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音樂圖片 > 音樂的靈魂電影

音樂的靈魂電影

發布時間:2023-06-04 13:52:01

㈠ 1986年出品的電影《crossroads》(十字路口),劇情大概講的是少年吉他手Eugene(Ralph Macchi

劇情簡介:哥倫比亞公司1986年出品的電影《crossroads》(十字路口),劇情大概講的是少年吉他手Eugene(Ralph Macchio飾)為保住blues音樂的靈魂而與魔鬼做了一

㈡ 為什麼很多人喜歡看《音樂之聲》

這是一部清新有致、雅俗共賞的音樂劇,無論從哪個標准來評,它都是美國音樂劇的經典之作。《音樂之聲》稱得上是電影史上絕妙的神來之筆,是一部影響深遠的作品,它甚至超出了藝術作品的范疇。音樂就是靈魂。這部電影通過音樂淋漓盡致的表達人們的快樂與難過,用歌聲代替敘述。每句歌詞都飽,含不同的人生哲理,影片中的每一首歌曲都是經典。

1)影片中,女主是一個異常活潑不受拘束喜歡大自然和音樂,但總愛闖禍遲到的修女,院長認為瑪莉亞不屬於修道院,和眾嬤嬤商量之後,決定安排瑪莉亞到一位退役.上校家裡任家庭教師。上校妻子已去世多年,他對七個孩子的教育非常刻板嚴格,瑪莉亞的到來讓這一切發生了改變,她用自己的活潑熱情感染了七個孩子,很快和他們打成一片,也讓,上校改變了對孩子們教育的態度,甚至在後面和孩子們一起演出唱歌.......

㈢ 求幾部有關吉他的電影

十字路口哥倫比亞公司1985年出品的電影《crossroads》(十字路口),劇情大概講的是少年吉他手Eugene(Ralph Macchio飾)為保住blues音樂的靈魂而與魔鬼做了一個死亡交易,他必須用自己的琴藝戰勝魔鬼的秘密武器Jack Butler——不用說,這個邪惡的傢伙是vai演的。

成名之路
70年代,當性、毒品,和搖滾樂一同解放之際,一名來自保守家庭的15歲少年威廉,不顧保守母親的反對,擔任搖滾樂聖經《滾石雜志》的記者,隨著一個新崛起的當紅搖滾樂團「Stillwater」在美國巡迴演出。在巡迴的過程中,威廉一方面要和樂團的成員發展友誼,一方面又得維持報導的中立性。通過和資深搖滾樂迷潘妮連恩以及樂團靈魂吉他手羅素之間的相處,他目睹了搖滾樂手對音樂的執著,對成名的渴求,對自我的陷溺,對性和毒品的瘋狂,也目睹了整個年輕世代的掙扎和迷失,希望從音樂中得到救贖。這個旅程成了他的心靈之旅,他看清了世界,也找到了自己。
《成名之路》是一部相當富有懷舊色彩的影片,優美的畫面配合動人的音樂,讓人彷彿置身於那個充滿鮮花與希望的年代。通過透視70年代的搖滾文化帶出對人生、家庭的思考,在輕松、幽默之間傳遞人間真情,這使得影片與近期好萊塢流行的嘩眾取寵的電影形成鮮明對比。而在這部沒有大牌明星擋綱的作品中,影壇新人們的表現也是可圈可點,他們朴實自然的表演出色地演繹了這部歡快感人的音樂人之路。

傳記電影《與我同行》影片講述了黑人傳奇吉他手吉米·亨德里克斯在成名的道路上所不為人知的幕後故事與愛情經歷......

永不止步
講述他從小到出名 到 死!非常 的棒的一個電影

搖滾之王:
這個是 講述一個鼓手樂隊的事,但是 裡面有好多吉他的好聽的歌,我發誓你會愛上這些歌! 這個鼓手也是被以前樂隊T了 後來 組了自己的樂隊 火了,跟以前的樂隊 同台競爭!!

搖滾之神
由於並非嚴格意義的傳記電影,所以為了營造某些喜劇效果,影片的很多內容都是杜撰出來的。故事開始於傑克·布萊克10歲的時候,這個出生於一個極度保守家庭的小男孩對「魔鬼的聲音」--搖滾樂情有獨鍾,在一次全家哼唱小夜曲的時候,布萊克沒有克制住自己,以搖滾的節奏為其打拍,這惹怒了受教會影響極深的父親,他毫不留情地用皮帶狠狠地抽了布萊克一頓,還將他最喜歡的搖滾海報從牆上撕了下來……這件事對布萊克幼小的心靈造成了很大的打擊,他向著被自己喻為「搖滾上帝」的偶像羅尼·詹姆斯·迪奧(Ronnie James Dio)發出懇求,希望他可以為自己指出一條明路。恍惚間,迪奧竟然說話了,他不但贊許布萊克選對了喜好,還建議他離開這個令人窒息的家,去好萊塢「尋找藝術的終極秘密」……至今為止,布萊克都無法肯定這次經歷是現實、還是夢境。 於是,小布萊克真的離家出走了,他花了幾年的時間,在無數個叫「好萊塢」的城鎮停留,最終真的抵達了搖滾的聖地--位於加州的好萊塢。一天,在街上閑逛的布萊克被動人的旋律吸引住了,他循聲望去,看到凱爾·蓋斯正在用古典吉他彈奏巴赫的「E小調協奏曲」。盡管蓋斯不只一次回絕了布萊克要求共組樂隊的「美好」願望,但布萊克仍然每天都來蓋斯演奏的地方,還隨著音樂放開喉嚨高歌……對於布萊克來說,這是世上最美妙的天簌之音,但在蓋斯看來,卻是布萊克在拆自己的台,尤其是在連最開始駐足聽歌的觀眾也跑了個精光之後。 不過,一個突發事件,最終改變了蓋斯對布萊克的看法:蓋斯救下了被小混混群毆至昏迷的布萊克,而他自己也因為父母的「斷糧」而阻礙了他對音樂的追求……當友誼漸漸在兩人之間滋生,一個名叫「頑強的D」的樂隊也隨之誕生,但是,他們惟一的希望就是贏得「阿爾」酒吧舉行的比賽,拿到獎金還債,否則只能為了理想去喝西北風。很遺憾,他們的第一次演出並不理想,兩人意識到想要出名

重金搖滾雙面人
土氣柔弱的青年根岸崇一(松山健一飾)夢想成為帥氣的流行歌手。為了實現音樂之夢,他從鄉下來到東京闖盪。然而除了一隻小狗,沒有聽眾欣賞他自彈自唱的甜蜜蜜的情歌。 機緣巧合之下,根岸和唱片公司DEATH RECORD簽了約。原以為終於能以得意之作《覆盆子之吻》出道樂壇,沒想到公司女老闆(松雪泰子飾)竟把他安排進了惡魔型死亡金屬搖滾樂隊「Detroit Metal City」當了吉他手兼主唱。從此根岸刷白了臉、打扮成大魔王的樣子,以約翰納·克勞澤二世的藝名登上了舞台。除了他之外,DMC還有貝司手亞歷山大·傑基(細田良彥飾)和鼓手加繆(秋山龍次飾)。樂隊很快以誇張的裝扮、生猛的樂風以及爆炸性的舞台表演風格贏得了年輕人們的追捧。 「我是地獄的恐怖分子,殺殺殺殺死一切!」DMC越來越紅,相繼擊敗了同類樂隊中的勁敵、著名朋克樂隊、HIPHOP界的名手,創造出一個又一個傳奇。 我可不喜歡這樣的音樂啊!——根岸雖然滿心苦惱,但又不得不繼續在台上扮演大魔王。讓他頭痛的是,自己暗戀的美女相川由利(加藤羅莎飾)最討厭這種風格的樂隊。在她面前,他費盡心機隱瞞自己的真實身份。 美國的頂尖死亡金屬搖滾樂隊「Jack ill Dark」宣布即將舉行解散前的最後一次世界巡演,他們將日本演唱會的對手鎖定為了DMC。 音樂是美好的夢想,音樂也是現實的工作。在樂迷的矚目中,在根岸的矛盾和不安中,DMC與JID對決的時刻來臨了……

午夜巴塞羅那
美國女孩維姬和克里斯蒂娜結伴來西班牙旅遊。維姬為人古板而且即將結婚,克里斯蒂娜則思想開放、充滿好奇心。這兩個性格相異的主人公,來到西班牙後,邂逅了一位非常有魅力的藝術家和他美麗但很愛吃醋的前妻。隨後四個人之間發生了一系列有趣的愛情故事。

㈣ 音樂是電影的靈魂嗎

是的,客觀音樂亦稱畫內音樂或有聲源音樂。指影片畫面的規定情境中應有的音樂。如人物在歌唱、演奏樂器、收音機的廣播等。這時,音樂的出現是不可少的(但亦可做特殊安排)。

主觀音樂亦稱畫外音樂或無聲源音樂。畫面並未提供出現音樂的根據,而是作曲家為了塑造人物性格、抒發人物內心情感或渲染環境氣氛的需要而zhuan門創作的音樂。

對畫面的補充、解釋或評價,表現了作曲家對影片所展現的事件的主觀態度,可以深化畫面的內容,加強影片的藝術祥薯感染力。

(4)音樂的靈魂電影擴展閱讀

音樂常常與對話、自然音響效果相結合。在無聲電影時期,有時音樂是唯一的聲音,從頭至尾貫串全片。由於錄音技術的進步,進入有聲電影時期,除音樂之外,還可以錄制語言和自然音響效果,解脫了在無聲電影時期音樂超負荷的現象。

導演和作曲家從電影的告枯真正需要出發,只有在表現抒情性、戲劇謹友者性氣氛的時候才恰當地、有效地使用音樂。這樣,既符合音樂的藝術規律,又提高了電影綜合藝術的美學功能。這使音樂真正地發展成為電影綜合藝術的重要的有機組成部分,對電影音樂形成分段陳述的結構,也有促進作用。

㈤ 《音樂之聲》:瑪麗亞帶來音樂之聲,而上校卻為音樂賦予了靈魂

我最早看到《音樂之聲》尚在上小學沒多久的時候,學校統一為我們播放了這個電影,距今已有十多年。年幼的我們尚不知情愛,不知二戰的殘酷,也不知愛國者為正義的信念,可以說僅僅是看熱鬧。但是正是這一首《雪絨花》,盡管過去十多年,卻在腦海中揮之不去,情不自禁地輕輕哼唱,可以說,這是音樂的力量,不枉」音樂之聲「之名。

雪絨花,雪絨花,小而白,純又美,伴隨著輕柔的曲調,淺聲吟唱,描繪出雪絨花聖潔美麗,能讓心靈重歸於平靜的形象。正是這么一首描繪雪絨花的民謠,依舊是用它那柔美的曲調,卻話鋒一轉,願你永遠守護我的家鄉,飽含了多少人深深的依戀與憂傷之情。

這部《音樂之聲》是一部在電影界中,算得上歷史非常悠久的一部電影,從1965年3月29日於英國上映以來,歷經近55年,從來都不曾失去它的魅力。以我個人來說,《音樂之聲》十多年前看過一遍,可現在,仍然抑制不住自己去重新欣賞,並且我相信很多人也是如此。即使你並不曾看過這個電影,但是當你聽到電影中的歌曲時,你一定不會感到陌生, 《哆來咪》《孤獨的牧羊人》《雪絨花》《音樂之聲》等歌曲至今讓我們耳熟能詳,而《雪絨花》也正是其中最著名的歌曲之一。

這部豆瓣評分高達9分的音樂電影,由羅伯特·懷斯執導。這部經典巨作曾獲第38屆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音樂、最佳音響、最佳影片剪輯5項大獎,總共被譯成30多種語言在世界各國上映,獲得一致好評。我想,之所以《音樂之聲》能獲得如此高的榮譽的關鍵,就在於 影片所要表達出的感情對於整個世界來說是共情的,特別是經歷了二戰的人民 ,對於這個電影更是感觸很深,每到情深處,更是抑制不住情緒,潸然而下。我們常說音樂無國界,音樂之聲運用了數目高達26首,總時長佔全片46%的樂曲,全面深刻的將深刻的愛藏於音樂之間。 父親對子女的愛,夫妻之間的愛,對祖國的無限留戀等等情感摻雜在一起,一定要到影片中去細細感悟。

我曾一度認為音樂之聲的核心人物是瑪麗亞,甚至知道你看到電影的三分之二也仍會這么覺得。但是,當你堅持看到最後就會發現,音樂之聲的核心人物不僅僅是瑪麗亞,上校也是整部劇的靈魂所在。誠然,瑪麗亞的積極,樂觀,開朗,熱愛音樂感染了上校先生一家人,讓從小缺乏愛且頑皮的孩子們感受到音樂的魅力,可以說,瑪麗亞帶來了音樂之聲。 可是音樂之聲在上校的身上體現的更為淋漓盡致,他將音樂賦予了更多的內涵,是對亡妻的哀思,對命運的迷茫,對愛人的愧疚以及對祖國無限的愛。

作為一部優秀的電影,它可以說的東西有太多,比如優秀的歌曲,動人的劇情,豐滿的人物塑造。今天,我想著重談談電影中對於兩位主人公瑪麗亞和上校的形象塑造,因為主人公細膩的心理活動與實際表現,決定了整個電影的思想內涵。

作為整個影片的核心人物之一,瑪麗亞的活潑與不拘一格很容易給觀眾留下深刻的印象。在劇中,最先出現的場景就是崇山峻嶺,藍藍的天空,潔白的雲,高低起伏的山巒上鬱郁蔥蔥,伴隨著鏡頭由遠及近,導演通過景情相融的方式,使瑪麗亞的歌聲和身處的廣闊背景結合在一起。這是整個影片的開端,也是音樂的開端,雖然沒有一句話去獨白,僅僅是以歌聲去傳遞對大自然的喜愛之情,卻將瑪麗亞的性格一覽無余,一下子使觀眾感受到瑪麗亞人物形象所透露出的真實感。

正如片首瑪麗亞在群山之間放聲歌唱,卻苦了修道院中的一眾修女,經常找不到人。這天,一位修女怎麼也找不到瑪麗亞,於是報告給了院長,院長幾位德高望重的修女討論了瑪麗亞,給瑪麗亞的評價都是她可以給人們帶來歡笑,卻不適合做一名合格的修女。因為按照基督教義,信徒的一生應該侍奉上帝,作為一名修女,亦是如此。可是瑪麗亞作為一個見習修女,按規定不可以唱歌,而是應該留在院中禱告。按照幾個老資格修女看來,瑪麗亞的行為明顯是一種離經叛道的行為。

正當幾位修女們探討得熱火朝天的時候,瑪麗亞風風火火地從門外沖了進來,於是就有了院長和瑪麗亞談話的情節。瑪麗亞告訴院長,一方面,她抑制不住自己走到大自然中,感受那一草一木,山巒疊嶂,用歌聲去贊美大自然,甚至抑制不了自己說話的慾望;可另一方面,她也知道自己的行為是不對的,作為一個虔誠的教徒所不應該做的。這個時候的瑪麗亞陷入了她的本心與她所理解的教義精神相矛盾的局面。此時,院長要求她去上校的家中去作為七個孩子的家庭教師。

在影片的最初部分的矛盾就是每個人心中對於基督精神的理解。眾修女認為基督精神就是要循規蹈矩,完成一個修女應該完成的功課,甚至主人公瑪麗亞也是這樣認為的,才會導致自己的內心受到對大自然的嚮往的本心備受規則的煎熬。盡管如此,瑪麗亞仍然遵循了內心,她發自內心對上帝虔誠,但也堅持要遵循自己心中所想。其實,我認為,不管是瑪麗亞表現出的保持初心,或是院長對瑪麗亞的寬容與引導,都是基督精神的最好體現,只不過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

一個優秀的母親所需要的品質有很多,有句話是這樣說的:世界上最可怕的事情,就是做父母居然不用通過任何考試。從中,我們可見父母對於孩子有著多麼深刻的影響。優秀的父母培養出的孩子往往會繼承其父母的意志,而上校家的孩子正是他們父親教育方式的最好寫照。在瑪麗亞第一面見到這些孩子們的時候就大吃一驚,孩子們居然被他們的父親訓練得像士兵一樣排著隊,踏著步。可以說上校將孩子們直接當成士兵要求的,每天的所有時間必須按照他所設計的那樣,井然有序。

看到這一幕,不禁讓人莞爾一笑,想起了電影《囧媽》中的經典台詞:

其實不僅是中國家庭會出現這樣的問題,影片講述的奧地利上校家庭也是存在這個問題。母親早逝,只留下一群孩子和一個沉浸在悲傷中的父親。父親因母親之死封閉內心,他讓子女按照他的意思生活,不讓屋子裡有歡聲笑語,實際上是避免自己觸景生情,是一種逃避行為。

只是從孩子們到上校都沒有意識到這一點,直到瑪麗亞的到來這種情況才開始改善。 最能體現瑪麗亞不同於上校,尊重孩子的情節就在於瑪麗亞堅持不用口哨呼喚孩子們,因為在她看來,口哨是用來喚動物的,而不應該是孩子們。小小的細節體現出的是瑪麗亞對孩子們的態度是以一種平視的態度,將他們真正看成一群具有思想,活生生的人來看待的。

最能體現出瑪麗亞母性光輝的是對於孩子們報以寬容和關心,對於長期缺乏母愛的孩子們無異於長期乾枯的心靈迎來了一場甘霖。 大女兒麗莎已經是情竇初開的年紀,與送信員勞夫私下裡背著父親在談戀愛。她這天與勞夫幽會結束後從窗戶翻進來的時候,不巧被瑪麗亞撞見。瑪麗亞不同於上校,一眼就看出來麗莎的情況,她並沒有選擇去告密,而是叫她趕緊把衣服洗了以免被人發現。

雷雨夜幫了瑪麗亞大忙,也許是因為長期缺乏關心,孩子們特別懼怕雷聲,紛紛跑到瑪麗亞的房間。瑪麗亞和孩子們開著玩笑,一起唱著歌,在孩子們的心中種下了一顆音樂的種子。 瑪麗亞所展現出的母性的光輝,讓孩子們第一次感受到了母愛。這種愛,偉大而平凡,如潤物春雨,似拂面和風;有一份情,無私而博大,綿綿不斷,情誼深長,永遠都是不求回報,無私的付出。

正如李斯特所說的那樣,音樂是一個人發自內心的感受,身體里的空氣,血液,生來就有。不必多說,也不必做什麼,當音樂響起,一下子豁然開朗。趁著上校去維也納的時候,瑪麗亞帶著孩子們外出郊遊了,絲毫不在意上校的吩咐。她帶著孩子們穿過田野,走過麥田,趟過小溪,去感受大自然的風,大自然的雨,藍藍的天空上飄著的雲,遠處的群山若隱若現。他們來到瑪麗亞平日里來到的山坡,風輕輕地吹著,女孩子們在聊天,男孩子們在玩球玩得不亦樂乎。

瑪麗亞問孩子們,為什麼要惡作劇呢?孩子們告訴瑪麗亞,他們只是想引起父親的注意。瑪麗亞一下子就決定了要幫助這些孩子,去教他們音樂,從最簡單的「哆瑞咪發梭拉西」教起。為了方便孩子們記憶,她還編了一首曲子,正是影片中的這首曲子,成了如今膾炙人口的《哆來咪》。

音樂,多麼美妙的一個詞彙!不分語言,不分身份,不分性別,七個音符的組合就能匯集成一首美妙的曲子。孩子,是這世界上最純潔的代表。當音樂遇到了孩子們,那就是天籟!擁有音樂,對於一個人的一生是寶貴的財富, 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動,物使之然也。正如海倫所說的那樣:「通過音樂並在音樂中教育我們的孩子。」瑪麗亞,正是通過音樂的力量勾起了孩子們壓抑已久的,對世界萬物的好奇心與探索心,讓孩子們在享受音樂帶來的魅力當中找到自我價值。

在我看來,上校將音樂之聲詮釋得更為深刻,是他真正去賦予了音樂靈魂與力量。在前半影片中,上校一直是以一種生人勿近的態度待人的,對孩子們也是以軍事化管理的理念。從表面上來看,這似乎就是一個古板,嚴肅而又冷漠的海軍上校,可是當你細細去品味上校的一些細節,我們不難發現 上校在冷峻外表的背後,是隱藏在音樂背後的深沉而又偉大的愛。

影片中所有的歌曲,《雪絨花》是其中最憂傷的歌曲。相比於其他歌曲大多數是由瑪麗亞教孩子們所唱的,往往以歡快積極的旋律為主基調,《雪絨花》是影片中由上校演繹的一首曲子,並且上校幾乎僅唱了這首曲子。 上校在全劇中一共唱過《雪絨花》兩次,可是這兩次相同的演唱,卻飽含了他完全不同的情感。前者迷茫而哀思,後者悲傷而堅定。兩次演唱的思想感情的變化,其實正是上校的成長。

我們不妨從上校兩次歌唱《雪絨花》的前因後果以及思想感情探索他的心路歷程。

瑪麗亞剛到上校家當家庭教師時,上校去維也納找男爵夫人,要求瑪麗亞看住孩子們。可是瑪麗亞在上校走了之後,帶孩子們出去郊遊並教會他們唱歌,希望孩子們可以在男爵夫人到來的時候表演歌劇歡迎男爵夫人。不巧的是上校提前回到了家,看著瑪麗亞和孩子們弄得一身臟,還掉到了水裡,一時間怒不可遏。瑪麗亞在關於孩子教育方面與上校激烈爭吵,他一氣之下讓瑪麗亞卷鋪蓋走人。可就在這時,屋子裡傳來了孩子們的聲音,這些孩子們正在用瑪麗亞教給他們的歌曲去歡迎男爵夫人。

這是影片中非常經典的一段,上校在聽到歌聲後,那剛剛還對瑪利亞怒目而視的眼光,一下子轉為聽到歌聲時的疑惑,再轉為知道這竟是孩子們的歌聲時的驚訝,再到當他快步走到客廳時親眼看到孩子們唱歌時的溫柔和慈祥,和孩子們一起唱了起來。我們可以注意到,在上校和孩子們唱歌的時候, 他的眼中含著氤氳,這是在妻子去世之後再也不曾聽到的歌聲了!他的目光滿懷深情,卻又暗藏著哀思,彷彿在追憶著和妻子在一起的時光,讓觀者無不感受到他眼中所蘊涵著的巨大的痛苦。 這正是在這次機會,上校真正改變了對瑪麗亞的看法。

在當天晚上,上校在影片中第一次歌唱了《雪絨花》,孩子們和瑪麗亞一致請求他唱一首,他這才接過吉他。當唱到歌曲第二段的結尾:「永遠守護我的家鄉」的時候,他的眼神迷離了,望向遠方,他一定是回憶起了與妻子和孩子們曾經快樂的生活。

可是當我們細細品味上校的目光的時候,我們結合時代背景,就能發現一些更深層次的東西。20世紀30年代,正處希特勒大舉入侵同化奧地利,整個國家處在將要淪落在德國納粹的黑暗統治前夕。在希特勒高壓政策的威脅下,奧地利同意了與德國合並。整個國家名存實亡,我想,此時的上校眼中,更多的還是對國家命運的擔憂,前途的迷茫。或許,這正是古人所說的那種亡國恨吧。

上校和瑪麗亞最終發現了彼此才是相愛的人,走到了一起。可就在他們度完蜜月歸來的時候,奧地利的局勢已經變得非常嚴峻,到處都是德國人的軍隊和納粹分子。表面上的和平合並其實暗流洶涌,只是掩飾納粹吞並奧地利的掩飾。為了加強統治,納粹要求權貴們的家中應掛上納粹黨旗。盡管大多數人不情願,但是迫於納粹的高壓政策,幾乎所有的人都屈服了這一辱國的要求。只有上校一家除外,上校不允許家中掛有納粹的黨旗, 在他回到家中的時候,看到朋友麥斯為了保護他掛上的納粹旗時,一把將其拽下並撕成兩半。 其實,上校對國家的愛遠不僅如此,而是從方方面面的細節都能體現出來。最明顯的一點就是他對於別人說德國非常敏感,在德奧合並的大背景下,人人自危而不敢以奧地利人自居,可上校敢。即使是朋友麥斯試圖說服他接受德奧合並的現實,上校也不顧情面,怒不可遏。

正是在這個背景之下,才有了上校第二次歌唱《雪絨花》的契機。柏林給上校來電,要求他到德國的海軍基地任職,家人也要處於納粹的監督之下,這在一向愛國的上校看來是絕不可能會答應的事情。可是納粹勢大, 倘若不答應,妻子和孩子恐怕都不能保住性命,於是上校決定帶著一家人出逃。 就在上校一家人准備逃出祖國的晚上,當他們剛一出門,就發現已經被德軍包圍。情急之下,上校以音樂會為借口,帶孩子們去參加音樂會。納粹一直強調德奧和平合並,為了給別人營造奧地利一切都沒有改變的錯覺,一時間也不好拒絕,只能同意了這一要求。

第二次歌唱《雪絨花》是整個影片的高潮,愛國的情緒達到了頂峰,每當看到這段都不禁熱淚盈眶。正如他所說的:「這是一首愛之歌,我知道你們會分享此愛,我祈求你們永遠不會讓它逝去。」唱到一半的時候,上校已經哽咽了,無法繼續下去,妻子瑪麗亞帶著孩子們接著唱了下去。現場的氣氛達到了頂峰,盡管場上的納粹虎視眈眈,所有的奧地利人都和上校一家高聲地歌唱了起來。

雪絨花,雪絨花,今晚我就要離去,願你永遠守護我的家鄉......

雪絨花其實寄託的正是戰爭年代,在德國納粹的黑暗陰影下,勇敢愛國者寧死不屈的決心。它飽含了父親對孩子的愛,丈夫對妻子的思念,人民對國家的忠誠等各種復雜情緒。兩位主人公的人物形象塑造,決定了整個影片的感情基調,前半段輕快明亮,而後半段深沉憂傷。可以說瑪麗亞為這個家庭帶來了音樂之聲,而整個家庭給所有奧地利人詮釋了音樂之魂。

一部優秀的電影所包含的優秀特質是方方面面的,以上以根據兩位主人公為切入點,以小見大。實際上,電影中對於人物的塑造有很多,比如說修道院修女的成長,男爵夫人與上校的交往,麥斯在整個大環境下,其實是大多數奧地利上層階級的真實寫照,一方面對納粹嗤之以鼻,另一方面卻又想保全自身的心理。還有處在社會中下層階級的勞夫,又代表了小人物在黑暗大勢來臨時的抉擇。因此,影片雖然說的是上校一家,可是實際上卻是20世紀30年代整個奧地利社會的縮影。

與戰爭片相比,這部電影是如此的溫婉明亮卻又直擊心靈深處,我強烈推薦《音樂之聲》!

閱讀全文

與音樂的靈魂電影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成龍演過幾部電影 瀏覽:326
電影院廣告晶 瀏覽:240
泰國電影里有個叫阿水的 瀏覽:535
驗屍官電影在線看完整版 瀏覽:127
賭霸電影完整版粵語版 瀏覽:982
美國經典殺人的電影大全集 瀏覽:456
世界十大電影獎項標志 瀏覽:686
跨過鴨綠江電影觀後感六年級 瀏覽:841
台灣校園電影中正高中 瀏覽:255
泰國恐怖電影鬼營在線播放 瀏覽:710
第一部真人秀電影 瀏覽:470
電影院喝女友的尿 瀏覽:620
蜀山電影林青霞圖片 瀏覽:977
信用卡電影票活動 瀏覽:886
力大無窮點石成金電影名字 瀏覽:123
動作電影在線完整免費觀看 瀏覽:740
網上買電影票用哪個網站好 瀏覽:641
韓國電影懷孕妻子被害叫什麼名字 瀏覽:578
梅西小時候電影名字叫什麼 瀏覽:328
電影院圖片長圖 瀏覽:6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