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國電影爛片為什麼那麼多
1,他們不是在搞電影藝術,不是以電影做載體展示,宣傳藝術,文化,歷史,揭示人性,宣揚美好。而是以電影為工具炒作,攢名氣,無底線的撈錢
2,缺乏敬畏心,顧客本是上帝,他們卻總是在糊弄上帝,並且一再侮辱上帝智商
3,價值觀扭曲,不尊重人性,不接受批評,不懂的反思
4,沒有敬業精神,認真,用心,謙虛,刻苦,幾個必要條件對他們來說都是浮雲
5,缺乏自由創作空間,束縛過多,沒有良性競爭環境,除了互相吹捧,就是互相詆毀
6,缺乏創造力
7,缺乏想像力
以上只是絕大部分,當然我們也有一些真正在做電影的人,真正懂得真善美的人在兢兢業業的做著電影。這少部分人才是中國電影的希望。以上僅僅是個人所言,你且姑妄聽之,如觀點不同見諒
㈡ 為什麼有那麼多爛電影明知道都不會有什麼票房那拍出來
1、國情需要
中國每年總要拍一些類似反應抗日戰爭(百團大戰2016),解放戰爭(三大戰役),現代戰爭(中國藍盔2017),優秀黨員(楊善洲、牛玉儒等)這些電影拍的不是為了賺錢,是為了宣傳。
當然,拍這些電影也有賺錢的,例如八一廠的《芳華》《智取威虎山》都所獲不菲!
2、洗 錢需要
假如我獲得了一批金錢(假設一億),開個小電影公司,找人找設備拍電影,名義上花了1億,實際花上幾百萬一千萬,拍了電影。一放映,票房20萬。好了公司經營不善倒閉,錢也無影無蹤——剩下這9000萬全洗 白 了。
3、其他那些有1億或幾億票房,只是沒獲得更高票房的就不說了。
㈢ 電影是一種藝術,為什麼現在爛片那麼多
我們中國最早一批電影人還是很優秀的,都是在用心在拍電影,不管是故事情節還其影片的內涵總是能夠引發人深思,至少你看過一遍就能記得住,重復觀看每次也都有不同的感悟。而現在的國產藝術片已經沒有質量而言了,因為資本綁架下的影片,根本不是導演可以完全掌控的。為什麼有很多人他們都喜歡去看一些韓劇,一些美劇,他們會認為這些作品更有實力,並且在故事上有更多的創新,在演員的上也非常的有演技。
如果很多人做商業化,就只有一兩個人做藝術,因此也會被一說成是異類,不做商業化對於現在的一種情況來說,有非常大的風險的事情,也是一種挑戰。現實中有些更殘酷的現實就是,如同馮小剛講的一樣,垃圾觀眾也造就電影市場環境被破壞了。高質量的影片沒有好的票房,反而是那麼沒有半點內涵低俗的片子反而隨便就是幾十萬的票房打底,這如何能夠造就好的電影出現呢?
㈣ 為何中國那麼多爛片
這個問題的主要原因就在於文化和體繫上面。如果將電影題材分為五大類的話,分別是劇情片、科幻片、喜劇片、恐怖片和動作片。由於中國保守的教育文化以及社會環境等因素的影響,科幻片自然就不會是中國的強項,甚至出現了搜不到國產科幻片的情況。幾乎沒有科幻片的中國自然就失去了多元化發展的機會,再加上7、80年代港台片的風靡,導致中國的影視業單方向的在喜劇和動作片上發展。雖然中國的喜劇、動作片確實不錯,不過真正意義上的劇情片發展的還是很緩慢。由於我國的保守文化,劇情片的題材多為歷史和小康題材,講的就是我們身邊的事絲毫沒有創新,直到近幾年才出現發展。接下來要說的就是中國多爛片的主要原因,體制問題。「鬼片不能有鬼」這條可笑的條款是確實存在的。恐怖片分為血腥恐怖片和就是恐怖片兩種,說白了就是殺戮片和鬼片。但因為一系列條款的出台,從莫種意義上來說近些年來中國沒有一部真正意義的恐怖片,都是驚悚的劇情片,恐怖片已經被禁止了。接下來是劇情片,相對於其他片來說劇情片更需要演員的投入。按理來說中國擅長的小康題材應該很吃香,可結果呢?你看小康題材的劇情片卻從未會感到身臨其境。「為什麼總是別人家的女同學」「為什麼我的同桌就不這樣」,每年一批批俊男俏女從各大影視學院畢業,卻總也找不到合適的角色,這就造成了別人家打雜的都比你的明珠好這種現象。相對而言中國引以為傲的喜劇片也是只能在中國這個圈子裡火火的,由於鄉土因素太多,笑點多為「言辭」和「梗」上面。讓人笑本身是一種藝術,如果能讓所有人笑,這才是藝術大家。為什麼卓別林可以讓所有人笑,他的電影由於時代原因根本沒有一句台詞,但是他有一樣可以跨越語言障礙的』笑器『肢體語言。不過投資商們並不是很關心這個,畢竟娛樂只是為了利益,低風險,小投資,高收益,何樂而不呢。然而這一現象卻扼殺影視業上上下下對藝術現身的精神,在一個劇組中演員作著明星夢;明星作著導演夢;導演作著春夢,如果換做一個有覺悟的群體,連龍套都會為自己對藝術的付出而感到驕傲。在一個特效的著作上為什麼現如今一個個沒有名氣小製作組都能秒殺好自上萬的電影,是因為電影公司雇的人沒有能力嗎?不,是因為他們成就藝術的精神,因為從零開始的人沒有雜念,只有一顆創造奇跡的心。換句話說影視業最純凈的就是最下層,越往上越泥濘,只有沖出淤泥的人才會被大家知曉。轉回來說大片人人想拍大片,但沒人給你錢拍大片高投入,高風險,低收益,這也正是中國拍不了科幻片的原因之一,沒有上億元的投資在這種』』泥濘『『的環境下是發不了芽的。進而中國的劇情片和喜劇片就出現了入俗不朴實,空靈不通靈的現象。由於文化系統問題中國影視業已經失去了科幻片和恐怖片半壁江山,又因為體制潰敗了喜劇片和劇情片,動作片也不再是唯一未被污染的凈土,在層層因素的壓力下成就了中國今天的影業。 (絕對每一句話都是自斟酌句打出來的哦!百分百原創)
㈤ 我來告訴你,為什麼國產爛片多
具體原因如下:
1、中國審核確實是一個很大的原因。
2、中國在特技水平上不如美國也是一個原因
3、中國演藝屆功利化。中國90年代以前,拍攝的都是經典,因為那時候,中國電影、電視都是藝術,最近這些年,電影效果提升了,電影質量卻沒有了。而且整個演藝圈都被香港給帶歪了。例如以前的四大名著,無論看多少遍都不厭煩,現在翻拍很多次,都是垃圾。
4、中國體制上的原因。美國的電影有一個獨立的劇本審核制度,很多爛劇本,在劇本階段就被咔嚓掉了;所以,美國絕大多數片子,至少不至於賠錢。而中國,我們只能說制度還不成熟......
5、中國還有人情上的原因,我跟某演員關系不錯,指名道姓就要他演男(女)一號....(或者,我是演員,我跟某某關系不錯,脫不開懇求,要我出演某個爛片的男一號)(或者,我讓你演某某片子,就是給你面子,你如果不演——封殺)。還有投資方.....某老闆之類的,我們就是一點都不懂電影,我們就是有錢,我們就是要某某某當男一號、女一號.......
最明確點出這一點就是拍戰狼2的吳京,其在接受采訪是說「比如有人跟我說,這電影我投資了,你得用我女朋友。我說憑什麼啊,我自己媳婦都沒用。」
6、中國還有演員的高片酬,據說佔了電影投資的一半甚至更高....
7、美國電影就是流水線生產,套路都一樣,劇情差不多,結果都賺錢......中國電影是偶有精品,很多爛片(當然這也和國情有關).....
8、中國市場太大了,只要有辦法,就能賺錢。典型就是《天機.富春》,沒開機就知道是爛片,但是就是評價2.9的片子,通過合理營銷,最終收獲頗豐。
9、轉型期的陣痛,例如很多演員轉行當導演,也有成功的,例如吳京和陳思成。當然也有失敗的:
黃磊翻拍日本同名電影《麻煩家族》,由於不接地氣,票房只有3232.5萬,豆瓣評分4.6;「四大天王」之一的黎明也想嘗嘗導演滋味,結果處女作《搶紅》票房為1625.4萬,豆瓣評分3.2;蔡康永的《吃吃的愛》票房2729.2多萬,豆瓣評分5.3;王嘯坤的《有完沒完》票房3739.9萬,豆瓣評分5.4;高曉攀的《兄弟,別鬧!》票房1210.2萬元,豆瓣評分3.5分;張歆藝的《泡芙小姐》票房1933.1萬,豆瓣評分3.6分……
如果他們都知道自己非拍電影的料,自然會停止導演生涯,那麼爛片會少一些。
總起來一句話,市場不成熟,導致爛片多。但是不成熟也孕育生機,例如吳京和陳思成。不試過怎麼知道自己不是百億票房的導演呢?
㈥ 為什麼現在有這么多垃圾電影
現在為什麼有那麼多垃圾電影,因為現在人們的欣賞水平有所提高,人們的物質水平已經大多數都應滿足,開始追求精神文明建設,對影片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很多投資人看電影行業這一份蛋糕,所以紛紛投資電影,但由於不夠專業,所以導致電影行業參差不齊。
㈦ 為什麼現在爛片橫行
因為在這個利益的大千世界裡,很多導演和演員更多的是想著賺更多的錢,而不是想著帶給觀眾們好的作品。電影行業越來越吃香,電影也成了人們娛樂項目中的一部分,所以電影越來越多,爛片也越來越多了。
因為拍電影的人越來越多了,所以中國的電影市場才迎來了現在的春天,各種類型的電影紛紛擠上院線,電影院才成為了一種非常普遍的娛樂模式。
於是拍電影的人才得到了更多的金錢支持,我們也才能看到越來越多的電影。但我們並不能要求每一個拍電影的人都是神級導演,每個演員都演技炸裂,每個編劇都出神入化。
要知道,能拍出好電影的人本來就是少數。多數人都只是湊個熱鬧,例如郭敬明的《小時代》,如果電影市場不火爆,他真的會去拍電影嗎?可能未必。但如果沒有了這些湊熱鬧的人,給火熱的市場添油加醋,讓投資商看到電影市場的商機,那些好的電影人也很難得到金錢支持,也更難有創作空間。
所有事情都是雙刃劍,電影市場火熱的同時,催生爛片是種正常現象,就算是電影產業最發達的美國,那邊的爛片也不比我們少。
㈧ 為什麼現在有這么多垃圾電影馮小剛一句話戳破,你怎麼看
為什麼現在有這么多垃圾電影?「是不是也因為有很多垃圾觀眾才形成了有這么多垃圾電影」,馮小剛說當年他說完這句話時,成千上萬的人跑到馮小剛的微博底下去罵他,現在回頭看看近幾年的電影發展史,發現其實真就是這么回事。
挨罵是導演和演員的事馮小剛在節目中說道:製片人只看明星的票房號召力、知名導演、流量明星,再加上經典小說就成了一個成功的商業片,至於挨罵是導演和演員的事,反正有原著粉和明星返程的票房。《誅仙》上映首日票房就突破了1.4億,哪個製片人不心動?製片人著急圈錢是一方面。電影正在被觀眾的偏見慢慢毀掉,這不是危言聳聽而是正在發生,每年在電影院上映的電影數量逐年遞增,票房也穩步增長,但能讓人回味的經典電影越來越少。
㈨ 為什麼現在電影越來越爛
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搞清楚的是什麼是好電影?
在回答什麼是好電影之前,我們要先回答什麼是電影?
電影早已經跌落藝術的神壇!藝術電影已經沒落了。於是電影變成了半商品半藝術。
從這個角度上來看,爛片的出現也就有他的必然性了。
現在開始解讀這個問題:1.資本的亂入和追逐,助長電影發展的同時並將同時出現爛片。
資本的根本都是牟利的,而作為電影,想要牟利就要涉及到商業元素,很多時候並不是電影工作者給他賦予的,而是資本強加的。資本有時候是個伯樂,有時候是個地主。
資本大量的湧入,不管是會玩的不會玩的都想來玩一下,於是電影就亂了,沒套路了。爛片的出現也是個必然。2.好電影一般沒有好的資本。
中國電影長久以來比較迷信的東西是演員卡斯,導演卡斯,話題度,在他們身上集中了最優勢的資本運作,而這群人為了保住自己的金字招牌,首先想到的是票房,藝術的東西要往後放放了。所以寧肯做一個中規中矩的電影,也不能講了一個冒險的故事。
而一般年輕導演有一個好的題材想要做好,卻找不到錢,於是只能降低成本做成低成本的片子,很多方面就大打折扣了。《那些年》投資了1000萬多一點,其中有一部分是劇本獲獎,後來投資人撤資,九把刀和經紀人又自己投資的。非常用心的一部電影,但是在大陸又有多少年輕導演經歷過這種事呢。
當然馮小剛是個例外,前半生成功的商業電影給他積累了大量的人氣,所以現在他想玩點不一樣的了。3.觀眾在變化,電影的變化跟不上觀眾。
現在最主流的電影製作團隊都是以60後,70後作為班底的,80後少之又少,對於電影觀眾的把握開始有了偏頗,最早的那一套開始失去了效果,於是電影人也會茫然,所謂的爆款相,在沒有被觀眾檢驗之前,只能是扯淡,誰也不會想到小鮮肉大卡司的套路會失敗,誰也不會想到吳京的戰狼2能大殺四方。
(劃重點敲黑板)
拍電影是拍給什麼人看的?
拍給有錢有閑無聊沒事乾的人看的。這一部分人我們來分析一下都是哪類人,年齡大於35歲,基本不可能,他們上有老下有小,已經失去了自我選擇的權利,更多要遷就家人的意見。
年齡小於15歲的,基本上也不太現實,他們沒有自主選擇權的。
剩下的就是15-35歲之間的人,這一類人還要剔除掉一些上班沒時間的,創業狗沒時
㈩ 為什麼現在網路大電影那麼多拍得又不好看,跟徐克他們那些大導演拍得很差劇情很爛,這是為什麼
這個就是目前影視圈的亂象啦,總結來說就是因為現在的消費太快,賺快錢太容易了。
只要隨便找幾個人,搞一點噱頭,或者弄一個IP,像狄仁傑啊這種,就拍成電影放上網。用戶只能充值會員才可以觀看。
大多數人抱著好奇心就會去看,出品方就會通過廣告,播放量,收到分成。錢真的太好賺了啊,而且很快,根本不需要劇情。看看美女,隨便吐槽。
所以就越拍越差,沒有人想著去做出好東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