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音樂之父是誰
音樂之父巴赫,全名約翰塞巴斯蒂安巴赫,他被公認為是巴洛克音樂與古典主義音樂承前啟後的偉大音樂家,並享有音樂之父的盛譽。曾經擔任過斯合哈奇公爵府邸樂隊的隊長,領導著30名樂手。
提起古典音樂界的巴赫,一般默認為就是約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因為巴赫生於德國的一個音樂世家,在這個家族中,大約三百年間歷經七八代人,一共產生了60多位音樂家,傳世之久在音樂史上實屬罕見,而塞巴斯蒂安則成為了巴赫家族中榮耀的巔峰。
巴赫的創作:
巴赫一生多產。除了歌劇,他幾乎涉獵了當時所有的音樂形式,包括清唱劇,古典音樂,群眾歌曲,聖詠,各種獨奏,組曲,室內樂和協奏曲等。
巴赫將自己的樂器經驗與各種音樂形式相結合,在40多年的創作生涯中,寫出了許多豐富多彩的音樂作品掘老。他的作品數量也隨著近代的不斷發掘而不斷判凳升擴大,現在已經增加到BWV1163件。
巴赫出生在神聖羅馬帝國小城艾森納赫粗握的一個音樂世家。他從小接受音樂教育。父母去世後,他去奧爾德魯夫和呂訥堡學習。畢業後,巴赫在阿恩施塔特和米爾戈岑擔任管風琴師,後來巴赫的職業生涯經歷了魏瑪,科頓和萊比錫。
『貳』 「現代音樂之父」巴赫簡介 巴赫的音樂作品有哪些
巴赫的全名是約翰.塞巴斯蒂安.巴赫。網路上對巴赫的簡介里寫到「約翰·塞巴斯蒂安·巴赫(1685~1750),德國作曲家,是將西歐不同民族的音樂風格渾然溶為一體的開山大師。他萃集義大利、法國和德國傳統音樂中的精華,曲盡其妙,珠聯璧合,天衣無縫,對後來將近三百年整個德國音樂文化及至世界音樂文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對於後世來說巴赫全名似乎並沒有那麼重要,尤其在中國,但是大家所熟知的巴赫是「西方音樂之父」在西方國家裡的姓名在整個全球世界來說,他們的姓卜行名很長。他們的姓名與中國人的姓名自然是有著相似之處,那就是有父親的姓也有母親的姓。巴赫在音樂上的成就使得巴赫成為西方歷史上的一位炙手可熱的音樂家。至於巴赫全名似乎在中國這個以簡約為美的國家提起的次數並不是太多,巴赫全名對於中國人來說確實比較冗長。人們願意記住的是巴赫,而不是約翰·塞巴斯蒂安·巴赫。但是對於一個成就頗深的大家來說記住巴赫全名約翰·塞巴斯蒂安·巴赫不僅僅是對巴赫的尊重同時也是對於追隨者的一種尊敬。約翰·塞巴斯蒂安·巴赫這個名字在西方音樂史上是一個里程碑式的名字,我們在汲取文化長河中一掬清泉的時候我們應該記住這個偉大的人,巴赫,同時也應該記住巴赫全名約翰·塞巴斯蒂安·巴赫。這是對文化尊重。
巴赫是德國巴洛克時期盛譽極高的音樂家。巴赫被稱為什麼才能符合巴赫的氣質,以及巴赫的貢獻呢?巴赫被稱為「現代音樂之父」。巴赫在那個時期的音樂是極具開山造詣的,也就是巴赫被稱為「現代音樂之父」的原因。巴赫被稱為什麼?巴赫是所有著名作曲家中水平最高的藝術家。他所熟悉他的時代的所有音樂形式,並對其中任何一種都能運用自如,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此外,他的管弦樂作品邏輯性強,變幻多樣,主題貼切感人,旋律豐富多姿,因此他愈加倍受贊頌。大多數嚴肅的音樂學生感到,巴赫作品結構的深刻性和復雜性比大多數其他作曲家那些更易理解的作品具有更加無窮的魅力。許多偶爾對音樂感興趣的人認為他是陽春白雪,但是應該指出他的追隨者並非少數幾個音樂名流,他的唱片可能比除貝多芬以外的任何其他古典作曲家的都要暢銷。這樣的造詣也是巴赫被稱為現代音樂之父的原因。
巴赫的作品有哪些?為我們所熟知的有:《d小調托卡塔及賦格》,《平均律》、《哥德堡變奏曲》、《英國組曲》、《型培嘩法國組曲》、《古組曲》等。為我們所知的是,巴赫的作品在巴赫死的時候大部分都是默默深藏在教堂,巴赫的作品能夠讓我們所熟知是我們的榮幸,在多個層次來說,每個藝術家為藝術所死都是值得的,正如劍客為劍而亡一樣,巴赫便是為了他的追求,他的倔強而死,同時巴赫作品的延續還是要歸結於後來的大部分音樂家,正是一些對巴赫欣賞的音樂家為後來的音樂延續了生命。巴赫作品在巴赫的有生之年未能有幸與世人見面,但是在後來的一個多世紀里,被埋沒了這么久的巴赫作品還是能有幸與世人相見。巴赫作品在整個音樂藝術界都是極負盛名的音樂作品。在巴赫作品中,巴赫的思想得以體現,在巴赫作品中,巴赫的人性得到了超脫,巴赫的人性以及巴赫特有的理性思考也得以與世人相交流。音樂是無國界的藝術,在這個藝術中,人們為了音樂的尋求在音樂家的世界裡是獨一無二的。巴赫的作品中,可以體現的是巴赫的音樂之美,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嚴格和均衡的美,另一方面是深刻的抒情美。通過巴赫的作品,後人知道了巴赫的思想同時也欣賞巴赫的思想。巴赫的作品是音樂界最優美的作品之一。
巴赫的音樂多部分是宗中啟教上的音樂,音樂嚴謹肅穆。在巴赫的那個年代裡,巴赫的作品並沒有太多的追隨者,但是讓人們感到很奇怪的是那個時代享譽盛名的莫扎特與貝多芬對於巴赫確是極其的欣賞,也許巴赫在音樂上的貢獻那個時代只有莫扎特與貝多芬懂得,而在1800年後,人們重新拾起那個被那個歷史遺忘的音樂巨人。巴赫的貢獻在於他對音樂的專注,他對音樂有著自己獨特的嚴肅的理解。在1800年後的今天巴赫的作品才被人重新理解,這對於巴赫來說,這是遲來的尊重,也是遲來的盛宴。對於巴赫的貢獻在巴赫的音樂作品中不難讀懂,也許當時的人們所需要的一種破除宗教束縛的音樂,太過理性的音樂的作品是巴赫的貢獻之一。被人們重新發現的巴赫的貢獻在當代社會來說是一種人們急需的一種理性。在德國造詣極高的音樂家巴赫以及巴赫家族,他們的貢獻是德國的,是音樂界的,也是全世界的。
巴赫的貢獻是音樂的貢獻,巴赫在音樂上的造詣包括了將音樂的若融會貫通,巴赫不追求音樂形式上的創新,但是在音樂的內容上確是追求革新的藝術家。是的,一個音樂家藝術家的靈魂,不僅僅在於演奏的樂器,更重要的是音樂本身,也是音樂應該有的內容。巴赫的貢獻在音樂上的靈魂,受到莫扎特與貝多芬的欣賞。巴赫是一個貧窮的音樂家,他可能是唯一一個在貧困中度日的音樂家了。在所有人的印象之中,那些音樂家了,歌唱家了,他們一定是會很有錢的,那錢多的會花不完的。可是,巴赫卻是不一樣的一個音樂家。他是德國最著名的音樂家之一,他留下了許多的作品,這些作品都是他精心創作的。可是,這些作品卻沒有得到的大家的認可。所以,那時候對於巴赫評價,那就是一個很落魄的音樂家了。巴赫評價是這樣的,巴赫,德國著名的音樂家,還有演奏家跟作曲家。他最擅長的就是手風琴的演奏,還有拉小提琴,還有大鍵琴。他為音樂界也做了不少的貢獻,他留下的作品也都已經成了不朽的名作了。
巴赫評價中寫到,巴赫被尊為近代「音樂之父」。巴赫的作品跟其他的音樂家的有很大的不同。他的音樂作品有一定的邏輯性,也在其中含有一定的哲理性。還有,他的作品很多地方都用了復調手法。還有一點就是,他的音樂作品是很豐富的,可以說是除了歌劇之外,他哪個方面都涉獵過。巴赫評價中還寫到,巴赫是一個不被人理解,也不被大家認可的音樂家,他的音樂之路走得很艱苦,但是他還是堅持了下來。在巴赫在世的時候,他的所有音樂作品都沒有得到過大家認可,可以這樣說,他就是一個不出名的音樂家。可是,在他死後五十年,他的音樂作品終於獲得了大家的認可,而巴赫他這個人也被大家而深深地知道了。從此以後,他便是一名特別著名的音樂家了。
『叄』 約翰·塞巴斯蒂安·巴赫簡介_巴赫的作品_巴赫小步舞曲_巴赫十二平均律
中文名稱:約翰·塞巴斯蒂安·巴赫
外文名稱:Johann Sebastian Bach
別名:JS BACH/J·S· 巴赫
國籍:德國
民族:德意志人
出生地:愛森納赫
出生日期:1685年3月21日(儒略歷);3月31日(格里歷)
逝世日期:1750年7月28日
職業:管風琴演奏家、指揮家、作曲家
畢業院校:聖·米歇爾學校
信仰:基督教路德宗
主要成就:西方(歐洲)音樂之父
代表作品:《勃蘭登堡協奏曲》,《馬太受難曲》,《b小調彌撒曲》《平均律鋼琴曲集》
逝世地:神聖羅馬帝國萊比錫
享年:65歲
樂派:巴洛克
擅長:管風琴曲、宗教音樂、協奏曲
父親:約翰·安布羅休斯·巴赫
母親:瑪莉亞·伊莉沙白·列莫赫特
約翰·塞巴斯蒂安·巴赫(Johann Sebastian Bach,1685年3月21日-1750年7月28日),巴洛克時期的德國作曲家,傑出的管風琴、小提琴、大升早頌鍵琴演奏家,被普遍認為是音樂史上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並被尊稱為"西方近代音樂之父",也是西方文化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
巴赫出生於德國中部圖林根州小城艾森納赫的一個音樂世吵鄭家,在有生之年是一位著名的宮廷樂長,在德國萊比錫聖多馬教堂度過了最後27年的時間。
巴赫把西歐不同民族的音樂風格融為一體。他集義大利、法國和德國傳統音樂中的精華,曲盡其妙,珠聯璧合,天衣無縫。
巴赫自己在一生中並未享有盛名,而且在死後五十年中就已被世人遺忘。但是在近一個半世紀中他的名氣卻在不斷地增長,一般認為他是西方音樂史中最偉大的兩三位作曲家之一,而且有些人認為他是其中最偉大的睜鎮作曲家。
『肆』 音樂之父巴赫的作品
巴赫是一位多產的作曲家。他的作品包括有將近300首的大合唱曲;組成《平均律鋼琴曲老者粗集》的一套48首賦格曲和前奏曲;至少還有140首其它前奏曲;100多首其它大鍵琴樂曲;23首小協奏曲;4首序曲;33首奏鳴曲;5首彌撒曲;3首聖樂曲及許多其它樂曲。總計起來,巴赫譜寫出800多首嚴肅嫌亂樂曲。除歌劇外,巴赫對其它音樂形式無不涉獵。
巴赫一生作品浩如煙海,主要作品有:二百多部宗教及世俗「康塔塔」、若幹部宗教《受難曲》、《b小調彌撒曲》、《平均律鋼琴曲集》、 《創意曲集》、《古鋼琴組曲》、小提琴和大提琴《無伴奏奏鳴曲》、《勃蘭登堡協奏曲》六首、《樂隊組曲》四首和大量管風琴曲及晚年所著《賦格的藝術》一書。
作品鏈接: 布蘭登堡協奏曲
小提琴協奏曲
d小調小提琴二重協奏曲
G弦上的侍鎮詠嘆調
d小調托卡塔與賦格
諧謔曲
C大調前奏曲(聖母頌)
小步舞曲
眾望吾主巴赫的音樂作品可以說是汗牛充棟,他把復調音樂推向了後世無人能夠超越的、完美的頂峰。巴赫的音樂之美,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嚴格和均衡的美,主要體現在其對曲式的完美應用上,對這個方面的領悟要結合相關的曲式學知識;另一方面是深刻的抒情美,這個方面你只要用心聽就不難領會,他的無伴奏小提琴,平均律,勃蘭登堡,哥德堡,哪一首不是充盈著無比的深情?巴赫的音樂有不少都充滿了沉思冥想的意味,當然也不乏生機勃勃、激動人心者。他的作品體裁多樣,樂隊的有六部〈勃拉登堡協奏曲〉、四部〈管弦樂組曲〉等,管風琴是他的強項,作品無數,我們熟知的有〈d小調托卡塔及賦格〉、〈c小調帕薩卡里亞〉等,其他鍵盤的有如雷貫耳的〈平均律〉、〈哥德堡變奏曲〉、〈英國組曲〉、〈法國組曲〉、<古組曲>等,小提琴的有〈無伴奏小提琴組曲與奏鳴曲〉、多部〈小提琴協奏曲〉、多部<小提琴奏鳴曲(有伴奏)>等,大提琴的有〈無伴奏大提琴組曲與奏鳴曲〉等等等等....
『伍』 音樂之父的資料
音樂之父——巴赫
你們知道「音樂之父」是誰嗎?他就是十七世紀偉大的音樂家——巴赫。他是一位非常謙虛、善於向其他作曲大師學習的人。和他同一個時期的偉大音樂家還有著名的音樂大師海頓、莫扎特、貝多芬等。
巴赫在一生的創作生涯中,前後學習過義大利和法國音樂。然後把自己的思想融人到音樂創作中,創造出屬於他個人的音樂風格。人們之所以稱他為「音樂之父」,就是因為他將十七世紀的音樂,發展到完美的高峰。在他以後,再也沒有其他的作曲家,能用這種獨特的音樂風格創作出更完美的作品。
巴赫的音樂世家
公元1685年,巴赫出生在德國,與另一位音樂大師享德爾是同一個時期的偉大音樂家。雖然他們從來都沒有見過面,但是彼此景仰。巴赫出生在一個偉大的音樂世家中,許多親人是教會中的樂師,或者是當地非常出色的音殲中樂家。巴赫小時候,父親和哥哥就開始教他學音樂。所以,在孩提時期,他就已經是一位很有名的小提琴手和風琴手了。
但是,這種非正式的音樂教育,並不能滿足巴赫的求知慾。他自己一直不斷地自修學習,用抄寫其他作曲家樂譜的方式,模仿他們的作曲技巧氏瞎山。正是這種刻苦的學習精神,使巴赫成為那個時代兩位偉大的音樂大師之一,只有享德爾才能與他媲美。
音樂啟蒙時期
巴赫9歲的時候,母親不幸去世了。一年之後,他的父親也去世了。這對巴赫來說,是一段非常傷心痛苦的經歷。
從此,巴赫的大哥克里斯多夫挑起了父母的責任,培養教育年僅10歲的巴赫。大哥對巴赫的教育,要求十分嚴格,除了要他學習鋼琴、管風琴、小提琴等樂器的演奏之外,還嚴格地要求他學習希臘文、拉丁文和神學。
14歲時,巴赫進入高年級學習階段。大哥就開始教他作曲的有關技巧,從此,巴赫展示出他過人的音樂天賦作曲才華。
1700年,巴赫和同學一起到紐倫堡應考聖歌隊的隊員,順利考取了。他踏上了音樂之路,開始了豐富多彩的音樂生涯。
音樂生涯的開始
巴赫在16歲的時候已經開始創作管風琴樂曲。18歲的時候,巴赫擔任魏瑪奧古斯特公爵的宮廷小提琴樂師。在那裡巴赫經常聽到別人演奏德國的樂曲、法國的舞曲,讓他真正領悟到歐洲的知名音樂風格。這對他日後的創作產生了非常大的影響。
20歲的時候,巴赫得到一個難得的職位,去擔任阿倫多大教堂的風琴樂師,同時負責帶領教堂唱詩班。在那裡,巴赫認識了美麗的遠房表姐。公元1707年,這對有情人終成眷屬,組成了一個美滿愉快的家庭。
馬太受難曲
巴赫是一位受人歡迎的管風琴演奏家,經常有人請他去彈奏管風神悔琴,並且要他指導合唱團的訓練和演出。巴赫不斷地追求音樂上的成就,經過不懈的努力,終於在公元1723年,譜寫出一首空前絕後的作品,那就是非常著名的,《馬太受難曲》。這首樂曲表達出耶穌受難時,聖徒們內心的感傷之情。
演出《馬太受難曲》需要非常龐大的樂隊編制,巴赫在第一次公開演奏這首曲子的時候,意外地失敗了。巴赫非常傷心,從此以後,他就再也不願意公開演奏這首曲子了。
直到一百年後,由另一位偉大的音樂家——門德爾松,經過一百多天的練習,以一手彈奏鋼琴、一手指揮樂團伴奏,才成功地演繹出這首《馬太受難曲》,讓人們真正地了解巴赫音樂的偉大奧妙之處。
巴赫是位十分虔誠的天主教徒,他一生創作的樂曲都是奉獻給上帝的。巴赫每個星期都為教堂寫一出神劇,每一個受難日都為上帝創作頌歌。上帝是他的希望,也是他生命源泉。他到了晚年,即使雙眼失明,也從不怨恨,仍然贊頌上帝。所以他的內心非常平靜,仍然不斷地創作出偉大的作品。
哥爾德堡變奏曲
公元1728年,有一位俄國的公使,叫做凱塞林伯爵,患了嚴重的失眠症。他非常欣賞巴赫的音樂,於是委託巴赫為他譜寫一首催眠曲,醫治他失眠的疾病。
這首催眠曲創作完成之後,巴赫讓他最喜愛的弟子哥爾德堡來擔任演奏,因此這首樂曲也稱為《哥爾德堡變奏曲》。
我們不知道那位俄國伯爵,聽了這首催眠曲之後,是否不再失眠了。但是《哥爾德堡變奏曲》確實能夠給每一位聽眾帶來一種安詳寧靜的感受。
巴赫的管弦樂組曲
巴赫創作樂曲所用的技巧,並不是他獨創的。他用的曲式,都是其他音樂家經常使用的。在這之前曾經介紹過,巴赫是通過努力抄寫其他音樂大師作品的方法,來刻苦學習作曲技巧的。例如,他在故鄉魏瑪當過魏瑪公爵的宮廷風琴樂師。他在創作中,把義大利音樂中華麗、溫暖和穩重的特色,全部吸收到他的作品中去,然後再用精確的數學公式,處理樂曲中各部分的細節,譜寫成屬於自己風格的樂曲。
因此,無論是內容或者是技巧,巴赫的音樂都不同於原有的風貌,而自成一格。巴赫用這種獨特的方法寫出了許多膾炙人口的管弦樂組曲,表達出代表他個人風格的、溫暖又豐富的情感。
G弦上的小天使
很有趣的是,巴赫有一個大家庭,他和妻子一共生養了二十個孩子。當他50歲的時候,第十一個小孩出生了。為了要養活那麼多孩子,他不得不努力工作,時時刻刻不停地創作,拚命地賺錢。由於過度辛勞,他的眼睛逐漸失明了。
公元1723年,巴赫開始專門為尼古拉大教堂作曲。他每個星期必須寫一出清唱劇,一年差不多需要譜寫六十齣清唱劇。為了生活,也出於使命感,巴赫總共寫了三百出清唱劇,不管工作是多麼的勞累,他仍然源源不斷地創作,充滿了生命的活力。
巴赫是個慈愛的父親。他給了孩子們無微不至的父愛和親情。日後二十個孩子當中,有三個成為著名的音樂家。巴赫的這首《G弦上的詠嘆調》深受小孩子們的喜愛。它彷彿是音樂的小天使,讓每一個孩子都沉浸在美麗而溫暖的音樂里。
勃蘭登堡協奏曲
這首《勃蘭登堡協奏曲》作於1721年,是巴赫最早期的管弦樂作品,也是他最傑出的音樂成就之一。
著名的《勃蘭登堡協奏曲》系列共六首,每首都有豐富的變化,音樂中蘊含著豐富的情感。
巴赫像一位精明的數學家,他將每一個音符、每一個小節,都以數學般的准確性,作適當比例的分配。他喜歡用數學來控制音樂中澎湃的感情,使樂曲穩定而充分地流露出情感。一直到現在,人們還是對巴赫把數學精確地運用於作曲的能力感到很驚訝。
現在,有許多巴赫的樂迷,不斷地嘗試以電腦分析巴赫的音樂,利用計算機將巴赫的音樂編寫成程式來解析。但是,從來沒有一部電腦能夠模仿創作出比巴赫更動人、更偉大的音樂來。
托卡塔與賦格
管風琴曾經被音樂家們稱為樂器之王,它的歷史比其他的樂器都要悠久,大約已經有兩千多年了。
管風琴發出聲音的原理是,當手指按到琴鍵上時,管風琴風箱里的風就被擠壓出來,推擠簧片發出聲音。因為風箱的力量,使它的聲音變得非常厚實,而且音域很廣。
十六世紀之後,管風琴逐漸由小型的樂器變成大型的樂器。現在收藏在澳大利亞悉尼市府大廈的一座管風琴,光是風管就有一萬多支,價值可是不菲啊!
所以,當演奏者在彈奏管風琴時,就好像在指揮整個管弦樂隊的演奏,從最低音到最高音,都可以細膩地表現出來,而且惟妙惟肖。在巴赫那個年代,管風琴就已經發展得很精密了,可以彈奏出許許多多巧妙而富有變化的樂曲。巴赫為它創作了無數的樂曲,《托卡塔與賦格》就是其中非常傑出的代表作。
羽管鍵琴
羽管鍵琴是一種很古老的鍵盤樂器。它是現代鋼琴的始祖。羽管鍵琴從起初演變到十六世紀時,就已經非常完美了。巴赫和莫扎特都特別喜愛鍵盤樂器。
公元1717年,科滕王子聘請巴赫擔任宮廷的樂隊指揮。科滕王子比較喜歡輕松的生活化的音樂,而不太喜歡過於嚴肅的宗教音樂。於是,巴赫就把他的創作方向轉移到鍵盤樂器和其他的管弦樂器上。在這段時間里,巴赫接觸到法國的音樂。他立刻把法國音樂中優美的舞曲旋律,融入自己的作品中,創作出許多生動而活潑的羽管鍵琴演奏曲。
『陸』 音樂之父是誰,他小時候有著怎樣的使人稱頌的故事
德國音樂家約翰•塞巴斯蒂安•巴赫被譽為音樂之父。巴赫(台灣譯為巴哈)在德文里的意思是小溪。巴赫小時候學習音樂非常刻苦,每當夜深人靜時,家人都睡型滲得很沉。這時候,小巴赫躡手躡腳地從房間里溜到客廳,偷偷打開櫃子,拿出一疊羽管鍵琴樂譜來。這些樂譜的作者都是當時赫赫有名的大師:弗羅貝格、克爾、帕海貝畝租洞爾……小巴赫輕輕念著迅枯他們的名字,眼睛都發亮了,接著他把樂譜拿到窗邊,借著流瀉進來的月光,一點一滴地抄錄著。月光照亮了在樂譜里沉睡的音符,也照亮了這位未來「音樂之父」小小的心靈。借著月光抄樂譜,是小巴赫的一段美談。
『柒』 關於巴赫簡介和作品
被稱為「西方音樂之父」的約翰·塞巴斯蒂安·巴赫是德國著名音樂家,在世時他的名氣並不大,但在近一個半世紀一來,他的名氣卻在不的增長。他所留下的音樂作品也是非常多的。下面由我為大家提供關於巴赫簡介和作品,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巴赫的簡介
「音樂之父」巴赫
約翰·塞巴斯蒂安·巴赫( 德語:Johann Sebastian Bach,1685年3月31日 --- 1750年7月28日 ),德國偉大的作曲家是成功的把西歐不同民族的音樂風格渾然溶為一體的音樂大師。他萃集義大利、法國和德國傳統音樂中的精華,曲盡其妙,珠聯璧合,天衣無縫。巴赫自己在一生中並未享有盛名,而且在死後五十年中就已被世人遺忘。但是在近來一個半世紀中他的名氣卻在不斷地增長,今天一般認為他是超越時空的最偉大的作曲家之一。
巴赫的職業生涯
巴赫於1685年出生在德國愛森納赫。天賜良機,他生在一個音樂天賦受到重視、音樂成就受到鼓勵的環境里,他的家庭早在他來世前許多年就已經在音樂界赫赫有名了。他父親是一位優秀的小提琴手,祖父的兄弟中有兩位是具有天賦的作曲家,叔伯兄弟姐妹中有幾位是頗受尊敬的音樂家。
巴赫九歲喪母,十歲成了孤兒。由於他嗓音美妙,經濟拮據,少年時期靠獎學金進了在呂訥堡的聖·米歇爾學校。1702年他從聖·米歇爾學校 畢業 ,翌年在一家室內樂隊當一名小提琴手。在隨後的二十年中,他干過許多行當。巴赫在一生中主要是以一位卓越的風琴家而聞名,雖然他還是一位作曲家、教師以及樂隊指揮。1723年巴赫三十八歲時開始在萊比錫的聖·托馬斯教堂任歌詠班領唱,他在餘生的二十七年中一直擔任此角,1750年,他的心臟停止了跳動。
巴赫是一位多產的作曲家。他的作品包括有將近300首的大合唱曲;組成《平均律鋼琴曲集》的一套48首賦格曲和前奏曲;至少還有140首 其它 前奏曲;100多首其它大鍵琴樂曲;23首小協奏曲;4首序曲;33首奏鳴曲;5首彌撒曲;3首聖樂曲及許多其它樂曲。總計起來,巴赫譜寫出800多首嚴肅樂曲。
巴赫二十一歲時同他的叔伯二妹結為伉儷,他們一共生了七個孩子,但是當巴赫三十五歲時妻子不幸夭折。翌年他鸞鳳再續,可是他的第二個妻子非但不能幫助撫養頭七個孩子,反而又給他生了十三個。巴赫死後只留下九個兒女,其中有四個成為真正著名的音樂家。這的確是一個音樂天才之家!
巴赫的人物評價
巴赫從未居過高位,不過總能養家糊口,他在有生之年遠不如莫扎特和貝多芬(甚至不如弗朗茲·李斯特和弗雷德里克·蕭邦)那樣馳名。並不是巴赫所有的僱主都能賞識他的才能。萊比錫教會希望能聘到一位「第一流音樂家」,只是他們未能雇上最初認定的兩位人選,在無可奈何的情況下才讓巴赫擔任歌詠班領唱一職!但在幾年以前,他要辭去魏瑪公爵庭中的風琴手和首席小提琴手的職務,另謀新職,公爵對此耿耿於懷,結果將他投入獄中。巴赫度過了三個多星期的鐵窗生活,公爵終於慈悲大發,將他釋放。
巴赫的音樂世家
巴赫家族是一個人丁興旺的音樂家族,這個家族從十六世紀中葉就開始出現音樂家,一直延續到十九世紀末,三百多年*出現了五十二位音樂家。
約翰·塞巴斯蒂安·巴赫的祖父就是一位音樂家,他的父親也是一位音樂家,他自幼生活在良好的音樂環境中。他的哥哥(約翰 克里斯多夫 巴赫)是也一名出色的管風琴手。他師從當時德國的音樂大師帕赫貝爾,並教巴赫學習音樂(算起來,帕赫貝爾是巴赫的師祖)。巴赫二十二歲時與其表妹瑪利亞·芭芭拉結婚,共生下了七個孩子;瑪利亞去世後,巴赫同女歌唱家安娜·瑪格達蕾娜結婚,又生下十三個孩子。巴赫的子女共有十人長大成人,其中有不少繼承父業,成為很有影響的音樂家。他的次子卡爾·菲力普·巴赫(C. P. E. Bach)長期居住於漢堡,被稱為「漢堡巴赫」或「柏林巴赫」;第十一個兒子約翰·克里斯蒂安·巴赫(J. C. Bach)長期居住於倫敦,被稱為「倫敦巴赫」,他們在音樂史上都很有地位,對海頓、貝多芬等都有直接的影響。
巴赫為第二任妻子安娜·瑪格達蕾娜創作了兩套音樂手稿,稱為《安娜·瑪格達蕾娜·巴赫的筆記簿》(Notebook for Anna Magdalena Bach),分別編定於1722年和1725年。其中後者規模更大也更為著名,內容包括巴赫、巴赫的家人以及當時其他一些音樂家所作的大量小步舞曲、序曲、進行曲、詠嘆調等等。
巴赫的作品概述
巴赫的音樂作品包羅萬象,除歌劇外遍及當時所有的音樂領域(這一點同亨德爾截然不同,亨德爾成功的道路正是從歌劇起始)。盡管作品中的大部分早已散佚,但仍有500多部保留下來。
其中比較主要的代表作包括:《平均律鋼琴曲集》(The Well-Tempered Clavier)、《賦格的藝術》(The Art of Fugue)、《勃蘭登堡協奏曲》(brandenburg Concertos)6首、《小提琴協奏曲》兩首、《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與組曲》6首、《無伴奏大提琴奏鳴曲與組曲》6首、《法國組曲》、《英國組曲》、《農民康塔塔》(Peasant Cantata)、《咖啡康塔塔》(Coffee Cantata)、《馬太受難曲》(Matthauspassion)、《b小調彌撒曲》,等等。
巴赫的小提琴奏鳴曲
他的作品包括有將近300首的大合唱曲;組成《平均律鋼琴曲集》的一套48首賦格曲和前奏曲;至少還有140首其它前奏曲;100多首其它大鍵琴樂曲;23首小協奏曲;4首序曲;33首奏鳴曲;5首彌撒曲;3首聖樂曲及許多其它樂曲。總計起來,巴赫譜寫出800多首嚴肅樂曲。他的創作一般可分為三個主要階段——魏瑪時代(1708-1717),可以說是創作臻於成熟的階段;柯登時代(1717-1723),則是他創作的高峰期,許多貢獻卓著的作品都完成於這個階段;而萊比錫時代(1723-1750),是巴赫將宗教藝術推至最高境界的時期。
BWV的來由:由於巴赫的作品實在太多,沒有索引很難完整理解。所以一位名叫Wolfgang Schmieder的人為巴赫編輯了按音樂體裁分類的作品目錄,並編號從1-1080。作者schmieder稱此目錄為Bach,Werke,Verzeichnis (意思是巴赫作品索引)。因此我們看到的BWV是來自於此名稱縮寫。
巴赫在音樂藝術上的最大成就是將復調音樂推上一個空前的高度(亨德爾則偏重於主調音樂),在這個領地里,可以說他已達到了爐火純青、登峰造極之境地。
由於他具有人道主義的崇高信念和對美好生活不屈不撓的追求,他的音樂往往生氣勃勃,富有人情味。
作曲風格
巴赫是有信仰的虔誠____徒,上帝必與他同在。他希望他的樂曲為教會服務,他的大多數作品都是宗教音樂。他是最後一位偉大的宗教藝術家,他認為音樂是「贊頌上帝的和諧聲音」,贊頌上帝是人類生活的中心內容。他的音樂最初就是從被稱作贊美詩的路德聖詠而產生的。通過旋律可以看出作曲家結合了當時流行的通俗之聲。在音樂形式上他無意創新,而是把現有的形式推上頂峰。
在約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去世後的半個世紀里,他的音樂大體上無人問津(但是值得注意的是那個時代的最偉大的音樂家──海頓、莫扎特和貝多芬極為欣賞巴赫的天賦)。新的音樂風格在發展,巴赫的「舊式」樂曲一時聲消音滅。但是1800年以後,人們對巴赫樂曲重新發生了濃厚的興趣,從那時起,他的聲譽和名望與日俱增。在今天這個非宗教的時代里,巴赫遠比他在世期間的名望更高。一位兩百年前在風格和主題方面都被認為是舊式的作曲家,今天卻受到了廣泛的頌揚,這確是一件怪事,其原因何在呢?
首先,一般認為巴赫是所有著名作曲家中水平最高的藝術家。他諳熟他的時代的所有音樂形式,並對其中任何一種都能運用自如,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例如他對旋律組合法(同時演奏兩種或兩種以上不同曲調的 方法 )在藝術上的精通程度堪稱前無古人,後無來者。此外,他的管弦樂作品邏輯性強,變幻多樣,主題貼切感人,旋律豐富多姿,因此他愈加倍受贊頌。
大多數嚴肅的音樂學生感到,巴赫作品結構的深刻性和復雜性比大多數其他作曲家那些更易理解的作品具有更加無窮的魅力。許多偶爾對音樂感興趣的人認為他是陽春白雪,但是應該指出他的追隨者並非少數幾個音樂名流,他的唱片可能比除貝多芬以外的任何其他古典作曲家的都要暢銷。從長遠觀點來看,巴赫或貝多芬的作品遠比一位風靡一時的「流行」作曲家的作品擁有更多的聽眾,因為「流行」只不過是曇花一現,倏忽即逝。
古典音樂
巴赫在古典作曲家中的地位應排在何處呢?單巴赫的作曲技巧以及對音樂的理解程度上,他足以馳騁在任何音樂家之上:貝多芬帶給人們的是上帝的怒火,莫扎特帶給人們上帝的歡笑,所以他們的音樂更受到人們的歡迎;然而,巴赫帶給人們的卻是上帝的語言,華麗高雅而不做作,繁復的曲調之中蘊含的作曲技巧幾乎在他後來的任何作曲家身上都找得到他的影子,卡拉揚曾經說過:「每天清晨第一件事就是聆聽巴赫的音樂,這好似清泉流淌經過心靈的音樂有助於我校正聽力。」誠然,巴赫的音樂聽上去是很「不友好的」,但是,如果您是位音樂 愛好 者的話,不聽巴赫的音樂就好像錯過了整個巴洛克。
巴赫的音樂如其人,清泉一般的音調總是含蓄地表達感情,當你在仔細分析其樂式時,感情也許在你還沒有反應過來時已經到了你的心底。巴赫的音樂創作更是為後人做了鋪墊,就好像哲學家或數學家一般。當貝多芬第一次聽到巴赫的音樂時,他說:「這哪是小溪(Bach)啊,這明明是大海呀!」
和亨德爾
與另一位巴洛克音樂大師亨德爾相比,他們有某些相似的地方,但巴赫所走的道路,顯然要曲折許多。他們出生的時間僅相差26天,出生的地點僅相距150公里。亨德爾因父親反對他學習音樂而偷偷躲在閣樓上憑借月光練琴,而巴赫則因大哥不肯給他樂譜不得不悄悄地在月光下抄寫。他們都成為巴洛克音樂的代表人物,而在晚年都雙目失明。
亨德爾愛交際,好活動,對周圍世界有著廣泛的興趣,並善於適應環境。他不僅在義大利贏得了成功,而且在英國更是聲名顯赫,受人尊敬。相比之睛,巴赫內向、安靜,終身為教會與宮廷服務,不 出國 門一步,生時默默無聞,死時悄然離去。正如法國音樂評論家保羅·朗杜爾所言:「巴赫創作的目的並不是為後代人,甚至也不是為他那個時代的德國,他的抱負沒有越出他那個城市、甚至他那個教堂的范圍。每個星期他都只是在為下一個禮拜天而工作,准備一首新的作品,或修改一首舊的曲子;作品演出後,他就又把它放回書櫃中去,從未考慮到拿來出版,甚至也未想到保存起來為自己使用。世上再也沒有一首傑作的構思與實踐像這樣天真純朴了!」
巴赫的代表作品
聲樂和器樂體裁無不涉獵。
一、聲樂作品以宗教音樂為主,大多是路德派新教的宗教音樂。創作的近300部教堂康塔塔現存195部,5部受難曲中完整保存了兩部:《馬太受難曲》和《約翰受難曲》。
二、器樂作品方面,作有大量各種體裁的管風琴曲,包括眾贊歌幻想曲、前奏曲、變奏曲、賦格曲、托卡塔、帕薩卡利亞等。他還把維瓦爾第的小提琴協奏曲改編成管風琴協奏曲和古鋼琴協奏曲。巴赫著名的器樂作品為兩卷《平均律鋼琴曲集》(The Well-Tempered Clavier)、《法國組曲》(6首)、《英國組曲》(6首)、《帕蒂塔》(6首)、《六首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和帕蒂塔》、《六首無伴奏大提琴組曲》、《獨奏長笛奏鳴曲》以及重要的樂隊作品: 4部《樂隊組曲》和6部《勃蘭登堡協奏曲》等。他最後的作品《戈德堡變奏曲》、《音樂的奉獻》和《賦格的藝術》是300年來復調技術的 總結 性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