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雪絨花》優秀說課稿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有必要進行細致的說課稿准備工作,藉助說課稿我們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麼優秀的說課稿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我為大家收集的《雪絨花》優秀說課稿,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一、說教材:
1、教學內容:《雪絨花》是湘版13冊第一單元《唱出心中的歌》中的一首歌曲,是美國著名電影<音樂之聲>里的一首插曲.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課題是湘版七年級第一單元的內容,讓初進中學校園的學生充分表現自己的音樂才華,盡情地歌唱,讓音樂老師發現人才,是本課的主要意圖.而且「熱愛祖國」是音樂頌唱不絕的永恆主題。
二、說目標
針對音樂課程價值的要求,教學過程中要以審美體驗為核心,以激發學生的創造性發展為根本,以培養學生的社會交往為目的,同時注重文化的傳承,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音樂感知、理解、分析、辨別等等能力得到鍛煉和發展。因此,制定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准確演唱歌曲中出現的八分休止符.了解四三拍的強弱規律,指揮手勢,了解<雪絨花〉相關文化,了解電影音樂的作用。
2、能力目標:優美、深情地演唱雪絨花,學唱英文版,和諧統一,自信大膽地表演.
3、情感目標:感受歌曲所表達的對祖國深切的眷戀和熱愛之情。
三、說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能以優美、深情、自信、大膽的歌聲演唱雪絨花。
2、教學難點:八分休止符的演唱,英文版的學習,用不同形式大膽自信地演唱。
四、說教法、學法:
為了順利完成教學任務,充分調動學生的興趣,使學生主動參與到音樂實踐活動中,享受音樂帶來的無窮魅力,我採用了情景創設法,啟發式教學法,合作探究法等。
1、情景創設法:是在教學中運用多媒體讓學生欣賞電影片斷,增進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們主動參與到音樂活動中來,豐富學生的情感能力。
2、啟發式教學法:是在教學過程中通過提問啟發引導學生積極思維,主動解決問題,以提高學生的音樂感受和鑒賞能力,發展學生表現音樂的能力。
3、合作探究法:是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分組開展音樂活動,來豐富和提高學生的想像力和創造力,增進學生的群體意識,鍛煉學生的合作與協調能力。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要讓學生主動積極地學習,選擇學法很重要,我在學法指導時緊緊圍繞教學目標,通過讓學生看、聽、唱、說、合作等方式,讓學生充分感受、體驗、表現、探究、合作,積極思維、主動探索,層層深入,從而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
五、說教學准備
為了使整個教學過程生動有趣,我准備了多媒體課件和鋼琴,本節課的課件是運用powerpoint軟體製作而成的。根據本節課的需要,利用電腦多媒體手段輔助教學。課件融視、聽效果為一體,既有文字說明、歌(樂)曲譜例,又有聲音圖象等音頻、視頻資料的播放,整個課件簡潔明了,操作靈活、方便,實用性強。
六、說教學過程
這節課我設計了新課導入、聆聽、學唱、探究、音樂演唱會等五個環節。
1、導入: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
師:同學們,花是每個人的最愛,你最喜歡哪一種花?為什麼?
生回答師補充:玫瑰花,代表愛情;菊花,代表懷念;百——代表幸福;康乃馨,代表健康——油菜花,代表奉獻。
師:今天張老師給大家帶來幾種花,而且是幾種特名貴的花,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它們都是某個國家的國花,請問,你認識它們嗎?
這是什麼花?是哪個國家的國花?牡丹、櫻花、鬱金香,引出課題《雪絨花》
2、聆聽:在聆聽《雪絨花》這個環節,先聽《雪絨花》在電影中第一次出現,引導學生感受歌曲的整體情緒,引導學生感受3拍子的旋律起伏及強弱規律,學習3拍子的指揮技巧,教師總結歌曲所表達的意義;第二遍聆聽是聽教師的范唱,引導學生感知歌曲分為幾部分,每部分是用什麼樣的情緒來演唱的?通過學生充分的聆聽,積極的表述自己的體驗,來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為接下來學唱歌曲奠定良好基礎。
3、學唱:為了在學唱的過程中調動每一位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培養學生演唱時的自信心,使他們在唱歌中享受到快樂,我把重難點的解決都融入到學唱歌曲這個環節中。
(1)演唱前指導學生唱歌時正確的方法,微笑著唱歌,口腔打開、嘴巴張開、讓口裡的水能流下去,科學用嗓、均勻的運用氣息等,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唱歌習慣。然後跟鋼琴伴奏用WU哼唱《雪絨花》的旋律,引導學生在哼唱旋律時感受旋律的變化並分出A、B兩段,接著A段通過唱譜子、小組討論的方法引導學生在體驗的同時找出相同旋律的樂句唱一唱並感受A段旋律抒情、平穩、起伏小的特點,然後通過模唱,師生接龍等方法唱譜填歌詞,使學生掌握A段旋律。
(2)接著以同樣的方法引導學生體驗感受B
段旋律活潑、起伏較大的特點,並找出歌曲節奏發生的變化,出現了八分休止符,通過引導學生打節奏、唱譜子來解決這節課准確的演唱八分休止符這個難點,然後還是通過模唱,師生接龍等方法唱譜子填歌詞,使學生掌握B段旋律。
4、探究:播放在影片《雪絨花中》第二次出現的場面B,(教師講解:在德國侵佔奧地利時,馮特拉普上校不願意為納粹德國服務,准備離開祖國,擺脫德國的控制。在告別祖國的演唱會上,面對侵略者,面對眾多的奧地利人們,上校再次唱起《雪絨花》,由於內心多種情感交織在一起,他聲音哽咽了,他的情緒影響了在座的每一個奧地利人,會場里所有的奧地利人無畏侵略者,一起唱起了《雪絨花》。會場上的氣氛達到了高潮)
探究1:《雪絨花》二次出現,分析場景,分析主題。
探究2:電影音樂的作用,學生小組討論回答:反映人物內心變化、抒發人物感情、表達電影主題。
5、音樂演唱會:師:多麼熾熱的愛國之情!多麼動情的演唱!情境的渲染,語言的描述。學生怎能不想渲泄內心的情感,飽含著深情地去演唱這首優美動聽的歌曲呢?讓我們一起用自己的方式來演唱《雪絨花》,小小演唱會現在開始!讓學生在演唱《雪絨花》的基礎上按座位分組進行創作表演,教師伴奏,學生通過齊唱、重唱、領唱、嘗試唱英文版、歌伴舞等形式表現歌曲,使整節課達到一個高潮,在創作和表現的過程中不僅增進了對音樂的興趣,還鍛煉了自己的合作與協調能力,表演結束後各組進行相互評價,進一步提高學生的鑒賞能力。
最後小結:同學們,今天我們盡情的享受了音樂帶來的樂趣,學習了優秀的電影插曲《雪絨花》,當你發現其他優秀的電影音樂的時候,請你把它用自己的表演方式介紹給大家,好嗎?最後讓我們站在雄偉的阿爾卑斯山之顛,伴著藝術家們的音樂,讓我們一起深情地演唱《雪絨花》。音樂中結束課程。
我的說課完畢,請各位評委、各位老師多多指教,謝謝。
一、說內容:
八年級《雪絨花》,主要教學內容是唱《雪絨花》,欣賞《Do-Re-Mi》、《孤獨的牧羊人》
二、說教材:
歌曲介紹:《雪絨花》是美國電影《音樂之聲》中的一首插曲,隨著電影的播放而傳遍全球,成為全世界人民喜愛的歌曲之一。歌曲為帶再現的單二部曲式,採用四三拍子和中等的速度,就決定了它的格調優雅恬靜,情緒沒有較大的起伏 ,歌曲通過對雪絨花的贊美,抒發了對大自然的熱愛,寄託了主人公對親人、對家鄉深深的懷念和祝福。我設定本課的教學目標之一就是指導學生用優美的聲音唱好歌曲,這也是本課的教學重點。在本課中,還有兩首情緒歡快活潑、演唱形式多樣的欣賞歌曲,因此本課第二個教學目標設定為通過欣賞電影《音樂之聲》插曲,感受歌曲形象和情緒,擴大音樂視野。
三、說教法、學法:
1.為了讓學生更好的體驗作品的意境、領略音樂的無窮魅力,充分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熱情,本課教學環節進行如下設計:介紹電影劇情——聽《Do-Re-Mi》——猜謎雪絨花——學唱歌曲——欣賞片段《孤獨的牧羊人》。
2.本課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以欣賞電影片斷為手段,引導學生在欣賞過程中注重對歌曲的表現形式、演唱形式以及歌曲風格方面進行對比,拓展學生思維。
3.在學習歌曲時,以教師語言啟發為主,培養學生自學的能力,通過操作、歌唱比較分析歌曲旋律,使學生能夠唱准相似樂句,解決歌曲難點。並通過演唱歌曲,再從歌詞中感受旋律,以表達歌曲的情緒。
4.始終注意引導學生的思維,在欣賞電影片斷和聽老師演唱前,都先向學生提出的要求和問題,讓他們明確欣賞目的,以便更好地理解作品。
四、說教學過程:
1.創設情境:
《雪絨花》這首歌曲的旋律許多學生都很熟悉。八年級的學生由於年齡大了一些,音樂課的氣氛已不像小一點的孩子上課好調動,我安排了由教師抑揚頓挫的語氣講故事,70多年前的.奧地利薩爾斯堡。在一座古老的修道院里,有一位叫瑪麗亞的年輕修女,她性格活潑、美麗善良,喜歡唱歌,會彈吉它。一天瑪麗亞來到一位退役的海軍上校家當家庭教師,上校的七個孩子很調皮、每次家庭老師都會被他們氣走,瑪麗亞是他們的第十二為老師,她用愛心與音樂和七個失去母親的孩子建立了良好的關系,瑪麗亞教會了孩子許多歌曲,使孩子們受到良好的教育,並得到慈母般的溫暖。介紹《音樂之聲》的劇情入手,講到這里一下子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對影片產生好奇感,自然過渡到聽電影中瑪麗亞教孩子們的一首歌曲《Do-Re-Mi》。
2.猜謎導入歌曲:一說到猜謎,學生積極性一下子提高了,出示圖片,讓學生猜植物,我再介紹雪絨花的得名。《雪絨花》的歌聲隨著影片的放映受到廣大人民的喜愛。我們看歌詞(多媒體出示歌詞)你能試著把歌詞中人們對雪絨花的喜愛之情讀出來嗎?學生帶著自己對歌詞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讀。
3.學唱歌曲:
(1)首先聽老師演唱歌曲,再帶問題聽音樂,回答老師的問題看看這首歌的調號和拍號,幾拍子的?強弱規律是什麼?學生通過反復聆聽熟悉歌曲旋律,很快能解決剛才的問題,再通過用「lu」哼唱旋律後,讓學生提出節奏有不太順的地方,老師拿節奏卡片指導練習八分休止符用「噠」演唱節奏,再讓學生唱准相似樂句,解決歌曲難點。
(2)在進行歌曲處理時,也是從歌曲所表達的主題,歌曲的旋律等方面對學生進行啟發,以使他們從內心感受到歌曲的魅力,更好地表達歌曲的情緒。學生唱好歌曲後我提問:「我們怎樣才能將這首歌唱得更富有感染力呢?歌聲很動人!老師還要告訴你們一個歌唱的好方法:那就是「要想把歌唱好,情感的表現很重要」。指導學生把三拍子的強弱關系唱得明顯一點。
4.拓展感受:學生唱好歌曲後我發給學生英語歌詞,我用英語演唱歌曲,讓學生欣賞後說說英文發音和中文不同感受,使學生產生也想用英語學唱歌曲的願望,我給學生介紹漢語、英語發音的不同,英語里有些音要連讀。教讀Edelweiss,evry,greet,Blossom,bloom,grow,Bless等英文單詞後。讓我們帶上對祖國的熱愛之情跟著音樂伴奏分別用中文和英語演唱《雪絨花》。
5.欣賞電影歌曲片段。
說教材:
本課的內容是人民音樂出版社出版的七年級《絨花》,下面就教材、教學目標、教法、學法、教學設計五方面談談我的課堂教學構思:
《雪絨花》是美國電影《音樂之聲》中的一首插曲,採用四三拍子和中速,格調優雅恬靜,情緒起伏不大。
教學目標:根據新課教學目標和我對教材分析,我制定如下目標:
1、認知目標:了解熱愛影視音樂,初步了解多聲部合唱。
2、能力目標:學會用和諧統一的聲音演唱《雪絨花》,並用和聲效果演唱兩個聲部的《雪絨花》。
3、情感目標:體會主人公演繹《雪絨花》的情感並能以滿懷熱情的歌聲表達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說學法:
要讓學生在學習中順利突破難點,掌握重點,我准備引導學生採取以下幾種學習方法:
1、聽唱感知,整體把握音樂。主要是通過聽、唱的手段來感受內涵、體味情感,讓學生理解感受影視音樂的作用。
2、對比分析,讓學生在另一種風格的影視歌曲里充分調動積極性,了解影視歌曲在電影中所表現的情感及作用。
3、親身體驗,驗證結論將自己探究中得出的結論運用於實踐,從而實現能力目標。
說教法:
1、視覺法:
在樂曲欣賞的同時,配以電視劇照,給學生視聽結合,這樣避免枯燥的說教形式,使本來抽象的內容變得具體形象化,有利於學生理解和分析影視音樂。
2、體驗法:
音樂審美必須要求體驗到音樂的意境。在教學中我准備創設情景,讓學生以相同的劇情體驗恰當和不恰當的音樂對表演的作用。
教學環節:
在對教材具體分析、教學目標、教法.學法制定的基礎上我設計了這樣的教學環節:
1、導入環節:上課後,重溫《音樂之聲》故事概要並提問有一首歌曲在電影中出現兩次,並有不同情感的歌曲是什麼?
2、新課環節:
1)帶上自己的理解朗讀歌詞,再聽伴奏朗讀並思考其節奏型。
2)用手打出3/4拍子,並分析3/4節奏的速度情感。
3)按各自嗓音條件分高低聲部,跟鋼琴學唱二聲部歌曲《雪絨花》。
3、深入環節:
為了讓學生更好的理解音樂在影視作品中對劇情所起到的推動和促進作用,我選取了歌曲《雪絨花》在電影《音樂之聲》中兩次出現的不同效果來讓學生對比分析。
欣賞《雪絨花》插曲一:上校和他的孩子們,還有家庭教師,一場家庭派對上演。《雪絨花》的欣賞與思考:在演唱速度,力度和音樂情緒上是怎樣的?體現一種怎樣的氛圍,
總結:優美、抒情很溫馨的家庭氛圍。
欣賞《雪絨花》插曲二:在劇末,二次世界大戰時,奧地利被德國佔領,上校一家面對敵人槍口,在晚會上又唱起了這首《雪絨花》。這段音樂,慷慨激昂,歌曲使人的心都沸騰了,全場一起高唱令人震撼,歌曲激起人們對侵略者的仇恨,喚起奧地利人們堅強不屈的民族精神。
4、拓展環節:播放影片中另一首插曲《do—re—mi》,進行比較,分析其節奏型,比較兩首風格情感。
5、創編環節:
完成歌曲節奏型改編游戲,鞏固節奏樂理知識,並調動同學能動性。
小結:總結今天所學到的歌曲,《雪絨花》這首歌曲,總結優點,指出不足,提出希望,布置作業。
㈡ 北電作曲專業和音樂學院課程比較
北電作曲專業和音樂學院課程比較如下:
作曲系的課程主要有:視唱練耳、和聲、曲式結構分析與應用、作曲法、復調、民族音樂史、西方音樂史、合唱與指揮、配器、鋼琴、電腦音樂MIDI製作等。
而音樂學院課程主要有:聲樂、鋼琴、和聲學、樂理、視唱練耳、藝術概論、合唱指揮、音樂教育及教法、曲式、歌曲作法、復調、鋼琴即興伴奏、中國音樂史等。
總的來說,北電作曲專業較音樂學院課程分得更細致,音樂學院的更為籠統。
北電是極其不好考的學校,北電在全國藝術類院校中排名第一,是亞洲規模最大的電影藝術院校。在初試的時候需要做一個簡單的自我介紹,介紹完之後,考核有四個內容台詞、小品、聲樂、形體。
復試首先的考核和初試差不多,而表演的題目一般是集體小品,老師會把幾個人來分成一個小組,五分鍾的准備時間,表演的時候需要在表演中達到和諧,發揮集體合作的凝聚力,也要凸顯出自己的才能。
㈢ 電影聲音創作和電影音樂創作的區別
電影聲音創作主要是依託錄音技術及一些數字音頻技術手段創作出為影片中的「音響」、「音效」。而電影音樂創作則是根據影片需要創作的音樂作品,包括片頭音樂、片尾音樂及場景音樂等,作曲家根據導演的分鏡頭劇本的設計,精確的制定音樂長度並為影片配樂。電影聲音創作主要學習影視聲音創作與數字製作技術等課程,電影音樂創作主要學習作曲技術、影片分析、音樂欣賞等課程。
㈣ 各位大哥幫個忙!!!
電影音樂在電影中的功能
(一)電影音樂的描繪作用
電影音樂的描繪作用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是景物描繪和心理描繪。在電影中,電影音樂的景物描繪和心理描繪常常是融為一體的,比如日本導演新藤兼人的影片《鬼婆》,一開始就是一片隨風起伏的蘆葦盪,伴隨畫面的是急促的鼓聲和低沉的薩克斯的聲音,這從一開始就奠定了影片的基調,也調動了觀眾的視聽。又如日本影片《追捕》,杜丘為了追查真凶而深入一家精神病院。深夜,他溜出病房查看情況,這時響起一段低沉、恐怖的音樂,而且是用驟然的方式出現的,節賽明快、尖厲刺耳、和聲不協調,結合黑暗的畫面,使人毛骨驚然。描繪性音樂之所以能被人們所接受,主要是因為它符合人們正常的心理要求,人們在觀看影片時,常常要求同時從聽覺方面得到補充。
(二)電影音樂的抒情作用
抒情作用主要是表現在刻畫人物心理方面。音樂是聽覺藝術,它區別於其他藝術的最大特徵是高度的抽象概括。電影所要表達的不如視覺藝術,諸如繪畫、攝影、電影畫面等那樣具體明確,然而它在表達情緒和情感上的概括能力,是任何其他藝術所無法比擬的。至於電影表達思想的能力上面值得商榷,但是電影音樂可以直觀的和畫面結合起來,相得益彰揭示人物的內心世界,表達銀幕無法表達的人物復雜的內心。起到這種作用的音樂,在影片中的表現可以是畫內音樂,也可以是畫外音樂,可以是樂曲,也可以是歌曲。在影片《甲午風雲》中,鄧世昌彈奏的琵琶曲《十面埋伏》,以此宣洩心中的憤慨,是電影音樂借聲抒情的著名範例。
(三)電影音樂的渲染作用
音樂可以為整部影片渲染一種總的環境氣氛。例如故事片《城南舊事》,影片導演吳貽弓規定了整部影片的情緒基調是「淡淡的哀愁、沉沉的相思」。每個時代的樂曲或歌曲,從內容、音調、演奏演唱方式以及流行的樂器都有所不同,電影音樂可以根據影片的時代背景,選用那個時代特有的樂曲或歌曲作為影片的主題音樂,也可以運用這種音樂為影片製造背景氣氛,以達到渲染影片時代氣氛的作用,這也能契合觀眾的期待視野。比如表現新中國的影片,常採用《解放區的天是明朗的天》的音樂旋律等等。
電影音樂根據影片故事發生的地點,選用具有當地特點的歌曲、地方戲曲、地方曲藝的音樂,即可為影片營造渲染出一種地方色彩來。比如影片《紅旗譜》講述的是河北的故事,音樂也選用河北梆子音樂作為素材,突出瑣吶、板胡等具有北方特色的民族樂器,音樂風格直明告訴觀眾故事發生的地點。又如影片《林則徐》,吸收了廣東民間音樂和地方戲曲,為林則徐「廣州禁煙」標明了地點。至於國外影片,其音樂的地域性也十分明顯,我們常常有類似的觀片經驗,很快就能分辨出哪個是印度、日本、朝鮮、俄羅斯,這除了服飾語言以外,音樂也都有鮮明的各國地域特色。
電影音樂選用不同民族的音樂,為電影渲染了民族特點。比如彥克、羅念一選擇富有鮮明的西藏民族特色的音樂為故事片《農奴》配樂,並由藏族歌唱家才旦卓瑪演唱其中的插曲,使影片的西藏藏族地域特色十分明顯。又如雷振邦作曲的影片《冰山上的來客》以新疆塔吉克的民歌旋律創作主題歌與插曲,渲染了新疆塔吉克民族聚居區的民族風情。再如莫爾吉胡作曲的影片《成吉思汗》中的音樂,也洋溢著蒙古族的特色。
(四)電影音樂的貫穿作用
在電影中,音樂在轉場、切換、閃回等鏡頭之間,可以起到把分散、跳躍的鏡頭串連起來的作用,這就是音樂的連貫作用。電影敘事的時間是有限的,不可能花費很多篇幅(畫面)詳細地交待所有的短鏡頭,而音樂是不佔空間的,音樂把這些表面並無關聯的鏡頭連接起來,使其成為一個整體,這是電影音樂獨具特色的功能之一。貝拉馬拉茲指出:「當聲音效果能對劇情的發展起決定性作用時,聲音的劇作意義就變得更深刻、更重要了……這時聲音不僅出現在劇情的發展過程中,並且進而影響整個過程。他還說,「聲音不僅是畫面的必然產物,它將成為主題,成為動作的源泉和成因。換句話說,它將成為影片中的一個劇作元素。」音樂在影片中作為影響整個劇情的因素,它的作用遠遠超出於一般聲音。例如在影片《冰山上的來客》中,《花兒為什麼這樣紅》在影片中先後出現多次,每次都與劇情發展緊密相關。再如影片《巴山夜雨》中的兒歌《蒲公英》同樣具有這種性質。
(五)電影音樂的評論作用:
電影音樂發揮的評論作用,即用音樂表達創作者對影片中人物和事件的主觀態度,如歌頌、贊美、同情、控訴、哀悼等等。在影片《血戰台兒庄》中,面對激戰過後的屍橫遍野,加弱音器的小號幾次吹奏出《義勇軍進行曲》,使這個肅穆、悲壯的畫面猩紅的扎入人的眼睛,給人悲慟和動容知情,所有這些感情用語言是很難表達的,而這里用的音樂卻勝過千言萬語。正如蘇聯電影音樂理論家切列姆興說的:「音樂繼續著語言的作用並使之更深刻,達到語言所不能達到的緊張性和情緒。」
(六)電影音樂的深化主題作用
電影音樂立足於對影片思想主旨的開拓,著意於深化影片畫面背後的思想主旨,從影片思想深層去發揮音樂的藝術功能,即超越音樂的感性階段賦予音樂理性的內涵。例如影片《人到中年》中的音樂便是一個成功的例子。影片音樂以主題貫串的手法,以交替調式的旋律語言和具有韌性而又純凈統一的弦樂群的音色演奏,突出影片悲涼凄婉的基調音樂很自然地使觀眾在為之深切感動之後又感慨無窮,加上畫面刻畫了女主人公的追求,她的愛情,她的困難以及她的堅定信念,推動觀眾去思索產生這一悲劇的歷史原因和社會原因,使音樂具有了批判的理性的潛力和張力。再如影片《紅高梁》中那高亢激越的瑣吶聲和鏗鏘有力的鼓聲,從聲音造型上將音樂鋪到了電影上,刻畫出男女主人公敢於抗爭的吶喊和激跳的心聲,張揚了影片的思想意蘊,就為影片增加一層色調。
在電影音樂中,一個音樂主題往往代表特定的人物或事件,能幫助觀賞者在主題的第一次出現時就能記得,並將主題辯論出來,使音樂和畫面中的人物或事件相結合。電影音樂主題在影片中最主要的運用方法是主題貫穿,這種方法運用得最典型的是美國電影《泰坦尼克號》。影片主題歌作為全片配樂的基幹,是全片音樂創作的核心與素材的源泉。在影片中以變奏形式有機地先後數次在故事情節中出現,起到首尾貫穿、音樂主題突出的作用。主題歌《我心永恆》只以完整形式出現在片尾字幕中,在長達三小時的影片中,人們對數次出現在情節中的音樂主題比較熟悉了,在觀眾同故事中的人物經歷了一場天災人禍和感受了一段生死戀情之後,當席林•迪翁那感人肺腑的歌聲出現時,便將觀眾的情感推向了高潮
這是我從別的地方復制過來的希望對你有用!!
㈤ 電影音樂的特徵及作用
電影已有百年歷史,隨著電影藝術的不斷發展,音樂已成為這門藝術中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電影的彩色化、寬銀幕化以及立體聲音響的出現,杜比錄音系統、數字多軌錄音技術的運用等伴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不斷發展。電影音樂的重要性和可能性大大超出了人們的預想,各種新風格、新體裁的電影音樂不斷涌現。在電影中,影像與音樂是一種怎樣的關系?電影導演如何決定和使用音樂?導演與作曲家之間的關系是怎樣的?一旦音樂以及音響與畫面相結合,那麼會給我們留下一個什麼樣的整體印象呢?純音樂與電影音樂關系如何?作曲家是怎樣著手創作電影音樂的?一部電影音樂又是怎樣完成的?電影音樂是如何變遷的?等等,這些都是這門課程所要討論的問題。通過《電影音樂》這門課程,使學生從不同的角度來認識電影音樂,並讓學生以不同的專業立場來了解和掌握電影音樂,以達到日後獨立工作時自身所應具備的"背景"知識。授課方式:結合理論講授的同時,利用音響資料,盡可能讓學生多聽電影音 樂作品,在聽的過程中,具體講解和分析音樂本身。另外在條件可能的情況下,再來觀看聽過的作品,以加強學生對電影音樂功能、作用的印象,求得完整的"電影音樂"知識與概念。授課為一學期。
電影是導演的藝術,但更准確地說,它是在導演統領下的一個群體的藝術。導演、編劇、錄音、攝影、音樂、美術六大組成部分,少了其中一個電影就不存在。而音樂與電影更是骨肉相連。
「首先,電影是音畫藝術,眼睛和耳朵兩個器官是在第一時間接收信息的。人們坐在電影院里看電影的一大原因,就是想聽聲音刺激。電影能從無聲發展到有聲,這也正是人們對動效和聲音的需求,期望能有除了攝影美術之外的表達形式。你看那些好萊塢大片,從開始到結束,大量的音樂充實著劇情的不斷發展,甚至於當電影出現某種色調時,音樂都能起到增強作用。」
「其次,電影具備多種節奏功能,比如主觀節奏、客觀節奏、導演心理節奏和觀眾心理節奏等等。只有音樂這種形式和電影在節奏上是非常統一的,其它藝術形式就略差一些。音樂可以通過不同的音樂節奏和音樂語言,來表達這些節奏,迎合故事不同的風格、不同的場景。從某種程度上說,音樂對電影的作用是任何形式都不能替代的。」王黎光曾對他的研究生們做過一個實驗,為他們放映《加勒比海盜》的同時,將國際聲道的聲音頻道全部關掉,結果不出20分鍾,有人就看不下去了。
參考資料:http://www.ccmce.net/ShowArticle.asp?ArticleID=21
音樂進入電影以後,成為電影這個綜合藝術的一個有機部分,是一種新的音樂體裁。它在突出影片的感情、加強影片的戲劇性、渲染影片的氣氛方面起著特殊的作用。但另一方面,在溶入電影以後,在它的表現形式上也發生了相應的較大的變化。具體表現在:
1電影音樂的創作和構思必須根據電影的創作要素,即題材、內容、風格樣式、人物性格等因素和條件,使電影音樂的聽覺形象和畫面的視覺形象完美融合,體現導演的總體構思和美學欣賞原則。
2 電影音樂根據影片劇情和畫面長度分段陳述間斷出現,並受電影蒙太奇的制約,曲式概念有了新的發展。
3電影音樂改變了以前音樂必須是用"樂音"構成的傳統觀念,和電影中的話語、音響等結合,形成了新的分段陳述的結構,並和"噪音"一起相結合,有時音樂與語言結合,有時音樂和音響效果結合,有時與兩者都結合去恰如其分地表現抒情性、戲劇性氣氛,成為一種新形式。
4另外,電影音樂的演奏、演唱必須經過錄音、洗印等一系列電影製作工藝,最後通過放映影片才能體現它的藝術功能和效果。同時,隨著錄音技術和器樂、配器技術和發展,已極大地豐富了電影音樂的音色和配器效果。
電影音樂按照在影片中出現的方式分為現實性音樂和功能性音樂。現實性音樂又叫客觀音樂,在影片畫面上看到聲音來源:如畫面音樂會表演的器樂、聲樂節目;劇中人物的唱歌、拉琴、街頭演唱以及畫面中的收音機、錄音機播放音樂等。功能性音樂又稱主觀音樂,在銀幕上看不到聲音來源而有作曲家為電影創作的音樂,著中表現畫面人物的心理活動、情緒和渲染環境創作的音樂,著中表現畫面中人物的心理活動、情緒和渲染環境氣氛等。好的電影音樂應當和影片畫面結合得天衣無縫,音樂本身也優秀,並能離開畫面作為一種新的音樂讓人欣賞。
電影音樂和畫面的結合關系通常分為音畫同步和音畫對位兩種。音畫同步表現為音樂和畫面的情緒一致,節奏配合,視覺內容統一,並起到烘托、渲染畫面的作用。音畫對位則是讓音樂和畫面作不同側面、不同角度、不同層次的表現,使節奏、速度、情緒、和意境都表現不同,聲音和畫面相反相成,對立統一。
"對位"本是音樂術語,在這里來表現聲畫的結合目的在於更能表現人物的內心世界,反映生活的復雜性、多面性,從而表達影片豐富的內涵。
電影音樂根據影片需要,需要確定音樂的風格、主題音樂的性格特徵、音樂布局和高潮的設置、音樂和影片中語言音響等聲音的有機結合和安排、每段音樂的起止、情緒氣氛以及畫面的關系。電影作曲往往需要用大量音樂資料加以剪輯來改編成電影音樂,這需要熟悉音樂資料、善用音樂資料。電影音樂作曲必須懂得樂隊、樂器和配器,在作曲的時候考慮用什麼樣的樂隊、用什麼類型音樂、如何配器,另外電影樂團的作曲和指揮對音樂的長度和演奏速度的把握能力也尤為突出,在和畫面配音時這方面的適應能力也特別強。在音樂進入電子化時代後,對各種新穎樂器和電聲樂隊也必須駕輕就熟,掌握它的音響特點和表現特徵。
電影歌曲是電影音樂中的一個重要部分。分主題歌和插曲,對推動情節和揭示情感有著重要的作用,極富感染力。
專業電影工作者最常用的辦法是雇一位作曲家,讓他為電影的不同場景作曲,但有時也啟用一些現成的音樂作品,可以是舊的,也可以是新的,只要獲得它的版權。電影音樂的作曲是安排在剪接好畫面以後,所以有時間的緊迫性,作曲是後期製作的最後一個創作人員。通常電影音樂綜合了導演的作曲家的意見,一旦標定了音樂後便開始創作,作曲家還必須了解影片在音樂製作方面的預算,控制費用不超支。使用流行樂作為影片音樂需要辦理版權許可證,這是個花錢的過程。有雄厚資本的劇組才敢問津。
入行途徑:
先入音樂那行再入電影音樂這行。不一定要科班出身哦,嚴肅音樂以外的一些地下音樂工作者也有可能為電影音樂作曲。
㈥ 電影音樂導賞是啥
不同的電影有不同的電影音樂,這些音樂都有其獨特的含義。導即指引導的意思,電影音樂導賞就是品鑒欣賞電影的音樂,幫助理解電影內容以及影片想要表達的東西,幫助觀眾理解電影基調,通常是在一部電影還沒有看的時候,有一些資深影評人或是影評團隊或樂評人帶著聆聽音樂,進行對影片的總結概括,以及不同鑒賞人自己對影片的想法,並且分析影片想表達的一些東西,有助於觀眾在看電影時能更好地理解電影想要表達的內容,理解電影中的情感。
㈦ 電影配樂從哪裡學習
我還是建議你去培訓中心,因為培訓中心是營利機構,教學設備、教學質量會比普通學校優秀。我本身就是從音樂院校出來的,再到圖藝培訓中心進修,現在在一媒體公司做配樂。感覺挺好啊,對自己的音樂前景非常樂觀。
如果你有興趣也可以,去參考一下我培訓過的學校。
圖藝職業培訓中心,有個"影視音樂專業培訓課程"。而且是有香港資深音樂人麥振鴻先生親自教學。
可以在網路搜索一下「圖藝官網」或「麥振鴻」了解
㈧ 大學音樂鑒賞課程的主要內容
音樂緒論。民歌藝術。歌曲。流行歌曲。中國民族樂器。西方音樂。綜合藝術(中國戲曲,歌劇,舞劇)。
大學音樂鑒賞的教學目的,不僅僅是培養學生對音樂的感知力、理解力和判斷力,而曼重要的是站在培養人和塑造人的高度,通過全面挖掘音樂的本體功能,促進學生人格品質全面和諧地發展。
圍繞這一目的,課程教學的理念建構應體現以下幾個方面:強化音樂的審美特質,注重接受的特殊規律,強調作品的文化詮釋,引導主體的認知重構。
音樂鑒賞課更是一門「聽」的藝術。什麼樣的音樂都離不開「聽」。「聽」是一種音樂作品,我們既要在聽的進程中讓感官得到愉悅,又要使精神得到升華,感性和理性進行完美的結合才是我們「聽」的根本意義所在。
(8)電影音樂導賞課程擴展閱讀:
音樂鑒賞的本意為對音樂作品的鑒別和欣賞,或者是認真地欣賞與回味音樂作品。
音樂鑒賞條件:能夠高品質地鑒賞音樂的基本條件是有一個良好的音樂聽覺能力。音樂是聽覺的藝術,良好的音樂聽覺能力是准確、深刻地欣賞音樂的基礎。良好的音樂聽覺能力包括對音樂音響的辨別、感受和記憶能力以及在此基礎上逐步形成的內心聽覺能力。
這些能力可以引起欣賞者的情感體驗,使欣賞者伴隨音響感知和情感體驗產生豐富的想像與聯想,將音樂作品的內涵在欣賞者的內心聽覺中創造性地再現,給音樂作品恰當、理性的評價。
網路-音樂鑒賞
㈨ 利茲音樂學院開設專業有什麼
利茲音樂學院開設的專業有多,本科課程叫做"pathways"。也就是說,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自己喜歡的音樂類型和風格。該校期3年的課程包含:商業音樂、古典音樂、電影音樂、民族音樂、爵士音樂、流行音樂、音樂製作、歌曲製作和音樂劇等24個子學科。此外,學院還提供了BTEC音樂與音樂技術等更多的教學項目。http://mepzx.com/zd/lx
㈩ 大學影視賞析課程期末作業。電影音樂賞析分析文章,字數要求1500左右 不可大面積摘抄
框架可以擬一下,不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