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為什麼美國人拍出來了功夫熊貓而中國人卻沒有,是文化不自信嗎
如果我告訴大家《功夫熊貓》是美國導演所拍攝,可能大家都會非常詫異。在我們固有的思維和認知中,熊貓屬於我們的國寶;而且《功夫熊貓》系列電影中,從故事背景和元素,再到故事情節,都充滿了中國風,但這確確實實的一部美國的喜劇電影。
之所以《功夫熊貓》被美國人拍攝出來,而不是我們中國人;並不是因為我們對於自身文化的不自信。相反我們對於自己的文化非常自信,擁有五千年的文明歷史,也是四大古國之一的我們,沒有道理會自卑。就我個人看來,沒能拍出《功夫熊貓》系列電影,都是因為下面這些原因:
雖然這是我們目前存在的短板,但我相信以我們國家的高速發展;在將來肯定也能夠躋身動漫行業前列,為全世界帶來很多精彩的動漫,在動漫的世界舞台上大放異彩。
⑵ 為什麼美國的電影裡面很少有中國人,大多數都會讓華人(黃種人)演反派,很少讓中國人做電影主角
這很正常,首先是有市場,拍電影要考慮票房,要討好觀眾,這是基本要求,有人對我們有排斥心理,自然就喜歡看。其次,很重要的是,這里還有一個意識形態的差異。從20世紀初,好萊塢電影就有「黃禍」形象,最典型的就是傅滿洲。
就連近年電影也是這樣,《加勒比海盜》里,發哥演的「嘯風」還留著這種「傅滿洲」式的鬍子——我們在國內,什麼時候看見過這種鬍子?
⑶ 為什麼有些美國電影會出現日本人和韓國人很少出現中國人
估計是在美國的中國人演員很少或者沒有 故拍出來的電影裡面不出現中國人
⑷ 電影《超能英雄》1-4季為什麼沒有中國人!
編劇是把日本人----中村、安東,代表成亞洲一片地區有超能力的人了。中村的扮演者本來就生活在美國,是個IT精英。導演選演員也不是瞎選的,你別認為是美國佬歧視咱們中國人了!
麻煩採納,謝謝!
⑸ 為什麼國外電影都沒有中國的身影
其實也有一些認真拍的,比如最近的。心迷宮。夏洛特煩惱。當然他們同樣也有很多問題,但最起碼能讓人看下去吧。
而更多的電影就是為了坑錢用明星用宣傳用情懷欺騙觀眾的,這現象成為主流之後,隨便來部電影就能掙錢,還有幾個導演能堅持認真拍電影,所以好一點的電影都被淹沒了。
國外也有爛電影,但我們一般都接觸不到,因為只有好的電影才能在國際上流通,所以拿外國好的電影比較中國爛電影,所以就只能得出中國電影不如外國的結論了。
還有很多別的原因,比如科技方面的差距,還有老話常說的「外來的和尚好念經」,某條神龍的審核制度等等等等。
總之,如果再遇到不錯的國產電影能支持就支持一下吧,國產電影想要崛起,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呢。。奧斯卡的金像獎可以說是全世界影視作品都想要得到的獎,可以說是影視作品的最高殿堂。很多製作人都想要得到的榮譽,可以說這個獎項在很早以前就有了,而且中國也是有得過。但是今年可能是全世界電影都拍的比較好吧。所以中國就沒有電影可以入選。我看每年都可以收集世界各地大量的優質的影視作品可以說他們那裡的影視作品是最全的。那些評價或者是榮譽也是最標準的。
⑹ 《名偵探柯南》中為何沒有中國角色
在很多日漫作品中,都會有不少中國角色,比如《足球小將》中的肖俊光,《魔卡少女櫻》中的李小狼等等。而我們中國人最喜歡看的《名偵探柯南》里卻沒有我們中國的角色。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原因。
其實那時候在外國人的眼中,中國是一個神一樣的存在。中國人往往都是神通廣大,似乎個個都會武術,就像現在很多外國人都覺得只要是中國人就會中國功夫一樣。這樣的規定是為了防止作品從推理類轉向玄幻類。我們可以自行腦補一下,如果在《名偵探柯南》里出現一個會功夫的中國人,而他就能把案破了,那還要柯南干什麼?這就是沒有中國角色的原因。
⑺ 為什麼美國電影很少中國人
用不到唄 中國去美國跑龍套的演員少之又少 美國只會在黑幫電影里跟中國黑幫做交易才會找幾個中國演員...
⑻ 為什麼美國好萊塢電影中很少提到中國和中國人
因為中國人相當的自卑且敏感,
任何有關中國人的場景或情節都必須要是正面且陽光,
諜中喋3中有關中國的情節被指控破壞中國公鞍的形像,
黑衣人3的中國餐館外星人被指侮辱中國人。
變形金剛的上海場景也被指有辱中國。
還有太多例子,這些片子花大錢拍的精彩片段都被刪了。
更別說李連傑拍的那部綁煉子的武打片,還有理查吉爾的紅色角落了。
所以好萊塢電影里很少提到中國原因是因為,全被廣-)電剪了。
當然也起了寒蟬效應,所以有些電影在劇本或場景上也就排除中國了,
相形之下中國大明星想上好萊塢也就相形更困難。
過於自卑且不自信的中國廣0)電才是美國電影少提中國人的主因。
⑼ 為什麼外國的動畫片特受歡迎,而很少有人喜歡國內動畫片啊。
中國動畫觀眾年齡層普遍很低,因為動畫本身面對低齡觀眾,而且受傳統觀念及政府的影響,一直在搞所謂的「寓教於樂」,整體較為幼稚。 日本動畫有完善的分級制度,且商業化運作,內容豐富 簡單點說的話,中國動畫是真正只給小孩子看的『動畫片』,而日本動畫則是與電影,小說平起平坐的媒體 中國目前少年兒童的人數是3.8億人,人均擁有國產動畫片僅為0.0012秒,而在日本,這個數字為5-8分鍾,所以我們的電視部門不得不從國外花巨資購買播放權。 目前中國有兩大動畫片生產基地———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和中央電視台。1993至1995年,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全年拍攝動畫片約500分鍾左右,數量上不能滿足播放的需要,而且這500分鍾的動畫片並非都是精品,大好的市場白白拱手讓了人。而近年,動畫片生產數量直線上升,僅僅2000年一年,就完成創歷史紀錄的5000分鍾。到去年7月10日為止,已經完成劇本6049分鍾,分鏡頭4278分鍾,原動畫2147分鍾,樣片2560分鍾,再創新紀錄指日可待。中國正在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動畫片加工國。 盡管動畫產業無論從產量和參與的製作單位都處在一個急劇膨脹的時期,但是在其市場運作方面,卻仍然停留在「小兒科」的階段。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近年來在市場化的運作上花了不少功夫。一部10分鍾的國產動畫片,在電視台播出一次只能賣到100元人民幣,成本卻高達30萬元。作為國內老資格的動畫製作單位,該廠2000年全年的銷售額為2279.6萬元。 《寶蓮燈》就是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的作品。這部國產動畫「大片」改變了「動畫片賠錢賺吆喝」的慣例,投入產出基本持平,在當時被稱為奇跡。然而當初《寶蓮燈》只做了VCD、CD光碟和故事畫冊、筆記本等衍生產品就倉促收場。 在上海播映的《我為歌狂》投資1500萬元,目前電視發行預售收入及衍生產品開發收入共300多萬元。然而這些成績和國際市場運作成熟的動畫業比起來,實在是相差甚遠。僅好萊塢的一部動畫片投資4500萬美元的《獅子王》,其票房及相關產品的總收入就達7.5億美元。 原因: 目前我國動畫市場還是處於疲軟狀態,市場經濟體制仍未完善,整個市場的運作環節中存在許多不規范、不成熟的地方。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由於人力物力有限無法全國監播,一些電視台無視《著作權法》,盜播動畫片尤其是經典老片,造成經濟損失嚴重。此外,雖然廣電總局頒布的一系列關於加強對動畫片引進和播放的規定,比如,引進動畫片不得超過動畫片播放總量的40%,但在一些中、小城市並沒有切實落實。」 中央電視台青少年節目中心副主任梁曉濤:「目前的國產動畫片尚沒有形成產業化,雖然已經有了大的進展。但是國產動畫片投入產出仍然失衡。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來自市場。簡單地說正常的市場狀態是:製片人製作動畫片,代理商銷售,影視系統播放,企業購買動畫產品形象並開發衍生產品,商家銷售產品。在我國,則還沒有完全形成這樣一個系統。製片人在製作出動畫片後除了完成播放這個環節以外,其他環節相當大程度上處於一種被動,不能適時參與系統循環,往往造成動畫片投資行為失敗。造成這種現象的深層次原因,第一,業內缺乏專業的營銷和管理人才; 第二,沒有形成良好的市場環境; 第三,國內動畫片質量上和數量上存在很大缺陷。 於是動畫在中國形成了一個奇怪的現象:投資人擔心動畫節目不能贏利而不肯對動畫節目進行投入或者擴大投入,結果是節目數量少,質量次;而企業則因為動畫節目的量、質不夠而不願參與動畫衍生產品的開發和生產,形成了惡性循環。 個人認為: 1、首先,最重要的一點,中國動畫內容上沒有創新! 對於這幾年的中國動畫,大家都很清楚, 無論是《西遊記》還是《寶蓮燈》,全都是取自中國古代神話。而且居然一點改動都沒有,觀眾在看 影片之前,對於劇情已是十分清楚,試問這樣的影片又能吸引多少觀眾?沒有創新,就好像一個人失 去了內心,空有一具軀殼。盡管外表再漂亮,卻沒有內容,觀眾看完影片後,什麼也沒得到,心靈是 空虛的。再看日本動畫,雖然沒有像迪士尼一樣的動畫效果,但是我們看了會感到心裡非常充實, 們可以為它哭,為它笑,可以有思想。但是看完國產動畫後卻是失望,氣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