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音樂圖片 > 中國解放戰爭電影的背景音樂

中國解放戰爭電影的背景音樂

發布時間:2023-05-17 17:48:35

『壹』 全面展現解放戰爭三大戰役的電影

全面展現解放戰爭三大戰役的電影是《大決戰》

相關介紹:

《大決戰》是八一電影製片廠拍攝的關於解放戰爭時期三大戰役的系列電影,分為 《遼沈戰役》、《淮海戰役》、《平津戰役》 三部,三部電影以宏偉逼真的氣勢再現了解放戰爭中三次決定性的偉大戰役。

《大決戰》三部曲作為中國電影史上最為恢弘的戰爭史詩,在電影、軍事、文化教育等多個領域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這套電影全景地展示了那場決定中國命運的偉大決戰。

(1)中國解放戰爭電影的背景音樂擴展閱讀

相關背景:

1.遼沈戰役:

1948年3月,為適應解放戰爭形勢的發展需要,毛澤東、周恩來、任弼時率領中共中央機關和解放軍總部離開陝北,來到河北省平山縣西柏坡村,與劉少奇、朱德率領的中央工作委員會相會合,在這里共同指揮南北兩線五大戰場。

2.淮海戰役

在遼沈戰役打響的同時,劉伯承、鄧小平、陳毅遵照中央軍委的指示,著手策動淮海戰役。

3.平津戰役

1948年秋,國民黨華北「剿總司令」傅作義,以防守平津的重要意義說服了蔣介石,將自己所指揮的60萬軍隊留在了華北,並取得了國民黨在華北的黨政軍及經濟大權。

『貳』 《解放戰爭:三大戰役、大進軍 》免費在線觀看完整版高清,求百度網盤資源

《解放戰爭:三大戰役、大進軍 》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https://pan..com/s/12GWSK012g1Yybbe_TVML-g

?pwd=lhfj 提取碼:lhfj
簡介: 《大進軍》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八一電影製片廠繼《大決戰》,《大轉折》之後出品的解放戰爭系列電影,包括《大進軍:解放大西北》、《大進軍:南線大追殲》、《大進軍:席捲大西南》、《大進軍:大戰寧滬杭》四部,分別於1996、1997、1998、1999年上映。[1-4]

『叄』 請問哪裡可以找到電影《大決戰》(展示解放戰爭三大戰役的那個電影)裡面的好聽的插曲

以下是三大戰役的簡要介紹,其中:林彪、羅榮桓、劉亞樓是東北野戰軍最高指揮員;劉伯承、鄧小平是中原野戰軍的最高指揮員;陳毅、粟裕、譚震林是華東野戰軍的最高指揮員;聶榮臻是華北軍區解放軍的最高指揮員。毛澤東、朱德、周恩來、劉少奇、任弼時是當時負責最高決策的黨中央五大常委書記。還有幾百萬解放軍戰士、幾千萬支持解放軍作戰的支前民工和解放區人民。

人民解放軍經過兩年的英勇作戰,到1948年秋,敵我力量對比進一步出現了有利於革命而不利於反革命的變化。首先,敵我雙方軍事力量的對比發生了變化。這時,人民解放軍已經增加到了280萬人,第一線總兵力則超過了敵人。經過新式整兵運動,全軍指戰員的政治素質和戰鬥力也是大大加強了。此時,國民黨軍隊的全面防禦和分區防禦都已經破產,為了避免各個被殲,蔣介石決定實行重點防禦,實際上已經失去了完整的戰線,缺少進行戰略機動的兵力。因此,從軍事上來說決戰的時機已經成熟。其次,國民黨在政治上已經空前孤立,不但國民黨統治區的人民群眾日益看清蔣介石反革命集團內戰、獨裁賣國的反革命本質,而且國民黨內部也是矛盾重重,陷於分崩離析的困境之中,經濟上,國民黨統治區也是一片混亂,通貨膨脹、物價飛漲,整個經濟處於崩潰的邊緣。而這時解放區的政治經濟形勢卻是蒸蒸日上。當時各主要解放區已經連成一片,面積達到235.5萬平方公里,佔全國總面積的24.5%,人口有1.68億人,佔全國總人口的35.3%。而且經過土地改革,解放區農民的革命和生產的積極性空前高漲,解放軍的後方進一步鞏固。這些情況表明,人民解放軍同國民黨軍隊進行戰略決戰的時機已經成熟。中共中央軍委制定了關於第三年的軍事計劃,決定在東北、華北、西北、華東等地發起攻勢,進行幾次大的戰役,把戰爭引向國民黨統治區。戰略作戰,需要貫徹分批殲敵的方針。中共中央決定把第一個殲擊目標選擇在東北戰場。遼沈戰役是1948年9月12日至11月2日之間進行的。第一階段東北野戰軍主力南下,於10月15日打下錦州,殲敵10餘萬,俘敵東北「剿匪」總司令部副總司令范漢傑。截斷了北寧線,封閉了東北與華北的陸上通道。長春守敵動搖,一部起義,一部投誠,長春順利解放。第二階段從10月20日開始至28日,進行了遼西會戰,東北野戰軍全殲了妄圖重占錦州,奪路南逃的廖耀湘兵團10萬餘人。第三階段從10月29日至11月2日,東北野戰軍解放了沈陽和營口,東北全境得以解放。遼沈戰役共殲敵47萬人,解放了東北全境,連同其他戰場的勝利,人民解放軍上升為300萬人,國民黨軍隊則下降為290萬人。全國軍事形勢出現了一個新的轉折點。從此,人民解放軍不僅在質上佔了優勢,而且在數量上也佔了優勢。遼沈戰役的勝利,使得人民解放軍擁有了一個鞏固的具有一定工業基礎的戰略後方,並擁有了東北野戰軍這支近百萬的戰略預備隊,為以後解放平津與華北創造了有利的條件。正如毛澤東同志所指出的「這是中國革命的成功和中國和平的實現已經迫近的標志。」

淮海戰役從1948年11月6日發起,至1949年1月10日結束,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從11月6日至22日。華東野戰軍主力在徐州以東碾庄地區,圍殲敵人黃伯韜兵團,擊斃敵兵團司令黃伯韜。敵第三綏靖區副司令官、中共地下黨員何基灃、張克俠率部23000人在賈汪、台兒庄地區起義。從11月23日至12月15日,是淮海戰役的第二階段。主要作戰目標是殲滅由豫南趕來增援而孤軍突擊的黃維兵團。中原野戰軍在華東野戰軍一部的配合下,全殲敵第十二兵團於雙堆集地區,生俘兵團司令黃維。在此期間,國民黨徐州「剿總」副總司令杜聿明率領邱清泉、李彌、孫元良三個兵團撤離徐州,被華東野戰軍主力合圍在陳官莊一帶,孫元良兵團被殲滅。第三階段從12月16日至1949年1月10日。人民解放軍發起總攻,全殲邱清泉、李彌兩個兵團,擊斃兵團司令邱清泉,生俘副總司令杜聿明。至此,淮海戰役勝利結束。這次戰役共計殲敵55.5萬人,解放了長江中下游以北的廣大的地區。國民黨統治的心臟地帶京、滬一帶完全暴露於人民解放軍的攻擊之下。

平津戰役是1948年11月29日至1949年1月31日之間進行的。平津戰役第一階段從1948年11月29日至12月21日,根據中共中央軍委確定的對平、津、張實行圍而不打或割而不圍的作戰方針,人民解放軍完成了對平、津、張的戰略包圍和戰役分割任務,使敵人失去南逃或西竄的可能,造成了解放軍從容殲敵的態勢。第二階段從12月21日至1949年1月15日,人民解放軍按照先打兩頭、後取中間的作戰方針,先殲滅新保安之敵兩個師,接著殲滅由張家口突圍之敵七個師,並於1月14日總攻天津,全殲守敵13萬人,生俘敵警備司令陳長捷。第三階段從1月16日至31日,在中共北平地下黨組織和民主黨派無黨派愛國人士的有力地促進下,經過談判,傅作義率部25萬餘人接受和平改編,北平和平解放。整個平津戰役共殲滅和改編敵軍達52萬人,華北基本上獲得解放,並使華北、東北這兩大解放區完全連成一片。

三大戰役的勝利,使人民群眾勝利地完成了與敵主力的戰略決戰。三大戰役共進行了142天,殲滅敵人173個師,共計154萬多人。連同在此期間其他地區的作戰,人民解放軍共計殲敵182萬人。這意味著國民黨賴以維持其反動統治的主要軍事力量基本上已被消滅殆盡。三大戰役的勝利,奠定了人民解放戰爭在全國勝利的鞏固基礎。

『肆』 尋關於抗日戰爭的悲壯的背景音樂

關於抗日戰爭的悲壯的背景音樂有《知識青年從軍歌》《新一軍軍歌》《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歌》《義勇軍進行曲》《旗正飄飄》。

1、《知識青年從軍歌》

《知識青年從軍歌》是一首優秀的抗戰歌曲,在1944年的知識青年從軍運動中誕生,現在該歌的曲調已經失傳。2009年由於《我的團長我的團》的熱播而廣為流傳,劇中借用了新四軍軍歌的旋律。

2、《新一軍軍歌》

《新一軍軍歌》的詞作者孫熙澤為孫立人將軍之父,此歌原來是孫立人帶稅警第四團在海州練兵時定的團歌,後來隨著稅警第四團演變為新38師、新一軍而依次成為新38師師歌,新一軍軍歌。



3、《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歌》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歌》,歌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行曲》。原為《八路軍進行曲》,由張松如(公木)作詞,鄭律成作曲,創作於1939年,是組歌《八路軍大合唱》中的一首。

解放戰爭時期,《八路軍進行曲》被改為《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行曲》,歌詞略有改動。1988年7月25日,被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確定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歌。

4、《義勇軍進行曲》

《義勇軍進行曲》是由田漢作詞,聶耳作曲的歌曲,是電影《風雲兒女》的主題歌,被稱為中華民族解放的號角,自1935年在民族危亡的關頭誕生以來,對激勵中國人民的愛國主義精神起了巨大的作用,後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1935年5月9日,該曲第一版錄音在百代唱片公司錄音棚錄制完成。

5、《旗正飄飄》

《旗正飄飄》是四部合唱。由韋瀚章作詞,黃自作曲。作於1933年元月出版的《音樂雜志》第1期,同年9月被大長城影片公共場所司的有聲故事片《還我山河》採用作片中插曲。

歌曲表現了國亡家破,禍在眉梢的悲憤情緒,以及要求抗戰的熾烈深沉的愛國激情。該曲風格,節奏鏗鏘有力,音調慷慨激昂。小調式的運用增加了樂曲的蒼勁深沉的悲壯。

『伍』 閱兵的音樂是什麼音樂

1、《歡迎進行曲》

《歡迎進行曲》是一首熱烈而莊重的迎賓禮儀樂曲,充分表達了對賓客的熱情歡迎和深切友好的情感,是我國歡迎賓客時經常演奏的樂曲。 曲子歡快愉悅,充分表達了廣大群眾對生活的熱愛,和對新中國的期鏈型盼。

『陸』 《開國大典》最後解放戰爭勝利了放的背景音樂叫什麼名字

只想知道名字嗎?

下面的主要是建國後的,1949年以前也有,比如:《勝利進行曲》、《日本間諜》、《民族的火花》、《中國之抗戰》.....

《普通一兵》、《中華女兒》、《趙一曼》、《人民的戰士》、《劉胡蘭》、《無形的戰線》、《大地重光》、《白毛女》、《和平保衛者》、《抓壯丁》、《六號門》、《南征北戰》、《新兒女英雄傳》、《關連長》、《翠崗紅旗》、《雞毛信》、《沙家店糧站》、《渡江偵察記》、《天羅地網》、《平原游擊隊》、《董存瑞》、《鐵道游擊隊》、《為了和平》、《撲不滅的火焰》、《沖破黎明前的黑暗》、《柳堡的故事》、《寂靜的山林》、《地下尖兵》、《不夜城》、《邊寨烽火》、《紅霞》、《萬水千山》、《永不消逝的電波》、《戰斗的山村》、《英雄虎膽》、《狼牙山五壯士》、《紅孩子》、《黨的女兒》、《長空比翼》、《沙漠追匪記》、《前哨》、《烈火真金》、《糧食》、《老兵新傳》、《回民支隊》、《戰上海》、《戰火中的青春》、《星星之火》、《突破烏江》、《我的長征》、《英雄小八路》、《洪湖赤衛隊》 、《紅珊瑚》、《紅色娘子軍》、《自有後來人》、《小兵張嘎》、《舞台姐妹》、《大浪淘沙》、《沙家浜》、《獨立大隊》、《紅日》、《金沙江畔》、《地雷戰》、《軍歌嘹亮》、《兵臨城下》、《白求恩大夫》、《烈火中永生》、《地道戰》、《打擊侵略者》、《小八路》、《渡江偵察記》、《烽火少年》、《大決戰》、《巍巍昆侖》、《挺進大西南》、《東京審判》、《南京》、《太行山上》、《佩劍將軍》、《七七事變》、《血戰台兒庄》、《閃閃的紅星》、《夜襲》、《烈火金剛》、《鐵道游擊隊》、《雞毛信》、《英烈千秋》、《八百壯士》、《集結號》、《大捷》、《戰爭子午線》、《紫日》、《開國大典》、《白山黑水》、《黃河絕戀》.........
好像夠你看一陣的了

『柒』 解放戰爭題材電影里經常聽到的背景音樂

美國戰爭電影里經常出現的背景音樂 比如【兄弟連】【血戰太平洋】【大兵瑞恩】【珍珠港】等,均是交響樂,表現深沉的樂段慣用法國號來進行嚴肅深思的演奏,並非大號。大號只是用以低音演奏。

『捌』 南征北戰電影簡介

《南征北戰》是上海電影製片廠攝制於1952年的新中國第一部軍事影片。下面是我給大家整理的南征北戰電影簡介,供大家參閱!

南征北戰電影劇情簡介

解放戰爭時期,華東野戰軍在山東地區與敵人經過多次激戰,徹底粉碎了蔣介石軍隊對山東解放區的重點進攻。1947年冬,國民黨反動派集結優勢裝備和優勢兵力對華東解放區發動重點進攻,中國人民解放軍華東部隊在粟裕將軍的指揮下,於蘇中七戰七捷。為了更有力的殲滅敵人,出於長遠的戰略考慮,實施了大踏步的後退。 對這一舉動,起初有些戰士一時想不通。某師一團一營高營長率領的部隊,轉移到山東沂蒙山區的桃村待命,當地百姓對人民軍隊的後撤也十分有意見。為了平撫安定戰士和老鄉們的情緒,高營長和村長趙玉敏分別將上級的作戰意圖進行傳達和解釋說明。

這時,情況突然有了新的變化,反動派軍隊以為我軍是在敗退,便集中了三十萬人馬,從三面向我軍合圍,企圖與我軍展開決戰。我軍在桃村前面的大沙河阻擊敵人,戰斗持續了六晝夜,然後向鳳凰山轉移,圍殲鳳凰山已經被我軍包圍的敵軍李軍長所屬的七個師。高營長奉命在摩天嶺阻擊前來增授的敵軍張軍長的部隊。 鳳凰山戰斗結束後,高營長又奉命擔任包殲援敵的前鋒,敵軍退守大沙河南岸負隅頑抗,高營長便抄小路偷渡大沙河,切斷敵軍退路,後敵人又想炸掉大沙河上游的水壩,用洪水阻止我軍過河。趙玉敏帶領游擊隊剪斷水壩上的炸葯導火線,保全了水壩,也保住了下遊人民的生命財產,使敵人的狠毒陰謀未能得逞。我軍渡過大沙河,殲滅了頑敵,敵方張軍長及其參謀長均束手就擒。

南征北戰電影幕後花絮

影片

在人物塑造、語言的提煉上作了有益的探索,並嘗試用對比蒙太奇的手法,力求對解放軍指戰員和敵軍將領在決戰中的心理活動加以表現和對照。

影片拍攝時曾和人民解放軍組成一個有四、五千人的攝制組,前後歷時一年。它在把握戰爭場面的氣勢、戰役的規模和表現戰略決策及軍事思想等方面,都達到了一個新的水平。

導演把一個龐大繁雜的戰爭題材表現得明快流暢。顯示了處理大題材、大場面的藝術才能,同時也為今後駕馭重大題材積累了經驗。

穿幫台詞

電影描述的歷史事件發生於1947年初,電影里稱呼蔣介石為“總統”,事實上蔣介石到了第二年1948年5月20日才就任總統,當時蔣介石的正確稱呼應該是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蔣委員長”,或者國民政府“蔣主席”。

經典台詞

“我們已經到達摩天嶺,請你們向我們靠攏!”

“有人竟不顧大局,有意保存自己實力!這種常識在軍事上也許是沒有的!”

“請你們堅持最後5分鍾!請你們堅持最後5分鍾!”

“張軍長,看在黨國的份上,拉兄弟一把吧!”

“不是我們無能,而是共軍太狡猾。”

南征北戰電影幕後製作

拍攝散記

第一部軍事故事片

《南征北戰》是新中國成立以後拍攝的第一部軍事故事片,這部影片以其恢宏的氣勢,眾多的人物群像在新中國電影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廣大電影觀眾非常喜愛這部片子,親切地把它和《地道戰》、《地雷戰》一起稱為“老三戰”,《南征北戰》則排在第一位。

1951年春,由江青負責的“電影指導委員會”、中央電影局及上海電影製片廠決定拍攝一部反映毛澤東軍事思想的戰爭片,作為次年八一建軍節的獻禮影片。時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長的粟裕也參與了該片的指導。成蔭由於在此之前成功拍攝了《鋼鐵戰士》而被點名擔任該片導演。當時正值全國文藝整風運動,各電影廠原先准備的片子全部停拍。上影廠要拍攝的這部戰爭片也因此成為當年唯一的准拍片,這使廠領導和導演在感到無上光榮的同時,也承受著很大的壓力。

成蔭領命後很快組建了一支創作班子,沈西蒙、沈默君、顧寶璋三位部隊作家負責電影文學劇本的創作。為保證影片的真實性,電影廠還專門組成了以軍事學院戰役戰術教授會教員組組長王曉為團長的軍事顧問團。根據上級指示:《南征北戰》要“以華東戰場上一次大殲滅戰為背景,著力表現毛澤東運動戰思想在大踏步前進,大踏步後退中殲滅敵人有生力量。”這一命題也由此奠定了《南征北戰》准史詩片的地位。

如何既能從宏觀角度,全景鳥瞰式地把握與展現重大事件的全局,使影片場面宏偉壯觀,又能使劇中人物在觀眾中“立”起來,這對《南征北戰》劇組來說無疑是一個不尋常的考驗。為了寫好適合拍攝的劇本,沈西蒙率創作組深入當年參戰部隊進行采訪,收集了大量第一手資料,經反復打磨,終於寫出了劇本第一稿。導演成蔭對劇本很是滿意,本以為上級審查是不會有什麼問題的。

不曾想,劇本交到電影局,江青看了稿子後很不滿意,認為劇本里高營長和區長的愛情描寫,損壞了人物形象,必須要刪去。盡管劇中愛情描寫的分量並不多,但它卻涉及全劇結構,真可謂“牽一發而動全身”,成蔭和沈西蒙改來改去,卻總是難以圓滿,一時間急得團團轉。

《南征北戰》開拍之時,正值毛澤東親自發動批判《武訓傳》,劇組因此也顯得格外小心謹慎,沒有保險的劇本,誰也不敢貿然開機。如此折騰來折騰去,一晃半年時間過去了,上影廠領導也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情急之下,他們找到曾拍攝過軍事片《耿海林回家》的導演湯曉丹來“救火”。這樣,就出現了兩個攝制組同拍一部片子的奇特現象。這兩套班子做了分工,成蔭重點拍解放軍方面的戲,湯曉丹重點拍國民黨方面的戲。

《南征北戰》的拍攝也引起了曾指揮過華東戰場的粟裕將軍的關注,他將成蔭和湯曉丹召到北京,親自為他們詳細講解了當年華東戰場上的軍政態勢及戰斗情形。這樣,沈西蒙、沈默君、顧寶璋等很快就在原來劇本基礎上進行了新的的改寫和加工。新劇本得到了林彪、陳毅等軍隊上層領導的認可。林彪還對其中陳戈師長念的一大段台詞進行了修改,陳毅也改過劇本中的幾段對話。

背景介紹

《南征北戰》描寫了敵我雙方一批高級將領,人物多達十幾個,而且戲份也都相當。由於當時全國影片拍攝都停頓下來,這倒反而為南征北戰“遣將調兵”提供了極好的便利。演員陣營很快就排定了,陳戈飾我軍師長,馮喆飾演高營長,劉沛然演我軍連長,張瑞芳飾演女游擊隊長。項堃演敵軍張軍長,白穆演敵參謀長,楊華演敵李軍長,穆宏演敵軍總司令。《南征北戰》真可謂“大腕雲集”。盡管劇組來了這么多名演員,但電影指導委員會及電影局對演員把起關來還是很嚴格的,就連演員試鏡頭的戲也必須送審。

《南征北戰》拍攝於新中國成立之初,各方面經濟還比較吃緊,粟裕要求劇組節約每一分錢,要愛護部隊和群眾,盡量減少參拍部隊和群眾數量,以免影響生產和部隊正常工作。他還建議將劇本中我方炸彌河橋改成炸彌河大壩,這樣既能保證質量又可減少投資。劇組遂根據粟裕的建議對劇本場景作了修改。為節省開支,劇組大量採用實地拍攝,並將殘破的青州火車站作為重點場景。對於拍攝用具和道具,能自己做的盡量自己做。為了拍攝戰場全景,攝制組還製作了一架左右能搖擺,上下能升降的木製升降機。戰爭場面自然少不了煙火,成蔭為此專門購置器材,組織了一支特技煙火隊,這支煙火隊對於創造藝術氣氛和保證拍攝安全起了很好的作用。

拍攝現場

1952年春節剛過,成蔭和湯曉丹便率攝制組來到了第一個實地拍攝現場——山東青州,參加電影拍攝的步兵、騎兵、裝甲兵、汽車兵、工兵、炮兵紛紛在小城安營紮寨,好不熱鬧。攝制組和軍隊的到來也吸引了許多前來看熱鬧的人。大概是剛解放不久,看到這些和從前沒什麼兩樣的軍隊,大家感到非常親切,都鼓掌歡迎起來。然而,當一隊戴著鋼盔,背著卡賓槍,穿著美式皮靴的“國軍”從大家面前走過時,許多人禁不住失聲驚叫:“怎麼國民黨軍也來了?”一位拄著棍子的老太太,踮著小腳氣呼呼地跑上去,拿起棍子朝一個戴鋼盔的“小鬼”頭上,嘣嘣嘣就是三下,嘴裡還不住地罵著:“怎麼回事?這些兔崽子們怎麼又回來了……”還有人朝這些“國軍”扔起了石頭。軍事組一位參謀見狀忙叫道:“這不是真的,這是拍電影!”大家聽了這才恍然大悟,人群里爆發出陣陣笑聲。

看熱鬧的人興奮不已,但導演們卻急得直冒火。當時參加拍片的一個團是剛從朝鮮戰場拉回來的,他們負責演“國軍”。可個個哭喪著臉、垂著頭,任憑當官的喊破嗓子也走不整齊。一了解才知道,原來是戰士們都不願演“國軍”,正鬧情緒呢。一位姓王的營長見狀立即將全營一百多位戰士集合起來,大聲說:“(演國軍)這是政治任務,有咱們的份,咱們不幹誰干?就算是讓國民黨又抓了一次壯丁。咱們今天來拍電影揭露控訴他。這不用演,都熟悉,咱不抬舉他,也不糟蹋他,真的什麼樣就怎麼演。導演在這兒,你給我們掌著舵,演得不像,演得不好你撤我的職!演得好了說不定還當電影明星呢!”演“國軍”的解放軍戰士們聽了這位營長的話,頓時來了精神,導演臉上也露出了笑容。

看過《南征北戰》的人對片中那些民工支前的恢宏場面一定會記憶猶新。當初在拍這些戲時,導演還真是捏著一把汗呢。因為劇中的這些群眾演員都是從分散的各村邀請來的,他們能准時到達現場么?然而,開拍那天時間還沒到,鄉間小道上便長龍似的涌動著一隊隊人馬,有推著小車的,有抬著擔架的,有挑著鋪蓋的,還有扛著門板的,青年人扶著老人,領著孩子,背著病號……他們身上穿的、手上拿的都是戰爭年代裡的衣物和用具,個個臉上凝重而嚴肅……攝制組被老區人民那動情的“投入”深深地感動了。用不著說戲,攝制組便立即投入了拍攝,幾台機器整天轉個不停,到頭也沒有一個老鄉“開小差”。

青州戲剛收鏡,另一個外景地的地方幹部又急沖沖地趕來找到成蔭說:“俺們那兒好幾年沒見隊伍啦!大夥兒都想啊,您們就快去吧!”地方幹部著急,攝制組又何嘗不著急呢。由於場面大,拍起來也較費力,夏天快到了,許多冬天的戲還沒拍。眼瞅著綠油油的田野、花團錦簇的果樹,導演急得直跳腳。想到山區夏天可能到來得晚一些,成蔭於是連忙召集大隊人馬向大山奔去。可到現場一看,大家都傻了眼:山區的夏天雖不及平原來得早,但此時也是桑樹吐綠,楊樹枝頭上也吊起了一片毛毛蟲似的毛絮,哪裡還有一點冬天的影子呢?可是大部隊都開來了,再換外景地不僅費力費時,拍攝進度也因此要受到很大影響。“這該如何是好?”成蔭和湯曉丹兩位大導演真是急火攻心,一籌莫展。一位姓董的團長見狀對成蔭說:“成導演,你能不能用那傢伙(指取景框)看看能帶出多少樹,能帶上的就把樹葉全捋了!”成蔭聽了猶豫不決:“這樣行么,這些樹可是老鄉的經濟林,他們靠這生活呢。”話音還沒落,一位拎著水罐的老大爺便過來說:“這些樹都是俺們家的。為了拍電影我們捐出來了,哪棵樹礙事就除哪棵,您們不用犯難!”

看著老大爺那誠懇的目光,成蔭和在場的人們都被深深地感動了。董團長隨後便將各連幹部招來下達捋樹葉的命令:“一個班一棵樹,電影帶著的就捋干凈,帶不著的一個葉也不準動,這是群眾紀律!”董團長一聲令下,戰士們便捋起袖子紛紛摘起了樹葉。

“冬景”問題解決了,戰士們很快投入了緊張的拍攝之中。時間過得飛快,拍著拍著,真正的夏天便來到了。夏天拍冬天戲,其艱苦可想而知。原本不願演“國軍”的戰士此時倒顯得比“解放軍”輕松許多。因為在影片中敵軍服裝是夾衣,或是套著棉襖的單衣,而我軍卻仍舊穿著大棉褲、大棉襖,而且還要頂著驕陽,跑步攻山頭,一場戲下來,大家都是汗流浹背的。直到現在,當年在片中承擔一個小角色的演員仲星火每每想起當時拍攝情景還是感慨不已:“我們每天天一亮就掛幾個水壺,找著道具,穿著棉軍裝,戴著棉帽子,夏天四十多度,山上一棵樹都沒有,一直拍到晚上,又是煙又是火,機槍爆炸,一天就吃這么幾壺水,拍一個鏡頭就把衣服脫下來,裡面已濕透。一天都沒有小便,所有的水都變成汗跑光了。”

環境艱苦

《南征北戰》不僅拍得艱苦,而且險情叢生。因為當時拍片用的炸葯都是真的,而且所埋梯恩梯炸葯重達一公斤,其威力可以炸翻一個水泥碉堡。雷管也都是用紫銅做的,崩了眼睛可不是鬧著玩兒的事。拍攝時為防意外,相關人員都要在埋炸葯的地方畫上保險圈。盡管如此,董團長還是作了最壞的打算,他對大家說:“往死里干!!死一兩個沒關系,真干!”結果拍攝時,戰士們毫發無損,倒是當過多年兵,並且從未負傷的導演成蔭掛了彩,腿上被彈出的雷管並列地崩了兩個小窟窿。雖然受了傷,但成蔭還是輕傷不下火線,越拍越有勁。只是拍攝過程中發生的兩次事故使他和攝制組心痛不已。那是在拍攝過程中當一輛坦克開過時,路邊圍觀人群中有個十四歲小孩突然竄上前去想看個仔細,不幸被坦克履帶卷了進去!另外一次運輸道具的大卡車在途中爆胎,車輛失去重心,翻到溝里,幾個年輕押運員受傷,好在這次沒有人員死亡。《南征北戰》人物演得到位,戰爭場面拍得也很精彩,尤其是敵我雙方搶占摩天嶺、將軍廟爭奪戰這兩場戲,不僅戰爭氣氛營造得真實與濃烈,而且戰爭規模之大,在當時戰爭片中也是空前的。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這兩場戲在當時技術條件很差的情況下,空間縱深鏡頭運用得相當成功。在拍攝中,導演不僅成功地運用了平行蒙太奇手法生動地體現了雙方從兩側分頭搶占摩天嶺的緊張場面,而且在解放軍搶先一步登上制高點後,採用了一個跟移拍攝的長鏡頭,將鏡頭不斷地移到將沖上來的國民黨軍隊那裡,完整地表現了兩軍短兵相接、爭分奪秒的緊張場面;在表現將軍廟車站爭奪戰的大場面戰斗時,除了採用分切手法外,也大量地運用了移動鏡頭,真實完整地再現了整個戰斗的激烈情景。

此外,在電影音樂方面,《南征北戰》也很有特色,作曲家葛炎在創作中很善於把握畫面背景,使音樂與畫面渾然天成,營造出一種出神入化的意境。其中攻佔鳳凰嶺一段音樂十分生動形象地描繪了中國人民解放軍與國民黨軍隊激烈戰斗場面,堪稱中國電影音樂作品中音樂與畫面同步的經典段落。

『玖』 八一電影製片廠片頭音樂叫什麼

中國人民解放軍八一電影製片廠,伴隨著人民軍隊革命化、現代化、正規化的建設步伐和新中國電影事業的成長發展,歷經風雨走過了50年的光輝歷程。在黨中央、中央軍委的親切關懷和解放軍總政治部的直接領導下,八一廠始終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貫徹「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創作生產反映革命戰爭年代和社會主義建設時期人民軍隊斗爭生活的影片,塑造不同歷史時期優秀軍人的銀幕形象,為促進人民軍事化、現代化、正規化建設服務,以堅實的步伐向前邁進。
50年來,攝制完成故事片、軍事教育片、新聞紀錄片等2000餘部和電視劇300餘集。大批作品在國內外屢屢獲獎,許多軍事題材和優秀故事片膾炙人口、久映不衰,影響了新中國幾代人的成長,成為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尤其是對廣大青少年進行愛國主義和革命英雄主義教育的形象化生動教材。同時,培養造就了一批優秀的電影文學、藝術和技術專家,他們執著追求、敢於創新、不怕犧牲、樂於奉獻,為八一廠的輝煌和軍隊電影事業的發展建立了功績。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初起,《風雨下鍾山》《四渡赤水》《巍巍昆侖》《大決戰》《大轉折》《大進軍》等系列影片相繼完成,以豐富多彩的電影畫面全景式地反映了波瀾壯闊的人民解放戰爭的整個進程,為中國乃至世界軍事題材電影畫廊增添了光輝的一頁。其中《大決戰》在1995年為紀念世界電影誕生100周年暨中國電影誕生90周年舉辦的「中國電影世紀獎」評選活動中,榮獲「中國電影90年優秀影片」獎。

活著的永恆
「向前向前,我們的隊伍向太陽……」當閃耀著金光的庄嚴軍徽出現在銀幕上,威武雄壯的《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歌》隨之響起的時候,我們總是被那些銀幕上的英雄們帶進一種特殊的崇高之中。
對於遠離了炮火硝煙、生活在和平環境下的中國人來說,電影銀幕上那些流血犧牲的英雄先烈的光輝形象、那些橫掃千軍如卷席的波瀾壯闊的宏大場面、那些殘酷的戰爭環境中人民戰士和人民軍隊的高尚情操,都是一種崇高的革命英雄主義的洗禮。而更年輕的人都從眾多的戰爭題材的電影當中理解了犧牲和奉獻,體會出新中國與和平昂貴的代價,懂得了珍惜和愛護的含義。從這個意義上說,以八一電影製片廠為主要代表的中國軍事題材電影事業發展的輝煌50年的歷史,也是一代又一代電影人將中國人民不怕犧牲、不畏強暴、英勇頑強、前赴後繼的精神代代相傳的歷史。
那些至今仍然膾炙人口的電影插曲和主題歌的旋律、那些雋永經典的電影台詞、那些永遠不會褪色的英雄的名字,在很多年之後仍然將熠熠閃光。因為他們已經不僅僅是一些藝術形象,他們已經成為一個時代的標記,這個時代叫革命;他們也將成為一種精神的象徵,這種精神叫中國。
當所有的故事和所有的主人公在現實中都已經永恆了的時候,他們依然在電影里活著。
(漢字狂草)

八一電影製片廠簡介(資料鏈接)
半個世紀前,從全軍各部隊選調來京的年輕軍人和海外歸來以及從粵滬等地調聘的電影專業人員,作為軍隊電影事業的首批建設者們,懷著滿腔熱情,意氣風發地用鎬頭和汗水在北京市六里橋蓮花池畔的高粱地上動手建廠。初稱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軍事教育電影製片廠,1952年8月1日定名為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總政治部解放軍電影製片廠,後幾經更名,於1968年9月改稱現名,簡稱八一廠。主要擔負對內配合部隊教育訓練,對外宣傳人民解放軍的任務。開始攝制軍事教育片和新聞紀錄片,1955年起增加故事片創作生產,形成了軍事教育片、新聞紀錄片和故事片三片並舉的格局。隨著八一廠影片在軍內外發行上映,銀幕上紅星閃耀光芒四射的八一廠廠標和引自人民解放軍進行曲那威武雄壯激昂嘹亮的片頭音樂,逐漸為全軍官兵和廣大群眾所熟悉喜愛。
(八一)

《京華時報》 (2002年7月28日第15版)

『拾』 歌曲《絨花》所要表達的意境

《絨花》所要表達的即為電影《小花》的故事:改編於前涉小說《桐柏英雄》的電影《小花》,故事梗概為:1930年,桐柏山區的一戶趙姓人家。將不滿周歲的女兒小花賣給他人。

當晚,伐木工人何向東將地下黨員董向坤和周醫生的女兒董紅果寄養在趙家,因紅果和小花同歲。就改名也叫小花。十七年後。趙小花(董紅果)到部隊中尋找投身**的哥哥趙永生未果,卻遇到周醫生,母女相見不相識。趙永生的親妹妹小花被賣後,被何向東贖出收養。改名何翠姑。

已成長為游擊隊長的翠姑在一次戰斗中「跪走風車磯」救了身負重傷的親哥哥永生,但她自己卻不知情。之後,小花與哥哥相逢,翠姑也得知了自己的身世。在一次戰斗中翠姑為營救小花身負重傷,戰斗結束小花與親生父母相認。

永生和小花一起去醫院看望翠姑,翠姑在昏迷中,斷斷續續地呼喚哥哥,小花接過哥哥手中的槍,決心踏著烈士的血跡,去迎接新的勝利。

拓展資料

《絨花》是李谷一演唱的歌曲,由劉國富、田農作詞,王酩作曲,歌曲發行於2002年01月01日,收錄於專輯《鄉戀》。 該歌曲是電影《小花》主題曲。

歌詞:

世上有朵美麗的花 那是青春吐芳華

錚錚硬骨綻花開 瀝瀝鮮血染紅它

啊~啊~ 絨花絨花

啊~啦~ 一路芬芳滿山崖

世上有朵英雄的花 那是青春放光華

花載親人上高山 頂天立地迎彩霞

啊~啊~ 絨花絨花

啦~啦~ 一路芬芳滿山崖

閱讀全文

與中國解放戰爭電影的背景音樂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扎職電影完整版 瀏覽:967
販母案考是台灣電影嗎 瀏覽:95
南寧萬象城電影票 瀏覽:981
小矮人第一部電影 瀏覽:167
愛情公寓電影百度雲鏈接下載 瀏覽:816
英語電影英語簡介 瀏覽:108
妙探雙雄電影粵語 瀏覽:461
一對夫妻給兒子報仇什麼電影 瀏覽:902
去哪了電影觀後感 瀏覽:559
電影票圖片真實 瀏覽:103
蘄州老電影院 瀏覽:831
白雪女王電影圖片 瀏覽:581
日本電影什麼鼓的 瀏覽:678
手機免費看3d電影網站 瀏覽:532
洛陽有5D電影院 瀏覽:194
周星馳電影國語完整版高清百度視頻 瀏覽:46
法國電影展電影 瀏覽:60
冰雪奇緣英文版80s電影 瀏覽:413
恐懼島電影圖片 瀏覽:958
大蝌蚪電影解說 瀏覽: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