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午夜巴黎》中都提到了哪些藝術家
《午夜巴黎》中都提到的藝術家:
弗朗西斯•斯科特•菲茨傑拉德(Scott Fitzgerald),美國20年代著名作家,最有名的作品是《了不起的蓋茨比》,即《大亨小傳》,也就是塞林格在《麥田裡的守望者》中借主人公之口反復提到的那本書,描寫美國人20年代的生活和精神狀態。
賽爾妲•菲茨傑拉德(Zelda Fitzgerald),斯科特•菲茨傑拉德的妻子,富家女,有天賦的芭蕾舞者和作家,因生活浮華和情緒多變而著稱,當時評論多指責其消費鋪張而導致丈夫不得不靠撰寫蹩腳的三流小說以謀生。事實上菲茨傑拉德的作品中曾多次借用(或曰抄襲)妻子的書信和日記段落,因此有女權主義者認為菲茨傑拉德毀掉了一位才華勝過他本人的女子。塞爾妲40年代起被診斷為精神失常,後在精神病院的火災中喪生,與丈夫合葬。
歐內斯特•海明威(Ernest Hemingway),不多說了。他14歲開始學習拳擊,參與過兩次世界大戰,20年代曾在巴黎短暫居住,與菲茨傑拉德是很好的朋友。後來兩人大概因文人相輕而開始互相看不順眼。賽爾妲則從一開始就不喜歡海明威,說他表裡不一,缺乏男子氣概,甚至無端斷定他是同性戀。海明威則評論說:菲茨傑拉德被女人毀掉了。
科爾•波特(Cole Porter),美國人,天才的百老匯音樂家,一戰期間移居巴黎。電影中出現的插曲Let』s Do It 出自他為1928年的音樂劇《巴黎》所作的配樂。沒找到男聲版,這里是當年的第一爵士女歌手艾拉•菲茨傑拉德(Ella Fitzgerald)演唱的版本。說起來,這位黑人女歌手好像跟寫小說的菲茨傑拉德夫婦木有任何關系。
❷ 電影音樂家演員表
電影音樂家演員有胡軍、袁泉、別里克·艾特占諾夫、阿魯贊·加佐別可娃。
《音樂家》是由西爾扎提·亞合甫執導,胡軍、袁泉等主演的劇情片,於2019年4月13日在北京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作為開幕片首映,2019年5月17日在中國大陸上映。影片講述中國著名音樂家冼星海於衛國戰爭期間輾轉來到阿拉木圖,在極端寒冷和飢餓的殘酷環境下得到哈薩克音樂家救助的故事。
角色介紹:
冼星海
1941年蘇德戰爭爆發後,冼星海來到阿拉木圖,在阿拉木圖居無定所,得到哈薩克著名音樂家拜卡達莫夫及其家人的無私救助。在哈薩剋期間冼星海進行了大量的音樂創作,還根據哈薩克民族文化創作了大量具有哈薩克民族特色的音樂作品,為哈薩克民族音樂的傳承與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拜卡達莫夫
哈薩克音樂家,拜卡達莫夫在音樂廳遇見無家可歸的冼星海。在戰爭環境中,拜卡達莫夫一家的生活也很艱難,每天要為口糧四處奔波,但音樂人的惺惺相惜,他把冼星海接到家中安頓,為他提供了一個溫暖的家,最終他們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❸ 影評︱《她比煙花寂寞》一個女音樂家的凄美人生
題記:
人生總有遺憾。眼前有兩條路,你只能選擇一條。或光鮮亮麗,或默默無聞。
(一)
這是由真實的歷史故事改編的,在這個世界,曾經有過這樣一段傳奇。宛如,一曲美妙的樂曲,漸入佳境,忽的,戛然而止……
這部電影就是《她比煙花寂寞》。是講英國著名音樂家傑奎琳*杜普蕾與她姐姐情感故事。
在看這部電影時,我想起了曾經火爆的印度電影《摔跤吧爸爸》。
在印度電影中,退役的摔跤手父親馬哈維亞·辛格·珀尕,不顧一切阻擾,把兩個女兒都培養成了冠軍。她們姐妹倆同時站在了最高的領獎台上。
而,在這部電影《她比煙花寂寞》中,兩姐妹也都是出生在音樂世家。她們的母親,就是皇家音樂學院教授。
兩個人,從小就跟著母親學習音樂,學習樂器。姐姐吹長笛。妹妹拉大提琴。兩個都很優秀。有時是姐姐獲獎多一些,有時是妹妹獲獎多一些。
兩人都是「別人家」小孩,都特別出色,拿獎幾乎拿到手軟。不過,兩人之間,也有過小小的競爭,嫉妒,羨慕。
後,妹妹傑奎琳似乎,更用心一些,也練習的更起勁一些。16歲時,她就徹底爆紅。
年少成名的她,也得到了父母更多的關愛與呵護。自此之後,家裡所有的「資源」都向她傾斜。
比如,給她請更貴的名師。給她更多的練琴時間。給她更多的支持與陪伴。
甚至,不讓她干一點家務。這個女孩子,只要拉好大提琴,似乎一切都OK。
而,傑奎琳的姐姐希拉里與弟弟皮爾斯,幾乎都被她的光芒所掩蓋,在家裡多多少少被「忽視」。
「曲不離口,拳不離手」,越練得緊,越優秀,越傑出。年少成名的傑奎琳,成了全家人的驕傲。
這里,導演用快閃鏡頭,通過家裡獎杯飛速增多,來隱喻時間過得飛快。
轉眼,姊妹兩人長大。
有因有果。成年之後,姐妹倆的命運拉開了巨大的差距。各自走上了完全不同的人生道路。
(二)
這部電影,是由姐姐希拉里與弟弟皮爾斯合著的傑奎琳傳記改編。曾獲第七十一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女配角獎和最佳女主角獎。
豆瓣評分8.3分。一部人物傳記片,這已經是很高的打分了。
傷仲永的故事,告訴我們,小時了了,大未必佳。這樣的故事,也發生在了姐姐希拉里身上,諸種原因吧,她漸漸被「比」下去了,事業不順。
長大的她,認識了一個志趣相投的男孩,很快就嫁人了。並且,搬到鄉下去住。過著相夫教子的閑適的、寧靜的生活。
從此,遠離喧囂,遠離音樂。
而,妹妹傑奎琳則一路凱歌,紅遍大江南北。於是,常年奔波在外,不是去這個國家演出,就是去那個國家演出。
這里,導演也用組接鏡頭,快速閃過,行李箱上貼的機場標簽多少,來展示傑奎琳的一路風塵。
表面上看,傑奎琳過得充實而光鮮,媒體總在報道,收獲了金錢,收獲了尊嚴,收獲了掌聲,也收獲了鮮花。儼然成功女性,多少人渴盼這樣而不得呢。
而,姐姐希拉里這個時候,已經生了兩個孩子,成了家庭主婦。一天被瑣事所纏繞,生活和一般人沒有什麼區別。
那麼,誰更幸福呢?
我們接著看。
(三)
在影視劇中,塑造的人物一般有兩種,一種是苦命型,比如《萬箭穿心》中的李寶莉。一種是病態型,比如《不一樣的天空》中那個像鯨魚一樣肥胖的母親。
在這部電影中,女主傑奎琳,其實,也是病態型人物,人格不健全。
表面看起來,她過得似乎非常光鮮,風光無限。經常出國,一舉一動都有媒體跟蹤報道。
可,她生活自理能力極差。連衣服都不會洗,就別說其他了。
每次出國演出,如果時間長,就會把臟衣服郵寄給母親來洗。母親洗干凈之後,再快速寄回去。
她十六歲爆紅之後,就到處演出。文化課,是有欠缺的。她成名之後,有時說話,會爆粗口。這使得她個人形象打分降低。
後來,她認識了阿根廷籍鋼琴家巴倫博伊姆。巧合的是,兩人是在已故鋼琴家傅聰家的客廳里認識的。他們於1967年兩人結婚。當時報紙就稱他們為「金童玉女」,也是樂壇佳話。
這個巴倫博伊姆有故事,得說說。他出生於猶太音樂世家。也是年少成名,有鋼琴王子之稱。且,這個人,更厲害的地方在於他會七國外語。還曾經是我國鋼琴家朗朗的老師。
幸福總是過於短暫,大約是兩三年後,就發現傑奎琳,手指顫抖無法控制。檢查後告知,得了多發性硬化症。那個時候,她的事業剛達到頂峰。
後,嚴重到坐輪椅,不得不告別樂壇。從坐輪椅到她去世,大約十多年時間,她都處在這種落寞,悲哀,傷感之中。
在她風光的時候,是全家人大力支持她。在她落寞無助時,也是全家人同心協助她。
可,她的偏執,她的暴戾,她的刻薄,她的尖酸,傷害了全家人的心。受傷害最深的是她的姐姐,那種親人之間的肆無忌憚的語言「中傷」,比利箭射擊更痛。
因為是根據親人所寫傳記,好多不為人知的秘密,這部電影都有真實揭露。有的讓人唏噓,有的讓人感嘆,有的讓人震驚。
原來,光芒萬丈的後面,真實的人,竟然是那個樣子。
(四)
多年前,看截拳道創始人李小龍的電視連續劇時,看到李小龍英年早逝,就頗為遺憾。
而今,看到音樂家傑奎琳的經歷,也是這樣,不由嘆惋。
正如電影的名字,她的一生,前半段宛如煙花一樣璀璨,後半段則宛如煙花一樣寂寞。
不過,無論如何,人雖然離開了這個世界。她的傳奇還在,她的名字也早已鐫刻在歷史的冊頁上。
她離世後,她所用的大提琴「大衛朵夫」被我國音樂家馬友友所擁有。
電影結尾,也是前後照應。
電影剛開始,是兩個七八歲的小女孩,在沙灘上奔跑,玩耍。
結尾,也是兩個小女孩在沙灘上玩耍。
只是在這里導演用蒙太奇拍攝手法,讓童年時的傑奎琳與成年後的傑奎琳來了一場意外對話。
然後,片尾曲響起,電影結束。
兩個小女孩,兩種不同的人生。
人生苦短,到底怎麼過?是歲月靜好呢?還是像蠟燭充分燃燒?
或許,誰有誰的答案吧。
(,侵刪)
❹ 為何泰坦尼克號快沉沒了 那三個音樂家不逃命
《泰坦尼克號》快沉沒了,那三個音樂家不逃命,樂隊在船長的指示下,在甲板上演奏贊美詩,盡量安撫乘客的情緒,避免過度恐慌。眼看著船體傾斜得越來越嚴重,樂隊領隊華萊士·哈特利不得不解散樂隊,讓他們各自逃命,而他自己則選擇留在原地,繼續演奏那首著名的《與主更親近》。
《泰坦尼克號》試圖還原的,是在這一生死攸關的關頭,船上形形色色的人物展現出來的眾生相,以及種種復雜、幽微的人性。那一幕中演奏家們的表現,無疑是整部影片的高潮之一,音樂與劇情共同把觀眾推向了情感的高潮。
《泰坦尼克號》是美國二十世紀福斯電影公司、派拉蒙影業公司出品愛情片,由詹姆斯·卡梅隆執導,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凱特·溫斯萊特領銜主演。影片以1912年泰坦尼克號郵輪在其處女航時觸礁冰山而沉沒的事件為背景,講述了處於不同階層的兩個人窮畫家傑克和貴族女露絲拋棄世俗的偏見墜入愛河,最終傑克把生存的機會讓給了露絲的感人故事。
《泰坦尼克號》網路網盤高清免費資源在線觀看:
鏈接:https://pan..com/s/1iWD0JZYstw0RE_T4fngVJA
❺ 電影海上鋼琴師 1900的真實父親是誰,
1900, 在充滿著歐洲人、美國人和黑人的移民環境中,被黑人養大,在最底層成長,受到拉格泰姆音樂的啟蒙和布魯斯的影響,自學成才,喜歡即興演奏鋼琴,無論貴賤所有人都愛他,來自新奧爾良的朋友讓他明白,自己演奏的就是爵士……
試想,如果這所有的一切都是象徵,都是隱喻,那意味著什麼?
那意味著,「1900 」可能根本就不是人,他其實是「爵士樂」的擬人化形象。
這個故事可能根本就不是一個虛擬藝術家的傳奇人生,這個電影講的或許是「爵士樂」從底層誕生,輝煌時人見人愛,最後沒落的全部歷史!
你網路一下「爵士樂」,就會發現,1900的身世與爵士樂的簡介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電影中有一句旁白這樣形容1900:「他沒有國籍,沒有生日,也沒有家。」正如爵士樂,它沒有國籍,沒有生日,也沒有家。
❻ 音樂家袁泉扮演的什麼角色
在電影音樂家中,袁泉飾演冼星海的妻子錢韻玲。
電影《音樂家》是中國與哈薩克合拍的影片,講述了冼星海接受組織任務前去俄羅斯做《延安與八路軍》的後期,結果遭遇戰爭不得不輾轉流落哈薩克阿拉木圖,在阿拉木圖受到音樂家拜卡達莫夫幫助並與其一家建立了深厚的跨國友誼。錢韻玲與女兒一直等待冼星海歸來,但因特殊歷史時期,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冼星海也未能回到祖國。
❼ 胡軍的新片《音樂家》好看嗎
簡單點說吧,一群人一起看,可能不好看。單是一個人靜靜認真的看你會發現這是一部用心的電影。這種類似文藝的電影是需要靜心看的。
❽ 虎口脫險里演音樂家的那個演員叫什麼名字
路易·德·費內斯路易·德·費內斯 - 十部經典作品: 1946年,《巴比松的誘惑》(La Tentation de Barbizon),菲奈斯的第一部電影。 1956年,《穿越巴黎》(La Traversée de Paris),菲奈斯的成名作,在影片中他與法國老牌影星讓·迦本(Jean Gabin)和布爾維爾(Bourvil) 共同合作,使法國觀眾發現了這個32歲的喜劇天才。 1964年,《芳托馬斯》(Fantomas),菲奈斯與讓·馬雷重新演繹芳托馬斯電影。 1964年,《聖特羅佩的警察》(Le Gendarme de Saint- Tropez),第一部也是最好的「警察系列」電影,該系列前後共拍攝了6部。 1966年,《虎口脫險》(La Grande Vadrouille),菲奈斯的代表作,是法國歷史上最成功的喜劇電影,也是迄今為止世界上最優秀的喜劇電影。 1967年,《長長的假期》(Les Grandes Vacances),與克勞德·讓莎(Claude Gensac)第一次在電影中扮演夫妻,之後他們先後在10部電影中扮演夫妻。 1967年,《奧斯卡》(Oscar),根據菲奈斯主演的同名戲劇改編的諷刺喜劇。 1973年,《雅各布教士歷險記》(Les Aventures de rabbi Jacob),菲奈斯本人最滿意的作品。 1980年,《吝嗇鬼》(L』Avare),菲奈斯自導自演了夢寐以求的莫里哀著名諷刺喜劇。 1982年,《警察與女警察》(Le Gendarme et les gendarmetees),菲奈斯最後一部電影作品。
❾ 音樂家冼星海的扮演者是誰
音樂家冼星海的扮演者是胡軍。
胡軍,1968年3月18日生於北京,中國內地男演員。1987年考入中央戲劇學院,1991年就職北京人民藝術劇院,從事話劇表演。
❿ 之前好萊塢拍了一部盲人音樂家的電影,有誰知道電影名和片中的音樂人是誰知道的請告訴我.
《Ray》雷
男主角吉米.福克斯憑此片斬獲了奧斯卡小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