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葫蘆絲十大名曲欣賞
葫蘆絲十大名曲欣賞:
1.月光下的鳳尾竹
《月光下的鳳尾竹》是一首著名的傣族樂曲,以其悠揚的曲調、娓娓動聽的旋律,給人心曠神怡的感覺。讓人不由聯想起那鬱郁蔥蔥的鳳尾竹林,別具一格的傣家樓閣撒落在竹林間,有如天上的星子,依山傍水,在融融的月光下,竹林中隱隱飄出的陣陣葫蘆絲,幽攸抑揚,輕清淡雅。
2. 婚誓
《婚誓》由著名電影音樂作曲家雷振邦創作,為長春電影製片廠1957年攝制的《蘆笙戀歌》的插曲。這首曲子和《月光下的鳳尾竹》一樣,是葫蘆絲經典中的經曲。
3. 雲之南
雲之南意蘊深遠,曲調婉轉,天籟之音會把你帶到一個無比優美的境界,讓你忘乎所以。
4. 有一個美麗的地方
《有一個美麗的地方》是雲南較有代表性的一首聲樂作品,多少年來經久不衰,家喻戶曉,其以傣族音樂為基調,表現了雲南德宏州一帶的美麗風光及風土人情。
5.月夜
用葫蘆絲渲染恬靜的夏夜,微風中,樹顯得神秘幽邃,夜色中的花散發出清香。這樣的時刻,一個穿白色衣裙的美麗少女,獨坐池塘邊上。音樂處理得十分和諧,迷濛的月光灑滿林中,恍若仙境,令人嚮往,使人陶醉。
6. 竹樓情歌
李海鷹作曲,曲中甜蜜地展現了傣族青年男女的愛情生活。
7. 侗鄉之夜
《侗鄉之夜》是一首非常著名的葫蘆絲獨奏曲,旋律優美,韻味深長。
8. 放馬山歌
《放馬山歌》是流行於雲南西部的一首山歌。歌詞簡朴、親切自然,反映了西南高原的一種很傳統又很普遍的生產和生活--牧馬。
9. 蝴蝶泉邊
《蝴蝶泉邊》是長春電影製片廠1959年出品的愛情喜劇故事片《五朵金花》中的插曲。
10. 小河淌水
是一首來自於大理白族自治州彌渡縣的雲南民歌.清新優美而具有雲南地方特色的旋律,描繪了一個充滿詩情畫意的深遠意境:銀色的月光下,周圍一片寧靜,只有山下小河不時發出潺潺的流水聲。
聰慧美麗的阿妹,見景生情,望月抒懷,把對阿哥的一片深情,傾注在優美的旋律中。柔婉的歌聲,深厚的情誼,隨著小河的流水,飄向阿哥所在的地方。
❷ 關於葫蘆絲名曲《婚誓》的寓意是什麼
寓意:相愛中戀人,那種甜蜜、真摯的感情。
《婚誓》是一首對唱情歌,用芭蕉的不同部位,以及蜜蜂與蜂蜜的關系,朴實無華的展現出一對相愛中戀人,那種甜蜜、真摯的感情。由於比喻都是取自於生活中非常常見的東西,也更能在純朴的簡潔中,提高作品的傳唱度。而在音樂上,取源於拉祜旋律獨特的蘆笙曲調的《婚誓》,也因為3/8節拍的運用,而讓歌曲在更多的節奏變化中,加強了一定的戲劇效果,讓兩位演唱者因此更生動,而歌中的情感表達,也當然更活潑。
《婚誓》由著名電影音樂作曲家雷振邦創作,為長春電影製片廠1957年攝制的《蘆笙戀歌》的插曲。《蘆笙戀歌》主要講述的是在解放前,中國雲南省瀾滄江拉祜族少數民族的年輕獵手扎妥,因為面對國民黨反動派姦淫燒殺、蠻橫搶奪而奮起反抗的故事。而電影主要的藝術手法,就是以1949年全國解放為中線,以新中國和舊中國對照的方式,來揭示出一個強大、穩定的政府,對於老百姓安居樂業重要性的道理。
❸ 十大葫蘆絲名曲
十大葫蘆絲名曲有:《月光下的鳳尾竹》、《婚誓》、《雲之南》、《有一個美麗的地方》、《月夜》、《竹樓情歌》、《侗鄉之夜》、《放馬山歌》、《蝴蝶泉邊》、《小河淌水》。
1.《月光下的鳳尾竹》
《月光下的鳳尾竹》是一首著名的傣族樂曲,以其悠揚的曲調、娓娓動聽的旋律,給人心曠神怡的感覺。
2.《婚誓》
《婚誓》由著名電影音樂作曲家雷振邦創作,為長春電影製片廠1957年攝制的《蘆笙戀歌》的插曲。這首曲子和《月光下的鳳尾竹》一樣,也是葫蘆絲經典曲子。
3.《雲之南》
雲之南意蘊深遠,曲調婉轉,天籟之音會把你帶到一個無比優美的境界,讓你忘乎所以。
4.《有一個美麗的地方》
《有一個美麗的地方》是雲南較有代表性的一首聲樂作品,多少年來經久不衰,家喻戶曉,其以傣族音樂為基調,表現了雲南德宏州一帶的美麗風光及風土人情。
5.《月夜》
這首曲子音樂處理得十分和諧,給人的感覺是迷濛的月光灑滿林中,恍若仙境,令人嚮往,使人陶醉。
6.《竹樓情歌》
李海鷹作曲,為葫蘆絲六級考級曲目。表現了傣族青年男女甜蜜的愛情生活。
7.《侗鄉之夜》
《侗鄉之夜》是一首非常著名的葫蘆絲獨奏曲,旋律優美,韻味深長。
8.《放馬山歌》
《放馬山歌》是流行於雲南西部的一首山歌。歌詞簡朴、親切自然,反映了西南高原傳統又很普遍的牧馬生活。
9.《蝴蝶泉邊》
《蝴蝶泉邊》是長春電影製片廠1959年出品的愛情喜劇故事片《五朵金花》中的插曲。
10.《小河淌水》
是一首來自大理白族自治州彌渡縣的雲南民歌。旋律清新優美而具有雲南地方特色,描繪了一個充滿詩情畫意的深遠意境。
❹ 婚誓是什麼電影的插曲
《婚誓》是《蘆笙戀歌》電影的插曲。《婚誓》歌曲原唱是吳穎,溫明蘭,作為電影《蘆笙戀歌》的插曲,歌曲里的曲調非常的動聽,歌詞很是感人,表達出了少數民族同胞淳樸又善良的心靈,聽眾聽後深受感動。
《婚誓》編曲譜曲是雷振邦,填詞是於彥夫、雷振邦,歌曲原唱是吳穎、溫明蘭,歌曲發行時間是1957年,歌曲旋律取源於拉祜族民歌,歌詞朗朗上口,很動聽。
❺ 10大經典蘆笙曲子
10大經典蘆笙曲子如下:
1、《月光下的鳳尾竹》
「月光下面的鳳尾竹,輕柔美麗像綠色的霧,竹樓里的好姑娘啊,光彩奪目像夜明珠……」傣族名曲《月光下的鳳尾竹》是一首特具民族情調的歌曲,以其悠揚的曲調、娓娓動聽的旋律,給人心曠神怡的感覺。
讓人不由聯想起那鬱郁蔥蔥的鳳尾竹林,別具一格的傣家樓閣撒落在竹林間,有如天上的星子,依山傍水,在融融的月光下,竹林中隱隱飄出的陣陣葫蘆絲,幽攸抑揚,輕清淡雅。
❻ 誰知道《蘆笙戀歌》的歌詞
《蘆笙戀歌》就是《婚誓》歌曲。
歌名:婚誓
歌手:吳穎,溫明蘭
作詞:於彥夫,雷振邦
作曲:雷振邦
阿哥阿妹的情意長,好像那流水日夜響
流水也會有時盡,阿哥永遠在我身旁
阿哥阿妹的情意深,好像那芭蕉一條根
阿哥好比芭蕉葉,阿妹就是芭蕉心
燕子雙雙飛上天,我和阿哥(妹)打鞦韆
鞦韆盪到晴空里,好像燕子雲里穿
弩弓沒弦難射箭,阿妹好比弩上的弦
世上最甜的要數蜜,阿哥心比蜜還甜
鮮花開放蜜蜂來,鮮花蜜蜂分不開
蜜蜂生來就戀鮮花,鮮花為著蜜蜂開
《婚誓》由著名電影音樂作曲家雷振邦創作,為長春電影製片廠1957年攝制的《蘆笙戀歌》的插曲。歌曲由於彥夫,雷振邦填詞,歌曲的原唱是吳穎,溫明蘭,最早發行於1975年,
電影中《婚誓》一歌的原唱者在片中沒有標注,實為1957年長影樂團著名歌唱家吳穎、溫明蘭。後來耿蓮鳳和張振富這對二重唱黃金搭檔合唱的1982年中國唱片版本成為了經典版本。《婚誓》是一首對唱情歌,用芭蕉的不同部位,以及蜜蜂與蜂蜜的關系,朴實無華的展現出一對相愛中戀人,那種甜蜜、真摯的感情。
❼ 葫蘆絲十大名曲有哪些哪個最好聽
葫蘆絲十大名曲:《月光下的鳳尾竹》,《多情的巴烏》,《月夜》,《侗鄉之夜》,《竹樓情歌》,《婚誓》,《傣寨情歌》,《美麗的金孔雀》,《漁歌》,《有一個美麗的地方》。
比較好聽的三首:
1、《月光下的鳳尾竹》。
《有一個美麗的地方》由已故軍旅作曲家楊非創作於五、六十年代,後成為電影《勐龍沙》的主題曲之後,更是廣為流傳。此曲描繪的是傣鄉,指的是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主要寫的是德宏的瑞麗。歌詞中提到的瑞麗江就是瑞麗市的母親河,1997年1月瑞麗市將《有一個美麗的地方》定為瑞麗市市歌。
❽ 《婚誓》原唱
《婚誓》原唱是吳穎、溫明蘭。
《婚誓》由著名電影音樂作曲家雷振邦創作,為長春電影製片廠1957年攝制的《蘆笙戀歌》的插曲。這首歌曲由雷振邦編曲,音樂風格定性為民歌,是一首國語歌,填詞是由雷振邦、於彥夫完成的,所以這首歌曲也是很火,直到現在也是很經典的,讓人懷念,難以忘懷。
不過宋祖英的翻唱版本更深入人心,歌詞尤其打動人心,另外歌詞整體沒有深刻的語句,都是白話,很容易就能聽懂,也值得後人去推敲去演唱。
歌曲歌詞:
歌譜阿哥阿妹的情意長,好像那流水日夜響;流水也會有時盡,阿哥永遠在我身旁。阿哥阿妹的情意深,好像那芭蕉一條根;阿哥好比芭蕉葉,阿妹就是芭蕉心。
燕子雙雙飛上天,我和阿哥(妹)打鞦韆;鞦韆盪到晴空里,好像燕子雲里穿。
弩弓沒弦難射箭,阿妹好比弩上的弦;世上最甜的要數蜜,阿哥心比蜜還甜。
鮮花開放蜜蜂來,鮮花蜜蜂分不開;蜜蜂生來就戀鮮花,鮮花為著蜜蜂開。
❾ 葫蘆絲 婚誓是寫的什麼故事
《婚誓》,是電影《蘆笙戀歌》插曲,這首插曲,由極具雲南特色的葫蘆絲演繹伴奏,旋律輕靈優美,婉轉纏綿,加上電影中貫穿男女主角的愛情,一經播出,立即傳唱大江南北,廣受大家喜愛,直至今天很多年輕人雖然沒有看過《蘆笙戀歌》,但是一定聽過插曲《婚誓》,甚至因此愛上葫蘆絲這種樂器。
電影《蘆笙戀歌》是於彥夫執導,孫羽、夏佩傑等主演的劇情片。1957年上映。
影片反映解放初期雲南省瀾滄江流域的少數民族——拉祜族在黨的領導下斗爭與生活,展現了傳統與青年男女的愛情。
當穀子成熟的季節來臨,拉祜族人民根據傳統的習俗,穿著美麗的衣服,載歌載舞地歡度節日。年輕的獵手扎妥在這天晚上向他愛慕著的姑娘娜娃表示了愛情。唱起了互相愛慕的情歌,這就是電影中的插曲《婚誓》,他們沉醉在甜蜜的初戀…...
❿ 歌詞:阿哥阿妹情意長 .......... 這歌叫什麼名字
歌名:《婚誓》
填詞:於彥夫,雷振邦
譜曲:雷振邦
歌曲原唱:吳穎,溫明蘭
阿哥阿妹的情意長,好像那流水日夜響;
流水也會有時盡,阿哥永遠在我身旁。
阿哥阿妹的情意深,好像那芭蕉一條根;
阿哥好比芭蕉葉,阿妹就是芭蕉心。
燕子雙雙飛上天,我和阿哥(妹)盪鞦韆;
鞦韆盪到晴空里,好像燕子雲里穿。
弩弓沒弦難射箭,阿妹好比弩上的弦;
世上最甜的要數蜜,阿哥心比蜜還甜。
鮮花開放蜜蜂來,鮮花蜜蜂分不開;
蜜蜂生來就戀鮮花,鮮花為著蜜蜂開。
《婚誓》由著名電影音樂作曲家雷振邦創作,為長春電影製片廠1957年攝制的《蘆笙戀歌》的插曲。
創作背景:
新中國的成立,無疑是整個中華民族歷史上最光輝的一頁歷史。因為新中國的成立,不僅標志著中華民族從此走出封建專輯,並走向現代民主。
最重要的是,通過新中國的成立,中國人民經歷了帝國主義侵略的考驗,更在這種考驗下,更加強了各民族之間的團結,可以說是在歷史上,第一次將五十六個民族真正擰成一股繩,真正融入到中華民族這個大版圖中。
也正是因為這種民族之間高度和諧統一的新歷史背景,在新中國成立後,許多文藝工作者,才不疑餘力的從中挖掘題材,並藉此來一方面來展現各民族不同的文化,而在另一方面表現出民族統一的主題。
《冰山上的來客》 、 《五朵金花》、《草原上的人們》、《劉三姐》等等,就都是在建國初期所推出的以某個少數民族為背景的電影。
雖然這些電影所表現的主題不同,所刻畫的人物不同,所呈現現的時代也不同,但它們卻都不約而同的為許多內陸觀眾,展現出這些少數民族同胞純朴的民風、善良的心靈,以及少數民族特有的能歌善舞的民族傳統。
而《蘆笙戀歌》作為一部以拉祜族少數民族為背景的電影,它的插曲《婚誓》在旋律上取源於拉祜族民歌,也就變得順理成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