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音樂圖片 > 關於中西方音樂史的電影

關於中西方音樂史的電影

發布時間:2023-03-21 07:42:30

Ⅰ 推薦關於中世紀歐洲的歷史、戰爭類電影

中世紀歐洲的歷史電影:

《另一個波琳家的女孩》,又叫《王室雙姝》《鳩占鵲巢》。兩位好萊塢當紅女星娜塔莉波特曼和斯嘉麗約翰遜主演,是08年最大的一部英國宮廷大戲,講述了十六世紀英國皇室一段香艷而「骯臟」的歷史,亨利八世和兩個姐妹瑪麗·波琳和安妮·波琳(伊麗莎白一世之母)之間勾心鬥角、愛情情仇的故事。

《公爵夫人》另一位好萊塢當紅女星凱拉奈特莉08年的宮廷大戲。本片以18世紀的話題人物德文郡公爵夫人——喬治安娜(喬治亞娜·卡文迪許,黛安娜王妃是她的直系後裔)的故事為藍本,根據阿曼達·弗爾曼所著的人物傳記改編。

《伊麗莎白》第一部和第二部《伊麗莎白之黃金年代》,凱特布蘭切特的代表作,絕對值得觀看。

《巴黎春夢》,一部講述路易十四時期的法國宮廷電影,經典的愛情故事。

《王者之舞》,著名導演海納爾·嬈埃貝爾的一部得意之作,服裝美工處處賞心悅目,音樂舞蹈更是影片不可缺少的亮點。占絕大部分的呂利的音樂由瑞恩哈德·格拜爾領銜的科隆古樂團演繹,酣暢淋漓地再現出其庄嚴和華美,令人大呼過癮。影片中的幾名主要人物路易十四,呂利和莫里哀的表演也相當到位,對角色的刻畫入木三分。《舞蹈太陽王》從整體來說是一部值得高度推薦的音樂題材的影片。

《瑪歌皇後》,法國影壇的宮闈巨制,改編自大仲馬的文學名著。

《路易十四的情婦》,蘇菲瑪索主演的法國宮廷電影,蘇菲迷絕不能錯過。

《九日皇後》,都鐸王朝連出了三位女王,珍•格雷、血腥瑪麗、伊麗莎白。她們是愛德華六世的外甥女和姐姐,又經同一位女學究王後的長期調教,卻下場迥異。

《芳芳鬱金香》,呂克貝松編劇作品,發生在法國宮廷的一段唯美感人的愛情故事。

《宮廷怨史》,19世紀初期西班牙宮廷奢華的生活,糜爛的貴族情色糾葛,墮落的政治交易,夾雜著華麗的宮殿建築,獨特的宮廷馬術表演,追求法國時尚的貴族生活,宴會中的巴洛克音樂,西班牙歌唱家的美妙歌喉,造型優美的玻璃器皿,以及 19世紀油畫的古典褐色調子,美麗的人體肖像,引領著觀眾重回那個時代的西班牙。影片的美術與服裝無不隱透著一種的古典美。

《諸神的黃昏》,講述的是巴伐利亞國王路德維希的歷史故事,從他1864年加冕直到1886年去世,如同一個浪漫的英雄。

《名利場》,19世紀的英國,奧斯卡影後瑞茜·威瑟斯朋飾演的出身貧寒但野心勃勃的貝姬·夏普如何利用自己的美貌與智慧征服世界的歷程。

再說戰爭類的,其實這些裡面沒有多少是中世紀的了,主要還是古代歐洲的:

《賓虛》,最偉大的史詩電影,曾獲14項奧斯卡提名,囊括11項大獎,至今無人打破此記錄。電影有將近四個小時,但是非常好看,絲毫感覺不到時間的流失,尤其是高潮部分長達半小時的賽馬比賽可稱經典,五星推薦,喜歡史詩電影的朋友絕對不能錯過。

《勇敢的心》,絕不可能錯過的電影。講述中世紀威廉姆華萊士反抗英王長腿愛德華的故事。梅爾吉布森自導主演,奧斯卡最佳影片得主,獲贊譽無數。華萊士的一句「freedom」成為了影史經典。

《特洛伊》,取自《荷馬史詩》的故事。有著神話色彩,但實在是比較經典所以說一下。

《亞瑟王》。克里夫歐文和凱拉奈特莉主演。亞瑟王是什麼來頭也不用我說了。講的就是這樣一位羅馬和英國共同傳唱的英雄的故事。但是電影質量一般。

《天國王朝》,講述十字軍東征的故事,和前面的兩部相比遜色不少,但場面恢弘,故事也比較吸引人,可以一看的史詩電影。

《角鬥士》,前面有朋友說了,的確是很經典是史詩電影,拉塞爾克勞主演,獲奧斯卡最佳影片等5項奧斯卡獎。

《埃及艷後》,很經典的電影,伊麗莎白泰勒扮演的埃及艷後絕對是影史經典,一個被歷史風雲推至風口浪尖的女人,一個心懷叵測、狼子野心的女人,一個利用男人達到失現自我的女人,一個最終自我發現的女人。克利歐佩特拉,一個古埃及的女王,窮盡一生追求自我的實現。 她與凱撒、安東尼之間的愛情故事很讓人回味。

《王者之心》,又叫《崔斯汀和伊索爾德》,這兩位的故事在西方世界與羅密歐朱麗葉並稱兩大愛情經典,講的是英格蘭部落領袖之子和仇人愛爾蘭國王之女這對身負國仇家恨的青年男女的愛情故事為千萬人傳頌。片子將愛情夾雜在歷史故事之中,展現了大氣蒼涼的背景。

《亞歷山大大帝》。奧利弗斯通導演,科林法瑞爾、安吉麗娜茱莉、安東尼霍普金斯等等大腕出演,簡直是豪華之師,但是風評很一般,但還是可以一看的,看看這位馬其頓的傳奇人物建立的曠世功勛。

《聖女貞德的故事》。呂克貝松導演的作品,根據法國民族英雄聖女貞德的故事改編,如果對英法的百年戰爭或是貞德的故事有所了解,這片不得不看。

《斯巴達克斯》,我說的不是老庫的那部,而是04年翻拍的那部,又叫《風雲群英會》,講述奴隸英雄斯巴達克斯的成長及奮斗的一生。很宏大的場面,而且當時羅馬共和國的三巨頭也悉數登場,非常的震撼。雖然意識形態成分比較濃,但還是不錯的片子。當然庫布里克那部也是經典了,不過許多技術上視覺上的東西和現在比是差了些,內涵則勝出許多。

《斯巴達300勇士》。近兩年來被說爛了的片子。是靠電影特效打造出來的一部戰爭史詩,講述了著名的溫泉關一戰。斯巴達國王列奧尼達率領三百勇士在溫泉關狙擊波斯王薛西斯一世的500萬大軍(號稱)的故事。

《匈奴大帝》,講述一支來自東方的匈奴族軍隊由阿提拉帶領橫掃歐亞大陸,挑戰羅馬帝國的霸主地位的故事,戰爭場面宏大,展示一段我們並不大熟悉的匈奴帝國的歷史。

《最後的兵團》,講述西羅馬帝國最後一任皇帝奧古斯都羅慕路斯的故事,想拍成史詩電影,但故事單薄了些。

Ⅱ 西方歌劇的代表作品有哪些

維也納古典樂派

莫扎特最優秀的歌劇和交響曲都誕生於維也納時期——歌劇《後宮誘逃》、《費加羅的婚禮》、《唐璜》、《魔笛》和最後三部交響曲(39、40、41)等。

法國喜歌劇

最初是在17世紀末,法國國內本身就有一種包括歌舞、說話和器樂伴奏,並採用民間或者流行曲調填詞而成的戲劇形式,通常在平跡笑民大眾劇院上演。
後來在1752年,佩格萊西的《管家女僕》等義大利喜歌劇傳播到法國後,引發了西方音樂史上著名的喜歌劇之爭,以盧梭為代表的圓梁啟蒙主義學者力挺這種新型歌劇形式的活力和民族性,而反對者則堅持維護法國的傳統歌劇,然而結果不言自明,隨著喜歌劇上演帶來的爭論,越來越多的法國人都加入了喜歌劇愛好者的行列。
作品包括:格雷特利《獅心王理查》運用法國游吟詩人音樂的抒情曲調,並嘗試盧橘州運梭提倡的發育朗誦調,這部作品是拯救歌劇的雛形。

英國民謠劇
與法國喜歌劇近似。代表作《乞丐歌劇》

義大利

19世紀上半葉

19世紀10-30年代——羅西尼(1792—1868)旋風
代表作品:《塞維利亞的理發師》《威廉退而》《茶花女》

活躍於19世紀30-40年代——貝里尼(1801-1835)
代表作品:《夢游女》《諾爾瑪》《清教徒》

活躍於19世紀30-40年代——唐尼采蒂(1797-1848)
代表作:《愛的甘醇》《軍中女郎》《拉莫梅爾的露西亞》

19世紀下半葉

19世紀下半葉——威爾第(1813—1901)
代表作品:《弄臣》《游吟詩人》《茶花女》《阿伊達》

真實主義歌劇代表作:
馬斯卡尼 《鄉村騎士》
列昂卡瓦洛 《丑角》
普契尼 《綉花女》、《托斯卡》、《蝴蝶夫人》

Ⅲ 電影不朽真情觀後感1000字

思路:根據電影不朽真情的內容展開,並結合自己的觀點作分析。

洛思執導的影片《不朽真情》,是一部描繪音樂家貝多芬生平的電影,有學者依據影片故事情節把它稱作「貝多芬傳」。該電影描繪貝多芬病逝後,人們在其書櫃中發現很多零散的樂譜以及一封書信一-寫給其永恆的心上人,且把其全部財產留給這個女人。

可是這位幸運的女性到底是何人?該信件中卻沒說。因此洛思運用其豐富的想像力把貝多芬一生創作的音:樂作品與三位和貝多芬密切相關的女人融為一體,且對此位「永恆的心上人」作了大膽的推測,與此同時剪輯似的講述了貝多芬坎坷一生。

給這部影片配樂的是著名音樂家梭爾迪,所以影片的配樂編配精彩異常。電影從頭至尾貫穿了貝多芬作品音樂旋律,使觀眾深入貝多芬那讓人感動的音樂世界,與此同時也可體會到貝多芬音樂作品怎樣很好地扮演推進劇情發展的講述人的功能。

貝多芬一生創作了很多經典音樂作品,且很多音樂作品都創作於其完全失聰時期,其給西方音樂史增添了最燦爛的篇章。貝多芬性格奔放,也是一位有很強民主思想的藝術大家,其音樂作品情感奔放,和聲和音樂節奏自由新穎,藝術創作手法特別精湛。

很多年以來,貝多芬音樂影響到世界各個角落,是激勵人們為幸福生活而奮斗的精神動力。在其全部音樂作品中,交響樂是貝多芬成就最高、藝術貢獻最大的部分。所以,電影中的音樂也重點凸顯交響樂這部分,分別採用了其五部經典交響曲音樂,就是第3、5、6、7、9部交響曲。



該影片揭示了貝多芬那果敢剛毅的外表下人們不知道的細膩情感,盡管電影故事情節人們爭議不斷,可是該電影配樂全部是音樂巨作。貝多芬所創作的交響音樂中心主題由努力進取的「英雄」人物形象到鉗制「命運」咽喉的矛盾碰撞,最終到光明坦途的第九交響曲。

他所創作的音樂不但展現了一個普通人所經歷的復雜人生,也展現了一位偉大藝術家在面對人生命運和人類社會的放逐,在孤獨中實現了人與自然融合的精神境界。所以,貝多芬所創作音樂在此部電影中,居於中心地位。

它不但展現故事與人物角色,推動敘事、展現中心主題、創設氛圍,而且使音樂變成此部電影之靈魂。

Ⅳ 有關音樂體裁好看的外國電影,越多越好

《莫扎特傳》(阿馬迪斯)(Amadeus )
《春天交響曲》(舒曼傳)
《夢幻曲》克拉拉和舒曼……
《舒曼情史》
《愛情之歌》(Song of love)克拉拉和她丈夫羅伯特舒曼及和她的密友勃拉姆斯的關系。
《不朽真情》,也叫《永遠的愛人》(Immortal Beloved)(貝多芬傳)
《復制貝多芬》,《安娜日記》(巴赫傳)
《狂戀大提琴》,又叫《她比煙花寂寞 》(杜普蕾傳)
《指揮家的抉擇》(富特文格勒傳)
《悲情俄羅斯》(柴可夫斯基傳)
《音樂戀人》(Music Lovers)講的是柴可夫斯基
《翠堤春曉》(約翰·施特勞斯傳)
《反對斯大林》(肖斯塔科維齊傳)
《沒有終止的歌》(Song without End):講述李斯特同伯爵夫人的戀情
《一曲難忘》(A Song to Remember)也叫《藍色樂章》,介紹肖邦生平的
《法利內里》,主要是介紹17世紀閹人歌手的影片,興趣因人而異
《鋼琴師》,《鋼琴家》THE PLANIST 鋼琴戰曲 ,描寫二戰時的優秀電影。
《紅色小提琴》THE RED VIOLIN ,記載了一把極具傳奇色彩的小提琴曾經歷300年的風霜
《海上鋼琴師》 the legend of 1900's,經典的不用介紹
《閃亮的風采》(Shine)鋼琴家大衛·海爾夫戈特真實的一生
《鋼琴課》(Piano Lesson) 又稱《鋼琴別戀》,一部幾乎堪稱完美的女性電影
《歌劇魅影》(The Phantom of the Opera ) 電影版
《作曲家埃爾加》
《夜半歌聲》
《音樂之聲》
《音比天高》
《樂鼓熱線 》
《夢幻女郎》《追夢女郎》以60年代美國的女子三重唱組合-The Supreme作為藍本而改編的
《放牛班的春天》
《貝隆夫人》(艾薇塔),描寫阿根廷國母貝隆夫人的音樂劇。
《野狼俱樂部》主題曲很好聽啊
《玫瑰人生》描寫法國著名女歌手伊迪絲·琵雅芙坎坷而璀璨一生的傳記片
《交響情人夢 》動漫
《想飛的鋼琴少年》
《黑暗中的舞者》冰島歌手比約克演的第一部也是唯一一部電影
《松子不幸的一生》電影版
《紅磨坊》超古老
《雨中曲》,經典的不用說
《Deep Blues》一部關於布魯斯音樂的記錄片
《雷》……這是關於美國靈魂樂之父雷.查爾斯(Ray Charles)的人物傳記影片。
《發膠》hairspray
《金牌製作人》(procers)
《歌舞青春》兩部
《理發師陶德》

Ⅳ 請推薦幾部音樂電影--最好是和歐洲古典音樂有關的

《今生情未了》(法國)
《莫扎特傳》(又名「阿瑪迪烏斯」,奧斯卡最佳影片)
《音樂教師》(世界頂級男中音José
van
Dam親自出演,法國)
《肖邦之謎--奇怪的德爾芬那·波多卡》(內有大量的、完整的、高水平的肖邦名曲演奏)
《鋼琴家》(戰爭、音樂題材)
《音樂家馬勒傳》(原名Ken
Russell's
Mahler,戛納電影獎)
《柴柯夫斯基》(1969年拍攝,疑為前蘇聯影片)
《春風化雨1996》(美國)
《阿依達》(索菲亞·羅蘭主演,雖為故事片但故事性、觀賞性不強)
以下鏈接可獲得更多<a
href="
http://movie.gougou.com/category/0vTA1g==yKuyvw==yKuyvw==1.html"
target="_blank">
http://movie.gougou.com/category/0vTA1g==yKuyvw==yKuyvw==1.html</a>

Ⅵ 介紹幾部外國跟音樂有關的電影

舞出我人生 1-2
歌舞青春 1-3
魅力四射 1-3
舞動激情
舞動青春
熱力四射
街舞新曲
搖滾校園
乖乖女是大明星
舞出一片天 1-2
搖滾之王
灰姑娘之舞動奇跡
幾近成名

Ⅶ 《勇敢的士兵》出自哪個國家的作品

1、西方音樂史的發展,分為那幾個時期,以前個個時期的代表作?
2、中國近現代音樂史的著作有哪些
3、什麼是現代音樂滲耐?代表人物有哪些?代表音樂有哪些?
4、20世紀西方的現代音樂作品有那些?
西方音樂史的發展,分為那幾個時期,以前個個時期的代表作?
1、西方音樂史的發展時期



古羅馬時期、中世紀時期、文藝復興時期、巴洛克時期、古典主義時期、浪漫音樂時期、現代音樂時期、新世紀音樂時期。

2、西方音樂史各時期代表作

古羅馬時期—《頌歌》《悲歌》

中世紀時期—《格雷果聖歌》

文藝復興時期—《奧菲歐》《經文歌》

巴洛克時期—《神劇》《受難曲》

古典主義時期—《奏鳴螞巧曲》《協奏曲》

浪漫音樂時期—《美麗的磨坊少女》《野玫瑰》

現代音樂時期—《夜鶯》《大地之歌》

新世紀音樂時期—《綠卡》《The Celt》

(7)關於中西方音樂史的電影擴展閱讀:

西方音樂以七弦琴(lyre),阿夫洛斯(aulos)作為音樂的標志樂徽。

七弦琴(lyre),又名里拉琴,最初由龜弦製成,由手指撥片撥弦發聲,在發展過程中有很多變化樣式,其中最重要的是基薩拉琴(Kithara)。

基薩拉琴屬於里拉族樂器,由里拉發展而來,有5弦到11弦甚至更多不等,常為7弦,也稱7弦琴,基薩拉琴形狀較大,聲音也比一般里拉嘹亮,往往做工講究、裝飾精緻,由於演奏技巧比較復雜艱深,常為專業演奏者採用。而普通里拉琴聲音比較輕柔,往往用於歌唱伴奏和詩歌吟唱,多為業余專業家喜用。

參考資料:網路—西方音樂

中國近現代音樂史的著作有哪些
近代音樂史

基督教在中國的傳播:

基督教在中國的傳播最早可以追溯到唐代的景教

!、西方音樂文化在中國早起傳播的主要內容

1) 進貢樂器:管風琴 古鋼琴等(帶來了西方樂器)

2) 記譜法和樂理知識:徐日升撰寫的第一步漢文西洋樂理著作《律呂纂要》《律呂正義續篇》

3) 樂譜與音樂作品:西方的聖詠贊美詩等基督教歌曲

編印各種中英文聖詩集

教會學校里得音樂課

新式軍樂叢物春隊的成立

一、 19世紀80年代上海公共管樂隊,現在是上海交響樂團

二、 赫德樂隊

三、 中國自辦的新式軍樂隊:1898年袁世凱在天津小站建立新式軍樂隊

四、 軍樂隊的影響:軍隊—學校—社會生活

新式學校音樂教育

一、 教會學校

二、 史料記載最早在1842年香港即已有開設音樂課的教會學校

三、 登州文會館

四、 民國成立後的新式學校

學堂樂歌

一、 學堂樂歌的興起和編創

1、 學堂樂歌:清末民初的新式學堂中開設的樂歌課和所教唱的歌曲

2、 學堂樂歌的肇始:『

1) 教會學校中的樂歌編創----「文會館唱歌選抄」中的10首樂歌

2) 1898年康有為上書《請開學校折》

3) 留日學生歸國後的自發實踐

4) 1904年制定《奏定學堂章程》

5) 1907年作為中小學「隨意科」

6) 1912年以後列為必修課

3.樂歌的主要內容

7) 宣揚富國強兵,抵制外侮的愛國精神,歌頌推翻帝制建立共和新政的勝利

8) 配合向中小學生進行「軍國民教育」的軍歌

9) 呼籲婦女解放鼓吹男女平等

10) 向青少年進行熱愛生活熱愛自然的教育

11) 鼓吹忠君尊孔等封建傳統倫理的題材

12) 開設學堂樂歌的根本目的:啟發民智、塑造新民、祛除民族劣根性、救亡圖存

4.創作形式與曲調來源

13) 創作形式:選曲填詞

14) 曲調來源:早起大多為日本的學校歌曲和軍歌

後期多為歐美的流行歌曲和宗教音樂

另有少數中國的民間曲調

極少數自創曲

5.西方音樂在中國經歷的三個階段過程

15) 獵奇

16) 認同 3)接受

學堂樂歌的代表人物

(一) 沈心工

主要貢獻:

1)編創樂歌:《重編學校唱歌集》、《心工唱歌集》、《國民唱歌集》

2)擺脫舊文學,舊詩詞風氣

3)開「白話文」先河

代表作:《男兒第一志氣高》、《黃河》

(二) 李叔同

主要貢獻:1)藝術教育注重美育 2)樂歌編創

代表作: 《送別》《春遊》

(三) 曾志忞

主要貢獻:1)致力於音樂教育 2)編創學堂樂歌

音樂理論著述:《樂理大意》《樂典教科書》《和聲略意》

音樂批評文章

其他樂歌欣賞

1)《革命軍》原曲為日本的歌曲《勇敢的士兵》沈心工配詞

2)《光復幾年》華航琛選曲填詞

3)《中國男兒》石更配詞辛漢配歌(同為一人)

4)《祖國歌》原曲為傳統古曲《老六板》歌曲作者不詳

學堂樂歌的歷史意義

1) 通過學堂樂歌,西方音樂傳入中國(包括:作家作品基礎樂理。演奏演唱法、音樂會的演出形式等初步傳入中國

2) 出現了最早的一批中國近代嘗試性、探索性的新音樂作品(新音樂初步創作)

3) 作為一種聲樂形態,樂歌集體唱歌的演繹方式ing影響救亡歌詠

4) 作為中國造就了第一代國民音樂教育家,曾志忞李叔同沈心工等,同時也為日後專業音樂家創作及隊伍的擴大作了啟蒙和貢獻

5) 鼓吹學習西方音樂,鄙視中國傳統音樂,對此後中國新音樂文化的發展產生了一定消極影響

蕭友梅

主要音樂貢獻:

一、 專業音樂教育:

兩個時期:(一)北京時期:1)首創被打音樂傳習所

2 北京女子師范大學音樂系

3)北京藝專音樂系

1927年離開北京

(二)上海時期:創辦國立音樂學院

1)延聘教員2)課程設置3)人才培養4)社會影響

總結:音樂教育是蕭友梅音樂事業的核心 ,他在其他方面的音樂實踐都是圍繞音樂教育而開展為 音樂教育服務

二、 專業和音樂創作

蕭友梅是中國近代音樂史上第一個突破「選曲填詞」而自己獨立作曲的音樂家,是進嗲中國音樂創作的先驅

(一) 聲樂作品

1),《今樂初集》(寫給初中生)2)《新歌初集》(寫給大學生)3)《新學制唱歌教科書》4)合唱《別校辭》、《春江花月夜》5)《從軍歌》

(二)器樂作品

1、德國時期的習作:

1)兩手管弦樂:《哀悼進行曲》作品4號,《在暴風雪中行進的進行曲》(23號),

2)兩部弦樂四重奏《夜曲》、《小夜曲》

2、歸國後作品:1)大提琴《秋思》2)管弦樂《新霓裳羽衣曲》

三、音樂理論著述

蕭友梅是中國近代音樂學研究的先行者,他的博士學論文《至十七世紀中國管弦樂隊的歷史的研究》--第一部比較系統的研究中國古代樂器史的專著。

趙元任、

主要創作的聲樂作品

1、 藝術歌曲--《新詩歌集》1928

2、 《曉庄集》1933、《兒童節歌曲集》1934—以陶行知部分詩詞譜寫的兒童歌曲

3、 《民眾教育歌集》1939—愛國歌曲

4、 《西洋鏡歌》1935-----電影《都市風光》主題歌

5、 影響較大的聲樂作品--《教我如何不想他》

黎錦輝(兒童歌舞音樂與流行歌曲創作的先驅)

一、 音樂創作

1) 音樂創作主要在於兩個領域:兒童歌舞音樂和流行歌曲(時代曲)

2) 兒童歌舞音樂又可分為兩類,兒童歌舞表演曲和兒童歌舞劇

3) 兒童歌舞劇共12部,代表作《麻雀與小孩》《葡萄仙子》、《小小畫家》、《月明之夜》、《三蝴蝶》等

二、 兒童歌舞音樂創作的特點

1) 創作動機:對少年兒童進行推廣過於,新思想的教育,培養孩子對藝術美的熱愛,自己動手動腦的鍛煉

2) 有的是教育小孩熱愛動物,有的是要破除迷信,有的鼓勵小孩勇敢機智,有的提倡因材施教

三、 兒童歌舞音樂創作的藝術特點

1) 絕大部分是自己編劇作詞編曲

2) 語言採取白話文歌詞通俗易懂

3) 音樂既有學堂樂歌時期的流行歌曲曲調又有大量民間音樂曲調而更多的是自己創作的旋律

4) 作品大多抓住了兒童的心裡特點表現兒童的生活及其心靈世界

劉天華

一、音樂貢獻

1、新國樂創作:、

1)二胡曲十首:《病中吟》、《月夜》、《空山鳥語》、《苦悶之謳》《、悲歌、》、《閑居吟》、《良宵》、《光明行》、《獨弦操》、《燭影搖紅》

2)琵琶曲三首:歌舞引、改進操、虛籟

3)改編國樂合奏曲《變體新水令》

4)二胡練習曲47首

5)琵琶練習曲15首

其二胡音樂的藝術特點:其作品是五四時期新國樂的代表作,而且借鑒了許多西方因素

(二) 改良民族樂器與工尺普:

1) 改良二胡的形制,擴展把位,發展了二胡的演奏技巧

2) 在兄長劉半農的幫助下在琵琶上實現十二平均律的應用

3) 將工尺譜曲豎排改成橫排借鑒簡譜中的延音線用於明確工尺譜節拍時值

(三) 專業音樂教育

1)1922年受聘北大音樂傳習所國樂導師

2)1922秋任教北京女師大音樂系

3)1926受聘北京女子藝專音樂系

4)1927任教北平大學藝術學院培養了鄭振鐸,曹安和,等二胡與琵琶演奏人才

(四)收集記錄整理傳統音樂

1)他是近代音樂家中較早有意識的收集記錄整理中國傳統音樂者

2)1930年為京劇大師梅蘭芳赴美演出聽寫記譜的《梅蘭芳歌曲譜》

3)其他記譜作品《安次縣吵子會樂譜》等《佛曲譜》

4)1932年六月一日,在北京天橋收集鑼鼓譜染猩紅熱一周後病逝

(五)發起成立「國樂改進社」

1927年與吳伯超柯政和,曹安和,汪頤年,肖淑嫻等藝專老師發起國樂改進社

(六)音樂思想

1、受美育思想與平民文學思想影響主張音樂要普及到一般民眾

2.不能盲目排外

聶耳

-.最早的音樂創作

在約兩年的時間里共創作了

1)34首歌曲

2)為舞台劇《揚子江暴風雨》配樂

3)改編4首民族器樂合奏曲:《金蛇狂舞》、《翠湖春曉》、《昭君出塞》、《山國情侶》

_.歌曲作品的分來

1) 愛國歌曲:《義勇軍進行曲》、《前進歌》、《自衛歌》、《春回來了》、《告別南洋》、《傷兵歌》

2) 群眾歌曲:《開礦歌》、《大路歌》、《開路先鋒》

3) 抒情歌曲:反映下層婦女思想《梅娘曲》、《鐵蹄下的歌女》

4) 兒童歌曲:《賣報歌》、《小野貓》共六首

一、 歌曲創作的藝術特色

1) 重視民族風格:大路歌,打長江,塞外村女,飛花歌

2) 吸取外國歌名音樂因素:如採用西洋大調式音階,進行曲題材《義勇軍進行曲》《畢業歌》

3) 從生活體驗中創造音樂形象:如碼頭工人歌,新女性

4) 善於以短小動機或樂句為基礎並發展

黃自

一、 音樂創作

1) 器樂作品:出《都市風光幻想曲》外其餘全部創作於美國留學期間代表作為畢業作品《懷舊序曲》1929

2) 聲樂作品:藝術歌曲--《玫瑰三願》、《春思曲》、《花 非花》 愛國歌曲—旗正飄飄,抗敵歌、熱血 兒童歌曲—踏雪尋梅,西風的話 中國第一部清唱劇---長恨歌

青主

一、 代表作:《我住長江頭》、《大江東去》

青主的音樂美學思想:

著作《樂話》1930和《音樂通論》1931集中體現了他的音樂美學思想:音樂是世界的語言。青主的思想主要受留學德國盛行的表現主義藝術的美學思想以及19世紀末以來浪漫主義者音樂美學思想影響

三、 青主的音樂批評:共寫有70餘篇文章,表達了他對中西音樂美學的認識音樂是上界得預言是由靈魂說向靈魂的預言,音樂不能成為禮的附庸

賀綠汀

一、 音樂創作

主要優秀作品集中在1949年之前,大致分為三個時期

1) 國立音專時期 :鋼琴曲《牧童短笛》和《搖籃曲》

2) 抗戰時期:代表作為一些電影音樂和抗戰內容的群眾歌曲《秋水伊人》、《春天裡》、《天涯歌女》、《四季歌》、《游擊隊歌》、《嘉陵江上》

3) 解放戰爭時期:歌曲《前進,人民的解放軍》管弦樂《森吉德瑪》

二、 藝術特點

作品具有濃郁生活氣息和鮮明時代精神,能把歐洲近代作曲技法和中國傳統音樂因素有機融合

馬思聰

一、 音樂創作:

1) 小提琴作品:如《內蒙作曲》、《西藏音詩》、《牧歌》、《新疆狂想曲》《內蒙組曲》(又名《綏遠組曲》)影響最大,全曲分為三個樂章:1、史詩《跑馬溜溜的山上》片段2、《思鄉曲》綏遠民歌《城牆上跑馬》3、《塞外舞曲》綏遠民歌《叫大娘》

2) 聲樂作品(包括大量抗戰歌曲)---五部大合唱:《民主大合唱》、《祖國大合唱》等

3) 管弦樂與交響樂作品,如《第一交響樂》1941《第二交響樂》《山林之歌》和《第二交響樂》

三、 小提琴創作的特色

1) 音樂大多採用民間主題,富於歌唱性,有鮮明民族特色

2) 音樂發展手法也受民間音樂啟發

華北淪陷區

江文也

一、 音樂創作(三個時期)

1) 早期1934-1938成名作,管弦樂《台灣舞曲》鋼琴曲《五首素描》《斷章小品16首》

2) 中期1938-1949

a、 器樂作品:代表作鋼琴曲《北京萬華集》管弦樂《北京點點》(《故都素描》)管弦樂套曲《孔廟大晟樂章》

b、 聲樂作品:《漁翁樂》

3) 後期1949年後:《鄉土令詩》大型鋼琴套曲,交響詩《汩羅沉流》交響樂《阿里山的歌聲》 後期音樂創作受齊爾品「歐亞合璧「音樂思想影響,回歸中國民族音樂風格創作

冼星海

一、音樂創作:

1)四部大合唱:《生產大合唱》《九一八大合唱》《犧盟大合唱》《黃河大合唱》:包括《序曲》、《黃河船夫曲》、《黃河頌》、《黃河之水天上來》、《黃水謠》、《河邊對口曲》、《黃河怨》、《保衛黃河》、《怒吼吧黃河》(九個樂章)

2)歌劇《白毛女》1945年大型歌劇

主題思想:舊社會把人變成鬼,新社會將鬼被譽為民族歌劇創作中一步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作品

什麼是現代音樂?代表人物有哪些?代表音樂有哪些?
現代樂派指19世紀末、20世紀初印象主義樂派之後,直至今天的全部西方音樂創作。現 代音樂的特點是追求探 索性、開拓性以及新意尤其講究自由的結構、奇特的節奏、不和諧的和聲語言、繁雜的 多調性及無調性、奇異.的音響效果,因而往往帶有很大的刺激性;以上的標新 立異,也並不是所有作曲家都追求的,更有一些作曲家主張將古典主義音樂和本民族風格、現代作曲技巧完美 結合,創造出更優秀的音樂作品。

由於社會的復雜性,現代樂派自然也有很分支,例如表現主義音樂、十二音音樂、新古典主義音樂、序列音樂、 偶然音樂、電子音樂、鑲貼音樂、事件音樂等。不細說了。 霍爾斯特(1874-1934),英國作曲家,代表作:《行星》 組曲。艾夫斯(1874-1954)是他那個時代最進步、最富冒險精神的美國業余作曲家。他常常預示別的作曲家在多年以後 才會想到的主意。他不僅被公認為美國第一位大作曲家, 而且被認為是最進步的現代音樂的先驅。有五部交響曲等。

德彪西是音樂史上解放和聲和節奏的第一人,他的作品置古典的形式於不顧,使音樂得以掙脫了水平的、垂直的組織羈絆。

勛伯格(1874-1951),美籍奧地利作曲家,20世紀音樂巨 人之一。他首創了「十二體系」的無調性音樂,他和他 的學生貝爾格、威伯恩被合稱為「新維也納樂派」、即 「表現主義」樂派。聽勛柏格的作品需要洞察力及耐心 。代表作:《一個華沙倖存者》、《五首管弦樂曲》、《樂隊變奏曲》、《凈化之夜》。 麥克道威爾(1861-1908),美國作曲家、鋼琴家。代表 作:《第二(印弟安)組曲》、《二鋼協》。

Zoltan Szekely和巴托克合影

巴托克(1881-1945),匈牙利作曲家、鋼琴家、民族音 樂家。代表作:《供弦樂器、打擊樂器和鋼片琴用的樂 曲》、《兩幅肖像》、《樂隊協奏曲》、《小提琴協奏 曲》、《三鋼協》。

柯達伊(1882-1967),匈牙利作曲家、民族音樂家。他 的成名作是大合唱《匈牙利詩篇》。

格里埃爾(1875-1956),俄羅斯作曲家、音樂教育家。 代表作:《聲樂協奏曲》、《第四弦樂四重奏》、舞劇 《青銅戰士》、《大提琴協奏曲》。

米亞斯科夫斯基(1811-1950),俄羅斯作曲家、教育家 。前蘇聯功勛藝術家,五次獲斯大林獎金代表作:《二 十一交》、《二十七交》、《大提琴協奏曲》、《D小 調小提琴協奏曲》。

斯特拉文斯基(1882-1971),美籍俄羅斯作曲家。代表作 :舞劇組曲《火鳥》;舞劇《春之祭》、《彼得魯什卡》。

韋伯恩(1883-1945),奧地利作曲家。作品有《眼光》等。

貝爾格(1885-1935),奧地利作曲家。作品有歌劇《沃采 克》等。

普羅科菲耶夫(1891-1953),俄羅斯作曲家、鋼琴家和指 揮家。代表作:交響童話(彼得與狼)、《第一交響曲》。

格羅菲(1892-1972),美國作曲家、樂曲改編家。代表作 :《大峽谷》組曲。

米德米特(1895-1963),美籍德國作曲家、鋼琴家。代表 作:交響曲《畫家馬蒂斯》。

格什文(1898-1937),美國作曲家、鋼琴家。代表作:音 詩《一個美國人在巴黎》、《藍色狂想曲》

(又譯《布魯 斯哈里斯(1898-1979),美國作曲家。代表作:《三交》。

科普蘭(1900-1990),美國作曲家、指揮家、鋼琴家、演講 家、作家。代表作;舞劇《小夥子比利》組曲、《阿帕拉 契亞之春》組曲;管弦樂曲《墨西哥沙龍》、《林肯肖像》。

羅德里戈(1902- ),西班牙盲人音樂家。3歲雙目失明 ,像命運是作為補償似的賜與極其靈敏的聽覺,使他得以 有可能重要作曲家。代表作:吉他協奏曲《阿蘭胡埃斯協 奏曲》(一譯《阿朗費斯協奏曲》)。

肖斯塔科維奇(1906-1975),俄國作曲家。20世紀蘇聯音樂 界三大巨星之一,著名的鋼琴家、音樂教育家、「人民音 樂家」。代表作:第一、五、七、十、十一交響曲;管弦樂《森林之歌》。

梅西昂(1908- ),法國作曲家,管風琴家。主要作品 有《哈拉維愛情與死亡之歌》、十樂章大型交響曲《羅蘭 利亞交響曲》等。

巴伯(1910-1981),美國作曲家。代表作:《第一樂隊散 文》、《弦樂柔板》,序曲《造謠學校》。

凱奇(1912- ),美國作曲家、鋼琴家,他是最直接向 傳統挑戰,在破壞建設兩方面都有相當成就。他領導了美 國先鋒派音樂數十年,幫助美國年輕一代卸除了歐洲音樂 所加在他們身上的沉重包袱。這方面,他有資格贏得最高 的評價。

布里頓(1913-1976),英國作曲家,他的出現使世界感到 震驚,更使英國樂壇大放異彩。他的《戰爭安魂曲》被 譽為布里頓繼《彼得·格萊姆斯》之後的又一部巔峰之 作。1965年,布里頓應邀為聯合國寫了一首聯合國國歌 《今天的聲音》,歌曲在倫敦、巴黎、紐約同時舉行了 首唱儀式。

幾千年的音樂史,單是近四百年就涌現了眾多的音樂家 ,僅以以上81位音樂家(還有未列條目的人)作為代表, 可大致反映出幾百年的音樂概貌

20世紀西方的現代音樂作品有那些?
微分音樂、噪音音樂、(哈巴,瓦雷茲)新古典主義(斯特拉文斯基、欣德米特、薩蒂)、民族主義(巴托克、艾爾家、布里頓、)、表現主義(勛伯格、貝爾格,韋伯恩)。這些是20世紀的音樂流派和代表作曲家。作品可以參見網路。(輸音樂家名字進去)ps:相對於古典主義浪漫主義,20世紀的音樂沒法聽,我是會有生理反應,太多不和諧音程了。

關於現代音樂時期的代表作品和現代音樂時期的代表作品有的介紹到此就結束了,不知道你從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嗎 ?如果你還想了解更多這方面的信息,記得收藏關注本站。

現代著名音樂代表作品是(列舉3位近現代時期著名音樂家及其代表作品)
本篇文章給大家談談現代著名音樂代表作品是,2、現代世界上有哪些著名的音樂家作曲家?作詞家有哪些人什麼是現代音樂?更有一些作曲家主張將古典主義音樂和本民族風格、現代作曲技巧完美結合,英國作曲家,艾夫斯(1874-1954)是他那個時代最進步、最富冒險精神的美國業余作曲家。匈牙利作曲家、鋼琴家、民族音樂家。匈牙利作曲家、民族音樂家。俄羅斯作曲家、音樂教育家。作品有歌劇《沃采克》等。俄羅斯作曲家、鋼琴家

達達主義繪畫代表作品 哪種風格屬於現代時期的流派
現代藝術主要包括了野獸主義、立體主義、未來主義、表現主義、俄國的至上主義與構成主義、荷蘭的風格派、達達主義、超現實主義、抽象主義、波普藝術等。1、野獸主義自1898至1908年在法國盛行一時的一個現代繪畫潮流。2、立體主義西方現代藝術史上的一個運動和流派,創始人為卡濟米爾·謝韋里諾維奇·馬列維奇20世紀初先後在蘇黎世、紐約、科倫、原西德的漢諾威和巴黎等城市興起的一種虛無主義藝術運動。其中杜桑是達達

現代舞先驅時期代表作品 三大現代舞是哪三
中國現代舞的三大流派是新中國舞、漢唐舞和敦煌舞。神韻是中國現代舞的靈魂。1、新現代舞蹈是戲曲與舞蹈的混合體,2、漢唐舞蹈如崑曲是崑曲藝術本體研究的產物。由古代舞蹈與當代舞蹈相結合而形成的一種新的舞蹈形式。把中國現代舞打造成舞蹈史上的一朵奇葩。魯道夫·拉班(1879—1958匈牙利)——現代舞理論家、教育家、人體動律學和拉班舞譜的發明者、德國表現派舞蹈創始人之一。形成了德國現代舞理論先行的傾向,《飢

Ⅷ 世界十大歌劇是什麼

世界十大歌劇包括:《浮士德》,《鄉村騎士》,《卡門》,《圖蘭朵》,《阿依達》,《茶花女》,《弄臣》,《托斯卡 奧賽羅》,《蝴蝶夫人》和《藝術家的生涯》。
《浮士德》:古諾 Charles Francois Gounod (1818-1893),曲家查爾·弗朗索瓦·古諾出生於法國巴黎。他的父親是畫家,母親是鋼琴家。因此,從小古諾就受到了良好的藝術熏陶。古諾自幼隨母親學習音樂,18歲考入巴黎音樂學院。1839年,他以一部大合唱《斐爾南德》獲羅馬大獎,從而得到公費去義大利深造的機會。在羅馬,古諾熱衷於宗教音樂的研究。回國後,他在教堂擔任管風琴師與唱詩班指揮,並組織了「古諾合唱團」。他曾經受過宗教神職訓練,但他又不肯接受聖職。不過出於對天主教的信仰,他譜寫了大量宗教音樂。從1851年起,古諾開始致力於歌劇的創作。他一生共寫了12部歌劇,其中最成功的是《浮士德》和《羅密歐與朱麗葉》。歌劇《浮士德》的劇本由巴比亞和卡雷根據歌德的同名長詩改編,於1859年首演於巴黎。劇情大致為:年邁的哲學家浮士德十分羨慕青年們的活力,於是祈求魔鬼給他以返老還童的幫助。魔鬼 梅菲斯特·費利斯對浮士德說:如果你肯出賣自己的靈魂,不僅能返老還童,而且還可以得到一個名叫瑪格麗特的姑娘。浮士德應允後,就喝下魔鬼的葯,果然變成了英俊少年。後來魔鬼又施展魔法,使 浮士德騙得了瑪格麗特的愛情。可是,當瑪格麗特懷孕後就被浮士德拋棄了。在一次決斗中,浮士德又將瑪格麗特的哥哥瓦倫丁刺死。瑪格麗特因受刺激而神經錯亂,殺死了自己的孩子而被囚。浮士德 見此情,深感震驚,進入牢房要帶她逃走。但垂死的瑪格麗特已不認得他。這時魔鬼抓住浮士德,要他的靈魂,而天使引導瑪格麗特進入天國的歌聲使浮士德得到了解脫。 這部歌劇是古諾的代表作。歌劇的音樂成功地描繪了劇中人物的各種性格。第四幕中的《士兵進行曲》,是瓦倫丁與士兵出征歸來時唱的,豪邁雄壯,富於動力和生氣,反映了士兵勝利凱旋時的喜悅心情,是一首膾炙人口的著名合唱曲。

《蝴蝶夫人》:普契尼(Giacomo Puccini 1858-1924) 普契尼出生於盧卡(Lucca),1880年他寫了頌主彌*(Messa di Gloria),使他的叔叔願意支持他的音樂學習。1880年開始到米蘭音樂學院學習,1883年畢業後一年寫了第一部歌劇女巫(The Witches)。1889年被任命寫第二部歌劇艾狄加(Edgar),並開始與出版商利歌迪(Ricordi)開始長期的合作。他1893年的作品Manon Lescaut被譽為天才之作。他其中一部最著名的歌劇波希米亞人(La Boheme)1896年在都靈(Turin)首演時不受觀眾歡迎,這部歌劇以法國作家馬格(Murger)的小說《波希米亞生活情景》為藍本。後來這部作品終為人們接受,並被認為是普切尼最優秀的作品之一。普契尼1900年的歌劇吐斯卡(Tosca)是歌劇的標准劇目。1904年的歌劇蝴蝶夫人(Madame Butterfly)在米蘭史基拉歌劇院首演時同樣受到非議,但經過普契尼修改後演出獲得成功。他的其它歌劇還有金色西方的姑娘(La fanciulla del west)、安祖利卡(Sister Angelica)、Gianni Schicchi等。1924年他未寫完圖蘭朵(Turandot)就逝世了,這部歌劇的故事發生在中國,講述關於公主圖蘭朵的故事,其中有一段旋律來自中國音樂茉莉花。1926年圖蘭朵由安佛努(Franco Alfano)續完後首演。普契尼曾經講過:「我寫的音樂都是小兒科的音樂。」雖然他的作品不象威爾第的「偉大」,但很多人認為他是義大利繼羅西尼之後除威爾第之外最偉大的音樂家。二幕歌劇《蝴蝶夫人》根據美國約翰.朗的小說和大衛.貝拉斯科的話劇改編,由普契尼作曲,義大利伊利卡和賈科薩作詞,1904年2月17日首演於米蘭的拉.斯卡拉劇院。劇情大意為:天真活潑的日本姑娘巧巧桑,人稱「蝴蝶姑娘」,委身於美國海軍上尉平克爾頓。婚後不久,平克爾頓回國,三年之間杳無音信。原來,平克爾頓已另有新娶,置蝴蝶夫人於腦後。當他偕美國夫人重登長崎,苦苦等候三年的蝴蝶夫人悲憤交加,在交出了伶俐的兒子後,刎劍自盡。這部歌劇抒情性風格極為強烈,音樂優美感人,成功地塑造了蝴蝶夫人純潔、溫柔、深情、忠貞的動人形象。

《鄉村騎士》:皮埃特羅·瑪斯卡尼 Pietro Mascagni,(1863-1945)
義大利歌劇作曲家。先後就學於凱魯比尼音樂學院和米蘭音樂學院。1895年至1902年在貝沙洛任羅西尼音樂學院院長。1902年後,游歷美洲,指揮自己的歌劇作品。1929年當選為義大利音樂會會員。作有十四部歌劇和一部輕歌劇。獨幕歌劇《鄉村騎士》於1890年在羅馬首演,是他的成名作。故事是發生在西西里鄉村的廣場上,盧齊婭***酒館前。她見到她兒子圖里杜的女兒桑圖扎,十分沮喪,才得知她兒子已經背叛了桑圖扎,與赴車人阿爾菲奧的妻子洛拉相好了。洛拉曾是圖里杜的戀人。他服兵役回來後,已成了趕車人的妻子了。圖里杜確實是位漂亮的小夥子,他也來到了廣場。桑圖扎勸其改邪歸正,但他拒絕了,仍與水性楊花的洛拉一起走進了教堂。此時,洛拉丈夫阿爾菲奧前來尋找洛拉,見到了桑圖扎。她不得不告訴阿爾菲奧,洛拉已與自己丈夫勾搭上了。待圖里杜情緒高昂地走出教堂時,阿爾菲奧向他挑戰,雙方同意決斗。圖里杜前來告別母親盧齊婭,要她象慈母一樣對待桑圖扎,便離去了。之後,桑圖扎來到盧齊婭處,摟住那可憐的老婆婆哭泣起來……。這時,遠方傳來人們的竊竊私語聲。一位婦女還大聲地喊叫:"他們把鄉親圖里杜給殺死了!"桑圖扎頓然暈倒在地。盧齊婭體力不支,悲痛地由周圍的人們攙扶著……。幕急落。在反映拳王阿里的電影《憤怒的公牛》(導演:馬丁·科斯塞斯)中片頭片尾均採用了馬斯塔尼的歌劇「鄉村騎士」的間奏曲

《奧賽羅》:居塞比·威爾第(Giuseppe Verdi,1813-1901),義大利偉大的歌劇作曲家。四幕歌劇《奧賽羅》完成於1887年,同年2月首演於米蘭,是威爾第擱筆十幾年後又創作的一部令人驚嘆的天才作品,是年作者七十三歲。這部作品的腳本由作曲家兼詩人包依託根據莎士比亞的著名悲劇剪裁寫成,在這部歌劇中,威爾第以豐富的音樂形象展現了莎士比亞原著里壯麗動人的故事。《奧賽羅》集中體現了威爾第幾十年的歌劇創作經驗,他吸取了瓦格納"音樂劇"的某些創作手法,更加註意發揮樂隊的表現功能,使音樂語言與劇情結合得更緊密,從而加強了歌唱的戲劇性。同時,旋律刻劃與中期作品相比,更見深刻而富於情感。;另外羅西尼 Gioacchino Rossini(1792~1868) 也寫國《奧賽羅》但是不及威爾第的這部歌劇反響大,其中以多明哥扮演的奧賽羅最受歡迎

《卡門》:比才(Georges Bizet 佐治·比才,原名亞歷山大·塞扎爾·萊奧波德·比才,1838-1875)是法國著名的作曲家、鋼琴家。歌劇《卡門》是他一生創作中最優秀、最偉大的作品。這部歌劇的音樂語言生動鮮明,和聲配器巧妙,戲劇情節發展非常感人。比才的音樂朴實、明朗、流暢,常以樂觀精神展示生活中的矛盾,具有強烈的戲劇性。比才只活了37歲,但留下的豐富音樂遺產的價值確是難以估量。四幕歌劇《卡門》是比才根據梅里美的同名小說創作的, 1875年在巴黎首演。煙草廠女工卡門是一個美麗迷人而性格浪漫倔強,放盪不羈的吉普 塞姑娘,工廠下班時,她看到了在廣場站崗的軍曹唐霍塞,對他一見 鍾情,於是,卡門便運用了她罕有的女性的魅力來誘惑唐霍塞,致使霍塞忘記了他原來的情人米卡埃拉而墜入卡門的情網。一天,在廣場上,卡門因與人打架傷人而被捕入獄,而霍塞因深深 愛上了卡門,在押解的途中又被卡門的美貌和花言巧語所打動,逐私自放走了卡門,霍塞因此而丟掉了軍職而加入了卡門所在的走私販集 團,但可憐的霍塞此時才發現卡門已經愛上了鬥牛士埃斯卡米諾,於 是導致霍塞與埃斯卡米諾之間的決斗。在決斗中卡門又明顯地袒護埃斯卡米諾,這更使霍塞簡直無法忍受。在盛大而熱烈的鬥牛場面中, 正當卡門為埃斯卡米諾的勝利而歡呼時,霍塞在鬥牛場的一角找到了 卡門。他請求卡門能回心轉意,但倔強的卡門此時已經被那個英勇的鬥牛士埃斯卡米諾所傾倒,在霍塞拔劍威脅之下,她仍斷然拒絕了他 的愛情,最後終於死在霍塞的劍下。這是一部以合唱見長的歌劇,各種體裁和風格的合唱共有十多首。 其中煙廠女工們吵架的合唱形象逼真,引人人勝;群眾歡度節日的合唱歡快熱烈,色彩繽紛。歌劇著力刻劃了女主人公卡門鮮明而復雜的 性格。劇中描寫卡門的主導動機,又稱為「命運動機」,這個具有匈 牙利或吉卜賽音階特徵(包含兩個增二度)的動機貫穿於全劇,在關鍵處不斷地預示或點明這部歌劇悲劇的結局。第一幕中卡門所唱的哈 巴涅拉《愛情就象一隻不馴服的鳥、是表現卡門性格的一首歌曲。它 通過連續向下滑行樂句的不斷反復,調性游移於同名大小調間,以及旋律始終在中低音區的八度內徘徊等特徵,表現了卡門熱情奔放的誘 人的形象。第一幕中另一首西班牙塞吉第亞舞曲帶有詠嘆調性質,以 鮮明活潑的節奏、熱情而又帶有幾分野氣的旋律,進一步展示了卡門潑辣的性格。第二幕中的《鬥牛士之歌》是埃斯卡米諾答謝和歡迎崇拜他的群眾而唱的一首歌。它採用單二部曲式(主、副歌形式)與分 節歌的結合,雄壯的音調,有力的節奏宛若一首凱旋的進行曲。第三 幕占卜一場,卡門與兩位女伴的三重唱,對卡門作了深刻的心理刻劃。歌曲採用迴旋曲的形式,對比的幾個插部,調式,調性和節拍都與主 部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而由卡門唱出的「不管洗多少遍,這些無情的 紙牌,總告訴你死!」這深沉而哀傷的內心獨自,進一步揭示出卡門的悲劇命運(第四幕終場的二重唱,卡門音調冰冷和堅定的語氣,與 霍塞先是熱烈,轉而析求,最後絕望的旋律形成尖銳對比,具有扣人 心弦的悲劇力量和強烈而緊張的戲劇性。這部歌劇是近百年來各國上演最多的經典作品之一。

《阿依達》:居塞比·威爾第(Giuseppe Fortunino F.Verdi,1813-1901),義大利偉大的歌劇作曲家。威爾第使義大利歌劇放射了新的光芒,他是一個個性顯著的人物,是應該被提供給新的一代視為模範的人物之一。應埃及總督之請,為蘇伊士運河通航典禮於1870年創作的四幕七場歌劇《阿依達》《阿依達》敘述的是一個古老的東方傳奇,故事發生在埃及法老王時代,當時東北非大陸由埃及和衣索比亞兩強對峙,長期來彼此征戰積怨極深。兩埃戰事又起,埃及大勝,埃塞王敗回本國糾集余部又來犯境,埃及王拜青年武士拉達梅斯為帥,統軍迎擊,此時的拉達梅斯正與淪為埃及公主安涅麗絲女奴的埃塞王愛女阿依達悄悄相愛,拉達梅斯出征後大獲全勝並將埃塞王生擒。此時對拉達梅斯暗戀已久的安涅麗絲覺察了他與女奴的愛情,不禁妒火中燒,設計套出阿依達對拉達梅斯的真情。為嘉獎其戰功,埃及王將安涅麗絲公主許配給他,使拉達梅斯陷入極度痛苦。為免兩國長期交惡,他私放阿依達父女出逃,不料被暗中監視的安涅麗絲發覺,遂以叛國罪將其未婚夫打入死囚。行刑之期漸近,阿依達不願獨自偷生,悄悄潛入死牢,一對戀人懷著對愛情的美麗憧憬,安然就戳。

《圖蘭多》普切尼(Giacomo Puccini 1858-1924)美麗的中國公主圖蘭多為每一位求婚者留下三道謎語,猜中者方可成為駙馬,猜不中者則被處死。韃靼王子卡拉夫不聽已被廢黜的父王鐵穆爾和被貶女奴柳兒的勸阻,不顧宮廷三丑臣的警告,毅然隱姓埋名,擊鑼接受考驗。當他猜中謎語後,驕傲的圖蘭多仍不肯嫁他。卡拉夫提出,如果天亮之前公主能猜出他的名字,他甘願受死,否則就該下嫁於他。幾經周折,公主的心被卡拉夫的真情融化,終於在天亮時向父皇宣布:他的名字叫愛情。
《托斯卡》三幕歌劇。根據法國維多利安.薩爾杜的劇本改編,由普契尼作曲,伊利卡和賈科薩作詞,科斯坦齊1900年1月14日首演於羅馬科斯坦齊劇院。劇情大意是警察總監以處死馬里奧脅迫托斯卡委身於他,歌劇女演員托斯卡為救戀人、羅馬畫家馬里奧.卡伐拉多西,假意應允。騙到警察總監簽發的離境通行證後,托斯卡刺死了警察總監,但她亦被警察總監「假處死」的花招所騙,馬里奧被真的處決了。托斯卡因刺死總監之事暴露,最終跳牆自殺。劇中的音樂感情強烈、粗獷,許多戲劇性場面的音樂效果極為強烈,從而成為推動劇情發展的有力手段。

《藝術家的生涯》:亦稱《波西米亞人》、《綉花女》。四幕歌劇。根據法國亨利.謬爾傑的小說《窮藝術家的生活情景》改編,由義大利賈科莫.普契尼(Giacomo Puccini 1858-1924)作曲,義大利裘塞佩.賈科薩、路易基.伊利卡作詞,1896年2月1日,托斯卡尼尼指揮首演於義大利圖林。劇情大意為:生活貧困的窮詩人魯道爾夫巧遇綉花女咪咪,一見鍾情。後來,兩人的愛情瀕於破裂。咪咪生了嚴重的肺病,和魯道爾夫見最後一面時,又重新和好,並計劃著將來的一切。咪咪終於病重死去,魯道爾夫悲痛欲絕。這部歌劇的音樂新穎而富有魅力,經受了時間的反復考驗,至今仍然百看不厭,成為最受觀眾喜愛的歌劇。世界歌王帕瓦羅蒂和義大利熱那亞歌劇團於1986年訪華演出中上演了這個劇目,受到我國觀眾的熱烈歡迎和高度評價。

《茶花女》:三幕歌劇,根據法國小仲馬的劇本《茶花女》改編,威爾第作曲,皮亞維作詞,1853年3月6日首演於威尼斯鳳凰劇院。劇情描述了名*薇奧萊塔為青年阿爾弗萊德真摯的愛情所感動,毅然拋棄紙醉金迷的生活。但是,阿爾弗萊德的父親喬治歐激烈反對。為了顧全阿爾弗萊德的家庭和幸福,薇奧萊塔決心犧牲自己的愛情,重返風月場。阿爾弗萊德誤以為她變了心而當眾羞辱她,患有肺病的薇奧萊塔終於承受不了這一致命的打擊而卧床不起。不久,喬治歐良心發現,把全部真情對兒子言明。當阿爾弗萊德回到薇奧萊塔身邊時,她已經奄奄一息,疾病和不公正的社會奪去了她的愛情和生命。音樂以細微的心理描寫、誠摯優美的歌詞和感人肺腑的悲劇力量,集中體現了威爾第歌劇創作中期的基本特點。

Ⅸ 急求關於<<上帝之音>>的介紹~~

樓主看看吧,我在貼吧找的:
上帝之音-教皇合唱團
THE MASTERPIECES(傑作) 將呈現給您, 包括13首GREGORIAN(格利高里) 最經典的曲目

來自英倫島嶼的Gregorian(教皇合唱團)(又稱「格里高利合唱團」或「上帝之音」),由Frank Peterson在2000年前後精心籌劃。他們浸yin於教堂音樂與合聲風格,以翻唱流行經典歌曲為主。Gregorian的作品曾在全球34個國家發行、在7個國家創下前10名的成績,獲得1張白金及7張金唱片的殊榮

樂隊成員全部由受過專業美聲訓練的Gregorian歌手組成,他們以天籟般的優美和聲把傳承600年的古典美聲演繹成流行音樂,別有一番滋味。這10位著名的吟唱者可以說是教堂合聲樂音的頂道者:PhilipConway、ThomasBarnard、JeremyBirchall、AndrewBusher、MarkBradb2ury、TimothyHolmes、RogerLangford、GregoryMoore、DavidPorterThomas及ChristopherTickner,他們在英國的地位崇高,歌聲從London、Oxford、Cambridge、Birmingham、Nottingham、Southampton到Edinburgh的教堂均可耳聞,也均為傳統音樂名校St.Martin、RoyalCollegeOfMusic、King'sCollegeCambridge、RoyalAcademyOfMusic及RoyalNorthernSchoolOfMusic等出身,可說是最能親切表達、也最具經驗的詮譯者。

而Peterson作為前Enigma成員,本人不但是超級金曲」Time To Say Good bye」(德國音樂史上最成功的單曲)的作者,製作過大牌如Sarah Brightman、Andrea Bocelli、Marky Mark及Sandra等,經手專輯總銷售量更是突破了百萬。他搜遍了全球流行音樂找尋合適的歌曲,一方面必須耳熟能詳,另一方面則要能適合Gregorian的的合聲唱法。正是這樣的嚴格篩選過程,造就了上帝之聲。

Gregorian的專輯全都是在大教堂中完成錄音,所有成員也都有參加教會唱詩班的經歷,在英國音樂界享有一定的地位。他們干凈的聲音使得在流行音樂的范疇中多出一份聖潔的意味,而Sarah Brightman更是數次在作品中獻聲,為專輯平添幾分光彩。他們所造成的影響幾乎使得Gregorian的聖音傳遍全世界。

Gregorian聖詠作為歐洲封建社會初期的主體音樂,可以說是西方音樂文化中的第一朵花。它的發展與整個西方音樂史有密切的關系。在記譜法的研究、音樂理論、復音音樂的興起與發展、音樂學校的成立等許多方面,都要提及Gregorian聖詠,即使現代的調式音樂也是以Gregorian聖詠的調式為基礎。

按照傳統的說法,羅馬教皇Gregorian一世(590--604年在位)從統一治理教會的目的出發,搜集整理了各地的聖詠,選編成兩本聖歌集,從而統一了羅馬教會的儀式和所用音樂。

Gregorian聖詠只用人聲,歌詞採用拉丁文,不用器樂伴奏。Gregorian聖詠沒有和聲和對位,旋律簡單,不用變化音和裝飾音,音域也很窄,一般不超過八度。雖然它的旋律沒有明顯的節奏重音,速度徐緩,但較好地配合了拉丁文歌詞的抑揚頓挫。Gregorian聖詠在產生、發展過程中,吸收了古希臘、希伯萊、敘利亞和巴勒斯坦地區的音樂,因此,它使我們了解了已失傳的古代地中海地區的音樂文化。同音,Gregorian聖詠也孕育了西方一千多年來的音樂藝術。Gregorian Chant以極簡單、極低沉的管風琴為背景(或完全無背景音樂),壓抑的男聲如潮水般連綿起伏,時而徘徊於幽沉的低音部,時而又突然攀升至難以想像的高音區,音域跨度之大和對人聲要求之高,是其它Early Music所不能比擬的。

聖樂對中世紀的歐洲人而言,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當時,社區的每一份子都必須參加***聚會,並在聚會中唱聖歌。天主教的主要禮拜儀式有兩種:「彌撒」與「日課經文」,Gregorian聖歌就是應用在這兩種天主教的禮儀歌曲。

如果說中世紀的Gregorian Chant代表著擯棄所有塵世俗欲與理性,一切精神指向歸於上帝的話,那麼在2000年出版的這張《GREGORIAN·MASTERSOFCHANT》則徹底地顛覆了GregorianChant的所有精神指向。畢竟,上帝死了。尼采說。

Ⅹ 西方音樂史 側重描述了怎麼樣莫扎特

莫扎特,W. A.Wolfgang Amadeus Mozart(1756~1791)奧地利作曲家,維也納古典樂派的代表人物。
1756年1月27日生於薩爾茨堡,1791年12月5日卒於維也納。
奧地利音樂家莫扎特的智商:165

生平
莫扎特出生在一位宮廷樂師的家庭。3歲起顯露音樂才能,4歲跟父親學習鋼琴,5歲作曲,6歲又隨父親學小提琴,8歲創作了一批奏鳴曲和交響曲,11歲寫了第1部歌劇。他僅僅活了36歲。繁重的創作、演出和貧困的生活損害了他的健康,使他過早地離開了人世,他的音樂作品成為世界音樂寶庫的珍貴遺產。

少年時期(1762~1773)1762年,6歲的莫扎特在父親的帶領下到慕尼黑、維也納、普雷斯堡作了一次試驗性的巡迴演出,獲得成功。1763年6月~1773年3月,他們先後到德國、比利時、法國、英國、荷蘭、義大利等國作為期10年的旅行演出均獲成功。這些旅行演出對莫扎特的藝術發展產生了積極影響。他有機會接觸到歐洲當代最先進的音樂藝術——義大利歌劇、法國歌劇、德國的器樂,又結識了作曲家J.C.巴赫G.B.馬蒂尼、G.B.薩馬蒂尼等,跟他們學習作曲技術,這使他以後能夠成為他那個時代在創作上風格最為廣泛的一位作曲家。少年莫扎特在旅行演出中一方面熏染了貴族上流社會的風尚禮儀和華麗的藝術風格,另方面因處於市民音樂家的低下地位,也養成了清高自傲、蔑視權貴的性格。而帶有商業性質的繁重的演出任務,又摧殘了他的健康。

這一時期,莫扎特在倫敦出版了6首哈普西科德和小提琴(或長笛)的奏鳴曲,寫作了3首交響曲和歌劇《虛偽的善意》(1768)、《巴斯蒂安與巴斯蒂娜》(1768)、《本都國王米特里達特》(1770)、《盧齊奧·西拉》(1772)等作品。有些作品反映了他受J.C.巴赫的影響。這一時期的作品已經顯示莫扎特創作體裁的廣泛性和他對歌劇創作的興趣。

成熟時期(1774~1781)1773年底,莫扎特返回薩爾茨堡,在父親的輔導下,彌補被中斷了的音樂與文化的學習,同時利用旅行中獲得的知識與素材,創作了大量的作品。包括歌劇《假園丁》(1775)和《牧人王》(1775)。

這時已經成人的莫扎特,對自己卑微的奴僕地位感到不滿。為了爭取人身與創作的自由,他經過激烈的斗爭,終於在1777年9月獲得大主教的同意,又跟母親進行了兩年的旅行演出。為了另謀職位,以便永遠離開薩爾茨堡,他先後在慕尼黑和曼海姆教學、演出,進一步加深了對不平等制度的認識和體會。在曼海姆時,他得到一些市民音樂家的幫助與同情,並接觸到當時歐洲重要的曼海姆樂派,聽到第一流管弦樂隊的演奏。1778年5月,他回到巴黎,由於母親病逝,加上未能謀到職位,不得不在1779年1月返回薩爾茨堡。

這一時期,莫扎特在曼海姆創作了2首長笛協奏曲1首雙簧管協奏曲、7首鋼琴小提琴奏鳴曲、3首鋼琴奏鳴曲,這些作品反映了曼海姆樂派的影響。在巴黎,他還寫了《巴黎》交響曲、交響協奏曲、管弦樂序曲、長笛和豎琴協奏曲、長笛弦樂四重奏、4首鋼琴變奏曲、4首鋼琴奏鳴曲等。第2次途經曼海姆時,寫了一些宗教音樂3部交響曲、小提琴中提琴的交響協奏曲、小夜曲、嬉遊曲、兩架鋼琴的協奏曲、3首風琴協奏曲等。1780年完成了歌劇《伊多梅紐》的創作。

這一時期莫扎特的作品,在內容上反映了當時狂飆運動思潮的影響,在形式上出現了新的要素,如奏毒鳴曲式第1樂章的呈示部,出現了與第1主題相對比的第2(或更多的)主題在再現部中,常常改換主題出現的次序,有時對主題材料也進行了不同於呈示部的處理,在第1、2樂章間,有了強烈的力度對比等等。這些手法,增強了他的音樂作品的戲劇性,使古典奏鳴曲式進一步形成。

維也納時期(1781~1791)莫扎特再也無法忍受大主教的凌辱,毅然向大主教提出了辭職,到維也納謀生。他是奧地利歷史上第一個有勇氣和決心擺脫宮廷和教會,維護個人尊嚴的作曲家。但是以後他雖然名義上是一位自由作曲家,實際上仍然無力抗爭封建社會對他的壓迫。生活的磨難對他的思想和創作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在維也納的10年,成為他創作中最重要的10年。1781年,他和大主教決裂後,寫出了著名的歌劇《後宮誘逃》。該劇於1782年7月首演,獲得很大成功。1782年,他在沒有徵得父親的同意的情況下,同一位曼海姆音樂家的女兒康施坦絲·韋伯結了婚。莫扎特和當時正在維也納的J海頓結下了深厚的友誼,他向海頓學習了四重奏和交響曲創作的經驗,並寫了6首弦樂四重奏贈送給海頓。1784年,他參加了「共濟會」,是維也納第八支部的成員。他熱心地參加了這個帶有資產階級啟蒙思想色彩的秘密宗教團體的活動,對它所宣揚的自由、平等、博愛的思想有強烈共鳴,並在這種思想的啟示下寫出了許多作品。

1785年,一度倒閉了的維也納民族劇院恢復,莫扎特有了從事歌劇創作的機會。他寫了一部滑稽戲《劇院經理》(1786年演出)。1786年完成並上演了《費加羅的婚姻》,該劇的影響很大,甚至在布拉格也家喻戶曉。1787年《唐璜》完成並得到演出。 在維也納,莫扎特發現了J.S.巴赫的作品。他對巴赫的復調技法進行了深入的學習和研究。這對他後期的創作起了重要影響。

1789年4月,貧困中的莫扎特,由他的學生卡爾·利希諾夫斯基公爵帶領,到柏林德累斯頓,萊比錫等地演出。雖然轟動一時,卻未能解脫他的經濟困境。1790年1月,他的歌劇《女人心》上演。2月,皇帝去世,莫扎特向繼任皇帝利奧波德二世請求接任宮廷樂長L.霍夫曼的職位,得到同意,但未實現。1791年,他寫了歌劇《蒂托的仁慈》,未獲成功。同年9月寫了最後一部歌劇《魔笛》,並在重病中寫作大型宗教音樂作品《追思曲》,未能全部完成,便與世長辭了。死後被葬在維也納貧民公墓的一個不知名的地方。

創作
莫扎特的短暫一生寫出了大量的音樂作品,體裁形式涉及到各個領域,留下了許多不朽的傑作。

歌劇
莫扎特的主要創作領域是歌劇。他一生的36年中,有25年在從事歌劇創作,共寫了20餘部。其中《費加羅的婚姻》、《唐璜》和《魔笛》最具代表性。
《費加羅的婚姻》取材於當時在奧地利被禁演的P.A.C.de博馬舍的話劇,歌劇腳本由義大利詩人L.達·蓬泰改編,1786年首演。改編後的腳本雖然削弱了原劇對封建社會的抨擊,增添了抒情性的描寫,但仍不失原作的批判精神而且揭露和諷刺了以伯爵為代表的封建貴族的虛偽和驕奢淫逸的生活,頌揚了以費加羅、蘇珊娜為代表的「第三等級」人民正直、機智、勇敢的品質,表現了同封建主義斗爭必勝的樂觀主義精神。莫扎特這部歌劇的主要貢獻是沒有沿用當時流行的義大利趣歌劇的滑稽誇張、和雜耍式的手法,而著重描繪了人物的性格,進行了心理刻劃,增強了歌劇的抒情性,並在劇中發揮了重唱的技巧和表現力。

《唐璜》的腳本也自達·蓬泰改編。1787年首演。它取材於西班牙一個有名的民間傳說。當時,該傳說有各種版本廣泛流傳於歐洲各國,並已有話劇、歌劇、芭蕾等藝術形式,莫扎特和達·蓬泰選用了G.貝爾塔蒂的歌劇腳本《石客記》(義大利作曲家G.加扎尼加作曲),在劇情和人物方面作了較大的改動。通過貴族唐璜這個矛盾的人物及其欺騙、損害婦女行為的可鄙下場,揭露了封建貴族的腐爛生活,同時又肯定了主人翁蔑視封建禮教,追求幸福的一面。這是一部具有倫理道德意義的歌劇,反映了18世紀80年代末開始的德奧知識界對道德倫理問題的興趣和關心。它是莫扎特在義大利趣歌劇的基礎上發展歌劇式戲劇的重要作品。在處理這部歌劇的音樂時,莫扎特加強了對人物的心理刻劃,使人物的形象更為復雜、真實,同時運用戲劇化的重唱,增強歌劇的矛盾沖突。

《魔笛》是莫扎特1791年逝世前幾個月寫完和演出的最後一部歌劇。其腳本是由莫扎特的老朋友熱心於德國民族歌劇的一座小劇院經理E.希卡內德提議並編寫的。歌劇取材於維蘭德的神話《露露》。通過主人公為追求理想而進行艱苦鬥爭,最後取得勝利的故事,歌頌了光明必將戰勝黑暗的思想。這部歌劇所反映的思想,和莫扎特追求啟蒙主義和對「共濟會」的自由、平等、博愛的理想有密切的關系。其中幾個主要角色可能隱喻了當時社會現實中的人物。例如大祭司薩拉斯特羅使人聯想到前不久去世的共濟會首腦、莫扎特的朋友博恩。莫扎特採用了典型的新教眾贊歌式的音樂塑造,使他的音樂具有庄嚴、崇高的性質;反面角色夜後,則可能是影射瑪麗亞·特蕾西亞(她在位期間曾鎮壓共濟會),這個角色需自技巧較高的花腔女高音扮演,其音樂表演難度較大而沒有內在的感情,劇中的英雄塔米諾王子可能是比喻同情共濟會的約瑟夫二世,他的音樂優美動人,採用的是正歌劇中的抒情詠嘆調,帕米娜是人民高尚精神的象徵,音樂十分優美,半人半鳥的幻奇性人物帕帕蓋諾及其妻子是勞動人民的化身,他們的音樂帶有鮮明的德奧民間風格。這部歌劇是莫扎特在德國及奧地利歌唱劇和神話劇的基礎上,發展德國民族童話歌劇的代表作,它標志著18世紀德奧小歌劇發展告一段落,並為後來德國的浪漫主義歌劇的產生打下了基礎,成為後者的先驅。

交響曲
莫扎特一共寫了約50部交響曲,其中41部有編號,並象其他器樂作品一樣可以分為若干組。交響曲大部分是早年受各種不同音樂風格影響寫成的,因而帶有模仿不同風格的痕跡。其中可以看到J.C.巴赫,G.C.瓦根賽爾M.G.莫恩,特別是海頓以及以J.斯塔米茨為代表的曼海姆樂派等風格的影響。

莫扎特最有代表性的交響曲有7部。其中《第三十一交響曲》(《巴黎》)是為當時歐洲最傑出的交響樂團之一的巴黎交響樂團譜寫的,具有巴黎的音樂風格和豐富的音響,《第三十五交響曲》(《哈夫納》)實際上是一首小夜曲,《第三十八交響曲》(《布拉格》)常被人們稱作「沒有小步舞曲的交響曲」,它只有3個樂章,不再是對義大利交響曲的風格模仿,而是一部地道的維也納交響曲,《第三十六交響曲》(《林茨》)反映了莫扎特受海頓交響曲創作的影響。

莫扎特的最後3部交響曲——降E大調、g小調和C大調交響曲是他最優秀的交響樂作品。它們都寫於1788年6~8月的6個星期之內。人們通常將它們劃歸為一個組,但三者之間各有其特點:降E大調《第三十九交響曲》明朗愉快,充滿了詩意;g小調《第四十交響曲》富有戲劇性,有海頓式的樂觀主義情緒,但在技法上又完全不同於海頓,被稱為莫扎特的「英雄」交響曲;C大調《第四十一交響曲》(通常被稱為《朱庇特》)宏偉豪邁,樂觀向上,預示了L.van貝多芬的英雄交響曲的出現。

莫扎特的交響曲(尤其最後3首),是貝多芬之前的全部交響曲創作的最高成就。他的突出貢獻在於重視各樂章之間以及樂章中的主題之間的對比性。

協奏曲
是除歌劇以外,莫扎特在音樂創作上貢獻最為突出的體裁之一。他一生寫了50餘部各種獨奏樂器與樂隊的協奏曲。這些作品在巴羅克協奏曲的基礎上,確立了18世紀古典主義協奏曲的結構原則:3個樂章對比並置的套曲結構(第1樂章奏鳴曲式,第2樂章是類似詠嘆調式的抒情樂章,第3樂章具有舞蹈性或通俗性格);雙呈示部,獨奏樂器有技巧性的華彩段等。同時加強了獨奏樂器的地位,強調了它不同於協奏樂隊的音樂性格。由於莫扎特的這些成就,使協奏曲不再片面表現技巧,而使之具有與交響曲同樣深刻的意義。莫扎特成為近代協奏曲形式的創始人。

在莫扎特的協奏曲中,鋼琴協奏曲佔有突出的地位。共寫了27部,其中代表作有d小調、c小調、A大調等。此外,還有7首小提琴協奏曲,其中G大調、A大調、D大調的3首比較突出。在管樂協奏曲方面,《A大調單簧管協奏曲》也很突出。其他是4首圓號協奏曲,1首《長笛豎琴協奏曲》等。

奏鳴曲套曲
莫扎特寫了17部鋼琴奏鳴曲、6部小提琴奏鳴曲和35部鋼琴小提琴奏鳴曲等,對古典奏鳴曲套曲的發展有一定的貢獻,確立了維也納古典樂派3個樂章的奏鳴曲套曲形式。在鋼琴奏鳴曲方面,他完成了從哈普西科德風格到鋼琴風格的過渡。在他80年代的鋼琴奏鳴曲中,已使鋼琴的效果和音域得到了發揮,如《A大調鋼琴奏鳴曲》(1783)《c小調奏鳴曲》(1785)等。前者體現了他的生活風俗性的特點,後者顯示了尖銳的對比並置與戲劇性的力量,預示了貝多芬鋼琴奏鳴曲的誕生。莫扎特的鋼琴小提琴奏鳴曲,從義大利A.科雷利G.B.薩馬蒂尼等人的影響中逐步解放出來,形成了自己獨立的風格。從1778年開始,莫扎特就將鋼琴和小提琴兩件樂器擺在同等重要的地位,如降E大調(1781)、降B大調(1784)、降E大調(1785)、A大調(1787)等幾首都較成功。

室內樂
在莫扎特寫作的23首弦樂四重奏中,最好的是獻給海頓的6首(1773),它們從不同的側面反映了莫扎特的思想和風格——真摯親切、明快開朗的性格和樂觀主義的精神狀態。與海頓、貝多芬不同的是莫扎特的天才不是表現在四重奏方面,而表現在五重奏上。其中最為突出的是《C大調弦樂五重奏》(1787)和《g小調弦樂五重奏》(1787)。前者在曲式結構、主題處理等方面有創新,後者是一部悲劇性的作品,反映了作者對社會現實的憂慮與思考。此外,《A大調單簧管五重奏》和幾首中提琴五重奏也被譽為他的代表作。

宗教音樂
由於職務的關系,宗教音樂在莫扎特的作品中佔有很大部分。其中以他臨終前創作的《追思曲》最有代表性。這部作品注入了作者對整個人生的深刻感受,表現了他作為市民音樂家一生所遭受到剝削、屈辱冷遇、貧困的痛苦和他對光明歡樂始終不渝的追求與嚮往。莫扎特寫了樂曲的大部分,剩下的由他的學生F.X.敘斯邁爾忠實地按照他的計劃和風格予以完成,並於1793年12月以瓦爾澤格伯爵作曲的名義演出。

其它
除上述各種體裁外,莫扎特還寫了大量的嬉遊曲小夜曲、舞曲等。在這些風俗性的作品中,莫扎特採用了民間音樂的因素。反映了他和民間音樂的聯系,它們大都具有輕松活潑的特點。其中《G大調弦樂小夜曲》影響較大,它既包含了清新、生動活潑的情緒,又具有寬廣、純朴的抒情性。 總的說來,莫扎特的創作成就遍及各個音樂領域。它們反映了18世紀末,處在被壓迫地位的德奧知識分子擺脫封建專制主義的羈絆,對美好社會和光明、正義人的尊嚴的追求。他的音樂風格具有誠摯、細膩、通俗優雅、輕靈、流麗的特徵,大都充滿了樂觀主義的情緒,反映了上升時期的德奧資產階級樂觀向上的精神狀態;在維也納後期的創作中,也出現了悲劇性、戲劇性的風格,對社會矛盾的反映更趨深刻。

辭世
莫扎特去世後,屍骨安葬在聖馬克斯墓地。 地址:St. Marx Friedhof, Leberstrasse 6-8, 1110 Wien。
他的墓碑於一八九一年從聖馬克思墓地移到了中央陵園名人墓地32A的第55號墓穴,莫扎特的一座大理石紀念像創作於一八九六年,如今這座塑像坐落在城堡花園,是遊客們樂於觀光的地方。

電影《莫扎特傳》
原 名:Amadeus
◆譯 名:莫扎特傳
◆導 演:米洛斯·福爾曼 Milos Forman
◆編 劇:Peter Shaffer (play) Peter Shaffer (screenplay)
◆演 員:默里·亞伯拉漢 F. Murray Abraham 湯姆·休斯克 Tom Hulce 伊麗莎白·貝里奇 Elizabeth Berridge 西蒙·卡洛 Simon Callow 羅伊·多特里克 Roy Dotrice 克里斯汀·艾伯塞爾 Christine Ebersole 傑弗里·瓊斯 Jeffrey Jones 查爾斯·凱 Charles Kay
◆類 型:劇情
◆片 長:160 分鍾
◆上 映:1984年
◆國 家:美國
◆語 言:英語/義大利語
◆鏈 接:http://us.imdb.com/title/tt0086879/
◆評 論:8.3/10 (30,021 votes) 展現一位「並非完人的樂聖」的坎坷人生 反映人生道路上善與惡的沖突 深刻洞悉人性的經典之作 但是並非完全忠實於歷史,歷史中的安東尼奧.薩利埃雷並非莫扎特的仇敵。
◆簡 介: 本片講述了偉大的音樂天才沃爾夫崗.阿巴迪斯.莫扎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的一生。影片採用倒敘手法,由安東尼奧.薩利埃雷(Antonio Salieri)講述。他是一位宮廷樂師、莫扎特的天才使他既羨慕又震驚,心理上發生了變態,決定除掉莫扎特。音樂在全片中具有敘述和點出主題的作用,將莫扎特的音樂和他的生平事件串連在一起,刻劃了莫扎特與薩利埃雷在音樂上的沖突。

作品列表
Wolfgang Amadeus Mozart(沃爾夫岡·阿瑪迪烏斯·莫扎特 1756-1791) 列表

交響曲:
第1交響曲,降E大調,K16(伯姆指揮柏林愛樂)
第2交響曲,(疑作)(Naxos,沃德指揮北方室內管弦樂團)
第4交響曲,D大調,K.19(伯姆指揮柏林愛樂)
第5交響曲,降B大調,K.22(伯姆指揮柏林愛樂)
第6交響曲,F大調,K43(1767)
第7交響曲,D大調,K45(1768)
第8交響曲,F大調,K48(1768)
第9交響曲,C大調,K73(1771)
第10交響曲,G大調,K74(1770)
第11交響曲,D大調,K84(1770)
第12交響曲,G大調,K110(1771)
第13交響曲,F大調,K112(1771)
第14交響曲,A大調,K114(1771)
第15交響曲,G大調,K124(1772)
第16交響曲,C大調,K128(1772)
第17交響曲,G大調,K129(1772)
第18交響曲,F大調,K130(1772)
第19交響曲,降E大調,K132(1772)
第20交響曲,D大調,K133(1772)
第21交響曲,A大調,K134(1772)
第22交響曲,C大調,K162(1773)
第23交響曲,D大調,K181(1773)
第24交響曲,降B大調,K182(1773)
第25交響曲,g小調,K168
全曲(伯恩斯坦指揮維也納愛樂)
第一樂章(馬里納指揮聖馬丁樂團)
第26交響曲,降E大調,《塔莫斯》序曲,K184(1773)
第27交響曲,G大調,K199(1773)
第28交響曲,C大調,K200(1773)
第29交響曲,A大調,K201(1774)(Otmar Suitner指揮Staatskapelle Dresden)
第30交響曲,D大調,K202(1774)
第31交響曲《巴黎》,D大調,K297(1778)
第32交響曲,G大調,可能是歌劇《扎伊德》「Zaide」,K344序曲 (1779)(馬格指揮倫敦交響樂團)
第33交響曲,降B大調,K319(1779)
卡克萊伯指揮巴伐利亞國立管弦樂團DVD版
約胡姆指揮班貝格交響樂團
第34交響曲,C大調,K338(1780)
哈農庫特指揮阿姆斯特丹音樂會堂樂團
第35交響曲《哈夫納》,D大調,K385
第二樂章,哈農庫特指揮皇家音樂廳管弦樂團
第36交響曲《林茨》,C大調,K425
第一樂章,哈農庫特指揮皇家音樂廳管弦樂團
全曲(克萊伯版)
第37交響曲,G大調,K444,(1783)(僅作引子,其餘為M.海頓所作,在海頓的作品編號中為MH334,1783年完成)(暫無)
第38交響曲《布拉格》,D大調,K504
全曲(克倫貝勒指揮柏林戰時廣播交響樂團)
全曲(伯姆指揮維也納愛樂樂團)
第39交響曲,降E大調,K543
第三樂章(演奏者不詳)
第三樂章(朱里尼/柏林愛樂)
全曲(伯姆指揮柏林愛樂)
第40交響曲,g小調,K550
第一樂章(旺德指揮北德廣播交響樂團)
第一樂章(伯姆指揮維也納愛樂)
第一樂章(伯姆指揮柏林愛樂)
第一樂章(托斯卡尼尼指揮NBC交響樂團)
第二樂章(伯姆指揮柏林愛樂)
第三樂章(伯姆指揮柏林愛樂)
第四樂章(伯姆指揮柏林愛樂)
四合一版(富特文革勒+瓦爾特+卡拉揚+老克萊伯)(維也納愛樂+哥倫比亞交響+柏林愛樂+倫敦愛樂)
第41號交響曲《朱庇特》,C大調,K551
第一樂章(伯姆指揮柏林愛樂)
第一樂章(伯恩斯坦指揮維也納愛樂)
全曲(伯姆指揮柏林愛樂)
全曲(伯恩斯坦指揮紐約愛樂樂團)
全曲(史科瓦澤夫斯基指揮日本讀賣交響樂團)
第43號交響曲,KV76
全曲(格拉夫指揮薩爾茨堡莫扎特管弦樂團)

其他管弦樂作品:
遣興曲 K63,第五樂章(NAXOS,內拉特指揮薩爾茨堡室內樂團)
遣興曲 K99,第七樂章(NAXOS,內拉特指揮薩爾茨堡室內樂團)
第2號嬉遊曲之1,D大調,K131(NAXOS內塔指揮伊斯特羅波利坦樂團)
第2號嬉遊曲之2,D大調,K136(山度·威格指揮薩爾茲堡莫扎特管弦樂團演奏)
第2號嬉遊曲之3,降B大調,K137(山度·威格指揮薩爾茲堡莫扎特管弦樂團演奏)
第2號嬉遊曲之4,F大調,K138 第3樂章(庫普曼指揮阿姆斯特丹巴洛克樂團)
第2號嬉遊曲之4,F大調,K138(山度·威格指揮Camerata Salzburg樂團)
第11號嬉遊曲 K251,第三樂章,稍快的快板(聖馬丁室內合奏團)
第12號嬉遊曲 K252,第三樂章,波蘭舞曲(霍利格爾管樂合奏團)
第14號嬉遊曲 K270,第二樂章,小行板(霍利格爾管樂合奏團)
第15號嬉遊曲 K287,第四樂章(聖馬丁室內合奏團)
第16號嬉遊曲 K289,第一樂章(荷蘭管樂合奏團)
第17嬉遊曲K334,第三樂章,小步舞曲(聖馬丁室內合奏團)
第17嬉遊曲K334,第三樂章,小步舞曲(演奏者不詳)
第1號小夜曲,D大調,K100,第六樂章(博斯科夫斯基指揮維也納莫扎特合奏團演奏)
第3號小夜曲,D大調,K185,第二樂章(NAXOS,內拉特指揮薩爾茨堡室內樂團)
第3號小夜曲,D大調,K185,第六樂章(馬里納指揮聖馬丁室內樂團)
第4號小夜曲,D大調,K203,第八樂章(NAXOS,內拉特指揮薩爾茨堡室內樂團)
D大調進行曲K215和第5號小夜曲,D大調,K204第一樂章(馬里納指揮聖馬丁樂團)
第6號小夜曲,D大調,K239,「月下小夜曲」(Serenata Notturna)
第一樂章:進行曲(伯姆指揮柏林愛樂)
全曲(SandorVegh指揮薩爾茨堡莫扎特音樂學院樂團)
第7號小夜曲,D大調,K250,「哈夫納小夜曲」
第四樂章:迴旋曲(伯姆指揮柏林愛樂樂團演奏)
第9號小夜曲,D大調,K320
全曲(伯姆指揮柏林愛樂樂團演奏)
第六樂章,小步舞曲(伯姆指揮柏林愛樂樂團演奏)
第10號小夜曲,降B大調,K361
第三樂章(NAXOS,德國管樂家重奏團)
第七樂章(NAXOS,德國管樂家重奏團)
全曲(伯姆指揮柏林愛樂管樂團)
全曲(富特文革勒指揮維也納演奏家樂團)
第11小夜曲,降E大調,K375(芝加哥交響樂團/ 莫斯科愛樂)
第12小夜曲,C小調,K388(邁耶爾管樂合奏團)
第13號小夜曲,《G大調弦樂小夜曲》(K525)
第一樂章(瓦爾特指揮哥倫比亞交響樂團,CBS報紙版)
第一樂章(Traunfellner指揮維也納室內愛樂樂隊)
第四樂章:(伯姆指揮維也納愛樂樂團)
全曲(馬里納指揮聖馬丁樂團EMI-LD版)
全曲(馬里納指揮聖馬丁樂團PhlipsCD版)
第一樂章(室內樂團版,馬里納指揮聖馬丁室內樂團)
音樂玩笑(F大調,K522)
(菲拉德指揮菲拉德室內管弦樂團)
(奧菲斯室內樂團)
德國舞曲,K605,第3首「雪橇」(博斯科夫斯基指揮維也納莫扎特合奏團)
德國舞曲 K586 No.5(Johannes Wildner指揮Capella Istropolitana)NAXOS8.550412
英雄科堡之勝利(K587)
(奧菲斯室內樂團)
Promenade en Traineau(里德/慕尼黑藝術家管弦樂團)
(馬里納指揮聖馬丁室內樂團)

23

閱讀全文

與關於中西方音樂史的電影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犬之島免費完整電影 瀏覽:165
電影票VB 瀏覽:251
紅色電影辛亥革命觀後感400 瀏覽:181
買完電影票的二維碼 瀏覽:846
圖片配文字電影截圖 瀏覽:62
韓國電影導演金大佑 瀏覽:732
霸王花電影3演員表 瀏覽:7
日本電影院內褲服 瀏覽:996
紋二維碼的電影叫什麼名字 瀏覽:17
小學生版英文電影觀後感 瀏覽:407
芳華電影原聲音樂cd 瀏覽:926
內蒙古古裝電影大全 瀏覽:773
韓國海軍日本電影大全 瀏覽:16
使徒行者電影有粵語嗎 瀏覽:928
有什麼好看的三級愛情電影 瀏覽:923
四哥電影大全播放 瀏覽:628
電影血疫完整觀看 瀏覽:340
學生會微電影劇本大全 瀏覽:502
哪裡可以看中文版外國電影 瀏覽:694
大朗長盛影院電影院 瀏覽:8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