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音樂圖片 > 電影人民音樂家

電影人民音樂家

發布時間:2023-05-18 09:44:29

音樂家聶耳是怎麼去世的

1935年7月17日,聶耳在日本神奈川縣藤澤市鵠沼海濱游泳時,不幸溺水身亡,年僅23歲。後來是聶耳的好友張天虛從東京趕來認領遺體,當場在鵠沼海濱進行火化,把骨灰帶回了東京。

聶耳遇難後,在東京的中國留日學生和各界人士,為他開了追悼大會,並且由大家捐款,在日本編印出版了一本《聶耳紀念集》。

1954年11月1日,日本人在藤澤市鵠沼海岸聶耳遇難地附近,建立了聶耳紀念碑。1963年,隨著中日民間的貿易往來,日本人民又重建「耳」字形的花崗石紀念碑,日本戲劇家秋田雨雀先生撰寫介紹聶耳生平碑文,並請郭沫若題寫紀念碑。郭沫若書題了「聶耳終焉之地」六個大字。

(1)電影人民音樂家擴展閱讀

成就貢獻

1、創作《義勇軍進行曲》

1935年,根據田漢歌詞創作出的《義勇軍進行曲》在1949年被選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代國歌,1982年確定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成為中華民族精神文明的重要象徵。 [10] 2019年6月,《義勇軍進行曲》入選中宣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優秀歌曲100首」。

2、創造出中國音樂史上多個第一

聶耳是第一個寫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的革命者;第一個為中華民族和中國的勞苦大眾寫歌並在歌曲中創造了中國無產階級形象的作曲家。

第一個用電影音樂喚起民眾用築起血肉長城的電影音樂家和用群眾歌曲的形式傳達革命理想的作曲家;第一個用藝術歌曲的形式塑造中國勞動婦女的形象;第一個用兒童歌曲的形式呼喚新中國的作曲家。

❷ 中國近代著名作曲家,有人民音樂家之稱的是誰

有「人民音樂家」之稱的是冼星海,冼星海的作品有大合唱《黃河》、《生產》等四部。歌曲《救國軍歌》、《到敵人後方去》、《游擊軍歌》、《在太行山上》等五百餘首左右,交響曲《民族解放》和《神聖之戰》,交響組曲《滿江紅》等四部,管弦樂《中國狂想曲》,以及獨唱曲、獨奏曲數十首。

(2)電影人民音樂家擴展閱讀:

其中,《黃河大合唱》影響最大,是冼星海的代表作,在中國音樂史上佔有重要的地輪洞位,1939年,洗星海加入中國共產黨,為大型紀錄片《延安與八路軍》創作樂曲,次年赴蘇聯學習,完成了《民族解放交響樂》、《神聖之戰交響樂》等大型作品。

冼星海作品豐盛,風格簡朴,充滿激情且不拘一格,具有鮮明的民族性、階級性和藝術獨特性。它和聶耳的電影音樂作品匯集在一起,扒春形成了中國革命電影音樂的基石春桐耐。1945年10月30日病逝於蘇聯莫斯科。

❸ 聶耳的主要作品

聶耳以《義勇軍進行曲》來號召人民抗擊日本。

聶耳1912年2月14日在昆明出生,原名聶守信,字子義,1927年考入雲南省立第一師范學校。1928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

1930年到上海,參加反帝大同盟。1933年初,聶耳由田漢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並且創作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義勇軍進行曲》,1935年7月17日,聶耳在日本神奈川縣藤澤市鵠沼海濱游泳時,不幸溺水身亡,年僅23歲。

(3)電影人民音樂家擴展閱讀:

20世紀30年代中期,日寇侵佔東北後又把鐵蹄伸向華北,國內的反動腐朽勢力卻仍沉溺於紙醉金迷中。社會上充斥著桃花江、毛毛雨、妹妹我愛你一類萎靡喪志的淫歌艷曲。

共產黨員作家田漢找到聶耳,認為如此唱靡靡之音,長此下去,人們會成為亡國奴。二人就此議定,要創作一首歌,來戰勝桃花江是美人窩。

二人研究了《國際歌》、《馬賽曲》和《船夫曲》,認為很有氣勢,可以借鑒。1935年初,田漢改編了電影《風雲兒女》,並寫了一首主題歌《義勇軍進行曲》。

夏衍拿到田漢留下的劇本,在裡面發現了那張寫著歌詞的香煙襯紙。不久,聶耳來找夏衍,聽說此事後,主動提出:「作曲交給我,我干」。

聶耳根據同田漢一起提出的構想,帶著滿腔激憤,只用兩天時間便譜寫了初稿,隨即因躲避追捕到了日本。

在那裡,他一方面受到友好人士的熱情接待,一方面也看到軍國主義分子大肆鼓噪擴大在支那利益,並磨刀霍霍。聶耳由此更激發了創作靈感,迅速將歌曲定稿寄回國,其旋律更加高昂雄壯。

❹ 為什麼說聶耳是中國音樂史上一面偉大的旗幟

聶耳是偉大的人民音樂家,是我國無產階級領導的革命音樂運動的傑出代表,在我國近代音樂史上佔有極為重要的地位。他的生命是短暫的,但卻閃爍著燦爛的光輝。他的音樂創作生涯更為短暫,卻取得了驚人的成就。聶耳短短的一生以音樂為武器,投身於中國人民的革命斗爭之中,以嶄新的內容和形式進行音樂創作,他的作品深刻有力地揭露了帝國主義和國民黨反動派對人民的奴役和壓榨,鮮明生動地塑造了作為歷史推動者的工農群眾棗歲的形象。他編寫創作的樂曲,既具有鮮明的民族風格,又具有時代氣息,善於探索多缺扒種不同的藝凳扮睜術形式,借鑒西洋音樂技術,進行大膽的藝術創造,奠定了我國近代革命音樂的基調。

❺ 聶耳是哪裡人

聶耳(1912年2月14日~1935年7月17日),雲南玉溪人,生於昆明,原名聶守信,字子義(亦作紫藝),中國音樂家,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義勇軍進行曲》的作曲者,曾用筆名有黑天使、噪森、浣玉、王達平等。

1912年2月14日(農歷辛亥年臘月廿七),聶耳出生於雲南省昆明市甬道街73號。

聶耳公園位於玉溪市南門街南端,佔地面積13萬平方米。1985年6月興建,1987年7月竣工,是以紀念人民音樂家聶耳為主,兼容文化、休息、娛樂的綜合性公園。園內分為紀念區、游樂區、文化活物扒態動區、安靜休息區、兒童游樂區、花卉生產觀賞區和公園管理區。

聶耳銅像是紀念區的主體,銅像坐南朝北,採用錫青銅料鑄成,高2.4米,重1.8噸,銅像基座建在高出周圍約2.25米的平台上。

相關簡介

聶耳是第一個寫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的革命者;第一個為中華民族和中國的勞苦大眾寫歌並在歌曲中創造罩源了中國無產階級形象的作曲家;第一個用電影音樂喚起民眾用築起血肉長城的電影音樂家和用群眾歌曲的形式傳達革命理想的作曲家;第一個用藝術歌曲的形式塑造中國勞動婦女的形象;第一個用兒童歌曲的形式呼喚新中國的作曲家。此咐

郭沫若在聶耳去世後稱其為「人民音樂家」,「他是天才的音樂家,又是革命者」。

鳳凰網發表文章稱:「從雲南走到全國、走向世界的人民音樂家聶耳,是我國新音樂的先驅,是無產階級領導的革命青樂運動的傑出代表,是中國音樂史上一面光輝的旗幟。」

內容參考:網路-聶耳

❻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征程的電影有哪些

1、《開國大典》是長春電影製片廠出品的革命歷史題材劇情片,由李前寬、肖桂雲聯合執導,古月、孫飛虎主演,於1989年9月21日首映,2019年10月18日,其4K修復版公映 。該片用紀實的手法展現了從中國共產黨取得三大戰役的勝利開始直至10月1日在北京舉行開國大典的歷史過程。

2、《國之歌者》該片以人民音樂家聶耳成長並創作《義勇軍進行曲》為主線,講述了一群心繫祖國命運的文化英雄,用熱血譜寫出中華民族最強音《義勇軍進行曲》的故事。

3、《我和我的祖國》是由管虎、徐崢、陳凱歌、張一白、薛曉路、寧浩、文牧野聯合執導,黃渤、張譯、吳京、馬伊琍、杜江、葛優、劉昊然、陳飛宇、宋佳領銜主演,演繹7組普通人與祖國大事件息息相關的經歷,以小人物見證大時代,獻禮新中國成立70周年獻禮片。

4、《建軍大業》是「建國三部曲」系列的第三部,獻禮建軍90周年的歷史片。該片講述了1927年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失敗後,中國共產黨挽救革命,於當年8月1日在江西南昌舉行武裝起義,從而創建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軍隊的故事。

5、《中國機長》李錦文監制,張涵予、歐豪、杜江、袁泉、張天愛、李沁領銜主演,張雅玫、楊祺如、高戈主演的劇情片。該片根據2018年5月14日四川航空3U8633航班機組成功處置特情真實事件改編。講述了「中國民航英雄機組」成員與119名乘客遭遇極端險情,在萬米高空直面強風、低溫、座艙釋壓的多重考驗。

❼ 冼星海的故事,短點,不是生平簡介

除了《黃河大合唱》,你對冼星海了解有多少?
相信大部分網友遇到這個問題,能夠回想起來的只有冼星海「人民音樂家」的稱號以及歷史課本上的那張因多次出現在學生時代視野而被熟悉的老照片。除此之外,對他所知甚少,他是我們心中的傳奇人物,我們卻不了解他的傳奇。
像冼星海這樣曾經在戰火年代鼓勵了一代人,卻漸漸被習慣快節奏的現代人遺忘,慢慢地變成歷史課本上固有「名詞」的偉人很多。但小編一直覺得,他們不應該被遺忘,在影視作品深入大眾生活的年代,更應該有屬於他們的傳奇。
很慶幸,在2019年,一部根據冼星海真實經歷改編而成的電影《音樂家》橫空出世,給了我們深入了解這位中國近代傳奇音樂家的機會。
這部電影由中哈合拍,胡軍、袁泉以及多位哈薩克本土演員共同出演,無論是演員演技、思想傳遞還是人物情感的細膩表達都非常完美,是部完成度極高劇情片,也是部讓觀眾從頭哭到尾的催淚之作。
《音樂家》的取材視角很獨特,它既沒有選擇冼星海在延安時期創作出經典之作《黃河大合唱》的高光時期,也沒有展現他由窮苦家庭出身的孩子向知名音樂家成長的艱辛歷史,而是把時間放在了他人生最後一段旅途:阿拉木圖。
這段經歷在冼星海傳奇的一生中看起來很「平凡」,可以簡單地概括:
「1940年赴蘇聯為大型紀錄片《延安與八路軍》進行後期製作與配樂,1941年因蘇德戰爭爆發被迫羈留於哈薩克的阿拉木圖,1945年病逝於莫斯科。」
這段經歷在冼星海的人生資料里佔比不高,但客死他鄉足已透露其中濃烈的傷感,是國與家之傷。《音樂家》向我們描繪的便是冼星海人生最後幾年中對祖國、家人的思念,讓我們看到戰火年代一個偉大音樂家的不朽靈魂。
戰爭的殘酷,傳奇音樂家就這樣「潦草」的離開
即使對冼星海的生平不了解,也仍能想像出這家位音樂家的一生有多麼傳奇。音樂上的輝煌創作,他的作品鼓勵了中華兒女面對敵人抗爭激情,他的一生應該是輝煌的。但在我們的幻想中,他值得一切美好的結局
但冼星海遠赴蘇聯執行任務的第二年,便因當地戰爭爆發被迫轉移至阿拉木圖,原本他打算從新疆轉回國內,但異國他鄉、持續不斷的戰火、過期的證件讓他不得不羈留當地。
戰爭年代以及外國人的身份讓他的生活舉步維艱,還好受到當地音樂家拜卡莫夫的照顧獲得院劇樂團工作,並安排他暫居在姐姐家中。但當地人的生活同樣很艱難,為了生活,冼星海典賣衣服、做苦工,努力生活等待回國的那一天。但戰爭年代對人們太殘酷,圓滿大結局並沒有出現,直到1945年病逝於莫斯科,他都沒能回到祖國。
離行前他對妻子錢韻玲說:半年之後我就能回來。
但這個半年卻成了一生,戰爭年代從來沒有仁慈,偉大的音樂家凄涼地離開,實在太讓人惋惜。
本片導演對戰爭的毀滅性刻畫很恰當,影片開局便有一場「觸感」強烈的情節。剛到達阿拉木圖的冼星海遇到當地火車站被敵軍攻擊,曾經在車上與他交流過的小男孩在雜亂的人群中無助地等待母親的救援,當時除了努力向她奔去的母親外,還有冼星海。
但最終編劇並沒有製造「動作英雄」,小男孩被炸死在離洗星幾步之遙的地方,幼小的遺體與母親的哀鳴深深的沖擊著他的視線。戰爭有多殘酷他知道,觀眾也知道,但當這份殘酷赤裸裸地發生在我們面前時,是沖擊骨髓的疼痛。
編劇沒有選擇讓冼星海發揮「英雄本色」救下小男孩,而是讓他死在冼星海面前,因為這就是戰爭年代。也是這場戲開啟了催淚時刻,現場的觀眾都明白,這個故事是真實的。
異國他鄉,拋不開的是對祖國、家人的思念,留下的是不朽的音樂靈魂
在阿拉木圖的歲月里,冼星海無時無刻不在思念祖國、思念妻女。但戰爭年代,回國的路太難了,他只能在遙遠異國,用音樂表達對家的懷念。而冼星海的家國精神,在《音樂家》中通過三個詞彙來表達:國、家、根。
離開祖國,就像大樹沒有了根,整個人都充滿對故土的思念,何況國家需要他。當時的中國也處於戰火之爭,他本來是要用自己的音樂才華讓世界人民看到中國人的抗戰精神,而不是在異國他鄉平淡地生活。
當地人問他「你是因為中國在打仗才來阿拉木圖的嗎?」,他詫異地急速否認這個猜測,因為他那麼渴望為中國人民脫離戰火貢獻一份力量。正是因為這分渴望,他想要快速回到需要他的祖國,但現實卻不給他機會。
「我的國家正在打仗,我卻被困在這里」,他第一次因為無法回國而萬念俱灰,那種愛國情懷是身處和平年代的我們無法體會的,卻仍能被先輩們的精神感染,激發出濃烈的情懷。
在當地音樂家的鼓勵下,他創作了以哈薩克本土英雄為背景的音樂《阿曼該爾達》,鼓舞了當地人民。在人生中最後的日子裡,他沒有放棄創作,因為他堅信他的音樂,祖國一定能聽到。
除了表達冼星海的愛國精神,還著重刻畫了他對妻子錢韻玲以及女兒冼妮娜的思念。當延安分別的那一刻沒有想到這會是永別,當女兒一遍遍問媽媽「爸爸什麼時候回來」時,每個人都充滿希望。當哈薩克女孩阿麗婭問冼星海是不是想念女兒時,他仍舊期待著重逢。
但最終每個人的願望都未實現,殘酷而悲涼。洗星海與妻女的遭遇,是戰爭年代下平凡家庭的縮影,相信這也是導演藉由這位偉人的故事,剖析戰爭對普通家庭的傷害,讓我們珍惜和平的美好。
出色的演員,讓《音樂家》更加完美
《音樂家》在故事取材及精神表達上都很出色,但比較遺憾地是編劇沒有著重突出他的音樂作品,與《波西米亞狂想曲》全程「演唱會」式的聽覺享受相比,《音樂家》的音樂燃爆片段太少了。
全片只有兩場濃烈的音樂渲染情節,一個是阿拉木圖劇院演奏《阿曼該爾達》另一個則是冼星海最後音樂會上高燃的《黃河大合唱》。這樣的選擇可能與編劇想要更多表達人物經歷有關,但對於期待音樂的觀眾來說可能有些許遺憾。
但胡軍、袁泉填充了這份遺憾,甚至讓觀眾遺憾了對音樂的期待,他們的表演太細膩。
其實在觀影之前,小編其實對胡軍塑造冼星海有些擔心,因為他過於硬漢的外表實在與歷史課本上冼星海的形象相差太遠。但當胡軍飾演的冼星海出現時,立刻將觀眾帶入到人物中去,他通過眼神表達,細節的掌控將這位音樂家的形象鮮活地展現在熒屏上,完全沒有違和感。
他亦很用心,所詮釋的冼星海與現代人觀念中的「藝術家」氣息相差很大,更貼近普通人,但這更符合冼星海的生平形象。要知道,冼星海是窮苦人家出身,在他的音樂求學之路上不乏有勤工儉學、打工維持學業等經歷,並不是一個追求「文藝范」的音樂人,而是一個真正的音樂家。
最後三場戲更加震撼,當時冼星海已經重病在身,當胡軍出現在鏡頭時如果不是人物所散發的氣質,小編甚至誤以為是新出場的角色,他幾乎瘦到脫相。這其中的付出,可想而知,實力派演員的努力很讓人敬佩。
飾演冼星海妻子的袁泉也貢獻了自己的神仙演技,她的台詞很少,大多鏡頭都是需要眼神戲來表達人物的內心。從分別時的擔心到教女兒唱歌時的期待,再到最後與女兒互動時的堅定,幾乎袁泉的眼神與觀眾交匯時就難催發淚水。
而當觀眾快要因為劇情、演技遺忘冼星海作為音樂家的高光時刻,導演巧妙地選擇了我們最熟悉的《黃河大合唱》為結尾,用這場演出為冼星海的人生劃下句號。當這首音樂響起時,小編心中只有一個念頭:
冼星海,永遠不會被遺忘。

來源

❽ 有沒有比較新的革命影片

剛出不久的,《南京!南京!》,講敘南京大屠殺的,也許比較符合你的要求。
還有《拉貝日記》。

❾ 音樂家聶耳的一生故事

1912年2月,聶耳出生於雲南省昆明市。1927年考入雲南省立第一師范學校。1928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0年到上海,參加反帝大同盟。1933年初,聶耳由田漢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1935年7月17日,聶耳在日本神奈川縣藤澤市鵠沼海濱游泳時,不幸溺水身亡,年僅23歲。

聶耳創作了數十首革命歌曲,他的一系列作品影響中國音樂幾十年。他的音樂創作具有鮮明的時代感、嚴肅的思想性、高昂的民族精神和卓越的藝術創造性,為中國無產階級革命音樂的發展指出了方向,樹立了中國音樂創作的榜樣。

(9)電影人民音樂家擴展閱讀:

聶耳的創作生涯:

1932年4月,由田漢介紹加入左翼劇聯及其劇評小組。8月,聶耳來到北平,參加當地左翼劇聯和音樂家聯盟的活動與演出,並於次月報考北平藝術學院音樂系,僅參加了文化公共課的筆答初試,未能通過。以後他又報考過上海國立音樂專科學校小提琴選科,因為「沒有拉好」未被錄取。11月,進入聯華影業公司一廠工作,參加「蘇聯之友社」音樂小組,並組織「中國新興音樂研究會」,參加左翼戲劇家聯盟音樂組。

1933年,聶耳加入中國共產黨。1934年4月,聶耳加入百代唱片公司主持音樂部工作。聶耳於1934年底,聶耳搬至淮海中路1258號三層閣樓居住,現聶耳舊居為民居。同年底,聶耳應聘為聯華影片公司二廠的音樂部主任,為影片《新女性》作曲並配樂。

1935年初,聶耳為《義勇軍進行曲》作曲,1935年1月聶耳任聯華二廠音樂部主任。隨後為躲避國民黨政府追捕,於1935年4月15日離開了上海,擬途經日本赴歐洲和蘇聯考察、學習。

閱讀全文

與電影人民音樂家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色情古裝老電影大全 瀏覽:78
愛情網電影京香 瀏覽:645
無限列車電影院現場 瀏覽:583
中國演員電影排行榜前十名 瀏覽:270
就要玩電影院手機版 瀏覽:49
周潤發主演賭神一電影大全 瀏覽:122
關於太陽的電影名字 瀏覽:476
國產愛情電影有哪些好看 瀏覽:368
青蛙王子全集中文版電影 瀏覽:685
沈騰新電影叫什麼首富 瀏覽:115
孤傲愛情電影 瀏覽:758
王晶導演客串電影 瀏覽:818
哪個導演的電影音樂用得最好 瀏覽:689
國產海盜電影大全 瀏覽:905
軍旅電影男演員 瀏覽:910
一部吃了魚後變異的電影 瀏覽:418
遼寧汽車電影院有幾家 瀏覽:715
男主角叫燒餅的電影 瀏覽:143
情侶視頻大全愛情電影 瀏覽:313
把房子縮小變大是什麼電影 瀏覽: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