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音樂圖片 > 孔子電影說的什麼

孔子電影說的什麼

發布時間:2023-02-05 20:05:36

A. 孔子這部電影最後講了什麼

春秋割據,各國戰亂,孔子的年代就穿插在這樣的亂世中。他和他的弟子們顛沛流離,周遊列國十幾年。一直未曾放棄的是禮義仁和。
我帶著並不是很高的期望去看這部影片。兩個多小時,和場內的觀眾一起,很安靜地看完。正如胡玫所說「《孔子》是一部一定能讓你記住很多故事情節的影片」。但孔子帶給我的,不僅是故事和情節那麼簡單。他留下的,是一個形象,一種精神,連同他身後的弟子一起,或許大多是文文弱弱的讀書人。但你感覺到的必定是如海濤般的千軍萬馬,統領著一個時代。
周潤發飾演的孔子是影片的主線和靈魂。不管在何境地,自始至終堅定淡定的眼神,禮義娓娓道來的神韻,彷彿孔子轉世。
顏回、子路、冉求,性格各異,但愛師如命,遵循禮儀仁和的精神如命。子路助衛國,冉求回魯國效命。最牽動人心的是顏回,顏回是孔子最鍾愛的弟子,外表文文弱弱卻機智靈活、意志堅定。他死得那一幕,有很多人給出了負面的評價:矯情、假、搞笑。但我被感動了,我相信顏回不顧生命,甚至都沒有想到生命,反復潛入水中挽救竹簡的那一刻,很多觀眾也落淚了,我也相信當孔子一直抱著死去的顏回不肯放手的那個場面,震撼了萬千人。
周迅演出了南子的神韻,她天生就是一個好演員,扮演的角色能逼真到骨子裡。南子這個角色也並不是可有可無的。重要的角色是它存在,你覺得可有可無,它一旦不存在,你會覺得缺了很大一塊。孔子其實是驚艷和動心於南子的美貌的,但他終以一句「可有些人就是好德如好色」決然截斷了即將升華為曖昧的一種情愫。南子讓世人看到了孔子並非神,孔子同時也是一個普通人,南子雖然簡單出場,寥寥的情節鋪陳,但巧妙地反射出人物在本性和信仰之間的取捨,實為一個看點耐人尋味,又怎麼會是可有可無呢。
孔子說:後人理解我,後人誤解我,都因為—《魯。春秋》
不難預料,《孔子》也一樣,會在不同人心裡留下不同的印象,在不同人的內心埋下不同的種子。
但不可否認,胡玫是成功的,他抓住了孔子的神,抓住了那個時代的症結點,表現起來就不會像看歷史書一樣晦澀難懂和索然無味。這部影片給人的總體感覺是好的,故事情節和表現手法都沒有打水漂。

B. 電影孔子的內容簡介

導演:胡玫

領銜主演:周潤發 周迅 陳建斌

上映時間:2010年1月22日

劇情簡介:

《孔子》導演胡玫在接受采訪時詳細解讀了《孔子》的部分劇情。胡玫透露,電影《孔子》並沒有展現孔子完整的一生,而是描寫他51歲出任中都宰一直到其73歲病逝這段經歷,並挑選了最有戲劇性的墮三都、周遊列國、子見南子、陳蔡被圍、孔子回國以及韋編三絕等重要經歷進行改編。

墮三都:發生在孔子54歲左右的故事。當時孔子為削弱季孫、叔孫、孟孫三家世卿的勢力,提出了墮三都(即拆毀三家所建城堡)的舉措。由此也與陳建斌等人扮演的三家產生了矛盾,墮三都的行動因為種種陰謀阻撓半途而廢,隨後魯定公和季桓氏開始迷戀齊國歌舞,多日不理朝政,並且在郊祭時沒有送給孔子祭肉,這也直接導致了孔子離開魯國,周遊列國。

代表場景:孔子離家,悲憤莫名,在滂沱大雨中跌倒,映入眼簾的是一匹馬,孔子突然開始孤獨地仰天大笑。

孔子見南子:周遊列國第一站衛國時發生的故事。當時衛靈公很尊重孔子,按照魯國的俸祿標准發給孔子俸粟6萬,但並沒給他什麼官職,沒讓他參與政事。而衛靈公的姬妾南子對孔子愛慕有加,並且邀請孔子到宮中談話。

代表場景:孔子在與南子見面後,出宮時遇到徒弟們的詢問,孔子為免引起弟子們對他產生誤會,便表示,如果自己和南子有私情,那就是「天厭之!天厭之!」

陳蔡被圍:孔子離開衛國經曹、宋、鄭至陳國,在陳國住了3年,吳攻陳,兵荒馬亂,孔子便帶弟子離開,楚國派人去迎接孔子。陳國、蔡國的大夫怕孔子到了楚國被重用,於是派人將孔子師徒圍困在半道,孔子師徒所帶糧食吃完,絕糧7日,最後還是子貢找到楚國派兵迎孔子,孔子師徒才免於一死。

代表場景:孔子在被圍時依然講誦《詩》《禮》,弟子子路很迷惑,於是見孔子說:「君子也有處境艱難的時候嗎?」孔子說:「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

孔子回國:在孔子周遊列國時,他的一些弟子被召回魯國做官,其弟子冉求在齊魯大戰中率軍取得大勝後,季康子(季桓子之子)問他軍旅的本領是學來的還是天生就會的,冉求回答:「學之於孔子。」隨後季康子就決心把孔子請回來,當時孔子已經68歲了。

代表場景:齊魯大戰。這也是電影《孔子》中為數不多的大場面戰爭大戲,其中孔子弟子冉求更是表現出了非凡的射箭和駕車的功力,算是整場電影中動作戲最精彩的一場。

參考資料:http://hi..com/8291932/blog/item/4d5842c0e809f53ee5dd3be5.html

C. 電影孔子詳細劇情

故事從孔夫子五十多歲,得以實現夢想,踏上仕途開始,感覺開場有點突然,接下來就是孔子運用計謀,抗衡齊國、三桓,然後平步清雲,連升幾級,做到代相國之職,劇情很緊湊。精彩的辯論,讓人精神一振,不過不失的特效,也帶來了一點視覺刺激。不過,總覺得有那麼點不明所以,在半知半解中努力往下看,頭上冒出的問號越來越多:作為三桓之首的季孫氏,為何讓孔丘當代相國?孔丘推行墮三都的時候,季孫氏又讓旁邊的人推動此舉,任由孔丘拆他的城牆?這此似乎都是他的計謀,但看不出他為什麼要這樣做,這樣做了對他有什麼好處,電影對此沒有交待清楚。接下來與公山狃一戰,也挺振奮人心的,不過其中的萬剪齊發,而孔子「無懈可擊」,然後又出現「諸葛連弩」,真的有點說不過去。 中段的「子見南子」也讓人印象深刻,美色與權勢擺於前,孔夫子還是選擇了仁義道德,不得不佩服他的理智,聖人也! 不過那一幕想要表現南子的美艷,我卻感覺不出有任何的吸引,同是周迅,比起畫皮里的小唯真是差遠了。
再到後面,讓我有印象就是的就是顏回落水,來回多次在冰水裡搶救竹簡一幕,雖然他的行為很偉大,我也有那麼一點感動,但轉念再一想,這樣是不是有點迂腐呢?不管怎樣,他是為這些孔子最愛的書簡獻身了,導演讓他死得很唯美。
最後,孔子與弟子們得以回魯國,一眾人喜極而泣,及孔夫子在城門前跪拜,老淚縱橫,那時候我也哭了,不過不是為故事本身而哭,而是被演員的入戲所帶動。
總的來說,「就這樣吧」!
當孔子看到當權者只懂得用酷刑來統治人民的時候,他的進諫正是體現出了清代李毓秀在《弟子規》當中所總結道的「勢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無言。」用勢力來征服他人,能征服得了面卻征服不了心,並有可能會為今後埋下「揭竿而起」的隱患,但是如果能夠以理服人,那被征服者就無話可說了。在這條主線上從頭到尾又反映出了孔子的「教化」主張:「君子不會苛求他人毫無過錯,但是卻會用各種辦法努力去幫人改過

D. 電影《孔子》觀後感

《孔子》電影講述了東周末年,諸侯割據,相互征戰。孔子為了理想奔走在列國之間,孤獨地和整個時代抗爭,希望以他超越時代的思想和智慧來影響春秋諸國的歷史進程,下面給大家分享電影《孔子》觀後感,歡迎借鑒!

電影《孔子》觀後感1

沒有一個時代不在討論研究著孔子,就彷彿是一個人印證了那句話「死去何所道,托體同山阿」。或許我們會一直對孔子的事跡有著兩種目光,或褒或貶。無所謂外界的評論,實實在在的是孔子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人。這也許就是近日我觀看電影《孔子》後的體會和感悟吧。

影片《孔子》一開頭,就出現一位白發蒼蒼的老者背靠著牆,盤坐在地上,若有所思。此時他的心裡只有一句感慨:禮樂仁和的夢想只能託付給未來了。這是《孔子》這部影片對於孔子老年時內心的揣測:一個滿懷理想抱負的聖人,即使經歷了從黑發到白發的顛沛流離的生活,但當初堅定的理想是不會被動搖的。我卻心生疑惑:孔子何以如此地堅定自己的理想?他的理想又為何在諸國都無法得以實現?

與我們處於當今社會的普通相比,孔子生於春秋戰國時期「禮崩樂壞」的奴隸制末期,七國爭霸,戰爭頻發,社會動盪不安,而魯國則處於內憂外患之中。各國如果不去消滅他國,就只能面對被他國消滅的命運。因此各國漸漸從安逸中覺醒,企圖擴充各自的領地。既然要征戰,那麼軍隊的培養是重中之重。而一隻好的軍隊,需要的是分明的紀律和賞罰制度。同時,征戰期間,為了避免內憂外患的局面,需要維持國內相對的安定。而刑法的效果是立竿見影的、最具震懾力的。因此法家的依法治國的主張最受推崇。而孔子卻主張以仁愛治國。「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是他的崇高品質。百姓能夠知仁的內涵並在行為上表現出來自然是比被迫守法律來得高級、穩定。他的智慧與才能相融,總能使自己化險為夷,但他的認識與主張卻因觸動三桓利益而使自己流浪與他國。但是使百姓在思想里知仁,在行為上守禮,必然要教之。而教育對人思想的轉變是漫長的,在各國劍拔弩張、虎視眈眈的局面下,變得不可取。他用「知其不可而為之」的積極態度,上演了一個個感人至深的故事。

除去當時的歷史因素,孔子本身的理想觀點也是太過於理想、不具有說服力。恢復周禮,以仁愛治國是孔子的理想。恢復周禮的目的是為了改變當時禮樂崩壞的局面,以實現「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孔子對他的弟子嚴厲卻不失親切,總能在他們散落時重建他們的心靈之柱,總能在他們努力時及其泛起千層浪花,凝聚起他們前進的動力。他的弟子們也忠於他這位心靈上的導師,當他被魯哀公趕出楚國後,他們誓死跟隨。他們一同斬破了路途中的荊棘,最終回到了自己的故鄉魯國。

每當我的眼前回顧著那些感人至深的鏡頭的時候,腦海中將他們生活的畫卷翻到了充滿溫情的一頁。那一天,他們已精疲力盡,他的弟子送來了最後一碗馬肉湯,這時的孔子已在弦聲中挺過了幾天,但他並沒有一個人喝完湯,而是同弟子們一起分享那溫情四溢的湯,他的情誼如此之深,到最後一刻,仍不忘為他人著想。翻開另一頁,雪白的冬景覆蓋了我的視野。一個寬闊的冰面上,有一輛馬車在行駛,突然冰面裂開了一條縫隙,致使他們紛紛摔倒在地,竹簡也不幸落入水中。他的弟子顏回不顧生命危險,一次又一次地撈起那些沉在水中的竹簡,最終不幸溺水而亡。他們一遍又一遍地呼喊顏回,聲聲悲痛與希望在冰面上回盪著,最終卻都化為灰燼,尤留悲痛於心中。他們,走過了一個個暴風雨的夜晚,他們,將真情灑遍世間。他們的感人事跡讓我無時無刻不銘記於心。孔子的智慧,顏回的無私,個個人物將一種思想,一種精神化為人們心靈的歸宿。我們要學會感知,學會選擇,學會進取。

同時在看了電影《孔子》之後,心中也存在著充滿矛盾的心情。因為他的種種行為,既讓我贊同又讓我反對。然而,孔子這么一個人物形象在這般矛盾中更顯突出。孔子一生坎坷,出身貧賤有四處碰壁。但他心懷理想,渴望回復周禮。禮樂等級制度確實有利於鞏固國家,但同時存在弊處。這種制度只考慮了統治階級額的利益,完全沒有照顧到農民百姓,所以才像《孔老二的罪惡一生》中畫的一樣,在周遊列國時被農民起義圍困。這便是一種制度的矛盾。

孔子也是個脾氣暴躁的人。當宰我與孔子辯論受三需不需要三年的問題上,孔子大發雷霆,嚴厲批評宰我,在宰我出門後還在背後罵他。我在想這孔子是不是真的罵得對呢。對於這個問題我覺得守喪並不需要一定滿三年,在這三年中吃素守喪,我認為宰我說的很有道理,在我看來,孔子是一時氣憤,抑制不住心中的怒火。因為宰我的話是違背周禮的。可許多書上評論孔子性格時說他是「溫良恭儉讓」,即溫順、善良、恭敬、儉朴、謙讓。很少書中會正確的指出孔子脾氣的暴躁。這便是他性格的矛盾。孔子形象在矛盾中更顯生動,所以我們也要更加全面的去看待孔子,不能因為一篇文章而否認了一個人。我們更要有探究精神,去證實書中所寫的真偽。

對於我們今天的人而言,我們雖然不知道孔子決絕棄家,背井離鄉周遊諸國那一刻是抱著什麼樣的理想或無奈,我只知道這個聖人在跨出家門那一刻,就有一對母女守望城門,這一守,就是無數個春夏秋冬。日落日升,君卻不見,望眼欲穿苦等華發年輪。電影里沒有描寫這些,可能聖人的兒女私情永遠都要以「聖」字為圓心,既然要以大仁為主,則對家人的小仁就只有以決絕為半徑,從而得到一個流芳百世傳頌千年的殘忍花環,人們銘記孔子,因為儒家,嫉恨距離,因為別離。那個寫滿功名利祿的紅塵,飄盪掙扎的怨恨,好一句道不同,不相為謀。好一段,落葉歸根…………君不見,蒼茫大地千年流逝,世俗空空,那天下大同的夢想,那以仁治國的忠告,如今都已是過往浮雲的標本,僅供參考。

讀書多年,唯有那句「君子有所為,有所不為」還殘留於心,現在看來,所謂君子,也不過是在人們酒足飯飽後參加的面具舞會,什麼都為的最終平步青雲繁華於世。有所不為的最後卻落得碌碌無為苦嘆經年。聖人,敢問為與不為?遙想千年,你的不為落到流離所失,縱覽現今,人群蝸居,不露鋒芒則恍惚一生,生存讓人們時而口吐蓮花,時而暗刺匕首,隱匿人潮爾虞我詐勾心鬥角,利益遠勝於仁義。君不知,銅筋鐵骨亦會遍體鱗傷蹣跚而行。仁與被仁,適者生存,當我們在水泥森林裡,是龍則盤,為虎則蹲的時候,聖人您又豈能明白蝸居的無奈?芙蓉花開,山林鳥避,電視丑態百出,報紙假象若干,風氣在此,誰又敢說他不為幾斗米折腰?識時務者為俊傑,不識時務者跳樓,尊嚴無命重,命卻比紙薄,敢問金庸筆下的.楊過為何跳崖?答曰:父是康。冷漠鑄造邪惡,溫暖醞釀光芒。人情冷暖世間城府豈能全盤用一個仁字去對待,若,人人似孔子般執著,則太平盛世,但既為人則如何全無私心?今日的原則遲早都會淪為多年後的眼淚和感慨,不信請看孔子城門前那一跪一嘆,跪的還是那座城,嘆的卻是多年的顛沛流離,多少的不甘心與委屈化成眼淚頃刻而瀉。君不見,兩鬢斑白,歲月無法抹掉的執著,悲歡刻在人心,遲遲無法散去。而人們,也只有在電影里看到他的夢想,無奈的憧憬……

當然,我們是新時代的棟梁,歷史的磨練中仍然熠熠生輝的孔子思想不該在我們這個高科技化的時代里被落寞。我們作為當代的學者應該辯證的吸收孔子的思想。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或許就是我們這個時代人的任務了。

電影《孔子》觀後感2

影片《孔子》,我看了不止一遍,並不是因為它不好懂,而是因為它讓我感動了。《孔子》,從視聽出發,達到了心靈的感動與震撼,渲染了當時那種氣派氛圍。當然,我也必須承認,影片中也有一些不足之處。雖然盡可能的穿插了孔子的一些名言,也借用了別人的,但是不免給人牽強之感;故事是講到了,但是不精彩,情節片段之間缺乏很好的銜接;節奏緩慢,人物講話平淡呆板,沒有靈氣。也許是自己太不習慣文言文的緣故,加之中間有篡改歷史的情節,覺得有些別扭。

因為這是電影,只有短短的兩個小時時間,要將孔子的一生表現出來,實屬不易。所以總體上而言,它還是成功的。

首先,感觸最深的便是影片將尊師重道之風表現得淋漓精緻,真是值得今天的人們好好學習啊!古今對照,令人汗顏。古人需拜師求藝,學生自當十分尊敬老師,也會刻苦學藝。師生情誼真切深厚。孔子落魄流亡,學生依然緊緊追隨,伴其左右;子路至死不忘師之教誨,扶正官帽;顏回不畏艱險地保護書籍,為之獻身。我哭了,且不說修改了歷史,不說兩人的行為有些迂腐,卻將他們變得崇高而又偉大,使其境界得以升華。

其次是孔子回鄉後的那深情一拜,魯國啊,父母之邦,養我之土,我終於回來了。我又哭了,為何影片要將其渲染得如此具有悲劇色彩?我不明白為什麼就不能用孔子推行的禮樂來治理天下呢?我也同樣追慕那路不拾遺,夜不閉戶的淳樸民風。男守本分,女有歸宿,老有所依,子有所養。的大同世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講得多好啊!

顏回說,孔子錯在將全部理想都寄託在魯君身上。我不敢苟同。我覺得自己也錯了,如孔子般太理想主義了,沒有能夠勇敢地面對現實,而是將希望建立在一個美好的偉大的理想之中。可是無論怎樣依舊不能放棄對美好社會的嚮往與追求,依然希望能夠通過完善個人道德,而不是通過嚴格的法律來治理國家。孔子認為拿法來治國,是人們出於無奈才做的,人們不犯法是因為害怕法律,並不是出於真正的自我約束。

然而有一天,我無意在書上看到這是一種鮮明的道德泛政治化傾向。調節倫理關系,要訴諸人們的道德自覺,但並非人人都能達到高度的道德自覺,即使一個有高度道德自覺的人,也未必都能自動的表現出道德自覺。在子見南子一節中,面對巨大的誘惑,孔子的眼神和身體也有顫動,他是聖人,作為普通人,如何能向孔子那樣堅守自己的信念。何況做君子是何其不易,像孔子那樣,會遭小人的算計與嫉妒,也會被世人誤解。無怪南子一句“世人只知道夫子的痛苦,有誰又能體會夫子在痛苦中領悟的境界呢?便稱其為知己了。顯然,僅僅依靠道德來協調社會關系並不能很好地解決問題。過於抬高道德,將發現無力控制社會秩序的尷尬局面。這樣的行政觀念和倫理價值意識等都與當時和現代社會不相適應。

其實,無論是古代還是今天,有多少人是像魯君那樣裝點瘋,賣點傻充當一個見風使舵者呢,又有多少人依然能像孔子那樣一生堅守自己的理想呢?不能改變世界,就改變自己的內心吧有空看看《孔子》,讀讀《論語》吧,充實自己,內心的強大可以化解生命中很多很多的遺憾。

電影《孔子》觀後感3

《中國文化概論》課上,我們觀看了影片《孔子》。東周末年,周室王朝朝不保夕,各諸侯國割據一方,常常為了爭霸而互相爭戰,老百姓民不聊生,苦不堪言。孔子(前551~前479)就生活在這個時代,為了理想,他奔走在列國之間,孤獨地和整個時代抗爭。沒有人會否定孔子的才智,他不費吹灰之力幫魯王收回汶上三城;沒有人會否定孔子的人品,他為救陪葬的漆雕弓而向這個慘絕人寰的社會發起犀利的攻擊。這樣一個偉大的人,卻屢屢失措。他懷才不遇,代理國相僅僅百餘天;他被人誤解,引起很多人的冷嘲熱諷;他窮困潦倒,甚至一度差點餓死,只能以琴樂代飯……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或許孔子的時代真的還沒有到來!

影片中有很多感人的情節。在白雪茫茫中,當孔子與弟子行經冰河時,冰裂開了,顏回與滿車的竹簡陷入冰窟。顏回為了打撈竹簡,不顧冰寒,一次次的潛入水底,孔子痛哭流涕,那個一簞食、一瓢飲而能自得其樂的文弱書生的形象頓時顯得無比鮮明,我的眼睛濕潤了。顏回死後,孔子抱著他的屍體久久不肯放手,這是孔子一生最大的痛。孔子的另一個弟子子路在衛國內亂時,為護幼君,血戰眾敵,慘死亂軍刀下,他死前說:「夫子說過,君子就是死,也要正衣冠。」孔子最鍾愛的兩個弟子,一文一武,心甘情願的以生命捍衛了「禮」的尊嚴!

孔子的一生是跌宕起伏的,但是他的人格魅力卻讓他的學生們緊緊追隨。到底是一種什麼力量支撐著孔子?或許正如電影中南子所說:「世人都知道夫子的痛苦,但沒有人知道夫子在痛苦中達到的境界。」

或許孔子已經預料到後世對他的評價,孔子說:後人理解我,因為《春秋》;後人誤解我,也因為《春秋》。我想這與大家對國學熱的態度一樣吧。近年來,國學熱開始興起,國學、國學閱讀和國學教育幾乎成為人們談論思想文化時出現頻率最高的詞彙。各種解讀國學的書籍爭相出版,各種品說國學的節目也陸續開播,世界各國開辦孔子學院,甚至奧運會上也高呼孔子的「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國學熱的興起,正說明了大家對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視。

國學是一種智慧的發酵和歲月的沉澱,蘊涵著豐富的知識和深刻的哲理,只有細細品味,或許才能體會到其中的真諦。每次重讀,都會有新的感悟。「溫故而知新」或許就是對國學的最好詮釋吧!

真熱愛,源於真了解。了解孔子,了解國學,傳承文化血脈,中國才能真正實現文化現代化。

E. 電影 《孔子》主要講了什麼內容

劇情簡介 · · · · · · 公元前六世紀,孔子(周潤發 飾)受到魯定公(姚魯 飾)賞識,從中督宰晉升為大司寇,這讓他得以實行自己的以禮治國的執政理念.但是,三桓獨霸朝綱,也讓孔子感受到了重重阻力.他因阻止季桓子(陳建斌 飾)家奴免受陪葬,而與之結怨.他隨魯定公赴齊國會盟,與齊景公(馬精武 飾)和大夫黎鉏(王繪春 飾)鬥智斗勇,維護了魯國的利益,討回三城,因此出任代國相.他提出隳三都的政策,引發佞臣謀反,在平叛之後,季桓子假傳聖旨,罷黜了孔子.從此,孔子率顏回(任泉 飾)、子路等弟子開始游歷各國.在衛國,孔子得到衛靈公的尊重,獲俸粟6萬石.他見到了衛靈公的夫人南子(周迅 飾),並在交談中展現了正氣凜然的君子風范…… 本片主題曲《幽蘭操》為歌後王菲息聲多年後復出之作.

F. 電影《孔子》主要內容

東周末年,屹立數百年的周室王朝已經朝不報夕,各個諸侯國均割據一放,為了達到稱霸的目的而相互征戰。這是中國歷史上一個氣勢磅礴的時代,一個輝煌燦爛的時代。在這個時代中,有戰爭、有英雄、有思想、有著作……孔子為了理想奔走在列國之間,孤獨地和整個時代抗爭,希望以他超越時代的思想和智慧來影響春秋諸國的歷史進程。然而就像歷史上的其他聖賢,孔子的時代還未到來,他曾數度被亂軍圍困而絕糧,也曾被捲入陰謀的漩渦,甚至被世人誤解……知道麒麟現世,悲痛輟筆,一腔報國熱血空付東流。但是,禮崩樂壞終促成萬世師表,創造與支撐了泱泱大國兩千年的輝煌。

G. 影片孔子講述的是什麼故事梗概是

大致講述了孔子治理中都、夾谷盟會、墮三都失敗、問道老子、被迫出走、流亡衛國、會見南子、陳蔡絕糧、齊魯決戰、歸國等故事。

H. 孔子電影影評 影片講述了什麼

1、這部電影很不錯,真實展現了孔子後期的人生經歷,周潤發將孔子演得很到位,尤其是他不顧自己的形象仰身倒在泥水中對著馬大聲笑的場景深深的打動了我,他將當時孔子的無奈與內心的酸楚淋漓盡致的表現出來了。

2、電影講述了東周末年,諸侯割據,相互征戰。孔子為了理想奔走在列國之間,孤獨地和整個時代抗爭,希望以他超越時代的思想和智慧來影響春秋諸國的歷史進程。

I. 《孔子》電影觀後感

孔子這部電影講述了東周末年時,孔子為了理想在諸侯割據、相互征戰的混亂時代四處奔走,希望可以實現自己的抱負的事情。

不管懂不懂孔子,我們都可以在這部電影中遇到自己心中的那個孔子。之所以說這么高的評價,只是因為一直有人跳出來說這是部爛片,開口商業氣息,閉口拉低聖賢。更有人要和西方人對耶穌的態度攪起來。難道孔子在魯國城門口的下跪,就是對聖人高高在上的形象的褻瀆?

難道「喪家犬」、人生的失敗者就是惡俗,就是可怕的誹謗?我彷彿看到一幫明清的衛道士,忙著要把孔子貼金鍍銀,看到一個路人對他們說:「嘿,這是個人!」便要跳到半空中罵個不停。

我認可孔子的偉大,但我更願意稱他為「夫子」,為「君子」,而不是聖人。把孔子的悲哀,把他的喜樂呈現給眾人,才更能讓大家了解他,去知道他所堅持的道,而不是放在神壇上供著,用侍奉神的卑微態度說著自己都不知曉其意義的偉大。

沒有孔子作為,人才能感受到,經歷過的悲劇,有怎能表現他堅持仁的偉大。

閱讀全文

與孔子電影說的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愛情公寓電影張起靈同人 瀏覽:477
徐州和信影城電影院 瀏覽:792
申惠善新電影 瀏覽:454
韓國電影如花似蝶圖片 瀏覽:412
機器女孩日本電影叫什麼名字 瀏覽:401
電影簡介大全 瀏覽:734
大鵬銀行搶劫案電影 瀏覽:988
英文電影影評高一漢語敘述 瀏覽:684
奇米影視韓國電影大全777 瀏覽:697
電影男主角叫大狗 瀏覽:477
電影最恐怖人物圖片 瀏覽:855
美國女演員演過星際電影 瀏覽:611
僵屍樂園電影演員表 瀏覽:60
戛納電影節邀請哪些人 瀏覽:468
電影演員趙志瑤 瀏覽:335
電影名字中帶星的 瀏覽:61
灰姑娘英文版電影全集 瀏覽:1000
電影院沒人的場次會播放嗎 瀏覽:260
太陽淚電影在線觀看完整版百度影音 瀏覽:522
楊洋鄭爽微電影百度圖片搜索 瀏覽: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