優雅的男人。絲紋不亂的深金頭發,纖塵不染的衣帽領結,風度翩翩的舉手投足,才華出眾的自信風采,純凈脫俗的天使面容。他的鋼琴前曾有多少美女為他傾情?他一定是沉浸於自己的音樂而無暇為琴音外的事物分心。

1900的生活單純但不乏人性之美。與養父間短暫的親情,與偶遇的少女瞬息即逝的愛情,以及陪伴他最長時間的邁克斯的友情,都曾滋潤過1900孤寂落寞的心。1900是感情細致而深邃的男人,他的精神和才情都傾注在鋼琴的八十八個琴鍵上。誰能理解他的心聲,誰能讀懂他憂郁而溫柔的眼神,誰是他不離不棄的愛人?惟有流淌於他指間的動人樂符。

若與俗世的生活來對照,影片中1900的言行似乎有不真實的地方。比如,他從未接觸過鋼琴和音樂,但當他的手第一次放在琴鍵上的時候,那些動人的旋律竟能天然一般流瀉而出;他從未受過正統的 教育 ,卻能說出那麼詩意而蘊涵豐富的語言;甚至最後,當朋友邁克斯在那條殘破不堪的,顯然已廢棄很久的遊船上找到他時,1900哪來的食物維持生命?

我想,也只能以一顆詩意而浪漫的心去理解這部影片和1900。影片有意撇開物質的喧嚷,而突出了1900靈魂與音樂的交融,同時引導觀眾與片中或精彩絕倫,或妙趣橫生的音樂達到共鳴。

最後,當天上的一縷光線投射下來。1900仰起平靜的臉,似乎在問上帝,天堂里有鋼琴嗎?

1900舉起雙手在空中虔誠的彈奏,輕盈悠揚的旋律流水般在寂靜的空氣里迴旋。頃刻間,一聲轟響,巨大的火花在海上開放——1900帶著他尚未湊完的樂曲飛升至天堂。

電影《海上鋼琴師》觀後感5

好幾天不上線,昨日一來就看到朋友推薦我一部好片子《海上鋼琴師》。實話說,我平時不大看電影,外國的更是不輕易碰觸,因為感覺他們總喜歡把諸如災難,暴力,詭異這些東西在視聽上大肆渲染罷了,沒什麼看頭,相較之下,我還是更容易接受一些輕柔和緩,溫情浪漫的東西,無論是藝術還是生活。

只因《海上鋼琴師》是她推薦的,隨即尋找打開,直接進入畫面,二十分鍾後,我在心裡笑著說:這傢伙,你怎麼知道我會喜歡,居然不早告訴!是啊,展現在面前的,絕不僅僅是一部電影,它分明就是一部浪漫而悠長的史詩,它不是看完之後的唏噓嘆息或捧腹大笑,它是直擊靈魂的......

影片全部的情節是在一艘弗吉尼亞號的海船上一一展開的,主人公是一個非常特別的角色,嬰兒的他被船上的鏟煤工在高等艙的餐廳里發現,被取了個長長的名字,因為當時是新世紀的第一天,所以1900就被鏟煤工順理成章地加在了他的名字里,於是,他就叫1900了。從此後,1900在船上度過了他的一生,一輩子都沒有下過弗吉尼亞號。

八歲時,船上的人們無意間聽到一段奇妙的音樂,一個天才鋼琴家誕生了,他就是1900。他的曲子從來沒有章法,就如他的內心世界一樣,根本不存在什麼規則,標准之類的東西,他甚至不知道什麼是「媽媽」,不知道除海上以外的任何市井之事,但他知道音樂,他演奏的簡直是仙樂。別人無法進入他的世界,而他卻可以「看」到遙遠的城市,看到那裡的大霧,松濤,甚至行走著的人們的表情,他用自己獨有的內心世界感知一切,他以音樂的形式傳遞,抒發。他的樂曲是天籟,一如他的靈魂樣純潔,干凈。別人也曾勸他下船,甚至也有愛情的火花在他心中微燃,但終究沒有與這些相融。因為他的音樂他的生命是在船上,在大海上。

三十多年來,他以自己的方式感知和傳遞著他內心的安靜, 清明 和潔凈,這是一個何等的境界,這是一個何等的嚮往。當時無論是下等的工人,黑人,還是貴族白人都嚮往自由,嚮往美好的生活,而影片中多次以幻覺的形式出現的美國自由女神,和1900的音樂也正契合了這樣一種嚮往和追求,我把它解讀為一種靈魂的訴求。

塵世間的人們,每每被俗務俗事所困所纏,常常逃不出自己 編織 的種.種藩籬,然而,這些東西與一個博大的胸懷,與天地之寬廣比起來算的了什麼。許多的人,許多的我們身邊我們周圍普普通通的人,他們往往有著特別的人格魅力,他們在用最原始最本初的內心書寫者人生,他們樸素恬淡,但他們,富有。就像1900一樣,戰爭也好,誘惑也罷,似乎與他都沒有任何關系,他只要活在自己的世界裡,他的世界神奇浪漫。他的世界恬淡安寧,這就夠了。

電影《海上鋼琴師》觀後感800字感悟相關文章:

★ 電影《海上鋼琴師》觀後感800字感悟5篇

★ 觀看《海上鋼琴師》觀後感800字心得5篇

★ 電影《海上鋼琴師》800字觀後感範文

★ 《海上鋼琴師》800字觀後感精選5篇

★ 海上鋼琴師觀後感800字心得體會

★ 電影《海上鋼琴師》1000字5篇觀後感

★ 《海上鋼琴師》電影觀後感精選5篇

★ 《海上鋼琴師》加長版觀後感以及影評800字5篇

★ 《海上鋼琴師》觀後感5篇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https://hm..com/hm.js?";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
閱讀全文

與分享音樂和電影心得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臨沭最近上映的新電影2019 瀏覽:852
藍色電影網站 瀏覽:393
成龍一部有泥塑的前段電影 瀏覽:272
勾魂女郎電影圖片 瀏覽:422
成龍在美國跳舞電影有哪些 瀏覽:628
大猩猩護著小孩的電影名字 瀏覽:565
蒼狼大電影全集在線觀看 瀏覽:278
電影鐵布衫完整版國語 瀏覽:550
國內僵屍電影大全 瀏覽:438
名字帶風暴事件的電影 瀏覽:796
戛納電影節競賽影片2018 瀏覽:563
電影大左耳女主角是誰 瀏覽:698
成龍龍套電影大全 瀏覽:928
泰國1好看電影 瀏覽:787
在電影院我是什麼人填空 瀏覽:879
海上鋼琴師電影英文台詞 瀏覽:99
法國電影一男一女從小認識 瀏覽:572
21大學生電影節 瀏覽:985
香港潛行者電影演員 瀏覽:310
藍裙子電影演員 瀏覽: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