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音樂劇:定義、分類、特徵
1、定義:
音樂劇(英語:Musical theater,簡稱 Musicals),早期譯稱為歌舞劇,是一種舞台藝術形式,結合了歌唱、對白、表演、舞蹈。通過歌曲、台詞、音樂、肢體動作等的緊密結合,把故事情節以及其中所蘊含的情感表現出來。雖然音樂劇和歌劇、舞劇、話劇等舞台表演形式有相似之處,但它的獨特之處在於:它對歌曲、對白、肢體動作、表演等等因素給予同樣的重視。音樂劇在全世界各地都有上演,但演出最頻密的地方是美國紐約市的百老匯和英國的倫敦西區。
2、分類:
(1)百老匯
像「好萊塢」與美國電影的關系一樣,一提起「百老匯」人們便會很自然地想到美國戲劇。「百老匯」是紐約市曼哈頓區的一條大街的名稱。在這條大街的中段一直是美國商業性戲劇娛樂的中心,因此「百老匯」就成為美國戲劇活動的代名詞了。
(2)黑人
音樂劇表現手段從以歐洲為主移向以美國為主,就是因為黑人的襤褸時代爵士樂、靈魂音樂、游吟和憂傷藍調的流行。再後來的搖擺樂也有強烈的黑人音樂背景。著名的黑人音樂劇包括《演出船》、《波吉和貝絲》、《天空小屋》、《聖路易斯的女人》、《花之房》(1954年)、《牙買加》等等。
(3)倫敦西區
倫敦西區音樂劇更多地受歌劇和輕歌劇的影響。英國音樂劇的發展很少在舞蹈方面做特別突出的改進,這里的藝術形式的結合是把歌劇、輕歌劇的傳統以及音樂喜劇的傳統與爵士樂、踢踏舞和芭蕾進行一定程度的結合。
(4)世界音樂劇
其他英語國家創作的音樂劇,在百老匯和倫敦西區通常能得到較好的認同,例如澳大利亞、加拿大、南非等國家創作的音樂劇。
廣受歡迎的歐洲大陸國家所創作的音樂劇,包括如德國創作的《Elixier》,《路德維希二世》,奧地利的《吸血鬼之舞》、《伊麗莎白》、《莫扎特》、《麗貝卡》,捷克的《吸血鬼德古拉》,法國的《巴黎聖母院》、《悲慘世界》、《羅密歐與朱麗葉》、《小王子》等等。
日本用游戲,動漫故事創作的本土化音樂劇,例如《魔女宅急送》、《網球王子》、《美少女戰士》、《櫻花大戰》等,也獲得長期公演。
在其他國家包括韓國、荷蘭、義大利、瑞典、墨西哥、巴西、阿根廷、俄羅斯、土耳其、中國等等,音樂劇也在逐步發展中。
3、特徵:
音樂劇的文本由以下幾個部份組成:音樂的部份稱為樂譜(score)、歌唱的字句稱為歌詞(lyrics)、對白的字句稱為劇本(book/script)。有時音樂劇也會沿用歌劇裡面的稱謂,將歌詞和劇本統稱為曲本(libretto)。
音樂劇的長度並沒有固定標准,但大多數音樂劇的長度都介乎兩小時至三小時之間。通常分為兩幕,間以中場休息。如果將歌曲的重復和背景音樂計算在內,一出完整的音樂劇通常包含二十至三十首曲。
音樂劇擅於以音樂和舞蹈表達人物的情感、故事的發展和戲劇的沖突,有時語言無法表達的強烈情感,可以利用音樂和舞蹈表達。在戲劇表達的形式上,音樂劇是屬於表現主義的。在一首曲之中,時空可以被壓縮或放大,例如男女主角可以在一首歌曲的過程之中由相識變成墮入愛河,這是一般寫實主義的戲劇中不容許的。
❷ 推薦些一音樂或音樂家為主題的電影。
歌劇魅影 /The Phantom of the Opera
她比煙花寂寞 /Hilary and Jackie/狂戀大提琴
曾經/ Once
想飛的鋼琴少年/ Vitus
八月迷情/ August Rush
練習曲
閃亮/ Shine/ 鋼琴師/ 閃亮的風采
放牛班的春天/ Les Choristes
黑暗中的舞者/ Dancer in the Dark
玫瑰人生 /La Vie en Rose
鋼琴家/ The Pianist
斜杠後面的是別名
❸ 音樂劇的基本特徵 音樂劇與歌劇的區別與聯系
音樂劇的基本特徵:一種舞台藝術形式,結合了歌唱、對白、表演、舞蹈。通過歌曲、台詞、音樂、肢體動作等的緊密結合,把故事情節以及其中所蘊含的情感表現出來。它對歌曲、對白、肢體動作、表演等等因素給予同樣的重視。
音樂劇與歌劇的區別:
1、 音樂劇經常運用一些不同類型的流行音樂以及流行音樂的樂器編制;
2、 在音樂劇裡面可以容許出現沒有音樂伴奏的對白;
3、 音樂劇裡面亦沒有運用歌劇的一些傳統,例如沒有了宣敘調和詠嘆調的區分,歌唱的方法也不一定是美聲唱法。但音樂劇和歌劇的區分界線仍然有不少學者爭議,例如格什溫作曲的《波吉與貝絲》就曾同時被人稱作歌劇、民謠歌劇和音樂劇。
4、 音樂劇普遍比歌劇有更多舞蹈的成份,早期的音樂劇甚至是沒有劇本的歌舞表演。雖然著名的歌劇作曲家華格納在十九世紀中期已經提出總體藝術,認為音樂和戲劇應融合為一。但在華格納的樂劇裡面音樂依然是主導。相比之下,音樂劇里戲劇、舞蹈的成份更重要。
音樂劇與歌劇的聯系:
1、 很多音樂劇後來又被移植為歌舞片,而劇場版本和電影版本並不一定完全相同。因為劇場擅長於場面調度和較為抽象的表達形式,利用觀眾的想像去幻想故事發生的環境,而電影則擇長於實景的拍攝和鏡頭剪接的運用。
2、 《西區故事》(West Side Story)是其中一個將舞台版本成功移植為電影版本的音樂劇,在橫街小巷取景,開創了後來很多音樂電影的先河。亦有歌舞片移植為音樂劇的例子,例如《雨中曲》(Singing in the Rain)是先有歌舞片,後來才被移植成音樂劇。
音樂劇的文本組成:
1、 音樂劇的文本由以下幾個部份組成:音樂的部份稱為樂譜(score)、歌唱的字句稱為歌詞、對白的字句稱為劇本(book/script)。有時音樂劇也會沿用歌劇裡面的稱謂,將歌詞和劇本統稱為曲本
2、 音樂劇的長度並沒有固定標准,但大多數音樂劇的長度都介乎兩小時至三小時之間。通常分為兩幕,間以中場休息。如果將歌曲的重復和背景音樂計算在內,一出完整的音樂劇通常包含二十至三十首曲。
3、 音樂劇擅於以音樂和舞蹈表達人物的情感、故事的發展和戲劇的沖突,有時語言無法表達的強烈情感,可以利用音樂和舞蹈表達。在戲劇表達的形式上,音樂劇是屬於表現主義的。
❹ 音樂劇、歌舞片、音樂劇電影這三個概念有何異同
我覺得為三者是需要分類的,很大的程度上他們是不同的。
音樂劇要比歌劇有著更多的舞蹈成分,才很久以前,音樂劇時沒有劇本的歌舞表演。
❺ 什麼是音樂電影它和歌劇有什麼區別
您好!
音樂劇重在表演,它是以聲樂、舞蹈、舞台美術、劇本等等組成的綜合藝術,比較平衡,其中的唱段用我們今天話說比較通俗流行;而歌劇中歌唱佔主要地位,雖然他也有劇本中的戲劇沖突表演
❻ 有哪些講述關於音樂的經典電影
音樂題材的經典電影:
《海盜電台》
《音樂之聲》
《海上鋼琴師》
《黑暗中的舞者》
《和你在一起》親情總是很感人
《她比煙花寂寞》這部絕對經典,但看過的人不多
《鋼琴教師》畫面很美
《八月迷情》一般般,但是你要的勵志型的
《ONCE》很好看
《放牛班的春天》
《音樂之聲》《舞出我人生》系列,舞蹈很炫目,音樂也很時尚,青春氣息濃厚,非常勵志。
《夢幻女郎》,依舊是勵志主題的,小天後碧昂斯有出演,音樂是不用說的。
《貝隆夫人》,得過奧斯卡的片子多少還是有看點的,麥當娜的表演也是可圈可點,音樂也是悠揚動聽。
《歌劇魅影》,同名歌劇、音樂劇的影響力非同一般,由韋伯親自作曲,無論是故事、音樂、畫面都堪稱經典。
《媽媽咪呀》、《音樂之聲》和前兩部一樣都有相關的音樂劇作品,也都是佳作。 《放牛班的春天》,很感人,是本人稱贊不多的法國電影。
《海上鋼琴師》,完美地講述了一個鋼琴天才1900的傳奇人生,影片中的音樂可以當做唱片欣賞,極其優美。 《鋼琴師》,很值得一看。
《誰動了我的琴弦》筆筆的音樂電影dancer in the dark--bjork主演,她自己也唱,是真正的音樂電影fight club三峽好人--純音樂,氛圍烘托的好,另外賈樟柯系列的都很好,他很有才華,用的音樂也好。我們倆--歌舞青春 123跳舞大電影發膠灰姑娘之舞動奇跡搖滾夏令營公主日記熱力四射街舞少年 媽媽咪呀舞出我人生1、2平民天後勁歌飛揚 《歌劇魅影》,
❼ 音樂劇是什麼
音樂劇到底是什麼
音樂劇(Musical theater)是由喜歌劇及輕歌劇(或稱「小歌劇」)演變而成的,早期稱作「音樂喜劇」,後來簡稱為「音樂劇」,是19世紀末起源於英國的一種歌劇體裁,是由對白和歌唱相結合而演出的戲劇形式。音樂劇熔戲劇、音樂、歌舞等於一爐,富於幽默情趣和喜劇色彩。它的音樂通俗易懂,因此很受大眾的歡迎。音樂劇在全世界各地都有上演,耿演出最頻密的地方是美國紐約市的百老匯和英國的倫敦西區。因此百老匯音樂劇這個稱謂可以指在百老匯地區上演的音樂劇,又往往可是泛指所有近似百老匯風格的音樂劇。
音樂劇(英語:Musical theater,簡稱 Musicals),又稱為歌舞劇,是音樂、歌曲、舞蹈和對白結合的一種戲劇表演,劇中的幽默、諷刺、感傷、愛情、憤怒作為動人的組成部分,與劇情本身通過演員的語言,音樂和動作以及固定的演繹傳達給觀眾。一些著名的音樂劇包括:奧克拉荷馬、音樂之聲、西區故事、悲慘世界、貓以及歌劇魅影等。
什麼叫音樂劇
音樂劇(Musical theater)是由喜歌劇及輕歌劇(或稱「小歌劇」)演變而成的,早期稱作「音樂喜劇」,後來簡稱為「音樂劇」,是19世紀末起源於英國的一種歌劇體裁,是由對白和歌唱相結合而演出的戲劇形式。音樂劇熔戲劇、音樂、歌舞等於一爐,富於幽默情趣和喜劇色彩。它的音樂通俗易懂,因此很受大眾的歡迎。音樂劇在全世界各地都有上演,但演出最頻密的地方是美國紐約市的百老匯和英國的倫敦西區。因此百老匯音樂劇這個稱謂可以指在百老匯地區上演的音樂劇,又往往可是泛指所有近似百老匯風格的音樂劇。
音樂劇是20世紀出現的一門新興的綜合舞台藝術,集歌、舞、劇為一體,廣泛地採用了高科技的舞美技術,不斷追求視覺效果和聽覺效果的完美結合。同時,西方的音樂劇在百年多的商業表演經驗中總結出了一套成功的市場運作手段,並且創作出一系列老少皆宜的優秀劇目,使這一藝術形式突破年齡、階層等客觀因素的局限,廣受觀眾的喜愛。隨著我國經濟的健康快速發展,人民群眾對文化娛樂的需求也出現了多元變化,音樂劇這種新的藝術樣式很快以其視聽兼備、雅俗共賞的特質吸引了一批固定的並且正在不斷擴大的受眾人群。
音樂劇(英語:Musical theater,簡稱 Musicals),又稱為歌舞劇,是音樂、歌曲、舞蹈和對白結合的一種戲劇表演,劇中的幽默、諷刺、感傷、愛情、憤怒作為動人的組成部分,與劇情本身通過演員的語言,音樂和動作以及固定的演繹傳達給觀眾。一些著名的音樂劇包括:奧克拉荷馬、音樂之聲、西區故事、悲慘世界、貓以及歌劇魅影等。
什麼是話劇,什麼是音樂劇,它們有什麼區別
話劇指以對話方式為主的戲劇形式,於19世紀末20世紀初來到中國。與傳統舞台劇、戲曲相區別,話劇主要敘述手段為演員在台上無伴奏的對白或獨白,但可以使用少量音樂、歌唱等。話劇是一門綜合性藝術,劇本創作、導演、表演、舞美、燈光、評論缺一不可。中國傳統戲劇均不屬於話劇,一些西方傳統戲劇如古希臘戲劇因為大量使用歌隊,也不被認為是嚴格的話劇。現代西方舞台劇如不注為音樂劇、歌劇等的一般都是話劇。
音樂劇(英語:Musical theater,簡稱 Musicals),早期譯稱為歌舞劇,是一種舞台藝術形式,結合了歌唱、對白、表演、舞蹈。通過歌曲、台詞、音樂、肢體動作等的緊密結合,把故事情節以及其中所蘊含的情感表現出來。雖然音樂劇和歌劇、舞劇、話劇等舞台表演形式有相似之處,但它的獨特之處在於:它對歌曲、對白、肢體動作、表演等等因素給予同樣的重視。音樂劇在全世界各地都有上演,但演出最頻密的地方是美國紐約市的百老匯和英國的倫敦西區。
著名的四大音樂劇是什麼?
著名的四大音樂劇是《貓》、《西貢小姐》、《歌劇魅影》、《悲慘世界》。
《貓》,是英國作曲家安德魯·洛伊德·韋伯(Andrew Lloyd Webber)根據T·S·艾略特(T. S. Eliot)的詩集 《老負鼠講講世上的貓》譜曲的音樂歌舞劇。《西貢小姐》是由Claude-Michel Schonberg與Alain Boublil共同創作的一部音樂劇。《劇院魅影》,Phantom of the Opera,是根據法國作家卡斯頓·勒胡(Gaston Leroux)的小說《Le Fantom De L'opera》改編的。《悲慘世界》改自法國作家雨果的著名小說。這四部音樂劇至今都享有盛譽。
《貓》是一部童話式的作品;《悲慘世界》代表著文學鉅著改編音樂劇的典範;《歌劇魅影》以美聲唱法為主,是「歌劇-輕歌劇-音樂劇」過渡的典範;《西貢小姐》是一部女性為主的愛情悲劇。
音樂劇和舞台劇的區別是什麼
音樂劇是包括在舞台劇中,舞台劇有很多種,比如話劇,歌劇,舞劇,音樂劇等。音樂劇是一種以唱歌為主的表演性藝術。它福參雜了很多藝術元素。但是它不像歌劇這樣,有一個概念,它是很籠統的,它的唱法是根據觀眾的口味來定的,想60年代美國音樂劇是爵士類型的,80年代又是美聲,如今則是通俗為主。所以音樂劇是一種時尚的藝術。
歌劇和音樂劇的區別是什麼
1、歌劇和音樂劇的異同
歌劇(opera)是將音樂(聲樂與器樂)、戲劇(劇本與表演)、文學(詩歌)、舞蹈(民間舞與芭蕾)、舞台美術等融為一體的綜合性藝術,通常由詠嘆調、宣敘調、重唱、合唱、序曲、間奏曲、舞蹈場面等組成(有時也用說白和朗誦)。早在古希臘的戲劇中,就有合唱隊的伴唱,有些朗誦甚至也以歌唱的形式出現;中世紀以宗教故事為題材,宣揚宗教觀點的神跡劇等亦香火繚繞,持續不斷。但真正稱得上「音樂的戲劇」的近代西洋歌劇,卻是16世紀末、17世紀初,隨著文藝復興時期音樂文化的世俗化而應運產生的。
音樂劇(Musical theater)是由喜歌劇及輕歌劇(或稱「小歌劇」)演變而成的,早期稱作「音樂喜劇」,後來簡稱為「音樂劇」,是19世紀末起源於英國的一種歌劇體裁,是由對白和歌唱相結合而演出的戲劇形式。音樂劇熔戲劇、音樂、歌舞等於一爐,富於幽默情趣和喜劇色彩。它的音樂通俗易懂,因此很受大眾的歡迎。音樂劇在全世界各地都有上演,但演出最頻密的地方是美國紐約市的百老匯和英國的倫敦西區。因此百老匯音樂劇這個稱謂可以指在百老匯地區上演的音樂劇,又往往可是泛指所有近似百老匯風格的音樂劇。
其次,談談二者的區別,即異同
1、音樂劇以流行音樂為主,以古典音樂為輔;歌劇以美聲唱法貫穿全劇。
2、歌劇以誇張的詠嘆調與宣敘調表示內容,全劇側重點為心理;音樂劇少了宣敘調和詠嘆調,多了無伴奏對白,全劇以內容為中心
3、歌劇強調聲樂的技術含量,而音樂劇強調舞台效果。因此,音樂劇比歌劇多了舞蹈的成分。
4、音樂劇內容多以暗調為主,而歌劇永遠是高雅、愉悅的。
5、從唱法上,音樂劇有通俗(如搖滾、藍調、爵士、鄉村、R&B等)、美聲兩種唱法,而歌劇絕對只用美聲唱法。
6.從時間上來講音樂劇應該算是歌劇的延續
7、從表演角度上也有很大的不同。
音樂劇表演的自由程度要大大高於歌劇。音樂劇的演唱很多並非獨唱,而歌曲更短,更簡潔,更容易流唱。 歌劇則靠獨唱的詠嘆調引領全局。一般來說,詠嘆調會伴隨著每一次戲劇性的轉折將整部戲推向 *** 。
8、音樂劇的音樂形式是歌劇化的,它是古典歌劇藝術的現代傳承。是現代音樂戲劇的主流。音樂劇與歌劇在形式上是相同的,它們之間沒有明顯的斷代。與其說音樂劇是一個新的藝術形式,倒不如說音樂劇是傳承了歌劇藝術而形成的現代歌舞劇。雖然它具有藝術手法的綜合性,但就藝術形式來說它依然獨具歌劇的傳統
什麼是音樂劇?
音樂劇(英語:Musical theater,簡稱 Musicals),早期譯稱為歌舞劇,是一種舞台藝術形式,結合了歌唱、對白、表演、舞蹈。通過歌曲、台詞、音樂、肢體動作等的緊密結合,把故事情節以及其中所蘊含的情感表現出來。
雖然音樂劇和歌劇、舞劇、話劇等舞台表演形式有相似之處,但它的獨特之處在於:它對歌曲、對白、肢體動作、表演等等因素給予同樣的重視。音樂劇在全世界各地都有上演,但演出最頻密的地方是美國紐約市的百老匯和英國的倫敦西區。
世界十大經典音樂劇是什麼啊?
只知四大音樂劇
1《貓》
《貓》是英國作曲家安德魯"勞伊德"韋伯的撼世傑作,該劇無與倫比地囊括了1983年百老匯的七項托尼獎,幷包攬了倫敦紐約所有戲劇大獎。該劇曾被授予「世紀音樂劇」的稱號,自1981年倫敦首演以來,其間在美、日、法、德等國公演,都造成了前所未有的轟動,往往一票難求,至今仍是紐約百老匯及倫敦最賣座的音樂劇。源於此劇的經典情歌《回憶》( M emory)早已家喻戶曉,堪稱音樂劇史上的一部不朽名曲
2〈歌劇魅影〉
安德魯·洛依德·韋伯(Andrew Lloyd Webber)英國著名音樂劇作曲家。1994年韋伯名列《戲劇周刊》雜志編寫的美國戲劇界最有影響力的100人之榜首。在美國和英國以及全世界,任何一個時候,都至少有他的十幾個巡迴演出團在各大城市演出韋伯的音樂劇。
他為其父寫的"安魂曲"和他的"變奏曲"合起來製成的專輯成為銷量最大的專輯,以及後來的"首演集"專輯成為三倍白金輯(即銷量超過六萬百萬套)。韋伯的第二個妻子薩拉-布萊特曼演唱的"安魂曲"中的流行單曲,進入英國前10名排行榜。1996年為巴塞羅那奧運會創作會歌"生命之友"。韋伯是改寫音樂劇歷史的最偉大的音樂家之一。
附:韋伯經典音樂劇:《貓》、《艾薇塔》、《歌劇魅影》
劇情簡介:
《歌劇魅影》,Phantom of the Opera,韋伯的經典之作,四大音樂劇之首,被奉為音樂劇的代表。改編於法國作家卡斯頓·勒胡(Gaston Leroux)的小說《Le Fantom De L'opera》。它在當時其實並不是很有名的小說,但是在二十年代,它卻成為無聲電影和早期恐怖電影的寵兒。即使是中國,解放前也有一部《夜半歌聲》是根據此書改編的,可見其影響力之大。本來是一個可怕的故事,韋伯卻把Phantom寫成了一個有知識有靈魂的,優秀的建築師、作曲家、魔術師,他的悲劇是愛上了美麗的Christine。與之前的導演相比,韋伯筆下的Phantom多情、邪氣、才華橫溢又專一,生活在黑暗的另一個世界。
在音樂劇里的Christine既深愛著Raoul,但也被才華橫溢的Phantom,以及他所代表的黑暗與神秘,所吸引。這樣華麗 *** 的戀情,也許是所有女人的幻想。古老的巴黎歌劇院下面,深得不知多少尺的地底,漆黑水面上的小船,船頭上站著的黑披風白面具的神秘客,恐懼和渴望, *** 又浪漫.
《Phantom of the Opera》這首歌了。莎拉.布萊曼的高音和克勞福德華美的中音完美結合,歌者 *** 澎湃,聽者波濤洶涌,營造了陰森緊張氣氛。另一首是男聲獨唱《the music of the night》也很經典,克勞福德用低緩的聲音慢慢地傾訴著戀愛時心理改變,溫柔細膩,傷感期待。
3〈悲慘世界〉
改編自雨果同名文學鉅著的經典音樂劇《悲慘世界》,音樂劇《悲慘世界》的始作俑者—法國人阿蘭·鮑伯利和米歇爾·勛伯格,都曾是音樂劇的狂熱歌迷。1971年,兩人在紐約觀看了韋伯的音樂劇《萬世巨星》,由此萌發出創作一部史詩風格的音樂劇的想法。兩人從韋伯的經典音樂劇《萬世巨星》和《艾維塔》中汲取了相當多的靈感,令其既有史詩般的壯麗,又不乏流行文化的精華。1978年,鮑伯利和勛伯格在巴黎「奇跡般地」完成了這項宏偉的工程。
1980年秋,長達兩個小時的音樂劇《悲慘世界》在巴黎體育館首演。令人難以置信的是,它竟然被硬插在了拳擊和馬戲表演之間,並在上演後的第十六周便被迫收場。哀嘆之餘,曾......
音樂劇和歌劇有什麼區別?
音樂劇演員表現劇情的方法是歌唱和舞蹈;
歌劇演員表現劇情的主要方法是歌唱,演員的舞台表演只不過是走過場,形式一下而已。
歌劇必須用美聲唱法,通過歌聲來講述故事;
音樂劇隨便用什麼發聲方式,通過肢體+歌聲來演繹,有點像電影
歌劇有些「曲高和寡」的意思
音樂劇操作市場化
音樂劇四大名劇
貓(Cat)
歌劇魅影(The Phantom of the Opera)
悲慘世界(Les Miserables)
西貢小姐(Miss Saigon)
還有改編成電影的 比如
雨中曲 音樂之場 芝加哥 紅磨坊 西區故事 歌劇魅影 十誡 貝隆夫人 綠野仙蹤...
音樂劇屬於表演還是音樂系
音樂劇屬於表演類的!
音樂劇本身是表演類的,音樂劇不是簡單的唱歌跳舞就行了,而是需要通過表演,結合演唱和舞蹈等其他音樂形式來表達人物情感,展現故事線索,所以國外Musical Theatre都是屬於Performing Arts(表演藝術)或者Theatre(戲劇)這塊的。但是實話說,國內表演,尤其是音樂劇的表演方面懂得的人較少,所以不少學校都是偏科的。北舞這塊不太熟悉,不過據了解好像是偏表演類的!
❽ 歌劇是一門以 為主,將 、 、 、 、 、等融為一體的綜合藝術
歌劇是一門以歌唱為主,集詩歌、戲劇、聲樂、器樂、舞蹈等為一體的綜合性藝術。歌劇的結構,通常包括序曲、間奏曲、合唱、重唱、獨唱等。歌劇中主角的獨唱,又分為詠嘆調、宣敘調,還有小詠嘆調、詠敘調、卡伐蒂娜、浪漫曲與小夜曲等。
同屬於音樂戲劇范疇的歌劇和音樂劇都是一種綜合程度較高的舞台戲劇樣式。從文化性質的角度講,歌劇屬於傳統高雅藝術和古典藝術,而音樂劇則是屬於現代通俗性藝術、娛樂性藝術、商業性藝術。
(8)音樂劇和音樂電影都是以音樂為主擴展閱讀
歌劇與音樂劇的區別
第一,歌劇以音樂為首,音樂劇以劇本為先。歌劇是以音樂來展開戲劇的,音樂自然要服從於戲劇沖突的需要,服從於歌劇形象的需要,服從於情節展開的需要。而音樂劇作為一種商業化的娛樂性的通俗舞台戲劇藝術,它的出發點和歸宿是觀與市場。
第二,兩者在音樂表現體系方面存在著很大的差異,歌劇音樂所體現出的戲劇性強度與深度往往要大於音樂劇。
第三,兩者在舞蹈場面上的運用比重不同。在歌劇中,舞蹈經常是作為一種穿插性、色彩性的元素使用,似乎可有可無。但在音樂劇中,尤其是歌舞劇類型的音樂劇中,舞蹈是一種重要的表現手段,它與戲劇、音樂「鼎足三分」。
第四,兩者在舞台敘事法則與敘事節奏方面呈相反的態勢。歌劇的舞台敘事法則基本上是屬於跳躍型的,不太講究情節的連貫性,場景安排比較跳躍,常常需要觀眾自己去填補許多情節的空白;
而舞台敘事節奏基本上屬於傳統型,按部就班,四平八穩,舞台氣氛偏於凝重,戲劇展開比較緩慢。而音樂劇恰恰與之相反,敘事法則上屬於傳統型,通常講究情節的連貫性,盡量免除觀眾對劇情理解上的障礙;在敘事節奏上卻屬於現代跳躍型,在具體的場面處理上講究快節奏,善於營造緊張度,形成觀眾對於戲劇懸念的期待,舞台氣氛追求熱烈火爆,常用大塊面的色彩對比造成強烈的反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