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發幾部 國產喜劇電影 和幾部 用潛水艇戰爭方面的電影
讓子彈飛
瘋狂的石頭
瘋狂的賽車
黃渤的電影
U-571
從海底出擊
盛夏獵戶座
核艇風暴
美國拍過一部叫《直搗東京》,黑白片,講述的是一艘美國潛艇潛入東京灣,擊沉日軍航空母艦的故事。
此外,1981年由西德導演沃爾夫岡—彼得森拍過一部《從海底出擊》即《das boot》,這部片子是二戰電影中經典中的經典!影片以講述的是1942年德國海軍U96號潛艇一次出航執行任務的全過程,其刻畫人物細膩,再結合二戰的背景,還有非常好聽的音樂,深刻地反思了二戰。不過這部片子最好看完整版的,剪輯版的剪掉了一些經典的對白和情節。
美國還拍過一部《海底喋血戰》即《The.Enemy.Below》狗狗上可以下到,講述了二戰時美國海軍一艘護衛艦與一艘德國U型潛艇鬥智斗勇,周旋南大西洋的故事,生動地反映了海戰時指揮官的策略,值得一看。不過德國U艇美國味太濃,德國指揮官說英語,那艘德國潛艇簡直就像是二戰時美國海軍白魚級潛艇把潛望塔換掉拼出來的,根本不像德國U艇,地方特色不濃。
《U—571》也是一部非常精彩的二戰潛艇戰影片,導演花了兩年時間搜集潛艇資料,走訪二戰老兵,講述了美國潛艇兵奪取德國U艇密碼的故事 ,整部電影情節緊湊,節奏明快。
《獵殺紅色十月》是講述冷戰時期潛艇戰的片子,主角是蘇聯一艘改進的台風級核潛艇,情節是虛構的。
B. 海底是哪個電影的主題曲
是《功夫熊貓3》 電影官方推廣曲。《海底》是由李禪玉、Squareloud填詞,Squareloud、Matthew Tishler作曲,鹿晗演唱的歌曲,收錄於鹿晗2015年12月1日發行的專輯《Reloaded II》中,後收錄於實體專輯《Reloaded》中。該曲被選為動畫電影《功夫熊貓3》的推廣曲。
時髦電子風格Jersey,陽光海灘的夏日情歌,《海底》(Deep)前奏一響起就引出藍天大海的舒適,節奏里配合著夏天的氣息。
(2)海底音樂配上戰爭電影擴展閱讀
而全新的東海淵門派曲《海底》中,薩頂頂大膽的將rap引入到歌曲內部,向聽眾展現了自己的強大唱功。而且在歌曲中間部分,薩頂頂還加快了演唱速度,一改原曲的凄慘悲傷,配合上專屬的東海淵門派歌詞,讓整首歌曲更具靈動性,照亮了海底當中的無盡黑暗,給人們帶來了更多愛與溫暖。
薩頂頂的這首歌曲已經獲得了眾多聽眾好評,大家也可以前往B站和網易雲音樂聆聽這首天籟之音,隨著薩頂頂的溫柔嗓音一起入夢深海世界!
C. 影片從海底出擊《從海底出擊》第33分30秒中的那段背景音樂 是什麼
歌名叫It'sALongLongWayToTipperary
該歌的作者是音樂廳演奏家外加作曲家JackJuge,1872年出生於英格蘭西米德蘭茲的伍斯特郡,他一生音樂作品的巔峰之作,就是這首《It'salongwaytoTipperary》。他的父親以及祖父母都是愛爾蘭,而他的祖父母的故鄉就是Tipperary(蒂伯雷利)。
1912年1月31日這天的晚上,斯泰利布里奇大劇院第一次響起了這首歌的旋律,演唱者是女歌手FlorrieFord。歌曲非常詼諧歡快,朗朗上口,所以一鳴驚人。
1913-1914年,JackJuge去都柏林旅行期間,遇到了一些皇家愛爾蘭團的「康諾特游騎兵」部隊的士兵。他們在早先時候就曾經在在Tipperary駐扎。因此,這首歌一瞬間就風靡了該部隊。
1914年8月18日,英國《每日郵報》的記者GeorgeCurnock報道了皇家愛爾蘭團的「康諾特游騎兵」部隊唱著這首充滿愛爾蘭特色的歌曲,行軍進入布倫的實況。從而讓It'saLongWaytoTipperary進入了歐洲大陸。1914年,愛爾蘭著名歌唱家JohnMcCormack演唱此歌,終於,轟動一時,風靡世界。當時,英國人,法國人,德國人,俄國人,美國人,甚至中國人,都知道這首歌!
It'saLongWaytoTipperary成為了英國全盛時期的象徵,號稱英國第二國歌(當然RuleBritannia應該是正統英國第二國歌,哈)。被士兵傳唱(海軍尤其喜愛),出現了多國語言不下十種版本。每種版本都相當詼諧有趣,充滿屬於一群人的歡樂。比如法語版裡面的歌詞會出現法國萬歲-Hooraypoorlesfrancais和再見了英格蘭-aurevoirAngleterre~
歌詞:
UptomightyLondon
CameanIrishmanoneday.
Asthestreetsarepavedwithgold
Sure,everyonewasgay,
SingingsongsofPiccadilly,
StrandandLeicesterSquare,
TillPaddygotexcited,
Thenheshoutedtothemthere:
It'salongwaytoTipperary,
It'salongwaytogo.
It'salongwaytoTipperary
TothesweetestgirlIknow!
Goodbye,Piccadilly,
Farewell,LeicesterSquare!
It'salonglongwaytoTipperary,
Butmyheart'srightthere.
(repeat)
Paddywrotealetter
TohisIrishMolly-O,
Saying,"Shouldyounotreceiveit,
Writeandletmeknow!"
"IfImakemistakesinspelling,
Molly,dear,"saidhe,
"Remember,it'sthepenthat'sbad,
Don'tlaytheblameonme!
It'salongwaytoTipperary,
It'salongwaytogo.
It'salongwaytoTipperary
TothesweetestgirlIknow!
Goodbye,Piccadilly,
Farewell,LeicesterSquare!
It'salonglongwaytoTipperary,
Butmyheart'srightthere.
Mollywroteaneatreply
ToIrishPaddy-O,
SayingMikeMaloney
Wantstomarryme,andso
LeavetheStrandandPiccadilly
Oryou'llbetoblame,
Forlovehasfairlydrovemesilly:
Hopingyou'rethesame!
It'salongwaytoTipperary,
It'salongwaytogo.
It'salongwaytoTipperary
TothesweetestgirlIknow!
Goodbye,Piccadilly,
Farewell,LeicesterSquare!
It'salonglongwaytoTipperary,
Butmyheart'srightthere.
Analternativeconcludingchorus,:
That'sthewrongwaytotickleMary,
That'sthewrongwaytokiss.
Don'tyouknowthatoverhere,lad
Theylikeitbestlikethis.
HooraypourLesFran?ais
FarewellAngleterre.
Wedidn'tknowhowtotickleMary,
Butwelearnthowoverthere.
地址:http://www.firstworldwar.com/audio/itsalongwaytotipperary.htm
右上角(綠色)有試聽和下載
D. 求助哪位大俠知道<<海底喋血戰>>電影里。德國潛艇里放的那首歌叫什麼名字。
U艇在放音樂時
美國護航驅逐艦上的艦長不是說他們在海底開華爾茲舞會嗎……
這是他隨口說的
網路裡面寫是進行曲
我查了一下
艇長放的是皇家海軍的「It's a Long Way to Tipperary」
這首歌是一戰時的一首鼎鼎大名的軍歌(也算是進行曲),並且流傳到德國、俄國的軍隊里。
1樓的寫的都是U艇的軍歌
這里不是U艇軍歌,而是以前英國皇家海軍的
後來流傳開來的
這種干擾的方法太牛了!!!!
叫你聽聲納的人難過聽得死………………
E. 海戰電影聖典——《從海底出擊》
在DVD時代,某日忽然冒出一部被熱捧的海戰片《特種任務》,一時風頭無兩。我也好奇地查閱資料,哦,原來還有個名字叫《從海底出擊》,趕緊買來碟欣賞。看著看著就覺得眼熟,直看到那個嘲笑命運的結局時才猛然想起,原來自己十幾年前就在大院的閉路電視里看過。這么好看的片子印象怎麼那般模糊呢?道理大家一定都明白,從此我特體諒那些喜歡《拯救大兵瑞恩》而不喜歡《細細的紅線》,喜歡《U-571》而不喜歡本片的影(too)迷(young)。
《從海底出擊》根據作家洛塔爾·布赫海姆(Lothar G. Buchheim)的半自傳體小說改編。二戰時期的布赫海姆是隨軍記者,他於1941年10月27日至12月6日登上U-96潛艇生活了數周,用文字和照片記錄下U-96在第七次巡航中的點點滴滴,目睹了它在大西洋獵殺荷蘭商船,也見證了U-96和U-572在暴風雨中的邂逅。
布赫海姆將這次經歷整理成報告文學《海洋中的獵手》(Jäger im Weltmeer),二戰結束後,他致力於海戰研究,積累了大量素材。1973年布赫海姆出版了半自傳體小說《船》(Das Boot),之後又陸續出版了圖集《 潛艇戰》(U-Boat Krieg,1976)和幾部中短篇小說,在世界范圍內獲得成功。1977年的時候,他想把《船》改編成電影,找了幾位美國電影人洽談都不滿意,最後與本土導演沃爾夫岡·彼德森(Wolfgang Petersen)一拍即合。
《從海底出擊》是八十年代初「新德國電影運動」(New German Film Movement)中為數不多的一部戰爭題材影片,影片總造價為3200萬德國馬克(約合1850萬美元),由巴伐利亞電影製片廠投拍。預算中的大頭都用在了打造潛艇模型。現存唯一一艘IXC型潛艇U-505存放在芝加哥科學與工業博物館(MSI),彼得森參照它製作了兩艘VIIC型潛艇的全尺寸模型(長67米),一艘是帶有引擎的空殼艇,用於出港返港的的拍攝,後來在片尾空襲戲中被炸毀;另一艘按照原始圖紙完全復制了內部管道和機械設備,放在攝影棚內拍攝。
另外還製作了長度分別為11米、5.5米和2.5米的三艘模型,11米長的模型用於海面行駛和下潛時的拍攝,主要拍攝地在黑利戈蘭島(Heligoland);5.5米的模型安置在製片廠後面一個15x13x3.5m的水池中,通過液壓平台可傾斜45度,也能大力搖晃,以模擬遭受深水炸彈的攻擊,潛水員可以在內部進行一部分操控,不過有位潛水員幹了三天就辭職了,因為在他20年的職業生涯中第一次暈船;2.5米的模型主要用於遠景和海戰的拍攝。
彼得森對U型艇的結構非常著迷,盡力還原潛艇上的每一處細節。他說「模型上的每一顆螺絲釘都是二戰U型艇上使用的那種真正的復製品」。布赫海姆的《 潛艇戰》圖集成為打造潛艇模型內外和重現潛艇兵生活的無價之寶,205張承載著歷史之重的珍貴照片被張貼在攝影棚中,替代了拍攝電影常見的故事板,美工依據這些照片布置了艇艙的內部場景。
U-96真正的艇長海因里希·萊曼·威倫布魯克(Heinrich Lehmann-Willenbrock)和U-219的前副駕駛漢斯·喬希姆·克魯格(Hans-Joachim Krug)被請來擔任軍事顧問,為劇組提供諸多艇內工作生活和海上作戰的寶貴經驗。
為了讓演員的外貌盡可能逼真,彼得森禁止他們理發剃須曬太陽,影片遵照故事線拍攝,讓攝影機記錄下演員胡須、頭發的生長和他們日漸蒼白的臉。就像真正的U型艇船員一樣,四十餘名演職人員接受了如何在狹窄的艇艙快速移動的強化訓練,在潛艇模型中一待就是數月。本來攝影棚內的模型為了方便拍攝外壁是可以移開的,但彼得森希望讓演員真正感受到二戰潛艇兵在那種幽閉環境中難以忍受的生活狀態,堅持在艇艙的實際范圍內拍攝。
這些演員在拍攝期間都熟練地掌握了各自角色的專業技能,比如扮演導航員的演員可以非常專業的使用六分儀測量經緯度。拍攝中也會出現意外:在U-96遭遇暴風雨的一場戲中,演員揚·費德(Jan Fedder,飾演派格姆 Pilgrim)不慎從艦橋跌落到船舷,一位演員大喊:有人落水!此刻攝影機仍在工作,彼得森沒有意識到出了狀況,他大聲回應:好主意,我們再拍一次!不過揚·費德摔成腦震盪還斷了幾根肋骨,顯然不能再拍了。
攝影師喬斯特·瓦卡諾(Jost Vacano)大量使用手持拍攝增強了狹窄空間內的真實感和動感,呈現出極富感染力的畫面並放大了整部電影的張力,這種真實感很多是通過第一人稱視角或未經設計的、演員本能的反應來實現的。影片拍攝的時候尚未使用斯坦尼康(Steadicam,即攝影機穩定器),為了在U型艇上獲得穩定的快速跟拍鏡頭,瓦卡諾專門設計定製了一台阿萊弗萊克斯(Arriflex)攝影機,並和他父親共同研發了一套陀螺儀系統,使攝影機在穿過艇艙時也可以保持穩定。即便如此,當他不得不使用攝影機的觀景窗時,仍然需要戴好頭盔,因為會經常碰頭。
作曲家克勞斯·多丁格(Klaus Doldinger)為影片譜寫出具有瓦格納風格的旋律,無論是伴隨著U-96在大西洋游弋還是遍體鱗傷地返航,都表現得格外悲壯與激昂,讓觀眾生出強烈的情感共鳴。他特意將「呯」「呯」「呯」的聲音融入到配樂中,即使對潛艇戰一無所知的人也會知道,「呯」的聲音意味著出現了最壞的情況——潛艇被發現!
U型艇的船員大多是渴望冒險的年輕人,他們被納粹強大的戰爭宣傳所吸引,准備挑戰殘酷的大自然,與看不見的敵人作戰。一開始他們沒有戰斗經驗,尚未了解戰爭的恐怖,他們表現得既不寂寞也不絕望,會為擊沉敵艦歡呼雀躍。但是,隨著暴風雨、飛機轟炸、軍艦追逐、深水炸彈的洗禮,他們逐漸意識到在海底戰爭的煉獄中,選擇是嚴峻的: 要麼存活,要麼滅亡——在海底,沒有傷員 。
穿越英軍重兵把守的直布羅陀海峽是全片的高潮戲,U-96被戰斗機、驅逐艦重創後沉入海底,巨大的水壓使艙壁變形,海水倒灌,設備失靈,動力衰竭,船員們經歷16小時的漫長等待,氧氣即將耗盡,眼中充滿絕望。彼德森說:「我對影片的願景始終是展示戰爭的悲慘和可怕,並將精彩的故事和快節奏的動作場面相結合,將觀眾帶入到這些年輕士兵的體驗中」。而這個段落,則讓觀眾充分體驗到「當獵人淪為獵物時」(When the hunters become the hunted)的恐懼。
二戰時期U-96的基地其實在法國聖納澤爾港(Saint - Nazer),但取景時發現該港口早已乾涸,於是劇組改在拉羅謝爾港(La Rochelle)潛艇基地實地拍攝。有趣的是,當劇組再次抵達拉羅謝爾拍攝最後一場轟炸戲時,居然找不到那艘全尺寸的空殼模型,原來它被製片廠租給斯皮爾伯格拍攝《奪寶奇兵》去了。幾周後,已經破舊不堪的模型還給了劇組,還得劇組自己來修復。
《從海底出擊》籌備用了三年,製作耗時兩年(1979-1981)。彼得森說:「光拍攝就用了一年時間,後期製作又用了一年,挺煩人的。但是隨著花費的時間越長,我們意識到自己可以做到的越多,將會收獲令人贊嘆不已的畫面」。最終,經過全體劇組成員的努力,一部完全不同於好萊塢、冷峻自省的戰爭片問世。
不過,製片方對於長達5小時(300分鍾整)的成片完全不能接受,要求剪為90分鍾(一般電影的標准片長)。彼德森據理力爭,最終達成一致——剪輯為149分鍾的劇場版用於公映,並送去參加1982年的洛杉磯電影節;而5小時的原始未刪減版於1985年在西德電視台以6集電視劇的形式播出。
洛杉磯電影節放映《從海底出擊》前,製片方很忐忑,不知道二戰中的敵對國觀眾會有什麼反應,尤其是在洛杉磯這個擁有大批猶太人的城市。隨著片頭出現文字介紹——「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德國海軍潛艇部隊服役的四萬名軍人中,有三萬人葬身海底……」,觀眾席傳來一片噓聲和叫好聲。不過等到影片放映結束,戲劇性的一幕出現了——全場沉默好一陣才爆發出掌聲,觀眾被片中寫實的影像和對戰爭的反思所震撼,他們起立鼓掌,向這部前所未見的戰爭影片和德國影人表達敬意。《從海底出擊》成為有史以來在美國發行的最成功的外語片(北美票房$11,487,676,西德票房DM32,000,000)。影片隨後獲得包括最佳導演、最佳改編劇本、最佳攝影、最佳錄音、最佳剪輯、最佳音效剪輯等六項奧斯卡獎提名,還獲得了聯邦德國電影銀片帶獎。導演沃爾夫岡·彼德森成為第一個憑借德語電影獲得奧斯卡最佳導演提名的人,好萊塢從此為他敞開大門。
這是時任德國海軍潛艇部隊總司令卡爾·鄧尼茨(Karl Doenitz,後任德國海軍總司令,被授予海軍元帥軍銜)發明的一種以小搏大的戰術,組建潛艇群襲擊同盟國的海上艦船,破壞同盟國的海上運輸線。其作戰方式是劃分多個作戰海域,每個區域布置數艘潛艇(3、4艘到20艘不等)進行巡航偵察,一旦發現盟軍大型船隻,「狼頭」潛艇立即通過無線電呼喚區域內和附近區域的潛艇向目標靠攏,一般是在晚上集體浮出水面進行炮擊(U型艇多裝有小口徑甲板炮,以節省魚雷)或直接魚雷攻擊,給予目標毀滅性的打擊。
「狼群」戰術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1939年9月—1943年3月)所向披靡,二戰期間共擊沉同盟國2882艘商船,擊沉6艘航母、2艘戰列艦、6艘巡洋艦等149艘軍艦;最高攻擊紀錄是在兩天內擊沉38艘商船,同盟國船隊因此損失巨大。當時英國人談狼色變,丘吉爾戰後談及潛艇戰時仍然心有餘悸:「戰爭中,我唯一感到的擔憂就是潛艇的威脅……對我們來說,潛艇的攻擊是最具毀滅性的災難。」
二戰初期海上力量占絕對優勢的英國皇家海軍卻在德國潛艇面前顏面盡失,海上四處游弋的U型艇不斷收割著獵物,盟軍運輸線遭受重創。「狼群」戰術打造出不少像奧托·克雷奇默(Otto Kretschmer,在18個月內擊沉47艘船,累計274,333噸)、沃爾夫岡·魯斯(Wolfgang Luth,擊沉46艘船,累計225,204噸)和埃里希.托普(Erich Topp,擊沉36艘船,累計198.658噸)這樣的王牌潛艇指揮官。
潛艇部隊的驕人戰績讓德國百姓備受鼓舞。德國最有影響力的軍事雜志《信號》和《德國海軍》經常將潛艇官兵的照片刊登出來,新聞記錄片里也常有報道。另外,德國潛艇部隊官兵的工資與其他軍種同軍階的的官兵基本一致,區別在於一些特殊津貼,所有這些補助加起來基本等同於基本工資的兩倍。除了工資以外,還有一個重要因素,那就是高質量的特殊訓練使得有才能的艇員可以獲得快速提升,戰時的人員損失也能很快得以補充,而軍銜的提升則帶來更豐厚的薪水,所以直到戰爭臨近結束,還有人願意加入潛艇部隊。
U-96 ,於1940年8月1日下水,同年9月14日正式服役,共執行過11次巡航偵查任務,前8次巡航都是由海因里希·萊曼·威倫布魯克擔任艇長。威倫布魯克指揮U-96共擊沉25艘船(累計179,212噸),榮獲鐵十字勛章和銀橡葉騎士鐵十字勛章, 在十大王牌潛艇指揮官中排名第六。
潛艇內部環境封閉潮濕,動力和機械設備運轉產生的高溫會在潛艇內部積聚至50攝氏度,高溫加上高濕度,使得船員的衣物經常處於潮乎乎的狀態。新鮮食品也很容易腐爛發霉,比如說麵包在一、兩周後就會長滿白毛,被船員戲稱為「兔子」。但總的說來,潛艇部隊的飲食水平較其他作戰部隊確實要高出不少。
一艘在海上航行數周的潛艇,其巡航生活非常枯燥沉悶,娛樂活動只有打牌或讀書。狹窄密閉的環境中柴油機產生的煙氣、腐爛變質的食物、廁所里的臭味和艇員身上的汗臭摻雜在一起令人無法忍受。最惡劣的工作環境莫過於主柴油機艙,U型艇普遍裝有兩台長達6米的柴油機引擎,柴油機工作時的噪音讓人發瘋,很多長期在引擎室工作的艇員都患有嚴重的聽力損傷、失眠和厭食症。
第二次世界大戰進入到1943年,隨著同盟國護航艦只越來越多,航空部隊投入護航,偵查搜索技術不斷進步(如雷達和聲納),再加上盟軍破解英格瑪密碼掌握了德軍潛艇之間的無線電通訊,到1943年3月後,德國潛艇部隊的進攻勢頭被成功遏制,盟軍開始主動尋求戰機,U型艇的戰果在減少,戰損卻大幅攀升,曾經的捕獵者淪為獵物。
1943年5月,德國有41艘潛艇沉沒,鄧尼茨的兒子也在這個月里的一次戰斗中葬身海底,一股悲觀的情緒籠罩著整個潛艇部隊,德國的潛艇戰完全喪失優勢。鄧尼茨後來在回憶錄中也坦承,在1943年5月,就知道自己已經輸掉了大西洋戰爭。盡管大勢已去,但德軍潛艇在大西洋上的抵抗卻一直苟延殘喘到1945年德國戰敗投降。
真實的U-96在1943年2月8日結束第11次巡航任務後返回柯尼斯堡港(Königsberg),服役期間總共擊沉27艘艦船(累計181,206噸),擊傷4艘(累計33,043噸)。在剩下的戰爭歲月中它主要承擔訓練任務,於1945年2月15日在德國威廉港退役,一個半月後,即3月30日當美國第八航空隊轟炸威廉港時,U-96在港內沉沒,殘骸在戰後被拆解。
1 、1939年9月1日前,德國海軍擁有57艘潛艇。
2 、從1939年9有1日到1945年5月8日,德國海軍新服役的潛艇共有1113艘,其中1099艘是德國船廠新造的,10艘是從敵軍繳獲的。
3 、在1170艘服役的德國潛艇中,有863艘曾到過前線經歷過一次或一次以上的戰斗航行。
4 、在戰斗航行中潛艇共損失630艘,其中603艘被敵艦擊沉,20艘損失原因不明,7艘因意外事故損失。
5 、在本土水域和使用內因空襲和觸電共損失81艘潛艇,另有42艘因事故損失。
6 、在撤離海外基地和戰爭結束時有215艘潛艇由艇員自行炸沉(其中一部分被同盟國撈起)。戰爭期間38艘潛艇因無法使用或陳舊而退役。11艘潛艇受傷後移交給外國海軍或被囚於外國港口。153艘潛艇在戰爭結束時被運到英國或同盟國港口。
7 、二戰期間,德國潛艇共擊沉2882艘商船,累計14,408,422總噸位;擊傷264艘商船,累計1,989,703總噸位。
F. 《海底總動員》背景音樂是什麼
《海底總動員》原聲大碟,你想要的這部電影中的音樂都可以唾手可得!
專輯介紹:
當初發現為這部電影配樂的是Thomas Newman而不是Randy Newman時,確實有些驚訝,不僅因為他們兩者的關系,更因為Tom的配樂風格一向憂郁悲傷,即使他的一些輕松歡快的作品也往往有點苦中帶甜的味道。難怪當初人們會質疑習慣了Randy的歡快幸福風格的觀眾是否能夠接受Tom。「我當時真的很沒把握,因為我不但從沒為動畫做過配樂,而且我堂弟Randy 之前為PIXAR做的四部作品都非常出色,我都很喜歡,這讓我更沒有信心了」,Tom在後來回憶時這么說。事實上Tom最後的作品沒有按照以往的模式譜寫主題曲,也沒有強求自己去適合Randy的風格,盡管按照Randy的風格譜曲既輕松又保險,而是原原本本的以他自己的風格去詮釋。作品的完美成功證明了這是一個非常正確的決定,Tom用強有力的節奏旋律配合怪異狂野的電子音樂,加以持續的神經質般的交響樂演奏完美的再現了魚類的天性,而富有流浪氣息的鋼琴和弦樂又很好地抓住了影片「尋親」、「交友」的主題。
這張《Finding Nemo Complete Score》是完全配樂版的Promo,不僅收錄了官方版本的全部39首配樂(官版第40首是主題曲「Beyond The Sea」),還包括了另外12首未收錄的曲目,當然曲目名稱和編曲會有細微差別。
專輯曲目:
01. Opening
02. Barracuda
03. Nemo Egg - Main Title
04. First Day
05. Journey To School
06. Joke - Mr. Ray
07. To Dropoff
08. Dropoff Reveal
09. Boat - Hate You
10. Out to Sea - Divers
11. Lost
12. Dory - Boat
13. Meet Bruce
14. Shark Meeting
15. Shark Chase
16. Nemo In Tank
17. Bubbles
18. Meet Tankers
19. Darla - Stuck - Gill
20. Angler Fish
21. Initiation
22. Escape Plan
23. School Of Fish
24. Trench - Squishy
25. Jellyfish
26. Rescue Dory
27. Miss Your Dad
28. Filter Attempt
29. Turtle Drive, Part 1
30. Turtle Drive, Part 2
31. Turtle Drive, Part 3
32. News Travel
33. Proud - Stops Filter
34. Darla - Filth - Offramp
35. Lost In Fog
36. Swallowed - Scum
37. Whale, Part 1
38. Whale, Part 2
39. Whale, Part 3
40. Sydney Harbour
41. Net for Nemo
42. Pelicans
43. Gull Chase
44. Office Frenzy, Part 1
45. Office Frenzy, Part 2
46. Crabs - Nemo & Dory
47. Dory Remembers
48. Fishing Ground - Dory Trapped
49. Swim Down
50. Nemo Hurt
51. Ending
G. 《世界大戰100年:第七部:海灣戰爭全程實錄》中的背景音樂
Fanfare For The Common Man ——Aaron Copland(艾倫 科普蘭沒凳慧)
科普蘭(Aaron Copland,1900年11月14日粗扮—1990年12月2日)枯答,美國作曲家。祖籍俄國,是第一位被認為有本土風味的美國作曲家(請鏈接參考資料)。
視聽鏈接: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HWlsXAoj9NI/
試聽、下載鏈接:
http://www.google.cn/music/search?q=Copland%3A+Fanfare+for+the+Common+Man&aq=f
(許多管弦樂團曾演奏過此曲)
H. 從海底出擊音樂
Erzherzog Albrecht-進行曲:蔽基物咐
地址: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Q1ODQyMjUy.html
在《從海底出擊》電影原聲中,
《原聲大碟 -《從宏螞謹海底出擊》(Das Boot)[MP3!]》 專輯的第21首, 21.Muss i den
地址:http://www.verycd.com/topics/63090/
I. 戰爭之王里德一段背景音樂,影片開始半個小時左右,海邊別墅。和伊娃的雪鐵龍C6的廣告是同一首。求解答
la vie en rose(玫瑰人生)
電慶氏悔影中的這個版本比較歡快,可能不太好譽正找核慎,你去聽聽小野麗莎那個版本的就知道是這首歌
J. 求戰爭電影的背景音樂,聽了讓人熱血沸騰的也行,或現在結尾傷感的也行!
《for God and for country》和《finale》,出自電影《獨行俠》的配樂,前者重大氣,後者重節奏,對氣氛的營造很到位
《time》和《the dream is collapsing》,出自電影《盜夢空間》,兩者都很厚重,強調夢境深入的同時給人以似夢非夢的感覺
《arrival to earth》,《prime》和《sentinal prime》,出自電影《變形金剛》三部曲,恢宏大氣的配樂使得這個系列更上一層樓
《leave no one behind》,出自電影《黑鷹墜落》,舒緩憂傷的旋律將戰爭中的人性發揮到極致,但又不刻意煽情
《to the roof》和《Berlin foot chase》,出自電影《諜影重重2》,混亂的音樂卻含著高度的統一,給
一種窒息的感覺
《lost but won》,出自電影《極速風流》,配上F1賽車開賽時的慢動作,震撼到了極致
《man of honor》,出自於音樂公司《two step from hell》的經典作品,盪氣回腸的配樂配上《兄弟連》的背景,傷感之餘感慨萬千
純手打,Hans Zimmer忠實粉絲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