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日本四大音樂鬼才
日本四大音樂鬼才是:久石讓、和田薰、小室哲哉、坂本龍一。
1、久石讓
久石讓,1950年12月6日出生於日本中野市,日本音樂人、作曲家、鋼琴家。畢業於日本國立音樂大學。1992年,久石讓憑借《那年夏天寧靜的海》獲得第十五屆日本電影金像獎最優秀音樂獎。
音樂鬼才的定義
音樂鬼才是指那些在音樂領域中擁有卓越才華和創造力,能夠在音樂創作和演出中展現出獨特的風格和個性的人。他們不僅能夠創作出優秀的音樂作品,還能夠在演出中展現出非凡的技巧和表現力,讓人們為之傾倒。
音樂鬼才不僅僅是擁有天賦和技巧,更重要的是他們對音樂的熱愛和執著。他們對音樂的理解和探索遠遠超越了行碰如普通人的認知,他們能夠將自己的靈魂融入到音樂中,創造出獨一無二的音樂作品。
在音樂史上,有許多著名的音樂鬼才,如貝多芬、莫扎特、肖邦、李斯特等。他們的音樂檔啟作品不僅在當時引起了轟動,而且至今仍被廣泛傳唱和演奏。
㈡ 《風之谷》觀後感
當看完知型消一部作品後,相信大家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吧,不能光會看哦,寫一篇觀後感吧。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以下是我幫大家整理的《風之谷》觀後感,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千百年後,人類本該有的高度文明沒落,地球環境已遭到了巨大的破壞,大片的荒漠寸草不生,遼闊的森林被毒氣環繞,人們稱之為「腐海」,在腐海里生存著巨型變異昆蟲。而在這灰暗的世界裡,有一個被海風庇護的地方,如世外桃源般的存在。海風吹散了釋放毒氣的腐海植物孢子,保存著這里不多有的綠色,雖然在所謂的「七日之火」後世界文明被徹底毀滅,但劫後重生的人們退回到農耕時代,與這個自然和睦相處。這就是風之谷的世界。
在宮崎駿的畫筆之下,未來世界並不像有些科幻小說里描繪的那麼繁榮,相反,缺極度衰落。這部作品創作於1984年,80年代的人類工業文明已經給地球的環境帶來了不小的創傷。一些人類拿著現代工具打起了「征服自然」的旗號,甚至有人考慮到,千年之後,已沒有你我,為何不為現在的自己謀些福利呢?而這位眼光長遠的老爺爺認為,人和自然,談何征服,兩者本該可以和平對話,於是就有了。
影片的全名是《風之谷的娜烏西卡》,在日本國內普遍稱為《娜烏西卡》,在中國大多說成《風之谷》。看完影片會發現,整個故事的核心就是娜烏西卡本人,她美麗、勇敢、善良、包容、有愛,能玉動物對話,也能用蟲笛安撫巨大瘋狂的王蟲。有人說,娜烏西卡是古希臘史詩《奧德賽》里的阿基王國公主,只是熱愛飛翔的宮崎駿給了娜烏西卡一雙翅膀——滑翔翼,讓她在腐海中穿梭,探索森林的秘密。
《風之谷》本是宮崎駿的一部長篇漫畫,有七卷,據說有完整的世界觀和史詩般的壯美劇情,可惜在國內我還沒有看到。而電影《風之谷的娜烏西卡》只是整部漫畫的一部分。
在那個世界裡,腐海的周圍還散落著大小不一的國家。有些實力較大的國家,比如多魯美奇亞,一直企圖成為世界的霸主。紛亂不止,戰火不熄。幾個國家在不停斗爭,夾在中間的小國不得不在血雨腥風中苦苦掙扎。這也映射出當時美蘇冷戰時各國的緊張氣氛。引起「七日之火」毀滅世界的「巨神兵」也象徵著當時的核武器。由此可以看出宮崎駿對戰爭的反感,希望人們能把更多的精力放到如何與世界對話。娜烏西卡就能很好的與森林對話。她發現,真正有毒的不是森林,而是大地,森林裡的植物只是把土地里有毒的物質轉化為無毒無機物的生態系統,而王蟲就是保護森林的守衛。人類又一次差點毀滅世界。
娜烏西卡最後為了拯救風之谷的人民獻出了自己的生命,具有高度智慧的王蟲讀懂了娜烏西卡的內心,用它們金色的觸手使娜烏西卡復活。
這個結局也給了很多批評家借口,指責宮崎駿本是個「無神論」者缺弄出了「有神」的結局。畢竟是兒童電影,這樣一個美好而高尚的形象,怎忍心讓她死去?結局合情合理,無需辯解。
搭知千百年後,人類本該有的高度禮貌沒落,地球環境已遭到了巨大的破壞,大片的荒漠寸草不生,遼闊的森林被毒氣環繞,人們稱之為「腐海」,在腐海里生存著巨型變異昆蟲。而在這灰暗的世界裡,有一個被海風庇護的地方,如世外桃源般的存在。海風吹散了釋放毒氣的腐海植物孢子,保存著那裡不多有的綠色,雖然在所謂的「七日之火」後世界禮貌被徹底毀滅,但劫後重生的人們退回到農耕時代,與這個自然和睦相處。這就是風之谷的世界租派。
在宮崎駿的畫筆之下,未來世界並不像有些科幻小說里描繪的那麼繁榮,相反,缺極度衰落。這部作品創作於1984年,80年代的人類工業禮貌已經給地球的環境帶來了不小的創傷。一些人類拿著現代工具打起了「征服自然」的旗號,甚至有人研究到,千年之後,已沒有你我,為何不為此刻的自我謀些福利呢而這位眼光長遠的老爺爺認為,人和自然,談何征服,兩者本該能夠和平對話,於是就有了。
影片的全名是《風之谷的娜烏西卡》,在日本國內普遍稱為《娜烏西卡》,在中國大多說成《風之谷》。看完影片會發現,整個故事的核心就是娜烏西卡本人,她美麗、勇敢、善良、包容、有愛,能玉動物對話,也能用蟲笛安撫巨大瘋狂的王蟲。有人說,娜烏西卡是古希臘史詩《奧德賽》里的阿基王國公主,只是熱愛飛翔的宮崎駿給了娜烏西卡一雙翅膀——滑翔翼,讓她在腐海中穿梭,探索森林的秘密。
《風之谷》本是宮崎駿的一部長篇漫畫,有七卷,據說有完整的世界觀和史詩般的壯美劇情,可惜在國內我還沒有看到。而電影《風之谷的娜烏西卡》只是整部漫畫的一部分。
在那個世界裡,腐海的周圍還散落著大小不一的國家。有些實力較大的國家,比如多魯美奇亞,一向企圖成為世界的霸主。紛亂不止,戰火不熄。幾個國家在不停斗爭,夾在中間的小國不得不在血雨腥風中苦苦掙扎。這也映射出當時美蘇冷戰時各國的緊張氣氛。引起「七日之火」毀滅世界的「巨神兵」也象徵著當時的核武器。由此能夠看出宮崎駿對戰爭的反感,期望人們能把更多的精力放到如何與世界對話。娜烏西卡就能很好的與森林對話。她發現,真正有毒的不是森林,而是大地,森林裡的植物只是把土地里有毒的物質轉化為無毒無機物的生態系統,而王蟲就是保護森林的守衛。人類又一次差點毀滅世界。
娜烏西卡最終為了拯救風之谷的人民獻出了自我的生命,具有高度智慧的王蟲讀懂了娜烏西卡的內心,用它們金色的觸手使娜烏西卡復活。
這個結局也給了很多批評家借口,指責宮崎駿本是個「無神論」者缺弄出了「有神」的結局。畢竟是兒童電影,這樣一個完美而高尚的形象,怎忍心讓她死去結局合情合理,無需辯解。
影片的音樂主創是久石讓,這也是兩人正式的首次合作,雖然電影在技術和美工方面有些瑕疵,電影音樂的主旋律也不是很明顯,但足以奠定黃金二人組的地位,也使電影精力三十年後,仍能唄視為手繪動畫電影的經典之作。
動漫是孩子們的精神美食,包括我,雖長大成人,卻還童心未泯,動漫,卡通,一直是我的最愛。
簡明易懂的畫面,活潑可愛的人物,以及意想不到的美景,都濃縮在裡面,我最愛的除了中國的國產動畫,就屬宮崎駿的動漫了,宮崎駿動畫作品大多涉及人類與自然之間的關系、和平主義及女權運動,出品的動漫電影以精湛的技術、動人的故事和溫暖的風格在世界動漫界獨樹一幟。
作品《風之谷》,描述的是人類對於自然的污染,已經到了不可挽回的程度,而以王蟲為首的昆蟲世家,進化出了能抵禦污染的技能,昆蟲世家生活在「腐海」中,所謂的腐海就是被污染的森林,那裡生長著美輪美奐的植物,但由於這些植物會散發出毒氣,人類不可以在裡面生存,而這些植物又是屬於菌類,所散發出的孢子,以幾何倍助增腐海的擴張,坐落在海邊的娜烏茜卡,在腐海採摘孢子,用深層的地下水和土壤,進行栽培,意外的發現,原本散發毒氣的植物,在純凈的水和土壤作用下,生長的枝繁葉茂,還可以進化空氣,
在經歷很多事情後,娜烏茜卡來到了地下的世界,而地下的世界讓她驚嘆不已,菌類森林並不是有毒物質的來源,相反是在凈化土壤和空氣中的有毒成分,使之結晶化為無毒的無機沙粒,真正的罪魁禍首是污染的土地,而他的根本是人類的破壞。
長久以來,王蟲及昆蟲世家,正是森林的守護者,一邊與森林共同生存,一邊阻止無知的人類破壞森林的凈化程式,因而被人類視為天敵,勢不兩立,人類認為只有燒掉無邊的腐海,才能爭取生存的空間,在蟲的新生世界中,人類是如此軟弱與無助,科學或技術都只會使人類的仇視和廝殺繼續升級,因而造成了人蟲大戰的局面。
對於現在21世紀的人們,還在肆無忌憚地向自然索取資源,而把數不勝數的污染排到大江大河,丟到海角天涯,以為就此便可高枕無憂,其實錯了,地球是我們賴以生存的家園,任何降臨在大地上的事,終究會降臨在大地的孩子身上,我們自稱為「天地精華」卻不知這個最基本的道理,真是愧對這個稱號。
自工業革命以來,地球的生態一日不如一日,殘缺的臭氧層,遮天的霧霾,福島的輻射,污染的水源。面對這些我們是不是應該反思一下,是什麼導致了這種種情況的發生,盡管許多國家花費大量資金治理環境,但還是成效甚微,原因在於人類的貪婪,只見得眼前的利益,而不長遠看待。
如果人類還不足夠的認識到自己的錯誤,說不定,人與昆蟲,人與自然,的戰斗將會在不久的將來上演,在大自然面前人類是微不足道的。
與自然和諧共存,遵守自然法則,才是長遠之計,生存之道,讓我們覺醒起來,共同保衛地球,給我們的子孫後代,留一片蔚藍的天空。
《風之谷》是日本宮崎峻的成名作。這部片意蘊很深,裡面有很多讓人難忘的東西,但我相信很多人會像我一樣,對那位在天地之間駕馭著風自由翱翔的小女孩念念不忘。娜烏西卡這個可愛的女孩子深深地刻入了人們的心靈。她是宮崎峻筆下最完美的女主角,這個形象占據了日本本土人氣女主角的冠軍長達十年之久。喜歡這個女孩子,在於她的善良、堅強、勇敢和那種靈性。這個小女孩似乎是天地間的使者,遊走於人類、野獸、植物、與自然之間,是一個精靈。她的善良似乎是與生俱來的,而且絲毫不受周邊世俗的影響。娜烏西卡,最關心的不是人類的存在,而是充當著森林之主的被稱為「王蟲」的怪物一般的巨大爬蟲。她在很小的時候便意識到「王蟲」不是害蟲,而是人類的朋友。當世界上的人們都將飄揚著孢子的「腐海」當作毒氣的根源,當作污染的源泉時,把「王蟲」當作人類的敵人的時候,只有這個小女孩清楚地知道世間的一切並不是「腐海」和「王蟲」的錯,相反,是人類自己把自己推上了絕路。人類只是環境與生態系統的一個因子,因此,她對追求生命操作和戰爭中表現出的傲慢與短視持以戒心,但她沒有因絕望而逃入森林,反而中立於森林與人類之間,一邊苦惱著一邊摸索共生的道路。她努力地保護著「王蟲」,竭盡自己的力量化解人類和「王蟲」的誤會,甚至願意犧牲自己的性命。這個小女孩有著讓人覺得不可思議的親和力和溝通能力。影片最讓我感動的一幕,就是娜烏西卡因傷重昏迷後,「王蟲」們伸出觸角幫她療傷的情景,這個小女孩得到了大自然的贊賞。
喜歡《風之谷》,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它的主題。其實,宮崎峻很多作品都是環保主題的,或許作者當初沒有這個意識,但在今日今時,我們一看到這種片子,都會對號入座的。對於《風之谷》也是一樣。從這個角度來看,《風之谷》帶有一種莫名的憂傷,為人類自己的憂傷,為現代社會的哀輓。故事的背景發生在工業文明毀於一旦之後,在污染中尋求自存的人們不但沒有意識危難來自於長期的作孽,反而還在為爭奪最後的生存之地與同類,與森林的守護者,與大自然做不知疲倦的無謂的廝殺。宮崎峻似乎在寓言著什麼,災難會不會伴著我們追求高科技、追求工業化、追求種種可以滿足人類貪欲的行為而降臨呢?那時,我們將走向哪一個溫暖、舒適的家園呢?或許,已經沒有了,再也不會有那個美麗的地球了。
「當風之谷的風停止的時候,危難就要來了,憤怒占據了天空,人們是如此無助……」植物是有靈性的,動物是有感覺的,大自然是所有生靈的,人類無勸破壞它,獨占它。這就像在警告我們一樣,終究有那麼一天,我們會讓自己窮途末路嗎?亡羊補牢,為時已晚,但防患於未然是非常必要的,少點先污染後治理的事情不是更好嗎?我們需要那個青衣使者,他或許就是我們人類自己。這樣,我們失去的一切或許還是會回來的,就風之谷的風一樣。
看過《風之谷》的人,必定會愛上那個善良英勇美麗的公主娜烏茜卡,在整部影片中,她一次又一次震撼我的心,帶給我深深的感動,以及發自內心的敬意......
故事講的是因為工業文明的不斷發展,人類居住的那個星球已經不堪重負,善良的王蟲凈化著這片土地,守護著傷痕累累的家園,然而無知的人類卻要將王蟲趕盡殺絕,故事在此不再多講,就談談我心目中的英雄娜烏茜卡吧。
她的勇敢來源於心中對家園和同胞的愛,她的心就如同深海一般純凈美好,在災難面前,在敵人面前,她從不憤怒,從不仇恨,而是試圖用力量去感化,用機智去化解......
當她伸出手指給那隻受到驚嚇的小動物咬的鮮血淋漓卻最終使它安靜下來時,我們驚嘆她那與生俱來的力量,那是愛的力量,是信任與保護;當她給來自異國的小姑娘療傷的時候,絲毫不因為剛才她的同胞的襲擊而仇恨;當她絲毫不畏懼,隻身站在因為憤怒雙眼通紅的巨蟲面前安撫它時,我想,她對得起公主這個身份,她是大地的女兒,一定會勇敢地守護這片土地;當她用自己的身體來平息一大群准備襲擊風之谷的王蟲的憤怒時,我終於忍不住熱淚盈康,這樣一位勇敢無畏而又善良的女孩,任誰見到都會為之動容,何況是本性善良的王蟲呢,感受到來自娜烏茜卡的善意,它們的憤怒終於平息下來,它們用金色的觸角托起受傷的公主,為她療傷,不遠處,風之谷的一個小女孩開心的給失明的老奶奶描述這美好的一幕,她說「公主姐姐穿著藍色的,異國的服裝,她好像走在一片金燦燦的麥田之上......」古老的預言終於實現,帶領人們走出陰霾的聖者終於降臨在這片土地上,她就是勇敢善良的公主娜烏茜卡。
來自這部影片的環保意識不言而喻,而娜烏茜卡這個讓人動容的形象讓我們明白,家園需要用愛來守護。
宮崎駿的動漫電影我也看過不少,縱觀這些影片,我們總體上可以將它們分為兩類,一類是像《風之谷》《幽靈公主》《天空之城》這些極力宣傳環保意識的作品,森林的女兒幽靈公主,拉普達的公主希達,還有我們的娜烏茜卡,宮爺爺用這些塑造豐滿的角色告訴我們,家園需要我們去愛惜,去守護,去感恩;而另一類則是像《龍貓》《懸崖上的金魚姬》《借東西的小人阿莉埃蒂》這些用最簡單的事物來溫暖我們心靈的作品,讓我們在這個快節奏充滿壓力甚至無奈的生活中感受到那些最純真的美好。影片中的人物或許天馬行空,或許無厘頭,但是唯一不變的是一顆不摻任何雜質的心,只要你的心簡單了,這個世界就簡單了。
老爺子的作品從頭至尾都在傳遞著正能量,我們能從一個個經典的角色中窺探到作者的心,成長的千尋,胖胖的龍貓,自然萌的小梅,活波可愛的波妞,勇敢的阿莉埃蒂,守護森林的幽靈公主,美麗的希達公主,還有我們的英雄娜烏茜卡,這些已經深深地住在我的心裏面,在人生的路上,帶給我們的又何止是歡笑和感動,更是力量,是鼓勵,是希望。
過去人類征服自然,極度繁榮。但是「7日之火」大戰後,繁華產業的禮儀崩潰了。而且,大約一千年後,剩下的少數人類將被蟲子類的浩瀚森林腐敗海征服。爛海的一角有一個山谷,用海風阻擋蟲類,保護只有500人的小國風。「李酋長的女兒瑙西卡騎著滑翔傘像鳥兒一樣奔跑,與所有人都害怕的王忠心連心,是一個具有驚人親和力的少女。但是野心勃勃的多魯美人想徹底征服世界。為了清除腐爛的海洋,佔領佩琪發掘最終兵器的巨兵。佩吉特人為了復仇,以國王為誘餌,試圖吸引王忠,消滅占據風之谷的多魯梅基亞人。應對戰爭和敵意,應對瘋狂的王充,展開白鳥翅膀的瑙西卡能否承擔起保衛家園的責任。
電影《風之谷》於1984年推出,引起了很大的轟動,宮崎駿的優秀也從這個時期開始准備。電影版《風》是根據宮崎駿同名漫畫改編的。工作忙,德干書店的漫畫月刊連載到1994年,12年沒有完成。
電影劇本來源於漫畫的前三分之一,《風》年,人、人、生物之間的關系成為前戲的主要因素,女主人公納烏西雅在這種關系中徘徊和斗爭,展現出了激發內心的勇敢、細心、堅強的女英雄形象。這與宮崎駿以豐富的想像力創造的現實環境完全不同。到處都是沙塵暴、奇怪的植物、昆蟲、代替馬使用的鳥語、水上飛機、飛艇等世界末日後的真相「場面」。
宮崎駿動畫中最喜歡的是紅發少女如何解決蟲子危機。能擋風的瑙西卡滿足了所有女孩,還包括對男孩自由滑翔的動態想像。印象最深的場面,蟲子的森林裡下著雪般的孢子雨,納烏西雅卡躺在智人的眼皮下靜靜地望著,世界美麗而安靜。戰亂沖突的背後是難得的平靜時刻,可以與這個世界擁抱。即使就那樣拆散河母的眼殼。
電影劇本來源於漫畫的前三分之一,《風》年,人、人、生物之間的關系成為前戲的主要因素,女主人公納烏西雅在這種關系中徘徊和斗爭,展現出了激發內心的勇敢、細心、堅強的女英雄形象。
到處都是與宮崎駿豐富想像力創造的現實環境完全不同的世界、沙塵暴、奇怪的植物、昆蟲、代替馬使用的鴕鳥、水上飛機、飛艇等,是世界末日後的真實面貌。漫畫版《風》共7卷,與電影不同,漫畫版《風》的風格是明亮、活躍、黑暗、骯臟、充滿罪惡的侯騙世界。劇情復雜,人物眾多,可以說是漫畫界的另一部巨作。《風》漫畫版主要探討人與自然、人的自卑感等尖銳矛盾,有機會看這部巨作的朋友絕對不要錯過機會。據宮崎駿透露,女主人公瑙卡是荷馬史詩《奧德賽》中的貝秋雅公主,是一個具有與眾不同的浪漫和勇氣的少女。《風》的女主人公Naushukar也具有這種氣質和勇氣,在萬棟漫畫粉絲中享有崇高地位,長期占據漫畫中最受歡迎的女性角色「第一名」,直到最近才被《新世紀福音戰士》的凌波里所取代。
腐海,酸湖,風之谷,王蟲,巨神兵,戰爭,流血,娜烏西卡,阿斯貝魯。
為了更好的生活,人類不停的進步。是的,我們可以生活得更好了,生活更便捷了,娛樂的東西也更多了。但我們生活的自然環境,因為工業文明,他們變了,變得那麼的面目猙獰,變得也跟我們人類般的殘忍,我們不想這樣,他們也不想,難道不是嗎?當看到娜烏西卡在屬於她的潔凈小屋子裡著哭的時候,她問尤帕叔叔說,是不是很恐怖?尤帕很心疼的抱著她。其實誰不難過呢,當人們怨恨腐海帶來的危害時,是不是都沒想到,如果沒有腐海,他們也不會活著。大自然也是這樣,我們為了發展工業文明,不停的肆虐大自然。終有那麼一天,他們會忍無可忍,會如風之谷里的王蟲一般,紅了眼地沖向風之谷,連空氣中都是憤怒的氣息。
但我希望,也會有像娜烏西卡這樣愛蟲子愛自然的人,他們也會如她一樣,理解王蟲的痛,切身體會到自然的傷害,寧願犧牲自己的生命也要向世人證明,其實風之谷和其他任何的國家都是可以與腐海和平相處的。就像是我們工業。文明的生活與大自然的環境也不是完全想抵觸的.,只要我們人類願意去為了自然而去改變,而不是像風之谷里用巨神兵去拚死抵抗,去破壞,這樣,後果都不會是好的。巨神兵死亡,象徵著人類與自然相爭,都是會失敗的。然而如果一直這樣下去,對於人類來說,同歸於盡,或許才是會最好的結果。但我們真的要這樣嗎?難道我們就不能覺醒嗎?一定是要為了自己的生活不斷破壞自然壞境?難道一切的整治都要在出了事端才會有嗎?
風之谷活下來的結局對於劇中是個皆大歡喜的結局,但在劇中已經是有多少個村落已經被毀?多的,少的,我們不知道,人死了,環境破壞了,人也是死的。我們的生存依賴於環境,環境的保護需要我們。王蟲的憤怒,是大地的憤怒。寧願死,都要死在風之谷。壞的不是腐海,是大地。壞的不是大地,是污染。壞的不是污染,是人類。幾千尺的地下,或許還會有與風之谷里一樣的清潔的世界,那裡沒有污染,沒有人類,那裡的空氣是多麼的干凈,連樹干里都是潔凈的水,這樣都可以生存。忽然都希望這些不是真的,因為害怕有那麼一天,人類再次發現一個新大陸。再一次將那裡變得如現在的自然環境一般,雙方又再一次受傷害。多麼希望以後的我們能看見在風之谷里腐海下面的世界,因為這意味著,我們的環境有了改善,我們也能與自然好好地相處。
身著藍色長衣飄然降臨在金色的大草原上,為我們帶來希望,平息王蟲的憤怒,平息大自然的憤怒,耳邊響起的不再是刺耳的尖叫嗎,而是愉快的音樂,那樣的一天,才是真正的和諧相處。有爭斗,有流血,有付出,有饋贈。人類不讓步,大自然不可能一味的退讓,相互的妥協才能相處,一時的征服是災難的預示。希望著,美好到來。
呼嘯的風,荒蕪的村莊,「四不像」的動物,帶著防毒面具的人類,散發著毒氣的植物,這已經把我帶到了一個灰暗的世界。然而,這個電影的背景文字出現了「巨大的產業文明毀滅了1000年之後,荒蕪的大地被銹跡和廢墟所覆蓋,腐爛的海洋人們稱之為『腐海』,散發著有毒瘴氣的菌類森林不斷擴張,衰微的人類意識到,這已威脅到他們的生存。」這每一個字都像是敲打在我的心上,並一步步的把我推向這灰暗的世界,我們的世界會變成這樣嗎?
現在我們的社會在發展,人類在進步的同時,人們對環境的污染也越來越嚴重,即使是幾乎沒有人類居住的兩極也難逃人類污染的厄運。我們的地球會變成《風之谷》里那樣嗎?我們都意識到了環境破壞會威脅我們人類的生存,但是我們又是怎樣做的呢?
醜陋的多魯美奇亞的船呼嘯著來到了風之谷,打破了這個世界上難有的綠色小國的寧靜,帶來了恐慌和戰爭,他們為了讓環境有所改善,要求這里的居民喚醒「火神兵」以圖燒光腐海。可是他們不知道其實他們的這種行為不僅不會緩解環境的惡化反而會讓世界走向毀滅。
這讓我聯想到了今天我們的一些國家,當他們意識到環境污染將對人們的生活造成威脅後,他們就像多魯美奇亞一樣。為了發展自己的經濟,他們憑借自己強大的綜合國力做後盾,以金錢作為敲門磚。不但把對環境污染嚴重的工廠轉移到發展中國家,並聲稱是為這些國家帶來了恩惠,厚顏無恥的向他們索要更多的優惠政策,還發動戰爭掠奪欠發達國家的資源,給那裡的人們帶來了戰爭和環境污染的雙重災難,讓那裡的人們生活在水深火熱中……
這些強國不明白我們只有一個地球,不知道這些污染早晚會蔓延到世界的每一個角落,最終他們的國家也難逃厄運。我們生活在同一片藍天下,曾經蔚藍的天空添上了一抹灰暗:父輩們在河裡摸魚、捉蝦、游泳的經歷我們可曾擁有過?沒有,那些河流已經變成了散發著惡臭的水溝,魚蝦早已滅跡:看到彩虹的機會也越來越少了,只有在郊區才能偶見。同時,大自然也開始了對人類的報復。2008年至今,雪災、地震、洪災、旱災、泥石流等自然災害頻繁的發生在我們的身邊。難道這些還不能讓人們驚醒嗎?要等到有一天我們的動物變成「四不像」,人類每天帶上防毒面具我們才會有所感悟嗎?
我認為我們每一個人都是地球母親的孩子,為了讓她的美貌永駐,也為了讓我們能很好的活著。我們應該找到改變環境的本質,強國不應該為了本國的利益而把污染轉嫁到其他國家,欠發達國家在獲取利益時也不應該以出賣本國環境作為代價。我們個人呢?還是那些老掉牙的話:保護環境從我做起,從我們身邊的小事做起。讓風之谷的綠色,讓娜烏西卡的精神蔓延我們的地球。
㈢ 如何評價《大魚海棠》的配樂
《大魚海棠》的配樂還是和《寶蓮燈》有差距的。一方面張力上稍微弱,其實是《寶蓮燈》配樂寫的深度要深一些。背景音樂和畫面、劇情的融合度上,《大魚海棠》有些瑕疵的,有些時候感覺有點細微的風格不搭。至於主題曲,拿來和《寶蓮燈》比就略不公平了,畢竟《寶蓮燈》的幾首主題曲屬於暴擊,可遇不可求的。作為一首古風曲,《大魚》基本上是標准古風的最高水平了——略比《美麗的神話》這種差一點,整體上屬於「正常情況下的高質量水平」。旋律口水一點也無可厚非吧,畢竟古風曲都這樣,追求的也是傳唱度。如果要我打分,滿分10分,我給大概7-8分。以上內容全憑記憶,除了《大魚》重新聽了一下以外,剩下的我都無從檢驗。什麼時候網上出了OST試聽我再來更新吧。我在看電影的時候,剛開頭看到了「配樂:吉田潔」,覺得這下穩了。但是看完之後,有一點失望——音樂的華麗程度是遠遠沒有跟上畫面的。從我的直覺來說,我甚至聽到了一種「疑惑」,就是「吉田潔自己也不知道該寫成什麼樣的感覺」。這種「疑惑」是一種「文化隔閡」的感覺——我覺得《大魚海棠》這種情感內核給日本人理解,還是有些難的。這無關劇情好壞——實際上如果不從理性來看,單純的跟著畫面走,電影情緒本身倒是起伏什麼的都有,情緒也算流暢——這對配樂來說基本上是不會構成太多障礙的。
㈣ Hans Zimmer 和久石讓在業界誰更有影響力
不論是配樂電影本身的知名度還是格萊美都能很好地說明問題。
上面有人說到東西方的代表人物,我想說的和宇文碩的一樣,hans zimmer由於管弦樂和電子樂的融合理念先進,是可以被寫進音樂史的重要人物;而久石讓,雖然我也很喜歡,但是說實話離寫進音樂史還有距離,就算要說東方代表人物,我也會先想到坂本龍一,武滿徹,譚盾這些。
原因也很簡單:在業內(就算指學院的學術圈+以音樂為職業的工作圈吧),旋律的美感與否由於太過主觀而不能成為評價標准,在音樂學院是不會被作為重點來研究的。而其他的方面,比如功底深厚與否和理念的開創性,久石讓並沒有優腔燃勢。
作者:小咸魚AirS
鏈接:https://www.hu.com/question/20346348/answer/18501480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系作者獲得授權,非握圓伍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段或
㈤ 天空之城-久石讓宮崎駿動漫作品音樂會的評價
久石讓的音樂,會有一種能勾起心底最純真的力量。不論是因動畫而留意到配樂,還是單純地愛著他的音樂。久石讓是一個有神奇力量的人,神奇到讓3歲小孩在音樂廳乖乖地聆聽,神奇到讓沉迷於游戲動漫的少年第一次步入交響音樂廳。
久石讓以他那充滿童心,卻又能夠闡釋哲理的靈性創作, 被人們稱為觸動靈魂的樂者。他與宮崎駿完美合作的一部部動畫大作《幽靈公主》、《千與千尋》、《風之谷》、《龍貓》、《野孩子的天空》、《天空之城》、《魔女宅急便》、《菊次郎的夏天》等,那悠揚靈動的旋律,在國內培養了一大批動畫迷和久石讓的擁戴者。這一夜,久石讓將帶著我們,乘著娜烏西卡的飛行器穿越過風之谷,徜徉在幽靈公主出沒的、螢光閃爍的山林中,再搭乘安靜的舊式火車滑過寂靜水面,奔向奇妙的神隱之鄉……
當久石讓遇上宮崎駿
久石讓《天空之城》以他那充滿童心,卻又能夠闡釋哲理的靈性音樂創作,被人們稱為觸動靈魂的音樂聖經。
宮崎駿《天空之城》可謂是日本動漫當中最具知名度和最受大家喜歡的作品。
當久石讓遇上宮崎駿,一部部經典動漫隨之誕生,他們是日本動漫史上的傳奇,他們將日本動漫帶入了一個黃金時代。
2008年北京天利時代國際演出策劃有限公司首家在國內獲得中國音樂著作權協會的授權,出品了「千與千尋——久石讓宮崎駿動漫原聲大型視聽交響音樂會」。2008年1月21、22在北京保利劇院成功演出,獲得極大好評。至今在全國已經演出近百場,聽眾達十多萬人次。
2011年北京天利時代國際演出策劃有限公司旗下的「龍貓樂隊」與著名鋼琴家譚小棠合作,出品了「菊次郎的夏天——久石讓鋼琴曲龍貓樂隊夢幻之旅演奏會」,於2011年4月28日在北京音樂廳首演,大獲成功。隨後在全國范圍內進行巡迴演出,颳起了一場「菊次郎的旋風」,場場演出一票難求。
《天空之城》管樂交響版國內首次公開亮相
2012年1月26日,「天空之城交響音畫——久石讓宮崎駿經典動漫大型視聽音樂會」將在北京音樂廳隆重登場。這場音樂會是北京天利時代國際演出策劃有限公司與北京管樂交響樂團獨家合作,從日本引進久石讓管樂交響樂隊原版樂譜出品的一場大型視聽交響音樂會。屆時,《天空之城》《千與千尋》《龍貓》《風之谷》《魔女宅急便》《哈爾的移動城堡》《幽靈公主》等一首首經典交響音樂,配以大屏幕電影精彩畫面的同步播放,給現場觀眾帶來別樣的視聽享受。
此次音樂會與前兩場音樂會在音樂主題段落的選擇上和配器手法上截然不同。《天空之城》音樂會的版本已經有很多,但這次的管樂交響版在國內還是首次公開亮相。很值得久石讓的樂迷們期待。
北京管樂交響樂團簡介:
北京管樂交響樂團(Beijing Wind Orchestra)成立於2009年,是一支大型職業交響管樂團,由具有深厚音樂修養和精湛技藝的演奏家組成,現有演奏家80人。他們有深厚的音樂修養和精湛的技藝,其中不乏國內、國際比賽獲獎者。是繼美國達拉斯管樂交響樂團和日本絞城管樂交響樂團之後的,世界第三大管樂交響樂團。樂團演奏曲目廣泛,風格多樣,包括大型經典交響管樂作品、輕音樂、室內樂和爵士樂等。國家一級指揮李方方先生出任該團藝術總監、首席指揮。北京管樂交響樂團和中外著名音樂家、作曲家、指揮家、音樂組織建立了廣泛的合作。北京管樂交響樂團將為中國交響樂事業的發展做出積極的努力。
指揮簡介:
李方方 國家一級指揮。自幼學習小提琴和大提琴,並師從李德倫,韓中傑學習指揮。1983年畢業於首都師范大學音樂學院,獲學士學位。1994年赴美國新英格蘭音樂學院留學,師從世界著名管樂合奏指揮家 弗朗克.巴蒂斯蒂(Frank L Battisti),成為第一個獲得管樂合奏指揮家文憑的中國指揮家。2003年畢業於美國亞利桑那大學音樂學院, 獲指揮碩士學位, 並被美國國家管樂機構KappaKappaPsi授予終身榮譽會員。曾與歐洲、亞洲、美國、澳洲許多樂團合作。 其演奏曲目包括從十六世紀至二十一世紀不同時期中外作曲家的經典管樂作品。致力於西方管樂合奏藝術及文獻的研究與傳播,主張中國管樂隊的交響化,樂隊訓練的規范化和管樂合奏作品創作的級別化。著有《西方管樂合奏藝術的發展及重要文獻》,錄制了多種作品專輯。
㈥ 為何中國沒有誕生一個久石讓一樣風格有影響力的作曲家
這個問題我曾經疑惑了很長一段時間磨握,現在個人更傾向於是國內藝術圈子的問題。這些年接觸了大量的音樂人,發現相比日本而言,國內的藝術教育是非常不接地氣的。去國內的音樂院校裡面逛一圈,身邊的同學都以聽通俗音樂為恥。一首音樂只要貼上流行標簽,哪怕是貝五貝九,就是low的。甚至有調性的有可聽性的曲子,都是low的。這種風氣直接影響了畢業後輸送的一批批從業者,終於將應用音樂和學術圈子對立開來。相比之下,日本音樂家在融合兩個圈子的審美上就好得多。坂本龍一有末代皇帝這樣膾炙人口的東西,久石讓論配器也有幽靈公主撐場面。這類音樂家的誕生,需要足夠的音樂功底和足夠的流行審美把控力,可惜國蘆旅內的音樂人很難同時具備這兩個東西。應用音樂領域的人急於鼓吹名氣,沒什麼心思研究作品,我會三和陪游凳弦就可以紅, 國內不是沒有音樂家,但是直白點說,譚盾他們在通俗音樂領域尤其旋律上,不管說不屑也好不會也好,確實沒什麼能拿給大眾看的作品。新紅樓夢的配樂完全做成了無調性,奧運會那個《擁抱愛的夢想》。通俗音樂領域長期的人才輸送斷層又反過來影響了群眾審美,很多時候讓音樂人對國內流行圈子更加缺乏信心——檯面上經常蹦噠出一些水平極其低劣的東西,加上mp3盜版引起的版權問題,和國內音樂教育普及的弊病,最終通俗音樂圈子漸漸變成了純粹的娛樂圈和情懷販賣圈,雖然也有人抱著改變的理想在掙扎,但出一個像久石讓這樣在應用音樂領域有旋律天分,且學術功底足以支撐他的天分最大化的音樂家,無論從技術層面(包括學術未涉及的旋律層面),生活成長環境,還是大家的認知和接受度來看,都是難上加難。
㈦ 音樂學參考文獻
音樂學參考文獻
引用參考文獻論證自己的觀點或者理念是十分必要的,關於音樂參考文獻有哪些?
[1] 廖叔同著.西方沖含音樂一千年[M]. 三聯書店, 2004
[2] 王黎平. 淺談電影音樂審美的.多元化[J]. 電影文學. 2010(22)
[3] 邢藝,主編.西方鋼琴作品曲名全集[M]. 吉林大學出版社, 2009
[4] 肖晶. 羅西尼聲樂套曲《威尼斯賽船會》的藝術特色及演唱風格探析[D]. 上海師范大學 2013
[5] 楊儒懷著.音樂的分析與創作[M]. 人民音樂出版社, 2003
[6] 郭賽男. 論羅西尼藝術歌曲的創作特徵及演唱風格[D]. 山東師范大學 2011
[7] (美) 弗里德伯格,著.成功鋼琴家攻略[M]. 人民音樂出版社, 2007
[8] 高為傑,陳丹布編著.曲式分析基礎教程[M].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9] 卡爾·萊默爾(KarlLeimer),瓦爾特·吉澤金(WalterGieseking)著,姜丹譯.現代鋼琴演奏技巧[M]. 上海音樂出版社, 2004
[10] (德)格奧爾格·克內普勒著,王昭仁譯.19世紀音樂史[M]. 人民音樂出版社, 2002
[11] 曾睿娟. 羅西尼歌劇唱段中女聲花腔部分的特點及其運用[D]. 武漢音樂學院 2006
[12] 宋晶. 羅西尼喜歌劇中兩位女主角羅西娜與辛德瑞拉的主要唱段及人物分析[D]. 首都師范大學 2007
[13] 李京憲. 羅西尼藝術歌曲《舞曲》藝術特徵與演唱風格把握[D]. 上海師范大學 2013
[14] 高曉光,吳國翥編著.鋼琴藝術網路辭典[M]. 中國大網路全書出版社, 2001
[15] 錢仁康,錢亦平著.音樂作品分析教程[M]. 上海音樂出版社, 2001
[16] 張玲玲. 透過歌劇《塞密拉米德》看羅西尼次女高音的風格及特徵[J]. 遼寧教育行政學院學報. 2009(09)
[17] 喻家燕. 鋼琴學習中的踏板基本運用技散友笑法[J]. 文山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 2004(02)
[1] 邱鑫. 久石讓音樂中的和聲研究[D]. 福建師范大學 2012
[2] 於潤洋主編.西方音樂通史[M]. 上海音樂出版社, 2001
[3] 王少維. 縱聚類音樂分析法研究[D]. 上海告纖音樂學院 2013
[4] 冶鴻德. 二十世紀(五種)音樂分析法研究[D]. 西北師范大學 2003
[5] 石慧. 梅西安《被遺忘的奉獻》音樂分析[D]. 中央音樂學院 2011
[6] 邱鑫. 久石讓音樂中的和聲研究[D]. 福建師范大學 2012
[7] 蔣長清. 電腦音樂與多聲部音樂寫作論[D]. 福建師范大學 2009
[8] 王藝. 約翰·菲爾德夜曲初探[D]. 山西大學 2010
[9] 陳昀. 福斯特歌曲在美國大眾音樂發展中的地位[D]. 華南理工大學 2014
[10] 王菲. 軍旅歌曲《熱愛》藝術研究[D]. 南京藝術學院 2014
[11] 耿仁甫. 音樂分析法研究[D]. 貴州大學 2008
[12] 歐陽文思. 音樂鑒賞中動漫的現代理念探究[D]. 陝西師范大學 2014
[13] 許黎. 無詞人聲作品類別與特徵探析[D]. 上海師范大學 2012
[14] 張盼盼. 約翰·斯塔米茨交響樂的音樂學研究[D]. 山東藝術學院 2014
[15] 劉岩晶. 申克音樂分析體系與傳統音樂分析體系個案比較[D]. 東北師范大學 2012
[16] 金華芳. 《陝北四章》第一樂章的音樂分析及演奏心得[D]. 中央音樂學院 2011
[17] 司季發. 序列“准則”與賦格“結構”的融合[D]. 福建師范大學 2013
[18] 蔣長清. 電腦音樂與多聲部音樂寫作論[D]. 福建師范大學 2009
[19] 程露. 高平《舞狂》音樂分析與演奏研究[D]. 武漢音樂學院 2013
[20] 李凌之. 西班牙魅力-格拉納多斯《戈雅之畫》之音樂分析與踏板運用[D]. 南京師范大學 2011
[21] 彭志敏著.音樂分析基礎教程[M]. 人民音樂出版社, 1997
;㈧ 久石讓的曲風算是NEW AGE
他的曲風算是NEW AGE,
因為很喜歡這種新世紀的音樂,所有有點小小的研究,
下面是我博客收集的資料,可以給你看看。
NEW AGE也被翻譯為新世紀音樂、新時代音樂,是種寧靜、安逸、閑息的音樂,純音樂作品占的比重較多,有歌唱的占較少。 NEW AGE可以是純 ACOUSTIC(即以傳統自發聲樂器演奏)的,也可以是很電子化的,重點是營造出大自然平靜的氣氛或宇宙浩瀚的感覺,洗滌聽者的心靈,令人心平氣和。 NEW AGE很多時與音樂治療有關,不少NEW AGE音樂說可以治病,也有不少與打坐冥想有關,這與 NEW AGE思潮哲學有莫大關系。 NEW AGE音樂通常被目為頗為中產階級的音樂, WINDHAM HILL是最具代表性的 NEW AGE唱片公司, NEW AGE代表樂手有 ENYA, GEORGE WINSTON, WILLIAM ACKERMAN, YANNI, KITARO等等。
New Age (新時代) 又指The Aquarian Age (寶瓶座時代),西方神秘學認為現在是一個轉型期,正准備進入「寶瓶座時代」。「寶瓶座」象徵人道主義;人類由追求社會的、物質的、科技層面的進步,將演進到注重「心靈」、「精神」層面的探索,找到超越人種、膚色、民族、國籍以及宗教派別的人類心靈的沖舉共通點,認知人類的「同源性」和「平等性」,從而達成四海一家與和平的遠景。
New Age Music作為20世紀純音樂的最大發現,來自於一種可以帶來內在平靜的審美觀點。通常來說,它們是一些帶著新世紀哲學理念的和諧與非破壞概念的唱片,它們可以鼓舞精神上的超脫和生理上的治療,其中一些唱片既能給我們以藝術上的享受,又能給我們以精神上的恢復,更有一些音樂家,通過他們特別設計的音波和「無污染構思」音樂理念來使聽者的精神境界升華。
新世紀音樂是新世紀哲學的對應,它包容從現代輕松音樂一直到冥想型靈魂探索音樂。
新世紀音樂採用電子樂器,包括西方與非西方的樂器,及偶爾的歌唱,創造緩和的旋律來適應現代生活快節奏。
為尋求精神治療和超越,新世紀音樂人時常借用非西方音樂的元素--就像新世紀哲學對非西方哲學的吸收一樣散耐碧。
這種介於輕音樂和古典音樂之間的新樣式。它們大致上可分三大類。第一類是用自然樂器演奏的,包括一般聽眾熟悉的常規樂器,如鋼琴、小提琴、吉他等等,其中被用得最多的,一方面是接近東方樂器音色的樂器,如雙簧管、英國管等,另一方面,民間性質的樂器,如曼多林、手風琴、排簫等也常可聽到;有些演奏者特別喜歡東方的打擊樂器,如小鈴、大鑼和鍾等,現在還有些新紀母音樂家熱衷於把那些非洲的戰鼓等原始的樂器摻入他們的音樂中,第二類則是電聲樂器,它所製造的音響也偏重神秘的、飄渺的色彩,許多新紀母音樂家都是電腦音樂高手。第三類是前二者的混合。有些唱片商在製作這三類演奏形式畝頌時,往往還會加上自然界的音響,如鳥鳴林嘯、風聲鶴唳等等。
【New Age的特點】
1.節奏:
New Age的節奏很多是存在於音樂自然的律動與音符的強弱之間。其實,大部分NewAge之所以要摒棄傳統的節奏,是因為有了鼓、貝司與打擊樂器,音樂的形態就會被限制死了,而New Age是自然而自由的,有著風一般的流線姿態。
2.旋律:
New Age的旋律就與流行樂完全不同,其即興演奏的味道很濃。聆樂者不僅很難記住旋律,而且更不知道旋律會在什麼時候、什麼地方終止。這也就是New Age音樂結構賦予大家極大想像空間的原因之-。
3.和聲:
New Age所用的和聲大部分是相當和諧的,不協和音在New Age里使用甚少。這也是為何New Age聽起來予人非常祥和之感的原因。
4.音色:
New Age的音色是透明的、神秘的,充滿朦朧氛圍,老實說,聽New Age聽到深處時,最大的享受之一便是音色的變幻。
除了這音樂的四大要素之外,New Age最大的魅力就是賦予聆聽者一個極大的想像空間,你可以不受形式限制,自由地在無限的想像空間中馳騁。
久石讓也是新世紀音樂的代表人
久石讓的音樂觀念受到菲利浦·葛拉斯(Philips Glass)、史提夫·萊奇(Steve Reich)、史托克豪森、約翰·凱吉(John Cage)等人,以及日本近代作曲家武滿徹、三善晃的影響。 1981年久石讓推出第一張專輯《Information》,確定了自己的音樂風格,之後更為《風之谷》、《W的悲劇》(根據夏樹靜子推理小說改編)、《兩個人》等影片配樂,這些出色的音樂令他聲名鵲起,從此幾乎日本知名賣座電影都找他創作配樂,數量至今已經超過40部。除了令他聞名遐邇的電影配樂外,他還創作了不少現代風格的音樂專輯,邀約不斷的久石讓自稱三天可以寫出七十首作品,有著旺盛的創作力。
我這里收藏有比較多的NEW AGE風格音樂,如果有興趣的話有空可以交流一下~
㈨ 中國的電影配樂大師
譚盾,作曲家,1958年出生,湖南人。1986年畢業於中央音樂學院研究生院,同年赴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攻讀博士。他是中央音樂學院「四大才子」之一,在校時創作的第一弦樂四重奏《風·雅·頌》運用民間曲調,中國宮廷音樂,廟堂贊歌等原始素材,給人清新、別致的感覺,獲得了1983年德里斯頓·韋伯爾作曲比賽二等獎。被新聞界、藝術界稱為「新潮音樂」、「先鋒派音樂」、「崛起的一代」中的代表人物之一,到美國後,數家知名樂團聘他為樂團作曲,並出任BBC交響樂團(蘇格蘭)駐團作曲兼副指揮,1988年在美國舉辦了個人作品音樂會,這是中國音樂家在美國首次舉辦的音樂會。
1995年,吳子牛導演反映中國人民抗日的影片《南京大屠殺》,邀請譚盾為影片作曲。1997年,譚盾為中國政府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紀念活動所作的《天·地·人》再一次震動了中國樂壇,樂曲展示了中國歷史悠久和領土的完整,表達了世界華人對統一的企盼。2000年,譚盾為李安電影《卧虎藏龍》配樂,拿下第七十三屆奧斯卡最佳電影音樂、第二十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原創電影音樂、第二十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原創電影歌曲(月光愛人)、第五十四屆英國學院獎最佳音樂、第二十六屆洛杉磯影評人協會獎最佳音樂、第五十八屆金球獎最佳電影音樂、第三十七屆台灣電影金馬獎 最佳原創電影音樂等無數獎項,也因此獲得了世界性聲譽。此後,大導演和大製作紛至沓來,譚盾的音樂才華也得以一次次地展現。2003年張藝謀的《英雄》雖然褒貶不一,但仍憑譚盾的音樂無可爭議地奪得第二十二屆香港電影金像獎的最佳原創電影音樂獎項。2006年,馮小剛的古裝大戲再次邀請譚盾「坐鎮」,經管影片本身難以討好觀眾,但音樂卻是一個亮點。事實再次證明了這個世界級電影配樂大師的功力。
㈩ 動漫音樂的著名製作人
久石讓(JoeHisaishi),本名藤澤守,日本知名作曲家。1950年12月6日生於日本長野縣中野市。「久石讓」這個名稱的來源是他的偶像——美國黑人音樂家及製作人昆西·瓊斯。他把「QuincyJones」這個名字改成日語發音,再聯上最近似的漢字姓名,就變成了「久石讓」。他的英文名JOE,也可以說是為了向美國配樂大師QUINCYJONES致敬。久石讓五歲的時候在鈴木慎一小提琴教室開始學習拉小提琴。他原來的音樂其主要形式是小音樂,初期作品沒有什麼人氣。久石讓早年曾就讀於日該國立音樂學院,修習作曲,因此久石讓具有深厚的學院派訓練。1998年,久石讓更獲邀擔任日本冬季長野殘疾人奧運會的音樂製作總監,如此重要的任務可說是對他在音樂界大師級地位的莫大肯定。
久石讓五歲的時候在鈴木鎮一小提琴教室開始學習拉小提琴。他原來的音樂其主要形式是小音樂,初期作品沒有什麼人氣。久石讓早年曾就讀於日本國立音樂學院,修習作曲,因此久石讓具有深厚的學院派訓練。
久石讓的音樂觀念受到菲利浦·葛拉斯(PhilipsGlass)、史提夫·萊奇(SteveReich)、史托克豪森、約翰·凱吉(JohnCage)等人,以及日本近代作曲家武滿徹、三善晃的影響。1983年,經人介紹,久石讓結識了宮崎駿,此時宮崎駿正致力於《風之谷》的創作。聽過久石讓創作的風之谷的印象音樂後,宮崎駿被深深打動了。此後影片公映後更證實了宮崎駿的眼光,久石讓為該片創作的配樂深深地打動了無數的觀眾以及評論人。因此次年宮崎駿「吉卜力」工作室後,久石讓便一直擔當宮崎駿動畫的音樂監督至今。近年來久石讓除了配樂之外,更積極以鋼琴獨奏家身份參與正統演奏會形式,包括獨奏、室內樂、協奏曲等各類型演出,獲得樂界很好的評價。
1981年久石讓推出第一張專輯《Information》,確定了自己的音樂風格,之後更為《風之谷》、《W的悲劇》(根據夏樹靜子推理小說改編)、《兩個人》等影片配樂,這些出色的音樂令他聲名鵲起,從此幾乎日本知名賣座電影都找他創作配樂。除了令他聞名遐邇的電影配樂外,他還創作了不少現代風格的音樂專輯,邀約不斷的久石讓自稱三天可以寫出七十首作品,有著旺盛的創作力。
久石讓和GHIBLI合作的較知名的卡通電影有:1984年的《風之谷》、1986年《天空之城》、1988年《龍貓》、1989年《魔女宅急便》和《螢火蟲之墓》、1992年的《紅豬》、1997年的《幽靈公主》、2001年的《千與千尋》、2005年的《哈爾的移動城堡》等。在《天空之城》中他用到許多愛爾蘭民謠的元素,音樂與畫面結合的效果絕佳。而對於《龍貓》他則認為音樂本身就已經具備完整性和獨立性,可以單獨欣賞並為之感動。1998年他推出了由GHIBLI動畫電影《幽靈公主》配樂改編的交響組曲唱片,由捷克愛樂樂團演奏,受到了廣泛的歡迎。2005年《哈爾的移動城堡》又再次邀請捷克愛樂樂團錄制電影原聲音樂。他的音樂使GHIBLI工作室的電影更加深入人心,而久石讓的音樂也隨著GHIBLI卡通的賣座而更加水漲船高。2008年宮崎駿的復出新作《懸崖上的金魚公主》,久石讓又但當了背景音樂製作,樂隊指揮和演奏,其中的歌曲「海のおかあさん」(海的媽媽)「崖の上のポニョ」(懸崖上的金魚公主)主題曲異常地在電影公開半年多前(2007年12月5日)就已先行發售。發賣首周排名115名,在電影上映首周急升到第6名,在8月4日時升到第3名,創下歷代吉卜力主題曲紀錄。
1998年,久石讓更獲邀擔任日本冬季長野殘疾人奧運會的音樂製作總監,如此重要的任務可說是對他在音樂界大師級地位的莫大肯定。
2006年,久石讓發行了一張錄音室專輯,Asian X.T.C.,這部作品展示了鮮明的兼收並蓄的當代東方特色。二胡演奏者詹麗君(中國女子十二樂坊成員)曾在現場音樂會中演奏過這張專輯中的經典曲目。
2008年由久石讓擔當音樂監制的電影《入殮師》獲得多項大獎,第81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獎。在片中他為影片譜寫了以大提琴為主要樂器的背景音樂。琴音時而激越、時而溫柔,彷彿主人公本木雅弘內心的情感之流。這樣的配樂與電影的舞台——山形縣庄內平野相得益彰,充滿自然氣息的四季風景在琴音的烘托下,顯得抒情怡人、格外美好。
2008年4月13日,第27屆香港電影金像獎頒獎典禮上,由久石讓配樂的《姨媽的後現代生活》獲得最佳原創電影音樂獎。
實際上,久石讓不但是宮崎駿的音樂代言人,更與北野武漸成黃金組合,創作了《那年夏天,寧靜的海》、《壞孩子的天空》、《花火》、《菊次郎的夏天》、《大佬》等佳作。此外的配樂大作還包括:動畫電影《阿里安》、《機器人嘉年華》,《仔鹿物語》、《水之旅人》、《寄生前夜》等。 川井憲次(Kenji Kawai)1957年4月23日出生於東京,曾就讀於東海大學工學部原子力工學科和尚美音樂院,但都中途輟學。漸漸地,川井憲次走上了音樂之路。川井憲次由於在押井守1987年的真人電影《紅眼鏡》中擔任配樂而為大眾知曉,其後,他又和押井守在《機動警察》和《攻殼機動隊》等作品中多次合作,並逐漸成為享譽日本甚至世界的知名音樂家。
川井長期從事日本民樂的研究,善於譜寫旋律優美的曲子。川井的OST既可以作為渲染動畫氛圍的工具,也能作為一個有著獨立世界觀的存在。川井憲次可以為幾乎任何類型的作品配樂。但是由於其具有深厚的音樂內涵的沉澱,川井一般也只配那些世界觀比較宏大的作品。川井之所以能做到這一點,是因為他熟悉各種樂器的應用場景,哪些樂器適合戰斗場面,哪些樂器適合描寫恬靜的日本鄉村,哪些樂器適合營造溫馨的場景,川井全部爛熟於心,這讓他對配樂駕輕就熟。此外,電子音樂也是川井的常規武器,這讓他表達音樂情感的途徑又多了一條。而對於人聲的使用,川井也游刃有餘,偶爾地加入偏美聲的人聲,對於貫徹監督和表達原作的思想也有著顯著的幫助。
在中國的影視作品中也不難發現川井憲次的身影。《葉問》、《墨攻》和《七劍》都是川井擔當配樂。 日本ACG界知名音樂製作人。早年作為女子樂隊See-Saw的成員出道,樂隊解散後在電影、CM、動畫、游戲和音樂劇等領域中有著不錯的發展。2001年梶浦憑借TV動畫《NOIR》中獨具個人特色的精良配樂開始被廣大動漫迷所知曉。之後為《高達SEED》、《舞-HiME》、《翼-年代記》等人氣動畫譜寫的歌曲和配樂都大受好評,在工作量激增的同時知名度也不斷地上升,和菅野洋子、新居昭乃、岡崎律子一起被動漫fans並稱為「日本動漫音樂界的四大才女」。2007-2009年因擔當名作《空之境界》劇場版動畫的配樂而使得其音樂生涯翻開了嶄新的篇章。
梶浦由記有著一般來說是不會經常聽到的混合著Pop節奏的歌劇式曲風。梶浦靈感的最大源泉——她的父親,是一個古典音樂迷,因此梶浦的作品當中揉合著流行和古典的主題要素。提及梶浦風的最大招牌,大概十有八九都會說是和聲(剩下的人會說造語),梶浦對和聲的調式和展開簡直就是她的個人簽名。在大量的實踐下,她對這種編排駕輕就熟。她的編曲也非常成熟。突出的象徵比如流行曲風加入小提琴,或者鋼琴的精巧編織。一聽即知是梶浦的作品。最後,就是她配樂作品中貫穿始終的強烈的形式感。對於梶浦由記而言,主旋律是一種概念。一次又一次地出現,加深你的印象,用各種不同的方式用到最徹底,理解到最深。 原名菅野よう子,常用英文名Yoko Kanno,漢字名字菅野洋子一般只在中國和日本早期使用。生日為3月18日,一般認為是1963年或者1964年。日本作曲家、編曲家、音樂製作人。日本宮城縣人,丈夫是同為作曲家兼大提琴家的溝口肇(於2007年離婚)。主要為日本廣告、動畫、游戲、電影、電視劇製作配樂,也為日本歌手製作流行音樂及擔當音樂製作人(今井美樹、小泉今日子、坂本真綾等)。
三歲時開始學習彈奏鋼琴並嘗試作曲。1987年加入了杉原徹等人組成的樂隊てつ100%,作為鍵盤手首次登台表演,同時她也在樂隊里擔當作曲和合成器的工作。1988年菅野洋子在てつ100%的隊長杉原徹介紹下,為日本光榮公司的歷史題材游戲《蒼狼與白鹿 成吉思汗》和《信長的野望 戰國群雄傳》作曲,1989年發行了自己的首張游戲音樂專輯,同年樂隊てつ100%解散。之後菅野洋子又為光榮公司的游戲《信長之野望》系列及《大航海時代》系列作了大量曲目,成為光榮早期歷史題材游戲最主要的音樂創作者之一。1991年9月15日,在昭和女子大學紀念堂舉辦的游戲音樂會上,菅野洋子把《三國志I》游戲的音樂編製成了交響樂,並親自指揮東京愛樂樂團演奏。
配樂風格整體感覺比較偏向歐美化,但擁有著屬於自己的強烈個人色彩。菅野在New Age方面造詣不淺,但其實她並不僅限於此,而是不論何種類型何種風格的影視作品,她都能根據劇情、畫面的需要的風格譜寫出貼和氣氛的配樂佳作。而且不管任何曲風(New Age、流行、古典、交響樂、爵士、歌劇、流行曲、電子),或屬於任何文化(亞、歐、北美、南美)的音樂,她都仿似信手拈來的創作出來,有時曲子風格差異之大令你簡直無法相信這是出自同一個人之手。 本名為白川篤史(Shiragawa Atusi),專職日本電腦游戲及動畫音樂的作曲家。出生於東京都。 1990年,加入日本Falcom,並協助公司製作了著名游戲系列Brandish 撼天神塔系列及英雄傳說系列等游戲的配樂。 1999年,為當時同在 Falcom 工作的合約CG畫師新海誠之自主動畫她與她的貓擔任音樂製作,成為當時話題。2002年,退出 Falcom 公司並加入游戲公司 minori,亦有繼續為新海誠的動畫製作配樂。
對Falcom Sound team jdk的最大貢獻在於強調了配樂作品的旋律性,即使在加入Sound team jdk初期電子搖滾風味濃重的FM音源時期,游戲配樂旋律性在他之後也有了較明顯的改善。Sound team jdk進入midi時代之後風格逐漸豐富,在卡卡布三部曲等作品中更是由電子搖滾主導轉而向Acoustic、Jazz、Ambient、Healing、New age、Orchestra等更多元化的音樂風格邁進。
在Sound team jdk以外,白川篤史以天門名義發表的個人作品中更鮮明體現出對音畫系和治癒系音樂的得心應手,鋼琴和弦樂的悠揚旋律純靜優美、沁透人心,為新海誠動畫製作的配樂更是感動了無數青春年少的心靈。治癒系之外的作品也多半以其清新雋永的旋律引人流連忘返。雖然在編曲方面對Techno、POP和搖滾等曲風的駕馭並不那麼游刃有餘,但由於他非常善於揚長避短,所以整體上依然瑕不掩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