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電影《三塊廣告牌》
電影剛開始配樂(Last Rose of Summer (夏日最後的玫瑰)響起的時候配著女主(弗蘭西斯·麥克多蒙德 Frances McDormand)汽車後視鏡里飛舞的頭發緊鎖的眉頭,有著戲劇性的代入感。
以下我收集了劇中的配樂,以及在收集過程中看到的一些評論。
1. Mildred Goes to War
(網易雲評論摘:有種,一去不返,卻又無所懼的感覺)
2. The Deer
(電影台詞:「你不是想說服我相信有轉生這回事吧 是嗎 你很漂亮 但是你不是她 她被殺害了 她將永遠消失了」)
3. Buckskin Stallion Blues – Townes Van Zandt
(電影台詞:你要喝點橙汁嗎,我這有吸管)
4. A Cough of Blood, A Dark Drive
(電影片段:威洛比警長吐血時:我不是故意的)
5. I』ve Been Arrested
(電影片段:米爾德雷德去警察局找自己被拘捕的朋友的)
6. Fruit Loops
(網易雲評論摘:晚上看的電影,聽到這首歌的時候總感覺有種東西紮根到心裡了,只待來年的春風,拂去表面的塵埃)
7. His Master』s Voice – Monsters Of Folk
(網易雲評論摘:迪克森拚死從火中沖出,將案子文件帶走,想來米爾德看到的那一剎那,心中也是十分觸動的吧!)
8. Billboards On Fire
9. Slippers
(電影片段:女主用拖鞋想著要弄死這幫混蛋的時候)
10. The Last Rose of Summer – Renée Fleming, Jeffrey Tate & The English Chamber Orchestra
(網易雲評論摘:迪克森從火中救出了案卷的那一刻,他真正的明白仇恨永遠解決不了問題,但冷靜和思考可以。這個頑固的少年長大了,也開始用愛去看這個世界。)
11. My Dear Anne
(網易雲評論摘:這部電影將各個角度的極端表達出來。但最終卻又告訴我們只有互相理解,退讓才能解決。最後女主和背開除的警官一同前往兇手住宅時,說 你要kill him 嗎?兩人的答案都是 not really)
12. Walk Away Renee – The Four Tops
13. Billboards Are Back
(電影台詞:你在想兇手嗎 不 我在想生活)
14. Collecting Samples
(電影劇情:警員Dixton為了采樣被揍)
15. Sorry Welby
(網易雲評論摘:這部電影的真實與感人之處在於,welby聽到dixon的道歉後,說的是stop fucking crying,但原因不是因為我不接受你的道歉,而是眼淚中的鹽分會弄爛你燒傷的皮膚。這才是人性倔強又柔軟的地方。)
16. The Night They Drove Old Dixie Down – Joan Baez
(網易雲評論摘:我就不信奧斯卡最佳影片不是三塊廣告牌)
17. Countermove
(網易雲評論摘:每個人都在苦難中獲得成長)
18. Can』t Give Up Hope
(只有多秒短暫的旋律如泣如訴)
19. Buckskin Stallion Blues – Amy Annelle
(網易雲評論摘:《三塊廣告牌》的開頭,是一首愛爾蘭民謠——《夏日最後的玫瑰》,歌詞中有一句的意思是「當所愛的人已經逝去,誰還願意在這黑暗的世上獨自凄涼」。 而影片的結尾,是這首。曲中一句If I had your love forever,Sail into the light of day。(如果我能擁有你永恆的愛,我會珍惜與你的每一天。)
看完這部電影,有一種很強烈的釋然感。雖然整部劇的劇情跌宕起伏,反轉不斷,但是最後的結局卻是會心一笑的釋然。生活帶給我們每個人的東西都不一樣,那些忘記珍惜的,在失去之後的難過與懊悔,偏執的模樣卻可能是世上凡人都擺脫不掉的。親情固然可靠,但是誰奈世事無常。
女兒:「我會走的 你猜怎麼樣」
「我希望我在路上被人強奸」
母親:「是嗎?我也希望你在路上被強奸」
母女最後一次對話,沒想到成了女兒短暫一生的預言;女兒被奸殺,我無法想像當女主每一次回憶起這場景是多麼的懊悔和無助。電影中對女主的剛毅展現的很霸道,從穿著到發型,都昭示著一個身披鎧甲的母親要逆天改命為女兒討回公道抓住罪犯的決心。所以當米爾德里德穿著女兒的卡通拖鞋,左右腳對話的時候,那感覺太過扎心,做為母親的溫柔在她的臉上一覽無余。
電影中每個人物都是豐滿的,有暴力傾向的警察Dixton,竟然在烈火中救出了案件檔案,或許在他讀完警長給他的那份信之後,他也真正的明白仇恨永遠解決不了問題,但冷靜和思考可以。我們看世界的眼光決定著這個世界給你的回饋,善惡的界限是無法想像的微薄,一點點改變就可以讓一個可惡到可憐的人變得勇敢和偉岸。
探長威洛比在自己病情惡化之後,為了不給家人留下不好的回憶,選擇自己結束生命。我覺得這不能用自私來形容,相比自殺給家人的傷害,被病痛折磨到沒有一絲作為男人尊嚴,帶給妻子和孩子更加不舍與悲傷的回憶,我覺得威洛比的做法是勇敢的,他是個勇敢的男人。他去世後分別留給他的妻子、女主米爾德里德、和Dixton三份信,這三封信給整部電影一新的高潮,有些人雖然不在了,但是他們所留下的仍然在影響、感染著在世的人。
在電影結尾,米爾德里德和Dixton踏上了所謂的「復仇之路」,雖然對方並不是殺害安吉拉的兇手,但是他肯定做過類似的事情只不過在別的女孩兒身上;在這里也埋著一種,不是不報時候未到的感覺,作惡的人總會受到上天派來的戰士的懲罰,或早或晚,殺害安吉拉的兇手也是。最後他們兩個的對話,才是真正釋然的來源,米爾德里德向Dixton坦白是自己放火燒的警察局,以至於Dixton的臉被燒成重傷,但Dixton卻只是說「除了你還會是誰?」。米爾德里德挑眉一笑,氣憤突然就輕鬆了起來。
在討論要不要殺了對方的時候,兩個人的回答都是「Not really」,之前兩個渾身戾氣的人,溫和的討論問題,或許這也是他們的成長。
❷ 你喜歡弗朗西斯·麥克多蒙德的什麼電影呢
最初的回答:弗蘭西斯·麥克多蒙德最好的電影是什麼?
5. 《小矮星彼得小姐的一天》(2008)——弗朗西斯·麥克多蒙德飾演一名運氣不佳的女性,她找了份工作幫助一位魅力四射的歌手,並度過了美好的一天。艾米·亞當斯扮演那個歌手,一個玩弄三個男朋友的女人。這是一部非常可愛的浪漫喜劇,故事發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夕的倫敦
2. 《三塊廣告牌》,密蘇里州(2017)——弗朗西斯·麥克多蒙德、伍迪·哈里森和薩姆·洛克威爾在這部黑色喜劇中演繹得非常精彩,講述的是一位母親絕望地想要解決自己十幾歲女兒被奸殺的案件。
1. 《冰血暴》(1996)——弗朗西斯·麥克多蒙德已經在科恩兄弟的八部電影中出演(她嫁給了喬爾),通常都是配角,但在這部電影中,她扮演了一個調查一系列謀殺案的懷孕警察局長。她直到影片第三十四分鍾才出現,但從那一刻起,她就擁有了屏幕。
❸ 三塊廣告牌的音樂 三塊廣告牌電影插曲介紹
電影《三塊廣告牌》目前已經獲得了許多的重大獎項,該電影不僅僅劇情充滿了對現實生活中人性的諷刺,並且在影片配樂方面也是做的非常好的,《三塊廣告牌》的音樂有很多都是非常好聽的。有很多觀眾在看完影片之後對電影中的一些插曲有很大的興趣,下面就來介紹一些在影片中出現的音樂。
《三塊廣告牌》劇照
在《三塊廣告牌》中的片頭曲叫做“Last of Summer”,在電影中迪克森被燒傷時候播放的BGM也是這首。演唱該歌曲的歌手是English Chamber Orchestra / Jeffrey Tate / Renée Fleming。這首歌其實是一首愛爾蘭的民謠,著名的音樂大師貝多芬和門德爾松之前都多次公開表示非常的喜歡這首歌,這也足以見得這首歌的魅力所在了。當人們看見在荒涼的公路上矗立著三塊矩形廣告牌,並且伴隨著《夏日最後的玫瑰》,我們此刻心裡都應該知道,那個從小就接受著凱爾特文化熏陶的馬克·麥克唐納已經回歸了。
《三塊廣告牌》劇照
在電影中迪克森試圖把韋爾比扔下窗戶時響起了BGM,該插曲則是His Master’s Vaice。該歌曲自一個才華橫溢的樂隊,樂隊名稱叫做Monsters Of Folk。
《三塊廣告牌》劇照
影片的結尾曲是來自Townes Van Zandt的一首民謠歌曲,Townes Van Zandt是一個非常有才華的音樂創作型歌手,同時他還是一名演員和詩人。他有許多的歌曲都被世人奉為經典,比如染得“如果我需要你”還有“沒有地方墜落”等等,這些一直都被視為他們歌曲流派的一個標准,Allmusic還曾多次贊揚他,並且稱他為一位偉大的民間藝術家,由此可見Townes Van Zandt真的是一個非常完美的人。
❹ 這個出自哪部電影
三塊廣告牌
《三塊廣告牌》(Three Billboards Outside Ebbing, Missouri)是由美國福斯探照燈公司、英國Film 4公司聯合出品,馬丁·麥克唐納編導,艾比·考尼什、山姆·洛克威爾、伍迪·哈里森等主演的電影,於2017年11月10日在北美上映,2018年3月2日在中國上映。 該片講述了一位母親的女兒慘遭殺害,正義不得伸張之時,她決定樹起廣告牌,以此和當地警察對峙的故事。 2018年3月5日,該片獲得第90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男配角、最佳女主角獎。12月4日,該片獲得第31屆日刊體育電影大獎·石原裕次郎獎最佳外國影片。
❺ 推薦十部世界上公認的好電影,你有哪些推薦
1、《時間機器》
不是因為感人,而是因為編劇太腦洞大開,讓人慾罷不能
2、《泰坦尼克號》
即使讓人感覺庸俗也要推薦,因為最後傑克沉入海底的鏡頭無論再看多少遍總會開始哭,老年瓊斯把海洋之心沉入海底的時候還會再哭,經典之所以經典是有原因的
3《當幸福來敲門》
這個是流淚最多的電影,每當感慨際遇不平,人生艱難之時總是想起這部電影,突然發現人生就是盛滿鹽的調味罐,裡面是濃縮的固態眼淚
4《辯護人》
這個電影是韓國總統盧武鉉的傳記電影,牽扯到了政治和敏感題材,但是同時也是韓國電影史上為數不多觀影破千萬的電影。我只是一個小人物,從小學習要崇拜見義勇為的英雄,當我真正長大以後,我才明白在當今的世道,心懷家國天下關心他人是多麼不容易的英勇行為。如果你想再被熱血感染一次,那就……
如果想看優質電影,可以在豆瓣上去都top250的豆列。今天推薦的十部,既是豆瓣評分很高,又是我個人非常喜歡,認為值得一刷再刷,能夠帶給我們個人很多思考和升華的電影,以下排名不分先後。
1.《三傻大鬧寶萊塢》,豆瓣評分:9.2
如果只看一部印度電影,那麼推薦你看這一部。這部電影里看到印度人對教育體制的思考,特立獨行的蘭喬( 阿米爾·汗飾演)是個只能生活在電影里的虛擬人物,但他所代表的那份理想主義的勇氣與執著依然令人敬畏。
整部電影長達3小時,但是笑料不斷,故事銜接緊湊,會讓你一直看下來,期間不可能上廁所,哈哈,看完一遍忍不住還會再刷第二遍。
就是這部電影,讓我對印度電影產生興趣,並了解到阿米爾·汗的故事,並把阿米爾·汗視為我最尊重的演員之一。
2.《何以為家》豆瓣評分:9.1
作為媽媽,甚至不敢在電影院看這部電影。海報上的這句話直擊人心。在法院上12歲的小ZEIN:我要控訴父母生下我。我想讓那些無法養活孩子的父母不要生下孩子。
全世界的父母都應該看這部電影。
3.《海上鋼琴師》,豆瓣評分:9.3
什麼是真正的自由?什麼是純粹的音樂?什麼是成功的人生?
1900的一生都是在船上度過,雖然也曾經萌生下船的想法,但是走到一半又折返回來。不是因為對未知世界的怯懦,而是因為對於1900來說,音樂是最純粹的快樂,個人自由是這個世界上最崇高的財富。
這是一部適合自己靜靜觀看的電影。
4.《龍貓》,豆瓣評分:9.2
1988年的電影,2018年重映,抱著2歲的娃,在電影院看完這部電影,孩子全程不哭不鬧,只是有兩三處畫面和聲音他有點害怕,能感覺到他的緊張,其他時候都特別好。所以經典就是經典,不管什麼年代,什麼年齡段的人都會喜歡。
看宮崎駿的作品總是會很感動,看到那些美好的畫面,一幀幀恨不得都截圖保存,看著這么美的畫面我都要熱淚盈眶了,更別提畫面之後還有很多溫暖的 情感 。他就是天才。
5.《忠犬八公的故事》,豆瓣評分:9.4
影片取材於發生在日本真實事件,至今東京澀谷車站還有狗狗八公的銅像,而它的遺體也被國立上野科學博物館保存。上世紀九十年代,日本曾經把這個題材搬上銀幕,後來美國人翻拍了此劇,故事的發生地也相應的換到了美國。
我從來沒有養過寵物,對人和狗狗的 情感 一度不能認同,直到看了這部電影。這部電影的拍攝手法就是白描一樣,沒有任何煽情,看起來就是一幕幕主人公和狗狗的日常,但是電影的 情感 是一步步推動的,看到電影最後,眼淚忍不住掉下來,甚至在電腦前痛苦一場。因為那個階段正好去電影院看了《唐山大地震》,兩部電影催淚方式和效果完全不一樣,正是因為對比,更感覺《忠犬八公》拍得太好太好了。
6.《當幸福來敲門》,豆瓣評分:9.1
The pursuit of happiness,這句摘自《美國獨立宣言》的話就是本片的標題。如果你有夢想的話,就要去捍衛它,那些一事無成的人,想告訴你你也成不了大器,如果你有理想的話,就要去努力實現,就這樣。
每看一次都獲取無限能量的電影。為自己加油,敲響幸福的門。
7.《尋夢環游記》,豆瓣評分:9.1
中國人缺乏生命教育,忌諱「死亡」字眼,但是在墨西哥文化中,諾貝爾獎得主墨西哥作家帕斯說過 「死亡是墨西哥人最鍾愛的玩具之一,是墨西哥人永恆的愛。對於紐約、巴黎或是倫敦人來說,死亡是他們輕易不會提起的,因為這個詞會灼傷他們的嘴唇。然而墨西哥人卻常把死亡掛在嘴邊,他們調侃死亡、愛撫死亡、與死亡同寢、慶祝死亡。」
永遠不會忘記你,直到我生命的盡頭。
8.《飛屋環游記》,豆瓣評分:8.0
我們看過那麼多轟轟烈烈的故事
我們甚至自己上演過感天動地的情節
卻被問及愛情的時候 不敢相信
卻被問及未來的時候 不敢承諾
現實生活中,我們沒有飛屋,也缺少勇氣,就去電影里尋找吧,追夢的快樂由電影滿足我們。
9.《天堂電影院》,豆瓣評分:9.2
雖然,兩個人最終沒有走到一起。但是關於,那段過往的惦念,如此美好,動人心扉。老頭,留下的舊膠片,一幕一幕播放著走過歲月。真實又感人。路是向前走的,但當回首往昔,無不讓人潸然淚下。
整部電影都在撩撥觀眾的 情感 ,感人,動人。
10.《奇跡男孩》,豆瓣評分:8.6
不是勵志片,而是一部關於所有人的成長電影,就像那句話說的,聰明是一種天賦,但是善良是一種選擇。電影並沒有過分渲染小男孩,而是多角度展示身邊的人,最終構建了一個充滿天使和愛的世界。推薦有孩子的家長看,要知道,如果你們家有熊孩子,不是因為生的不好,而是你們教的不好。
希望父母和老師對每個孩子都充滿尊重和愛。
電影不是生活,卻是對生活最好的反思。
優秀的電影必定是經久不衰的,既能夠反映 社會 現實,又能夠觸動人心、啟迪人生。
下面應題主要求,為大家推薦十部世界上公認的優秀電影。
一、肖申克的救贖
怯懦囚禁人的自由,希望可以讓你自由,這是一部關於希望的經典之作。
二、美國往事
有人說過,《美國往事》里有全部的人生,這是一部關乎成長的史詩級巨作。
三、美麗人生
最偉大的父愛,最溫柔的謊話。
四、天堂電影院
人生雖有缺憾,但依舊美好。
五、赴湯蹈火
比生活更絕望的不是死亡,而是看到了未來的貧窮。
六、海邊的曼徹斯特
電影告訴我們,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和過去和解。
七、楚門的世界
電影中的楚門活在一個被設計好的世界裡,身邊的人都是綵排過的演員。你有沒有懷疑過你自己的人生呢?
八、三塊廣告牌
懟天懟地,女兒遇害後,母親為了告破案件,甘與世界為敵。
九、星際穿越
愛是一種力量,讓我們超越時空感知他的存在。
十、盜夢空間
誰又能說,現實不是夢境?
❻ 如何評價電影《三塊廣告牌》
看完不舒服。女主角與其女兒生前關系並不和諧,彼此冷漠謾罵。其女兒借車,母親不給,還叫她走著去。女兒惡毒詛咒說希望路上被強奸,母親也惡毒咒罵「我也希望你被強奸」。這是什麼鬼母女?當女兒真的被奸殺,母親卻冷酷無情的對付所有人,誓要為女兒找到真凶。其實,母親自己也是真凶之一啊,你不把車借給女兒。
❼ 金球獎(美國年度電影和電視獎項)的歷屆獲得者都有誰
第三十屆 1973年:
最佳影片(劇情類)教父
最佳影片(歌舞/喜劇類) 歌廳
最佳導演獎 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 教父
最佳男演員(劇情類) 馬龍·白蘭度 教父
最佳男演員(歌舞/喜劇類) 傑克·萊蒙 兩代情
最佳女演員(劇情類) 莉芙·厄爾曼 移民
最佳女演員(歌舞/喜劇類) 莉莎·明娜莉 歌廳
最佳男配角獎 喬爾·格雷 歌廳
最佳女配角獎 謝莉·溫特斯 海神號遇險記
最有前途新人(男) 愛德華·艾伯特 蝴蝶是自由的
最有前途新人(女) 黛安娜·羅斯 貴婦唱著黑人民歌
最受歡迎的演員(男) 馬龍·白蘭度
最受歡迎的演員(女) 簡·芳達
最佳外國片(英語) 青年時代的丘吉爾
最佳外國片(非英語) 移民(瑞典)
最佳電影劇作 馬里奧·普佐 等 教父
最佳原作配樂 尼諾·羅塔 教父
最佳原作歌曲 沃爾特·沙爾夫 等 貝恩
西席·地密爾獎塞繆爾·高爾溫
第三十一屆 1974年:
最佳影片(劇情類)大法師
最佳影片(歌舞/喜劇類) 美國風情畫
最佳導演獎 威廉·弗里德金 大法師
最佳男演員(劇情類) 艾爾·帕西諾 沖突
最佳男演員(歌舞/喜劇類) 喬治·西格爾 金屋夢痕
最佳女演員(劇情類) 瑪莎·梅森 來去自由的灰姑娘
最佳女演員(歌舞/喜劇類) 格倫達·傑克遜 金屋夢痕
最佳男配角獎 約翰·赫斯曼 學院風光
最佳女配角獎 琳達·布萊爾 大法師
最有前途新人(男) 保羅·李馬特 美國風情畫
最有前途新人(女) 塔特姆·奧尼爾 紙月亮
最受歡迎的演員(男) 馬龍·白蘭度
最受歡迎的演員(女) 伊麗莎白·泰勒
最佳外語片 步行者(西德)
最佳電影劇作 威廉·彼德特·布拉蒂 大法師
最佳原作配樂 尼爾達·埃蒙德 海鷗喬納森利文斯特
最佳原作歌曲 馬文·哈姆里許 等 回首當年
西席·地密爾獎 蓓蒂·戴維絲
最佳紀錄片 八種想像
第三十二屆 1975年:
最佳影片(劇情類)唐人街
最佳影片(歌舞/喜劇類) 最長的院子
最佳導演獎 羅曼·波蘭斯基 唐人街
最佳男演員(劇情類) 傑克·尼克爾森 唐人街
最佳男演員(歌舞/喜劇類) 阿特·卡尼 哈里與湯托
最佳女演員(劇情類) 吉娜·羅蘭茲 受影響的女人
最佳女演員(歌舞/喜劇類) 麗格·惠曼 三劍客
最佳男配角獎 弗雷德·阿斯坦 摩天大樓失火記
最佳女配角獎 卡倫·布萊克 偉大的蓋茨比
最有前途新人(男) 約瑟夫·博特姆斯 鴿子號
最有前途新人(女) 蘇珊·弗蘭納里 摩天大樓失火記
最受歡迎的演員(男) 羅伯特·雷德福
最受歡迎的演員(女) 芭芭拉·史翠珊
最佳外語片 一場婚姻(瑞典)
最佳電影劇作 羅伯特·湯 唐人街
最佳原作配樂 艾倫·傑伊·勒納 等 小王子
最佳原作歌曲 尤爾·博克斯 等 機靈狗
西席·地密爾獎 哈爾·沃里斯(製片人)
最佳紀錄片 美好的人民
第三十三屆 1976年:
最佳影片(劇情類)飛越瘋人院
最佳影片(歌舞/喜劇類) 陽光少年
最佳導演獎 米洛斯弗爾曼 飛越瘋人院
最佳男演員(劇情類) 傑克·尼克爾森 飛越瘋人院
最佳男演員(歌舞/喜劇類) 沃爾特馬泰 陽光少年
最佳女演員(劇情類) 路易絲弗萊徹 飛越瘋人院
最佳女演員(歌舞/喜劇類) 安瑪格麗特 湯米
最佳男配角獎 理查德本傑明 陽光少年
最佳女配角獎 布倫達瓦卡羅 一次不夠
最有前途新人(男) 布雷德杜里夫 飛越瘋人院
最有前途新人(女) 瑪里琳哈西特 山的另一邊
最佳外語片 父親告訴我的謊言(加拿大)
最佳電影劇作 勞倫斯豪本 等 飛越瘋人院
最佳原作配樂 約翰威廉姆斯 大白鯊
最佳原作歌曲 基斯卡拉丁 納什維爾
最佳紀錄片 青年動亂
第三十四屆 1977年:
最佳影片(劇情類)洛奇
最佳影片(歌舞/喜劇類) 星海沉浮錄
最佳導演獎 西德尼·盧默特 電視台風雲
最佳男演員(劇情類) 彼德·芬奇 電視台風雲
最佳男演員(歌舞/喜劇類) 克里斯·克里斯托弗 星海沉浮錄
最佳女演員(劇情類) 費·唐娜薇 電視台風雲
最佳女演員(歌舞/喜劇類) 芭芭拉·史翠珊 星海沉浮錄
最佳男配角獎 勞倫斯·奧立弗 馬拉松人
最佳女配角獎 凱瑟琳·羅斯 苦海餘生
最有前途新人(男) 阿諾德·斯瓦辛格 阻止飢餓
最有前途新人(女) 傑西卡·蘭格 金剛
最受歡迎的演員(男) 羅伯特·德雷福
最受歡迎的演員(女) 索菲亞·羅蘭
最佳外語片 面對面(瑞典)
最佳電影劇作 帕迪·查耶夫斯基 電視台風雲
最佳原作配樂 保羅·威廉斯 等 星海沉浮錄
最佳原作歌曲 保羅·威廉斯 等 星海沉浮錄
西席·地密爾獎 沃爾特·米里許
最佳紀錄片 世界的祭壇
第三十五屆 1978年:
最佳影片(劇情類)轉折點
最佳影片(歌舞/喜劇類) 再見女郎
最佳導演獎 赫伯特·羅斯 轉折點
最佳男演員(劇情類) 理查德·波頓 馬
最佳男演員(歌舞/喜劇類) 理查德·德萊弗斯 再見女郎
最佳女演員(劇情類) 簡·芳達 朱莉亞
最佳女演員(歌舞/喜劇類) 馬莎·梅森 再見女郎
黛安·基頓 安妮·霍爾
最佳男配角獎 彼德·弗思 馬
最佳女配角獎 瓦妮莎·雷德格雷無 朱莉亞
最受歡迎的演員(男) 羅伯特·德雷福
最受歡迎的演員(女) 芭芭拉·史翠珊
最佳外語片 特殊的一天(意)
最佳電影劇作 尼爾·西蒙 再見女郎
最佳原作配樂 約翰·威廉斯 星球大戰
最佳原作歌曲 約瑟夫·布魯克斯 你照亮我的生活道路
西席·地密爾獎 里德斯·克爾頓
第三十六屆 1979年:
最佳影片(劇情類)午夜快車
最佳影片(歌舞/喜劇類) 天堂可以等待
最佳導演獎 邁克爾·西米諾 獵鹿人
最佳男演員(劇情類) 華倫·比蒂 天堂可以等待
最佳男演員(歌舞/喜劇類) 喬恩·沃伊特 歸來
最佳女演員(劇情類) 簡·芳達 歸來
最佳女演員(歌舞/喜劇類) 馬吉·史密斯 加州套房
艾倫·伯斯汀 來年同一時間
最佳男配角獎 約翰·赫特 午夜快車
最佳女配角獎 黛揚·坎農 天堂可以等待
最有前途新人(男) 布雷德·戴維斯 午夜快車
最有前途新人(女) 艾琳·米蘭克爾 午夜快車
最受歡迎的演員(男) 約翰·特拉華爾塞
最受歡迎的演員(女) 簡·芳達
最佳外語片 秋天奏鳴曲(瑞典)
最佳電影劇作 奧立弗·斯通 午夜快車
最佳原作配樂 喬治·奧莫羅迪爾 午夜快車
最佳原作歌曲 保羅·傑巴拉 感謝上帝,這是星期五
西席·地密爾獎 露西爾·鮑爾
第三十七屆 1980年:
最佳影片(劇情類)克萊默夫婦
最佳影片(歌舞/喜劇類) 突破
最佳導演獎 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 現代啟示錄
最佳男演員(劇情類) 達斯汀·霍夫曼 克萊默夫婦
最佳男演員(歌舞/喜劇類) 彼德·賽勒斯 富貴逼人來
最佳女演員(劇情類) 莎莉·費爾德 諾·瑪蕾
最佳女演員(歌舞/喜劇類) 貝特·米特蘭 玫瑰
最佳男配角獎 梅文·道格拉斯 富貴逼人來
最佳女配角獎 梅麗爾·斯特里普 克萊默無婦
最佳新人表演獎(男) 里基·施羅德 父子情
最佳新人表演獎(女) 貝特·米蘭特 玫瑰
最受歡迎的演員(男) 羅傑·摩爾
最受歡迎的演員(女) 簡·芳達
最佳外語片 瘋女之籠(法)
最佳電影劇作 羅伯特·本頓 克萊默無婦
最佳原作配樂 卡邁因·科普拉 黑駒
最佳原作歌曲 阿曼達·麥克勃洛姆 玫瑰
西席·地密爾獎亨利·方達(演員)
第三十八屆 1981年:
最佳影片(劇情類)普通人
最佳影片(歌舞/喜劇類) 礦工的女兒
最佳導演獎 羅伯特·雷德福 普通人
最佳男演員(劇情類) 羅伯特·德尼羅 憤怒的公牛
最佳男演員(歌舞/喜劇類) 雷·夏基 偶像製造者
最佳女演員(劇情類) 瑪麗·泰勒·穆爾 普通人
最佳女演員(歌舞/喜劇類) 西珊·斯帕塞克 礦工的女兒
最佳男配角獎 蒂莫西·赫頓 普通人
最佳女配角獎 瑪麗·斯廷伯根 梅爾文和霍華德
最佳新人表演獎(男) 蒂莫西·赫頓 普通人
最佳新人表演獎(女) 娜塔亞·金絲基 苔絲
最佳外語片 苔絲(英)
最佳電影劇作 威廉·彼德·布拉蒂 快,快,兇手凱恩
最佳原作配樂 多米尼克·弗隆蒂 特技人
最佳原作歌曲 麥克爾·戈爾 等 我要高飛
西席·地密爾獎 吉恩·凱萊(導演、演員)
第三十九屆 1982年:
最佳影片(劇情類)金色池塘
最佳影片(歌舞/喜劇類) 亞瑟王
最佳導演獎 華倫·比蒂 赤色分子
最佳男演員(劇情類) 亨利·方達 金色池塘
最佳男演員(歌舞/喜劇類) 達德利穆爾 亞瑟王
最佳女演員(劇情類) 梅麗爾·斯特里普 法國中尉的女人
最佳女演員(歌舞/喜劇類) 伯納多特彼德斯 天堂來的更士
最佳男配角獎 約翰·吉爾吉德 亞瑟王
最佳女配角獎 瓊·赫克特 僅僅當我笑時
最佳新星表演獎(男) 庇亞·扎杜克 蝴蝶仔
最佳外語片 烈火戰車(英)
最佳電影劇作 歐內斯特·湯普遜 金色池塘
最佳原作配樂 亞瑟王
最佳原作歌曲 伯特·巴卡拉克 等 亞瑟王
第四十屆 1983年:
最佳影片(劇情類)E·T·外星人
最佳影片(歌舞/喜劇類) 窈窕淑男
最佳導演獎 理查德·阿頓巴勒 甘地
最佳男演員(劇情類) 本·金斯利 甘地
最佳男演員(歌舞/喜劇類) 達斯汀·霍夫曼 窈窕淑男
最佳女演員(劇情類) 梅麗·斯特里普 索菲的選擇
最佳女演員(歌舞/喜劇類) 朱麗·安德魯斯 維克多/維克多利亞
最佳男配角獎 小路易斯·戈塞特 軍官與紳士
最佳女配角獎 傑西卡·蘭格 窈窕淑男
最佳新人表演獎(男) 本·金斯利 甘地
最佳新人表演獎(女) 桑德爾·伯格曼 王者之劍
最佳電影劇作 約翰·布里利 甘地
最佳外語片 甘地(英、印)
最佳原作配樂 約翰·威廉姆斯 E·T·外星人
最佳原創歌曲 傑克·尼奇 等 軍官與紳士
西席·地密爾獎 勞倫斯·奧立弗(演員)
第四十一屆 1984年:
最佳影片(劇情類)母女情深
最佳影片(歌舞/喜劇類) 燕特兒
最佳導演獎 芭芭拉·斯特賴桑德 燕特兒
最佳男演員(劇情類) 羅伯特·杜瓦爾 溫柔的憐憫
最佳男演員(歌舞/喜劇類) 邁克爾·凱恩 教育麗塔
最佳女演員(劇情類) 雪莉·麥克琳 母女情深
最佳女演員(歌舞/喜劇類) 朱迪·沃爾特斯 教育麗塔
最佳男配角獎 傑克·尼科爾遜 母女情深
最佳女配角獎 切爾 西爾克伍德
最佳外語片 芬妮和亞歷山大(瑞典)
最佳電影劇作 詹姆斯·布魯克斯 母女情深
最佳原創音樂 喬治奧·莫羅德 閃電舞蹈
最佳原創歌曲 喬治奧·莫羅德 等 閃電舞蹈
第四十二屆 1985年:
最佳影片(劇情類)莫扎特
最佳影片(歌舞/喜劇類) 寶石傳奇
最佳導演獎 米洛斯·弗爾曼 莫扎特
最佳男演員(劇情類) 默里·亞伯拉罕 莫扎特
最佳男演員(歌舞/喜劇類) 達德利·穆爾 米基和莫德
最佳女演員(劇情類) 薩莉·菲爾德 我心深處
最佳女演員(歌舞/喜劇類) 凱瑟琳·特納 寶石傳奇
最佳男配角獎 吳漢 殺戮戰場
最佳女配角獎 佩吉·阿什克羅夫特 印度之行
最佳外語片 印度之行(英)
最佳電影劇作 彼德·謝弗 莫扎特
最佳原作配樂 莫里斯·賈勒 印度之行
最佳原創歌曲 斯蒂維·旺德 紅衣女人
西席地密爾獎 伊麗莎白·泰勒(演員)
第四十三屆 1986年:
最佳影片(劇情類)走出非洲
最佳影片(歌舞/喜劇類) 普里茲家庭的榮譽
最佳導演獎 約翰·休斯頓 普里茲家庭的榮譽
最佳男演員(劇情類) 喬恩·沃伊特 暴走列車
最佳男演員(歌舞/喜劇類) 傑克·尼科爾遜 普里茲家庭的榮譽
最佳女演員(劇情類) 烏琵·戈德堡 紫色
最佳女演員(歌舞/喜劇類) 凱薩琳·特納 普里茲家庭的榮譽
最佳男配角獎 克勞斯·馬利亞·布朗道爾 走出非洲
最佳女配角獎 梅格·蒂莉 上帝的女兒
最佳外語片 官方說法(阿根廷)
最佳電影劇作 伍迪·艾倫 開羅紫玫瑰
最佳原作配樂 約翰·貝利 走出非洲
最佳電影歌曲 萊昂內爾·呂奇 白色之夜
西席.地密爾獎 芭芭拉·斯坦維克
第四十四屆 1987年:
最佳影片(劇情類)野戰排
最佳影片(歌舞/喜劇類) 漢娜姐妹
最佳導演獎 奧立弗·斯通 野戰排
最佳男演員(劇情類) 鮑勃·霍斯金斯 蒙娜麗莎
最佳男演員(歌舞/喜劇類) 保羅·霍根 鱷魚鄧迪
最佳女演員(劇情類) 馬莉·馬特琳 失寵於上帝的孩子
最佳女演員(歌舞/喜劇類) 西塞·斯派西克 心靈之罪
最佳男配角獎 湯姆·伯蘭吉爾 野戰排
最佳女配角獎 瑪吉·史密斯 看得見風景的房間
最佳外語片 襲擊(荷蘭)
最佳電影劇作 羅伯特·波特 傳道
最佳原作配樂 埃尼·莫里康 傳道
最佳電影歌曲 喬吉奧·莫羅德爾 壯志凌雲
西席.地密爾獎 安東尼·奎因
❽ 有沒有類似《三塊廣告牌》的電影
與黑色幽默電影《三塊廣告牌》相類似的的電影有:《兩桿大煙槍》、《低俗小說》、《蠻荒故事》、《熱血警探》、《驢得水》、《一路順風》等。
1、《兩桿大煙槍》
《兩桿大煙槍》是由蓋伊·里奇自編自導,傑森·弗萊明、德克斯特·弗萊徹、傑森·斯坦森、尼克·莫蘭領銜主演的犯罪喜劇片。該片於1998年8月28日在英國上映[1]。
該片講述了艾德和朋友參加黑社會賭局卻欠下巨款,籌劃打劫一群毒販,毒販恰在同一天對毒品供應商實施了搶劫,意外頻發,最後演變成完全不可預計的鬧劇。
影片評價:
《兩桿大煙槍》在劇本、鏡頭、表演、音樂等諸多方面讓觀眾沒話說,電影雖然幽默搞笑,但又並非是喜劇般的以滑稽的語言動作博取觀眾的笑聲,而是以其出乎意料的情節達到令人始料未及的黑色幽默。
是黑色電影的佼佼者,絕對不遜色於昆汀·塔倫蒂諾的黑色電影。復述電影劇情無疑是畫蛇添足,而該片卻是無法用文字來敘述的,只剩下一而再、再而三的搬用形容詞了。
真要想在觀看影片之前就看明白故事情節,那隻有去慢慢閱讀影片的劇本,然後才能慢慢弄清每個角色之間的關系。(新浪娛樂評)
5、《驢得水》
民國時期,一個嚴重缺水的小山村裡,孫校長帶領一女二男3位老師建了一所學校。這所學校還有一位特殊人物,在花名冊上他是英語教師驢得水,實際上,它是為學校運水的一頭驢。面臨教育部特派員的到訪檢查,大家決定讓一個鐵匠來冒充這個叫驢得水的老師。
事情在特派員到來後發生了意想不到的變化——鐵匠不僅矇混過關,而且特派員對這位「驢」老師相當欣賞,並決定將他「包裝」成教育家以得到來自美國的贊助。事件的發展越來越超乎校長和老師們的預料。
為了大局,校長不斷讓步,而局勢也越來越失控,最早為了美好初衷來到鄉村教學的老師們紛紛變成了另外的樣子。
❾ 《三塊廣告牌》;請相信,唯有愛才能化解仇恨
仇恨使生命癱瘓,只有愛能治癒;仇恨使生命混亂激盪,只有愛能再次奏出和諧的生命樂章;仇恨使生命陷入無盡的黑暗,只有愛能重新點亮生命之光。
------引言
金球獎最佳劇情片,最佳女主角,威尼斯電影節最佳劇本。
《三塊廣告牌》用一流的表演,超一流的劇本,前所未有的完成度,讓我們看到了一部教科書般的片子。導演麥克唐納用愛爾蘭式地戲劇張力刻畫了一個地地道道的美國故事。
這部片子主要說的是;安吉拉被強奸致死的案件發生了好幾個月也沒什麼進展,於是,安吉拉的媽媽米爾德里德(弗蘭西斯·麥克多蒙德 飾)租用了小鎮道路上的三塊廣告牌來向警察施壓。這的確是一部悲傷的電影,女兒的命案懸而未決,母親的生活卻還要每天繼續,就像被被烈火燃燒過的三塊鮮紅色的廣告牌,只能在高速公路旁的灰燼中挺立!
1、「Raped While Dying」 (強奸致死)
2、「And Still No Arrests?」 (至今沒有抓到兇手?)
3、「How Come, Chief Willoughby?」 (為什麼,Willoughby警長?)
紅底黑字,觸目驚心。
《三塊廣告牌》,巧妙地運用了「三個廣告牌」作為故事線索。將故事中的幾個主要人物;
米爾德里德、前夫查理、廣告公司員工萊德、威洛比警長(伍迪·哈里森 飾)、迪克遜警官(山姆·洛克威爾 飾)等人緊密聯系在一起。
這是一個典型的馬丁-麥克唐納式故事。《三塊廣告牌》雖不如麥克唐納前作《七個神經病》那般詼諧的語境和《殺手沒有假期》中的巧舌如簧,但是卻在奠定悲劇內核和塑造強硬女性的隱忍氣質方面如此樸素、讓人信服。
米爾德里德
她是一個心直口快,敢作敢為的女人。她偏執,倔強,甚至有帶著幾份粗暴,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當教父上門勸米爾德里德撤掉廣告牌,米爾德里德卻和他聊起了人生,這段精彩的台詞巧妙地回擊了教父孌童問題。
「你們教會其實就是一個幫派,如果你在樓上抽著煙讀聖經的時候,你幫派里的一個教父卻在樓下操著祭壇旁的男孩,你們都是有罪的,因為你加入了這個幫派。我並不在乎你做沒做過,看沒看到,甚至聽沒聽到這些狗屎,你加入了幫派,你就是有罪的。一個人因為性侵男童之類的事而有罪,那他們就喪失了來我家告訴我該怎麼做的權利。」
米爾德里德分分鍾教對自己的汽車仍垃圾的學生如何做人,讓胖牙醫的手指甲瞬間開了一個洞、甚至單槍匹馬縱火燒掉警察局。米爾德里德與前夫或許也是一類人,他們都喜爭執,得理不饒人。查理說「廣告牌並不能讓安吉拉復活」米爾德里德翻立刻回擊:「睡19歲的姑娘也不能讓安吉拉復活。」
但是在堅強和隱忍的外表下面,米爾德里德其實也有一顆溫柔的心。
「I didn't mean it」
「I know you didn't baby.」
在問詢室中,身患癌症的威洛比在動怒之下突然咳出血來,老警長趕緊向她道歉。米爾德里德下意識的回復,瞬間讓人覺得這個強硬的女人也有溫柔的一面。
威洛比
當米爾德里德明知他有癌症還質問他的時候,威洛比還是很友善的和米爾德里德溝通。即使當他被送往醫院,他還是首先為別人著想。他甚至幫米爾德里支付了一個月的廣告費,以表示自己沒有偵破這起案件的悔意。為了不讓家人和自己一起在疾病種煎熬,他用一種悲壯但溫情的方式提前結束了自己的生命。那句:「不要打開頭套,找警察。」更是在生命的最後一刻,詮釋了警察的本職。威洛比寫了三份遺書,第一份是向米爾德里德道歉自己沒有抓到罪犯的遺憾,第二份向迪克遜表達了希望他成為一個好警察的期許,第三份表達了對妻子無限的深情和遺憾。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威洛比是一個典型的美國佬,他代表著這個世界的善意與溫柔。
迪克遜
或許是因為迪克遜年輕氣盛,他有著雙重的人格。在家裡,他是一個永遠聽從媽媽的媽寶男。而在警局,他卻表現初盛氣凌人且無所事事的樣子。他暴力、沖動,他曾幾次警告米爾德里德摘下廣告牌,當得知威洛比死亡後,他用警棍把無辜的廣告公司老闆打個半死。沒想到,威洛比的一份長信,徹底改變了他的內心。或許是威洛比讓他的內心無法安寧,在鎖定嫌疑人後,他冒著被打死的風險也要第一時間取出DNA,甚至冒著被燒死的風險也要把受害人的卷宗搶救出來。
「仇恨從來就無法解決問題,但愛可以」
《三塊廣告牌》中的主角並不完美,他們都有優點也有缺點。他們就像我們生活中的普通人一樣,讓我們能夠觸摸到他們。這個故事是憤怒引起的,但最終歸結為愛與善意。正如影片中米爾德里德的前夫查耐心跟她講「Anger begets greater anger」(憤怒只會招致更大的憤怒)。警長威洛比的長信中告訴我們---解決問題的良葯——Love(愛)。
「一位母親在得知自己的女兒被奸殺後,她該如何讓自己的生活繼續」?
保持憤怒!
麥克多蒙德用極具穿透力的演技告訴觀眾——「保持憤怒,是支撐我活下去唯一的源動力」。讓我想到了《海邊的曼徹斯特》中的男主角李一樣,面對痛苦的打擊,不是每個人都能夠對往事釋懷。
李是一個頹廢壓抑的修理工,他干過很多不起眼的活。在得知哥哥喬伊去世的消息後,李從波士頓回到了故鄉——海邊的曼徹斯特,處理喬伊的後事。對李來說,曼徹斯特卻是一片不能久留的傷心之地。曾經一場大火吞噬了兩個未入青春期的女兒和尚在襁褓中的幼子,當李看著變成一團熊熊火球的家,他瞬間失去了一個作為父親的精神支柱,耳旁只有妻子撕心裂肺的哭喊······
李重回故鄉,但他的並沒有走出曾經的傷痛。他在酒吧喝醉,故意找人打架,用疼痛緩解自己無能無力的悲傷。
豆瓣上有影評人說,「生活像是曼徹斯特的雪,乾燥而冷硬,無情地嘲笑著折磨著裹挾其中的每個人,將最後一點溫暖掩埋於六尺之下。」
影片里還有一個片段,李在故鄉遇到了已經嫁為他人婦有了新寶寶的前妻蘭迪。蘭迪泣不成聲懺悔自己當初不應該對李如此絕情,希望他能重新過幸福的生活,挺起胸膛做一個男人。李顫抖著說,你不明白,我心裡什麼都沒有了。
影片的結尾,李握緊拳頭,低垂著頭,眼眶發紅,說著 "I can't beat it. Ican't beat it. I'm sorry."
不是每個人都能從痛苦中走出來。痛苦有時候如影隨形,就像著部電影,我們有時候只能在黑暗的角落獨自舔舐自己的傷口。有些傷痛確實很難徹底消弭,只能封存。而人生重要不是治癒,而是勇敢的活下去;萬物都有裂縫,陽光才照得進來。
唯有愛才能讓我們內心安寧
最難的是不傷害他人,最難的是善待他人。
米爾德里德覺得女兒的死亡和自己有脫不開的干係,因為和女兒吵架的時候,她詛咒女兒「I hope you get raoed on the way too」(我希望你在路上被人強奸),但是內心的不安讓她租廣告牌質問威洛比來轉移注意力。威洛比以德報怨,還幫她續了一個月的廣告牌租金。
迪克遜表面上飛揚跋扈,像個混球。但是,作為師傅威洛比,他懂得迪克遜的內心,他明白迪克遜能夠成為一名真正的好警察,鼓勵他放下仇恨,獻出愛心。迪克遜聽從了老警長的建議。他向曾經傷害過的萊德道歉。萊德口口聲聲說著「fuck」,結果最後還是給他遞來了果汁,最終兩個人冰釋前嫌。
正如豆瓣網友說;
發怒是本性,控制怒火才是本事。
仇恨是本性,放下仇恨才是本事。
偏執是本性,收起偏執、關愛對方才是本事。
狹隘是本性,改變狹隘、善待他人才是本事。
影片最後的結局讓我們感受到一絲溫情。米爾和迪克遜又一次踏上了尋找仇人的路途,雖然這或許又是下一個故事的輪回。或許,正如兩次出現在片中的音樂「The Last Rose of Summer」,詮釋了這個世界憤怒、仇恨、愛意與善良。
So soon may I follow, 不久我也可能追隨我朋友而去,
When friendships decay, 當友誼漸逝,
And from Love』s shining circle 像從絢爛的愛的光暈中
The gems drop away. 掉落的寶石。
When true hearts lie wither』d, 當真摯的心已枯萎,
And fond ones are flown, 所愛的人已逝去,
Oh! who would inhabit 誰還願留在
This bleak world alone? 這荒冷的世上獨自凄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