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音樂圖片 > 關於電影似曾相識音樂點評

關於電影似曾相識音樂點評

發布時間:2023-02-11 10:48:06

❶ 誰能告訴我《似曾相識》電影的劇情

本片是坎貝爾史考特與珍妮佛傑森李主演的電視電影,劇情架構有點近似多年前轟動一時的《似曾相識》,是一部拍得十分細膩動人的超時空愛情片。劇情描述青年史

❷ 謝爾蓋·瓦西里耶維奇·拉赫瑪尼諾夫的作品賞析

第二交響曲
1897年3月,拉赫瑪尼諾夫的第一交響曲由格拉祖諾夫指揮,在彼得堡初演的時候,人們對年輕的作曲家拉赫瑪尼諾夫十分苛刻,他的作品在彼得堡遭到非常嚴厲的批評。這時候所受到的打擊,對於向來一帆風順的拉赫瑪尼諾夫來說,自然成為一時難於抹滅的巨大創傷。這一精神上的打擊,不但成為他日後嚴重神經衰弱的主要原因,同時也使拉赫瑪尼諾夫形成了鬱郁寡歡的孤僻性格。青年時期的拉赫瑪尼諾夫痛苦不堪的神經衰弱症,由於尼古拉·達爾博士所下的暗示治療法奏效,才逐漸走向痊癒。
1901年,拉赫瑪尼諾夫完成了他的第二鋼琴協奏曲, 並一舉贏得格林卡獎,於是他順利地恢復了作曲活動。這首第二交響曲,就是拉赫瑪尼諾夫恢復自信之後的作品,也是在他三部交響曲之中,最具拉赫瑪尼諾夫特色,而且最受世人歡迎的作品。整個樂曲在結構上,顯示出綿延的起伏性,以情緒來推動整個樂曲的發展,顯然與著名的第二鋼琴協奏曲形態上有共通之處。可以說,本曲很明顯地把十九世紀末至二十世紀的俄國音樂特性,用具有拉赫瑪尼諾夫特色的表現形式生動地表現了出來。作品完成於1906年秋至1907年春。
全曲共分四個樂章:第一樂章 緩板轉中庸的快板,e小調,奏鳴曲形式。樂曲由略帶憂郁氣氛的進入部平靜地開始。主部(中庸的快板)首先由小提琴呈示緊張的第一主題,木管與弦樂用 G大調柔和地唱出抒情的第二主題。 進入了發展部之後,主題一面發展,一面趨於高揚。經過劇烈的高潮之後,樂曲進入再現部。在此將第一、第二主題以拉赫瑪尼諾夫的手法予以再現之後,用進入部提琴動機的素材構成的結尾部分來收束這一樂章。
第二樂章 極快的快板,a小調, 具有詼諧曲風格的樂章。 法國號承接開頭的節奏,開始奏出有粗獷風格的主題, 然後移交給弦樂部分。 樂曲以主題為中心高揚起來,一直高揚至強調節奏的銅管以叫囂方式中止。不久,以小提琴為中心唱起了柔和優雅的曲調,但是立刻又為詼諧曲部的節奏所打消。
第三樂章慢板,A大調。 首先,小提琴以斯拉夫風格的優美情調唱出了流暢的旋律。接著由單簧管以優美的旋律取代。 這一樂章的主題也是整部交響樂中最動人的部分。
第四樂章 活潑的快板,E大調。 經過短小而極強的前奏之後,引出強勁的第一主題。反復了這一主題後,經過一個爽朗的樂段,出現了移至D大調的第二主題。樂曲一面再現前面的主題和動機, 一面像勝利凱旋般強勁有力地將全曲最終推向高潮。結尾部分以第一主題的節奏為中心,華麗地結束全曲。
第二鋼琴協奏曲
《C小調第二鋼琴協奏曲》被譽為是拉赫瑪尼諾夫的「最高傑作」,廣受世人的喜愛和歡迎。在所有俄羅斯作曲家所作的鋼琴協奏曲中,本曲為首屈一指的名作。
本曲除了在構造上的完滿妥善之外,同時充分發揮了抒情性和鋼琴化的效果,而且把這些作了絕佳的統一。 尤其是本曲中的幾個旋律充滿了浪漫性情趣, 因此,不是經常被附上各種歌詞竟相演唱, 就是被世人編成爵士樂, 廣為流行。 1892年,拉赫瑪尼諾夫榮獲鋼琴金獎,同年他從莫斯科音樂院畢業之後, 就已經頗有聲望了。 這時候他受託作一首鋼琴協奏曲,於是在1899年開始著手創作。然而不久後,他患了嚴重的神經衰弱症,直至1900年五月才逐漸痊癒,所以本曲實際完成於1901年。有些人認為這一協奏曲所擁有的憂郁性格,就是從拉赫瑪尼諾夫這一段病情而來。其實不盡如此,從本曲宏大的氣勢來看,倒不如說它是拉赫瑪尼諾夫完全恢復健康後,創作欲橫溢時的優秀作品。
全曲共分三個樂章:第一樂章 中板,c小調,2/2拍子,奏鳴曲形式。 開頭,主奏鋼琴彈出八小節像是鍾聲一樣灰暗而沉重的和弦。 之後, 出現管弦樂的充滿力量的 c小調 第一主題 (片段1)。 在中提琴的引導之下, 出現了由鋼琴主奏的 降E大調 第二主題 (片段2),這一主題充滿了甜美的傷感,被認為是「最有拉赫瑪尼諾夫特色」的旋律之一。
第二樂章 肅穆而舒緩的三部曲式。開始的主題是從第一樂章抒情的副部主題派生來的,帶有沉思的樂念,與主部主題形成鮮明的對比(片段3)。
第三樂章 詼諧的快板, C大調,2/2拍子,近乎於迴旋曲。由弦樂的演奏告一段落之處,鋼琴雄赳赳地奏出第一主題,並將此主題加以充分地發展。雙簧管和中提琴綿綿地唱出了第二個主題(片段4),這與第一個主題形成了極明顯的對比。 樂章結尾,鋼琴以強音對旋律加以裝飾,並逐漸加快速度,最後在鋼琴與全樂隊合奏的強奏中結束全曲。
帕格尼尼主題狂想曲
《帕格尼尼主題狂想曲》是拉赫瑪尼諾夫最重要的作品之一,假如拉赫瑪尼諾夫所有的音樂都被世界遺忘了,最後剩下的也會是《帕格尼尼主題狂想曲》,很多音樂愛好者通過這部作品認識拉赫瑪尼諾夫,後來才接觸他的其它作品,如《第二鋼琴協奏曲》、《交響舞曲》等等。其中一段行板(Var.18)更是膾炙人口之作,被電影《似曾相識》(Somewhere in Time)收錄為背景音樂。
《帕格尼尼主題狂想曲》寫於1934年,此時世界樂壇正在發生著很大的變化,傳統的調性體系、曲式、節奏等慣用的音樂法則被拋棄,代之而起的是流派紛呈的「新音樂」,無調性音樂、表現主義、後浪漫主義、新古典主義、十二音列等等相繼出現,「求異響於新聲」是歐美音樂的時代潮流,而拉赫瑪尼諾夫不為所動,仍然在十九世紀的風格和形式里尋求個性的表現。《帕格尼尼主題狂想曲》取材於一百多年前帕格尼尼的《24首小提琴隨想曲》,利用其中第24首隨想曲的音樂主題,寫成單樂章的鋼琴與樂隊曲,技巧復雜精深、氣勢輝煌,成為十九世紀浪漫主義音樂炫技一派的絕響。
《帕格尼尼主題狂想曲》以輝煌的技巧表現作曲家的個人風格,然而作品裡最令人難忘的卻不是眼花繚亂的技巧,而是慢速的第18個變奏,整部狂想曲到這里速度突然放慢,奏出一支純朴抒情的曲調,這個旋律開朗優美,動人心魄,其中當然也隱含著永不褪色的「俄羅斯憂郁」,這個旋律先在鋼琴上唱出,質朴而平和,然後讓位給弦樂,熱情在逐步增長,隨後發展成浪漫激情的頌歌。
悲歌
其作品《悲歌》琴韻悲哀寂寥,餘音裊裊,不絕如縷。憂郁之情盡釋其中。

❸ 關於陳志朋

陳志朋是台灣的 廣東話好像不是很好 但是有一些粵語歌曲

❹ 《似曾相識》鋼琴曲的作者是誰就是電影《時光倒流七十年》里主題曲

《時光倒流七十年》(似曾相識) 影片的同名主題曲《Somewhere In Time》,原名為《帕格尼尼主題狂想曲》,是由是俄羅斯作曲家拉赫馬尼諾夫於1934根據義大利小提琴家帕格尼尼第24首小提琴隨想曲的主題改編完成的一首鋼琴協奏曲,再由配樂大師,大名鼎鼎的英倫音樂人John Barry改變而成我們電影中聽到的這首《Somewhere In Time》.該曲獲得了1980年奧斯卡最佳電影音樂獎。

❺ 似曾相識的電影簡介

影片的主題曲最終和本片一樣成為了經典,它的完整題名為《帕格尼尼主題狂想曲》,是一支溫柔多情、纏綿悱惻的鋼琴協奏曲。此曲是俄羅斯作曲家拉赫馬尼諾夫於1934年完成的一首鋼琴與管弦樂作品,根據義大利小提琴家帕格尼尼第24首小提琴隨想曲的主題而作,編號43。這首樂曲被導演拿來作為一件重要的音樂道具,起到了跨越時空、在男女主人公之間溝通心靈的作用。
後來還據說,本片中的音樂主題是JOHN BARRY自己創造的,片中不過是用到了《帕格尼尼主題狂想曲》中那段非常著名的十八變奏(如男主角第一次在牆上看到畫像時)。 而最最不可思議的是據以前看過的一本書上講,JOHN BARRY的主題是將拉赫的十八變奏的五線譜上以某一線為中心,將上下的音符翻轉過來,就成了這一同樣動人的主題。
本片獲得當年多項奧斯卡提名,雖然最後幾乎是一無所獲,但完全無損於它的經典地位。音樂與電影的完美結合,相輔相成,令人如痴如醉.
電影改編自美國20世紀偉大作家Richard Matheson發表於1976年的小說《Bid Time Return》
「建議大家先不要看電影劇情梗概,有時間先去看看電影吧,相信電影比簡介更能打動你」

❻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名句鑒賞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

名句的誕生

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台,夕陽西下幾時回?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1獨徘徊。

——晏殊·浣溪沙

完全讀懂名句

1﹒香徑:即花徑。

作一闋新詞,喝一杯酒,只見亭台依舊,天氣也與去年暮春相同,又是夕陽西下,逝去的時光,何時可以再回來?

無可奈何花朵都要凋落謝去,每年此時,那些似曾相識的燕子都會飛回來,花園小徑上,有我孤獨的身影來回徘徊。

名句的故事

晏殊《浣溪沙》中「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為一千古名句,但這兩句並非全為晏殊所作。據南宋人胡仔所編《苕溪漁隱叢話》引《復齋漫錄》記載,宋仁宗天聖五年(公元1027年),晏殊有事前往杭州,途中經過揚州,他先進大明寺內休息,由於當時寺廟都設有詩板給文人題詩,晏殊頗欣賞詩板上的一首五言律詩《揚州懷古》,經過打聽,得知作者乃江都縣尉王琪;其後晏殊派人找王琪用餐,並告訴王琪自己有一句「無可奈何花落去」,但就是對不出適當的句子,王琪一聽,即問晏殊可否對以「似曾相識燕歸來」,晏殊當場贊賞不已,立刻提拔王琪為其幕僚。

《浣溪沙》為晏殊酒筵歌席所作,主題為傷春惜別。上片寫對酒聽歌,詞人忽然憶起去年情景,不禁對日落之景有感而發;下片從每年花謝花開、燕去燕來的固定時序,領悟到大自然有其定律,但人的年華老去、世事消長,卻再也回不來。全詞由一開始的把酒歡唱,到思索去年景物變化,最後對人生的沉思感懷。

歷久彌新說名句

晏殊《浣溪沙》之「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其中「無可奈何」與「似曾相識」流傳至今,已是極為耳熟能詳的用語。

「無可奈何」意在感嘆人間事物多非個人意願所能自主,如唐代詩人白居易的《長恨歌》:「六軍不發無奈何,宛轉娥眉馬前死。」描寫的就是唐玄宗天寶十五年(公元756年)逃離長安、躲避安祿山之亂時,所有軍隊不願西進,要求皇帝賜死造成戰亂的罪魁禍首楊貴妃,唐玄宗在沒有其他選擇的情況下,只能無奈看著他最心愛的女子死在馬嵬坡(今陝西興平),眾人才願意繼續西行,前往蜀地避難。詩中「無奈何」即指唐玄宗陷入危難當下,做出身不由己的決定,其意與「無可奈何」完全相同。

「似曾相識」意謂如幻似真的印象記憶,眼前陌生人事、景物,彷彿曾在過去出現。美國一部電影《似曾相識》(Somewhere in Time),情節描述男主角在宴會上,遇見一位老婆婆塞給他一隻懷表,他明知與眼前老婆婆素昧平生,腦海卻浮現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等到男主角日後再回舊地,得知老婆婆已過世,他為解開心中迷惑,找到有能力幫他穿越時空的人,回到老婆婆年輕的時代,與她展開一場纏綿情愛。最後,當男主角不經意從口袋摸出一枚硬幣,看到上面鑄造的時間,竟是自己的真實年代,猛然間又讓他跌入時間漩渦,回到屬於他的現實人生。電影中所指的「似曾相識」,即是男主角緣於起初熟悉的感覺,循線走入過去,再跌回現在,經歷那段看似虛幻、感受卻又如此逼真的愛情。

閱讀全文

與關於電影似曾相識音樂點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關愛情回憶電影 瀏覽:772
娃娃老闆中文版的電影免費觀看全集 瀏覽:653
一部在美國總統山打鬥的電影 瀏覽:993
米奇的動畫片電影名字 瀏覽:435
電影主角弗蘭克槍戰 瀏覽:310
大八仙的傳說電影 瀏覽:836
周星馳電影中阿麗 瀏覽:744
電影評價寫作英語教學設計 瀏覽:602
主角是盲人的電影電視 瀏覽:595
特種兵大片李連傑電影大全 瀏覽:553
美國經典音樂電影 瀏覽:484
成龍電影大全飆車 瀏覽:580
免費又好看的愛情電影 瀏覽:822
香港電影古裝喜劇大全國語版 瀏覽:159
孕婦在電影院圖片 瀏覽:475
洪金寶炸火車電影叫什麼名字 瀏覽:829
近期電影關於高中時代的愛情 瀏覽:579
二戰美國懷孕電影大全 瀏覽:751
平和縣電影院 瀏覽:244
2019逃離地球電影演員 瀏覽: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