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電影《大決戰》(遼沈、滄海、平津三大戰役)中,經常出現鋼琴獨奏的背景音樂,氣勢磅礴。求鋼琴音樂名
人民萬歲
作曲:施萬春
指揮:譚利華
演奏:北京交響樂團
② 我國五六十年代有幾個影響力大的電影樂團,它們的揮揮都是誰
我國五六十年代有幾個影響力大的電影樂團,它們的指揮都是張天天,王麗麗等人。
③ 二胡大師劉明淵的生平介紹
是劉明源吧
板胡、中胡演奏家。河北博野人。六歲從父學板胡、京胡。七歲登台。曾在平津一帶演出。建國後,歷任天津市評劇團伴奏,北京電影樂團獨奏演員民樂隊首席獨奏演員、民樂隊隊長,中國音樂學院器樂系副主任,中國音協第四屆理事。九三學社社員。1957年獲第六屆世界青年聯歡節民間器樂比賽金質獎章。創作的民間器樂曲有《喜洋洋》、《翻身的日子》、《秦腔牌子》等。
劉明源,中國板胡演奏家。自幼學習板胡、京胡,參加音樂活動。1952年入北京電影製片廠音樂科任演奏員。1957年參加第六屆世界青年聯歡會獲民間樂器比賽一等獎。後任中國新聞電影製片廠民族樂隊獨奏演員。1982年調入中國音樂學院,任器樂系副主任。1985年被選為中國音樂家協會第四屆理事。卒於1996年2月21日。他擅長演奏民間傳統樂曲,如<大起板>等。他創作和改編的新板胡曲有:《喜洋洋》、《幸福年》、《河南小曲》等。他還嘗試改良製造了新型板胡。被譽為"弓弦聖手"。
劉明源是近半個世紀以來,中國最優秀的民族器樂演奏家之一,在中國和國際樂壇中,享有「中國弓弦樂之聖手」的稱譽。劉明源精通板胡、高胡、二胡、中胡、京胡和墜胡等多種拉弦樂器,尤其擅長板胡與中胡,其技巧嫻熟流暢,風格灑脫而細膩,對戲曲及地方音樂風格的充分掌握,堪稱無人能出其右。
劉明源1931年生於天津市,六歲起隨父學習板胡和京胡,十一歲加入天津「百靈樂團」、「閩粵會館」等樂社,曾學習絲竹音樂、廣東音樂、京劇、評劇、河北梆子等。1947至1952年在天津勝利、皇宮、永安、惠中等歌舞團及評劇團任樂隊隊員。1957年以中國青年藝術家身份參加第六屆世界青年聯歡節民間樂器演奏比賽,榮獲金質獎章。最初三十年的民間音樂實踐歷程,為劉明源奠定了扎實的功底,成就了他實至名歸的精湛藝術,和登峰造極的胡琴音樂表演。
劉明源在胡琴演奏的歷程中,由於長時間與各種不同的戲曲和地方音樂風格的樂隊配合,培養了他日後在各種唱腔與風格形態上精緻細膩的表現。除了胡琴之外,他還練就了一手好鋼琴,曾擔任過爵士鋼琴師;同時,亦曾拜師學習蒙古族歌謠,對蒙古族音樂風格掌握得十分到位。同時,劉明源創作、改編並演奏的音樂作品甚豐,這些作品展現了濃郁的民族風格和鮮明強烈的藝術魅力。其中尤以民族器樂合奏《喜洋洋》、《幸福年》、二胡獨奏《河南小曲》,以及中胡獨奏<草原上>和<牧民歸來>最為膾炙人口
此外,劉明源在拉弦樂器型制改革及教學上均有突出貢獻,他成功研製了新型的高音板胡和中音板胡,使它們從古老的伴奏型樂器成為能兼奏傳統的中國樂曲和外國樂曲的獨奏樂器。劉氏自五十年代以來已致力推動音樂人才的培養工作,並於1982年起擔任中國音樂學院器樂系教授,培育無數的音樂人才。 除了胡琴之外,劉明源還練學會彈鋼琴,曾擔任過爵士鋼琴師;同時,亦曾拜師學習蒙古歌謠,對蒙古音樂風格頗能掌握。劉明源的演奏技巧嫻熟,形象生動,扣人心弦。其演奏風格灑脫而細膩。曾出訪過數十個國家,在國際樂壇上頗有聲譽。他的演奏技法無疑也是他獨特風格的一部份,叫人甚為羨慕的乃是演奏方法的極為松馳(得天獨厚生有演奏弦樂器最佳的粗大而多肉的手指),令其音色清透明澈、圓潤華茲,至今無出其右者。
劉明源也致力於發展中國的弓弦樂器:曾改革研製了高音和中音板胡;繼承和發展了板胡藝術;創作和改編有《喜車紅馬運糧忙》、《豐收樂》、<馬車在田野上賓士>等板胡曲、中胡曲<草原上>;另一首創作樂曲《喜洋洋》(民樂合奏),風靡全國,深受聽眾的普遍歡迎。
④ 范上娥的人物經歷
1954年考進上海音樂學院附中學習鋼琴。
當時政府號召音樂「民族化」,她在1958年改學古箏,1961年考入上海音樂學院民樂系古箏專業。她師從著名的「浙江派」代表人物王巽之,曹正和郭鷹等古箏大師,刻苦努力,系統地學習了各流派的箏曲。
1966年畢業,被分配到北京電影樂團擔任古箏演奏員。後遭遇文革,隨樂團下放改造,直到1973年才在周恩來的關照下被召回北京,開始為一些電影配樂。
1981年她出席了在香港舉辦的「亞洲作曲家大會及音樂節」,在開幕儀式中與香港中樂團合作演奏了中國第一部古箏協奏曲《汩羅江幻想曲》,她的完美演繹受到了在場亞洲各國音樂家的贊賞。
1986年在《中國音樂》雜志上發表論文《古箏演奏中的音色問題》。
1987年她作為香港音樂事務統籌處特邀的音樂大師,參加了「青年中國音樂周」講學及表演。
1989年擔任「ART中國樂器國際比賽」評判兼藝術委員會委員,1990年移居海外,在美國東北伊利諾依大學任訪問學者至1992年,期間舉辦了多場獨奏音樂會。
1993、1994、1999及2002年分別舉辦了四場古箏獨奏音樂會,盛況空前,好評如潮。
1992年7月,她移民加拿大,並創立「范上娥古箏學院」。現居多倫多市士嘉堡(Scarborough)。
1996年應邀赴台灣,參加台北市藝術節的「中、日、韓箏藝匯演」,她是中國箏的代表,受到熱烈歡迎。
2006年亦參加了香港的古箏節,作為「大漠武林情」項目表演嘉賓,反應熱烈。
⑤ 87版電視劇《紅樓夢》主題曲的作者是誰
作曲家王立平
王立平(1941年8月5日— )男,滿族,吉林省長春市人。大學本科學歷,從事知識產權工作16年。國家一級作曲,享受政府特殊津貼,中國電影樂團藝術指導,愛好音樂、文學、攝影; 1954年11月考入中央音樂學院少年班主修鋼琴,1965年畢業於中央音樂學院作曲系。1968年下放天津葛沽八一農場勞動四年半;1973年在中央新聞紀錄電影製片廠開始從事專業作曲;1979年調入北京電影樂團(現今的中國電影樂團)從事電影電視音樂作曲,後擔任中國電影樂團團長;1985年任中國音樂家協會書記處書記並開始從事音樂著作權保護,多年來為推動著作權法的制定、實施和完善,作了大量工作。領導創建了我國第一個著作權集體管理組織——中國音樂著作權協會,擔任主席;後擔任中國音樂家協會副主席。1988年任第七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委員;1992年當選為中國電影音樂學會會長;1993年當選為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1993年任中國音樂著作權協會主席;1993 年改任中國電影樂團藝術指導;1994年任全國人大民族委員會委員;1995年加入中國民主促進會並當選為中央常委;1997年年當選為中國民主促進會中央副主席;1998年任第九屆中國人民 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委員並當選為常務委員會委員。
1987版電視劇《紅樓夢》的音樂,王立平前後寫了四年半,其間他竭盡心力,去體味,去品味,去解味。《紅樓夢》的歌曲中,許多都是描寫人物命運的,如寫香菱的《嘆香菱》、嘆晴雯的《晴雯歌》、惜探春的《分骨肉》、唱黛玉才情的《葬花吟》、寫寶黛愛情的《枉凝眉》。如何讓音樂表達出人物的性格和命運,是王立平在創作中一直面臨的問題,他說:「寫出好的音樂當然需要精準的技術,但最重要的還是用心去感受,只有在感情的刻畫上細致入微,才能通過音樂使人物的內心刻畫入木三分。」 他說,《葬花吟》的創作耗時一年零九個月,是他寫得最苦的一首。「我創作《葬花吟》時,百思不得其解。按現代人的觀點,林黛玉是個個頭不高、老愛生氣、整天病懨懨的女孩,試問,哪個男孩會喜歡她?哪家人敢娶她當媳婦?那為什麼曹雪芹會對她傾注那麼多感情?我每天反復琢磨。有一天,我突然想到那一句:天盡頭,何處有香丘?這哪裡是低頭葬花,分明就是一個女子在叩問蒼天啊!這是一種悲鳴,是呼號,瘦弱的黛玉剎那之間,突然就高大了起來。頓時,激情來了,旋律也就油然而生。寫著寫著,我甚至淚流滿面。最後,我在《葬花吟》中加入了幾處悶鼓聲,似乎是敲在人們心上的悶鼓,此時我感到我用我的音樂為曹雪芹筆下的人物出了一口悶氣,我感覺這似乎不是我寫出來的音樂,而是從《紅樓夢》的字里行間挖出來的。」
⑥ 一部70或80年代的電影:
好像叫<潛影>太老了,時間太長了.國產的.如果有資料我會再補充的.終於找到了,如下:
導 演:郭寶昌 黃玲
編 劇:計紅緒 計三猛
主 演:韓月喬 李萍 遲志強 袁苑 彭銘燕 (更多)
上 映:1981年
地 區:中國大陸
顏 色:彩色
類 型:劇情片(1981年出品)
故事梗概:
大雷雨的夜晚,閃電照亮了寧王府博物館古老的建築群。"啊,鬼--"水月軒小院傳來一聲凄厲的驚叫,講解員盧亦華在廳堂的牆壁上發現了一個清代王妃的影象和一個穿風雨衣人的黑影。她的同事羅敏把此事告訴了當偵察員的哥哥羅捷,羅捷以一個公安人員強烈的責任心,深入調查,決心揭開這個"鬼"謎。盧亦華與在街上邂逅的圖書館管理員肖凌正在熱戀中。肖凌的詭秘行動引起了羅捷的懷疑:肖凌為什麼這樣熱心地關注"鬧鬼"的事呢?此時,羅…(
⑦ 中國電影樂團的簡介
中國電影音樂演奏團體。主要為各製片廠錄制電影音樂,同時也為電視、廣播電台錄制音樂,並曾多次舉辦電影音樂、交響音樂、民族音樂和通俗音樂的演奏會。
建於1949年4月,當時隸屬於北京電影製片廠。1953年改屬為中央新聞紀錄電影製片廠的樂團,1956年定名為中央新聞電影製片廠樂團。1963年劃歸電影局,更名為北京電影樂團。1971年7月重新劃歸新影。1981年再次直屬電影局,1985年正式改用現名。
該團設有交響樂隊、民族管弦樂隊、歌隊、創作室等部門。近40年來,曾為北影廠、新影廠、北京科學教育電影製片廠、八一電影製片廠、長春電影製片廠、西安電影製片廠等10多個製片廠配錄音樂,包括故事片、新聞紀錄片、科教片、文獻紀錄片等。其中較有影響的如《龍須溝》、《祝福》、《農奴》、《敬愛的周恩來總理永垂不朽》、《黃鼬》等。樂團還多次參加國內外重要節日、紀念會和藝術交流的演出,在國內外共獲得創作、指揮、演奏、演唱各類獎勵40多項。
⑧ 找小時候看過的一部電影
下次開船港游記
導演: 秦志鈺
編劇: 秦志鈺
類型: 故事片
地區: 中國大陸
語言:
色彩: 彩色
製作單位:
北京電影製片廠
演、職員:
主要演員 秦翊(唐小西)
沈春湘(小熊)
虞夢(布娃娃)
屈蘊真(小鴨子)
孟嘉(木頭人)
李建欣(橡皮狗)
張偉欣(竹仙姑姑)
鍾勇(面人)
張國庫(時間哥哥)
黎頻(故事奶奶)
張撼(媽媽)
徐歡(姐姐)
游本昌(洋鐵人)
陳志堅(灰老鼠)
王澍(白瓷人)
麥文燕(蛇太太) 攝影:呂禾、孫誠
美術:楊予和
作曲:王西麟
錄音:蘭帆
剪輯:邵養珍
編輯:王菁
特技攝影:顏堯光、李再春
特技美術:門玉鳳
副導演:李耕
服裝設計:程征
服裝:董秀琴、車振東
化裝造型及化裝:白桂君
道具:鄧成玉、鄭曉明
置景:王春朴、劉錫安、王春順
照明:倪宗澤、秦梭軍
繪景:郭巨海
煙火:馬德亮
動畫設計:趙蘅
音響:楊來祥
特技照明:張臣
特技模型:徐正起、左新柱
技巧印片:李亞林
演奏:北京電影樂團
指揮:金正平
製片:王玉昌、劉嵩俊
⑨ 電影大話西遊牛魔王結婚的背景音樂,嗩吶吹的那個歡慶的
這個背景音樂,好像07年有人就在網路上求了,但似乎都不了了之。
我也幫不了,最多是在網路音樂裡面搜索 嗩吶、 結婚、 喜慶 這幾個關鍵詞看看能不能有沒有什麼收獲。主要是要有耐心,一個個聽。
最後祝你好運~
⑩ 電影《小兵張嘎》的插曲是﹖
http://ke..com/view/93396.htm#4
歌名:《八路軍拉大栓》
作曲:鄒野
演唱:謝孟偉 張林
童聲合唱:中央廣播少年合唱團
演奏:中央民族樂團 中國愛樂樂團
一九三七年哪,
鬼子就進了中原哪,
先打開盧溝橋, 後進了山海關哪,
火車道就通到濟南(哪嗯哎喲)。
鬼子就放大炮啊,
(鬼子就放大炮啊)
啊,八路軍就拉大拴哪,
(八路軍就拉大拴)
瞄了一準兒,
哎!
打死個翻譯官哪,
他倆腿一伸就見了西天(哪么嗯哎喲)。
他倆腿一伸就見了西——天(哪么嗯哎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