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一個電影,背景音樂是薩克斯曲「回家」,很久以前的。
戀曲1991 .
《銀粗宴狙擊手》片尾曲叫《回家》。凳行《回家》是電影《狙擊手》主題曲,由韓紅演唱,發行於2022年1月18日,收錄於同名專輯《回家》中。 一句「回家」是對踏上鋒銀朝鮮戰場的戰士們最真摯的期盼,一首《回家》是對把青春獻給祖國的志願軍烈士們最真誠的緬懷與致敬。
Ⅲ 請問:薩克斯《回家》是哪部電影的主題曲
樓上!!!不能亂說哦!不要誤導!!!薩克斯名曲 回家 是一首薩克斯名曲,全曲悠揚又略帶哀傷,使人一聽便會感覺到一種思鄉的情懷。全曲多次重復一個段落,但絕對不會使人感到膩煩。
關於《回家》這首薩克斯名曲,還有一段不得不提起的浪漫愛情故事,就是凱麗·金所愛的女人曾離開過他,他很是悲傷,就創作了《回家》,一直吹,吹了整整十年。最後她才回到了他的身邊。 此曲也作為中國哈爾濱市的市歌
Ⅳ 《回家》的主奏樂器是( )
介紹
《愛的羅曼史》這首樂曲,主旋律取材於銀薯殲西班牙傳統民謠。1952年,法國影片《被禁止的游戲》鋒沖的導演,邀請西班牙著名吉他演奏家葉佩斯,為這部影片配樂。葉佩斯別出心裁,只採用一把吉他為整部影片配曲,並且由他一人獨奏。該影片的主題音樂就是這首《愛的羅曼史》,是葉佩斯根據西班牙民歌改編的。影片《被禁止的游戲》上映以後,《愛的羅曼史》廣為流傳,並成為所有知名吉他演奏家的保留曲目;樂曲優美純朴的旋律與清澈的分解和弦完全溶為一體,充滿溫柔和浪漫的氣息,《愛的羅曼史》甚至成為吉他的同義詞,是吉他曲中的一首不朽名作。
這首曲子的含義:是葉佩斯為了表達愛情的浪漫而改的西班牙民謠 所以名字叫romance
[編輯本段]作者
那西索·葉佩斯 (Narciso Yepes,手檔1927- ),西班牙吉它演奏家。四歲學吉它。十二歲入巴倫西亞市音樂學院,二十歲赴馬德里,在西班牙國立管弦樂團協奏下演奏羅德里戈《阿蘭胡埃斯協奏曲》,引起很大反響。後以獨奏家身份從事演出活動,並在巴黎求教於作曲家、小提琴家艾奈斯庫和鋼琴家基賽金,1952年為法國影片《被禁止的游戲》配樂,其中《愛的羅曼斯》流傳最廣。擅長演奏西班牙近現代作品。其演奏技巧高超而洗練,樂曲處理富有層次。
據說《愛的羅曼史》本是一首西班牙民間練習曲目.幾乎每位演奏家都曾練習過.
演奏這首曲目時葉佩斯使用得是十弦琴,但是這位大師在把位變換過程中,可以聽到明顯得中斷.
如今葉佩斯已經過世,除了古典吉他教材,有關吉他音樂的歷史材料,很少見人提起。他為之配樂的電影《禁忌的游戲》如今似乎也默默無聞,而插曲《愛的羅曼史》卻聞名世界.....
Ⅳ 回家純音樂是什麼主題曲
《回家》是一首以鋼琴為主的純音樂作品,沒有專門的電影或電視劇與之對應。這首曲子被廣泛使用在許多影視劇和廣告中,特別是在表現親情、友情、愛情等溫馨場景時,都會採用這首曲子作為局答臘配樂來展現情感和震撼力。由於桐滑其簡潔優美、旋律優美等優點,已經成為廣大音樂愛好者舉罩心目中的經典之作。
Ⅵ 薩克斯《回家》出自哪個電影
是凱麗金的曲子吧。並不是電影原聲
Ⅶ 薩克斯《回家》是哪部電影的主題曲
孽債
Ⅷ 薩克斯 回家是何時何人作的
分類: 文化/藝術 >> 器樂/聲樂
問題描述:
回答的太簡單了,不表揚了,再詳細說說
解析:
1.凱麗金(Kenny .G)
美國著名薩克斯演奏家。1956年6月5曰出於美國西雅圖。少年時代在福蘭克林讀書,10歲時觀看了一部音樂劇,從而開始迷戀上薩克斯。上中學時曾試圖進入一個爵士樂隊,但沒有如願,可見他並不是一個音樂天才。根據他母親的意 願,他學了金融專業,並以優異成績畢業於華盛頓大學財會系。凱麗金在音樂上的成就,完全取決於他對薩克斯的熱愛和長期不懈的刻苦努力。多年來,他堅持每天慶橘練琴3--4小時。凱山山麗金的音樂風格,是我的音樂。目前他與妻子住在洛杉磯城,美滿的家庭對他的音樂事業支持很大。應該說是凱麗金改變了人們對薩克斯的認識,他也成為近10年來全球最受歡迎的薩克斯演奏家。
錄制出版的唱片有(1997年以前)
1 《Kenny G》(1982)
2 《G Force》(1983)
3 《Grarity》(1985)
4 《Duotones》(1986)其中一首名為「小鳥之歌」(Song bird)是為其女友即現在的妻子所作。
5 《Silhouette》(1988)
6 《Lire》(1989)
7 《The Collection》(1990)
8 《Montage》(1990)
9 《Dyng Young》(1991)
10 《Breathless》(1992)
11 《Forerer in lore》(1992)
12 《Miracles,the Wolidy Album》(1994)
13 《The rest best of kenny G》 (1994)
14 《in America》(1995)此專輯未在美國發行
15 《The Moment》(1996)
16 《The Moment—Kenny G》(1996)
17 《past Moment—Kenny》(1997)
18 《Six of Heart》(1997)
19 《Haranas》(1997)
20 《Kenny G's Greatest Hits》(1997)
其最逗差中暢銷專輯為《My Heart Will go on》
2.坎迪·杜弗爾(Candy Dulfer)
是當代爵士樂壇不可多得的絕代才女,首次在公眾面前露面是在搖滾鬼才Prince的音樂錄影帶《Partyman》之中。杜弗爾不僅擁有漂亮的金發和俏麗的面龐,她吹奏中音薩克斯的技巧也堪稱一流。
杜弗爾從小便受到吹奏高音薩克斯的父親的熏陶,桑尼·羅林斯、寇曼·霍金斯、德克斯特·戈登都是她心中的偶像。由於她的父親是荷蘭一位很有名的樂手,杜弗爾很順利的被介紹進入爵士樂界。她從12歲起便跟著Rosa King這位從美國流亡到荷蘭的樂手的樂隊演出。15歲組建自己的Funky Stuff樂隊。由於個性突出,這支樂隊還被著名搖滾歌手Madonna邀請參加她的歐洲巡演。在因與Prince的合作而名聞天下後,杜弗爾得到音樂製作人DaveStewart的協助,錄制了一些大受好評的樂曲。
杜弗爾的首張個人專輯在1991年推出,她的略帶放克風格的薩克斯一經面世便帶起了流行旋風,成為當代爵士一種重要的構成因素。她隨後推出的作品承接吸收了越來越多的音樂元素,顯示了更為豐沛活躍的創造力。
主要專輯
1991 Saxuality·Arista
1993 Sax-A-Go-Go·RcA
1997 Gititon·N2K
1994 Candy-A-Go-Go·Arista Japan
1996 Big Girl·RcA
1997 For the Love of You·N2K
1998 The Boes of Candy Dulfer·N2K
1999 What Dose It Take·N—Coded/Warloc
2001 Girls Nighe Out·BMG
2001 Candy Live in Amsterdam·BMG
2003 Right in My Soul·Eagle..
3.桑尼·羅林斯(Sonny Rollins)
曾先後3次退隱樂壇,而每一次歸來時都會以全新的面貌出現。他是爵士界最愛「自省」且多產的樂手之一,「主題式即興演奏」更讓他獨步古今。
羅林斯最初學的是鋼琴,16歲時改吹薩克斯。1949年,他與巴德·鮑威爾、J。J。約翰迅的合作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羅林斯大量吸收查理·帕克、桑尼·史蒂特等薩克斯名手的演奏技巧和即興風格,到20世紀50年代初期與邁爾斯·戴維斯、瑟隆尼斯·孟克合作時,他的地位已經不容小。羅林斯不久即離開樂壇,1954年再度回來時展現了更為驚人的創作力。
50年代末,羅林斯感受到約翰·科特恩的壓力,再次宣布退隱。1961年他與吉姆·霍爾一起組建了一隻四重奏樂隊,這時他也接受歐涅·寇曼的革新思想,演奏風格變得愈加愈烈和隨意。1968年,羅林斯第三次離開爵士樂壇,人們已經對他的不斷退出、沉思、復出的風格見怪不驚了。當他1971年挾著帶有R&B及流行元素的新的樂風又一次出現時,人們已經為他在藝術上的執著所折服,他這種不斷試圖建立新秩序、開拓新天地而尋求好音樂的精神更為後來的爵士樂手們爭相模仿。
1954 Sonny Rollins Plays Jazz Classice·Prestige
1954 Moving Out·Orig。Jazz
1955 Taking Care of Business·Prestige
1956 Sonny Rollins Plus Four ·Prestige/OJC
1957 Alternate Takes·Contemporery
1958 Freedom Suite·Riverside/OJC
1962 The Bridge ·Bluebird/RCA
1966 Alfie ·Impulse
1972 Next Album·Milestone/OJC
1999 A Night at the Village Vanguard[2 CD Set ][live]·Blue Note
4.邁克爾-布雷克(Michael Brecker)
對演奏技巧精益求精,是繼韋恩-肖特之後對當代薩克斯演奏者影響最大的一位薩克斯手。他的名字最初並未能被大眾所熟知,出色的即興技巧也未能得到應有的重視,這主要是因為它總是一頭扎在錄音棚里,又總是甘於擔任一些流行歌手的伴奏樂手的緣故。
實際上,布雷克對於薩克斯技巧的運用近乎完美,他對五聲音階、減音階、增音階的靈活運用,以及對上聲部延伸音的巧妙強化、顆粒般清晰的樂句詮釋、戲劇性的強弱旋律都具有令人眼花繚亂的效果。
布雷克曾先後學習吹奏單簧管和次中音薩克斯,高中時改吹阿高音薩克斯。在他的職業生涯初期,布雷克並未鍾情於爵士,與他合作的都是一些以R&B或搖滾為主要風格的樂隊。1969年,他加入紐約一支具有融合爵士樂風的樂隊Dreams,不僅又接觸了傳奇爵士大師賀瑞斯—席爾弗。敢於探索的布雷克在其音樂生涯中不斷求新求變,在80年代他加入了融合樂團Steps Ahead,又於哥哥、小號手蘭迪—布雷克合組了一支名叫「BreckerBrothers」放克爵士樂隊,90年代後,他們又將這支樂隊改良為以酸爵士樂風為主的「Return of the Brecker Brothers」樂隊。
主要專輯
1980 Swish—EWCD
1983 Cityscape—Warner
1986 Michael Brecker—Impulse
1988 Don』t Try This at Home –Impulse
1990 Now You See It …Now You Don』t –GRP
1996 Tales from the Hudson –Impulse
1997 Two Blocks from the Edge –Impulse
1999 Time Is of Essence –Verve
2000 Two Blocks from the Edge [Japan Bonus Tracks]—Impulse
2001 Nearness of You: The Ballad Book –Verve
2003 Wide Angles --Verve
5.本尼·卡特(Benny Carter)
如果在描述Benny Carter的音樂家生涯的時候,只是說他有著引人注目的、多產的一生,那麼這種陳述的本身已經大大低估了他的成就。作為一位中音薩克斯管演奏家,一位編曲家,作曲家,樂隊指揮,一位不經常演奏的小號演奏家,本尼·卡特在他所擅長的領域里一直就是最出色的幾個人中的一位。至少從1928年開始他就成為了最優秀的爵土樂音樂家之一,而令人稱奇的是,在1996年,也就是說他已經年滿88歲高齡時,他仍然上台演奏,而且表現出來的精力和才智,絲毫未受他年齡的限制。有時人們如果單單聽他的演奏,而不是在現場觀看,甚至會認為他是在他鼎盛的三十年代,他的魅力絲毫沒有漸弱。在他只有二十幾歲時,Benny Carter就贏得了觀眾的喜愛,成為當時最優秀的大樂隊的指揮之一。
他總是充滿活力,信心十足,總是能給人帶來意外的驚喜。這反映出爵士樂的一種精神:如果是一位大師,當他在二十年後演奏同一支曲子時,他的演奏仍然能給人帶來新的感受!爵士樂從來沒有,也永遠沒有簡單的重復。創新是爵士樂的精神,這一切帶給人們音樂的靈感,而靈感的源泉都是來自音樂家心靈的反思。同許多爵士樂早期的大師一樣,本尼·卡待學習樂器演奏基本上也是採取了自學的方式。在演奏丁—段時間的c調薩克斯管之後,他開始演奏小號,並最終轉向了中音薩克斯管的學習,這最終成為了他最擅長的樂隊演出相關工作。 1927年,Benny Carter錄制了自己的首張唱片,合作者是查理·約翰遜的「天堂」樂隊。1928年,他擁有了自己的首支大樂隊。樂隊的首演是在紐約的阿卡蒂亞舞廳舉行的,初試身手,Benny Carter就大獲成功。1930年到1931年期間,Fletcher Henderson一直是卡特的合作者,而當時風靡一時的麥金尼的「摘棉花者」樂隊也曾短期由卡特接手掌管。
年輕的卡持成為了大樂隊時代的重要人物。在三十年代初,卡特已經成為了與約翰尼·霍奇斯齊名的中音薩克斯管演奏家,尤其是他的現場演出更是受到了爵士樂迷的廣泛歡迎。他在編曲和作曲方面的才能為人稱道,在技巧方面他無可挑剔。他的小號演奏雖然機會不多,但卻都非常精彩。 本尼·卡持在樂隊演出相關工作演奏方面,是一位全才,這在六十年前,就已經是人們公認的事實。他錄制過次中音薩克斯管的唱片,單簧管唱片,還有鋼琴唱片,甚至於演唱他也曾嘗試過,盡管他為數不多的演唱證明,即便是他也不是超人。1935年,正當搖擺樂正如曰中天時,Benny Carter卻到了歐洲。在倫敦,英國的樂隊指揮亨利·霍爾邀請他加入樂隊。這就是英國著名的BBC管弦樂隊。在樂隊中,卡特擔任編曲一職,這使他有了充分施展自己的編曲才華的機會。由於BBC樂隊在英國的巨大影響,卡特的名字在英國家喻戶曉,爵士樂也由此在這個歐洲的島國傳播開來。爵士樂在英國的普及,Benny Carter功不可沒。1938年歐洲政治局勢動盪,大戰一天天臨近,甚為前途憂慮的本尼·卡持返回美國,重新組建了一支大樂隊。這是一支傳統形式的大樂隊,但是樂隊商業色彩很濃,重視流行性,超過了對藝術性的重視,最終結果是以失敗告終,於1941年宣告解散。卡待在大樂隊解散之後,組建了一個以他為核心的七重奏樂隊。1943年,Benny Carter結束八年的飄泊生涯,選擇了西海岸的洛杉礬作為自己永久的居留地。對於一位成功的爵士樂音樂家來說,這里好像是一片未開發的處女地,他原本打算在這里安渡後半生,卻未曾料到,這里竟然成為了他重新倔起的地方。
四十年代,美國的西海岸成為了爵士樂新的中心,許多新的風格,新的流派都是在那裡誕生,卡特找到了自己理想的場所。在1943的電影《暴雨天氣》中,他出演了一位鼓手,與另外一位大師范茨·Waller一道上了銀幕。在此之後,他埋頭苦幹,專心為電影場擔任配樂。在之後的三年裡,他曾經嘗試重現首曰的輝煌,建立了一支大樂隊。他的樂隊陣容很強大。然而毫無疑問,大樂隊時代在戰後已經一去不復返了,這是爵士樂發展的潮流,即便是Benny Carter也無法逆轉。他的樂隊並未如他期待的一樣成功。最終他結束了嘗試,放棄了努力,解散了這支大樂隊,專心投入電影音樂的創作之中。卡特電影音樂創作的歷史整整持續了半個世紀。 在四五十年代,Benny Carter仍不時重操舊業,錄%D
Ⅸ 跪求王傑唱的《回家》是哪部電影得插曲
回家只是同名專輯,只在春晚上唱過,影視作品中沒出現過這首歌.都上春晚了,在上影視作品沒有任何意義!普及率太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