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音樂在電影中的作用
音樂進入電影以後,成為電影這個綜合藝術的一個有機部分,是一種新的音樂體裁。
它在突出影片的感情、加強影片的戲劇性、渲染影片的氣氛方面起著特殊的作用。
但另一方面,在溶入電影以後,在它的表現形式上也發生了相應的較大的變化。
具體表現在:
1電影音樂的創作和構思必須根據電影的創作要素,即題材、內容、風格樣式、人物性格等因素和條件,使電影音樂的聽覺形象和畫面的視覺形象完美融合,體現導演的總體構思和美學欣賞原則。
2 電影音樂根據影片劇情和畫面長度分段陳述間斷出現,並受電影蒙太奇的制約,曲式概念有了新的發展。
3電影音樂改變了以前音樂必須是用"樂音"構成的傳統觀念,和電影中的話語、音響等結合,形成了新的分段陳述的結構,並和"噪音"一起相結合,有時音樂與語言結合,有時音樂和音響效果結合,有時與兩者都結合去恰如其分地表現抒情性、戲劇性氣氛,成為一種新形式。
4另外,電影音樂的演奏、演唱必須經過錄音、洗印等一系列電影製作工藝,最後通過放映影片才能體現它的藝術功能和效果。
同時,隨著錄音技術和器樂、配器技術和發展,已極大地豐富了電影音樂的音色和配器效果。
電影音樂按照在影片中出現的方式分為現實性音樂和功能性音樂。
現實性音樂又叫客觀音樂,在影片畫面上看到聲音來源:如畫面音樂會表演的器樂、聲樂節目;劇中人物的唱歌、拉琴、街頭演唱以及畫面中的收音機、錄音機播放音樂等。
功能性音樂又稱主觀音樂,在銀幕上看不到聲音來源而有作曲家為電影創作的音樂,著中表現畫面人物的心理活動、情緒和渲染環境創作的音樂,著中表現畫面中人物的心理活動、情緒和渲染環境氣氛等。
好的電影音樂應當和影片畫面結合得天衣無縫,音樂本身也優秀,並能離開畫面作為一種新的音樂讓人欣賞。
電影音樂和畫面的結合關系通常分為音畫同步和音畫對位兩種。
音畫同步表現為音樂和畫面的情緒一致,節奏配合,視覺內容統一,並起到烘托、渲染畫面的作用。
音畫對位則是讓音樂和畫面作不同側面、不同角度、不同層次的表現,使節奏、速度、情緒、和意境都表現不同,聲音和畫面相反相成,對立統一。
"對位"本是音樂術語,在這里來表現聲畫的結合目的在於更能表現人物的內心世界,反映生活的復雜性、多面性,從而表達影片豐富的內涵。
電影音樂根據影片需要,需要確定音樂的風格、主題音樂的性格特徵、音樂布局和 *** 的設置、音樂和影片中語言音響等聲音的有機結合和安排、每段音樂的起止、情緒氣氛以及畫面的關系。
電影作曲往往需要用大量音樂資料加以剪輯來改編成電影音樂,這需要熟悉音樂資料、善用音樂資料。
電影音樂作曲必須懂得樂隊、樂器和配器,在作曲的時候考慮用什麼樣的樂隊、用什麼類型音樂、如何配器,另外電影樂團的作曲和指揮對音樂的長度和演奏速度的把握能力也尤為突出,在和畫面配音時這方面的適應能力也特別強。
在音樂進入電子化時代後,對各種新穎樂器和電聲樂隊也必須駕輕就熟,掌握它的音響特點和表現特徵。
電影歌曲是電影音樂中的一個重要部分。
分主題歌和插曲,對推動情節和揭示情感有著重要的作用,極富感染力。
專業電影工作者最常用的辦法是雇一位作曲家,讓他為電影的不同場景作曲,但有時也啟用一些現成的音樂作品,可以是舊的,也可以是新的,只要獲得它的版權。
電影音樂的作曲是安排在剪接好畫面以後,所以有時間的緊迫性,作曲是後期製作的最後一個創作人員。
通常電影音樂綜合了導演的作曲家的意見,一旦標定了音樂後便開始創作,作曲家還必須了解影片在音樂製作方面的預算,控制費用不超支。
使用流行樂作為影片音樂需要辦理版權許可證,這是個花錢的過程。
有雄厚資本的劇組才敢問津。
入行途徑:
先入音樂那行再入電影音樂這行。
不一定要科班出身哦,嚴肅音樂以外的一些地下音樂工作者也有可能為電影音樂作曲。
『貳』 音樂在影視電影中起著什麼重要的作用
1、通過音樂主題的貫串發展、矛盾沖突、高潮布局,達到對劇中主要人物的歌頌或批判,幫助明確電影的意義。
2、用音樂加強人物的動作性、心理活動,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表現人物的精神面貌,使人物的形像更加鮮明生動,可以為電影加不少的分數。
3、暗示劇情的進展或延伸。這樣的音樂,有時先於畫面的視覺形像出現,例如在困難的時刻預示勝利和希望,在順利的時刻預示艱苦挫折;有時後於畫面視覺形像出現,延展戲劇情緒。
4、引起一定時間(古代的或現代的)、空間(人類世界的或外空間)、環境(人間或仙境)的聯想。
5、加強影片的總的藝術結構。電影音樂雖然是分段陳述的,但是通過分段陳述的結構,能反映出影片總的藝術結構。
6、增加立體感。人類習慣於從視覺和聽覺兩方面感受客觀事物。結合音樂的聽覺形像,音樂旋律的起伏,和聲、對位的織體,色彩豐富的配器等等,能更有效地表現聽覺形像的立體感。音畫結合可形成「四維時空」的運動著的立體感。
『叄』 音樂結構的電影音樂的結構
電影音樂的結構是建立在電影音樂與電影的總體關系基礎上的。
兩種結構類型:框架型結構和點描型結構。 概念:指電影中,由主題音樂作為全劇音樂的框架,對全劇內容進行關照和概括,並做貫穿和發展的一種結構類型。
適於承載重大的題材與體裁,音樂往往承載著比較豐富的內涵與內含。經常使用主題音調的貫穿、發展和變奏手法。
兩種類型:由主題音樂引申發展和由主題歌引申發展。
1、主題音樂引申發展的框架型結構
是電影音樂發展過程中最先出現的結構類型。也是目前電影中最常見的結構。
一個或者多個主題音樂貫穿全劇。往往代表著電影當中非常重要的人物、地點或者情感線索。
單主題結構、雙主題結構和多主題結構
a、單主題結構
概念:指電影中只有一個作為框架的主題音樂,她做為音樂的核心貫穿全劇。
範例分析:《紅色小提琴》
「安娜主題」:
一、克萊蒙納的神秘凄楚
二、維也納的清新典雅
三、牛津的浪漫狂野
四、上海的壓抑哀傷
五、克萊蒙納的平靜安詳
b、雙主題結構
概念:指電影中具有兩個作為框架的主題音樂。這兩個主題往往代表著不同的含義,在劇中有同等重要的地位。
範例分析1:《卡薩布蘭卡》
一、歌曲「As Time Goes By」,作為影片的愛情線,代表著男女主人公里克和伊爾莎之間難以割捨卻又不得不割捨的愛情;
二、法國國歌《馬塞曲》,作為影片的政治線,代表著來到卡薩布蘭卡的各國居民,特別是地下黨成員,對納粹暴行的反抗和斗爭的決心。
範例分析2:《時光倒流70年》
一、《帕格尼尼主題狂想曲》,代表著麥肯娜與科里爾冥冥之間存在的一種聯系,比較含蓄;
二、時光倒流主題則是二人愛情的明確寫照,顯得更加直白。
c、多主題結構
概念:電影當中有三個或者三個以上的作為框架的主題音樂,它們各自代表著劇中比較重要的角色或者情緒色彩。
多主題結構是框架型音樂結構中最為常見的結構模式
範例分析1:愛德華大夫
(1)序曲和終曲的使用
A、B、C主題的使用向觀眾預示著影片圓滿的結局。
(2)字幕音樂的使用
引入新的音樂元素D,讓人不寒而慄。E主題作為過渡的音樂使用。
(3)場景中的音畫同步
場景音樂直接來源於主題音樂,在音畫同步配置的過程中完成了主題的貫穿和發展。
(4)音樂的持續使用
音樂持續的時間很長,跨越好幾個場景,根據影片的內容按照主題音樂為框架形成各種變化。
(5)高潮中的音樂使用
每一個主題在出現時都有一個明確的情感意義。影片中需要表態特定情感或氣氛的時候,就可以直接拿來用。
《愛德華大夫》的七個主題
Theme A:
輕快活潑
Theme B:
中性
Theme C:
愛情主題
Theme D:
偏執主題
Theme E:
過渡連接
Theme F:
含蓄愛情
Theme G:
兇殺主題
範例分析2:《藍》
由於存在多個主題音樂,因此採用多主題音樂結構的影片往往會具有類似交響樂的音樂布局。主題音樂、場景音樂,甚至影片結束時的音樂都會成為音樂整體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
(1)與人物命運相關的幾個主題音樂
表現朱莉悲劇命運的一個具有象徵意義的主題音調:
朱莉丈夫創作的協奏曲帕蒂斯主題,代表朱莉丈夫的精神存在:
奧利夫創作的主題音樂:
(2)與眾不同的「空鏡音樂」
在影片中,導演經常反常規的用長達數十秒的黑鏡去凸顯音樂,音樂既是被鏡頭托出,實際上又是在延伸著畫面,與情與景都是渾然天成。
(3)概括與發展性結尾音樂
結尾音樂是高度抽象和高度概括的比喻,結構類似採用奏鳴曲式的交響樂的尾聲。
從合唱開始,先後出現了居中人物的畫面組接,似乎在概括影片中發生的故事。
長達2分鍾的帕蒂斯主題和朱莉的頭部特寫不僅是回顧,似乎還暗示著一個永遠無法解開的心結。
女鄰居善良的親情、同情心和對自己職業的特殊解釋是否也是一種人生。
吹笛人與朱莉的人生似乎有著天壤之別,但為什麼屢屢出現在朱莉面前,有什麼必然聯系?
……
另外:
如果影片的主題音樂是具有哲學情懷的主題音樂,或者是具有某種象徵性符號作用的主題音樂,那麼該主題音樂和場景音樂之間的區分就不是非常明顯。這時影片的音樂結構仍然屬於主題音樂發展而成的框架型結構,只是主題音樂是站在一種更高的層次上對影片進行關照而已。
主題歌引申發展的框架型結構
作為電影概括提點劇情的音樂形態,主題歌在旋律上有兩種形態:
一種是主題歌的旋律作為全劇的音樂主線進行貫穿發展,並與具體的場景音樂相結合,這時主題歌的旋律的作用實際上就等同於主題音樂;
另一種形態則是主題歌的旋律與影片當中具體的配樂無關,卻能夠用它所營造的氣氛為影片營造一個整體上的藝術框架,而在故事情節發展的過程中,音樂主要是點描型的場景音樂。
a、主題歌旋律貫穿發展式的框架型結構
採用這種結構的電影,其主題歌旋律的作用與主題音樂一致。或者說,主題歌就是若干主題音樂連接到一起,加上歌詞形成的。
b、主題歌旋律不參與貫穿發展的框架型結構
電視劇中的主題歌在多數情況下不作為主題音調來進行貫穿發展,著重考慮用歌詞的意境來統領全劇。但當每一集在播放的時候都能夠對主題歌進行一次重復,因此主題歌旋律實際上也起到了貫穿全劇的作用。並且往往還會出現一些具有部分貫穿性的、代表特定形象與情感的音樂,這也是對作品音樂形象統一化的一種彌補。 概念:電影的音樂當中沒有一個能夠占據核心地位的主題音樂,劇中所有的音樂幾乎都是為獨立的場景而專門創作的場景音樂或插曲,或者是過渡性的轉場音樂,以此作為點描來為電影添彩增色。
以修飾方法來分,點描型的音樂結構可以分為四種:情節性點描、過渡性點描、色彩性點描和綜合性點描。
情節性點描
概念:電影中的音樂能夠參與到場景當中,從而帶動情節的發展,營造氣氛。
特點:「惜樂如金」,但一旦使用音樂,就要讓它發出異彩。所以往往出現在以情節取勝的電影里。
過渡性點描
概念:電影中的音樂基本不參與到情節當中,只起一個場景過渡的作用。
特點:音樂的比重較小,每段音樂也比較短,只把音樂作為一種轉場的手段來應用。
色彩性點描
概念:是點型結構當中最為常用的一種音樂點描方式。
特點:音樂的類型比較豐富,音樂的使用量也比較大,其作用類似於音響,因此在許多的動作片和科幻片中比較多見。
範例分析:《黑客帝國》
影片的音樂用量很大,達到100分鍾。且構成極為復雜,包括傳統的管弦樂器、電聲樂器、合唱、MIDI合成合成音樂,以及其它特殊樂器。
此影片配樂追求的不是旋律性,而是動態和節奏的變化。
音樂和音響合二為一。
綜合性點描
概念:大部分採用點描型音樂結構的電影作品,都會含有情節性、過渡性和色彩性點描音樂。如果很難區分哪一種點描性在其中占據主導地位,我們就可以將其音樂結構稱為綜合性點描結構。
『肆』 電影音樂產生在什麼時候
應該是有聲電影出現的時候電影音樂就產生了:
1926年8月6日,世界第一部有聲短片《唐·璜》在美國上映
1927年 迪士尼推出【幸運兔奧斯華】系列卡通 世界第一部有聲電影問世
1931年,它放映了我國歷史上第一部有聲電影《歌女紅牡丹》。
『伍』 怎樣才算好的電影配樂
好的電影配樂會成就一部電影。首先,電影配樂不能喧賓奪主,它需要隨著電影情節的深入,慢慢鋪陳,例如電影《泰坦尼克號》中傑克為露絲畫像時,配樂《portrait》緩緩響起,不由得把觀眾帶入其中。第二,配樂樂器的選擇,節奏的把控都要精雕細琢,使之與電影畫面相輔相成,例如:電影《星星少年》中,少年騎著大象從林中走出,充滿泰國氣息的笛子樂器響起,節奏與大象的步伐幾乎一致,觀眾不由自主地感受到一股神秘氣息。
『陸』 是先有的電影原聲還是先拍的電影呢
首先要看這個電影音樂是導演使用的既有音樂,還是專門請作曲家創作的配樂。比如伍迪•艾倫的片子,大部分都是用的現成的歌和曲子。這種情況一般是導演本身很文藝,很可能在拍電影之前腦子里就給他的畫面配好音樂了。(即便如此,大多數電影還是需要一些專門為它創作的音樂來遛縫兒。)除了用現成的音樂,絕大部分的電影配樂都是由作曲家專門創作的。這個配樂是在什麼時候創作,取決於每個作曲家的工作習慣,導演的要求,以及電影的工作進度。比如有的影片需要演員在電影里直接演奏演唱配樂(像2005版「傲慢與偏見」里彈的鋼琴曲、「放牛班的春天」里唱的歌,歌舞片類的就更不說了),那作曲家最起碼得在演員進片場之前就先寫好幾段旋律。還有的導演就喜歡一邊聽配樂,一邊讓演員在片場找感覺,這種情況其實還挺常見,只是更多時候,導演可能使用的是代替音樂,最後作曲家創作完配樂之後再把代替音樂換掉。偶爾,也有代替音樂實在太好最後修成正果的情況發生。
更多時候,作曲家創作電影的時間跨度是從拿到劇本一直到剪輯完成。而無論作曲家什麼時候寫出的曲子,在剪輯完成之後,他都必須跟著片子按著點把音樂嚴絲合縫地嵌進去,這時候有的音樂可能會被棄用,有的要改寫重錄,這是電影配樂中最重要的環節之一,是電影配樂之為電影配樂的最顯著特徵。這也就是提主問的為什麼電影配樂看起來和畫面那麼合拍(當然了,那可是作曲家和音樂編輯一幀幀對出來的啊)。與之相對,電視劇音樂的製作,一般就要粗糙得多,大多數時候就是作曲家寫個十幾二十條旋律,除了主題音樂之外,剩下的代表各種情緒氛圍,然後很多時候作曲家就撒手不管,剩下的活兒扔給苦哈哈的音樂編輯,由他們對著片子剪剪貼貼弄上去。
『柒』 音樂在電影發展史上的重要性
現代電影中.電影音樂已經成為電影里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不僅給觀眾帶來聽覺上的享受.而且又高度概括了影片的主題思想,隨著電影劇情的發展而變化,使電影充滿生機與活力.對推動電影劇情的發展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本文將從電影音樂對增強電影劇情的表現力、推動電影故事情節的場景氣氛、深化電影劇情的主題思想等方面.闡述電影音樂在電影劇情發展中的作用。
當今社會,看電影早已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的消遣方式之一。從早期的無聲電影,到1927年電影進入有聲時代,音樂也隨之進入了電影的大門。現在的電影不僅在故事情節上曲折動人、扣人心弦,而且在背景音樂等方面,不同程度地加大了對人們心靈的震撼,在劇情發展中起到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前蘇聯著名電影理論家列別捷夫曾說:「在一部影片中,必須把畫面和音樂結合起來的想法,幾乎是從無聲電影發明之日起就同時出現的,音樂在某種程度上消除了人們覺得銀幕是啞巴的感覺,它以本身形象所具有的較高的感染力.使電影場面列入藝術現象之內。」美國著名電影作曲家赫爾曼也說過:「音樂實際上為觀眾提供了一系列無意識的支持。它不總是顯露的,而且你也不必要知道它,但它卻起到了應有的作用。
『捌』 電影剪輯和配樂的先後關系是什麼
先剪出一個供作曲家配樂的版本,然後根據音樂再微調畫面,因為電影剪輯和音樂製作有一點最大的不同在於,電影剪輯是從已經有的素材里挑鏡頭,而音樂製作是從無到有,畫面修改多一幀少一幀不會有什麼太大出入,而電影音樂要根據新剪的畫面修改一個音符,很可能要改動的就得是前後小節甚至是整首曲子的結構乃至推翻重做都是有可能的,所以為了避免這種沒效率的情況出現,配樂初剪版基本上不會跟最後的成片有太大的和過多的畫面節奏上的出入,音樂要改動也盡量是小改,但大改的情況也不是沒有,最終在電影院里看到的成品都已經是這么一來一回調整了無數次的結果~我不知道別人是什麼樣的,我自己做電影配樂,希望在開工之前就了解清楚導演的意圖和要求,有參考配樂就都提供給我,沒有參考就讓我自己看著來,力爭第一版就把最好的靈感拿出來,要是修改次數過多了,靈感就不是那麼好了。
『玖』 為什麼《冰雪奇緣》的女主是Anna,最後火的卻是Elsa
Elsa火到什麼程度?我記得Anna的飾演者Kristen的女兒想扮演Elsa,那Kristen就說好呀那我可以當Anna,結果女兒拒絕,堅持讓Kristen也扮演Elsa(此時旁邊的Iidna哭笑不得。)
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是Elsa大火,甚至讓人看起來就是女主呢?
1,冰雪奇緣主力軍的偏好與選擇。
怎麼講?能去看冰雪奇緣並給其電影後的衍生品帶來巨大經濟效益的是:小朋友!沒錯,這個大IP的後續經濟效益是電影票房的近十倍(票房12.74美元,衍生品截止2019年是113億美元)。而電影看完,會冰雪魔法,會變身換裝,又美又酷炫而且還是女王而不是公主的Elsa,誰看到了不想成為她!先不說迪士尼出的官方周邊,就是淘寶上搜索,就會發現一大堆同款服裝,所以足以可見Elsa對小朋友的吸引力之大。
所以你會發現,冰雪奇緣2中Elsa換裝的次數的比冰一多很多的。從開頭的紫色服裝到睡衣到藍色旅行斗篷(我最喜歡)再到後面的跳海時的模樣再到最後的變裝,真的太太太好看了。有大人帶小朋友去看,看完第一個想法就是:錢包可能保不住了哈哈。
所以提到這里就不得不跟Anna對比起來了,她的衣服大多數是有很多北歐傳統服飾的元素在裡面的,而且衣服也更素,色調更深,和仙仙的Elsa比起來,她更像是一個凡人和快樂的小公主。但是比起Elsa,很明顯後者更能轉化為經濟效益。
2,Elsa的人格魅力。
冰雪奇緣1是怎麼火起來的?因為它的故事的內核所在。
冰雪奇緣1完全跳出了:王子+公主的設定,二呈現在我們面前的是獨立,勇敢與柔情並存的女性,甚至連所謂的漢斯王子,最後也成了反派。這樣的設定真的會讓人眼前一亮。而在冰雪奇緣1前2年也就是2011年時,迪士尼就這樣嘗試過:沒錯,就是"魔發奇緣",作為迪士尼第一部3D公主電影,魔發奇緣不僅為冰雪奇緣的特效夯實了基礎,而且樂佩公主的鮮明獨特的新公主形象更是收到好評。公主拯救了王子。而到了冰雪奇緣,更是往前邁了一步,盡管Anna依然有克利斯托夫,但是我們的Queen Elsa,則不需要王子來襯托。
不得不提的是,和傳統迪士尼公主Anna比起來,Elsa的人物形象真的非常鮮明。她有內心的恐懼和隱忍,她會感到不安和逃避,她有內心的痛苦缺無法排解,最後是情親與愛感化了她。而在冰2當中,我們看到了一個更加強大獨立的Elsa,這無疑再次豐富了她的人物形象。在迪士尼公主中,Elsa是獨一無二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