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電影《虎口脫險》中,指揮家排練的那首曲子叫什麼
是法國作曲家柏遼茲的清唱劇《浮士德的沉淪》中的一段,名為《拉科齊進行曲》。
⑵ 關於指揮家的電影
《八月迷情》,又名《把愛找回來》。
片名:把愛找回來 http://turbocms.zbii.com:889/yl/yldt/images/200816613344.jpg
英文片名:August Rush
國家/地區:美國
區域:歐美
出品:
發行:華納(美)、發行拳(台)
拍攝日期
2006年2月13日 - 2006年4月25日
製作日期
2006年2月13日
導演: 克里斯汀·謝里丹Kirsten Sheridan
編劇:Nick Castle James V. Hart
製片:
主演:弗雷迪·海默爾Freddie Highmore 喬納森·瑞斯·邁耶斯Jonathan Rhys Meyers 凱莉·拉塞爾Keri Russell 羅賓·威廉姆斯Robin Williams 特倫斯·霍華德 Terrence Howard
分級:美國PG
上映時間:2007年11月21日
全部劇組成員:
劇情: 12年前,紐約華盛頓廣場。一首街頭音樂家演奏的「月光舞曲」,同時吸引了美麗的萊娜(凱莉·拉塞爾)和風度翩翩的路易斯(喬納森·瑞斯·邁耶斯)。一個是備受家人呵護的大提琴家,一個是四海為家的愛爾蘭吉他手,然而在那個月光照耀的迷人夜晚,兩個生活迥異的年輕人卻宿命般地陷入了愛河。人生中最浪漫的一夜之後,萊娜和路易斯約定再見,可因為萊娜父親的固執,她卻意外錯過和路易斯的約會。一廂,路易斯以為萊娜毫不在乎兩人之間的感情,心碎得無法繼續彈奏,更最終放棄了自己的音樂事業;另一廂,萊娜不僅失去了愛情的希望,還在幾個月後的一場車禍中失去了她和路易斯未出世的孩子--實際上,孩子被萊娜的父親偷偷送進了孤兒院!
11歲的孤兒伊萬(弗雷迪·海默爾),打小就有著不同尋常的音樂天賦--即便是麥浪上掠過的風聲,在他耳中也會變成美妙的交響曲。雖然一出世就進了孤兒院,但伊萬一直堅信,就像自己想念父母一樣,父母也在世界的某個角落想念著自己,於是他偷偷逃出孤兒院去尋找父母。在紐約大都會里孤單一人的他,跟隨著一個在街頭小子的吉他聲,找到了一個廢棄的臨時庇護所。在那裡,有數十個像他一樣的孩子,而神秘的街頭藝人威扎德保護著他們。當伊萬第一次拾起吉他用獨特方式彈奏,他的才華讓威扎德嘖嘖稱奇。威扎德給他取名為奧古斯汀·拉什,教他音樂,發掘他的音樂天賦,還對他有著遠大的計劃。而奧古斯汀則堅信:音樂一定將牽引他找到失散的父母!
看點:如果這是19世紀,如果故事發生在倫敦,如果孤兒成了一個小賊,如果它由文學名宿狄更斯執筆,毫無疑問,這就是《霧都孤兒》的故事。加一點點奇跡,添一點點音樂,再創造一個魔幻般的現實,現代音樂版「紐約孤兒」就此誕生!
《查理巧克力工廠》、《尋找夢幻島》里強尼·德普的可愛小跟班弗雷迪·海默爾成了那個可憐兮兮的小孤兒,孩子們最愛的笑匠羅賓·威廉姆斯是把手下孩子當搖錢樹的費金,還有個無私的神父同樣在危難時刻幫了小孤兒一把--要是狄更斯再生,沒准治編劇一個抄襲的罪。可能還嫌「霧都孤兒」新編不夠曲折,「千里尋母記」的戲碼也被抓住來了個雙倍乾坤大挪移,自小就被拋棄的孤兒,不僅要四處尋找雙親,這尋人啟事的方法還不是一般的別致--音樂!
沒錯,風吹稻浪能作成音樂、地鐵轟隆能作成音樂、輪胎剎車能作成音樂、嘈雜的笑鬧聲能作成音樂、籃球的彈跳聲能作成音樂、電話鈴聲也能作成音樂,一切在小孤兒的腦中都是美妙的音樂!吉他手父親、大提琴家母親,這小子也天生就是音樂家,這么強烈的遺傳基因,難怪可以用來當作尋人秘方!影片的最高潮,將會是這個11歲的小子在紐約中央公園四萬多名觀眾的面前,指揮紐約愛樂演奏自己創作的交響樂
其它:憤世嫉俗者請迴避!喜歡驚喜者請迴避!如果你在看電影時會琢磨琢磨它的真實可行性,那也請迴避!華納公司這廂開道的,雖不是魔幻小巫師哈利波特,但這個音樂世界卻也神奇得夠可以--音樂小神童自小孤兒,到紐約尋找父母喜得貴人相助,得進朱利安音樂學院,很快就達成在紐約中央公園表演的夢想,偏偏父母也來到這場演奏會,從此一家三口歡天喜地。太多的巧合、太多的假設、太不現實的對白和劇情,絕對有做白日夢的嫌疑!
可偏偏華納又拋出了讓人難以拒絕的「誘餌」:弗雷迪·海默爾、羅賓·威廉姆斯的老少配就夠搶眼了,還有英倫帥哥喬納森·瑞斯·邁耶斯邊彈吉他邊唱歌的帥氣模樣,凱莉·拉塞爾(《碟中諜3》)純白禮服拉起大提琴的高貴氣質,特倫斯·霍華德(《川流不息》)甘當配角,一把好嗓子的黑人小女孩傑米婭·西蒙·納什一唱驚人。而且,「音樂無處不在,只要打開心扉」--小主人公的座右銘更是成了電影絕對的主線,萬事萬物匯成的樂曲、教堂靈歌、搖滾、古典、交響樂...,音樂動聽打動人心的功效,將會被發展到一個極致。
八月迷情(清晰版)
http://www.356248.cn/thread-33237-1-1.html
⑶ 有個歐美電影,是說一個有自閉症的小男孩,長大後成了指揮家,那電影叫什麼
《放牛班的春天》
劇情簡介 · · · · · ·
1949年的法國鄉村,音樂家克萊門特(傑勒德•尊諾 飾)到了一間外號叫「塘低」的男子寄宿學校當助理教師。學校里的學生大部分都是難纏的問題兒童,體罰在這里司空見慣,學校的校長(弗朗西斯•貝爾蘭德 飾)只顧自己的前途,殘暴高壓。
性格沉靜的克萊門特嘗試用自己的方法改善這種狀況,他重新創作音樂作品,組織合唱團,決定用音樂的方法來打開學生們封閉的心靈。
然而,事情並不順利,克萊門特發現學生皮埃爾•莫安琦(尚•巴堤•莫里耶 飾)擁有非同一般的音樂天賦,但是單親家庭長大的他,性格異常敏感孤僻,怎樣釋放皮埃爾的音樂才能,讓克萊門特頭痛不已;同時,他與皮埃爾母親的感情也漸漸微妙起來。
⑷ 《指揮家》中,有哪些精彩的鏡頭
引言:這個世界上有很多的電視劇和電影在大家的身邊存在著,或多或少的都影響著大家,給大家的生活來了不少的體驗。
《指揮家》這部電影探討男女平權性別歧視等社會主流議題,見證女性意識的覺醒。打破世俗偏見和突破性別限制的勇敢,讓世人領略到了女性獨具的堅強且獨立的溫柔力量。是一段令人敬佩與尊重的成長歷程。但是電影也有缺點電影不僅缺乏音樂指揮技術層面上的專業體現,也將女主的成長軌跡拍得過於粗糙。或許這才是音樂世界的真相,革命尚未成功,女性仍需努力。這是一部值得大家觀看的電影。
⑸ 指揮家的指揮家
Arthur Nikisch(1855~1922)出生於匈牙利,他既非最早的真正意義上的指揮家之一,也並非最早留下錄音的指揮,而是最早出生的對留聲機產生濃厚興趣的指揮大師。他死於電子管錄音技術引入前的三年,因此我們只能通過老的原聲錄音媒介去聆聽僅存的8件遺作(包括一套完整的貝5的首次錄音)。由於錄音技術的局限,管弦樂隊的氣勢有所降低,該版本還相應地對作品進行了重新編配。
盡管從錄音中很難充分傳達出Nikisch指揮藝術的微妙細節,但我們至少可以獲得一些感性印象,感受到他如何激發他的樂隊和聽眾,如何通過一種嚴謹,卻行之有效的精確手勢讓演奏取得輝煌生動的戲劇效果。他是個浪漫主義的即興詮釋者,依賴於瞬間的靈感,並在演出中及盡具有生動表現力的方式。從1895年直到逝世,他一直擔任萊比錫布商大廈管弦樂團(Leipzig Gewandhaus)和柏林愛樂的指揮,並深刻影響了整個新生代的年輕同仁們。 理查德·施特勞斯,Richard Strauss(1864~1949)隨著年齡的增長也同樣成為了一個客觀的演繹者。他還發展出一種比其他任何指揮家都更為簡潔的指揮風格。他那種看似隨意的方式,加之在其晚年對排演的忽視的事實(尤其是對他自己的作品),曾一度使人懷疑他作為一個偉大指揮家的聲譽。然而在鼎盛時期,他能給予樂隊和觀眾無與倫比的震撼,被頻繁地邀請演出。他在莫扎特和瓦格納作品的演繹上享有盛名。錄音對他來說似乎不是特別重要,他花在錄音棚中的精力並不比音樂會上的多。有時他的錄音可能顯得有些有失水準,但通常它們都具有極佳的控制,自然真摯的情感,優雅的樂句和絕好的平衡感和清晰度。
1926年,Strauss來到倫敦,與經過擴充的蒂沃利劇院管弦樂團(Tivoli Theatre Orchestra)合作,指揮他的歌劇玫瑰騎士,這是一個電影版的新製作。首映的第二天,他來到Queen』s Hall指揮蒂沃利合唱團演出了電影版音樂錄音中的一組曲目,其中包括原歌劇總譜中所沒有的 Presentation March一節。
馬里斯 楊松斯
楊松斯作風嚴謹,對待排練演出極度認真,自稱「在向上帝借時間」的楊松斯,對音樂事業有著高度責任心和奉獻精神。他的音樂聽起來熱情洋溢、對比鮮明、自然流暢。他最擅長的是俄羅斯民族主義和浪漫主義中期到晚期的作品,同時,對於德奧系古典主義以及一些現代派的作品也很有建樹。很多指揮家在詮釋一部作品時,總會運用一些與眾不同的處理方式。而這些方式往往也會給後來的指揮家帶來靈感,被後來的指揮家所效仿。與眾多指揮家一樣,楊松斯在指揮時也會賦予一部作品自己的特點。比如眾所周知的「擰毛巾」處理,就是在樂句結尾處突然加速,瞬間將氣氛推向高潮的處理。此外,在突出節奏速度的對比變化上,以及對音色的處理上,也是楊松斯近幾年很顯著的特點。這些特點都是楊松斯受到穆拉文斯基和卡拉揚兩位大師的點撥,以及自己多年在樂壇上韜光養晦的結果。很多人喜歡將楊松斯和當今柏林愛樂樂團的首席指揮西蒙·拉特進行對比,說楊松斯是當代的富特文格勒,而拉特是當代的托斯卡尼尼。楊松斯對這個看法不敢苟同。富特文格勒一直是楊松斯最崇拜的指揮家,而楊松斯也一直以富特文格勒為自己的標桿。作為當今古典樂壇中流砥柱的指揮家,楊松斯指揮的音樂會場場爆滿,而被譽為「古典音樂的票房的保持者。
⑹ 電影虎口脫險中指揮家在劇院里指揮的是什麼進行曲
http://www.tudou.com/playlist/playindex.do?lid=7862521&iid=45408898&cid=14第五個就是 可以下載
⑺ 有誰知道電影《虎口脫險》里的指揮家演奏的曲子的曲名
《
拉科奇進行曲
》
《拉科奇進行曲》又名《
匈牙利進行曲
》。
是匈牙利著名作曲家柏遼茲於1846年聽到了匈牙利民間樂曲《拉科奇之歌》後,
深受感動並由此而創作改編的管弦樂曲。
⑻ 尹升山的人物生平
尹升山6歲時(1931年),家鄉被日本人侵佔。尹升山在宮內府音樂學校學習時,他的父親就一再告誡他:時時刻刻要記住,自己是中國人!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無條件投降,尹升山走出了宮內府音樂學校。這一年,他正好20歲。
抗戰勝利後,東北許多地方都需要像尹升山這樣懂音樂的藝術人才。如何選擇未來的生活道路呢?這期間,尹升山認真閱讀了毛澤東的著作後,決定投奔共產黨領導的革命隊伍。1947年,他參加革命,到了當時東北革命根據地——興山,進入東北電影製片廠樂隊工作。1949年初,他加入中國共產黨。從此,尹升山為創建新中國的第一個電影樂團開始了新的藝術生涯。
從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第一部故事片《橋》的音樂開始,共錄制有400餘部影片音樂,其中《中華兒女》、《趙一曼》、《鋼鐵戰士》、《白毛女》、《人民戰士》獲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獎;《五朵金花》獲第二屆亞非電影節優秀影片獎;《劉三姐》獲全國第二屆百花獎音樂獎;《董存瑞》獲文化部優秀影片一等獎;《火焰山》獲文化部最佳戲曲片獎;《冰山上的來客》、《小字輩》獲長影小百花獎最佳音樂獎等。尹升山的指揮動作準確,風格細膩,感情真摯、飽滿,樂感敏捷。在他指揮的四百多部電影音樂作品中,題材廣泛,體裁各異,風格色彩多種多樣。由他指揮演奏的許多電影歌曲如《冰山上的來客》、《劉三姐》、《五朵金花》等,都給人們留下深刻的印象,至今仍廣為傳唱,歷久不衰。
在他半個世紀的指揮生涯中,還指揮排練並演出了舒伯特、柴可夫斯基、格林卡、貝多芬、德沃夏克、肖斯塔柯維奇等世界著名作曲家的交響樂、序曲等。
尹升山在電影音樂的指揮工作上,兢兢業業。在指揮台上,他嚴肅認真,一絲不苟,時而剛勁雄渾,時而輕柔細膩。在指揮台下,他和樂隊隊員說說笑笑,十分隨和。在錄音中,他總是努力挖掘作品內容,調動和發揮演奏、演唱人員的潛力,把鮮明的音樂形象和個性融匯到影片人物性格和環境刻畫中去。每到實錄時,他都等到導演、作曲和樂隊隊員都比較滿意時才通過。他的指揮風格是:嚴謹、樸素、渾厚、深沉,從不搞華而不實和追求形式上的東西。
20世紀90年代以來,尹升山不顧高齡仍隨團演出,到過20幾個省會城市和80多個地市級城市,三個品牌節目《花兒為什麼那樣紅》中外電影音樂精品視聽音樂會、《中華春常在》綜合音樂會、《世紀回眸》中外電影音樂精品音樂會上,都有尹升山指揮的身影。
1940年1月,尹升山被選入宮內府音樂學校。
所謂宮內府音樂學校,其實就是偽滿洲國溥儀的「皇宮樂團(隊)」。一共只招了三批學員大約70人。
學校音樂方面的老師幾乎都由日本人擔任。在許多老師中,給尹升山留下深刻印象的是擔任學校顧問的大冢醇。
大冢醇曾留學德國,學習小提琴、鋼琴和指揮。尹升山告訴記者,大冢醇每星期五才到校授課,他尊重學生,待人很客氣。但授課時很嚴肅。尹升山十分欣賞這名老師「神經性」的耳朵。他說,老師的耳朵能分辨出樂團內任何一名演員演奏的哪怕是一點兒不和諧的音符。
尹升山在宮內府音樂學校學習期間,除了吹、拉、彈、唱外什麼都學,還學習中文、英文和日文。他說,在樂團幾年裡,他心裡一直默默地記著:「我是中國人!」「我不做二鬼子,我恨二鬼子!」
尹升山6歲時(1931年),家鄉被日本人侵佔。他清楚記得日本侵略者騎馬列隊走進他的視野……
尹升山在宮內府音樂學校學習時,他的父親也一再告誡他,時時刻刻要記住,自己是中國人!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無條件投降,中國人民浴血抗戰八年,終於贏得了勝利。尹升山終於走出了宮內府音樂學校。
抗戰勝利後的東北,各方勢力角逐。各方勢力都需要像尹升山這樣的藝術人才。何去何從?尹升山說,他是認認真真地拜讀了毛澤東的《論持久戰》、《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實踐論》、《矛盾論》以及《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等著名著作後,決定投奔共產黨領導的革命隊伍。
從此,尹升山成為中國最早的電影製片廠樂團的一名指揮。他從新中國第一部故事片《橋》開始,至今已完成700餘部故事片、紀錄片、戲曲片的音樂演奏和配製。其中有許多電影插曲是膾炙人口的,並已成為經典之作:如《冰山上的來客》、《劉三姐》、《五朵金花》……他獲得的國內、國際大獎更是數不勝數。
「文革」期間,尹升山與故事片《創業》的導演張天民等,並肩戰斗,憑著藝術家的良知和對電影藝術的執著追求,排除「極左」思潮的干擾,拍攝人民大眾喜聞樂見的電影,為一片蕭條的文藝百花園增添花紅草綠。
從業經歷
從新中國成立後第一部故事片《橋》開始,直到的故事片《吉鴻昌》、《北斗》等,他共指揮了二百多部電影音樂。可以說,尹升山是一位具有豐富經驗的為中國電影事業做出較大貢獻的著名電影音樂指揮家之一。
尹升山 1925 年出生在一個貧苦的工人家庭里,從小喜愛音樂。由於家庭困難,學習音樂是沒有條件的。他的父親為了減輕家庭負擔,在尹升山十五歲時,就把他送進偽滿洲國的宮內府樂隊。在樂隊,他接觸了大量的西歐古典音樂,學習了音樂基礎知識和理論。他拉過提琴,吹過雙簧管,彈過鋼琴。此外,他留心和觀察指揮藝術。隨著他年齡和知識的增長,開始學習指揮這項工作,並經常組織一些合奏,摸索學習指揮的業務。
解放後,他加入了哈爾濱市交響樂團和哈爾濱市府樂隊。這些,為他以後從事指揮工作奠定了基礎。
1947年,他參加了革命,到了當時東北革命根據地——興山,在東北電影製片廠樂隊工作。1949年初,他加入了共產黨。從此,尹升山為創建新中國的第一個電影樂團,開始了新的藝術生涯。當時樂團成員來自全國各地,程度參差不齊,有的根本沒有什麼基本功訓練,一切都要從頭學起,這對指揮來說,困難很大。此後,組織上多次派尹升山到北京、上海等地,向外國指揮專家學習,吸收借鑒一些名指揮家的藝術經驗和指揮技巧,開闊藝術視野,不斷提高自己的指揮能力。
經過辛勤勞動,在大量的合奏錄音實踐中,樂隊在演奏能力和技巧上得到了鍛煉和提高。到五十年代中期,長影樂團已經成為初具規模、有一定水平的新中國第一個電影樂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