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房詭異大賣的電影《前任攻略3》,這部從三四線小城市火起來的電影,主題歌《體面》讓於文文唱得街聞巷知,捧紅了電影也捧紅了演唱者。同樣,該電影的《說散就散》也是成為流行金曲了。
② 以奧斯卡獲獎電影《芝加哥》為例,探討如何成功使音樂劇電影化
好萊塢歌舞片與百老匯音樂劇一直有著緊密聯系,自20世紀20年代以來,兩者相互借鑒、互相映襯,共同發展。高質量的音樂劇改編為歌舞片搬上大熒幕,是業內常有發生的事情。可以說,美國百老匯音樂劇為好萊塢歌舞片提供了源源不斷的新鮮血液和創作來源。
其中,《芝加哥》作為極具諷刺意味的百老匯經典音樂劇,多年來長盛不衰,更是在2002年被改編為電影,讓更多的人得以領略其韻味和魅力。2003年,電影版《芝加哥》一舉斬獲包括最佳影片在內的奧斯卡六項大獎,並打破了35年來歌舞片無緣奧斯卡最佳影片的局面,成為一部在商業上和口碑上都取得巨大成功的歌舞電影。
影片講述的故事情節很簡單,主要講述了兩名女子殺人以後,不僅沒有得到當地法律的制裁,反而經過律師比利炒作後聲名大噪的故事,諷刺了芝加哥二十世紀二十年代娛樂至死的黑暗荒誕世態。
音樂劇和歌舞片是兩種不同意識形態的藝術作品,兩者相映成輝、各有千秋。在如今市場上越來越多音樂劇改編歌舞劇的情況下,這部18年前的老作品,在豆瓣上依然保持8.8的高分,被認為好於96%的歌舞片。
《芝加哥》憑什麼脫穎而出,成為音樂劇影視化的經典之作?
在我看來,僅從電影的故事情節探討,無法深入回答這個問題。今天本文就以《芝加哥》為案例,從電影敘事手法、鏡頭話敘事語言、聲音藝術創作三個方面,探討這部歌舞電影如何對音樂劇進行影視改編,從而與觀眾情緒產生聯結,帶給觀眾強烈的視聽感染力。
寫在最後:
電影《芝加哥》作為一部成功的歌舞片,無論是商業價值還是影片口碑都取得巨大的成功。影片憑借美妙迷人的歌舞場景、入木三分的人性刻畫以及現實深刻的主題內涵,成就其歌舞片史詩級地位,並成為無數人心中的經典之作。
因此,今天這篇文章詳細分析了電影《芝加哥》故事情節之外的魅力和精彩之處。
在我看來,影片通過對電影語言的熟練運用,成功將舞台作為主導的音樂劇改編為更具大眾文化的影視作品,將局限於舞台的小眾文化傳播給更加廣闊的受眾,這正是影片《芝加哥》長久不衰的魅力和獨到之處。
③ 舉例談談電影音樂如何配合劇情結構和視覺畫面的節奏 急 在線等
電影畫面傳遞的是內容,音樂四電影表現力的載體,貫穿電影發展的始終,電影音樂不僅僅是作為畫面的陪襯存在,而是要傳遞出去。
《泰坦尼克號》一開頭就以蘇格蘭風笛的哀怨之聲配合高遠清澈的女聲營造除了悲劇色調的音樂,人民彷彿能夠在腦海中想像出在輪船上展開的愛情故事是多麼凄涼,隨著故事的推進,整部電影的音樂曲調也發生了變化,由暗轉明,速度開始變快,管弦樂隊演奏的有氣勢的節奏又把人帶到了這艘豪華的大船上,人們臉上興奮的表情,船上豪華的裝飾都能夠在你腦海中浮現,這種歡快的基調配合熱熱鬧鬧的畫面,簡直是最好不過了,隨著男女主角愛情的升華,最經典的曲目《我心永恆》應運而生,蘇格蘭的風笛與鋼琴交織,配合男女主角激情奔放的愛情,行雲流水般的音樂是對男女主角愛情最好的詮釋,最後一首《上帝與我們同在》則在整個船即將沉沒的時候播放出來,畫面中每個人都急急忙忙地逃生,哭聲喊聲混成一片,船上的樂手安靜的演奏,這一對比強烈地表現出樂手、船長等人的高尚品格,也包含了對人們的安慰,希望上帝與人們同在,給人以心靈的安靜。
《理發師》被稱為油匾電影的里程碑,選取了交響樂和童聲合唱來表現整個故事,這種擺脫濃濃吳音,只依靠畫面是不能夠展現出來的。
《地方英雄》中使用了兩個主要的音樂主題,當場景切換成西南部都市時,響起得是搖滾樂曲調,海邊的村莊伴隨的則是一種較低沉,較辛酸的民間曲調,在最後一場戲中,年輕人回到休斯頓後,深情地回憶起蘇格蘭那片土地,這時影片兩種音樂同時響起,給整個故事結尾。
④ 分析電影《大紅燈籠高高掛》中音樂對電影中所起到的作用和形象刻畫。怎麼寫
《大紅燈籠高高掛》就是在京劇青衣那清亮漂浮的吟唱中開始。它如幽靈般由遠及近、由淡至濃。這不僅預示著全劇的悲劇性結局,同時也為全劇的音樂定下了基調,這就使整部舞劇音樂充滿著京劇音樂元素。對作曲家陳其鋼而言,這更是一種情結。生於藝術世家的他,曾經學過花臉,父親對京劇的熱愛,使他對京劇有著特殊的愛好。而陳其鋼一直也想創作一部作品並把京劇素材融入進去。「大紅燈籠」的題材正適合他的想法,因此,陳其鋼便欣然加入。
在長達一年的創作過程中,陳其鋼曾把已經寫完的第一稿全部重寫。由此可見,他對「大」劇的認真和重視。就音樂而言,京劇元素始終若隱若現彌漫於全劇之中。第一幕「迎娶新娘」時用了傳統京劇曲牌「柳青娘」。第二幕「學京劇」中,在滿場的水袖輕揚飛舞的穿游中透出的卻是膾炙人口的《夜深沉》。特別是第二幕結束前的麻將舞。陳其鋼別出心裁用中國古老的計算工具算盤作為樂器和傳統的中國打擊樂配合。這兩者之間所產生的內在張力和律動,烘託了打麻將時的形態,同時也刻劃了人在打麻將時的心態。
雖然某些媒體發表的具有不切實際的破壞性評論往往比具有心靈思想的創造性藝術能更快地產生大眾效應,但相信自己的心靈和評判能力,親眼看看大紅燈籠亮不亮,親耳聽聽它的音樂,是每個真正熱愛藝術,特別是熱愛和支持中國原創藝術朋友的明智選擇。
《大紅燈籠高高掛》時,音樂在思想性和藝術性方面超出了影片,達到一種新的境界。趙季平認為電影音樂應該賦予電影以靈魂,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電影不僅是視覺藝術同時也是聽覺藝術,電影作曲家要在有限的時空范圍內,根據影片情節、畫面、氛圍進行創作,這就有其特殊性,而趙季平在音樂與畫面結合方面有其獨特悟性,能很快根據導演意圖創作出具有靈性的音樂,他創作的電影音樂不再只具有協調作用和媒介作用,更重要的是揭示了畫面所未能表達的深層感情,使音樂和畫面的結合渾然一體。他對各種類型的電影,悲劇性的、色彩性的、史詩性的、城市風情的或民俗的,都能得心應手地處理,從整體設計到細微末節的音樂布局,使每部音樂既與影片融為一體
⑤ 聲畫同步的電影純音樂有哪些
聲畫同步的電影純音樂有:《尋夢環游記》里的rememberme。《和你在一起》的牽你的手。電影《孫中山》中,當北伐軍出城跑步出征時的音樂。聲畫同步是指聲音與畫面同步配合,聲音配合畫面表達意義,同畫面同起同落,兩者相吻合,聲音配合畫面所表現出的人聲、環境音、自然聲等等。
⑥ 以一部電影為例子,介紹音樂在電影中的作用
評析《勇敢的心》電影音樂
澳大利亞著名影星兼導演和製片人梅爾•吉布森的影片《勇敢的心》描寫了蘇格蘭古代戰爭,是一部史詩巨片,長達三小時。該片最讓我動情的乃是影片中的音樂。
音樂中運用了蘇格蘭民族器樂,表現出音樂的質朴、純情動人。音樂激發了人們內心深處細微的感情變化,一段段優美的音樂更是催人心魄的讓人感動,使人的心神馳往那一片神秘的蘇格蘭土地。18首音樂作品緊扣電影劇情的變化,無論是如華萊士私定終身的溫馨場景,還是奮力搏殺的宏大戰場,都用溫情的蘇格蘭原駐音樂,或是回腸盪氣的弦樂表現的淋漓盡致。以下就是從電影音樂功能的幾個方面來分析《勇敢的心》的成功之處。
一、渲染氣氛
(一)渲染地方色彩
伴隨著深邃、寬曠、幽怨、盪氣回腸、悲壯的蘇格蘭風笛,攝影機引導我們的視線穿越於蘇格蘭高地的如史詩般的景色之中:深藍色的山脈覆蓋著一層紫色的天空,天空的邊緣點飾著粉紅色的雲彩;自遠處看去,大大的鵝卵石自山巔渲泄而下,然後沖流入一片深綠色的草原;還有那到處分布的蘇格蘭湖泊,時時映照著穹蒼的變幻。在一片寬廣、黑暗的天空里輕吟著淡藍色的光輝。音樂與畫面天衣無縫的相反相成、潤物無聲,不留痕跡地交待了故事發生的時空。一段旁白又向觀眾說明了故事的發生的歷史背景。短短的不到3分鍾時間里,導演將畫面、背景音樂、旁白有機地結合起來,創造了一種歷史沉重感的意境。
(二)渲染環境氣氛
威廉的父親馬爾康與哥哥走進谷倉,發現六十具屍體那一段。「麥克安德魯斯……麥克安德魯斯!」馬爾康喊著。他們下了馬。音樂漸起,約翰舉起了一把砍柴用的斧頭,然後走到谷倉的門口,把門推開。聽不到裡面有任何聲音。這時陣陣的鼓聲,伴隨心跳的節奏,不禁讓人屏住呼吸,一同感受他們那時的緊張。突然,一隻鳥飛出谷倉,打破這一緊張的氛圍。馬爾康窸窣的腳步聲,又一次緊張起來。原來是小兒子威廉就站在谷倉的門口,正往裡面的屍體瞧。
威廉假意向殺死美倫的貴族投降那一場景,通過音畫的完美結合,體現了情節的張力。幾個騎馬的士兵手持長矛在四周巡視。威廉騎著一匹高頭大馬出現了。音樂起。(慢動作)威廉策馬緩緩向哨兵走來,馬蹄踩著地上的泥漿(特寫);躲在暗處的哨兵悄悄尾隨其後。音樂快,畫面慢,鏡頭快速在威廉、士兵、殺死美倫的貴族之間轉換。畫面與音樂的不對稱性,形成了強烈的藝術對比,從而營造了緊張、牽動人心的影響效果和畫面的沖擊力。(轉為正常動作)突然,威廉從背後抽出一柄三節鞭,打向軍官。還有一對比是環境聲響與背景音樂聲響對比,比如馬的叫聲,馬蹄落地濺起泥漿的聲音都被放大化,以動襯靜。表現了威廉過人的膽識和超人的機智。都在這3分多鍾場景中出色地表現出來。
二、抒發人物的內心情感
音樂就其本質來說,是最不善於表現視覺上可以把握的現實世界中有形的客體的,它的最大長處在於高度概括地表現人類最內在的心理體驗,微秒豐富的感情狀態。用音樂抒發人物的內心情感,更是電影藉助音樂的主要目的。①
威廉在參加父親葬禮結束後,遲遲不願離去,這時參加葬禮的一小女孩走到正在啜泣的小威廉面前,手裡握著紫色的薊花要送給威廉。威廉的眼睛望著小女孩的雙眼,淚水禁不住又一次流了下來,是因失去父親還是被小女孩感動而流,我想,這兩方面都有。這時候,背景音樂響起,深情而又富有浪漫、優美、哀怨的情調。從而表現出威廉失去父親後的憂傷和兩小無猜之間純真的相互關愛之友誼。無論環境怎樣惡劣,都不會阻擋住人們對愛情的渴望。
三、深化影片的主題思想
每一部電影都有它所要表達的主題思想。《勇敢的心》的主題是「愛情」和「自由」。電影中的各種藝術元素,都是圍繞這突出主題思想而發揮著各自不同的作用。
例如一曲《Secret Wedding》,見證了威廉與美倫的秘密婚禮,沒有語言,只有緩緩流淌著溪溪泉水和連綿的山巒。在這里,只憑借音樂就達到了深化「愛情」這一主題的作用。讓我們在美輪美奐的美麗大自然風景之中體會他們纏綿、浪漫的愛情。
還有影片的結尾那一曲《Freedom》。當威廉使盡全身的力氣,張大了嘴,用最後的力氣高喊:「自——由!」的時候。鏡頭切換,史蒂芬痛苦地閉上眼睛……,伊莎貝爾也痛苦地閉上了眼……這是「愛情」和「自由」的主題都達到高潮。風笛以高亢的基調拉出了英雄的主題,威廉在生命的最後一刻看見了他日夜思念的美倫。這時兩個主題交織在一起,音樂激情且激盪。
本片的背景音樂還有一大特點:音樂類型大部分為時空氛圍型。導演通過富有特定的民族地域特點或時代特徵的旋律,民族的、古代的或特殊的樂器音色,民族的、古樸的節奏,對影片整體時空氛圍產生認同感。從而達到正如法國電影理論家讓•米特里所說「它可以造就有利於從心理上接受一部影片的聽覺環境,使觀眾適應一個夢幻世界,它彷彿把作品嵌入音匣之中,使影片與現實世界隔絕,還有利於感覺的遷移,而這正是希望觀眾做到的。」
⑦ 《辛德勒的名單》種的配樂作者並結合音樂主題舉例說出音樂片段和劇情的結合點,並加以分析。
約翰.威廉姆斯(John Williams )
《辛德勒的名單》成了電影里的經典,電影中扣人心弦的音樂同樣成了音樂里的經典。長達3小時15分的電影有14段、總長為六十多分鍾的配樂,便構成了這張音碟。配樂的作曲為約翰.威廉姆斯(John Williams ),一位曾獲得過五次奧斯卡獎、十八次格萊美獎、三次金球獎的作曲家,《侏羅紀公園》《星球大戰》《拯救大兵瑞恩》等影片的配樂便出自他手。在《辛德勒的名單》中,約翰·威廉姆斯採用了與以往不同的創作手法,不再以景,而是以情入樂,採取浪漫樂派的傳統寫法,用柔和簡練的旋律將影片所要表達的一個民族復雜而沉重的內心世界表現的淋漓盡致。在加上畫面、情節的配合,套句俗話說——很煽情。
配樂中有著許多小提琴獨奏的樂段,演奏者是舉世聞名的小提琴大師——伊扎克·帕爾曼(Itzhak Perlman),一名猶太人,由他來演繹這樣一部電影的配樂自是最合適不過。鋼琴部分由則作曲家親自上陣,同時還有合唱團的聲音。
還值得一提的是這張唱片的封面,一隻有力的成人的大手緊緊地拽住了小紅袖子里伸出來的孩子的小手,拯救的主題就這樣簡單而又震撼的表現出來了。袖子的紅色是整個畫面中唯一的彩色,特別顯眼,我想這或許象徵著生命與希望。 畫面的背景則是「老式打字機透過一條彷彿浸染過鮮血的色帶打出的名單...........」——辛德勒的名單。
總而言之,這是一張悲傷但又不只是悲傷的音樂,若能配合電影,可以讓你感受到更多。
曲目簡介:
01. Theme From 'Schindler's List'
這是貫穿全片的主旋律,在影片的很多地方都出現過,在14段配樂中最為突出,也是廣大音樂愛好者最熟悉的。這段配樂取自片尾,這時,畫面上是如下情景——幾十年後,當年被辛德勒拯救的一千多名猶太人帶著他們的後代,來到了辛德勒的墓前,每人拿著一塊小石頭,放到辛德勒的墓碑上,場面庄嚴肅穆。這段旋律就在這時響起並久久的持續下去,極為婉轉、哀傷的旋律由小提琴大師帕爾曼深情的演繹著,傳達著一種極為復雜的心情。看著電影的這一幕時,聽著琴聲,能讓人忍不住流下淚來。
14. Theme From Schindler's List (Reprise)
這還是那段主旋律,由作曲家約翰·威廉姆斯用鋼琴演繹,出現在影片結束打字幕時,與悠揚婉轉的小提琴聲比,鋼琴的演繹有著表達另一種不同的感傷。
(以下曲目介紹引自:《辛德勒名單》音樂賞析—楊大林-《高保真音響》雜志)
《辛德勒名單》配樂的主題(The Main Theme)結構完整,是常見的復雜三部曲式。在短短的憂傷的引子之後,小提琴如泣如訴地奏出了主題樂段。這貫穿在全片中的哀婉動人的旋律,完全游離於畫面之外,從宏觀的角度刻劃了一個災難深重的民族的心理歷程。主題在高八度上以明亮的音色反復和擴充之後,進入中間段。小提琴在低音區繼續傾訴著,聽眾可以想見演奏者此刻灌注在弓弦上的激情——小提琴家帕爾曼所屬的整個猶太民族的那種飽含苦難的難以言喻的激情。主題在高音區上熱烈地再現,最後消失在豎琴深情的主和弦分解音型上。
影片里有代表性的配樂段落,除了最富於感染力的上述主題以外,還有一大段音樂具有明顯的「寫意」傾向,在威廉斯所有作品中可以稱得上「超凡脫俗」了。這段音樂跨度很大,長達10分鍾,定名為「辛德勒的勞動力」(Schindler′s Workforce)。其主要部分是從克拉科夫的猶太人在黨衛軍監視下搬出家門,而辛德勒同時遷入「新居」開始的。它幾乎不為人知地悄然響起,在鏡頭不斷地切換,場景也不斷更替的過程中,音樂始終在相對固定的節奏上反復變奏著一個動機。獨奏單簧管嗚咽般的音色在不時地插入。這里,音樂在進行中與畫面保持了一種平行發展的非同步關系。正是這種不落窠臼的寫作手法,使音樂始終游離於畫面之外,在獲得相對獨立的品格之後,得以更深刻地揭示畫面內涵。觀眾所看到的一切——猶太人受到的非人待遇和他們面臨的悲慘處境;德國納粹的囂張氣焰與橫行霸道;作為個人的猶太人會計施泰恩為了同胞而忍辱負重、積極斡旋;和同樣作為個人的德國人辛德勒想利用戰爭大發橫財,為建立自己的工廠費盡心機等等,這一切都是在當時那動盪不安、危機四伏的歷史大背景下發生的。而作為民族與個人,都無法逃離命運的軌道。音樂里那固執的、顯得不近人情的呆板節奏,正像歷史的沉重無情的腳步,在驅使人們無奈地一步步走向不可知的未來……
在這里,音樂已經高度概括化了。
如果說影片配樂創作仍帶有約翰·威廉斯特徵的話,那麼最明顯的就是辛德勒與他的猶太人分手這一場景中的配樂了。這時音樂盡管仍然保持著寫意功能,但在段落上卻恰如其分地與畫面保持了同步,伴隨情節的發展准確地烘托著畫面的氣氛,達到了催人淚下的藝術效果。作曲家將這段音樂定名為「我該救更多的人」(I Could Have Done More)。隨著辛德勒在猶太人簇擁下一邊緩步走向汽車,一邊向會計施泰恩交代最後一些事宜,在溫暖的弦樂背景上,長笛、單簧管、英國管先後形象地吹奏出了人聲對話般的親切旋律。在猶太長老向辛德勒遞交那張所有被救者簽了字的證明書時,弦樂再次以溫暖的音色奏出了一個充滿深情的主題變奏。而當會計施泰恩鄭重、恭敬地向他們的守護神辛德勒獻上那枚凝結著一個民族的感恩之情的戒指時,隨著辛德勒接過戒指的動作,影片主題旋律再次響起,將畫面中的感人氣氛推向了高潮。其後,辛德勒離去時,移動攝影機透過車窗拍攝的他的側面特寫鏡頭中,玻璃上疊映出了依依惜別的人群。在畫面以形象、精練的電影語言表現內涵的同時,音樂也用從主題發展出的悠長、綿延的旋律線表現了辛德勒與他傾盡全力救出的這一千多個生命之間結下的難舍親情……
觀眾一定會記得,影片結尾處出現了一個全景鏡頭:陽光明媚的原野上,存活下來的猶太人排成一列從地平線上走來。他們代表著自己那苦難深重的古老民族,一改過去屈辱壓抑的形象,正在大踏步地走向充滿希望與光明的未來。與此同時,殘暴無比的集中營司令官,黨衛軍少校阿蒙·格特被處絞刑。人類歷史上那人性極度扭曲的、最為恐怖血腥的一頁翻過去了,一個新的時代開始了。在這組鏡頭中,音樂也第一次表現出了輕松與欣慰之情。在獨奏吉他的小調分解和弦上,口哨吹出的前奏,令人感到一種適度的愉快與活潑,引出了民歌合唱曲「金城耶路撒冷」(Jerusalem of Gold)。
山林的氣息美酒般清爽
鍾聲和松柏的芳香
在風塵中彌盪
沉睡的樹叢和石垣
還有那橫亘的城牆
把這孤獨的城池
送入睡鄉
黃金之城 青銅之城
耶路撒冷到處充滿光芒
我用我的琴聲
永遠為你歌唱
這是一首三拍子的、用自然聲演唱的歌曲。詞曲作者並不是威廉斯,而是猶太裔作曲家瑙米·謝默,而且這首以希伯來語演唱的頌歌也並非為本片而作。「金城耶路撒冷」最早曾出現在1991年由法國和以色列合拍的影片《為了薩沙》(Pour Sacha)中。這首頌歌以其質朴的旋律、虔誠的情感,表達了猶太民族對金城耶路撒冷的無比崇敬和無限希望。在《辛德勒名單》里,對於作曲家約翰·威廉斯來說,它還是配樂創作的基石——辛德勒主題的主導動機就出自這首合唱曲的第一小節。正是在這一小節下行五度的短小動機上,作曲家創作出影片《辛德勒名單》充滿激情的全部音樂。
曲目清單:
01. Theme From 'Schindler's List' - Itzhak Perlman
02. Jewish Town (Krakow Ghetto - Winter '41) - Itzhak Perlman
03. Immolation (With Our Lives, We Give Life) - John Williams
04. Remembrances - John Williams
05. Schindler's Workforce - John Williams
06. Oyf'n Pripetshok/Nacht Aktion - The Li-ron Herzeliya Children's Choir
07. I Could Have Done More - Itzhak Perlman
08. Auschwitz-Birkenau - Itzhak Perlman
09. Stolen Memories - John Williams
10. Making The List - Itzhak Perlman
11. Give Me Your Names - John Williams
12. Yeroushalaim Chel Zahav (Jerusalem Of Gold) - The Ramat Gan Chamber Choir/Hana Tzur, Cond.
13. Remembrances (With Itzhak Perlman) - Itzhak Perlman
14. Theme From Schindler's List (Reprise) - John Williams
⑧ 音樂在電影中的應用(結合例子)
我不太清楚你說的是那一段,不過給你一個交響樂版的。
很不錯哦!
http://www.6621.cn/yy/6571.htm
大碟介紹:作為宮崎俊"御用"音樂製作,久石讓在宮崎俊作品中所起的作用,可以用畫龍點睛來形容.這張幽靈公主電影原聲的交響樂組曲,充分體現了久石讓一貫的作曲風格,整體表現氣勢恢弘,細節細致入微.這張CD和原聲大碟不同之處,在於是捷克愛樂樂團(Czech Philharmonic Orchestra)作為伴奏。 該樂團成立於1896年,是捷克代表性樂團,特別是弦樂部分早享佳譽,合奏力高強,具有古雅的情調。下面會對每個曲子做一一介紹. 第一章 アシタカせっき此曲為《幽靈公主》開篇序曲,在日語配音中,這段沒有人物對白,但在英語配音中,加入了對白,或許讓美國人看這么深奧的電影,一時半會無法理解裡面出現的一些名詞的含義,所以加了段注釋意義的對白,好把思維有點愚笨的美國人帶入劇情。不過個人覺得,加了對白,就破壞了此曲的完整性。此曲對整個影片來說,起著引子的作用,在片頭雲霧縹緲的群山中,鏡頭慢慢推移,一個充滿神秘色彩的森林出現在觀眾眼前。開始時大提琴的低音和畫面融合,如同置身於群山之中,隨著畫面的移動,高音部分漸起,隨後進入故事情節。 第二章 TA·TA·RI·GAMI 此曲運用在影片的第一個高潮部分,就是開始時豬神由於被惡魔附體,威脅到村莊的安全,主人公騎著長角鹿成功用弓箭阻止了其前進,但也身受重傷。這個戰斗過程動作流暢,音樂配合到位緊湊。 第三章 旅立ち~西へ~這是本張CD中,筆者最喜歡的一曲,主人公由於受到惡魔的侵入,為了不連累族人,被迫離開村莊,去尋找解救方法。旅途中,在此曲的伴奏下,一望無際的草原上,主人公和長角鹿慢慢的行進,風吹過,掀起一波波的草浪,美麗異常。此曲被港產電視劇多次使用,過去不知道是那裡出處,還以為港人的作曲水平奇高! 第四章 もののけ姫這是主人公和幽靈公主初次相遇時候的配樂,在這張CD中,久石讓重新編曲,加入了鋼琴的獨奏部分,在曲子後半部分,運用捷克愛樂樂團的拿手好戲----弦樂合奏把這個高潮部分演繹的完美無缺~! 第五章 シシ神の森這個部分是主人公進入了神秘森林時的配樂,這個部分主要使用管樂,用簧管營造出詭異的氣氛,合奏渲染背景,使聽眾感覺置身與那個充滿神秘色彩的森林。 第六章 レクイエム~呪われた力~這曲起伏很大,時而管樂獨奏,時而弦樂合奏,極力表現戰斗時的緊張氣氛。此曲結合影片,感覺會好些。 第七章 黃泉の世界~生と死のアダージョ~最後的決戰部分的配樂,巨大的森林之神出現,整個戰斗出現了逆轉,但當森林之神的頭被和尚砍下後,發生了變化,森林之神變成了惡魔的化身,群山開始變成了死丘,森林被侵蝕,災難發生了。這曲中鼓點使用頻繁,烘托戰斗的緊張氣氛。 第八章 アシタカとサン結尾部分,一切恢復了平靜,樹木開始發芽,死丘開始變綠,主人公和公主分手的時候也來到了,鋼琴伴奏成為主旋律,蔚藍的天空下是青山綠水,平直的交響樂合奏加上鋼琴伴奏,把一個美麗的世界呈獻在你我眼前。 整張CD聽下來,人心神舒暢。說不出的舒服感覺。這個組樂是重新錄制的,並不是單純的節選原聲大碟中的部分曲樂,由捷克愛樂樂團重新演繹,而原聲大碟中的伴奏是東京交響樂團,知名度沒有捷克愛樂樂團高。論收藏價值,組樂比原聲來的珍貴。
參考資料:6621首頁 → 音樂欣賞 → 久石讓 → 幽靈公主- 交響樂版本歌曲列表
⑨ 電影《卧虎藏龍》民族音樂運用分析|運用民族音樂的電影
[摘蘆岩 要] 電影《卧虎藏龍》的創作無疑是成功的,這部帶有濃郁東方色彩的影片得到了世人的廣泛認可,它不僅使得中國電影贏得了世界的尊重,更使中國民族音樂走向了世界。無論是導演、音樂創作者都能從中得到啟示。本文從電影音樂的積極作用入手,通過分析主題、場景、人物心理等方面進一步指出電影中音樂使用的主要方式,多元化的音樂使用模式,最後從三個角度提出了該電影對我國今後民族音樂使用的借鑒意義。
[關鍵詞] 電影; 民族音樂;運用分析
電影《卧虎藏龍》自公映開始,就得到了市場和專家的認可,並在第73屆奧斯卡電影評選中獲得七項提名,最終獲得了最佳原創音樂和最佳主題曲兩項大獎,使得這部帶有濃郁東方色彩的影片得到了世人的廣泛認可,對提升我國電影業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尤其是在目前中國音樂中民族元素逐步降低的情況下,更給人以深深的啟示。俗話說「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導演李安、音樂人譚盾、大提琴演奏家馬友友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再次證明只要能夠真正領悟到民族音樂的精髓,能夠用適當的方式向世人表達,就能夠得到各民族、各文化人群的認可,就能夠展示其民族音樂的迷人之處。同時也要看到的是,通過電影這種文藝表現形式,將電影與音樂完美地結合,就能使兩者相得益彰,熠熠生輝。
一、電影音樂在電影中的積極作用
電影音樂作為音樂范疇的一種,是電影藝術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電影內容、實質起到重要的作用,對電影創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具有增強藝術效果、提高精神內涵的積極意義。電影音樂通過與電影畫面的結合,能夠很好地對觀眾思想、情緒產生推動、催化的效果,從而更好的襯托電影需要表現的內容,提升電影藝術效果。正如著名音樂家門德爾松所言,在真正的音樂中,充滿了一切心靈的感受,比言詞更好得多。它能夠將許多無法用言語表達的思想通過自身的方式傳遞給聽眾靈魂的深處。就電影音樂而言,其積極的作用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一)突出電影主題
電影《卧虎藏龍》敘述的是因一把青冥劍失竊而引發的一系列江湖恩怨故事,其實質上是一部愛陪敗御情的悲劇電影,既有李慕白和俞秀蓮的愛情悲劇,也有羅小虎與玉嬌龍的愛情悲劇。這一電影主題就要求其配樂既要能夠顯示出電影中兩段愛情悲惋凄涼的藝術效果,又要能展現江湖恩怨的生死與激烈。因此,導演李安就將《月光愛人》這首歌曲作為整部電影的主題音樂,自始至終貫徹於電影的始終。樂曲通過優美的夜景從側面表現出電影的主題:凄美的月光下,凄涼的歌曲始終伴隨著江湖的恩怨情仇與男女主人公之間的愛情,更襯托其無比的凄涼。而歌曲的英枯卜文名稱A love before time,似乎也昭示這電影中的愛情如同時光一樣轉瞬即逝,也暗示著江湖中愛情的脆弱和不可知性。
(二)渲染場景氛圍
好的音樂如同人們情緒的調酒師,能夠為電影場景渲染出不同的色彩。其節奏的快慢、旋律的急緩、音響的高低,能夠使觀眾如置身場景之中,更能夠激發觀眾的情緒。在電影中,李安導演就將場景與音樂進行完美的結合,如在描寫羅小虎在大漠出現的場景時,就使用了馬頭琴、二胡等音響效果的音樂出現,從而渲染了「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場景,同時選擇一曲維吾爾族民歌《阿瓦爾古麗》,展示出人物豪放不羈、對愛忠貞的性格特徵。將人、境、樂三者充分結合,使觀眾一下能夠深刻領會導演的意圖。
(三)刻畫人物心理
音樂作為一種最能表達人物內心情感的方式,是電影中經常用到的一種形式,表達銀幕上無法直觀向觀眾展示的人物復雜心理狀態,加強影片的感情色彩,促進影片與觀眾的情感交流。如影片中反映玉嬌龍盜得青冥劍後,下定決心闖盪江湖快樂心情時,就選用了我國傳統的民間樂器竹笛,其音色嘹亮深遠,同時選用了雲南民歌《小河淌水》的曲調,旋律優美委婉,配以邊疆的特色樂器鼓樂,充分反映了主人公脫離牢籠,贏得自由,回歸自然的歡樂心情,同時也展現了人物涉足江湖,不知江湖險惡的心理,為後面故事情節的發展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四)留給觀眾深刻印象
音樂的魅力在於能夠給人的想像的空間,由音樂帶動聽眾的情緒,由情緒影響其思想,從而能夠激發聽眾的想像力。因此,一首好的音樂往往能夠給聽眾留下深刻的印象,即使若干年後,每當音樂響起,依然能夠將聽眾帶回到那段畫面之中。如電影中留給人深刻印象的就是主人公李慕白和玉嬌龍在竹林比劍一段,兩者輕靈的身姿、矯健的身手與隨風飄擺的竹林形成了一幅完美的畫面。導演使用了以音色蒼涼蕭瑟著稱的民族樂器簫作為此段音樂的樂器,成功地展現了古代江湖神秘的氣息,給觀眾以巨大的視覺沖擊。
二、電影《卧虎藏龍》多元化的音樂使用模式
電影《卧虎藏龍》的音樂創作人譚盾,是我國著名的音樂家,其從湖南長沙的一個普通農村家庭中走出,憑借著對音樂的熱愛,考取了中央音樂學院學習作曲,並取得了碩士學位,爾後前往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學習西方古典音樂,並順利獲得了音樂藝術博士學位,此後一直在紐約生活。可以說,譚盾本人就是一個多母音樂文化的統一體,既受到了中國傳統音樂的熏陶,也受到了西方音樂的影響,因此在為電影進行音樂創作中,就能夠很好地將中國古典音樂與西方古典音樂進行較好結合,形成了電影《卧虎藏龍》多元化的音樂模式。
(一)多元化的樂器使用,凸顯民族色彩
電影根據劇情的發展變化,不僅僅大量使用了中國傳統樂器,特別是少數民族的樂器,而其將西方樂器與中國樂器的演奏方式相結合,體現了不同韻味的中國民族音樂特點。一方面,將中國傳統樂器的特點做一充分的發揮,展示了東方文化的神秘色彩和魅力。如在配樂《交鋒》這一樂曲中,將琵琶輕靈、通透的音色特徵與電影場景中激烈的打鬥場景相結合,將中國武術的特點在音樂背景的襯托下更顯示出其吸引力,向觀眾展示一幅氣勢壯觀的武打場面;另一方面,則是將西洋樂器使用中國傳統樂器的彈奏模式進行演繹,更顯其獨特的韻味。如在演繹《永恆的誓約》時,其電影場景就是玉嬌龍在大漠中與一群沙漠盜賊奮力拚殺的情況,而如果用傳統的音樂模式進行表現就不可避免地落入了俗套,而擔憂則是使用了大提琴這種典型的西方樂器,在演奏家馬友友的演繹,模仿馬頭琴和二胡的滑音從而製造了一種別樣的蒼涼效果,凸顯了電影內容,給人以深刻的印象。
⑩ 關於聲畫對位和聲畫對立,能各舉幾個電影中的片斷的例子嗎
首先作用為:強調聲音與畫面的相互作用,是一種通過觀眾的聯想,然後可以達到一種對比、象徵、比喻等一系列的對列效果,然後產生某種聲、畫本身原來不具備的新的寓意。接著把畫面的對列蒙太奇作用引用到聲音和畫面之間,然後可以使聲音成為獨立的藝術元素,這樣子就可以在影視片中發揮其獨特的作用與效果。
聲畫對位的有關例子:
1、《黃土地》中的片段情節,翠巧一邊紡線,一邊唱歌,其實歌聲和畫面內容是平行發展,二者並沒有必然的意義聯系,但是通過這樣一種聲畫組合的形式,一方面讓觀眾了解到翠巧的心靈手巧和勤勞能幹,另一方面又讓觀眾了解到她的不幸婚姻。
2、《天駒》的情節片段,搖曳的駝鈴,長長的駝隊,默默的黃牛,涌動的湖水,沙海波痕,鮮嫩的水草(疊印)游弋的魚群,波濤萬頃的大海。畫面的疊放,是一種聲畫組合的方式。
聲畫對立的有關例子:
1、《幸福時光》中的情節片段,吳穎回到家中看到鵲巢被鳩佔領,然後的心情悲涼失望,此時的聲音卻是口哨聲,鼓掌聲,歡呼聲,聲音傳達出的熱烈和興高采烈的情緒與主人公的心境構成了極大的反差,這樣子,聲畫對位更加反襯出人物內心的失望與憤懣、焦急與慌張的情緒。
2、《話說長江》中的情節片段,長江的源頭滴水成冰,天氣非常寒冷。但是這里卻沒有描寫冷,反轉的是在寫熱,在長江的另一端,南京、上海的人們都熱得恨不得脫去衣服,跳進長江里去游泳。這樣子形成了強烈的反差對比。
擴展資料:
聲畫對位和聲畫對立的區別:
聲畫合一:聲音和畫面傳播的具體內容完全一致,即畫面中出現的人和物就是聲音的發音體,或聲音就是在具體說明畫面中的事物情景。特點:加強傳播內容的真實感、可信性和完整性,因此在新聞性電視節目中較多採用。
聲畫合一:聲音和畫面傳播的具體內容完全一致,即畫面中出現的人和物就是聲音的發音體,或聲音就是在具體說明畫面中的事物情景。特點:加強傳播內容的真實感、可信性和完整性,因此在新聞性電視節目中較多採用。
聲畫對列:是指聲音和畫面各自百獨立,它們按照各自的規律彼此表達不同的內容,又在各自獨立發展的基礎上有機結合起來,造成單是畫面或單是聲音所不能完成的整體效果。聲話對位打破了畫面的時空局限,大大擴大了電視傳播的容量,能夠使觀眾產生一種想像和聯想,從而達到一種象徵、隱喻的表達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