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岡仁波齊電影是從什麼地方開始走
從芒康開始,經過拉薩,目的是岡仁波齊。
普拉村村民尼瑪扎堆(尼瑪扎堆飾)在父親去世後決定完成父親的遺願,帶著叔叔楊培(楊培飾)去拉薩和神山岡仁波齊朝聖。時正馬年,正好是神山岡仁波齊百年一遇的本命年,小村裡很多人都希望加入尼瑪扎堆的朝聖隊伍。這支隊伍里有即將臨盆的孕婦、家徒四壁的屠夫、自幼殘疾的少年,每個人都有著不同的故事也懷揣著各自的希望。為了去岡仁波齊,這支十一人的隊伍踏上了歷時一年,長達2500多公里的朝聖之路 。
《岡仁波齊》網路網盤高清免費資源在線觀看:
鏈接:https://pan..com/s/11cgUxe3MxtfOUTwQ30r95w
Ⅱ 崗仁波齊電影中的人物現在怎樣了
過得很好。扎西措姆,女,電影《岡仁波齊》中人物,9歲,仁青晉美最小的女兒,很漂亮,也很有靈氣。9歲,仁青晉美最小的女兒,很漂亮,也很有靈氣。因啟者和為父母平時比較繁悄盯忙,所以通常都嫌歷是曾祖母照料她的生活起居,
Ⅲ 岡仁波齊電影主題曲是誰唱的以及歌詞是什麼
《No Fear In My Heart》是朴樹為張楊導演電影《岡仁波齊》撰寫的主題曲,原曲名為《The Fear In My Heart》。
歌詞:
你在躲避什麼
你在挽留什麼
你想取悅誰呢
你曾經下跪
這冷漠的世界
何曾將你善待
所以你厭惡危險
墜入厄運深淵
輸掉一切
你兩手緊緊抓著
如同身處懸崖
你小心翼翼地
以為你擁有著
貌似人生圓滿
能不能 徹底地放開你的手
敢不敢 這么義無反顧墜落
墜入黑暗中
墜入泥土中
的海闊天空
就讓我 來次透徹心扉的痛
都拿走 讓我再次兩手空空
只有奄奄一息過
那個真正的我
他才能夠誕生
Just let time go on
Your kneeling now stand
With no fear in my heart
God comes into my mind
你也曾經追問
然後沉默
漸漸習慣謊言
並以此為榮
因為沒有草原
就忘了你是馬
你卑微的人生
從不曾犯錯的
無聊的人生
能不能 徹底地放開你的手
敢不敢 這么義無反顧墜落
墜入黑暗中
墜入泥土中
的海闊天空
就讓我 來次透徹心扉的痛
都拿走 讓我再次兩手空空
只有奄奄一息過
那個真正的我
他才能夠誕生
那才是我
那才是我
那個發光的
那個會飛的
Yo buddy
那個頂天立地的
那才是我
當我一微笑
所有的苦難
都灰飛煙滅
能不能 徹底地放開你的手
敢不敢 這么義無反顧墜落
墜入黑暗中
墜入泥土中
的海闊天空
就讓我 來次透徹心扉的痛
都拿走 讓我再次兩手空空
只有奄奄一息過
那個真正的我
他才能夠誕生
Ⅳ 神山崗仁波齊是我嚮往的地方
岡仁波齊,藏語意思是"雪山之寶",眾多教徒把它認為是世界的中心,所以這也是佛教的第一神山。信徒們認為轉神山一圈可以洗盡一生的罪孽,所以在藏區會看到有非常多的信徒一路磕頭去往轉山之路。
岡仁波齊峰(Kangrinboqe),山頂高度海拔6656米,是中國岡底斯山脈主峰,也是岡底斯山脈第二高峰,是中國的名山之一,位於西藏自治區西南部普蘭縣北部。藏語意為神靈之山。
電影《岡仁波齊》是由張楊執導的,由尼瑪扎堆、楊培、斯朗卓嘎等主演。
電影記錄了普拉村村民尼瑪扎堆在父親去世後決定完成父親的遺願,帶著叔叔去拉薩和神山岡仁波齊朝聖。時正馬年,正好是神山岡仁波齊百年一遇的本命年,小村裡很多人都希望加入尼瑪扎堆的朝聖隊伍。這支隊伍里有即將臨盆的孕婦、家徒四壁的屠夫、自幼殘疾的少年,每個人都有著不同的故事也懷揣著各自的希望。為了去岡仁波齊,這支十一人的隊伍踏上了歷時一年,長達2000多公里的朝聖之路。
沒有華麗的辭藻,沒有富麗堂皇的場景,更沒有明星大腕的身影。有的是藏民的善良淳樸,有的是藏區美麗的風景,更有藏傳佛教信徒的虔誠。
一行人等從芒康出發,抵達拉薩,再由拉薩前往剛仁波齊神山,一路叩拜一路誦經,歷經艱辛,終達心願。
神山崗仁波齊是我戶外旅行嚮往的地方之一,多年來,一直有個心願,一定要去崗仁波齊轉一次山。因此,聽說電影上映,我就馬上購票先睹為快了。那種信仰的神聖,令人感佩。我想不久的將來我一定會前往轉山,實現我心底的願望!
Ⅳ 《岡仁波齊(2015)》免費在線觀看完整版高清,求百度網盤資源
《岡仁波齊》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 https://pan..com/s/12ZNHqmIyY0jRO-QfyaRRVQ
Ⅵ 《岡仁波齊》——生活本身就是一場修行
「這個世界上沒有什麼生活方式是完全正確的。神山聖湖並不是重點,接受平凡的自我,但不放棄理想和信仰,熱愛生活,我們都在路上。」因為生槐塵活本身就是一場修行。
———題記
7月2日晚上10:53分,我發了一條朋友圈:「起點再低也有成長,成長再慢也有進步,進步再小也有收獲。世上沒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數。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微笑]」一位朋友在凌晨1:36分評論說:推薦你看《岡仁波齊》。
我是早晨醒來後才看到,奇妙的是,朋友圈裡詩人碑林路人老師也發了一條關於《岡仁波齊》的感悟:「看了電影崗仁波齊,回過頭再來聽聽這篇文章居然就又被自己感動。西藏,絕對值得我們一次又一次去用心感受的地方。我去西藏不想去任何景點,就想每天在布達拉和大昭寺轉街,看那些虔誠的人們,感受他們最簡單的喜悅。我喜歡坐在藏餐館靠窗的位置,喝著酥油茶,讓陽光暖暖地照在身上,那時候什麼都不用想,就會覺得自己很幸福......」那是曾經去過西藏的她對於西藏的感言,名為《西藏,擦肩而過的距離》。
西藏,是我一直以來心心念念想去的地方。但岡仁波齊這個名字卻是頭一次看到。請原諒我知道的東西太少。
於是,便網路「岡仁波齊」:岡仁波齊與梅里雪山、阿尼瑪卿山脈、青海玉樹的尕朵覺沃並稱藏傳佛教四大神山。 岡底斯山脈橫貫在北部昆侖山脈與南部喜馬拉雅山脈之間,如一條巨龍卧在西藏西部阿里廣闊的高原上。它高高揚起的頭,如一座大金字塔,聳立在阿里普蘭的高原上,這就是海拔6656米的主峰岡仁波齊。
岡仁波齊峰是多個宗教中的神山。梵語稱為吉羅娑山,岡仁波齊峰北麓是印度河上游獅泉河的發源地。相傳雍仲苯教發源於該山;印度教認為該山為濕婆的居所,世界的中心;耆那教認為該山是其祖師瑞斯哈巴那剎得道之處,藏傳佛教認為此山是勝樂金剛的住所,代表著無量幸福,常年在此處轉山的信徒不斷。
岡仁波齊是世界公認的神山,同時被中國西藏雍仲苯教、印度教、藏傳佛教、 以及古耆那教認定為世界的中心。岡仁波齊並非這一地區最高的山峰,但是只有它終年積雪的峰頂能夠在陽光照耀下閃耀著奇異的光芒,奪人眼目。
雖然我沒有宗教信仰,但是對於有宗教信仰的人充滿敬意。於是,便買了中午12:50的去影院探個究竟。
中午的影院不出所料的空曠,偌大的場地在座的只有5個人,借著屏幕在播的廣告的光射過來,隱約看到坐在我前排的是兩位四十多歲的女士,她們一直不斷的在談論著什麼。
我安靜的坐下來,滿心期待影片的開始......
影片的開始記錄著藏族人平凡的日常,女人在屋裡做飯,男人在山頭放牛羊,大大小小一家人圍坐在火爐旁,每個人手裡捏著糌模氏粑,喝著酥油茶,平靜的沒有太多言語表達。
而坐在我眼前的兩位女士卻一直在喋喋不休,實在是破壞了影片中美好安寧的生活。我忍不住輕聲提醒:請安靜一點,好嗎? 這時,她們環顧了一下四周,似乎才意識到自己在影院,終於安靜了.....
「普拉村」村民72歲的楊培老人在山頭放羊的時候對同伴說:我哥哥去世了,他一直想去岡仁波齊沒去成,我年齡也大了,我們一輩子跟在牛羊屁股後面轉,我想去趟旦明散岡波仁齊朝拜......
尼瑪扎堆(楊培的侄子)於是決定帶著叔叔去拉薩和神山岡仁波齊朝聖,完成父親的遺願。據說佛祖釋迦牟尼的生肖屬馬,馬年轉山一圈相當於其他年份轉山13圈,且最為靈驗和積長功德。村莊中的11人加入了這支隊伍,有懷孕半年的孕婦,有因為屠宰而內心不安的屠夫,有身患殘疾的少年,有蓋房子遭遇家人死傷的中年夫婦,還有他們懵懂的9歲女兒......他們准備好羊皮衣、手持的手板、曬乾的牛肉、一路要用的被褥一同踏上歷時一年,長達2000多公里的朝聖之路。
當載滿他們行裝的手扶拖拉機被搖醒的時候,掌舵人尼瑪扎堆坐了上去開著它出發了,當送行的人們還近在咫尺的時候,跟在拖拉機後面朝拜的人已經開始一個個匍匐叩首的動作著實讓我內心震撼.....
唐·玄奘《大唐西域記·三國》:「致敬之式,其儀九等:一、發言慰問,二、俯首示敬,三、舉手高揖,四、合掌平拱,五、屈膝,六、長跪,七、手膝踞地,八、五輪俱屈,九、五體投地。」兩手、兩膝和頭一起著地,即為五體投地,是佛教一種最恭敬的行禮儀式。我們常常用五體投地形容對一個人佩服的程度,我卻從未想過他們會以這樣的方式從芒康的普拉村出發去岡仁波齊,這遙遠的一路上他們會遭遇怎樣的艱辛?
他們就這樣幾步一叩首,從天亮走到天黑,餓了累了坐下來用小刀削牛肉乾吃稍作休息,天黑了在路邊停下里徒手搭起帳篷生起火,在停下來的夜裡一起笑著分享路途中的艱辛,一起由長者帶領著開始念經,一起在有風的夜晚一個挨一個裹緊身上的被子坦然入睡......
他們就這樣幾步一叩首,從大雪紛飛走到綠草如茵,逼仄的山路、流淌的河流、石子路的泥窪、雪路的濕滑、飛滾而下的落石都沒能阻止他們朝拜的腳步!此刻我覺得語言很難表達他們的境遇,我更願意用圖片記錄和分享這一切.....
這一路上,在我認為是磨難的時候,他們卻在這個過程中尋找到生活的樂趣,他們所傳遞出來的平和安寧讓我很是驚訝。他們在奔波了一天之後在湖面上用斧子鑿開冰塊取水,他們拉著9歲的女兒在湖面上溜冰嬉戲,他們在太陽好的時候在路邊的石頭上曬被子,他們幫幫助他們的人耕地犁田還願,他們在途中受人邀請喝茶後途中遇到其他人也會邀請他們停下來喝茶聊天分享他們的食物,他們在潺潺流水的草地邊歡樂的圍圈跳舞,他們一路歡迎別人也被別人歡迎,一路被被人送別也送別別人... 當我把這看作為朝聖的路途中的故事時,他們卻把這一路過成了平凡的每一天,一切的一切就那樣的發生著,自然、平靜又那麼的順理成章....
懷孕的次仁曲珍分娩,迎接新生命的到來,也體味著疼痛後的喜悅!沒過幾天,她便又加入到一步一叩的朝聖中,新生的孩子命名為「丁孜登達」,寓意著一生幸福、長命百歲。他就那樣在襁褓里安靜著,餓了哭鬧時尼瑪扎堆會將正在叩拜的孩子母親叫回車上給他餵奶,奶完又開始朝拜.....
他們的拖拉機被車撞的側翻在了路邊的渠道里,輪子都斷了,而面對撞他們的車上有兩個人受傷時,朝聖的他們沒有任何糾纏,讓那輛車先走,而他們自己卻不得不將車頭丟棄,男人們用繩子扛在肩上拉起車箱前行,讓人意外的是,在他們拉著車廂前行一段路程之後,放下車廂,走回拉車的起點,幾步一叩,補回未叩首的路...... 那一刻,我不由自主的從心底對他們的虔誠肅然起敬!
當他們拉著車上一個很長的坡時,沒有半句怨言,沒有任何人喊累,當拉車的男人說需要女人助力推車時,那個9歲的女孩扎扎第一個跑上來跟在車後推,他們一邊吃力的前行一邊唱起了歌:「我往山上一步一步的走,雪往下一點一點的下,我和雪約定的地方,想起了我的母親,我們都是同一個母親,但是我們的命運卻不一樣.....」
35歲的屠夫家徒四壁,因為平日里的殺生而有深深的罪惡感,他說喝酒後心裡才能好受一點,為了贖罪,他加入了這次的朝聖,當他又一次的匍匐在地時,半晌沒動,我還揪心他會不會因為勞累而突發狀況生病時,旁邊的同伴爬在他旁邊關心的問他時,他說自己的前面有個蟲子...... 他在為蟲子讓路......
當他們坐下來說想家的時候,小女孩兒扎扎給家裡人打電話,單純到只有幾句話,你在干什麼?你想我了嗎?我特別想你們! 好像傻傻的我,在最想表達愛的時候,只會說我想你了!
經歷了一年的季節更替,他們終於遠遠的看到了布達拉宮,遠遠的雙手合十祈禱,他們匍匐叩首在布達拉宮的腳下,虔誠的在神像前頂禮膜拜,接受喇嘛的哈達和對新生命的洗禮......
他們因沒有路費而在布達拉宮的小旅館里住下,去工地上干賺盤纏、幫旅館的老闆轉山磕頭而免去兩個月的房租,她們像往日生活里一樣平靜的洗衣做飯等幹活的男人們歸來.....
兩個月後再次出發去往神山岡仁波齊,這時的丁孜登達已經在母親的背上開始匍匐朝聖了,而年老的叔叔楊培卻在岡仁波齊的山腳下安靜的離世......尼瑪扎堆說,老人在深山腳下去世是福分,是和神山有緣。他請來喇叭,將老人背到離神山最近的地方進行了簡單的天葬儀式.....
影片的結尾,在一片茫茫的雪山腳下,朝聖的人們依然在路上,連同他們純潔的心.......屏幕全黑的一瞬間,有人說:我們念經吧......
坐在我前排的兩位女士平靜如水,直至所有的字幕結束她們才起身離開.....
當我看完這部電影,再從頭至尾的講述一遍的時候,會覺得它並不有趣,沒什麼太大的戲劇沖突和劇情,只是不停地走、走、走,磕長頭、扎帳篷、念經,遇山翻山、逢水過水,娃出生了去醫院,老人死了來安葬,偶爾歡快地唱唱歌、跳跳舞,享受片刻生活的美好,而後繼續出發,磕長頭、扎帳篷、念經... 甚至連幾句經典的台詞都沒有,連一首背景音樂都沒有,但是,我卻感覺到自己在整個安寧的過程中變得更平靜、更豁達、更寬容.....
對於我們大多數人來說,沒有多麼偉大、沒有多麼榮耀、沒有什麼特別,只是生活中堅持、堅持中生活,就像朝聖者的日復一日一樣。
我們每個人都懷揣著夢想,走在各自的路上,會有不同的艱難坎坷,有人放棄有人堅持,有人歡喜有人悲傷,有人孤獨有人喧嘩,有人成功有人失敗......我們是否會像朝聖者一樣平靜的接納生活所賜予的種種境遇?我們是否能像朝聖者一樣在喧囂的生活里保持內心的純凈尊重每一個生命安靜的找到內在的自己?我們是否能像朝聖者一般有足夠的精神力量不忘初心,不畏險阻,堅定跋涉?
生活本身就是一場修行!在孤獨的凝視中賦予時間以力量,我們在路上,又會有怎樣的故事?
Ⅶ 電影《岡仁波齊》主要講了什麼
近日,一個在多倫多電影節上映過的電影,在中國大陸地區正式上映——電影《岡仁波齊》,一部關於「朝聖之路」的電影。
Ⅷ 《岡仁波齊》一部讓我很喜歡的電影
今天晚上看了《岡仁波齊》--- (Kangrinboqe)是世界公認的 神山 ,被譽為神山之王。同時被 印度教 、藏傳佛教、西藏原生雍仲 本教 以及古耆那教認定為世界的中心。崗仁波齊並非這一地區最高的山峰,但是只有它終年積雪的峰頂能夠在陽光照耀下閃耀著奇異的光芒,奪人眼目。加上特殊的山形,與周圍的山峰迥然不同,讓人不得不充滿宗教般的虔誠與驚嘆。
你要洗滌心靈嗎?去西藏吧。
你要放飛靈魂嗎?去西藏吧。
西藏,對於處在藏族文化體系之外的我們而言,那裡有太多標簽。一直以來我作為一個沒有去過西藏卻又很想去西藏的人,很是激動,看完之後總覺得心中許多情緒,寥寥幾筆,作為感想,請多指教。
這是一部沒有過多宣傳和推廣的電影!看的過程中我的內心不曾一次又一次的觸動。沒有過多電影手法,沒有過多的剪輯,這部片長兩個小時左右的電影,只講了一個簡單、朴實的故事——十一個藏民用一年時間,從芒康出發,磕2435.4公里的頭,去神山岡仁波齊朝聖。
1、
他在山上放牛,跟朋友一起喝茶,滾滾的茶水注入杯中,他說,我不像你,你去過很多地方,我一出門,這些牛沒人管,我已經老了,剩下的日子不多了。 一個以放牛為生的老人,楊培,他今年已經七十二歲,人生七十古來稀,他也知道自己所剩的時光不多了。這一生,為了哥哥的孩子,一輩子沒有娶妻生子,哥哥在世的時候,兄弟二人一直想去朝聖,可是未能如願,便有一個人已經先離開了。如今一生已經過了大半,他下定決心,一定要去朝聖,能到岡仁波齊是最好的,到不了的話,也算是了了一樁心願。
村裡好幾戶人家聽說尼瑪扎堆要帶著叔叔去朝聖,也紛紛來說,大家一起去吧,然後朝聖的人員就從兩個人變成了很多人,尼瑪扎堆,斯朗卓嘎,尼瑪扎堆的兒媳,和次仁曲珍是姐妹,次仁曲珍和色巴江措夫妻,妻子懷有身孕,仁青晉美,家裡蓋房子死了兩個人,欠下許多債;扎西措姆,仁青晉美最小的女兒,跟著曾祖母,因為父母都來朝聖,跟著來了;江措旺堆,一個屠夫,他覺得自己殺孽太重,整日忐忑,以酒麻痹自己,聽說楊培他們去朝聖,也跟著了,以朝聖來洗去自己的罪孽。還有自幼殘疾的少年和他兄弟。
他們殺掉養的牛,作為干糧,縫制磕長頭所需要的皮毛罩衣,購買軍用的跑步鞋,給懷孕的女人准備包孩子用的毯子,以及搭帳篷所用的氈布,木棍,燒飯用的鐵鍋,等等,便出發了。
2、
很早就知道朝聖是一件很有信仰的事情,去年到色達的路上也看見過朝聖的人,當時就把手伸出車窗外對他們豎起了大拇指,由於要趕路沒有過多停留只是肅然起敬,但是看了這部電影又有了不一樣的感受。
令人印象最為深刻的,是以下三個場景。
01、路上出了車禍,尼瑪扎堆開的車被撞到了路旁的山石上面,拉不出來了,孩子也哭了,而肇事司機說自己的車上的人有個窒息了,便被允許離開了。這一幕對我的觸動是很大的,就這樣離開了,他們尊重生命存在,所以為了別人的生命,他們什麼都沒說,這樣的事情,我是沒有見過的。在拖拉機被撞壞之後,大家沒有過多的商量,就決定把拖拉機車頭扔掉開始拖著車走,推著拖車的幾位男子把車推到遠處,又重新回到此前他們推車的起點,一步一拜地補完了因為推車而「錯過」了的這段路。在藏傳佛教的信仰里,沒有磕頭走過的路便不夠虔誠,雖然沒有人會因為他們需要推車而指責他們「漏掉」了這一段路,但他們並不想在關乎信仰的事情上,耍一點小聰明。 在那一刻,我大概恍然明白,這群人究竟在尋求什麼,又得到了什麼。那便是信仰賦予一個人最充盈和堅實的內心,最終達到平和與安寧。
02、在某一天的夜裡,次仁曲珍開始肚子疼,說是要生了,然後一群人在黑夜裡起來,開著車去了縣里的衛生院,生孩子的過程看著太可怕,但卻還真實的拍攝出來,醫護人員用手使勁按在孕婦的肚子上,就像是在按一個無關緊要的東西一樣,簡直不忍直視。不過新生命在不久就降生了,歇息幾天的母親,把孩子放在緩緩前行的車上,也加入了磕頭的隊伍。當時看的時候,我很吃驚,難道他們不需要去坐月子去保養的?不需要補充營養,母親這種堅強,在朝聖的路上一直不曾落下。後來,孩子漸漸長大,母親把孩子背在身後,一起磕頭 , 楊培說,這個孩子是個有福氣的。
03、路上他們遇見了滑坡,遇見了大雨,始終不改初衷,看到有一段,路上都是積水,車子開過去,濺起一片水花,我當時心裡看見他們都走到積水前,原本心想他們或許會走過去,因為一身的冬衣,這樣磕頭,五體投地的同時,身上會濕透,可是,我想錯了,他們脫下了冬裝, 穿著短袖就開始磕頭,一趴下去,兩只手從腰那裡直接劃過一道弧線,水花四濺,那一刻,真的好美。那是信仰的力量,開出的花。觸動了我的心房。
如果你許了個願
請按照你許願的步伐走
最關鍵的是你磕頭的時候
要有一顆虔誠的心
3、
終於到達了拉薩,在親戚的帶領下住進了旅館,見了土登喇嘛,喇嘛給每個人獻上哈達,並且對著出生不久的丁孜登達祈福誦經。因為去岡仁波齊的路費不夠了,便在拉薩打零工掙路費,房東是個身體不好的大姐,她說讓他們幫忙磕十萬個頭,不收房費。他們很開心,並沒有覺得尷尬之類的。在布達拉宮磕頭,在寂靜的夜裡,手板和地板摩擦的聲響,竟然很悅耳。
後來我查資料得知,自古以來,西藏便有馬年轉山的說法。轉山,源於雍仲本教,是一種宗教活動,是藏族人表示虔誠的一種方式,步行甚至一路磕頭,圍著聖山,轉一圈,或多圈。而據說,藏歷馬年是岡仁波齊本命年,故而轉山可以轉一圈頂別的年份轉十三圈。
之後,他們便去了岡仁波齊,那個傳說中的神山。這次,楊培也開始磕頭,一步一步的,在雪山上,泥濘或者雪窩里,都不曾放棄。岡仁波齊山腳,一個寂靜的夜裡,楊培爺爺完成了此生最後的一件大事,帶著笑容,離開了人世。第二天,發現他去世的侄子尼瑪扎堆,只是用手探了一下叔叔的鼻息,然後對大家說「楊培爺爺走了」。他們沒有哭,只請了喇嘛,包著楊培的屍體,帶去天葬台,用哈達堆了瑪尼堆,輕輕的離開。 喇嘛念著經,盤旋在天葬台的禿鷲,不如傳言中的兇狠可怕,像是和平白鴿一般,平靜祥和。
04、
整部電影就記錄了朝聖路上的經歷,真誠的信仰。真實的朝聖本沒有那麼多起承轉合,就是重復重復重復,力量本身就來自於這種重復。在正常人看來,恐怕很難理解,為什麼藏族人願意匍匐叩首地前行上千公里,去看一座被白雪覆蓋的山峰,哪怕磕頭磕死在路上也在所不惜。 不知道這種方式的朝聖,能讓他們得到什麼,改變什麼。
這個世上沒有什麼生活方式是完全正確的。對於我們而言,這些是疑問。對於他們,是與生俱來的信仰,自然而然。 這條朝聖路上,有些人為了救贖;有些人卻是為了逃離,更多的人卻是為了眾生。我認為艱難,他們卻很淡定。
我們現在都困頓掙扎著苦苦追求的幸福,在現代都市文明中浸泡久了,幸福之所以遍尋不得,正在於太多人做事時考量的,唯有結果。在他們身上以一種不可思議的方式實現了。無關金錢,無關地位,無關聲名,甚至也無關身體的創傷與苦痛。幸福在我們看來含糊到難以定義的概念,在擁有信仰人看來,便是忠於自己的內心,傾其所有地去完成一件事。就像很多心靈雞湯都曾說過的那樣—— 重要的是過程,而非結果。
在被物質主義浸泡得快要麻木的當下,它會滲透到我們一些人的心底,讓我們去思索片刻,我們無日無休疲於奔命的那些事,可曾有那麼一兩件,是真正遵從於自己的心?
信仰的堅持,在每天的生活中,如此平常。就算磕完了2435.4公里,他們也不會成為戶外大咖,不會成為英雄,不會成為名人。他們只是做了自己本份的事情,所以,回去後,該幹嘛還是幹嘛。朝聖者們最終會獲得什麼?是心靈的凈化與滿足,還是生活的祥和與安康?我們無從知曉。我們所能知道的是,在幾乎全民信教的西藏,的確家家戶戶都會在每晚誦經,的確有無數虔誠的人走在叩拜的朝聖路上,的確有人一遍又一遍地繞著岡仁波齊轉山。任時間流逝,任風霜雨雪,任一輛輛汽車在伏倒的身邊飛馳。
默然,寂靜,歡喜。
途中的老人家說: 現在的年輕人不知道為什麼那麼著急?可不是嗎?有什麼好著急的呢?路上生孩子不著急,等她生完再繼續;被石頭砸傷腿不著急,等腿好了再繼續;拖拉機被撞了不著急,不要車頭,拉著車斗繼續走;沒錢了不著急,打工賺錢再繼續…… 「命好的當了喇嘛,命不好的去遠方。」
唯有信仰在你心裡的時候,岡仁波齊也就在不遠處。
不用辭職去遠方,也不用刻意去岡仁波齊轉山。當心中有信仰有愛的時候,內心平和寧靜,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這就是《岡仁波齊》帶給我的感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