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音樂圖片 > 什麼電影激發掙錢慾望

什麼電影激發掙錢慾望

發布時間:2023-02-09 23:02:08

1. 《追龍》是在上演金錢與慾望的游戲么

《追龍》這部電影應該是甄子丹繼葉問系列後又一次創造新高度的電影。這部電影的背景是在20世紀六七十年,當時的香港還在英國人的統治下。而他們的故事就發生在一個名叫九龍的地方。

如果對當時的香港有所了解的話,我們都知道這個地方就是罪犯的天堂。因為當時英國政府的腐敗,犯罪的人只要逃進這個地方,英國人和以及他們的警察都不會搜查這里,因為這里是被英國人完全放棄的一個地方。

我們都知道甄子丹所演的電影打鬥風格都自成一派兒,在這部電影里那些打鬥的情節也異常的精彩。尤其是甄子丹和劉德華的對手戲,真的是碰撞出了火花。他們將一個壞警察和一個壞人都演到了極致。

這部電影極大程度的還原了人們對金錢的渴望,以及在人性背後一些不為人所建的慾望。其實在一定程度上說,這就是一部金錢與慾望的電影,兩個人把對金錢的慾望都表現的淋漓盡致。而這部電影也真的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好電影。

2. 讓人荷爾蒙飆升的電影,錢色慾望的迷途,《華爾街之狼》

這是一部大尺度電影,即使看完許久,腦海中卻依舊殘留少兒不宜的畫面,這部電影……未成年們請繞行!

本人老司機一枚都看不下去了,劇情太過於勁爆,鼻血已經流干,感覺身體被掏空。

這部電影就是——《華爾街之狼》,該片由老馬丁導演,劇情超棒,一個字形容「服」。

這是一部建議小夥伴們睡前觀看的電影,因為整影片充滿了濃烈的銅臭味(真香!)和騷氣味(羞澀!)你將看到的是物慾橫流、是對金錢的狂熱。

片子的一開始就不正經,男主喬丹來著豪車,鏡頭一轉身下有一金發碧眼的美女在為他服務,沒錯這就是她的妻子——娜奧米。

女主瑪格特.羅比飾演了娜奧米,羅比身材火辣,有著魔鬼身材,金色頭發五官精緻的像個芭比。

甜心空姐勞倫是她!哈莉奎茵也是她!

簡直不要太羨慕小李子,戲里戲外都是模特美女左擁右抱,我也想玩水槍。

回到電影,喬丹是一個股票經紀人,一開始的他只是一隻社畜,與糟糠之妻過著平淡的生活勉強維持生計。

喬丹的發達源於一位同行啟蒙老師,在喬丹後期的發跡中一直遵循啟蒙者的教誨與工作原則,處在極度放鬆與極度狂熱之中。

什麼是極度放鬆,老師告訴喬丹要想保持熱情就需要讓自己亢奮起來。

第一次交談就讓觀眾們驚掉下巴,馬克問喬丹一周來幾次,簡單而又粗暴的問答……馬克說自己每天要很多次。

更讓人吃驚的是馬克還教了喬丹一種放鬆方式,能讓自己興奮起來,高度集中注意力藉以提高工作熱度。

一番談話讓喬丹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什麼互利共贏不可能的,你要做的就是想方設法讓別人的錢進你的口袋裡!

深得精髓的喬丹還沒有展露頭腳,美國的經濟危機就來了。黑色星期一股市大跌,華爾街眾多公司遭到重創,很多公司紛紛倒閉。

喬丹想去超市做理貨員,妻子覺得這樣太大材小用了,一直鼓勵喬丹堅持老本行。她甚至拿出了自己的戒指說可以賣掉,共度難關,可歌可泣的糟糠之妻。

喬丹又找到了工作,依舊是股票經紀人。他憑借著特有的狂熱銷售方式讓同事們目瞪口呆,誇誇其談、畫大餅、給顧客無限的誘惑。這種狂熱不僅激勵自己也煽動了他人,後來他有了自己的小弟與公司。

這些小弟以前都是些不務正業或者有特殊癖好的人,臟話連篇滿屏法克!這些小弟有種煙草的,有賣煙草的!有既種煙草又賣煙草的!不管以前做過什麼吧,還是有些銷售經驗的。

喬丹把自己的理念灌輸給了這群老弟們,給他們注入雞血讓他們一直保持狂熱,公司全體上下猶如一群瘋子,對金錢充滿了十足的狂熱。

正如我們所想這家非主流公司賺的盆滿缽滿,公司逐漸擴大,喬丹出了名被媒體譽為「華爾街之狼」,叫他狼在合適不過了,喬丹狂野又瘋狂,連帶著員工們也是如此。

比如在公司台上喬丹瘋狂的演講嘶吼,激起員工們對金錢的狂熱。狂熱之中喬丹變了,員工們也變了。逐漸沒有了道德廉恥之心,眼裡只有金錢。

他們為了賺錢去欺騙投資者,誇誇其談不亞於詐騙。利用法律空子賺不義之財,他們賺錢了開心了,開轟趴,多人運動、赤裸著滿公司跑……花樣多且瘋狂。

功成名就的喬丹開上了豪車,住上了豪宅。沉醉於紙醉金迷,邂逅名模拋棄糟糠之妻,回頭就二婚送妻子游輪、飛機,大別墅,簡直不要太瀟灑。對於喬丹的荒淫無度讓人很難恭維,這也反應了如今當時美帝社會中病態的一面。

人家三十多歲就成了百萬富翁,羨慕吧?眼紅嗎?這不止是電影,這個是真人真事,很多人說電影太過於浮誇,其實真事事件更加瘋狂。

喬丹變成了無恥的惡棍,當聯邦調查局來查他時,他仍然死心不改企圖賄賂調查員。不得不承認有些人不喜歡金錢,喬丹因詐騙罪入獄,在監獄里喬丹活的也很滋潤。

出獄後喬丹不玩股票了,居然搖身一變當起了導師。他把發家致富的方法交給他人,頗為受用,備受追捧的喬丹又成富人!

整部電影無關善惡與正義,沒有立場與道德,只有金錢至上。

出軌、換老婆、花天酒地、紙醉金迷是有錢人的正常生活,他們可以沒有道德感,責任感,甚至可以沒有良心。員工也只要知道他們有錢就可以了,因為有錢可以為所欲為。金錢可以成為富豪的免死金牌,金錢可以讓他們不受道德譴責,甚至不遵守法律。

有錢人紙醉金迷,沒錢的普通人也開始不分是非。這種現象現在也很常見,普通人換幾個對象會被罵渣男,女孩子換幾個男友說是渣女,這個世界總是這樣亂糟糟……

金錢至上很顯然這是一種病態思想,窮人總想一夜暴富,結果因為慾望而被割韭菜。《華爾街之狼》更多像是一部諷刺片,因為它太現實,有人卻把他當成勵志片,看完電影後對於金錢更加狂熱、瘋狂。

電影里喬丹的爸爸有一句話說的好,出來混早晚是要還的。土豪夢難敵現實,當然很多人選擇像喬丹一樣做個喪心病狂沒有良心道德感的人。但是要明白,一夜暴富的方法都寫在《刑法》里,豪奢放縱當有時,卻也有人生無常。

最後想說《華爾街之狼》劇情很精彩,真正讓人見識了什麼是窮奢極欲。

眼看他起高樓,眼看他樓塌了。要想使人滅亡,必先使其瘋狂。瘋狂過後還剩下什麼呢?摯愛男主的妻子離開了、對家人的關系疏遠了、狂歡過後只剩自己一個人、最終自己也鋃鐺入獄。

這部電影非常值得一看,其實生活和電影很像,各種誘惑很多。但是我們一定要不忘初心,才能走的更平穩,走的更遠。人可以很良善,同時也可以很醜惡,但選擇權始終在我們手裡不是嗎?

3. 有沒有什麼電影或者電視劇能激起人學習和奮斗的慾望的

電影,幸福來敲門

4. 求一部講述母親為兒子做皮肉生意掙錢的電影

洞里春光 英文名:Irina Palm 導演:山姆·賈巴爾斯基 Sam Garbarski 主演:珍妮·阿奎特 Jenny Agutter 西蒙·安德森 Simon Anderson 凱文·比紹普 Kevin Bishop 喬納森·科因 Jonathan Coyne 瑪麗安·菲斯弗 Marianne Faithfull 米基·馬諾洛維克 Miki Manojlovic 類型:劇情
比利時、德國和英國三國合拍的《IrinaPalm》講述一位年逾五旬的老寡婦(英國歌手兼演員瑪麗安娜·菲斯福爾飾演),出於對金錢的渴望,被迫去一家色情俱樂部「再就業」的故事。這是比利時新銳導演薩姆·賈巴爾斯基繼《TangodesRashevski》之後推出的第二部力作。 你看見慾望,她看見希望。 50歲寡居的麥姬住在倫敦的郊區,生活還算悠閑自在。有一天,她的孫子突因急症住進醫院,兒子急忙籌錢,要帶孫子遠赴澳洲治病。麥姬想幫兒子解決困難,於是每天坐車到倫敦去找工作,卻都因年紀不輕而屢屢碰壁。 某日,麥姬得知SOHO情色區的知名Sex Shop『慾望世界』正在急征『新手』,已經走投無路的她,只好瞞著家人跑去應征清潔工。『慾望世界』的老闆米基驚訝麥姬有雙美麗嫩白的手,於是建議她可透過隔間上的圓洞,用雙手為客人『服務』。 忐忑接下這份工作的麥姬,只好全力以赴,沒想到她溫柔又實在的服務,竟意外闖出了鼎盛的口碑…,一時之間『慾望世界』門庭若市,客人日夜大排長龍。米基乘勝追擊,幫麥姬成立了個人品牌-『妙手艾琳娜』於是瞬間爆紅。 眼看時間迫在眉睫,就醫的錢卻尚未籌齊,此時已成為『台柱』的麥姬,只好鼓起勇氣,開口向米基預借薪水…。麥姬能順利借到足夠的錢,讓心愛的孫子得到醫治嗎?米基會不會擔心麥姬借到錢後就一走了之?而麥姬的家人又會發現她這份神秘工作嗎?

5. 有個韓國電影男子陪老闆去保險櫃里拿錢,拿完以後老闆讓男子自己拿一點滿足自己慾望的電影叫什麼名字

咱們這個韓國的男子非老闆去保險櫃里拿錢,火箭的話是不是叫《釜山行》呀?

6. 為什麼說《大空頭》是一部值得看N遍的金融電影

    如今全球經濟及金融行業越來越受到大家的關注,金融題材的電影也是大家關注的熱點,這些電影通常以獨特的視角剖析社會經濟熱點,揭示金融活動中的個人際遇和社會百態,引發共鳴。

    面對慘無人道的市場,本來不想聊《大空頭》(The Big Short)這部電影,一是擔心會增大朋友們的心理陰影面積,以及輿論聲討索羅斯的戰斗檄文連篇累牘,推薦這樣的電影總給人一種在跪舔空頭,替「階級敵人」搖旗吶喊的意思。

    但是鑒於逆天做空、對賭華爾街這樣勁爆的影片內容,以及電影本身拍得也NB,既地道,又炫酷,100%金融范兒(沒有一點雜質),外加克里斯蒂安·貝爾、布拉德·皮特等超級大咖,所以必須隆重推薦給大家。

    周末不妨找來這部片子看看,如果有時間的話最好同時去找原著讀一讀,因為電影版《大空頭》能拍得如此成功,與邁克爾·劉易斯(Michael Lewis)這位前債券交易員、金融暢銷書作家息息相關,正是他寫的這本同名紀實文學為現在我們看到的電影奠定了成功基礎。

    《大空頭》的故事其實十分簡單,甚至算不上多麼驚心動魄,講的就是一幫華爾街大混子從2006年開始,利用不同方式收購有關次級抵押貸款的信用違約掉期(Credit Default Swap,CDS)產品,之後在次貸危機中大賺特賺的故事。

    而在看電影前搞清楚這幫傢伙是誰比較重要,我把他們分成四組:

    他的三名同事:文森特·丹尼爾、丹尼爾·摩西、波特·柯林斯。

第二組:邁克爾·巴里(Michael Burry)——對沖基金經理,「子孫資本公司」創始人。片中是大名鼎鼎的「蜘蛛俠」克里斯蒂安·貝爾出演。

第三組:加米·麥,在電影里化名Jamie Shipley(左);查理·萊德利,在電影里化名Charlie Geller(右);二人是一家叫康沃爾資產管理公司的合夥人。

    本·霍特克——在電影里化名Ben Rickert,前德意志銀行的交易員,片中由布拉德·皮特飾演。

第四組:格雷格·利普曼(Greg Lippmann)——德銀行次貸債券首席交易員,在電影里化名Jared Vennett,這個人作用十分關鍵。

    正是互相並不認識的前三組人,在次貸危機爆發三年前就洞悉到了整個信貸市場的危機,Michael Burry靠死磕高盛、摩根等大投行,Steve Eisman通過格雷格·利普曼的撮合,查理和加米則是在本的幫助下,獲得了用於做空抵押貸款證券MBS(MortgageBacked Securities)以及CDO(擔保債務憑證)的CDS,於是三者完成了足以載入史冊的這筆空頭交易。

    看這部片子過程中,我最關心的就是他們是如何做到這一點的。因為市場上總會有人逆勢洞悉潛在的危機,但付出實踐則需要具體的辦法。

                    合成型CDO的交易結構

    在整個故事中,Michael Burry是最早通過研究次級貸款債券的說明書、利率浮動數據、還貸情況,發現了MBS的危機遲早會發生,但更重要的是他主動出擊,去找大投行游說,從其手裡購得了針對次級抵押貸的MBS違約掉期產品,並從龐大的CDO結構出,找到了用於針對CDO中特定資產的CDS交易對手,從而大量進行收購。

    而CDS本質上是一種保險,可以對沖信貸違約風險,但非資產持有人也能購買此保險。知乎里那個作者的例子蠻形象,就好比你給隔壁老王的汽車買了份保險,但車主不是你,車如果報廢了,你居然能拿著保單去領錢,但在華爾街竟然能做這件事。

    而Steve Eisman這個有點憤青的華爾街對沖基金經理,則早在90年代就嗅到了房地產信貸市場的泡沫,但他並沒有找到完整的交易地圖,直到Greg Lippmann這個德銀交易員以掮客身份出現,而他本人和Michael Burry其實並不認識,只是同樣發現了市場潛在的危機。

    至於查理·萊德利、加米·麥兩個毛頭小子,則是機敏地搭上了這班順風車,並靠好哥們兒本·霍特克的幫助下尋覓到交易通道。

    至於MBS、CDS、CDO這些衍生品術語,大家可以自行腦補一下,片中對這些關鍵信息都有比較形象化的描述,但對於衍生品小白,估計還是比較燒腦。所以推薦兩個文獻可以作為掃盲參考:

第一個是本叫《資產證券化與結構化金融:超越金融的極限》專著

第二個則是知乎上的一篇技術帖:https://www.hu.com/question/39012069/answer/79279442

不過,如果比較完整地讀過邁克爾·劉易斯的原著,其實這些衍生品的原理你大概都能搞清楚是怎麼回事。

那麼好,我為什麼向大家推薦電影《大空頭》這部電影?

    首先必須說,作為一個閱片無數的影視業從業者,《大空頭》是我看過最最最純粹的金融電影,沒有之一。

    和《華爾街》系列、小李子的《華爾街之狼》這種沾滿慾望、荷爾蒙的片子相比,這部電影有一種酷酷的專業主義基調,除了影片最後Eisman的同事為了說服他,拋出的「美國夢」說辭有點陳詞濫調外,一直把這種酷勁貫徹到底。這部片子目前已經提名了今年的奧斯卡最佳影片,如若獲獎就是拿到小金人的第一部華爾街類型電影。

    另外也就是在美國像《大空頭》這種典型的「反英雄主義」電影可以被搬上銀幕,並且以一種客觀的態度去塑造劇中這些頗有魅力的人物,而同樣的人物如果換做在中國,估計早就被當成過街老鼠,或者直接就被輿論剮了,更甭提被拍成電影了。

    況且,故事背景又是影響力程度絕然不亞於珍珠港事件、911恐襲的次貸危機,美國人在自己傷口上撒鹽的領域也真是蠻拼的。

    雖然是一部專業性很強的金融電影,但片子拍得一點都不枯燥,有的地方甚至很好玩,比如Eisman為了調研個人信貸購房的情況,居然跑到脫衣舞俱樂部搞調研,而當他發現連脫衣舞女郎手裡都攥著好幾套房子,但其收入肯定無法完成還款時,他更堅定了為MBS建立空頭頭寸的決心。

    此外作為一個市場參與者,這部電影透露的信息其實以比較符合我一貫的思考,那就是在金融市場里,最好不要把博弈問題道義化。而這件事在中國卻屢試不爽,面對在市場里佔了自己便宜的人(在合法的前提下),從來不去檢討自己的問題,而是簡單粗暴地給別人貼上壞蛋的標簽,比如「惡意做空」一說。

    本質上說,《大空頭》的成功首先是因為市場本身存在致命弱點,畢竟蒼蠅不會叮無縫的雞蛋。當然做空本身也是一門技術活兒,不是光懷著滿滿「惡意」,喊一聲空就能大把賺錢的,工具、時機、膽量缺一不可,從眾的公知和小散絕對不會是做空的主角,真正的大空頭往往是一種孤獨的存在。

同時,看過這部電影後,我還產生了下面這些觀察和體會:

1、 不得不說,美國浩如煙海的金融衍生品帝國真的讓人震撼無比,市場化程度高得令人發指,同時其監管難度可想而知。08年的金融海嘯暴露了監管漏洞,以及金融機構自身的交易設計缺陷,比如巴里等人就是利用了交易環節上的Bug,搞到了針對MBS的「次貸CDS」,而在理論上講這其實挺可笑的。

然而即便是這樣,美國的監管當局也並沒有因噎廢食,或者武斷推出措施,與某交易所因為防止「惡意做空」就自廢武功,不免形成鮮明對比。

2、 一個很有趣的現象,片中的空頭參與者都是所謂華爾街的邊緣人物,其代表的基本是名不見經傳的小機構,但也正是因為這一點,他們才敢冒天下之大不韙,參與逆勢交易,因為當時整個華爾街主流機構,沒有人會相信(至少沒有人願意相信)次貸危機會分分鍾產生,並且像多米諾骨牌一樣成片倒下。

或許這就是體制的局限性,大投行需要靠次貸泡沫維系其在衍生品市場的高額利潤,必然不會挑戰自己的觀點。同時Burry、Eisman這樣「個性化」的基金經理,在大機構也很難容身,而他們對賭整個次貸體系的投資決策,如果換做在高盛、摩根肯定會被壓制下來。所以,在小機構打拚也是有其優越性的。

3、另外一點觀察是我在讀《大空頭》原著時發現的,就是故事中的這幾位華爾街梟雄基本都是草莽出身,半路出家,Burry是醫生,Eisman原來則是干律師的,前者是靠在醫院值夜班時的空閑時間研究股票投資,之後轉行成了資產管理人,後者則是在父輩的安排下進入金融領域。

換句話說二人都是半路出家,但憑借聰明、好學,且足夠的努力,才成為華爾街的一分子(他們身上也都有著鮮明的「反華爾街」基因),而他們的這種經歷對於每一個非專業出身的個人投資者來說都是很好的榜樣;

4.最後我想說的是,投資的確是一門孤獨的藝術,而電影《大空頭》也展示了這一點,每一筆成功的交易都需要付出足夠的耐心、精力和勇氣,以及充分的研究、調查、論證。而在叵測的市場中,參與者都有可能面臨重要的機會,但前提是必須積累足夠的智力、耐力,當然還包括本金。

好了,關於《大空頭》這部電影就推薦到這里。其實,對於我們A股投資者來說,絕大多數人一輩子也不會嘗試利用系統性風險賺錢,但這部電影至少告訴我們,在行情最瘋狂的時候多些逆向思維,站在大空頭的角度思考風險問題絕對是十分必要的。

為什麼這是一部專業金融電影

《大空頭》選取了次貸危機發生前發現問題的洞察者為主角,他們通過做空在危機中大賺一票。克里斯蒂安·貝爾,一個靠重金屬搖滾把自己和笨蛋們隔絕的醫學博士;瑞恩·高斯林,一個巧舌如簧的推銷賭自己所屬銀行要垮的衍生品銷售者;史蒂夫·卡瑞爾,情緒激動待人極其無禮,但正義感十足,且腳踏實地的基金經理;布拉德·皮特,一個厭惡金融,但在背後支持兩個敏銳的年輕人的歸隱高人。有這些優秀的演員在,本片也很好地避免了一些電視電影的電視劇腔(比如too big to fail),讓角色個個精彩紛呈,閃耀可愛。當然,他們扮演的都是真實人物。四路人馬帶著自己的小弟們,以敏銳的數字洞察力,腳踏實地的研究考察,反大流的獨立思考能力,堅定不移的決心,在上自政府大銀行,下至混混脫衣舞女的這場愚蠢的狂歡中,逆流而上,狠狠的大賺一筆,給了那些自大固執的人們狠狠地一記耳光。

看了這個簡介是不是感覺很有個性和逼格啊,接下來我還要介紹更有逼格滴東西,通過這部電影,我們能夠看到美國華爾街哪些金融專業姿勢,生命不息,擺姿勢不止,做到金融姿勢界的NO.1。 這部電影在兩大方面非常專業:1、技術理論 2、業內監管制度。

技術理論

MBS(Mortgage Backed Securities抵押貸款證券化)

《華爾街之狼》里的那個很賤的解釋的還是很好的。MBS分為RMBS(住宅房貸)和CMBS(商業房貸),就是把不同貸款成捆打包然後分攤風險。比如說100個房貸你如果你一共只有一個,那一個正好還趕上破產了,那你的損失就是100%;但如果買了MBS100個房貸你的損失就是1%。MBS分為兩種:Agency MBS就是房利美房地美基尼美之類國企發的;Non Agency MBS(Private label MBS)就是私企發的。大部分Sub-prime MBS都是私企發的.

為什麼Michael Burry賭定MBS要暴跌?

Christian Bale登場,蝙蝠俠發現很多的Sub prime(次級房貸)都是ARM(Adjustable rate mortgage) 就是浮動利率的。(插一句:在2001年911之後格林斯潘把美聯儲的利率降的非常低到1%左右,導致房屋貸款利率急轉直下也變的非常低。)利率低導致的結果就是大家蜂擁去搞貸款買房,更奇葩的是北美還有"Teaser Rate"一說,就是前一兩年有的都超低或免利率,所以搞的脫衣舞小姐們都人手標配好幾套房。但是幾年後teaser rate 一結束,利率一漲,NINJA(所謂的沒房沒收入沒財產)的人群們就還不起了,就只能把房子還給銀行拍拍屁股走人了。所以Michael Burry就是看準了這個機會,賭幾年之後利率升高大眾還不起房貸然後集體出逃。

CDS(Credit Default Swap信用違約互換)

賭局已定,Michael Burry就穿上西服去找華爾街龍頭老大做空MBS去了。但是MBS不同於股票,不好採用借了再還這種做空模式,所以就搞了一個CDS(買方:每月給賣方一些Premium也就是保費,賣方:只要MBS沒事就一直收買方錢,假入MBS破產了就要一次性付給買方大筆索賠)。CDS主要都是像AIG這樣大的保險公司發行的,而且他bug的地方在於你可以在不擁有相關資產的情況下買保險。就相當於給隔壁老王的車買了個車險,他如果要是撞車了你就會很開心的拿到理賠,而且老王還不知情。

ISDA(International Swaps & Derivatives Association)

MBS,CDS之類的因為量大,特殊性強,每個的抵押資產都不一樣,所以一般都是OTC對手交易而不是在交易所交易的。Brat Pitt本來是德銀的交易員,積累了很多的人脈和資本,所以那兩個小哥藉助Brat pitt的關系才終於拿到買CDS的資格。

Ratings Agency(評級機構)

大哥急了去曼哈頓中城去找在標准普爾的墨鏡姐,姐給他說了實話。因為評級機構弄錢主要辦法兩種:

誰看誰掏錢subscription model

誰發誰掏錢issuer pay model 第二種也就是MBS的評級主要方法。所以她們一旦對MBS降級了,以後就基本上沒生意了。

Liquidity & Collateral(流動性)

MBS價格居高不下,這幫做空的人就火上澆油螞蟻亂竄了,主要大家手裡的現金流不夠,流動性不足,做空價格不跌反漲她們就得加Collateral 也就是"Margin Call"裡面的補Margin,不補就得被強行平倉了。

CDO^2

簡單的說就是每個CDO(除了房貸什麼車貸,信用卡貸,助學貸款都可以做CDO) 裡面抽出來一部分Tranche又做了個CDO。詳情請看圖。 這個講的還是很專業的,因為有一些Tranche實在是太小,用這些tranche組成的CDO只要是underlying asset(相關資產)一有破產整個CDO就立馬被抹平,所以風險及其大,也就是他們所謂的金融核武器。

The "Famous" Tranche Trade

電影臨近結尾,黑姐姐終於說了實話。交易策略 買的:低級別 tranche CDS 就是盼著最低級的tranche破產越多越好。 賣的:偏高級tranche CDS希望這些都不破產好能多收錢。這個策略一買一賣對沖了保費的現金流風險,賣了CDS拿到的每年的保費可以用去付買其他CDS需要交的保費。  這個策略在風平浪靜的情況下掙錢是很平穩的,但是大風大浪一來,金融海嘯一刮,tranche之間相關性(Correlation)大幅提高,傾巢之下安有完卵 就全部都跪了。

業內監管:

電影剛開始的老頭Leiws Ranieri估計是第一個發明MBS的人。從此以後之前99塊錢買,等上兩年只能賺1塊錢的低風險低收益債券,逐漸被貌似低風險高收益的MBS搶去風頭。MBS Equity tranche之類的都是很賺錢的,有8%,9%的收益或者更高。

泳池趴的女的之前是SEC然後要跳槽到幾大投行,這種監管跳槽行業內的行為作者覺得是十分不應該的。

作者覺得投行一手大張旗鼓的賣這些MBS並吹捧他們有多好,另一手私下買進大量CDS用來做空MBS是很不道德的。

做空團三害怕

買了一手CDS 發現相關資產都違約了 CDS價格一直不動,以為整個系統勾結做假,怕了。

好不容易手裡的CDS漲價了,做空團又開始擔心他們的對手投行破產讓他們的CDS變成廢紙,又怕了。

最後終於倉清空了,錢拿到了,但又發現自己有可能被FBI查或者被「佔領華爾街」佔領,輿論壓力太大所以關門洗手,還是怕了。

7. 金錢與慾望的游戲,王晶的《追龍2》有哪些看點

從《追龍1》中50年代末到70年代前的時代大背景勾勒,到《追龍2》中發生在90年代短短數天的故事演繹。時代在變化,罪犯也在變化,從官匪勾結、兩兩相護到玩命搶劫、殊死搏鬥。然而,時代在變、故事在變,罪犯對權力與金錢的慾望卻未曾改變,這也是兩部影片看似毫無關聯,卻一脈相承的原因之一。我覺得《追龍2》有以下看點:

最後,電影的布景和道具在有限的拍攝資金下,也實現了最大化的還原時代,無論是人物衣著,還是都市街景,又或者是時代氛圍,都延續了前作《追龍》的高水準。影片最出彩的莫過於爆破元素的設置了,「卧底鏟除罪惡」故事設置,在今天警匪片泛濫的年代裡可以說一點兒也不新鮮了,但把飆車、爆破、卧底元素都融合在一部電影里,也並不是十分多見的。

8. 《讓子彈飛》中黃四郎如何介紹城裡兩大家族是賺錢手段的

第一次看到《讓子彈飛》,被這一部好作品驚呆了,因為滿屏幕都是男性荷爾蒙的感覺,並且導演姜文一直是這部電影,其中太多隱喻被姜文燒腦了。這部電影中不僅有隱喻,其中不少情節不得不看太多遍,最終好電影還是有好票房,這也是姜文電影中為數不多的掙錢電影

黃四郎給兩大家族介紹賺錢的手段也是讓人汗顏,認真的說這不是賺錢,這叫搶錢,這也就是在那個年代,放在現在早就吃花生米了,哈哈

不過畢竟這是電影,要麼就單純的看個樂呵,要麼就認真的思考電影情節反映出的社會現實,在那個年代,不得不說,只有像黃四郎這樣的人才能過的好,才能掌握財富。而且懂得利用別人的力量,與其說他介紹兩大家族賺錢,不如說他讓兩大家族幫他賺錢,滿足自己的慾望。

僅代表個人觀點,不喜勿噴

閱讀全文

與什麼電影激發掙錢慾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ssni654愛情電影 瀏覽:290
新上應的電影 瀏覽:228
墨家機關術電影在線觀看免費完整版 瀏覽:501
峨眉電影頻道的背景音樂 瀏覽:285
法國電影主廚 瀏覽:307
大傻陳百祥黃秋生演的電影 瀏覽:535
與革命精神有關的電影觀後感 瀏覽:135
在電影院看電影總想睡覺 瀏覽:473
莫少聰一部電影插曲春天不再來 瀏覽:395
日本打碼大尺度電影 瀏覽:156
愛情公寓電影張起靈同人 瀏覽:477
徐州和信影城電影院 瀏覽:792
申惠善新電影 瀏覽:454
韓國電影如花似蝶圖片 瀏覽:412
機器女孩日本電影叫什麼名字 瀏覽:401
電影簡介大全 瀏覽:734
大鵬銀行搶劫案電影 瀏覽:988
英文電影影評高一漢語敘述 瀏覽:684
奇米影視韓國電影大全777 瀏覽:697
電影男主角叫大狗 瀏覽: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