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關於高考的電影(這3部關於高考的高分電影)
電影《墊底辣妹》劇照
高考對每個學生來說,都是人生重要的一關。它既關乎命運,卻也不完全決定你的未來。但不可否認的是,這是一段孤獨、卻也磨練意志的時光。走過緊張而重要的6月7日與8日,恭喜你,2021年的高考生,完成了人生中一份重要的答卷。這一路升級打怪,辛苦了。
結束高考,人生又將邁入新一個階段。慢慢你會發現,成長與長大成為圍繞我們的一個永恆話題,慢慢你會發現,也許人生才剛剛開始,未來的你將會面臨一個又一個人生的重要時刻。在此刻,剛結束一場大考的你,不如看看這些跟高考相關的高分影視作品,好好放鬆,並為下一段旅程存續力量。
一個拼盡全力奔跑的女孩,
最終怎會不成功?
日本是名聲在外的高考大國,甚至有一個「四當五落」的誇張說法,就是說一天睡四小時的話就能考上名門大學,可是睡五個小時的話就該落榜了。
在這樣一個素有「考試地獄」之稱的地方,一個知識水平只有小學四年級程度的學渣不良少女,卻想要考私立第一學府慶應大學,簡直無異於痴人說夢,但是《墊底辣妹》的主人公工藤沙耶加做到了。
和當年《肖申克的救贖》台譯版片名《刺激1995》如出一轍,《墊底辣妹》也曾因這個爛片范十足的譯名失掉大量觀眾。然而,當你看完影片後,你就會發現,它對得起豆瓣57.3萬觀眾為它打出的8.3分。
電影《墊底辣妹》劇照
《墊底辣妹》改編自真人真事,女主角工藤沙耶加的原型小林沙耶加通過一年的努力,最終考上高等學府慶應大學,成為紅極一時的勵志偶像。影片故事中,工藤沙耶加是一名顏值出眾的高中女生,她將大把時間花在了和學習無關的事情上,因此班級墊底的總是她,「墊底辣妹」的名號因此而來。父親對工藤沙耶加並不待見,但在母親看來,自己女兒身上卻有著別人不曾窺見的發光點,總有一天會絢爛奪目。她省吃儉用為女兒報了一個補習班。輔導老師名叫坪田,他的班級里有很多被學校放棄的差生。但在他眼裡,這些學生都是未曾雕琢的璞玉,每個人都充滿無限可能。在坪田的幫助下,工藤沙耶加的學習興趣逐漸濃厚,後來更立下了考取慶應大學的宏願……
剪掉長發,放下手中小說漫畫,捧起書桌備考教材。這樣一個拼盡全力奔跑的女孩,最終怎會不成功?影片中的一句台詞,在今天看來仍然很燃:這個世界上最大的謊言,就是「你不行」三個字。《墊底辣妹》自帶的逆襲屬性,相信亦能為今年參考高考的考生帶來滿滿的勵志能量。
電影《青春派》劇照
那些年屬於我們每個人的高考記憶
一擊就中
2013年的電影《青春派》,可以算是國產「高考電影」的翹楚了。相對流暢的敘事和立體的人物塑造是這部電影「好看」的關鍵。不瘋狂,怎叫青春?男主人公在高考前拍畢業照時,當著全校師生的面,大聲地用泰戈爾的詩句向暗戀了三年的女生表白,收獲了甜蜜的初戀。但很快初戀的甜蜜就被聞訊趕來的母親破壞了……失戀加受傷的男主人公高考失利,看著初戀前往復旦的身影,決定復讀追逐愛情。開始了一段瘋狂的高三歷程。
電影《青春派》劇照
影片360°全方位展現了365天的高考備戰階段,很容易勾起每個人腦海深處的記憶:在一間不足50平米的教室里,擺放著5×8的木頭桌椅,上課前起立大喊「老師好」……還有動員大會上老師的慷慨激昂、成人禮上的正襟危坐、每天無休無止的考試、男生女生幼稚又單純的感情……一個個片段組合成了那段艱難又珍貴的歲月,很多的回憶,一擊就中。
只要你足夠溫和,只要你是或者曾經是高考大軍中的一員,《青春派》就是值得一看的電影。沒有啟示,沒有教條,但呈現的,正好是屬於每個人的那道坎。
電影《風雨哈佛路》劇照
我希望能去哈佛
讀遍所有好書
說起歐美關於校園生活的影視作品,《緋聞女孩》、《歌舞青春》等影視劇能容易引發一波回憶殺。劇中,帥哥美女、籃球啦啦隊、彷彿輕松到手的大學入學通知書,看起來很是光鮮。但事實上,對於在美國讀書的高中生而言,上大學特別是好大學,依然是他們學習中的一道坎。豆瓣評分8.1的《風雨哈佛路》,就是一部講述女主人公出生貧寒,卻用努力圓夢哈佛的勵志影片。如果你偶爾抱怨命運不公,如果你感嘆自己沒機會,如果你覺得負能量爆棚時,推薦這部電影,相信你看過之後總會有所觸動。
利茲生長在一個不幸的家庭,母親珍妮因為吸毒染上了艾滋病而精神崩潰,父親酗酒,外公又不肯收留她,利茲只好流浪街頭。曾經最飢餓的時候,她和姐姐把一管牙膏分成兩截來當做晚餐。不久,母親去世了,利茲很受震動,她意識到如果沉淪下去,將會和母親的結局一樣悲慘。她決心告別過去,開始全新的人生。
她以真誠爭取到參加進入中學的考試權利,以非凡的毅力開始了刻苦的學習。當利茲憑借著對信念的執著追求和對改變生活困境的強烈願望邁入她夢寐以求的哈佛大學校門,她意識到:這只是她人生的一個新的起點。
電影《風雨哈佛路》劇照
電影里有著這樣一段話,「我希望能和別人平起平坐,而不是低人一等。我希望能去哈佛,接受良好教育,讀遍所有好書,於是,我情不自禁地想,我是不是該發揮自己的每一分潛力呢?我必須成功,別無選擇。」在今天看來依然很燃。
當然,每個人都有著不同的出生、境遇以及對幸福的要求,成才的道路不止一條,最後去世界名校和名牌大學的只是一部分。但所有通往人生不虛度的道路中,內核也許都鐫刻著努力與奮斗的汗水。
祝所有高三學子高考成功!
封面新聞綜合 周琴 資料據中國新聞網等
2. 關於高考的電影有哪些
關於高考的電影:
1、《全城高考》
劇中以當代社會最為典型的真實題材為基礎,集中體現了來自四個不同家庭發生種種的情況。講述了四個高三學生以及老師、家長、社會在一場青春無悔、感動時代、見證風華、牽動每一個中國人神經的高考大試面前的所思所求、所苦所樂。親情、師生情本是人類最偉大的情感,當這些情感在人生困境中展現出來時,它們更多了一份催人淚下的力量。
5、《高三》
本片紀錄了中國福建省一所普通中學一個高三畢業班的真實生活。高三的生活日復一日,簡單而又沉重,痛苦卻也快樂。善良嚴厲的班主任,緊張刻苦的尖子生,逃避生活的「差生」,執著愛情的「早戀生」,學生的父母,每個親歷高三的人都有各自的感悟和超越高三的期望。
影片的紀錄真實、直白,透過高三生活的紀錄,讓人感到的不僅僅是為理想執著拼搏的浪漫,更有一種如鯁在喉的心酸。
3. 關於高考的電影有哪些值得推薦
我覺得關於高考的電影有一部特別值得推薦,這部電影叫青春派,是由董子健主演的這部電影講述。老一個非常勵志的故事,男主人公因為在高考時寫錯了名字,而錯失了上大學的機會,在他復讀期間發生的一件一件事,最後成功得以考上了心儀的學校,還收獲了愛情。
4. 一部關於高三時期的電影,我在初中時候看過的,忘了叫啥名字了、、、
黃秋生的「埃博拉」
5. 關於高考的電影(關於高考的電影有哪些)
[海峽網]
關於高考的電影有哪些
第一、《高三》
第二、《高考1977》
第三、《風雨哈佛路》
第四、《天才搶手》
第五、《墊底辣妹》
下面就來詳細介紹下這幾部勵志電影。
第一、《高三》
《高三》是一部無比真實的紀錄片,導演跟蹤拍攝了福建省武平一中的一群高三學生們,記錄他們在這特殊的一年裡,酸甜苦辣的高考故事。
第二、《高考1977》
《高考1977》是一部沒有代溝的電影,故事很感人。記憶屬於父輩,感動卻可以屬於兩代人。影片的優點是真實地還原了那段歷史。也從視聽角度上提供更多新奇的體驗,達到真實和感動的雙重效果。
第三、《風雨哈佛路》
電影根據真實事件改編,一位生長在紐約的女孩莉斯,憑借自己的努力,最終走進了最高學府哈佛的學堂。貧困並沒有止住麗茲前進的決心,在她的人生裡面,勇往直前的奮斗是永恆主題。
第四、《天才搶手》
該片沒有煽情追憶,沒有校花校草愛的是我之類的橋段,而是單刀直入的聚焦考試作弊的部分,把一部青春片拍成了緊張刺激的諜戰大戲。講述了天才高中生小琳在國際會考上跨國為富家公子作弊來牟取暴利,並與另一名記憶力極佳的天才學生班克,策劃了一場跨時區的完美作弊。
第五、《墊底辣妹》
講述了學年墊底的女高中生用一年時間將偏差值提高40,並考入慶應大學的故事。主題勵志,主角養眼,有頗多溫馨的小細節。屢試不爽的熱血劇套路,與現實有著若即若離的關系,代入感很強。
高考電影勵志電影
青春派。
不瘋狂,怎叫青春?居然(董子健 飾)在高考前拍畢業照時,當著全校師生的面,大聲地用泰戈爾的詩句向暗戀了三年的黃晶晶(安悅溪 飾)表白,收獲了甜蜜的初戀。但很快初戀的甜蜜就被聞訊趕來的母親(詠梅 飾)破壞了,黃晶晶在居然母親的刺激下傲然離去,居然傷心的想爬牆挽回初戀,卻摔傷了尾骨。失戀加受傷的他高考失利,看著黃晶晶前往復旦的身影,決定復讀追逐愛情。開始了一段瘋狂的高三歷程。
在每個青春的回憶中,一個深陷暗戀默默付出的女孩兒,幾個情感豐富講義氣的哥們,一群各有故事特色十足的損友,一段所有人共有的回憶。這就是青春派——生活里總在閃爍,永不褪色的一段歲月。
青春類型的電影已經有過很多,大多數時候,每次觀影結束都會自然地生出疏離感,影視藝術詮釋的青春被高度濾鏡化了,它與一般群體所經歷的青春逐漸拉開了距離。在普羅大眾的青春里,電影畫面中那些偶像劇式的戀愛、奢靡且不可一世的夢幻生活並不普遍存在,所以青春電影常常給人一種錯覺——懷疑自己在現實中擁有的是個假的青春。
這回不一樣。一向務實的導演劉傑務實地把鏡頭對准了一群正在沖刺高考的人,拍了這部《青春派》,這次的青春片終於和我們有關了。與其他在電影領域早慧的導演相比,劉傑應該歸於「大器晚成」一類。處女作《馬背上的法庭》是劉傑將近40歲時執導的,十年之間他的出品數量也很稀疏,但勝在少而精。不到10部成片有一半以上均在威尼斯國際電影節、上海國際電影節等獲得不俗的成績。
「我一貫的創作原則是不能臆想,一定要找到真實的支撐,我以前的電影都源於新聞事件,要去采訪當事人。這次講高考的故事,我需要了解90後的生活和想法,我不喜歡造夢式的創作。」為了採集更真實的青春影像,劉傑花了14個月的時間,走了深圳、武漢等5座城市的20多所高中去了解高考、了解普通人的青春真實的樣子。
最後,這部聚焦於高考而不造夢的電影《青春派》,用它不造作的共情成功喚起了許多人的共同回憶,沒有流量明星助陣,沒有過多商業的考量,憑著略有點文藝的賣相獲得了良好的口碑,並在上海國際電影節上奪得了電影頻道傳媒大獎最佳影片獎、最佳男主角獎。
《青春派》的成功向我們傳遞了兩個信號。一是在影視作品西化洋化的現階段,影視製作方除了一味追求好萊塢等國際手段的加持,也許是時候沉下心來思考如何更好地挖掘中國式的影視主題內涵。二是比之大製作、大場面所帶來的感官刺激,受眾也從未放棄那些真正能與之共鳴的精神內核。
回到電影中,對社會困境、制度困境有飽滿興趣的導演劉傑,似乎對中國式的青春有自己的理解。1977年,由於文化大革命的沖擊而中斷了十年的中國高考制度得以恢復。數以億計的中國青年又重新回到了「一考決高下」的命運轉盤中。三四十年過去了,我們早已擺脫了建國初期百廢待興物質匱乏的窘迫,生活有了質的飛躍。一切都在翻天覆地地變化著,唯有高考似乎恆久不變地被釘在中國人的青春期,成為橫亘在少男少女的青春里揮之不去的鴻篇巨制。
中國式的青春,是與高考血脈相連的。這是已經走過青春的幾代人,甚至是即將步入青春的人們共同的底色。它不是一個人的事,而是一家人的事。在中國人的主流價值觀中,「高考決定命運」不是掛在教室里的裝飾性口號,而是切實流淌在血液中的信仰。
如果說《青春派》中,居然的母親不惜遠離丈夫租住在學校附近,以便全身心呵護沖刺高考的孩子不能讓你聯想到一出「高考全家總動員」的壯闊場面;教室里課桌上堆疊著的與人齊高的書籍試卷不能讓曾經有過相同經歷的你虎軀一震;那麼從秦海璐飾演的嚴厲尖銳、目標清晰直指高考的班主任口中,喊出的一連串帶有硝煙味兒的沖鋒口號「不苦不累高三無味,不拼不博等於白活」、「扛得住給我扛,扛不住給我死扛」、「累死你一個,幸福你一家」里,一定能讓你仿若穿越了一般,一邊「燃」著,一邊寒毛直豎。
這才是普羅大眾的青澀歲月,沒有矯情的戀愛,沒有打胎與車禍,沒有與年紀不符的壯志未酬,也沒有放浪形骸的時間和空間。再怎樣粉飾太平,體制下的艱苦備考依然會重新回到人們的視線,因為那些如今看來膚淺的陣痛里安放著幾代人的青春。
對於中國人來說,高考和青春是濃得化不開的筆墨,大多數人也許抱怨過體制的腐朽和堅硬,但面對自己的青春一定面帶溫柔。它充滿了枯燥,茫然和無休止的試卷題集,但它卻是我們曾經拼盡全力,豁出去奮斗過的勛章。
必須承認的是,不管是一直在放飛自我的小飛,或是經歷了高考重創而又選擇復讀的居然,亦或是順利考上名校的黃晶晶,這些影片中的人設都曾鮮活地出現在我們的生命里。這是《青春派》共情力量的來源。
劉傑在接受采訪時說,「青春片不是偶像劇,青春是一種精神,真正的青春片應該是激情的,熱血的,即使是80歲的人,一部好的青春片也能喚醒他內心的激情。」然而,或許是高考體制性話題太過沉重,《青春派》在對它的表現上點到即止,避重就輕。我們還是怯於在太陽底下大方地談論制度詬病,於是影片里的青春成了避免談論體制之惡的替身。
也許等到哪天,我們不需要以遮羞的心態談起中國的社會環境、體制弊病時,能碰見比《青春派》更真實的青春。
6. 關於高考的電影有哪些
由月亮聯想到家鄉。
中國著名的學者和文學家季羨林寫一篇《月是故鄉明》的文章,季羨林在《月是故鄉明》中以特有的清新筆調抒發了濃濃的思鄉之情,向我們展現了故鄉那溫馨的夜晚,那恬淡的明月,童話般美妙的童年,給人一種親切的感受,使我們感受到了作者那深切的思鄉之情。
《月是故鄉明》課文中,作者由月亮想到了小時候在故鄉的夏夜裡數星星的往事,還有在柳樹下搖知了、在水坑旁看月亮以及在蘆葦里撿蛋的童年經歷,由此表現了詩人對故鄉的思念之情。
月亮的意向
月亮給人的美感,是高遠、潤潔、柔和、清幽、純凈的.寫月之詩中,月亮意象的出現,使得全詩的意境立刻變得優美起來。
如《春江花月夜》一詩中,春、江、花、月、夜是全詩的背景,而月亮又是主體.「月」是詩中情景兼融之物,它在全詩中猶如一條紐帶,貫穿上下,觸處生神。
在月的照耀下,江水、沙灘、天空、原野、楓樹、花林、飛霜、白雲、扁舟、高樓、鏡台、砧石、長飛的鴻雁、潛躍的魚龍,不眠的思婦以及漂泊的遊子,組成了完整的詩歌形象,構成一幅充滿人生哲理與生活情趣的畫卷。
7. 關於高考的電視劇有哪些
1、《小歡喜》是由汪俊執導,黃磊、海清、陶虹、王硯輝、詠梅領銜主演,沙溢、任重特別出演,周奇、李庚希、郭子凡、劉家禕等主演的都市家庭教育劇。
該劇改編自魯引弓的同名小說,講述了方家、季家、喬家,三個家庭在「高三」這一年間面臨高考下的悲喜故事。
《小歡喜》影視評價
《小歡喜》延續《小別離》的班底,同樣選取三個家庭作為主要敘事樣本。從《小別離》到《小歡喜》,戲劇內核沒有變,仍是從教育的切口潛入社會都市的家庭親子關系命題。
變的是劇中孩子們的年齡,由一群中考生變為了高考生。年齡升級了,該劇的人物和劇情顯見著更為濃烈了。
8. 高考結束了,有哪些相關的電影適合剛畢業的考生觀看
毫無疑問,高考,是我國的第一大考。自1952年,新中國的高等教育體系建立以來,高考在大部分時候,都是萬千考生們人生的關鍵節點之一。高考一般是每年的6月7、8日,就連今年的6月7日端午節,高考都雷打不動的正常進行,這足以說明高考的重要性。
最後我要推薦的是,是這部去年上映的《無問西東》。事實上,有說法說,這部電影是清華大學百年校慶的獻禮電影——清華啊!萬千高考學子的Dream School。但是,我推薦這部電影的原因,是因為它展現出了一種高考之後的思辨——當我們結束高考,進入大學,應該做些什麼?去年,高考上線率達到了81%,也就是說,不出意外,大部分高考生都將成為大學生。但另一方面,全國大學生(本專科)人口,僅佔全國總人口的8%!而且,凡是大學畢業生,在自己的人事檔案上的成分,均為「幹部」身份。名校,是鎮國重器;大學生,是國之棟梁。
本片講了四代清華畢業生,在內憂外患的國家、戰火紛飛的亂世、動盪不安的歲月、紙醉金迷的時代中,如何成長與抉擇。正如清華校歌所寫到的:「器識為先,文藝其從;立德立言,無問西東。」
9. 國內的電視劇中,有哪些關於高考題材的劇值得一看
經歷過高考的人,回想一下,腦海中全是積極陽光的奮斗,那是人生中最充實的時光。以下幾部影視作品將帶大家一起追憶那段似水流年,感受那年高考的青春歲。
該片以著名的湖北黃岡教育為背景,以四名學生備戰高考的緊張倒計時階段作為主線,在這四位學生面臨放棄高考的邊緣時,老師獨特的教育手段和同學自身的努力最終解決了來自家庭和自身的各種問題。這是一部充滿青春熱血、關於積極備戰高考的電影,通過取材於當代社會最為典型的真實素材,演繹了在高考面前,學生、老師、家長以及社會的所思、所求、所樂,以青春的拼搏和理想折射時代精神。
10. 求和高考有關的電影 列出目錄
1.《考試一家親》
類 型: 劇情
導 演: 劉曉光 Xiaoguang Liu
編 劇: 劉曉光 Xiaoguang Liu
主要演員: 宋丹丹 Dandan Song 傅彪 Biao Fu 王汝剛 肖博 曹蕾
上映日期: 2004-1-1
國家地區: 中國
清晨,一連串的鬧鍾聲把高三學生陸敏的美夢驚醒, 他連飯都來不及吃就去上學了。 陸敏的母親芳芳正准備去電視台參加"超級無敵考考你"爭霸賽, 她的聰明才智在這種游戲中充分表現出來了,家裡大到彩電、冰箱,小到肥皂、衛生紙都是芳芳從各種智力競猜活動中贏得的。 陸敏的父親大義去參加駕校考試和求職面試,他在一連串令人捧腹的事件中紛紛搞砸,但最後還是陰差陽錯地找到一份陪酒員的工作。 高考即將來臨,陸敏終於不堪重負離家出走。大義也因飲酒過度住進醫院。為了兒子和丈夫,芳芳放棄了勝券在握的爭霸賽決賽。 面對生活的各種困擾,這一家三口沒有選擇,這就是他們要面對的生活現實,但他們相愛並互相支持,這一切構成了他們平凡、 好笑而又感人獨特的生活情景。 說起「考試」好像總是屬於學生的話題,但其實考試也並不僅止於學生,每個人在平常的生活中都不可避免地要經歷這樣那樣的考試,不信去看看由宋丹丹和傅彪主演的電影《考試一家親 》,就能體會一下當代上海一家人的趕考艱辛 。
2.《高考進行時 》
故事梗概
離高考還有二百五十天,籠罩在高三(2)班上空的氣氛越來越凝重,越來越壓抑。鋪天蓋地的模擬試卷,老師、家長的諄諄教誨,剝奪了同學們難得喘息的閑暇時間,就連班長拉芳組織的,由殷一明、楊超、呂吉利共同創作的一個演出節目,也因為校方臨時決定改為高考勵志大會而告吹。非但如此,班主任費雯麗老師還想方設法利用周末時間給學生們加課,如果不是傅校長提醒有政策規定,高三(2)別想有時間休息。
費老師的良苦用心,也是替自己的學生考慮,盡管有些太過苛刻,但情有可原。和班主任費雯麗相比,教數學的杜老師就人文得多,不僅能在鋪天蓋地的考試中,獨辟蹊徑地組織同學們看電影《驕陽似火》,還將為余婭婭拍攝的照片投到《中學生雜志》,使余婭婭成為封面人物。所以,同學們都願意和杜老師成為朋友,尤其是余婭婭在一個偶然的機會,發現杜老師即將前往美國攻讀博士後,同學們在心裡跟杜老師貼得更近……
精彩視點
本片是西部電影集團繼《乒乓小子》之後,推出的又一部反映青少年生活、學習的優秀影片。高考是橫亘在中學生面前的一座大山,更是每一個中學生人生路上的一次重大轉折。影片創作者緊緊抓住高考在學校、老師、家長、學生之間產生的不同反響,圍繞當代中學生面對高考表現出來的不同選擇,通過幾個極具時代個性、青春陽光的中學生,濃縮而藝術地展現了青年一代健康的人格、對於理想不懈追求的品質。
冷門電影,下載地址找不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