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一隻狗和字1、3猜電影名字
一隻狗的使命
② 狗十三怎麼樣值得一看么
《狗十三》很好看,值得看,在豆瓣平台超過8.0分
電影《狗十三》講述一個被成長的故事,在成長的過程中有太多的時刻不是自願的,只是大人世界裡的配合,被告知你長大就會懂了。
作為一個13歲的花季少女,出入歌舞廳,把自己的煩惱都喝酒解愁。處理的方式太過「大人」,怕給現在的小孩子們帶壞了。
在電影裡面張雪迎的演技得到了肯定,一個無助,渴望自己長大的初中生。狗狗「愛因斯坦」走丟之後,李玩(張雪迎飾演)不斷在街上喊著,尋找著。後來也同樣尋找著什麼,整部影片就是在不斷尋找,尋找著,尋找著,尋找著自己想要的青春。
③ 怎麼評價狗十三
《狗十三》是一部以成長為引的電影,但電影里的青春卻並非灑滿朝陽,導演曹保平以一位在重組家庭里成長的女孩視角為展開,既將父權至上的中國傳統家庭對女性的壓迫以揭露,也用孩子在種種境遇中的反抗與妥協誘人共鳴,當成長與虛偽畫上了等號,這場對青春的聚焦之作反倒顯得如此獨特而又真實。
長大了的我們會敬佩後者的忠貞,但更多的可能我們會選擇前者,這無關文化或是制度,而是歷經青春成長的過程中,面對成人世界裡所必然會遇到的無奈,我們都會懂事的帶上一副偽善的面具。
個人評分:8文/夢里詩書
④ 取景西安的《狗十三》,讓我們理解偽善的成長!
《狗十三》,聽聞這部電影在西安取景拍攝,主題關於成長,影片讓我看到了許多老西安的街景,全片彌漫著親切的西安方言,穿插著西安十中,西安科技館等街景,真的很讓人懷念青春。
先來談談這部電影的名字吧,《狗十三》,原本我也很納悶,為什麼是這么一個名字,心中就在想,是不是和網上常說的二逼類似,但是總覺得導演不會這樣想,當我看完這場電影,我就覺得,導演是想罵這個青春啊!順便說一下,這個電影名字,《狗十三》的英文名字是EINSTEIN AND EINSTEIN ,這個英文名字並沒有和中文名字一樣,表達這樣的一種情感,相反,英文片名貫穿的正是電影劇情的主線。
僅僅通過這個名字,真的很難猜到電影想要講一個什麼的故事,本片的主人公是一個13歲未成年的少女,名叫李玩,由於父母離異,李玩從小與爺爺奶奶生活在一起。正處於青春期的她渴望得到了解、陪伴和愛。故事從李玩爸爸為了李玩成績優秀,強行給她選擇到英語組,不讓李玩選擇最喜歡的物理組開始,爸爸為了哄李玩,想讓李玩開心,給李玩買了一隻寵物狗,後來李玩給這只狗取名愛因斯坦,和愛因斯坦一起睡覺,生活,直到爺爺買菜遛狗把愛因斯坦弄丟了,生活又不再平靜,李玩開始瘋狂的找狗,在找狗途中不小心將爺爺推倒,摔傷了腳,後來繼母全家人為了哄李玩,上演了一出指鹿為馬的鬧劇,經過又一次的吵鬧,被爸爸打後,從此李玩開始變得聽話,到最終面對自己丟失的愛因斯坦,卻不再相認的成長過程。
當我看到李玩為了找愛因斯坦,把爺爺推倒在地的時候,內心真的一顫,第一時間覺得我們年輕的時候,真的很不懂事,不管怎樣,長輩們為我們也是操碎了心,但是反過來一想,就覺得,沒錯,現如今的我們,早已變成了聽話的我們,再看看李玩,心中真的是五味雜陳,成長的代價就是一步一步的走向別人想要我們變成的樣子,從來都不是自己想變成的樣子。
當我看到李玩在慶祝自己升學的宴會上,李玩的叔叔給李玩點了招牌菜燒狗肉,讓我李玩吃的時候,我心裡就在想,李玩會拒絕的吧,會表示一下自己從來不吃狗肉,沒想到的是,李玩夾了一塊狗肉,大口吃下,並表示謝謝叔叔,看到這一幕,所有的一切都崩塌了,一個那麼尊重生命,那麼愛狗的年輕人,開始吃下了狗肉,此時的李玩,就在打醒熒幕外的觀眾,你們長大了,該懂事了,要做該做的事了,成長的代價,就是這么殘酷,這一幕,讓我更加的理解片名為什麼要叫《狗十三》了,真的是狗b的世界啊,我們都要變成不想成為的樣子。
本以為李玩聽話懂事,故事就該結束了,結果最後一幕卻是李玩碰到了當年丟失的愛因斯坦,只是這回愛因斯坦已經認不出李玩,而李玩因為怕自己給不了愛因斯坦好的生活環境,再也不敢去認愛因斯坦,當李玩走到小巷裡,看到當時自己貼的尋狗啟示,抱頭疼哭。我真的覺得,導演這一幕,尤其這個尋狗啟示出現的非常是時候,讓這個情感達到了最高潮。成長的我們一步一步的變得陌生,一步一步地開始不認識自己,曾經的我們早已遠去,可還記得那個青澀的少年。
「沒人注意到我們在什麼時候忽然就長大了,一切好像自然地發生了,但那一天的到來其實是很殘酷的。我想讓大家回頭看看這一天。」曹保平對媒體說。「盡管表層敘事的動力不同,但底下的東西是一樣的,是內省的復雜,故事裡那種我喜歡的張力一直都在,這是特別觸動我的地方。」
李玩在電影里一直提到一個平行宇宙的概念,現行宇宙內人事全非,而另一平行宇宙或許會別有一番光景,她只能給自己製造平行宇宙的幻想,現在的我們也一樣時常幻想,平行宇宙中的另一個自己,會不會可以按照自己想要的樣子成長,也許那個少年過得挺好,不會這樣讓人作嘔的成長!
⑤ 《狗十三》的電影名有什麼寓意為什麼叫這樣一個名字
十三是指少女李玩的年齡,而狗是李玩在劇中養的一條金毛,《狗十三》這樣的表達更具諷刺性。
其實《狗十三》原來是叫《愛因斯坦和愛因斯坦》的,因為「愛因斯坦」是劇中少女李玩養的一條金毛,因為李玩十分喜歡物理,所以便給自己的後娶了愛因斯坦這個名字。後來電影改成了《狗十三》這樣一個不太雅觀的名字,雖然不雅觀,但卻十分具有戲謔性,讓電影的內涵從電影,名字就能感受到。
人會變老,但長大需要愛。而我們這一代終於長大的成年人,是不是該思考,自己曾是怎樣的小孩,今後又想成為怎樣的大人呢?是重蹈父母的教育,還是成為更開放的家長......
電影中體現的中國式教育總是發人深省,在李玩心裡,大人的世界是復雜的,是虛偽的,但她卻不得不去面對這樣的虛偽,所以她痛苦,她無助,但也在著過程中慢慢長大。
⑥ 狗十三的介紹
劇情簡介:
李玩十二歲,剛上初中,與年邁的爺爺奶奶同住。母親在她幼時離家,父親再婚與繼母生了個弟弟。父親焦慮著該如何告知李玩新生兒的到來,卻意外因課業起了爭執,為此父親決定買一隻小狗哄勸女兒。
熱愛物理學的李玩將小狗取名為「愛因斯坦」,但小狗在一次意外中走失,李玩為愛因斯坦走失的事情難過不止,家人為此也不得安寧。
為了安撫李玩,家人將另一隻同品種的小狗代替愛因斯坦。在全家人的壓力之下,李玩越來越沉默。繼母及新弟弟的加入讓李玩覺得自己像個局外人,當家人稱呼新來的小狗為「愛因斯坦」,她開始發現自己無法逃脫成人世界為她編織的謊言。
《狗十三》定檔2018.12.14發預告
11月5日,由曹保平導演、焦華靜編劇,張雪迎、果靖霖、智一桐、周珍、代旭、黃詩佳、曹馨月等人主演的電影《狗十三》,在宣布定檔12月14日上映之後,首度曝光了「真香警告」版預告。
在預告片中,前後兩段低預期與高口碑形成鮮明對比,以強勢「打臉」形式充分展現青春特立獨行的調性以及密封五年「神作」的底氣。電影《狗十三》拍攝完成於2013年,曾榮獲過第64屆柏林電影節新生代單元水晶熊單元國際評委會特別推薦獎以及第21屆北京大學生電影節最佳影片獎。
電影《狗十三》拍攝完成於2013年,晚於曹保平導演的《李米的猜想》,早於《烈日灼心》和《追凶者也》。雖遲遲未上映,但影迷們對《狗十三》的期待始終未斷。
聚焦青春與成長的電影《狗十三》也正如曹保平導演所詮釋的:「它表層敘事簡單,但底下的東西是一樣的,是『內省的復雜』。」於他而言,《狗十三》沒有改變的,是在關懷青春的極致溫柔中,始終用鏡頭語言講述最「真實」的故事,深度挖掘人性的復雜。
極致的溫柔與冷峻一同作用,讓這部電影深深打上了「曹保平」的個人烙印。正如網友們所評價的:「《狗十三》是一部最不曹保平的作品,又是一部最曹保平的作品。」
⑦ 知趣天氣猜圖答案狗打一電影電視
忠犬八公
《忠犬八公的故事》改編自1933年發生在日本的真實故事,講述一位大學教授收養了一隻小秋田犬,取名「八公」。之後的每天,八公早上將教授送到車站,傍晚等待教授一起回家。不幸的是,教授因病辭世,再也沒有回到車站,然而八公在之後的9年時間里依然每天按時在車站等待,直到最後死去。
⑧ 狗代表數字幾
狗代表數字2,因為自己是1,狗是朋友,就是2,有人和狗的共同參與,會更加智慧,例如,人的智慧與狗的智慧加起來,就是跨度大的智慧升級,狗會讓人更加懂很多,例如,它的世界裡有什麼?或許有思考。
⑨ 電影《狗十三》這個名字有什麼含義
十三是指少女李玩的年齡,而狗是李玩在劇中養的一條金毛,《狗十三》這樣的表達更具諷刺性。其實《狗十三》原來是叫《愛因斯坦和愛因斯坦》的,因為「愛因斯坦」是劇中少女李玩養的一條金毛,因為李玩十分喜歡物理,所以便給自己的後娶了愛因斯坦這個名字。後來電影改成了《狗十三》這樣一個不太雅觀的名字,雖然不雅觀,但卻十分具有戲謔性,讓電影的內涵從電影,名字就能感受到。
所以狗十三,在我的眼裡,就是,養狗,十三歲了。
⑩ 有什麼電影的名字帶有數字 13
《阿波羅13號》
《血濺13號警署》
《慈雲山十三太保》
《驚爆13天》
《13號街區》
《13羅漢》(未上映)
《黃飛鴻與十三姨》
《廟街十三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