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電影藝術賞析論文範文精選(2)
電影藝術賞析論文範文精選篇2
淺談《紅高粱》中色彩藝術的運用與賞析
[摘 要] 當前,影視作品已經成為人們視覺審美最為重要的一部分,它是一種視覺藝術,圖像是其造型語言,而色彩是其造型語言中最重要的組成元素之一。影視作品的畫面質量直接影響著觀眾的視覺享受,而人的視覺感受在人的感官中最為強烈。電影《紅高粱》是最能反映張藝謀早期風格的一部經典作品。電影中一個個油畫似的場景,勾勒出了一個以紅色為基調的“紅高粱”世界,歌頌黃土高坡上的中華兒女抗日生活的電影,用來祭奠那些激盪在無邊無際的如火如荼的高粱地里的靈魂。
[關鍵詞] 《紅高粱》;色彩藝術;人性;魅力
高粱,象徵著狂野的、自然的人性,它們在風中勁舞,自生自滅,是世間生命萬物的象徵。《紅高粱》對紅色渲染達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紅高粱,紅褂,紅褲,紅轎子,在烈日的灼燒下通紅的漢子背,以及影片最後染滿整個銀幕的鮮血,既象徵了面對惡勢力的踐踏,以最本質的方式進行反抗的原始生命力,也使整個電影充滿了詩情畫意。《紅高粱》,以濃烈的色彩、豪放的風格,歌頌了中華兒女激揚亢奮的民族精神,敘事和抒情結合得恰到好處、寫實與寫意聯系得相得益彰,把電影語言的獨特魅力發揮得淋漓盡致。該部電影充滿了神奇的色彩,它頌揚了人性的本質及生命的不可抗拒,對大自然色彩的運用也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境界。
一、電影《紅高粱》的色彩藝術效果
《紅高粱》中所營造出的以紅色為基調的畫面以及恢宏的氛圍,部分來自於作者自身所注入的感情,部分則來自於客觀事物烘托的意境,情境自然結合,“情與景會,意與象通”。這正是影片創作的基礎,同時也是觀眾喜歡的魅力所在。在這部電影意境的營造方面,色彩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色彩在電影創作中有助於情感的表達,它主要依賴於人們的聯想來獲得,即人們通過色彩而獲得的感受。
人物的內心深層次的刻畫能夠烘托其復雜的心理活動及其性格特點。而要想在限定的較短時間里,有限的場景中來形象、細致刻畫一個人的內心活動,那就需要能夠讓觀眾看到一個恰到好處的視覺載體,而美術色彩藝術的巧妙作用就恰好可以充當這一載體。張藝謀導演就是巧妙地把色彩藝術運用到《紅高粱》這部影片中,形象刻畫了影片中人物的內心世界。他通過美術色彩的多樣變換,為觀眾准確、清晰展現了片中角色的內心活動及所要表達的思想內容。
該部電影中紅色基調的大量運用,不僅對觀眾產生了強烈的視覺沖擊,也傳達出了影片所承載的象徵意義。人物通過色彩摻入了復雜的感情,使影片人性化。《紅高粱》這部電影通過運用大量的色彩來營造一種紅色中國的意境,進而捕捉觀眾的眼球,以達到產生共鳴的效果。影片中鋪天蓋地的紅色,極具象徵意義。每處場景的色彩、色調無不把片中人物的特點刻畫得淋漓盡致。從最初象徵生命力、如火如荼的紅高粱、紅襖、紅鞋、紅蓋頭,到最後布滿銀幕的血紅色,這些色調極具感染力,經導演的精心設計與故事情節結合得天衣無縫,為全片定下了恢弘壯烈的基調。
二、電影《紅高粱》的色彩賞析
畫面與音樂,作為構成電影的兩大元素,在電影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色彩是電影語言的一部分,恰當使用色彩,可以表達不同的情感及感受,有助於電影情緒的准確表達,渲染影片的風格氣氛。同時,音樂在電影中也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而且具有很強的情緒性。音樂是電影中聲音的一種特殊的表現形式,影響著影片的氣質,深化其主體,強化觀眾的心理活動。一部成功的電影,出色的電影音樂是必不可少的。
奪得多項大獎的電影《紅高粱》,算不上張藝謀最經典的作品,卻是最激情的一部。影片自始至終,都致力於表現出感性生命的躁動。《紅高粱》不僅是一部好作品,更是一部很好看的電影。
電影《紅高粱》改編自莫言先生的中篇小說,講述了20世紀二三十年代一夥純朴的農民的狂野生活以及他們浴血抵抗日本侵略者的故事。影片經過演員的成功演繹,頌揚了生命的奔放,敢愛敢恨,大生大死的人生。故事情節跌宕起伏,令人難以預料。節奏鬆弛有度,畫面、色彩、光線及其視覺形象熱烈、活潑。該影片突破了傳統的抗日戰爭題材,在《紅高粱》中,自由奔放、氣勢恢宏的生命躍上了銀幕。與同時代的影視作品相比,戰爭畫面明顯減少,而且不涉及任何政治色彩。影片結束時,戰斗場面十分寫意,雖然不如傳統國產戰爭影片中的場面宏大,人物也不多,但畫面卻更多了幾分震撼。日食、紅霞映襯下的世界,嘹亮的歌謠響徹天地,如血海汪洋的火紅高粱地……
《紅高粱》在觀眾心中留下了深深的戰爭烙印。影片成功在於純美,頌揚了愛就真愛、恨就真恨、敢愛敢恨、大生大死、氣勢恢宏的生命。
和大多數的中國人一樣,張藝謀導演對鮮艷的紅顏色是情有獨鍾,紅色自然成了電影《紅高粱》的主色調。正如大家所了解的,在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中,紅色被視為喜慶和美滿的象徵,後來紅色逐漸被人們賦予了積極、向上、正義、革命的內涵。而且,在美術繪畫領域,紅色也是彰顯個性與烘托氛圍的一種常用手段。
影片《紅高粱》一開始,映入人們眼簾的就是如血海汪洋般的火紅色,影片女主角“九兒”那象徵喜慶的大紅的嫁妝:紅蓋頭,紅褂,紅褲,紅鞋;還有那大紅的花轎;還有那火紅的高粱地,以及在高粱地里讓觀眾心情為之盪漾的野合。這些火紅的畫面一開始就給觀眾帶來了強烈的視覺沖擊,給人們內心帶來了一次紅色的洗禮。雖然整部影片的色調多是紅色的,但並沒有讓觀眾感覺這是打破常規的矯揉造作,而是很自然接受了高粱本就是火紅色的。另外,影片還把那種放盪不羈、肆無忌憚、自由激情和那歡樂愉悅氛圍與紅色的主色調巧妙地結合起來,在紅色基調的襯托下,“爺爺”和“奶奶”的凄美愛情故事姍姍而來。
整部電影由“爺爺”與“奶奶”的相遇、相知、相愛、互助的情感構成。他們通過與世俗觀念的抗爭,最終走到了一起,最後浴血奮戰反抗日本侵略者。影片結尾,女主人公“九兒”和其他漢子們全都死了,“爺爺”和“爹爹”靜靜站在那裡,一動不動,相互凝視著對方,在血紅色的太陽光下相互凝望著,很久很久,直到天空中日食出現時,天空突然暗淡了下來,緊接著出現的還是一種血紅色。張藝謀導演巧妙把美術色彩在這部影片中用到了極致,畫面唯美,故事感人,無限放大了人物的形象,更是對中華兒女的高度歌頌與贊美。影片歌頌了這片荒涼的土地,這段不畏世俗,令人崇敬的愛情故事,並深深頌揚了這塊土地上的那種無拘無束的野性,更表達了對中華兒女不畏強暴、浴血奮戰到底的優良品質。全片表達的就是對原始生命勃勃生機的崇拜之情。
在整部電影中,作者還是保留了大量的個人的風格及其自己主觀的認知.影片較多固定於同一個鏡頭,來刻畫人物的變化過程,吸引觀眾把心沉下來認真觀看。影片多通過近景來刻畫“奶奶”,當“爹爹”在釀酒缸里蹦來蹦去,不停地喊著“娘”時,“奶奶”臉上露出了會心的笑容。然後,“奶奶”注意到了遠處的一個身影,側影映在他身上,襯托出羅漢瘦小的身軀。太陽金色的光環繞在他周圍,暗示著暴風雨即將來臨。“奶奶”焦急地追趕過去,“爺爺”一臉不解,逆光從其身後射來,凸顯他更加憂郁,好想看到了什麼似的,彷彿危機正在來襲,就像光似的壓在他身上,繼而鬼子的掠奪呼之而出。
電影《紅高粱》巧妙地將故事情節串連在一起,一個個油墨潑成的畫面,扣人心弦。整片的高粱地被血色殘陽染成了血紅色,那是被鮮血染成的高粱地,那是象徵著凄涼的殘陽,是“爺爺”“爹爹”失去愛妻、母親後心口的傷疤,是作者對高粱地上中華兒女的歌頌。一塊高粱地被踐踏了,但是還有如血海汪洋的高粱在瘋長著,它象徵著中華民族不屈的生命力,生生不息的文明,也是“爺爺”身上那股野性。“爺爺”身上的野性是原始的、野獸的瘋狂,是中華男子漢所共有的特殊品質,更是中華兒女不畏強暴,奮力反抗的基礎。影片呼籲人們追求真善美,追求勃勃生機的人生。
三、電影《紅高粱》的畫面鑒賞
色彩具有象徵性。人們在各種色彩摻雜的世界裡生活著,培養了很多視覺經驗。這些經驗與外來刺激相呼應,而情感則在其中慢慢升華,深刻地表達著人們的信念和思想,激起了人們的思緒。
出身於攝影師的張藝謀,電影畫面及色彩一直都非常唯美,如有神相助。電影《紅高粱》中的畫面中紅色為影片的主色調。在中國,紅色既代表著喜慶、美滿,也代表著革命。影片中最熟悉的畫面就是那片火紅的高粱地,鬱郁蔥蔥的高粱高過人頭,密得讓人喘不過氣來。秋風襲來,掀起層層波浪,一陣陣清脆的搖擺聲;還有就是那血色殘陽的畫面,“九兒”出嫁,當花轎來到十里坡時,遇到了日本鬼子,最後死在了鬼子的刺刀下。那天的日食把整個世界都染成了血紅色,“娘,娘,上西南,高高的大路,足足的盤纏,娘,娘,上西南……”影片結束時,嘹亮的歌謠響徹天地人間,無邊的高粱地如血海汪洋,“九兒”躺在血泊中,安詳地死去了。暗紅的鮮血把太陽染成了血紅色,血紅的太陽燃燒著,把整個世界都燒成了紅色……這就是影片的結尾
張藝謀對色彩特殊的審美價值運用恰到好處,為觀眾呈現了一個血紅的世界。電影《紅高粱》既有唯美的觀賞性,更有很強的思想性,它的成功與色彩特殊的審美價值的准確把握息息相關。
影片中紅色為主要基調,色彩對於人們的審美觀有著特殊的視覺效應,它可以勾起人們悠遠的遐想,成功喚起人們的視覺體驗。
影片中還有很多唯美的畫面:“九兒”出嫁時的紅鞋、紅襖、紅褲及紅蓋頭,甚至花轎都是紅的;漢子們被烈日曬得發亮的古銅色皮膚以及他們肆無忌憚的光頭;日食時血色汪洋的紅,高粱地里令人喘不過氣來的綠……
四、結 語
在《紅高粱》中,導演張藝謀把視覺享受與造型藝術結合得淋漓盡致,幾乎每一個鏡頭都可看作是唯美的水墨畫。造型藝術也被運用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在此之前,還從未有人能夠如此把畫面拍攝如潑墨般肆意自如,而且色彩還極為濃厚。那血色殘陽的紅色,既愉悅了人們的視覺享受,又象徵了一種不屈的生命力,一種要愛真愛、要恨真恨、敢愛敢恨、敢作敢為、淋漓奔放、肆意自如的人生態度。兩者成功結合在一起,使人戀戀不舍,回味無窮。
[參考文獻]
[1] 尹秀茶.對生命的渴求與贊美――《紅高粱》欣賞[J].作家,2008(08).
[2] 辛宇傑.淺談語言與文化的關系[J].華章,2011(07).
[3] 黃巽齋.漢字文化叢談 [M].長沙:嶽麓書社,1998.
[4] 賀友齡.漢字與文化[M].北京:警官教育出版社,1999.
猜你喜歡:
1. 電影藝術鑒賞論文
2. 電影賞析論文範文
3. 電影音樂賞析論文範文
4. 關於電影論文範文
5. 藝術鑒賞論文範文參考
⑵ 音樂論文的參考文獻
在寫作音樂論文過程中,正確地標注以及合理地引用參考文獻不僅關繫到音樂論文的質量 ,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作者的學術態度。下文是我給大家帶來的關於音樂論文的參考文獻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音樂論文的參考文獻(一)
[1] 付娜. 兒童 二胡啟蒙教材的比較研究[D]. 河南大學 2014
[2] 王揚揚. 唐代教坊考述[D]. 河南師范大學 2013
[3] 王珣. 鄧州羅卷戲的歷史與現狀[D]. 河南師范大學 2011
[4] 汪怡帆. 小學音樂教材中的歌曲分析及歌曲鋼琴伴奏的特點[D]. 中央音樂學院 2014
[5] 張倩. 兩漢魏晉太常音樂機構考辨[D]. 河南師范大學 2011
[6] 杜化麗. 《全唐詩》中琵琶史料的研究[D]. 河南師范大學 2011
[7] 劉歡. 義務 教育 音樂課程標准實施及教學現狀探析[D]. 貴州師范大學 2014
[8] 李建榮. 姜夔自度曲的音樂創作風格研究[D]. 河南師范大學 2012
[9] 桑玉婷. 少年兒童手風琴啟蒙教材研究[D]. 上海師范大學 2014
[10] 王婷. 鄭州市小學校外古箏教學現狀調查研究[D]. 河南師范大學 2014
[11] 王越. 論發展我國小學音樂教育中的個性化音樂修養[D]. 中央音樂學院 2014
[12] 陳兆君. 鋼琴即興演奏在小學音樂課中的運用[D]. 中央音樂學院 2014
[13] 柴森. 新課標下小學音樂課堂教學的思考與探索[D]. 河北大學 2014
[14] 孫近鈞. 新鄉市小學生管樂課外實踐活動的形式與途徑研究[D]. 河南師范大學 2014
[15] 陳曉靜. 談明清時期以“真”為美的音樂審美觀[D]. 河南師范大學 2012
[16] 王哲. 臨清時調研究[D]. 河南師范大學 2011
[17] 徐忠奎. 宋代說唱音樂的商業性特徵研究[D]. 河南師范大學 2011
[18] 栗曉洋. 民間音樂-西平大銅器的調查與研究[D]. 河南師范大學 2012
[19] 於瓊芳. 河南浚縣廟會中“踩高蹺”的調查與研究[D]. 河南師范大學 2013
音樂論文的參考文獻(二)[1]郝紅英。九十年代中國 文化 中的懷舊傾向[D].華南師范大學 2002.
[2]鄭愷。中國流行音樂民族化研究[D].河南大學。2008
[3]劉可欣。流行音樂研究[D].北京大學。2003
[4]張婧。論大眾文化中的懷舊情結[D].山東師范大學。2013
[5]賈永平。審美中的懷舊現象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12
[6]王志輝。“中國風”流行音樂的價值研究[D].南京藝術學院。2009
[7]郭星星。大陸校園民謠與台灣校園民歌比較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11
[8]王耀宗。中國當代校園歌曲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8
[9]張秀娟。大眾傳播語境下流行歌詞的古典回歸[D]福建師范大學。2012
[10]魏蕾。唐宋詩詞在現代流行歌曲中的潛行與顯現[D]中南民族大學 2012
[11]丁潔。電影音樂類型探析[D]天津師范大學。2010
[12]王麗娟。大眾審美情趣影響下的中國當代流行音樂[D]陝西師范大學,2010
[13]楊秀敏。論當下中國流行音樂新趨勢[D]山東師范大學。2009
[14]王黎。流行音樂與文化消費[J].西安音樂學院學報,2002
[15]吳磊。關於中國流行音樂與大眾傳媒的思考[J].蘇州大學學報。2004
[16]李廣平。現代流行歌曲的歌詞創作特徵[J].北京:詞刊。2004
音樂論文的參考文獻(三)[1]朱光潛。西方美學史[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12
[2]趙玲玲。《文學與懷舊--論民族記憶的藝術傳承》[M]暨南大學出版社,2011
[3]朱光潛。談美[M].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12
[4][蘇]列。謝。維戈茨基著,周新譯《。藝術心理學》[M].上海文藝出版社。2000
[5]於潤洋。音樂美學史學論稿[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04
[6]杜洪泉。中國古代音樂美學概論。[M]大眾文藝出版社。2005
[7]管建華。中國音樂審美的文化視野[M]中國文聯出版社。1995
[8]修海林,羅小平。音樂美學通論[M]上海音樂出版社。1999
[9]汪毓和。中國近現代音樂史[M].人民音樂出版社。2002
[10]梁茂春。中國當代音樂[M].上海音樂出版社。2004
[11]孫蕤。中國流行音樂簡史[M].中國文聯出版社。2004
[12]陶辛。流行音樂手冊[M].上海音樂出版社,2000
[13]周志芬,趙一萍。 音樂與戲曲[M].北京:科學普及出版社,1998
[14]傅雪漪。戲曲傳統聲樂藝術[M].人民音樂出版社。1985
[15]陶東風。社會轉型期審美文化研究[M].北京出版社,2002
猜你喜歡:
1. 2017年音樂論文文獻
2. 音樂教育論文參考文獻
3. 音樂教育學論文參考文獻
4. 音樂方面論文綜述範文
5. 藝術類論文參考文獻
>>>下一頁更多精彩的“音樂專業 畢業 論文”
⑶ 音樂論文參考文獻有哪些
[1] 陳霞. 現代審美心理在民族舞蹈美學中的互滲[J]. 科技風. 2008(21)
[2] 劉珊珊. 試析清江中游土家族「撒爾嗬」舞蹈的審美特徵[J]. 北京舞蹈學院學報. 2006(03) [3] 謝蓮花. 審美視角下的少數民族舞蹈傳承——以傣族孔雀舞為例[J]. 棗庄學院學報. 2007(06)
[4] 石明燈. 民族舞蹈的審美與現實價值[J]. 南方論刊. 2008(03) [5] 柳文傑. 舞蹈的審美特徵[J]. 藝術廣角. 2004(03)
[6] 何燕君. 民族音樂舞蹈審美的維度[J]. 湖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5(01) [7] 張平. 試論苗族舞蹈的審美特徵[J]. 貴州民族研究. 1995(02)
[8] 王克芬. 民族舞蹈審美意識的傳承性與變異性[J]. 舞蹈. 1995(05)
[1] 王亞慧. 民族民間舞蹈藝術的創新[J]. 劇作家. 2007(02)
[2] 陶景杜. "大都市化"後的"地域意識"[J]. 北京舞蹈學院學報. 2005(01) [3] 馬蕾,付強. 民族民間舞蹈論析[J]. 瓊州大學學報. 2005(04)
[4] 劉瑛. 侗族民間舞蹈的地方特色[J]. 藝海. 2006(04) [5] 曹柯香. 俄羅斯民族民間舞蹈的保護和傳承——打造額爾古納市文化特色品牌[J]. 前沿. 2008(03)
[6] 趙麗敏. 由「非物質文化遺產」引發的對民族民間舞蹈教育的思考[J]. 藝術教育. 2009(04) [7] 李靜波. 論民族民間舞蹈的發展和藝術特色[J]. 中國校外教育. 2009(S1)
[8] 尹晶. 論民族民間舞蹈的教育價值[J]. 文教資料. 2010(14) [9] 張會改. 淺談民族民間舞蹈的美育[J]. 黃河之聲. 2010(20)
[10] 王敏. 民族民間舞蹈教學[J]. 大舞台. 2011(03)
⑷ 音樂學參考文獻
音樂學參考文獻
引用參考文獻論證自己的觀點或者理念是十分必要的,關於音樂參考文獻有哪些?
[1] 廖叔同著.西方沖含音樂一千年[M]. 三聯書店, 2004
[2] 王黎平. 淺談電影音樂審美的.多元化[J]. 電影文學. 2010(22)
[3] 邢藝,主編.西方鋼琴作品曲名全集[M]. 吉林大學出版社, 2009
[4] 肖晶. 羅西尼聲樂套曲《威尼斯賽船會》的藝術特色及演唱風格探析[D]. 上海師范大學 2013
[5] 楊儒懷著.音樂的分析與創作[M]. 人民音樂出版社, 2003
[6] 郭賽男. 論羅西尼藝術歌曲的創作特徵及演唱風格[D]. 山東師范大學 2011
[7] (美) 弗里德伯格,著.成功鋼琴家攻略[M]. 人民音樂出版社, 2007
[8] 高為傑,陳丹布編著.曲式分析基礎教程[M].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9] 卡爾·萊默爾(KarlLeimer),瓦爾特·吉澤金(WalterGieseking)著,姜丹譯.現代鋼琴演奏技巧[M]. 上海音樂出版社, 2004
[10] (德)格奧爾格·克內普勒著,王昭仁譯.19世紀音樂史[M]. 人民音樂出版社, 2002
[11] 曾睿娟. 羅西尼歌劇唱段中女聲花腔部分的特點及其運用[D]. 武漢音樂學院 2006
[12] 宋晶. 羅西尼喜歌劇中兩位女主角羅西娜與辛德瑞拉的主要唱段及人物分析[D]. 首都師范大學 2007
[13] 李京憲. 羅西尼藝術歌曲《舞曲》藝術特徵與演唱風格把握[D]. 上海師范大學 2013
[14] 高曉光,吳國翥編著.鋼琴藝術網路辭典[M]. 中國大網路全書出版社, 2001
[15] 錢仁康,錢亦平著.音樂作品分析教程[M]. 上海音樂出版社, 2001
[16] 張玲玲. 透過歌劇《塞密拉米德》看羅西尼次女高音的風格及特徵[J]. 遼寧教育行政學院學報. 2009(09)
[17] 喻家燕. 鋼琴學習中的踏板基本運用技散友笑法[J]. 文山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 2004(02)
[1] 邱鑫. 久石讓音樂中的和聲研究[D]. 福建師范大學 2012
[2] 於潤洋主編.西方音樂通史[M]. 上海音樂出版社, 2001
[3] 王少維. 縱聚類音樂分析法研究[D]. 上海告纖音樂學院 2013
[4] 冶鴻德. 二十世紀(五種)音樂分析法研究[D]. 西北師范大學 2003
[5] 石慧. 梅西安《被遺忘的奉獻》音樂分析[D]. 中央音樂學院 2011
[6] 邱鑫. 久石讓音樂中的和聲研究[D]. 福建師范大學 2012
[7] 蔣長清. 電腦音樂與多聲部音樂寫作論[D]. 福建師范大學 2009
[8] 王藝. 約翰·菲爾德夜曲初探[D]. 山西大學 2010
[9] 陳昀. 福斯特歌曲在美國大眾音樂發展中的地位[D]. 華南理工大學 2014
[10] 王菲. 軍旅歌曲《熱愛》藝術研究[D]. 南京藝術學院 2014
[11] 耿仁甫. 音樂分析法研究[D]. 貴州大學 2008
[12] 歐陽文思. 音樂鑒賞中動漫的現代理念探究[D]. 陝西師范大學 2014
[13] 許黎. 無詞人聲作品類別與特徵探析[D]. 上海師范大學 2012
[14] 張盼盼. 約翰·斯塔米茨交響樂的音樂學研究[D]. 山東藝術學院 2014
[15] 劉岩晶. 申克音樂分析體系與傳統音樂分析體系個案比較[D]. 東北師范大學 2012
[16] 金華芳. 《陝北四章》第一樂章的音樂分析及演奏心得[D]. 中央音樂學院 2011
[17] 司季發. 序列“准則”與賦格“結構”的融合[D]. 福建師范大學 2013
[18] 蔣長清. 電腦音樂與多聲部音樂寫作論[D]. 福建師范大學 2009
[19] 程露. 高平《舞狂》音樂分析與演奏研究[D]. 武漢音樂學院 2013
[20] 李凌之. 西班牙魅力-格拉納多斯《戈雅之畫》之音樂分析與踏板運用[D]. 南京師范大學 2011
[21] 彭志敏著.音樂分析基礎教程[M]. 人民音樂出版社, 1997
;⑸ 好萊塢電影論文範文集
近年來,好萊塢電影是世界電影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實現了運營與藝術成就方面的完美結合。下文是我為大家蒐集整理的關於好萊塢電影論文範文的內容,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好萊塢電影論文範文篇1論好萊塢電影的美術風格
[摘 要] 縱觀美國電影美術的發展,主要是以好萊塢電影的誕生作為分界點。好萊塢電影無疑是世界電影關注的焦點,在當代影視領域中獨領 *** 。從好萊塢電影美術風格的變化發展來看,其具有三個鮮明的發展階段,即興起、黃金時期以及現代電影美術三個階段。本文聚焦於好萊塢電影的美術風格,分別例舉出不同時期的優秀好萊塢電影作品,通過對電影場景、製作技術、表現形式等方面進行分析,並從不同的視角總結出好萊塢電影的美術風格。
[關鍵詞] 好萊塢電影;美術風格;電影美術
美國好萊塢電影自誕生以來就成為引領世界電影潮流的先鋒軍,在當代影壇中占據霸主的地位。從好萊塢電影的美術製作來分析,它的美術風格並不能完全掌握,無論是經由影片公司製作的還是獨立製片的電影,都因為電影題材的豐富性和多樣性而不斷形成了現今電影美術的發展態勢,即具有變化性、飽滿的想像思維以及震撼人心的視覺效果。因此,且不論好萊塢電影的投資成本,其獨樹一幟的電影美術創作風格也是值得我們返伍學習的重點。
一、超級場面創造的大片風格
好萊塢電影的美術風格首先表現在具有巨集偉場面的大片風格,把人物造型、動作及其堪稱完美的音畫效果結合在一起,引領觀眾體驗到一次又一次的視覺盛宴。例如在1916年由大衛・格里菲斯拍攝的好萊塢電影《黨同伐異》中就展現出大片級別的美術風格,影片把同一時期的構築式布景展現得淋漓盡致,並邀請了著名的雕塑家弗蘭克・渥特曼主要負責影片的美術設計工作。相信看過這部影片的觀眾一定不會忘記鏡頭畫面中呈現出來的精彩絕倫的視覺藝術,包括恢弘的場景、別具一格的建築、富有形態感的造型設計、望不到盡頭的廣場、密集的人物運動,影片中包含的這些美術元素無疑使其成為視覺藝術的一大奇觀。再者,影片中刻畫的「巴比倫宮」,這一建築的規模可謂是令人驚嘆,在廣大觀眾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一建築也成為空前絕後的美術場景。因此,電影《黨同伐異》也在很大程度上引領了好萊塢電影場景造型的大片風格,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這一型別的電影作品往往以視覺沖擊作為主打,電影場景具有恢弘的氣勢,猶如排山倒海的氣魄,使電影場面形成一個巨大的美術造型,可容納多人的運動,影片所營造出來的美術風格無疑是極盡奢華的。在此之後的好萊塢電影紛紛把《黨同伐異》作為電影創作的典範,這種大片風格也逐漸得到了發揚和繼承,特別是當代創作出來的好萊塢電影,一些具有深遠影響力的影片無不具有大片風格和超級場面。
二、製片公司所屬的風格與裝飾風格
同一型別的電影作品在視覺上產生了不一樣的藝術效果主要歸因於來自於不同的出處。在好萊塢電影美術的發展歷程中,曾經一度出現了以片廠公司作為辨別的系統,並通過美術設計師與導演等人一同商議,決定影片的美術場景、服裝以及風格。而電影的裝飾風格則在查爾斯・霍爾等人所屬的影片公司得到了體現,他們往往通過不同的裝飾讓整個場景空間產生不同的視覺感受,並營造出不同的美術風格,這就直接促使影片的外在材質存在明顯的區別。美國著名的扮銷美術指導漢斯・德賴爾原先從事於德國的製片廠,所以不難理解他的電影創作中存在顯著的簡練風格,這是歐洲人獨有的風格,同時他還擅長於營造出富有浪廳世游漫、美輪美奐的美術場景,慣用較為奢華的裝置場景,正是由於漢斯・德賴爾個人的審美風格,才逐漸地促使派拉蒙公司的影像風格形成。
另一個聲名鵲起的製片公司當屬環球電影公司,主要是由赫爾曼・羅斯以及查爾斯・霍爾共同營造出較為陰沉和抑鬱的美術風格。幾乎每一個製片廠製作的電影作品都可以從環境中抽取典型的裝飾風格,並且他們的創作調性也能展現出具有不同審美藝術的生活質感,凸顯出場景的基調,彰顯出製片公司所具備的裝飾風格。在好萊塢電影的製作中,偏向於質朴感的現實主義風格是華納兄弟公司特有的視覺感受,這一風格有賴於安東・格格特的塑造。在20世紀享譽全球的福克斯電影公司的美術風格則是由威廉・達林等人共同確定的,他們分別通過不同的形式來塑造富有特色並符合本公司特徵的美術風格。於1928年成立的雷電華電影公司是好萊塢黃金時期的電影公司之一,當時是由范內斯特等人作為主要負責人,並成功塑造了羅傑斯的音樂片,1941年的好萊塢電影《公民凱恩》就凸顯出這種裝飾風格。
三、數字技術與電影美術結合創造的視覺風格
一般來說,傳統的電影特技製作手段對好萊塢電影的風格並沒有多大的影響,嚴格說它只是一種電影創作的手段,並呈現出現實無法完成的鏡頭畫面,但因為受到創作工具、技巧等方面的制約,還無法展現出立體的、富有動感的影視畫面,這一點從早期創作的電影作品《賓虛》等就能窺探一二。隨著數字時代的到來,好萊塢電影的創作也實現了質的突變,之所以當代好萊塢電影能在廣大觀眾的心裡占據一定的地位,還在於其具有質量的保證,具體表現在富有美式特徵的多樣性場景、跌宕起伏的情節設定以及精良的特技效果。
好萊塢電影伴隨著計算機技術的日趨成熟,「數字特技」對電影的影像語言產生了突出的影響,並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傳統特性的藝術表現力的不足問題,從而實現了完美視覺效果的呈現,使電影特技的藝術手法演繹得淋漓盡致。以1977年拍攝的好萊塢電影《星球大戰》為例,其首先開啟了工業光影魔幻的數字技術。及至1992年,由詹姆斯・卡梅隆等人共同創辦的數字公司成立,標志著數字技術與好萊塢電影實現了完美的結合,並走向了電影創作的高峰時期,成功為電影藝術開啟了全新的視覺享受。隨著好萊塢電影《侏羅紀公園》的誕生,這一部影片被公認為現代技術的奇跡,著名導演斯皮爾伯格傾注了自己對數字技術的熱情和智慧,為觀眾展現出一個跨越一億四千萬年的恐龍時代,讓存留在廣大觀眾心中的夢想回歸到現實。
在此之後的好萊塢電影,例如1994年拍攝的電影《真實的謊言》、1997年的《泰坦尼克號》等經典影片無疑不是數字技術和電影美術風格完美結合的例證。尤其是在2009年,由詹姆斯・卡梅隆執導的立體電影《阿凡達》更是創造了數字技術的一大奇觀,充分地展現出現代化的視覺風格;2010年由克里斯托弗・諾蘭拍攝的科幻大片《盜夢空間》,再一次給觀眾帶來了視覺藝術的驚喜,引領觀眾穿梭在夢境與現實之間,可謂是完美的視覺盛宴。這些好萊塢電影的創作手段幾乎改變了電影藝術的發展態勢,實現了從傳統介面上升到全新材質的電影製作,在這其中最突出的成就還在於視覺層面的提升,就如同美國視效專家比爾・喬治所認同的,電影今後的發展就是數字技術。當前,影視領域已經邁向了數字時代,數字技術必將完善好萊塢電影的製作,盡顯好萊塢電影視覺風格。隨著數字技術不斷革新和發展,對於影視領域來說無疑是一次巨大的飛躍,它把萊塢電影的視覺風格演繹得淋漓盡致,為其今後的發展開拓了全新的技術領域。
四、混合式現代風格
好萊塢電影的美術風格隨著時代潮流的變化也會發生相應的轉變,但是要恰當地評價其具體的風格是一件難以把握的事情,雖然當前好萊塢電影的美學特徵都是通過形象片展現出來的,然而透過這些形象所展現出來的美術風格,就如同好萊塢電影本身一樣,並沒有生成固定的創作模式,所以都是一種寬泛的外在介面。當前,隨著新媒體一度成為決定電影美術走向的因素之一,追求創新和現代化的創作理念促使電影的表現形式走向了邊緣化的趨勢。同時,視覺理論以及西方哲學思想也在不同程度上導致好萊塢電影的美術風格發生突變,當代好萊塢電影美術已經展現出多樣化的創作,並積極打破了傳統的介面,影片的表現方式不盡相同。
事實上,從好萊塢電影誕生之初至今,極少出現單一化的電影美術風格,即使是寫實主義等型別的電影美術風格也並不是以單一的風格為主,創作者時常在主體風格中融入其他的電影元素,但不會影響影片的整體美術風格,因為在大多數的美術場景中都緊密地切合主體風格,並採用多種不同的表現手法。例如2005年上映的好萊塢電影《美國怪談》,導演把故事背景切入到現實空間,但是影片中出現了許多夢境的畫面就是採用了超現實的手法來展現出強烈的視覺效果。而其他的好萊塢電影,如2000年上映的《入侵腦細胞》、2005年的《罪惡之城》等都是沿用了相同的影像表現手法,在這一型別的電影中最為鮮明的美術風格則是混合式表現風格,例如基努・里維斯的代表作品《黑客帝國》系列就綜合了多種表現形式,把東西方的功夫片、童話、漫畫、科幻片等元素都交融在一起,凸顯出混合式的表現風格。
另外一部好萊塢電影《閃靈俠》於2008年上映,這部影片的創作也運用了多種語言風格,包括現實與超現實的元素,同時也備受後現代主義文化的薰染,這些元素都在影片中得到了具體的表現,展現出一種混合式的現代美術風格。好萊塢電影《閃靈俠》還著重凸顯出具有美國式黑 *** 的美術風格,影片中採用了平面原理,雕塑、動畫等電影元素得到了最大化的利用,在電影的創作中並不局限於單一的形式,無論是視覺形象還是表現方式都實現了多元化的發展。混合式美術風格的誕生與數字技術的發展息息相關,並與新媒體藝術相互作用,成為好萊塢電影創作中的主導美術風格。
五、結 語
總之,好萊塢電影美術本身就是一個繁雜而又龐大的體系,如果純粹從表層含義來分析是很難把握其本質的,但通過列舉出不同時期內的好萊塢電影作品及其表現形式,無疑讓我們對好萊塢電影美術風格有了大概的了解。本文分別從不同的視角來概括出當代好萊塢電影的美術風格,這些觀點或者是經由考察,或者是個人的主觀看法,不可否認對問題的探析存在認知上的限制。但以發展的眼光看待好萊塢電影,其電影美術必將與影視作品一樣還會延伸出更多富有創新性的美國風格,要真正地把握好萊塢電影的美術風格就應對其不斷認識和探究,才能把握住好萊塢電影美術的發展取向和風格。通過對好萊塢電影的美術風格進行分析,也可以警醒我國的影視工作者也應注重藝術的創新,對我國影視領域的發展具有學習的意義。
[參考文獻]
[1] 全榮哲.淺析好萊塢電影美術[J].北京電影學院學報,201105.
[2] 陳同基.淺談現代電影海報中美術藝術的表現手法[J].中國藝術,201201.
[3] 趙風民.白色銀幕上的美學鋒芒――淺析中國當代電影部分美術造型元素的內涵特點[J].當代電影,201209.
[4] 胡佳佳.中國電影中美術設計元素探析[J].電影文學,201206.
好萊塢電影論文範文篇2談好萊塢宗教電影與文字之間的關系
【摘 要】電影《埃及王子》以《聖經・出埃及記》為基礎,對一個耳熟能詳的宗教故事進行了好萊塢式的改編。電影《出埃及記》表現出現實主義的基調,彰顯著人的精神,凸顯著娛樂性。而文字的《出埃及記》則表現出宗教的基調,強調了神的威嚴,體現出神的不可侵犯性。這兩者是各有取捨,但是並不妨礙兩者之間的相互促進。
【關鍵詞】出埃及記;埃及王子;現實主義;神本主義;好萊塢影像
電影是一門綜合藝術,它同經濟、政治、宗教、科技有著空前密切的聯絡,而電影對其他藝術種類的吸收容納更是它快速發展的力量之源。而以語言為載體的文學作為一種成熟發達的藝術種類,在人類社會發展的開始階段就承載著記錄歷史的變遷、文明發展的重任。年輕的電影對古老文學的汲取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可以說電影以文學為根基,用影像來表達自己的存在方式。但是電影並不拘泥於對原著絕對忠實的改編,而是根據視覺藝術的特點,呈現出自由選擇的狀態,其落腳點注重的是電影的「影像本質」的展現,也就是展現出來的畫面是否好看的問題。電影《埃及王子》和文字《出埃及記》之間由於各自的特徵不同,導致各自呈現出不同的取向。
一、電影的現實主義基調,文字的宗教基調
麥特白指出:「雖然好萊塢為觀眾逃避現實生活提供了承諾,但它卻始終保持了社會的慣例,在情節和主題中,仍然描述了一種我們可加以辨識的社會狀況。」現實主義的基調一直是好萊塢電影的主調。吳貽弓以「現實主義依然是不可取代的」為題,認為「美國電影是非常現實主義的,雖然有各種各樣的美學形式,根本上說是現實主義的,否則不會調動全世界的觀眾。」關注現實的人的生活,才能在票房上大獲全勝。藍愛國認為「好萊塢電影奇觀思維和夢幻邏輯的底層結構原則仍始終是大眾現實的生存狀態。」好萊塢電影經常探討的是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主題,如事業、愛情、家庭、社會問題等,這些問題都是生命在現實中每天要面對的諸多事情,反映出電影對人生的思索。
基本上來說,電影《埃及王子》只是借用《聖經・出埃及記》中為大家所熟知的人物和大致的情節,憑借著書中描寫的寥寥幾段話,通過電影的虛設,成就電影版的《埃及王子》。電影著重渲染的摩西的愛情和事業。電影的前半部份都定格在摩西的成長和愛情的收獲上,摩西的事業是伴隨著他的成長而進行的。摩西作為神的代言,替神來完成拯救大眾的使命,影片呈現出一幅幅現實主義的畫面。從總體上來看,電影講述的是一個人間英雄的故事,我們處處看到是作為一個人的英雄事跡,其間經歷很多的磨難,而不是僅僅依仗神的威力。電影只講述了文字《出埃及記》前半部分的故事,對後半部分就沒有提及。好萊塢版本《埃及王子》在摩西帶領以色列人逃出埃及法老的殘酷統治,奔向幸福之地中就結束了,英雄在救美與救世中成就了自己,成就了好萊塢的英雄主義情結,強調了反抗壓迫,追求自由的美國精神。
《聖經》文字重在描寫耶和華的威力和對民眾的恩惠。文字的重點在對耶和華神威的展示上,在「神召喚摩西」和「神賜摩西行神跡的權能」中,摩西見識了神的法力無邊,然後神讓摩西去代替他拯救自己的子民。摩西按照神的指示,見法老請求讓以色列人離開埃及,去尋找自己的幸福。但是法老不肯,文字中就描寫神的雷霆之怒,降下十災,即血災、蛙災、蝨災、蠅災、畜疫之災、瘡災、雹災、蝗災、黑暗之災、擊殺長子的警告,最後到埃及頭生的被殺,都在著重描述神的奇跡。過紅海的時候,神在海中劈出一條生路讓以色列人避開埃及人的追殺,同時又把埃及人全部淹死。耶和華的力量讓以色列人頂禮膜拜,這在文字的4到14章中重點描述,顯示出神強大的威力。摩西作為一個人,在文字中成為神的傀儡,摩西所有的力量都來自這個無所不在的神,而且處處要顯示出神的威嚴和神的不容懷疑。文字的長度分為40章,在15到40章中,描寫了曠野的旅程、在西奈立約、有關崇拜以及會幕的指示、盟約的破壞與重定、建造會幕的事情,都在渲染宗教的氣氛。
二、電影的娛樂性 文字的神聖性
在克羅齊「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的經典闡釋中,道出了好萊塢電影人的智慧。他們總是能讓任何電影去適合當代人的當下口味,以美國當代的文化價值去演繹一個千古的聖經傳奇,既能體現出人文精神,又能和商業元素結合。基督教和大眾娛樂的結合能否「使自己免於臣服於文化時尚」而保持自身的神聖性也不得而知。當今的時代技術發展迅速,而且多元文化流行的時代,宗教的神聖性到底在多大程度上能被在影像中表現出來,的確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世俗的娛樂性與宗教的神聖性畢竟還是有所沖突的。文字充滿了宗教的嚴肅性,在文字中,絕對禁止任何對神不敬的行為,連神的形象都是不容許被塑造出來,否則會被降以災難。神沒有形象,不容許凡人褻瀆。文字處處都在加強這種神聖感,而不允許有任何的懈怠。因此,聖經中的人的自由與權利不是與生俱來的,要聽命於上帝的意志。這些權利來自上帝的賜予,以上帝所啟示的律法為標准。人要愛神,因為神就是真理,不容有半點的懷疑。而且要與上帝建立正確的關系還有一點就是人類要彼此相愛,建立一種和諧相處的根基。只有這樣,神對人的拯救才能最終獲得成功,而文字的神聖性也在救贖之中體現出來。
這部電影可以說是聖經故事與當代美國流行元素的拼貼。電影的娛樂性主要提供視聽 *** ,在乎視覺和聽覺的享受。同時在情感層次上,提供滿足人 *** 望的內容,講究的是以情動人。好萊塢電影慣於營造美國夢想和精神,對和平、自由的嚮往與追求成為寓教於樂最好的詮釋。再者動畫片用科技的手段將現實中不可能出現的場面繪制出來,比如水變成血水,紅海中出現的路,電影用自己的魔術效應,讓我們的視覺感官得到強烈的沖擊。摩西分開紅海那一段,雖然只有7分鍾,但是由16畫師花上3年心血,經歷318000個電腦製作小時完成。這是動畫中首次出現超高真實度的水,給觀眾強烈的視覺沖擊力。觀眾不厭其煩地選擇相同的型別電影,除了滿足自己期待視野不會落空外,更深層的原因是在熟悉的影像空間中去尋找視覺娛樂。在視覺和聽覺的雙重娛樂下,消解了宗教帶來的壓迫感。
三、文字與影像傳播的互動性
盡管文字和影像這兩者是有矛盾的,但並不妨礙兩者之間的相互促進。電影依然要忠實於文字最核心的內容與框架,尤其是面對一些經典文字,更是慎重。如果改編太背離原著文字,會引來很多指責和批評。影象的優點是生動形象,資訊量大,但是影象淺顯易懂,直白解說,理解的難度很大程度上降低,缺乏審美上的想像力,觀眾只需被動接受就可以了,一些研究大眾媒體的人對此是有著清楚的認識的。人面對文字是要主動思索,進行想像虛構的難度,這種閱讀的樂趣就在陌生化的語言中得到延伸。歷史上,影象總是處於被歧視的地位。在《理想國》中,柏拉圖著名的「三張床」理論就把影象看做最低階的摹本。在《聖經・出埃及記》中,人們要給神塑造形象,把神塑造成一隻金牛犢的樣子,結果引來了神的憤怒,給民眾帶來了災難。同樣,在把文字改編成電影的時候,很多人對影像的製作也是頗有微詞的,因為影像抹殺了人的想像力。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影象的傳播已經無處不在,而且還作為一種不可或缺的力量促成了人的現實活動。
四、結語
如此看來,影像和文字之間的不同是基於各自不同的價值取向,和各自不同的藝術門類的特點來規定的。每一個藝術門類的都有自己各自的特點,每一個藝術門類想要去和別的藝術門類相關聯,都首先應該考慮的是自己的特徵問題。文字以語言取勝,電影以畫面取勝,電影對文學作品的改編,一切都源自於對自身完美的追求,採取一種「拿來主義」的原則。好的影像傳播不會丟棄文字的人文情懷的核心價值,而好的文字也力圖通過語言來展現自己的價值所在。
參考文獻
[1] [美]理查德・麥特白著.好萊塢電影[M].華夏出版社, 2005.
[2] 吳貽弓.現實主義依然是不可取代的[N].社會科學報, 2006-6-1.
[3] 郝一匡等譯.好萊塢大師談藝錄[M].中國電影出版社, 1998.
[4] 麥格拉斯Alister McGrath著,董江陽譯.福音派與基督教的未來[M].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05.
>>>下一頁更多精彩的「好萊塢電影論文範文」
⑹ 寫西方古典音樂論文,寫了巴赫的,希望給點西方古典音樂參考文獻,最好加上作者名字(至少五本)
巴赫在音樂律制方面的巨大貢獻——《平均律鋼琴曲集》巴赫的《平均律鋼琴曲集》是以創作實踐來證明十二平均律的的優越性和實用價值的劃時代作品,常被稱為「全部音樂史上最重要的里程碑之一」,「鋼琴音樂的《舊約全書》」,而貝多芬的三十二首奏鳴曲則被稱為「鋼琴音樂的《新約全書》」。在此以前,鍵盤樂器大多按「中庸律」調音,能夠演奏而不會走調的音階,只有降B,F,C,G,D,A等大調和g,d,a等小調,因此作曲家在選調和轉調上受到很大的限制;而採用了十二平均律,就可以自由選用大小二十四個調,並自由轉調。所以說,沒有巴赫對平均律的實踐,近現代音樂的發展要延遲很長一個時期。巴赫很早就把自己的鍵盤樂器調成十二平均律,並寫了《平均律鋼琴曲集》第一集,包含以大小二十四調為序的《二十四首前奏曲和賦格》(1722年)。晚年在萊比錫又寫了第二集,包含另外二十四首前奏曲和賦格(1744年)。巴赫寫作《平均律鋼琴曲集》,是受了先輩作曲家費歇爾(約1665—1746)的啟發。費歇爾在1702年出版了《新風琴音樂的阿莉阿德尼》,包含二十首前奏曲和賦格曲,分屬二十個不同的調。這部作品的標題起源於希臘神話,阿莉阿德尼是古典神話中克里特島國王米諾斯的女兒,她的母親帕西法厄生了一個牛頭人身的怪物,米諾斯把它幽禁在一座迷宮里,並命令雅典人民每年進貢七對童男童女喂養這個怪物。雅典王子忒修斯發誓為民除害,依仗阿莉阿德尼給他的線球和魔刀,釘死了這個怪物,然後順上路的線走出了迷宮。「新風琴音樂的阿莉阿德尼」,意思就是指示風琴演奏家通過五花八門的大小調迷宮的引路人(因此西方有句成語「阿莉阿德尼的線」來比喻解決問題的方法)。這部作品用了大小二十四調中的十九個調,只有升C和升F大調,降e,降b和升g小調沒有用,而e小調用了兩次。所有的前奏曲和賦格曲都是很短小的樂曲,主題和《平均律鋼琴集》中的主題很相似。巴赫吸收前人經驗譜成的《平均律鋼琴曲集》運用全部大小二十四調,寫成有高度藝術價值的作品,是音樂史上的第一例。很多人談論巴赫(JohannSebastianBach)必然想到他的音樂結構,巴赫的音樂織體和對位有精密的數學比例,對配器的發揮,亦是給演奏者加深難度。巴赫的音樂深深地影響整個歐洲樂壇,他一生寫過很多教堂音樂。人們愛把巴赫的精神象徵對上帝的奉獻,他的音樂艱深、神聖、嚴肅,心靈與上帝同在。傅雷寫給傅聰的家書就有這樣的說法:「巴赫被基督教精神束縛,常常匍匐在神的腳下呼號,懺悔衡告滾,誠惶誠恐的祈求。」這是傅雷對巴赫的偏見。巴赫的與貝多芬的音樂,同樣是「力」的表現,巴赫的「力」,建立在高度與深度,心靈與上帝同在的同時,亦把人生的咐餘七情六慾,苦難、恐懼與痛苦升華。苦中有歡樂,有疲倦,而更大的精神是明知生命之苦,而仍得堅持。貝多芬的音樂,縱橫交錯,樂句與樂句之間並發出的「力」,氣魄磅薄,完全是大宇宙,大人生,他沒有家庭,沒有子女,所以連痛苦都是大人生的痛苦。很多樂章,都流露出與命運抗爭的英雄本色。說巴赫的音樂太富哲理,太多宗教思想,那倒不如說巴赫經歷了人間的極苦以及看破官場虛偽。然而,他把這些大是大非都升華了。他的A小調小提琴協奏曲作品BWV1041寫於1720年,據說是巴赫寫給他自己的,三十五歲的他,意氣豐盛,卻遭受生活之苦與家人的死亡之痛。巴赫一共生有十二個兒女,排在前面八個,其中有六個死於孩提時候。第一任妻子死於一七二○年夏天。樂曲分三部份,第一快板友升,第二行板,第三部份是非常快板,全個作品很富樂思樂味,是對巴赫作深入了解的一個樂章。
⑺ 關於阿甘正傳論文中的引文是什麼
[1]王安迪. 電影《阿甘正傳》中後現代主義精神的呈現[J]. 戲劇之家,2018(01):83-84.
第 1 頁
[2]鄭鶴彬. 電影《阿甘正傳》與美國文化[J]. 英語廣場,2018(01):59-60.
[3]楊洋,應高峰. 目的論視角下《阿甘正傳》字幕中幽默表達的漢譯研究[J]. 名作欣賞,2018(03):168-170.
[4]沈渭菊,段慧敏. 《阿甘正傳》專有名詞典故的字幕翻譯[J]. 蘭州交通大學學報,2018,37(01):125-131.
[5]朱桂生. 異質文化的共通:從儒家命運觀看《阿甘正傳》[J]. 浙江科技學院學報,2018,30(02):120-124.
[6]楊玲梅. 《阿甘正傳》中話語標記語you know的語用功能[J]. 林區教學,2015(12):64-66.
第 2 頁
[7]張秀艷,劉天碧,韓興康,王輝,王博,吳桐. 對電影《阿甘正傳》的文化解讀[J]. 綏化學院學報,2018,38(11):106-108.
[8]胡凌. 電影《阿甘正傳》對同名小說中女性人物的重塑[J]. 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8,18(04):56-59.
[9]王夏鳴. 分析《阿甘正傳》對當代大學生的人生啟迪[J/OL]. 北方文學(下旬),2017(06):280-281[2019-01-15].
[10]嚴雨桐,彭在欽. 一座意識形態的浮橋--《阿甘正傳》從小說到電影[J]. 藝海,2016(10):86-87.
第 3 頁
[11]梁亞增,林玲鳳. 幻影與假面:對好萊塢電影《阿甘正傳》的鏡像解讀[J]. 吉首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37(S2):131-133.
[12]孫佳偉. 人性視角下電影《阿甘正傳》中的"美國夢"解讀[J]. 海外英語,2016(23):158-159.
[13]孫文君,孫良言. 基於美感經驗是自由之美在《阿甘正傳》里的藝術表現[J]. 名作欣賞,2017(06):173-174.
[14]康林. 解讀電影《阿甘正傳》中的美國文化[J]. 才智,2016(35):217.
第 4 頁
[15]陳卓. 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基於埃里克森宗教心理學視角下解讀電影《阿甘正傳》[J]. 名作欣賞,2017(18):56-57.
[16]於曉霞. 《阿甘正傳》:生命是一場終有盡頭的奔跑[J]. 西部廣播電視,2017(07):118.
[17]李媛媛. 淺議電影《阿甘正傳》的敘事類型[J]. 西部廣播電視,2017(08):81-82.
[18]劉珏,孔祥立. 淺析電影《阿甘正傳》中奔跑的象徵意義[J]. 安徽文學(下半月),2017(05):62-64.
[19]李靈枝,李綸. 美國文化的完美體現--電影《阿甘正傳》解讀[J]. 名作欣賞,2017(24):59-60.
第 5 頁
[20]陳宇. 好萊塢電影中的文化霸權--以《阿甘正傳》為例[J]. 新聞研究導刊,2017,8(13):135.
[21]裴思彤. 淺談英文電影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作用--以《阿甘正傳》為例[J]. 海外英語,2016(19):45-46+48.
[22]劉麗. 《阿甘正傳》的保守主義政治哲學分析[J]. 學理論,2017(02):65-66.
[23]蘇訊. 運用《阿甘正傳》對職校學生情商教育的實踐[J]. 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7(02):218-219.
[24]安在. 互聯網世界的《阿甘正傳》--訪Medium公司創始人兼CEO Ev Williams[J]. 信息安全與通信保密,2017(07):84-90.
第 6 頁
[25]李靜雯. 語境視域下《阿甘正傳》字幕翻譯研究[J]. 黑河學院學報,2017,8(10):138-139.
阿甘正傳論文參考文獻二:
[26]王勇. 從美學視角賞析電影《阿甘正傳》[J]. 電影文學,2017(21):153-154.
[27]劉晗. 從意識形態角度看《阿甘正傳》電影與原著的區別[J]. 濟寧學院學報,2015,36(05):19-22.
[28]閆文珍. 從電影《阿甘正傳》談英文電影字幕翻譯策略[J]. 山西煤炭管理幹部學院學報,2015,28(04):155-156+162.
第 7 頁
[29]張東京. 功能對等翻譯原則在電影字幕翻譯中的運用--《阿甘正傳》為例[J]. 時代文學(下半月),2015(11):133-134.
[30]張臻年. 《阿甘正傳》--跑出你的人生[J]. 戲劇之家,2016(01):113.
[31]蔡彥,趙燕寧. 多模態話語分析視角下的電影語篇分析--以《阿甘正傳》為例[J]. 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6,13(01):120-121.
[32]楊玲梅. 從關聯理論的角度分析話語標記語you know的語用功能--以《阿甘正傳》文本為例[J]. 海外英語,2015(22):247-248.
第 8 頁
[33]成敏. 淺析電影《阿甘正傳》之詩化風格[J]. 蘭州教育學院學報,2016,32(02):51-54.
[34]尚海濤. 解析電影對當代青少年的情感教育--以《阿甘正傳》為例[J]. 電影評介,2015(24):81-83.
[35]侯毅霞. 美國"反智"影片《阿甘正傳》的批判價值觀[J]. 電影文學,2016(04):37-39.
[36]練繽艷,郭小麗. 勵志電影文化價值觀解析--以《阿甘正傳》為例[J]. 英語廣場,2016(04):9-10.
第 9 頁
[37]成敏. 電影《阿甘正傳》敘事藝術管窺[J]. 蘭州教育學院學報,2016,32(05):51-52.
[38]成敏. 電影《阿甘正傳》之戲劇性風格管窺[J]. 宿州學院學報,2016,31(03):71-73.
[39]練繽艷,程樹武. 中西方文化差異對比及成因探析--以《阿甘正傳》和《中國合夥人》為例[J]. 海外英語,2016(07):144-145.
[40]韓兆兆. 《阿甘正傳》中電影道具的多模態話語銜接[J]. 大眾文藝,2016(11):192.
第 10 頁
[41]左娟. 《阿甘正傳》中文化的解讀[J]. 語文建設,2016(17):53-54.
[42]王曉梅. 目的論視閾下電影《阿甘正傳》字幕翻譯研究[J]. 長治學院學報,2016,33(03):71-74.
[43]成敏. 淺析電影《阿甘正傳》之阿甘敘事[J]. 科教文匯(中旬刊),2016(09):165-166+181.
[44]楊鵬. 電影《阿甘正傳》的人物語言分析[J]. 西安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19(05):24-26.
[45]程瑋. 解讀電影《阿甘正傳》的敘事特色和語言觀[J]. 電影評介,2016(18):65-67.
第 11 頁
[46]劉雲佳. 生命詩性哲學的理性思考--對《阿甘正傳》現代意義解讀[J]. 電影評介,2016(17):58-60.
[47]宋海寧. 中國學人版《阿甘正傳》--談電影《啟功》的敘事藝術與人生哲學[J]. 電影評介,2016(18):29-31.
[48]李娜. 《阿甘正傳》回歸傳統價值觀的深層次文化解讀[J]. 文化學刊,2016(10):65-66.
[49]周洪如. 淺議美國電影中的人性--以《阿甘正傳》為例[J]. 科教文匯(中旬刊),2014(11):126-127.
第 12 頁
[50]石梅芳,馮春園. 論電影《阿甘正傳》的存在主義維度[J]. 電影文學,2014(20):25-26.
阿甘正傳論文參考文獻三:
[51]段珂. 電影《阿甘正傳》折射出的美國文化[J]. 電影文學,2014(24):80-81.
[52]宋丙昌. 美國傳統價值觀在影片《阿甘正傳》中的再現[J]. 電影文學,2014(23):155-156.
[53]峻冰,蔣峰. 勵志電影、勵志文化的敘事與言說--以比較視閾中的《中國合夥人》和《阿甘正傳》為例[J]. 中華文化論壇,2014(12):174-179.
第 13 頁
[54]郝澤軍,黃金子. 從電影《阿甘正傳》看"任性"的美國人[J]. 名作欣賞,2015(06):144-145.
[55]郭雲飛. 《阿甘正傳》:"奔跑"的奇跡[J]. 視聽,2015(01):63-64.
[56]練繽艷. 外文影視作品字幕翻譯的優化策略研究--以《阿甘正傳》為例[J]. 戲劇之家,2015(03):102.
[57]李莉,彭在欽. 解讀電影《阿甘正傳》中"愚人"阿甘的隱喻意義[J]. 文化與傳播,2014,3(04):57-60.
[58]任秀,鄧軍,段慧如. 基於建構主義的"經典英文電影"課堂有效設計--以《阿甘正傳》為例[J]. 創新與創業教育,2015,6(01):70-73.
第 14 頁
[59]盛蕾. 《阿甘正傳》對傳統價值觀的激情訴求[J]. 電影文學,2015(02):113-115.
[60]楊靜. 電影《阿甘正傳》敘事特色研究[J]. 河南商業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5,28(01):104-106.
[61]姜浩,段莉,馬瑞娟. 《阿甘正傳》蘊含的價值觀及精神依託[J]. 山西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14(03):316-319.
[62]邢朝露. 關聯理論在《阿甘正傳》字幕翻譯中的應用[J]. 新經濟,2015(14):46-47.
[63]李瀟瀟. 淺析電影《阿甘正傳》反映的美國文化[J]. 品牌,2015(04):124.
第 15 頁
[64]李陽. 勵志主題的英文電影在英語教學中的應用--以《阿甘正傳》為例[J]. 電影評介,2015(06):92-93.
[65]岳劍英. 比較文化視角下的《硬漢》和《阿甘正傳》的主題解讀[J]. 電影評介,2015(06):62-64.
[66]李佳. 《枕頭人》與《阿甘正傳》中的悲劇原型比較[J]. 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5,28(10):178-179.
[67]馬慧. 《阿甘正傳》中的道德理想與倫理主張[J]. 電影文學,2015(09):136-138.
[68]徐全民. 轉在年輪上的經典--再看《阿甘正傳》也致平淡真實的歲月[J]. 中關村,2015(07):122.
第 16 頁
[69]屈毅博. 電影《阿甘正傳》的美國傳統文化[J]. 電影文學,2015(12):153-155.
[70]李小芹. 基於《阿甘正傳》對白看英語禮貌原則[J]. 電影評介,2015(10):57-58.
[71]劉秀玲. 《阿甘正傳》關於人性的探索[J]. 戲劇之家,2015(14):135.
[72]顧芳. "跑"出一條路--對《紅色英勇勛章》和《阿甘正傳》主人公的分析[J]. 戲劇之家,2015(15):136.
[73]周丹丹. 《電影音樂賞析》在普通高校公共藝術課中的教學微探--以電影《阿甘正傳》為例[J]. 大眾文藝,2015(13):218.
第 17 頁
[74]王曉峰. 多角度分析《阿甘正傳》的字幕翻譯策略[J]. 新西部(理論版),2015(17):90+89.
[75]王培婷,高凌霄. 《阿甘正傳》的敘事技巧和語言特色[J]. 電影文學,2015(18):130-132.
阿甘正傳論文參考文獻四:
[76]蔣興君. 對比性電影語言在美國電影《阿甘正傳》中的運用[J]. 電影評介,2015(16):49-51.
[77]韋名忠. 解讀《阿甘正傳》的美國文化[J]. 電影文學,2015(21):142-144.
⑻ 求助一篇文章...美國電影音樂賞析的..
震撼心靈的旋律:
電影《93號航班》電影音樂賞析
當我聆聽《93號航班》這部最新發行的配樂專集的時候,恰逢911事件五周年的時候。回想起五年前的9月11號,美國境內爆發了近代史中最讓人驚懼的恐怖攻擊事件,無論是對美國人還是對全球人類來說都是一段痛苦的回憶,來自世界各國的數千名普通人在那場浩劫中永遠的失去了自己的生命,時至今日仍然有死難者,因遺體破壞嚴重而無法得到辨認。數千條無辜的生命就在短短的數小時中永遠的從地球上消逝了,911事件給無數家庭帶來的痛苦影響以及給全球人類帶來的恐慌是無法估量的,也就是從那時起我們知道了「反恐」「本拉登」等等系列的名字與口號。就在911事件五周年紀念來臨之即,導演保羅葛林葛拉斯(Paul Greengrass)為大家帶來了這部真實再現那段悲慘歷史的影片《93號航班》。
由拍攝電影《諜影重重》的導演保羅葛林葛拉斯擔綱製作編導大任的《93號航班》是好萊塢首部面對此歷史傷痕的電影,故事描述事件爆發當天,准備從紐華克起飛,飛往舊金山的聯航93號班機在紐華克機場的跑道上耽誤了45分鍾,當班機起飛後,——美國國會大廈,班機上的機組人員與乘客不願讓恐怖份子的行動得逞,決定展開反制,導演以事件發生的時序真實呈現機上這群原本互不相識的人在事件中所承受的恐懼壓力,以及決定同心協力反制恐怖行動的大無畏勇氣,讓觀眾屏氣凝神的見證這個改變世界面貌的一天。導演表示尋找911事件所代表的意義的方式有很多,電影工作者也必須參與其中。同時電影也再現了45名乘客及機組乘務員的英勇無畏的感人事跡,正是這45人挽救了無數人的生命,在確切知道自己無法得到救助的時候,為了挽救更多人的生命寧願與恐怖分子同歸於盡,這樣的大無畏精神也許以前只能在電影中看到,但是他出真的出現在了21世紀的現實生活中。
《93號航班》原聲音樂的配樂工作交由英國新生代配樂人約翰鮑威爾(John Powell)來完成,這是約翰鮑威爾繼《諜影重重》後,二度為導演葛林葛拉斯的作品擔任電影原聲音樂的創作。近10年來,約翰鮑威爾在動作片與動畫片的音樂創作領域綻放光彩,多次顯露出了他作為新生代配樂人,在電影配樂上的天賦與才華,約翰鮑威爾的代表作包括:《X戰警3:最後戰役》、《冰河世紀2》、《史密斯夫婦》、《記憶裂痕》、《偷天換日》、《史瑞克》等等。《93號航班》是鮑威爾創作生平中最嚴肅的題材,雖然本片仍有不少可以善用他那側重打擊節奏感的電子合成聲效,營造緊張步調的動作場面,但是影片中絕大多數的膠卷都在考驗著他對戲劇張力的掌控功力,鮑威爾以電子合成樂中的重低音脈動揣摩出飛機渦輪傳動感覺。從《93號航班》的配樂作品中我們聽到了,配樂人約翰鮑威爾新創作出的音樂風格,這與他近段時間的其餘兩部配樂作品《冰河世紀2》,《X戰警3:最後戰役》相比形成了比較大的差別。風格的轉變也許正是約翰鮑威爾想擺脫他慣用的傳統電子合成音樂配樂手法的固定模式,從固定模式中解脫出來尋求更多的配樂風格來完善自己的創作。影片的取材來源於美國人民的傷痛所在911事件,不知道是否所有的人都做好了准備來接受2006年帶來的兩部有關911事件的電影。大家都期待著一段愛國主題的小號獨奏出現在配樂作品的音樂旋律中,嘹亮的小號的吹奏來展現一種愛國的情懷,就像已故的配樂大師Jerry Goldsmith在電影《最後的城堡》中創作出的弦樂獨奏那樣。然而比較令大家失望的是這樣的音樂旋律並沒有過多的出現在《93號航班》的原聲音樂中,而是被放到了隨後的一部由奧利弗斯通(Oliver Stone)指導的反映911事件的電影《世貿中心》的原聲音樂中。《93號航班》的配樂中約翰鮑威爾首次使用了十分嚴肅的音樂伴奏旋律作為了整個配樂樂章的音樂主基調,也許就是因為這部電影是一部悲傷的電影,與以往約翰鮑威爾完成的配樂作品的主題有著很大的差別,《偷天換日》、《史瑞克》這樣的電影配樂更多的是一種愉快的氛圍,而《93號航班》的電影中更多的是一種悲傷,痛苦,壓抑這樣的電影氛圍。但是正是因為約翰鮑威爾創造性的配樂天賦,大膽的根據電影的主題來改變自己的配樂模式,使得《93號航班》的原聲音樂又一次展現了約翰鮑威爾在電影配樂上的才華,同時也完美生動的勾畫出了整個電影中的每一個主題。
與以往的電影音樂不同,《93號航班》的原聲音樂中並沒有出現非常明顯的音樂主題旋律,這也就成為了約翰鮑威爾2006年電影配樂風格變化的代表。配樂作品中的音樂既有電影《我是山姆》中的那種激動人心的音調,也有電影《諜影重重》中震撼的打擊節奏感的電子合成聲效。配樂專集中的《rayers》和《edication》兩段音樂旋律都是在平靜的音樂旋律中開始與結束的,音樂旋律中包含了約翰鮑威爾的兒子Oliver的聲音,以及明快的和弦音。鮑威爾以兒子奧利佛天真動人的合聲告慰受創的心靈。結合了電子敲擊音樂以及定音鼓的敲擊聲的音樂旋律保持了音樂氣氛的動態感覺,音樂樂章也在其中不斷向前延伸。另外的一種聲音——沉默的唱詩班聲非常短暫的出現了一下,當音樂行進到《Pull the Tapes》的時候,結束的音樂旋律中第一次出現了法國號角的演奏,此時的音樂旋律被作為了彩色的音樂基調,並且非常巧妙的提升了整個音樂樂章的基調,《2nd Plane Crash》中漫漫增強的音樂旋律經常被大家忽略,原因也許是整個樂章沒有突出的主題音樂,所以聽上去所有的音樂旋律都是一樣的。隨著整個音樂樂章的不斷延伸,音樂旋律也在不斷的變化,《he Pentagon》中約翰鮑威爾開始逐漸一點點的增強音樂,並將音樂旋律轉換到比較刺耳的敲擊的鼓聲和輕微提升的音樂旋律中,音樂的旋律在不斷蔓延開來,逐漸滲入到長達十分鍾的《Phone Calls》這段音樂中,在行進當中的旋律里再次重復出現了約翰鮑威爾的兒子Oliver那動人的天真童聲旋律,低沉的弦樂將整個音樂樂章引入到一段新的音樂主題當中,音色上極為低迷、凝重的弦樂,讓觀影者籠罩在一個難以逃脫的情緒氣壓之中,在滿布情緒氣壓的樂章里展現電影中的不同場景。音樂主題的旋律變的緊張起來,並且速度也明顯加快,並且號角聲出現在了銅管樂器的演奏中,整個音樂的旋律處在一種急迫緊張的音樂氛圍中。所有這一切的音樂旋律以及音樂氛圍的營造都是為了《The End》的音樂旋律的建立做鋪墊,此時出現的音樂旋律中的敲擊聲代替了獨自演奏的定音鼓的鼓聲,並且穩定的低音銅管樂器的演奏也漸漸出現在整個樂章的主基調上。當你聆聽這張配樂專集的時候,像逐漸增強的號角聲這樣小的音樂元素很難得到聽者的注意,但是當他們突然出現在音樂主基調的旋律中的時候就會立刻被注意到。僅僅是通過細微演奏旋律的基調的變化就將剩餘的音樂集結到一起了,約翰鮑威爾在這點上做的十分巧妙。《93號航班》的配樂並不像《X戰警3:最後戰役》的配樂那樣聽上去令人愉快,因為畢竟這是一段傷心的回憶,但是約翰鮑威爾利用自己在電影配樂上的天賦,以另外一種配樂方式完成了《93號航班》的配樂工作,使得這張配樂作品成為了電影以外另外一種紀念911事件的載體。當《The End》這段音樂旋律建立起來之後,定音鼓帶動整個音樂的旋律加快,弦樂在號角聲中漸漸增強,最後凌駕於整個音樂旋律之上,所有的音樂旋律完全掌握在它的控制中。當約翰鮑威爾使用一些電子打擊音樂和電子合成低音來增強音樂旋律的時候,整個龐大的管弦樂隊一起利用打擊樂器以及管弦樂將電影的悲傷情感全部通過音樂旋律展現了出來。此時的音樂旋律中沒有在出現嘹亮的號角聲,取而代之的是一段安魂曲,彷彿是在告慰那些911事件中不幸罹難的人們,期待他們的靈魂能夠得到撫慰。《93號航班》配樂專集的結束如同開始一樣漫漫的在平靜中結束,管弦樂彷彿是《Prayers》中的再現與重復,也具有相似渲染氣氛的作用。對於約翰鮑威爾來說這張配樂作品是一次對於自我的挑戰,出現了一種新的配樂風格,這種配樂風格突破了約翰鮑威爾自己固定的配樂模式,完全證明了自己不會不斷的重復以前的配樂風格。也許對於聽慣了約翰鮑威爾以前風格配樂作品的人們需要花些時間來漫漫適應新的音樂風格,但是完全值得花時間來來這樣做的。
當完整的聽過《93號航班》這部配樂作品之後,你會發覺音樂中沒有Hans Zimmer式氣勢恢弘的動作音樂旋律,而是更多的充滿了悲傷低沉的音樂效果,雖然沒有明顯的音樂主題出現,但是並沒有感覺整個樂章平淡零亂,這正是這部配樂作品不同尋常的地方所在。作為新生代的配樂人約翰鮑威爾大膽的嘗試了新的配樂風格,恰如其分的把握住了電影的脈絡與主題,將電影所要營造出的電影氛圍完美的在電影原聲音樂中詮釋了出來。在只有40分鍾的音樂樂章中完全勾畫出了電影的不同線索,將那段悲傷的歷史事件通過音樂旋律的表達方式展現在了大家的面前。《93號航班》這張新發行的配樂作品可以說是2006年電影配樂作品中的極品,同時也再次展現了約翰鮑威爾作為新一代配樂人的才華。
⑼ 電影專業論文參考文獻
電影專業論文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是前人研究成果的一種表現形式,引用參考文獻是論文作者的權利,而著錄參考文獻則是其法律義務,引用了前人的資料又不列出參考文獻,會被認為是抄襲或剽竊行為。以下是我和大家分享的電影專業論文參考文獻,更多內容請關注畢業論文網。
篇一:參考文獻
[1] 張鑫. 從關聯理論視角看電影字幕翻譯[D]. 內蒙古大學 2010
[2] 熊婷. 從關聯理論角度看電影《赤壁》的字幕翻譯[D].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 2009
[3] 陳燕. 字幕翻譯的技巧研究[D]. 廈門大學 2009
[4] 周昕. 從功能主義的視角分析《老友記》字幕翻譯的問題[D]. 蘇州大學 2010
[5] 唐立娟. 場獨立與場依存認知風格與大學生閱讀附帶詞彙習得的相關性研究[D]. 西北師范大學 2012
[6] 郭喬. 關聯理論指導下美劇字幕翻譯的明示處理[D]. 上海外國語大學 2009
[7] 李芸澤. 南京沃藍科技有限公司商務洽談陪同口譯實踐報告[D]. 西北師范大學 2014
[8] 馬玉珍. 認知語境視角下字幕翻譯的“高效與經濟”原則[D]. 中南大學 2009
[9] 蘇春梅. 高中英語教師對教學研究的認知和理解[D]. 西北師范大學 2014
[10] 姜澤憲. 英語教師信念與職業認同的研究[D]. 西北師范大學 2012
[11] 郭星余. 字幕翻譯的改寫[D]. 中南大學 2007
[12] 馬子景. 第三屆中國河西走廊有機葡萄酒節陪同口譯實踐報告[D]. 西北師范大學 2014
[13] 吳慶芳. 大學英語精讀課教師多模態話語分析[D]. 西北師范大學 2013
[14] Salvatore,Attardo.Translation and Humor:An Approach Based on the General Theory of Verbal Humor. The Translator . 2002
[15] 楊帆. 加拿大資助中國鄉村女大學生基金會項目的口譯實踐報告[D]. 西北師范大學 2014
[16] 王紅霞. 從關聯理論視角研究影視劇字幕翻譯[D]. 上海外國語大學 2009
[17] Bassnett-McGurie,Susan.Translation Studies. Journal of Women s Health . 1980
[18] 李艷玲. 基於Wiki的協作式寫作教學對提高非英語專業學生寫作水平的影響研究[D]. 西北師范大學 2013
[19] 高東森. 基於FIAS的新手-專家高中英語教師課堂言語行為對比研究[D]. 西北師范大學 2013
[20] 程思. 影視字幕翻譯策略探究[D]. 上海外國語大學 2009
[21] 費衛芝. 韓國電影中文字幕翻譯研究[D]. 湖南師范大學 2010
篇二:參考文獻
[1] 李和慶,薄振傑. 規范與影視字幕翻譯[J]. 中國科技翻譯. 2005(02)
[2] 錢紹昌. 影視翻譯──翻譯園地中愈來愈重要的領域[J]. 中國翻譯. 2000(01)
[3] 陳瑩. 英漢節奏對比分析[J]. 西安外國語學院學報. 2004(02)
[4] 余萍. 論創造性叛逆視野下的《唐詩三百首》英譯[D]. 安徽大學 2011
[5] 尤傑. 論網路盜版對電影產業收入流的影響[J]. 當代電影. 2010(12)
[6] 肖維青. 學術性·職業性·趣味性--“影視翻譯”課程教學探索[J]. 外語教學理論與實踐. 2010(03)
[7] 龍千紅. 《花樣年華》的英文字幕翻譯策略研究--兼談中國影片的對外譯介[J]. 西安外國語學院學報. 2006(01)
[8] 孫致禮. 翻譯與叛逆[J]. 中國翻譯. 2001(04)
[9] 胡心紅. 從孫致禮的《傲慢與偏見》譯本看文學翻譯中的創造性叛逆[D]. 湖南師范大學 2008
[10] 趙菁婕. 論文學翻譯中的創造性叛逆[D]. 青島大學 2014
[11] 楊莎莎. 亞瑟·韋利對《西遊記》的創造性叛逆式翻譯[D]. 首都師范大學 2008
[12] 張錦蘭. 接受美學與復譯[J]. 甘肅教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3(04)
[13] 麻爭旗. 翻譯二度編碼論--對媒介跨文化傳播的理論與實踐之思考[J]. 現代傳播. 2003(01)
[14] 錢夢妮. 美劇字幕組的生存悖論[J]. 新聞世界. 2011(01)
[15] 吳曉芳. 字幕組:美劇“漢化”的背後[J]. 世界知識. 2011(01)
[16] 麻爭旗. 影視對白中“節奏單位”的翻譯探究[J]. 中國翻譯. 2011(06)
[17] 王平. “隱秘的流行”路在何方?--“字幕組”翻譯面面觀[J]. 電影評介. 2009(17)
[18] 劉洪濤,劉倩. 論林譯小說《迦茵小傳》中的創造性叛逆[J]. 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8(03)
[19] 張春柏. 影視翻譯初探[J]. 中國翻譯. 1998(02)
[20] 麻爭旗. 論影視翻譯的基本原則[J]. 現代傳播-北京廣播學院學報. 1997(05)
篇三:參考文獻
[1] 王凱華. 帕爾默文化語言學視角下的宋詞英譯意象傳遞研究[D]. 遼寧師范大學 2014
[2] 高麗紅. 生態翻譯學視角下《駱駝祥子》兩個英譯本對比研究[D]. 西北師范大學 2014
[3] 吳十梅. “張掖大景區建設項目”翻譯實踐報告[D]. 西北師范大學 2014
[4] 蔡瑩瑩. 風景抒情唐詩英譯的.象似性研究[D]. 遼寧師范大學 2014
[5] 趙菁婕. 論文學翻譯中的創造性叛逆[D]. 青島大學 2014
[6] 趙春梅. 論譯製片翻譯中的四對主要矛盾[J]. 中國翻譯. 2002(04)
[7] 李運興. 字幕翻譯的策略[J]. 中國翻譯. 2001(04)
[8] 李瓊. 《協商民主在中國》英譯實踐報告[D]. 西北師范大學 2014
[9] 樊小花. “加拿大天然健康產品許可證申請指導文件”的翻譯報告[D]. 西北師范大學 2014
[10] 冉彤. 二人互動模式下提示和重鑄與二語發展[D]. 西北師范大學 2012
[11] 趙愛仙. 翻譯美學視閾下陌生化在《圍城》英譯本中的再現與流失[D]. 西北師范大學 2013
[12] 李文婧. 基於功能派翻譯理論的科技論文摘要的英譯研究[D]. 西北師范大學 2013
[13] 王番. 概念隱喻理論視角下的情感隱喻翻譯[D]. 南京工業大學 2013
[14] 陳燕. 互文視角下的詩歌翻譯比較研究[D]. 南京工業大學 2013
[15] 劉霖. 基於構式語法的漢語明喻成語英譯研究[D]. 遼寧師范大學 2014
[16] 趙靜. 關聯順應模式下商標名稱英譯的文化預設研究[D]. 西北師范大學 2013
[17] 陸祖娟. 語用翻譯視角下《圍城》中人物對話的漢英翻譯研究[D]. 西北師范大學 2014
[18] 王君. 英語經濟類語篇漢譯實踐報告[D]. 遼寧師范大學 2014
[19] 姜姍. 語境視域下的英語經濟新聞文本漢譯實踐報告[D]. 遼寧師范大學 2014
[20] 錢紹昌. 影視翻譯──翻譯園地中愈來愈重要的領域[J]. 中國翻譯. 2000(01)
[21] 郭建中. 翻譯中的文化因素:異化與歸化[J]. 外國語(上海外國語大學學報). 1998(02)
[22] 王靜. 英語學習者詞綴習得的實證研究及其啟示[D]. 西北師范大學 20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