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被遠遠低估的國產戰爭電影《高山下的花環》
關注我的朋友們都知道,我對現在的好萊塢大片不屑一顧。他們傳遞出來的是站在美國人的角度看世界,傳遞出來的是部分美國人美化過的觀點與理想,而不是我們中國人的觀點。
那什麼是我們中國人的觀點呢?
最近,我又重新看了一遍八十年代中期上映的國產戰爭電影《高山下的花環》。小時候,應該是小學四年級左右吧,學校組織我們學生去電影院看過,當時也是熱淚盈眶。不過限於年齡與閱歷,很多東西沒看明白。現在早已過不惑的我,徹底看明白了。
不得不承認,這是我這二三十年來看得最好的戰爭電影了,沒有之一。當然,五十年代的那些黑白的戰爭電影不算在內。
電影講述的是中越戰爭期間的故事。軍隊攝影幹事、高乾子弟趙蒙生(唐國強飾)被母親動用軍界關系空降連隊任指導員,實際上為轉職地方做准備。九連連長梁三喜已獲准回家探親,他的妻子玉秀即將分娩;趙蒙生不安於位,整日為調動之事奔波;梁三喜放心不下連里的工作,一再推遲歸期;排長靳開來對此忿忿不平,替連長買好車票,催他起程;可是,九連接到開赴前線的命令,梁三喜失去了探親的機會,趙蒙生卻接到回城的調令,全連戰士嘩然,梁三喜嚴厲斥責了趙蒙生臨陣脫逃的可恥行為,輿論的壓力迫使趙蒙生上了前線。吳爽不顧軍情緊急,動用前線專用電話,要求雷軍長將趙蒙生調離前線,當即遭到雷軍長的強烈譴責甚至責罵。九連擔任穿插任務,在激烈的戰斗中,一個個戰友為國捐軀,雷軍長唯一的兒子「小北京」因臭彈未發而身亡;靳開來英勇殺敵,為給飢渴的戰友搞「戰鬥力」不慎踩響了地雷壯烈犧牲;戰斗臨近結束之時,梁三喜為掩護趙蒙生而犧牲……趙蒙生在血與火的洗禮中,經受了考驗;戰後,在清理戰友的遺物時,梁三喜留下的一張要家屬歸還620元的欠帳單,使趙蒙生震驚不已。烈士的家屬紛紛來到駐地,梁三喜的母親和玉秀用撫恤金及賣豬換來的錢,還清了三喜因家裡困難向戰友借的債,這一高尚的行動震撼了包括吳爽、雷軍長、趙蒙生以及戰士的心靈;臨別之際,趙蒙生和戰友們含著熱淚,列隊向烈士的家屬,舉手致以最崇高的敬禮。
電影里的大大小小的人物刻畫得栩栩如生。趙母的自私自利,軍長的剛正,梁三喜的大公無私,梁母的善良,等等,無不是如我們自己我們身邊的人一樣,他們都是我們身邊活生生的人,有血有肉的人。梁三喜、靳開來、小北京、梁母,這些人都是平凡的普通的人,但處處彌散著偉大的光輝!
更可貴的是,影片通過「一正一反」雙主角,正的是連長梁三喜,反的是趙蒙生,雙方的行為、語言相對應,趙蒙生受到戰友的教育戰爭的洗禮,逐漸從一個心靈上的逃兵成長為剛強的戰士。影片的最後,趙蒙生留在部隊,他接過了犧牲的戰友們的槍。他已經成為連隊的一份子,成為保家衛國的人民解放軍中的一員。
對,就是成長!
這就是我們中國的戰爭電影的巔峰之作!
有 情感 ,有血肉,有缺點,有不足,但更重要的是成長!
當年大火的電視劇《士兵突擊》講的也是農村青年許三多參軍,從一個弱雞成長為兵王的故事。講的都是成長!
玄幻小說中主角無一不是都從很低的出身成長為叱吒風雲的大人物、時代驕子,講的都是成長!中間還有句名言,「莫欺少年窮」。
強烈建議朋友們再去觀看一遍此部電影!
㈡ 1979年中越戰爭,10位首長的兒子在越南犧牲,他們是誰家好兒郎
1979年2月17日,由於越南不顧昔日中國的援助之情,長期騷擾中國邊境,中國最終決定發起對越自衛反擊戰,最終在一個月之內佔領越南20多個城市,宣告反擊戰大獲全勝。
但取得勝利的同時,我軍也犧牲了不少人民子弟,據統計,在對越反擊戰中,我軍共犧牲了約8500多人,這其中也包括一批高級指戰員的子女。
他們是誰?為什麼會毅然決然地來到硝煙彌漫的戰場上?犧牲後他們的父母又有何反應?
相信很多人都看過這部電影《高山下的花環》,電影中雷軍長的兒子「小北京」讓人印象深刻。 藝術來源於生活,小北京的原型就是「張力」。
張力是160師師長張志信的兒子。張志信也是電影中「雷軍長」的原型,在歷次戰斗中,作戰頑強, 一次次用行動彰顯了自己指揮才能,到越南自衛反擊戰的時候已經成長為一名師長。
1979年,隨著對越自衛反擊戰的爆發,張志信帶領部隊,出兵越南,他的兒子張力 則在160師某團擔任一名偵察員。
出征前,張力主動找到自己的父親,要求上前線作戰。張力所在的連隊同其他連隊不同,他們作為偵察兵,所處的位置,往往是前線的前線,且經常需要深入敵後,其危險性可想而知。
張志信愛自己的孩子,但和全師一萬多人相比,自己的兒子又算得了什麼?於是,張志信批准了張力的請求,並告訴他,上了戰場不要給老子丟人。
天意弄人, 開戰僅三天,張力就在戰場犧牲,犧牲前,張力用僅存的力氣,托戰友告訴父親,自己沒有給他丟臉。
消息傳到指揮部,部下考慮到師長的身體不太好,就壓住了張力犧牲的消息,直到張志信察覺到眾人的表情都不太對,才強迫政委李兆貴告訴他,李兆貴迫不得已,只能說出實情。
聽到噩耗,張志信渾身顫抖,一時無法接受,可戰斗還在進行,全師將士的性命都在他身上壓著, 張志信強忍著悲痛,回到了指揮崗位,繼續指揮戰斗。
整個對越作戰期間,張志信都未再提兒子的事情,直到戰爭結束,才一個人前往烈士陵園,看望兒子。回到家後,妻子看張志信神情不對,趕忙問他怎麼回事,張志信說出實情,夫人嚎啕大哭,兩人悲痛萬分。
張力出生時,張志信已經三十多歲了, 白發人送黑發人,這是世間最悲傷的事情 。老將軍父子為國做出的奉獻,值得我們永遠銘記。
張志信老將軍是白發人送黑發人, 耿進福副參謀長則是一下子失去了2個愛子—— 耿軍和耿曉康,兩人是一對親兄弟 ,從小關系就非常好,長大後,更是一起入伍,一起上戰場,最終犧牲在同一場戰斗中。
生在傳統的軍人家庭,兄弟二人從小就被耿進福灌輸了參軍入伍,保家為國的思想, 在父親的影響下,兄弟二人對軍隊充滿了嚮往。
長大後,二人順利參軍入伍,成為了光榮的解放軍戰士。入伍後,兄弟二人來到父親所在的部隊,在父親的嚴格教導下,兩人成長的很快。
對越自衛戰爆發後,兄弟二人偷偷瞞著父母,報名上了戰場, 其實,他們的行動,怎麼瞞得過父母的眼睛,但父親作為一名老革命軍人,看到自己的兒子有著軍人的血性,渾身是膽,不怕犧牲,積極踴躍地上前線, 他的內心是驕傲的。
很快,作戰任務下達,耿氏 兄弟二人所在的部隊上了戰場,真刀真槍的與敵人幹了起來, 在一次往前突進的過程中,兄弟二人所在的連隊,遭到敵人伏擊,損傷慘重。為了讓其他戰士能順利突破包圍圈,原本已經快突圍出去的耿曉康留下來選擇斷後,自己面對數倍之敵,結果, 耿曉康雙拳難敵四手,被子彈擊中,壯烈犧牲,年僅18歲。
而耿軍所在的陣地,無法突圍,彈盡糧絕,為了不被敵人俘虜,他與其他烈士一道,抱著裝備,跳下懸崖,與 自己的戰友一起,全員犧牲。犧牲時年僅21歲。
得知兄弟二人犧牲的耿進福一夜白頭,他不是不知道戰場的風險,但沒辦法,國家有難,作為軍人,他們不上誰上呢?耿進福是父親,更是一名軍人。
對越自衛反擊戰中,不少軍人家庭都是父子齊上陣,周偉與周開源也是。周偉的父親曾是著名的塔山團政委——周開源,周偉犧牲時,周開源正擔任解放軍41軍121師政委。
從小的耳濡目染,已讓周偉對軍隊早生嚮往之意。高中畢業後,周偉想去參軍,沒能成功,無奈之下,他只好前往一家工廠當了工人。
為了能加入部隊,周偉決定自己去應征。
但是,同處於部隊中,周偉參軍的事怎麼能瞞住父親,縱使其他部隊的人不認識周偉,可一政審,就什麼都知道了。
很快, 周開源就得知了周偉參軍的消息,他並沒有生氣,反而有點高興, 他知道,自己的兒子真的長大了,不再是那個跟在家人後面的小男孩了。
為了鍛煉自己,周偉特意沒有報名父親所在的部隊, 他決定要做出一番事業來,讓父親刮目相看。
周偉入伍那天,周開源緊緊握著兒子的手,反復叮囑,讓他在部隊認真學習軍事技術,苦練殺敵本領,爭取早日成為一名合格的解放軍戰士。
周偉認真地點了點頭,他答應父親,一定不負所望,說完,便頭也不回地走向隊伍。沒人能想到, 父子這一別,竟是永別,再次相見,已是天人兩隔。
1979年2月,周偉在執行任務時,遭到越軍伏擊,不幸中彈犧牲,年僅20歲。
周偉所在的部隊一直與周開源所在的部隊協同作戰,兩個部隊首長溝通作戰任務時,周開源聽到了兒子去世的噩耗。無奈,他只能強忍著悲痛,繼續指揮作戰。
多年後,當人們提起周偉,周開源對周偉的表現做了肯定,他說周偉值得他驕傲。
江燮元少將也是父子同上戰場,他的兒子 江魯平和江南平都參加了對越自衛反擊戰。
江燮元,開國少將,曾在著名的「塔山狙擊戰」立下奇功。
塔山狙擊戰中,在地形極不利於防守的情況下,江燮元帶領自己的部隊,英勇作戰,以超人的毅力,阻擊了國民黨的進攻,為解放錦州,做了堅強有力的保證。
江燮元一共有兩個兒子,分別是江魯平和江南平。
江魯平時任某師作訓科參謀,聽到戰事爆發時,江魯平按捺不住,找到父親,要求前往前線作戰,父親沒有多加考慮,便同意了他的要求,將他調往前線,同時弟弟江南平也找到了父親,要求上前線,江燮元也同意了江南平的要求。
就這樣, 江魯平倆兄弟 到了烽火硝煙的戰場上。
上了戰場後,江魯平為了給部隊提供越軍的精準坐標,親自帶領一個連的戰士,前往敵後進行偵查,然而當任務結束,部隊返回途中,江魯平不慎被敵人的機槍打穿腹部,在這生死攸關的時刻 , 江魯平沒有放棄戰斗,反而愈戰愈勇,直至犧牲。
江魯平的弟弟江南平此時也在戰場上,江南平所在的連隊是偵察連,與敵人一照面,就開始了激烈的戰斗,江南平身負重傷,幸運的是,他及時獲救,這讓老父親江燮元好受了一些。
在對越反擊自衛戰中,江燮元帶領自己的部隊,殲敵近一萬六千人, 他們父子三人,在國家有難時,一起奔赴戰場,立下了不朽戰功。
一般經過長時間的相處,戰士們對彼此的家庭背景大都有所了解,然而,有這么一位烈士,和上文提到的都不同, 直到犧牲後,遺體送回了國,大家才知道,他是軍區副參謀長的孩子 。他是誰呢?
這個犧牲的烈士就是羅粵寧,他是開國大校羅榮的孩子,對越自衛反擊戰時,羅榮任廣州軍區某部副參謀長。
生於軍人家庭的羅粵寧,從小就嚮往部隊生活,長大後,他積極應征入伍,很快就進入了部隊。雖然自己的父親是參謀長,但羅粵寧從來不透露自己的身份,反而與戰友們和睦相處,經常替戰友站崗。
對越自衛戰爆發後, 羅粵寧所在的連隊奉命前往越南戰場,與上述幾位英雄一樣,羅粵寧所在的連隊也是偵察連。
那個時候的偵察連和如今的特種兵差不多,往往要執行深入敵後的偵查工作,敵後工作不同於前線,形勢更加復雜,如果被敵人發現,很容易被數倍的敵人所包圍,從而全軍覆沒。
羅粵寧此時擔任偵察連副連長,根據任務安排,他帶領戰士們深入敵後,偵查敵情,誰料,剛走了沒多久,他就和敵人打了一個照面,雙方沒有猶豫,果斷開槍,戰斗膠著了很久,眼看就要勝利,越方的援軍突然出現,打的羅粵寧他們措手不及,羅粵寧被徹底包圍。為了不被包餃子,羅粵寧率隊突圍,數次向敵方薄弱點沖擊。
由於部分戰士沒能突圍, 羅粵寧突圍成功後,又返回救人。前兩次救援相對來講還算成功,救出來了一部分戰士,等到第三次救援時,羅粵寧被敵擊中,當場犧牲。
後來,等戰事結束,戰士們將羅粵寧的遺體運回國後,才知道,羅粵寧是參謀長的兒子。
後來,為了表彰羅粵寧的戰功,部隊為羅粵寧烈士追記一等功,以表彰他英勇作戰,不怕犧牲的革命主義精神。.
曹輝、曹從連父子的經歷更是讓人唏噓,他們二人僅分別2分鍾後就陰陽兩隔。
曹輝的父親曹從連,是解放軍第50軍的一名團長,他先後參加了解放戰爭、建國後的剿匪戰役、對印自衛反擊戰和對越自衛反擊戰,是一名身經百戰,久經考驗的老兵, 對黨,對人民,無限忠誠。
曹輝18歲時,就在部隊當了班長。對越自衛反擊戰開始前,有人勸曹從連,將曹輝調走,不要讓他上戰場,曹從連說到: 我的兒子是兒子,別人的兒子就不是兒子了?戰爭馬上就開始了,我把我兒子往後放調,這會造成什麼影響,我絕不會這么干!
為了不讓曹輝的上級為難,曹從連專門找到曹輝的領導,叮囑其要放手任用曹輝,不用過多顧及他這塊,一切要以部隊的規定來 ,自己唯一的要求就是,一定要給曹輝多上陣殺敵的機會。
可戰場上不同其他地方,上陣殺敵就意味著大概率要犧牲,曹從連不會不知道這個道理,但是他仍堅持自己的做法,將曹輝送上了前線。
根據上級指示,曹輝所在的連隊被編成了尖刀連,尖刀連,顧名思義就是一把尖刀,直面敵人,狠狠的插進敵人的心臟,曹輝也就此迎來了「立功」的機會。
1979年2月, 解放軍149師進攻沙巴,然而,由於情報有誤,149師陷入埋伏 ,造成了重大傷亡。
為了打通前進通道,曹從連帶領部隊趕往前線,向受阻地段發起進攻,為了盡快拿下陣地,149師的坦克也加入了進攻。
一輛輛坦克向前開去,每個坦克上都載有幾名戰士,而 曹從連一眼就看見了自己的兒子。
曹從連的警衛員見狀,大喊曹輝,讓曹輝從坦克下來。 曹輝卻沒有同意,他回聲道,不行,我在執行任務。 就在此時,坦克不知為何停留了片刻,曹輝跳下車,給自己的父親敬了一個禮,就又爬上坦克,繼續戰斗。
人在坦克上面,就是活靶子,可是沒辦法,坦克視野有限,需要幾名戰士為坦克當眼睛。其中的風險,曹從連不會不知道,但他沒有阻攔兒子,戰事膠著,別的戰士都在沖鋒陷陣,哪怕再危險,作為一名革命老兵,他也不可能把孩子從戰場上拉下來。
曹從連眼看著曹輝乘著坦克開往前線,沒時間擔憂,就開始抓緊指揮戰斗。然而僅僅 兩分鍾後,曹輝就被子彈擊中,當場犧牲。曹從連幾乎第一時間,就知道了曹輝犧牲的消息。
曹輝所在部隊送來了他的筆記本和鋼筆,曹從連強忍著淚水,默默收下。為了不讓妻子擔心,曹從連告訴妻子,兒子負傷了正在治療,無需擔心。直到戰爭結束後,曹從連才告訴妻子真相。
驟聞噩耗,曹從連的妻子當場暈了過去。曹從連後來回憶,自己參加過那麼多場戰斗,見慣了生死,從未哭過,哪怕兒子犧牲,自己也能忍住,但這次一見到妻子,眼淚就再也沒能忍住。
戰後,曹輝被追授三等功,這是烈士應有的榮譽,也是曹從連唯一的安慰,他的兒子沒有辜負他的期望。
趙幼林烈士的父親也在戰前遇到過兒子,那時趙幼林還英姿勃發。
趙幼林是時任廣州省軍區後勤部政委的兒子,參軍後,任部隊指導員 ,他從小在軍區大院長大,平日里艱苦樸素,平易近人 ,對戰士們關愛無比,猶如對自己的家人一樣,
深受戰士們的尊重。
作戰訓練里,趙幼林也極為刻苦,為戰士做出了良好的示範。
對越戰爭打響後,趙幼林率部上了前線,根據作戰任務的分配,趙幼林所在連隊,需要對敵人執行穿插任務。敵人的陣地有著嚴密的防守, 一座座堅固的工事形成一條鎖鏈,執行穿插任務有著極大風險。
趙幼林的連隊剛一出發,就和敵人打了照面,雙方你來我往,均損失慘重,趙幼林愈戰愈勇,然而這時,一枚手雷在趙幼林旁邊爆炸, 趙幼林為了掩護戰友,一把將戰友推開,自己卻被手雷破片擊中,身負重傷,衛生員抓緊施救,最終沒能挽回他的生命,趙幼林英勇犧牲。
趙幼林的父親身處大後方,知曉兒子犧牲時,已經臨近戰事結束。戰前他還曾前往兒子所在的部隊檢查戰備工作,趙幼林拍著胸膛保證:請爸爸放心!然而如今傳來的卻是噩耗,那種悲痛,應該無人可以體會。
戰後,趙幼林被追授二等功。
而曲寧江烈士犧牲時,年僅20歲。
曲寧江烈士的父親,是時任41軍參謀長的曲奎。
曲奎是一名抗美援朝老兵,也是我軍高級指戰員,生於革命家庭的曲寧江,從小深受父親的熏陶,對革命英雄崇拜不已,並立志長大要和他們一樣做勇敢的人。
1978年,曲寧江如願參軍,剛進入部隊的曲寧江,身上書生氣還未褪去,為了盡快上陣殺敵,他拚命鍛煉自己,
為了增大臂力,他一有機會就練習俯卧撐,練得胳膊又腫又痛,連飯碗都端不起來。
長期的艱苦訓練,讓曲寧江消耗過大,在一次野外拉練時,臨近終點,他卻突然兩眼一黑,摔倒在地,鼻子和嘴邊都流出了血,他嘗試了好幾次,也沒有爬起來 , 為了不影響連隊成績,曲寧江請求身邊的戰友將自己拉到終點。
戰士們不得已,拖著曲寧江,將曲寧江拉到終點,鮮血淋了一路。
有付出就有回報,艱苦的訓練,將曲寧江鍛造成了一位合格的解放軍戰士,再沒人說他書生氣了,曲寧江也因表現優異,受到上級部門嘉獎。
越南戰事爆發時,曲寧江正因一次訓練受傷而住院,為了能上前線,曲寧江反復請求醫生,放自己出院。
醫生堅決反對, 但還是拗不過曲寧江,最終他還是出院了。
曲寧江懷著一腔熱血走向了戰場,然而,就在反擊戰爆發後不久, 在一次戰斗中,曲寧江被越軍狙擊手擊中,壯烈犧牲,年僅20歲。
在對越自衛反擊戰中,因為地形和氣候原因,很多情報員都犧牲在了偵查戰場上,彭泓也是其中之一。
彭泓是原南京軍區空軍副司令員的兒子, 在對越作戰期間,彭泓擔任偵查大隊大隊長,多次深入敵後,為自衛軍提供了大量情報,並榮立了二等功,然而, 在一次敵後行動中,彭泓不幸被擊中,身負重傷,經過全力救治後,仍因傷勢過重而壯烈犧牲。
關於彭泓烈士的資料,目前並不充裕,但並不妨礙我們透過這些資料,回顧烈士的英勇事跡。
在對越作戰期間,除了上述10位為國捐軀的烈士,還有其他很多已公開或尚未公開的領導人子女 ,他們也在用盡全力為國效忠, 和千千萬萬的烈士一樣,為國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我們會永遠懷念他們。
㈢ 最近新出一步電影,裡面有個叫小北京的,電影名叫什麼
《東北往事》是根據孔二狗同名小說改編的舞台劇《東北往事》在沈陽上演。
主要講述了20世紀80年代社會巨變的大背景下,在東北的一段驚心動魄的青春往事,刻畫了趙紅兵、張岳、小北京等一系列性格鮮明的人物形象,對中國男人的血性進行新解讀。
日前,根據孔二狗同名小說改編的舞台劇《東北往事》在沈陽上演。該劇描繪了20世紀80年代社會巨變的大背景下,在東北的一段驚心動魄的青春往事,刻畫了趙紅兵、張岳、小北京等一系列性格鮮明的人物形象,對中國男人的血性進行新解讀。
劇情
《東北往事》講述一個上個世紀八十年代發生在中國東北的故事,一群年輕人以打架為生,他們打架的理由是,不打就得挨別人欺負,一直打打打,打得天天頭破血流,打到戲的最後,兩敗俱傷。主人公說:「我們以為這是我們的時代,可是,我們的時代這么快就過去了!」故事中的鐵三角:趙紅兵、張岳和小北京在奔騰的大時代背景下盡情揮霍著青春。《東北往事》更多地在陳述友情的可貴和愛情的堅持,這些才是令人熱血沸騰的元素。青春可以激烈一些,青春時期就應該搞明白什麼是情義、什麼叫承諾,不然到了中年,一切均沉靜下來,再無回憶可供下酒。
㈣ 小北京和趙紅兵為什麼反目
錢。小北京和趙紅兵都是電影《東北往事之二十年》中的人物,該電影是由孔二狗擔任導演和編劇,講述了一個殘酷的幫派故事,經查詢該電影劇情簡介得知,兩人在劇中因為錢的原因而反目。
㈤ 有一部電影男主角叫小北京
《黃金大劫案》,寧浩執導的。是雷佳音,程媛媛,陶虹主要的,剛看了不久。陶虹飾演的是當紅影星,是這個吧。
㈥ 有一群年輕人騎著摩托車在沙漠里被一幫人追殺,其中有一個人叫小北京,求問這是什麼電視劇或者電影
心跳戈壁
㈦ 東北往事里的小北京是誰演的
尊敬的網路用戶您好!
歡迎使用網路知道!很高興為您解答!
東北往事里的小北京是由張經偉扮演。
張經偉,漢族,1985年9月11日出生於河北唐山,演員,畢業中央戲劇學院2004級表演本科。
個人作品
《掩不住的陽光》飾演唐克
《東北往事》飾演小北京
《川東游擊隊》飾演柿子
《大秦帝國3》飾演贏悝.
《地道英雄》飾演王超
《博弈》飾演孫耗子
《星座方程式》飾演阿信
《小爸爸》飾演李三弟
《XGirl》飾演陳濤
希望對朋友您有幫助,本解答由網路知道顧問團友情提供! 若有不足之處望諒解, 希望本次解答對您有幫助! 望您能及時【採納】,在此表示謝謝!
㈧ 高山下的花環小北京是誰扮演的
你好 ! 你說的是電影《高山下的花環》中小北京趙萌生 ,那是唐國強扮演的 。
㈨ 高山下的花環與長津湖這兩部戰爭片哪個更好
誰好誰壞比一比不就知道了!
《高》和《長》兩部影片一部改編自同名小說,一部由某位著名編劇草就。影片的導演都是大名鼎鼎,《高》的導演是謝晉前輩。《長》的導演也是著名的武俠片、動作片的導演。《高》的演員里沒有一個大牌,雖然趙蒙生的扮演者唐國強老師現在很火,那個時候他正飽受「奶油小生」的困擾。《長》的演員個個紅得發紫,老戲骨、小鮮肉齊全。如果不是女星們不爭氣,鬧得滿城風雨估計怎麼也得來幾個。
《高》只是戰爭片,當時反映對越自衛反擊戰的影片中的一部。《長》高舉愛國主義旗幟,搶先佔領了道德的制高點。
《高》至今都說好,是那麼多同時期影片中至今依舊評價極高的唯一的一部同題材的影片。《長》開始幾日便狂攬「20億」,很多媒體評論是國產戰爭片的「天花板」。
從內容上看《高》的人物塑造豐滿立體,有血有肉。梁三喜:工作認真負責,一心撲在連隊上,大公無私。靳開來:純朴耿直,正義感極強,愛家愛老婆愛孩子。趙蒙生嬌生慣養。小金憨厚朴實、任勞任怨。「小北京」懷揣著將軍夢的高乾子弟,部隊的尖子、骨幹,與趙蒙生形成強烈的對比。三喜的母親、玉秀,甚至一閃而過的村幹部、烈士家屬,似乎都是真實存在的。故事情節環環相扣,有伏筆有起落有交代,錯落卻又清晰。
《長》就是杜撰了幾個故事,按照時間線往電影里一安就完事兒了。
為什麼這么說,從電影的開始。就可以看出模仿《第一滴血》蘭博去看望戰友的情節基調,總體是沉悶壓抑。甚至父母在兒子談起未來蓋房的過程中也毫無喜悅之情,就像一個局外人,這與解放初期人民翻身當家做主歡欣鼓舞的大環境格格不入。
模仿《第一滴血》的開頭,沒問題。可是模仿學習要「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美軍越戰後由於軍事不利導致民眾反對而撤軍,軍人回國非但沒有受到歡迎,反而到處是指責聲。軍人為國而戰卻遭到國民痛斥,這讓他們陷入迷茫、憤怒、不甘。《第一滴血》從開頭就壓抑、壓抑直到爆發,於是最後一幕中蘭博的痛斥和帶著手銬被押出來,給人了震撼和思索。一個充滿情懷為國而戰的優秀士兵怎麼就成了國家的階下囚?
《高》也同樣的展現了我軍指戰員優秀,所以當他們遇難時觀眾都是無比的揪心。不給靳開來報功那一段,很多同學都下意識的攥緊了拳頭,如果那個人真的出現在眼前,估計十個裡面有九個半要找他pk了。
《長》有這樣的感覺嗎?為什麼?因為我們的文藝工作者有了這樣一個誤區:他們總想把英雄寫成普通人。也不想想普通人能以志願軍的條件戰勝美軍?沒有堅定的意志、犧牲的精神、高尚的情懷,普通人能堅持的下去?早當逃兵了!
這種人又不是沒看見過,疫情期間多少人先逃到國外然後又逃回來的。
玩 游戲 的時候大家最喜歡說的話:生死看淡,不服就干。可真的到了那個時候我們確定做得到么?反正視頻里下水救人的就那麼幾個,在岸上圍觀的是一大群。不是說咱老百姓不善良、沒熱心,只是從容赴死這個境界咱普通人很難做到。
像志願軍那樣,吃了那麼多的苦還犧牲了很多人甚至連姓名都沒有留下來,這放到普通人身上還不意難平?
就連外國人都在說,中國一直被她優秀的人保護得很好。我們這些被保護的如果肯不承認保護者的優秀,那就叫忘恩負義。
我說一個我們在影視評論中常見的誤區:
早期的電影里很少反映戰爭的殘酷,一場大戰好像都沒死幾個人,所以那是神劇。
其實我們都知道,那些電影工作者大多是從戰爭里走出來的。戰爭的殘酷他們會不知道?他們的鏡頭里不去展現,是因為他們不想犧牲在現實里的戰友再在銀幕上犧牲一次。
還記得《上甘嶺》的結尾嗎?滿是彈孔的戰旗下七個衣衫襤褸的戰士。
幾分鍾前還笑著把小松鼠遞出去的長得難看、笑得憨厚的機槍手毛四海沒了;那個一路通報:到達五號地區、到達四號地區的小步話員沒了;那個喊著:「讓祖國人民聽我們勝利的消息吧!」的小帥哥沒了,那些。。。。。。對不起,我寫不下去了。
什麼是天花板?這才是天花板。以前很多時候我們確實在用:這是一個故事,這是一個故事來寬慰自己,讓自己覺得電影里犧牲的人不是那麼遺憾。
這與現在:這電影!來為電影辯解是不同的。
同樣的,有些人上方百計把我們的志願軍硬要看成普通人,卻又把自己放上神壇。
我想說:連太祖爺都走下神壇了,還有誰有資格呆在那上面不許評說?蘭曉龍?吳京?還是徐克?
拋開投資來說,《高》劇更好——
《高山下的花環》,講述一個紈絝公子哥經歷了的對越反擊戰戰場的洗禮,人格得到了升華的故事。
與《長津湖》一樣,故事背景都是新中國的戰爭,特別敏感。這類影片也只能在特定的時期播放。
兩部影片對比,從故事性來看,《高》劇比《湖》劇強太多了,片中人物思想的轉變、年代的特殊性以及戰爭帶來的痛苦,表現得很到位。
《高》劇毫不掩飾時代的缺陷,大膽體現各種矛盾,在那個年代非常難得。影片根據李存葆的同名小說改編,成功塑造了趙蒙生、梁三喜、靳開來等一批性格各不相同的人物,在血與火的戰爭洗禮中經受了考驗,以及他們以保家衛國為己任、一心為國為人民的高尚品質。故事緊張生動,引人深思。
而《湖》的故事性較弱,沒有太大的起伏和反轉,就是以「打仗」作為吸睛主要手段,來獲取流量。
兩片演員對比,《高》的一眾演員演技爆炸。有人說《湖》的許多演員也是演技派,這里說明下,演員演技能否演得好,主要看導演的設計與故事性。故事性差,演員很難發揮演技。
對比投資,當然是《湖》最高。但是性價比,那就不一定。那時拍電影靠激情和覺悟,現在的拍電影很多時候靠流量演員和資金,沒得比。
評分高低也看得出來。《高》的評分9.4,《湖》的評分7.6。《高》敢揭露短處,時代越有缺陷、人物性格越有短處,在面對衛國戰爭中卻能勇敢獻身,就越能表現出人性的光輝,這種強大的反差,帶給觀眾極大震撼。反觀《湖》劇,只表達英勇,不敢揭短,感動觀眾的力量不夠。《高》要放現在,估計過審不了。《湖》放在以前,比不過那時的《凱旋在子夜》、《自豪吧母親》等有內容深度的影片。
《高》的情節經得起推敲,《湖》卻有許多bug。比如:
一個孩子攔住首長的車,就能進入主戰部隊尖刀連,沒經過訓練馬上開赴戰場打仗。一個軍團這么多人,不少一個需要人照顧的小兵吧?不怕拖後腿讓連隊損蒙受更大的損失嗎?其實這是導演強行安排的,為的是要表現戰場上的兄弟情和戰友情。
《高》表達的是愛國主義與人物思想的轉變,《湖》只表達了愛國主義,內容深度高低立見。並且《湖》的音樂記不住,也不感人或讓人振奮,這也是一個大bug。
新中國的戰爭片,審核非常嚴格,能否播放要看當時的政治環境。我希望國內能拍出更多《高山下的花環》這類有深度的影片,讓我們緬懷英雄接受愛國主義教育的同時,也能深入思考。
祝大家觀影愉快!
《高山下的花環》我看得淚流滿面,劇中人物性格的描寫和各種矛盾表現得淋漓盡致,但是最後上戰場的時候,一笑泯恩仇。梁三喜,靳開來,先後犧牲,而趙公子趙蒙生也在戰斗中成長為戰斗英雄。
而《長津湖》就差太遠了,用一大堆特效做出的戰爭大場面,只能說是太假了,人物性格的描寫除了雷公有點特色之外,其餘的人物的心理特徵根本表現不出來,最大的特點就是劇情拖沓,打得熱鬧,僅此而已!
所以就劇 情感 染力來說《高山下的花環》甩《長津湖》18條街。
從各自的目的來看,高山是有思想深度的,照著經典的路走的,長呢是照著商業片走的,
高山下的花環的深度豈是長津湖這個電影能比的?小北京的犧牲是揭露當時WG後我國軍工的混亂,靳開來的犧牲居然因為砍甘蔗而取消了獎章,而雷軍長那句中國要是多一些像靳開來這樣講真話,做實事的人,國家就興旺了。現在你敢說嗎?梁三喜的母親和妻子對待軍人和國家態度,長津湖裡有表現嗎?她們雖然文化程度低,見識少,但在大是大非面前的態度有多少人能做到?趙蒙生的蛻變和升華更是看到一個中國男人在戰場上經歷血與火的考驗後百煉成鋼的過程。當然,最讓我動容的就是梁三喜的欠賬。趙蒙生發現欠賬單後,賣了自己心愛的照相機湊錢,然後告訴大家不要和連長的家屬說,但是梁三喜的母親將包好的620塊欠款拿了出來,因為在梁三喜寫給玉秀的遺書中提到了這些欠款,他說如果他犧牲了國家會給他550塊的撫恤金,再把家裡的豬賣了,就能還上欠款了。這就是當時的中國軍人,一個個形象栩栩如生,長津湖很棒,但太英雄了,沒有花環的人氣。長津湖看完我會很激動,而花環看完,胸口彷彿壓著一塊大石頭,會有很多反思,也許這就是不同吧。
為什麼一定要比個高低?拍攝背景與年代不同,有可比性嗎?你能比一下張飛李逵誰更厲害嗎?這種提問說實在的非常陰險,強行把兩部優秀的國產戰爭電影拉來比較,以達到捧一踩一的卑劣目的。
簡單的說,時代背景不同、藝術風格不同、拍攝時代不同的兩部影片,不能類比。
《高山下的花環》中篇小說和電影我都看過,當時我自己也很感動。但現在把這部片子拿出來與《長津湖》比,我實在不知道其意義和居心何在?!
這是一部三四十年前的影片,當時影片中有戰前個別幹部子弟「走後門」的情節,這可能是現在一些人拿這部片子抄作,想暗示又不敢明說的東西吧。老實說,請你們別「作」了,別忘了,影片中對高乾子弟「小北京」壯烈犧牲的描寫同樣令我們感動。現實中,在越戰中英勇犧牲和作戰的幹部子弟也不在少數。沒膽直接說出來,在這兒左扯右扯、含沙射影的影射,你們不累?!
作為在那個年代過來的人,我想告訴網友和孩子們,任何時代都有大家所說的把反主流作為獨立思考的「公知」之類的人。這些人看起來似乎「聰明」,實際上很愚蠢,大家不要受她(他)們的蠱惑。
反過來,大家無論看不看《長津湖》,有時間還真可以去看看《高山下的花環》,很感人。看完後你們的心裡自然會做出自己的判斷。
高山下的花環,是中國電影史上最好的電影,沒有之一,不論什麼題材都是第一!
《高山下花環》這部電影非常感人,在報紙上看過李存保寫的這個故事,又看了電影。記憶非常深刻,至今對粱三喜這個人物,還是非常懷念的。他本該休探親假,回老家看看剛出生的的孩子,因為對越自衛反擊戰就要打響了,他就主動地留了下來。
在一次戰斗中,在敵人的子彈飛來的那一刻,他一腳踹開了戰友,結果他犧牲了。
還有他的母親和愛人奔部隊來的路上,為了省點錢,她們是抱著幼小的孩子走了幾天的山路,省錢是為了給粱三喜生前欠的債早點還上。
還有,粱三喜的妻子,抱著孩子來給粱三喜上墳,那娘倆那小孩還不懂得,那碑的下面是她還沒叫過一聲的爸爸。
還有粱三喜的愛人收到他的遺物時,那個小撥朗鼔,那是他留給孩子唯一的玩具。
還有,粱三喜的妻子為了還清他生前欠戰友們的債。她苦苦地付出11年的努力才還上。
還有,軍長雷神爺怒斥,把後門走到前線來的那個官夫人……
這一切的一切,讓人們感動的鏡頭,深深地留在記憶里。這不能不說是本作品的成功之處。堪稱一部感人至深的佳作。
《長津湖》是一部史詩般輝煌的作品。毋庸置疑,我也非常喜歡。
高山下的花環 是國產電影的天花板 。長津湖 想表達什麼? 才疏學淺 沒有看懂 不是一個級別 沒有可比性
㈩ 《東北往事:我叫趙紅兵》到底講了什麼故事為什麼沒能上線呢
就是一個退伍戰士回到故鄉發生的一系列有趣的故事
《東北往事:我叫趙紅兵》的劇情簡介:洗心革面的趙紅兵回到家鄉,一邊和戰友小北京經營著一家「新興園」飯店,一邊尋找故人之子小龍。在尋找小龍的過程中趙紅兵因誤會結識了理發師小靜,在過程中逐漸對彼此產生依戀。趙紅兵因為收留、照顧小龍的原因招惹了大虎,小龍的頑劣也讓周圍人對趙紅兵的行為頗有微詞。各種麻煩也伴隨而來,讓趙紅兵應接不暇,而大虎也在暗處對「新興園」飯店虎視眈眈...
《東北往事:我叫趙紅兵》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 https://pan..com/s/1MrYyvHanEb11KwVcl8KSfg?pwd=1234 提取碼: 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