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有關民族音樂的書有哪些
中國音樂學院研究生民族音樂類《民族音樂概論》,中國藝術研究院•音樂研究所編著,人民音樂出版社。《音樂詞典詞條匯輯• 民族音樂學》,人民音樂出版社。《民族音樂學譯文集》,董維松、沈洽編,中國文聯出版公司。《民族音樂學在中國》,沈洽著。《中國音樂學》九六年第三期。《中國民族音樂大系• 民歌音樂卷》,東方音樂學會編,上海音樂出版社。《中國民歌》,周青青著,人民音樂出版社。《漢族民歌概論》,江明敦著,上海文藝出版社。《中國民族音樂大系• 民族器樂卷》,東方音樂學會編,上海音樂出版社。《民族器樂概論》,高厚永著,江蘇人民出版社。《民族器樂》,袁靜芳著,人民音樂出版社。《中國民族音樂大系• 戲曲音樂卷》,東方音樂學會編,上海音樂出版社。《中國民族音樂大系• 曲藝音樂卷》,東方音樂學會編,上海音樂出版社。《中國民族音樂大系• 歌舞音樂卷》,東方音樂學會編,上海音樂出版社。《中國民族音樂大系• 宗教音樂卷》,東方音樂學會編,上海音樂出版社。《中國民族音樂大系• 少數民族卷》,東方音樂學會編,上海音樂出版社。《少數民族音樂》,杜亞雄著,中國文聯出版公司。《東方音樂》,俞人豪、陳自明著,人民音樂出版社。《全球視野的音樂文化研究》,《中國音樂》編輯部九五增刊。中央音樂學院中國少數民族音樂史 馮光鈺、袁炳昌主編 京華出版社中國少數民族傳統音樂 田聯韜主編 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上海音樂學院中國少數民族傳統音樂 田聯韜主編 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 查看原帖>>
❷ 音樂教育家黃自的作品
黃自的作品
作為中國二十世紀三十年代最為著名作曲家,黃自創作了許多作品,大多體現了自己的愛國情懷和拳拳的赤子之心,那麼黃自的作品有哪些呢?
1933年3月底,黃自率領音專師生在杭州舉行了兩場「鼓舞敵愾後援音樂會」,音樂會以黃自自己創作的《抗敵歌》、《旗正飄飄》為壓軸曲目。其中《抗日歌》還是黃譜曲作詞的。除了這兩首著名的歌曲之外,黃自創作的愛國歌曲還有《民謠》、《切記分明》、《九一八》、《軍歌》、《學生國貨年歌》、《睡獅》和《北望》等。
1935年10月,黃自為進步影片《都市風光》創作了片頭音樂《都市風光幻想曲》,這首歌被帕契指揮上海工部局交響樂團錄製成唱片。這是中國作曲家首次為影片譜寫的片頭音樂,稱得上是中國電影音樂的里程碑。
七七事變爆發之後,抗日戰爭全面爆發,黃自作《熱血歌》,著名的詞作人黃宗海為這首歌填了詞,發出了「四萬萬同胞啊,灑著你的'熱血去除強暴」,「拼著你的熱血去爭光榮」的呼聲。不幸的是,《熱血歌》竟成黃自的絕唱。次年,黃自因為身患重疾而去世,在離世之前他還掛心這自己那部沒有完成的《音樂史》。直到今天《抗敵歌》、《熱血歌》等歌曲之中,我們都能歐聽到黃自對國土山河的熱愛,對民族存亡的關懷,這種情愫與大愛,也將一代代這樣流淌在音樂和中華兒女的血液當中,而黃自的作品也將一直被後人銘記。
黃自的簡介
黃自簡介:黃自是中國近現代著名的音樂教育家,也是中國三十年代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黃自一生培養了許多音樂人才,賀綠汀就是黃自門下的學生,黃自也是中國早期音樂教育的奠基人之一。
1904年,黃自出生江蘇省川沙縣,之後搬到上海,黃自就是在上海浦東中學附屬小學讀的書。1916年的時候,黃自考入了清華學校,也是在這個時期,黃自接觸到了西方的音樂。在清華讀書的時候,黃自積極參加學校的音樂社團,還成為了學校里有名的「音樂家」。從清華畢業之後到俄國的歐柏林學院學習心理學,同時還選修了樂理,鍵盤等諸多音樂課程。
1928年,黃自轉學代課特魯大學音樂學校繼續學習,主要學習作曲。黃自以畢業作品《懷舊》獲得了耶魯大學音樂學校的音樂學士學位,還在學校畢業音樂會上公演。之後黃自在歐洲諸國游學,回國之後就被上海滬江大學聘為音樂教授,在上海國立音樂專科學校兼課。
之後應蕭友梅先生的邀請,在上海音專任教授。除了教學之外,黃自也都在創作。九一八事變之後,黃自譜曲作詞創作了《抗敵歌》,這是我國最早的以抗日救亡為主體的合唱作品。一二八事變後有創作了《旗正飄飄》。之後編寫了音樂教材,為音樂教學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1937年抗戰全面爆發後,黃自辭去教務主任之職務,集中精力從事教學和編寫《音樂史》及《和聲學》兩部論著。1938年,黃自因病在上海紅十字醫院去世,終年三十四歲,這就是黃自簡介。
黃自的評價
1938年5月9日,黃自因患傷寒病逝於上海紅十字會醫院。臨終前,他對夫人汪頤年女士說:「你快去請醫生,我不能就此死去,還有半部音樂史沒有寫完呢!」然而天年不遂,一代宗師溘然謝世。
陳田鶴作曲《悼今吾宗師》哀悼黃自
在哀悼黃自的追思會中,由張昊作詞、陳田鶴作曲的《悼今吾宗師》(合唱與管弦樂)表達了弟子們對恩師的衷心哀悼:「先生此去何匆匆,拋下了半篇殘著,無數新聲猶待譜,滿腔曲調埋終古。」不由令人想起詩人格里爾帕澤為舒伯特寫的墓誌銘:「這里埋葬了豐富的寶藏,還有更美好的希望。」歷史上有些名人像流星的光芒一樣很快就消失了,而黃自大師則不然。他傑出的藝術成就和崇高的人格魅力卻越來越為世人所推崇。
1992年,黃自的歌曲《思鄉》(韋瀚章詞)、合唱《抗敵歌》、《長恨歌》(清唱劇)被評為20世紀華人音樂經典。1995年6月17日,在中央音樂學院舉行了黃自塑像揭幕式。1997年9月,安徽文藝出版社出版了《黃自遺作集》,凡三卷:器樂作品分冊、聲樂作品分冊及文論分冊。2004年3月23日,上海音樂學院隆重舉行紀念黃自100周年誕辰系列活動,包括黃自塑像的揭幕典禮,黃自作品音樂會和研討會。在首都北京和海內外,也紛紛舉辦了各種紀念黃自100周年誕辰的活動。黃自對中國近現代音樂史的傑出貢獻,正產生日益廣泛的影響,並獲得普遍的承認。
❸ 關於電影配樂方面的書籍
羅展鳳 《電影X音樂》
還有她的另外一本《流動的光影聲色:羅展鳳映畫音樂隨筆》
不錯 她在這方面還比較權威吧
《電影X音樂》
本書把電影和音樂交叉連接,向讀者展開一個「聽讀」電影的新視角。
把音樂和電影交叉談論的書,當下並不多見。而觀影族中,頗多音樂愛好者,因為很多經典的電影都有出色的配樂,其中不乏大師級人物,使得音樂與影像相映生輝,甚至流傳更廣。
作者對電影、音樂、文學有很強的感悟能力,本書是其電影音樂評論文章的結集,分六個部分,從不同的專題角度、不同的電影實踐來談論電影音樂從內容到形式的方方面面。其對電影音樂的感性、理性之分析,為電影愛好者對電影的細讀起了不少解惑的作用。作者引用了不少英文資料,也是從規范的學術立場對電影音樂這一媒體交叉的新文化現象的研究做出了嘗試。
❹ 你好,我想問問北電錄音系考研的電影音樂創作與理論專業需要看些什麼書籍
北京電影學院的專業考試更注重對考生綜合素質的考核。為防止考生將復習備考的重點僅僅局限在參考書的范圍內,為了避免誤導考生,並且更有利於對藝術人才的選拔,本院不提供任何參考書目,也不劃定考試范圍。
但還是有參考書目的(本科教學)
現代音樂人編曲手冊:傳統管弦樂配器和MIDI音序製作必備指南 人民郵電出版社
聲音合成與采樣技術(第3版) 拉斯 黃英俠、 夏田 人民郵電出版社
錄音與調音 黃瀚、 王宏民 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
北京電影學院電影學教程•電影概論 楊遠嬰 中國電影出版社
脈絡的呈現:電影創作及理論研究 張會軍 中國電影出版社
電影聲音藝術與錄音技術:歷史、創作與理論(第1輯) 姚國強、張岳等 中國電影出版社
電影聲音藝術與錄音技術:歷史創作與理論(第2輯) 姚國強、甘凌、 姚睿 中國電影出版社
電影電視聲音創作與錄音製作教程 姚國強 中國電影出版社
審美空間延伸與拓展:電影聲音藝術理論 姚國強 中國電影出版社
影視聲音藝術與技術 姚國強 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
5.1路立體聲影視錄音操作 黃英俠 中國電影出版社
影視錄音 梁洪才等.- 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
《電影錄音工藝》黃英俠 (錄音本科生內部教材)
《聲音效果剪輯師的藝術》黃英俠(電影學院教學參考書)
❺ 介紹幾本學音樂的書
<<音樂聖經>>很實用的一本音樂書籍 《中國古代音樂史稿》上、下冊,楊蔭瀏著,人民音樂出版社。
《中國古代音樂史簡編》,夏野著,上海音樂出版社。
《中國古代音樂史略》,吳釗、劉東升著,人民音樂出版社。
《中國古代音樂史簡述》,劉再生著,人民音樂出版社。
《先秦音樂史》,李純一著,人民音樂出版社。
《中國上古出土樂器綜論》,李純一著,文物出版社。
《樂律新說》,朱載堉著,馮文慈點注,人民音樂出版社。
《律學》,繆天瑞著,人民音樂出版社。
《中國音樂美學史》,蔡仲德著,人民音樂出版社。
《中國音樂美學史資料注譯》,蔡仲德著,人民音樂出版社。
《中外音樂交流史》,馮文慈著,湖南教育出版社。
《中國古代音樂史概論》,鄭祖襄著,人民音樂出版社。
《中國音樂史圖鑒》,中國藝術研究院音樂研究所,人民音樂出版社。
《琴史初編》,許健著,人民音樂出版社。
這是中國音樂學院碩士研究生專業課考試參考書目
❻ 影視剪輯書籍推薦
1、剪輯的語法
豆瓣評分:7.2
簡介:這是一本簡明直觀的基礎剪輯教程,涵蓋剪輯工作所需的各方面信息。從介紹最基本的鏡頭類別開始,分析怎樣選擇剪輯點和轉場時機,總結出四十六條常用的剪輯原則,幫助讀者快速掌握各類剪輯技巧和方法並最終用於實戰。全書圖文並茂、案例豐富,深入淺出地展開每一個剪輯話題,便於翻查、容易上手,是每位電影愛好者、剪輯初學者和從業者的書櫥必備手冊。
譯者為兩位北京電影學院的教師:梁麗華,北京電影學院攝影系教師,電影學博士。羅振寧,北京電影學院基礎部外語教研室主任,副教授。
此書的精華之處,在於裡面強調的好剪輯6要素,信息、動機、鏡頭構圖、攝影機角度、連貫、聲音,都貫穿了整本書,做到環環相扣。剪輯的時候,要問自己問題(希望觀眾看到什麼,觀眾不能看到什麼,自己希望觀眾看到什麼),調動觀眾的情緒和思維。使觀眾參與到故事,不斷思考,從而對整個影片產生興趣。剪輯並沒有對與錯,所以每次剪輯都要有充足的理由。作為初學者的入門書籍是完全可以的。
2、看不見的剪輯
豆瓣評分:7.8
簡介:本書為我們揭開了電影剪輯世界的幕布,以充滿趣味性的筆觸展示了剪輯這門神秘藝術的魅力所在。出身剪輯世家的鮑比本書為我們揭開了電影剪輯世界的幕布,以充滿趣味性的筆觸展示了剪輯這門神秘藝術的魅力所在。出身剪輯世家的鮑比·奧斯廷運用自己浸淫專業領域多年的實踐經驗和諸多世界一流剪輯師的作品為案例,分門別類地闡釋了剪輯師究竟施展了什麼樣的魔法,來使觀眾對電影篤信不疑。
本書有一個既是缺點又是優點的地方,前面各種基礎知識、關鍵名詞和技術史的闡述,雖然佔了目錄四分之三,但在總篇幅上卻只佔了頁數的四分之一而已,簡明扼要的入門課程後,兩百多頁的類型片鏡頭分析才是精華所在。而裡面用做案例的片子,沒有看過,無法領略其中分析的精妙之處,所以,這本書的合適讀法是:找來書中提到的幾部片子,先看一遍,然後看書,看裡面對於相關片斷的分析,然後,找到相關的片斷,看一遍,然後,再看書,對著書一點一點分析。
3、眨眼之間
豆瓣評分:8.1
簡介:本書匯集了著名剪輯師沃爾特·默奇極具創造性的、多層面的思考,可以說這對過去的剪輯觀念形成了一定的挑戰。默奇帶領讀者進入了一段不可思議的旅程,貫穿其間的既有美學上的追求也有實際操作上的考量。他對很多議題提 出了自己的見解,例如剪輯時、做夢時、現實生活中影像的連貫性與非連貫性,判斷好剪輯的標准,眨眼的動作既類似於剪輯時的畫面切換又是出於一種情感暗示,等等。
譯者:夏彤,畢業於北京大學,從事過地震監測、機器翻譯、廣告創意、國際文化交流等多項工作,自加拿大艾米利•卡爾藝術大學(Emily Carr University)電影系畢業後,作品多次參加國際電影節並獲大獎。2007年應邀在中央美術學院電影系任教至今。
4、影視剪輯
豆瓣評分:8.3
簡介:一本說得透徹、看得明白、通俗易懂、深入淺出的影視剪輯教材。《復旦博學•當代電影學教程:影視剪輯》適用於電影學專業、廣播電視編導專業、新聞傳播學專業師生,也適用於相關專業研究者、電影業余愛好者。從內容的與時俱進程度、觀點的獨特性方面,《復旦博學•當代電影學教程:影視剪輯》在眾多同類書中脫穎麗出。
該書論述和講解多以當代電影為例,選擇的是人們所熟悉和了解的影片、隨著技術的進步,過去不常用到的剪輯方法在今天已司空見慣。本書一改過去的教材在技術介紹方面的滯後性,介紹了很多剪輯、方面的新方法、新理論,對於當代電影研究者、工作者來說,顯得尤有意義。第二版主要增加了有關紀錄片剪輯的內容,補充了一些最新影片案例,另外做了文字上的修訂。
5、剪輯聖經:剪輯你的電影和視頻
豆瓣評分:7.4
簡介:本書是國內引進的第一本將剪輯技術和藝術以及工作流相結合的影視教材。作者以好萊塢剪輯師的視界,將膠片和數字剪輯技術娓娓道來,不僅讓讀者了解剪輯的全部流程,還以從業者的角度為讀者提供了諸多有用的建議和技巧,讓讀者少走彎路,真正做到理論聯系實際。
譯者:黃德宗,畢業於哈爾濱工業大學媒體技術與藝術系,碩士。影評人,以筆名魔小肥在雜志、報紙、網路媒體發表影視評論文章五十餘萬字。
全書按照剪輯工作流共分3 個階段,每一階段又分為兩個部分。階段1:建立和組織項目;階段2:剪輯;階段3:完成。該書為讀者提供了各類有用的表格、工作報告和預算表。正文之後附有信息詳盡的工作指引、資源列表與術語表。該書適合影視愛好者、影視行業從業人員、影視專業學生以及所有希望了解剪輯工作奧秘的讀者閱讀。
6、電影語言的語法
豆瓣評分:8.4
簡介:全球暢銷三十餘年並被翻譯成數十種語言,被公認為討論導演、攝影、剪輯等電影影像畫面組織技巧方面最詳密、實用的經典之作。從實踐出發闡明攝影機位、場面調度、剪輯等電影語言,為「用畫面講故事」奠定基礎。近500幅機點陣圖、故事板貫穿全書,幫助讀者一目瞭然地理解電影語言。
譯者:周傳基,資深電影人、教授。中國電影家協會會員、中國電影音樂學會理事、中國電影剪輯學會理事、中國電影評論家學會會員。他是著名導演張藝謀、陳凱歌的老師、是中國著名的電影教育家。已出版專著《電影·電視·廣播中的聲音》、《影片讀解》等。
對我來說真的漲了不少知識,看電影很少會注意到鏡頭這個概念。對於專業的學生,這應該是本好的教材,作者真的是列舉了差不多所有的拍攝情況下的鏡頭安排剪輯技巧。作者一再強調了一點,就是「不能滿足於已論證過的簡單的公式,而是做出巧妙的變化來加以改進」。匠人+想像力=藝術家。「優秀的影片是在案頭產生的,而不是在攝影棚產生的」-希區柯克
7、拉片子——電影電視編劇講義
豆瓣評分:8.3
簡介:學習影視編劇的重要方法之一是拉片子。拉片子就是對每一個鏡頭畫面和每一句台詞進行細致觀摩,全面掌握影片中的情節內容、藝術風格與各種技巧。優秀影視劇作品是學習編劇法的生動教材,它為我們提供了正確的示範和豐富的創作經驗。本講義採用拉片子的方法,通過十部教學片、一部電視劇,示範拉片子的方法,講授編劇基礎理論和劇本寫作基本技巧,介紹戲劇性電影與敘事性電影的不同結構方法。
很詳細的從各種影片類型講如何拉片子,戲劇性影片,敘事性影片,西方影片,東方影片,電視劇。每一章完完整整的拉幾部經典影片,所以每個細節都體現的很到位,是編劇掌握影片結構,掌握編劇技巧不可少的一本書。這本書比較厲害之處在於,它貫穿著古代戲曲研究方式,是一部中國本土的編劇著作。
❼ 有關音樂的書籍
<<音樂聖經>>很實用的一本音樂書籍中國古代音樂史稿(上、下冊).pdf 楊蔭瀏 著 人民音樂出版社,這本我有電子書,可以想辦法傳給你
如果你單純要書名和作者
中國古代音樂史稿》上、下冊,楊蔭瀏著,人民音樂出版社。
《中國古代音樂史簡編》,夏野著,上海音樂出版社。
《中國古代音樂史略》,吳釗、劉東升著,人民音樂出版社。
《中國古代音樂史簡述》,劉再生著,人民音樂出版社。
《先秦音樂史》,李純一著,人民音樂出版社。
《中國上古出土樂器綜論》,李純一著,文物出版社。
《樂律新說》,朱載堉著,馮文慈點注,人民音樂出版社。
《律學》,繆天瑞著,人民音樂出版社。
《中國音樂美學史》,蔡仲德著,人民音樂出版社。
《中國音樂美學史資料注譯》,蔡仲德著,人民音樂出版社。
《中外音樂交流史》,馮文慈著,湖南教育出版社。
《中國古代音樂史概論》,鄭祖襄著,人民音樂出版社。
《中國音樂史圖鑒》,中國藝術研究院音樂研究所,人民音樂出版社。
《琴史初編》,許健著,人民音樂出版社。
這是中國音樂學院碩士研究生專業課考試參考書目
❽ 有關中國音樂文化的書籍
中國音樂文化史
中華民族音樂的蒙昧時期早於華夏族的始祖神軒轅黃帝兩千餘年。據今六千七百年至七千餘年的新石器時代,先民們可能已經可以燒制陶塤,挖制骨哨。這些原始的樂器
無可置疑地告訴人們,當時的人類已經具備對樂音的審美能力。遠古的音樂文化根據古代文獻記載具有歌、舞、樂互相結合的特點。葛天氏氏族中的所謂「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闋」的樂舞就是最好的說明。當時,人們所歌詠的內容,諸如「敬天常」、「奮五穀」、「總禽獸之極」反映了先民們對農業、畜牧業以及天地自然規律的認識。這些歌、舞、樂互為一體的原始樂舞還與原始氏族的圖騰崇拜想聯系。例如黃帝氏族曾以雲為圖騰,他的樂舞就叫做《雲門》。關於原始的歌曲形式,可見《呂氏春秋》所記塗山氏之女所作的「候人歌」。這首歌的歌詞僅只「候人兮猗」一句,而只有「候人」二字有實意。這便是音樂的萌芽,是一種孕而未化的語言。
夏商兩代是奴隸制社會時期。從古典文獻記載來看,這時的樂舞已經漸漸脫離原始氏族樂舞為氏族共有的特點,它們更多地為奴隸主所佔有。從內容上看,它們漸漸離開了原始的圖騰崇拜,轉而為對征服自然的人的頌歌。例如夏禹治水,造福人民,於是便出現了歌頌夏禹的樂舞《大夏》。夏桀無道,商湯伐之,於是便有了歌頌商湯伐桀的樂舞《大蠖》。商代巫風盛行,於是出現了專司祭祀的巫(女巫)和覡(男巫)。他們為奴隸主所豢養,在行祭時舞蹈、歌唱,是最早以音樂為職業的人。奴隸主以樂舞來祭祀天帝、祖先,同時又以樂舞來放縱自身的享受。他們死後還要以樂人殉葬,這種殘酷的殉殺制度一方面暴露了奴隸主的殘酷統治,而在客觀上也反映出生產力較原始時代的進步,從而使音樂文化具備了迅速發展的條件。
據史料記載,在夏代已經有用鱷魚皮蒙制的鼉鼓。商代已經發現有木腔蟒皮鼓和雙鳥饕餮紋銅鼓,以及製作精良的脫胎於石樺犁的石磐。青銅時代影響所及,商代還出現了編鍾、編鐃樂器,它們大多為三枚一組。各類打擊樂器的出現體現了樂器史上擊樂器發展在前的特點。始於公元前五千餘年的體鳴樂器陶塤從當時的單音孔、二音孔發展到五音孔,它已可以發出十二個半音的音列。根據陶塤發音推斷,我國民族音樂思維的基礎五聲音階出現在新石器時代的晚期,而七聲至少在商、殷時已經出現。
西周和東周是奴隸制社會由盛到衰,封建制社會因素日趨增長的歷史時期。西周時期宮廷首先建立了完備的禮樂制度。在宴享娛樂中不同地位的官員規定有不同的地位、舞隊的編制。總結前歷代史詩性質的典章樂舞,可以看到所謂「六代樂舞」,即黃帝時的《雲門》,堯時的《咸池》,舜時的《韶》,禹時的《大夏》,商時的《大蠖》,周時的《大武》。周代還有采風制度,,收集民歌,以觀風俗、察民情。賴於此,保留下大量的民歌,經春秋時孔子的刪定,形成了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它收有自西周初到春秋中葉五百多年的入樂詩歌一共三百零五篇。《詩經》中最優秀的部分是「風」。它們是流傳於以河南省為中心,包括附近數省的十五國民歌。此外還有文人創作的「大雅」、「小雅」,以及史詩性的祭祀歌曲「頌」這幾種體裁。就其流傳下來的的文字分析,《詩經〉中的歌曲以可概括為十種曲式結構。作為歌曲尾部的高潮部分,已有專門的名稱「亂」。在《詩經》成書前後,著名的愛國詩人屈原根據楚地的祭祀歌曲編成《九歌》,具有濃重的楚文化特徵。至此,兩種不同不同音樂風格的作品南北交
相輝映成趣。
周代時期民間音樂生活涉及社會生活的十幾個側面,十分活躍。世傳伯牙彈琴,鍾子期知音的故事即始於此時。這反映出演奏技術、作曲技術以及人們欣賞水平的提高。古琴演奏中,琴人還總結出「得之於心,方能應之於器」的演奏心理感受。著名的歌唱樂人秦青的歌唱據記載能夠「聲振林木,響遏飛雲」。更有民間歌女韓娥,歌後「餘音饒梁,三日不絕」。這些都是聲樂技術上的高度成就。
❾ 中國近現代音樂史的著作有哪些
近代音樂史
基督教在中國的傳播:
基督教在中國的傳播最早可以追溯到唐代的景教
!、西方音樂文化在中國早起傳播的主要內容
1) 進貢樂器:管風琴 古鋼琴等(帶來了西方樂器)
2) 記譜法和樂理知識:徐日升撰寫的第一步漢文西洋樂理著作《律呂纂要》《律呂正義續篇》
3) 樂譜與音樂作品:西方的聖詠贊美詩等基督教歌曲
編印各種中英文聖詩集
教會學校里得音樂課
新式軍樂隊的成立
一、 19世紀80年代上海公共管樂隊,現在是上海交響樂團
二、 赫德樂隊
三、 中國自辦的新式軍樂隊:1898年袁世凱在天津小站建立新式軍樂隊
四、 軍樂隊的影響:軍隊—學校—社會生活
新式學校音樂教育
一、 教會學校
二、 史料記載最早在1842年香港即已有開設音樂課的教會學校
三、 登州文會館
四、 民國成立後的新式學校
學堂樂歌
一、 學堂樂歌的興起和編創
1、 學堂樂歌:清末民初的新式學堂中開設的樂歌課和所教唱的歌曲
2、 學堂樂歌的肇始:『
1) 教會學校中的樂歌編創----「文會館唱歌選抄」中的10首樂歌
2) 1898年康有為上書《請開學校折》
3) 留日學生歸國後的自發實踐
4) 1904年制定《奏定學堂章程》
5) 1907年作為中小學「隨意科」
6) 1912年以後列為必修課
3.樂歌的主要內容
7) 宣揚富國強兵,抵制外侮的愛國精神,歌頌推翻帝制建立共和新政的勝利
8) 配合向中小學生進行「軍國民教育」的軍歌
9) 呼籲婦女解放鼓吹男女平等
10) 向青少年進行熱愛生活熱愛自然的教育
11) 鼓吹忠君尊孔等封建傳統倫理的題材
12) 開設學堂樂歌的根本目的:啟發民智、塑造新民、祛除民族劣根性、救亡圖存
4.創作形式與曲調來源
13) 創作形式:選曲填詞
14) 曲調來源:早起大多為日本的學校歌曲和軍歌
後期多為歐美的流行歌曲和宗教音樂
另有少數中國的民間曲調
極少數自創曲
5.西方音樂在中國經歷的三個階段過程
15) 獵奇
16) 認同 3)接受
學堂樂歌的代表人物
(一) 沈心工
主要貢獻:
1)編創樂歌:《重編學校唱歌集》、《心工唱歌集》、《國民唱歌集》
2)擺脫舊文學,舊詩詞風氣
3)開「白話文」先河
代表作:《男兒第一志氣高》、《黃河》
(二) 李叔同
主要貢獻:1)藝術教育注重美育 2)樂歌編創
代表作: 《送別》《春遊》
(三) 曾志忞
主要貢獻:1)致力於音樂教育 2)編創學堂樂歌
音樂理論著述:《樂理大意》《樂典教科書》《和聲略意》
音樂批評文章
其他樂歌欣賞
1)《革命軍》原曲為日本的歌曲《勇敢的士兵》沈心工配詞
2)《光復幾年》華航琛選曲填詞
3)《中國男兒》石更配詞辛漢配歌(同為一人)
4)《祖國歌》原曲為傳統古曲《老六板》歌曲作者不詳
學堂樂歌的歷史意義
1) 通過學堂樂歌,西方音樂傳入中國(包括:作家作品基礎樂理。演奏演唱法、音樂會的演出形式等初步傳入中國
2) 出現了最早的一批中國近代嘗試性、探索性的新音樂作品(新音樂初步創作)
3) 作為一種聲樂形態,樂歌集體唱歌的演繹方式ing影響救亡歌詠
4) 作為中國造就了第一代國民音樂教育家,曾志忞李叔同沈心工等,同時也為日後專業音樂家創作及隊伍的擴大作了啟蒙和貢獻
5) 鼓吹學習西方音樂,鄙視中國傳統音樂,對此後中國新音樂文化的發展產生了一定消極影響
蕭友梅
主要音樂貢獻:
一、 專業音樂教育:
兩個時期:(一)北京時期:1)首創被打音樂傳習所
2 北京女子師范大學音樂系
3)北京藝專音樂系
1927年離開北京
(二)上海時期:創辦國立音樂學院
1)延聘教員2)課程設置3)人才培養4)社會影響
總結:音樂教育是蕭友梅音樂事業的核心 ,他在其他方面的音樂實踐都是圍繞音樂教育而開展為 音樂教育服務
二、 專業和音樂創作
蕭友梅是中國近代音樂史上第一個突破「選曲填詞」而自己獨立作曲的音樂家,是進嗲中國音樂創作的先驅
(一) 聲樂作品
1),《今樂初集》(寫給初中生)2)《新歌初集》(寫給大學生)3)《新學制唱歌教科書》4)合唱《別校辭》、《春江花月夜》5)《從軍歌》
(二)器樂作品
1、德國時期的習作:
1)兩手管弦樂:《哀悼進行曲》作品4號,《在暴風雪中行進的進行曲》(23號),
2)兩部弦樂四重奏《夜曲》、《小夜曲》
2、歸國後作品:1)大提琴《秋思》2)管弦樂《新霓裳羽衣曲》
三、音樂理論著述
蕭友梅是中國近代音樂學研究的先行者,他的博士學論文《至十七世紀中國管弦樂隊的歷史的研究》--第一部比較系統的研究中國古代樂器史的專著。
趙元任、
主要創作的聲樂作品
1、 藝術歌曲--《新詩歌集》1928
2、 《曉庄集》1933、《兒童節歌曲集》1934—以陶行知部分詩詞譜寫的兒童歌曲
3、 《民眾教育歌集》1939—愛國歌曲
4、 《西洋鏡歌》1935-----電影《都市風光》主題歌
5、 影響較大的聲樂作品--《教我如何不想他》
黎錦輝(兒童歌舞音樂與流行歌曲創作的先驅)
一、 音樂創作
1) 音樂創作主要在於兩個領域:兒童歌舞音樂和流行歌曲(時代曲)
2) 兒童歌舞音樂又可分為兩類,兒童歌舞表演曲和兒童歌舞劇
3) 兒童歌舞劇共12部,代表作《麻雀與小孩》《葡萄仙子》、《小小畫家》、《月明之夜》、《三蝴蝶》等
二、 兒童歌舞音樂創作的特點
1) 創作動機:對少年兒童進行推廣過於,新思想的教育,培養孩子對藝術美的熱愛,自己動手動腦的鍛煉
2) 有的是教育小孩熱愛動物,有的是要破除迷信,有的鼓勵小孩勇敢機智,有的提倡因材施教
三、 兒童歌舞音樂創作的藝術特點
1) 絕大部分是自己編劇作詞編曲
2) 語言採取白話文歌詞通俗易懂
3) 音樂既有學堂樂歌時期的流行歌曲曲調又有大量民間音樂曲調而更多的是自己創作的旋律
4) 作品大多抓住了兒童的心裡特點表現兒童的生活及其心靈世界
劉天華
一、音樂貢獻
1、新國樂創作:、
1)二胡曲十首:《病中吟》、《月夜》、《空山鳥語》、《苦悶之謳》《、悲歌、》、《閑居吟》、《良宵》、《光明行》、《獨弦操》、《燭影搖紅》
2)琵琶曲三首:歌舞引、改進操、虛籟
3)改編國樂合奏曲《變體新水令》
4)二胡練習曲47首
5)琵琶練習曲15首
其二胡音樂的藝術特點:其作品是五四時期新國樂的代表作,而且借鑒了許多西方因素
(二) 改良民族樂器與工尺普:
1) 改良二胡的形制,擴展把位,發展了二胡的演奏技巧
2) 在兄長劉半農的幫助下在琵琶上實現十二平均律的應用
3) 將工尺譜曲豎排改成橫排借鑒簡譜中的延音線用於明確工尺譜節拍時值
(三) 專業音樂教育
1)1922年受聘北大音樂傳習所國樂導師
2)1922秋任教北京女師大音樂系
3)1926受聘北京女子藝專音樂系
4)1927任教北平大學藝術學院培養了鄭振鐸,曹安和,等二胡與琵琶演奏人才
(四)收集記錄整理傳統音樂
1)他是近代音樂家中較早有意識的收集記錄整理中國傳統音樂者
2)1930年為京劇大師梅蘭芳赴美演出聽寫記譜的《梅蘭芳歌曲譜》
3)其他記譜作品《安次縣吵子會樂譜》等《佛曲譜》
4)1932年六月一日,在北京天橋收集鑼鼓譜染猩紅熱一周後病逝
(五)發起成立「國樂改進社」
1927年與吳伯超柯政和,曹安和,汪頤年,肖淑嫻等藝專老師發起國樂改進社
(六)音樂思想
1、受美育思想與平民文學思想影響主張音樂要普及到一般民眾
2.不能盲目排外
聶耳
-.最早的音樂創作
在約兩年的時間里共創作了
1)34首歌曲
2)為舞台劇《揚子江暴風雨》配樂
3)改編4首民族器樂合奏曲:《金蛇狂舞》、《翠湖春曉》、《昭君出塞》、《山國情侶》
_.歌曲作品的分來
1) 愛國歌曲:《義勇軍進行曲》、《前進歌》、《自衛歌》、《春回來了》、《告別南洋》、《傷兵歌》
2) 群眾歌曲:《開礦歌》、《大路歌》、《開路先鋒》
3) 抒情歌曲:反映下層婦女思想《梅娘曲》、《鐵蹄下的歌女》
4) 兒童歌曲:《賣報歌》、《小野貓》共六首
一、 歌曲創作的藝術特色
1) 重視民族風格:大路歌,打長江,塞外村女,飛花歌
2) 吸取外國歌名音樂因素:如採用西洋大調式音階,進行曲題材《義勇軍進行曲》《畢業歌》
3) 從生活體驗中創造音樂形象:如碼頭工人歌,新女性
4) 善於以短小動機或樂句為基礎並發展
黃自
一、 音樂創作
1) 器樂作品:出《都市風光幻想曲》外其餘全部創作於美國留學期間代表作為畢業作品《懷舊序曲》1929
2) 聲樂作品:藝術歌曲--《玫瑰三願》、《春思曲》、《花 非花》 愛國歌曲—旗正飄飄,抗敵歌、熱血 兒童歌曲—踏雪尋梅,西風的話 中國第一部清唱劇---長恨歌
青主
一、 代表作:《我住長江頭》、《大江東去》
青主的音樂美學思想:
著作《樂話》1930和《音樂通論》1931集中體現了他的音樂美學思想:音樂是世界的語言。青主的思想主要受留學德國盛行的表現主義藝術的美學思想以及19世紀末以來浪漫主義者音樂美學思想影響
三、 青主的音樂批評:共寫有70餘篇文章,表達了他對中西音樂美學的認識音樂是上界得預言是由靈魂說向靈魂的預言,音樂不能成為禮的附庸
賀綠汀
一、 音樂創作
主要優秀作品集中在1949年之前,大致分為三個時期
1) 國立音專時期 :鋼琴曲《牧童短笛》和《搖籃曲》
2) 抗戰時期:代表作為一些電影音樂和抗戰內容的群眾歌曲《秋水伊人》、《春天裡》、《天涯歌女》、《四季歌》、《游擊隊歌》、《嘉陵江上》
3) 解放戰爭時期:歌曲《前進,人民的解放軍》管弦樂《森吉德瑪》
二、 藝術特點
作品具有濃郁生活氣息和鮮明時代精神,能把歐洲近代作曲技法和中國傳統音樂因素有機融合
馬思聰
一、 音樂創作:
1) 小提琴作品:如《內蒙作曲》、《西藏音詩》、《牧歌》、《新疆狂想曲》《內蒙組曲》(又名《綏遠組曲》)影響最大,全曲分為三個樂章:1、史詩《跑馬溜溜的山上》片段2、《思鄉曲》綏遠民歌《城牆上跑馬》3、《塞外舞曲》綏遠民歌《叫大娘》
2) 聲樂作品(包括大量抗戰歌曲)---五部大合唱:《民主大合唱》、《祖國大合唱》等
3) 管弦樂與交響樂作品,如《第一交響樂》1941《第二交響樂》《山林之歌》和《第二交響樂》
三、 小提琴創作的特色
1) 音樂大多採用民間主題,富於歌唱性,有鮮明民族特色
2) 音樂發展手法也受民間音樂啟發
華北淪陷區
江文也
一、 音樂創作(三個時期)
1) 早期1934-1938成名作,管弦樂《台灣舞曲》鋼琴曲《五首素描》《斷章小品16首》
2) 中期1938-1949
a、 器樂作品:代表作鋼琴曲《北京萬華集》管弦樂《北京點點》(《故都素描》)管弦樂套曲《孔廟大晟樂章》
b、 聲樂作品:《漁翁樂》
3) 後期1949年後:《鄉土令詩》大型鋼琴套曲,交響詩《汩羅沉流》交響樂《阿里山的歌聲》 後期音樂創作受齊爾品「歐亞合璧「音樂思想影響,回歸中國民族音樂風格創作
冼星海
一、音樂創作:
1)四部大合唱:《生產大合唱》《九一八大合唱》《犧盟大合唱》《黃河大合唱》:包括《序曲》、《黃河船夫曲》、《黃河頌》、《黃河之水天上來》、《黃水謠》、《河邊對口曲》、《黃河怨》、《保衛黃河》、《怒吼吧黃河》(九個樂章)
2)歌劇《白毛女》1945年大型歌劇
主題思想:舊社會把人變成鬼,新社會將鬼被譽為民族歌劇創作中一步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