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有關於音樂的電影有哪些哦
《十字路口》、
《不能說的秘密》、
《放牛班的春天》、
《理發師陶德》、
《音樂之聲》、
《黑暗中的舞者》、
《松子不幸的一生》、
《莫扎特傳》、
《想飛的鋼琴少年》、
《歌劇魅影》、
《交響情人夢》、
《紅磨坊》、
《海上鋼琴師1900》、
《如果愛》、
《雨中曲》、
《碧昂斯的夢幻女孩》、
《玫瑰人生》、
《布魯斯兄弟》、
《跨越蒼穹》、
《紫雨》、
《控制》、
《八月迷情》、
《我不在那》、
《搖滾校園》、
《答案在風中飄》、
《北京的樂與路》、
《成名在望》、
《一生的唯一》、
《迷牆》、
《跨越蒼穹》。
這些夠不夠,
如果不夠的話,
應該還有誒-
-||
② 音樂影片的時間線
1941年- 一個新發明震撼了美國的俱樂部和酒吧:「The Panoram Soundie」是一種點唱機,並可在播放音樂的同時播放一小段短片。1956年- 好萊塢開始出現以音樂為主的電影類型。搖滾電影的浪潮開始,貓王的電影也開始盛行。這些電影有的將音樂表演融入故事劇情中,有的只是單純的諷刺電影。
1960年- 在法國出現一種可以播放影片的點唱機-「Scopitone」,但並未獲得太大成功。
1962年- 英國電視頻道創造了音樂影片節目的新樣貌。一些例如Top Of The Pops、Ready! Steady! Go!和Oh, Boy等節目造成轟動。
1964年- 美國電視頻道適應並出現了第一個以音樂為主的節目-Hullabaloo,之後許多同類電視節目陸續出現,例如Shindig!和American Bandstand。披頭四也在節目A Hard Day's Night中演出。
1966年- 第一個有整體概念的音樂宣傳影片開始播出,是披頭四的《Paperback Writer》和《Rain》兩首歌曲。在1967年初,有更多懷抱野心的宣傳影片開始出現,包括Penny Lane和Strawberry Fields Forever的影片。
1970年- :唱片業界開始發現,電視節目是推銷旗下歌手絕佳的管道。他們開始拍攝短篇的宣傳影片,早期的音樂影片以歌手在電視節目舞台的表演取代了現場表演。
1975年- 皇後合唱團推出了突破性的影片《Bohemian Rhapsody》,這支影片被認為是音樂影片時代開始的象徵,也設定了當代音樂影片的視覺語言。
1980年- 大衛·鮑伊的音樂影片《Ashes to Ashes推出。
1981年- MTV音樂電視網,一個24小時播出的衛星音樂電視頻道開播。一開始只有少數的有線電視系統業者願意配合播出這個頻道,但很快的MTV開始引起流行並成為一種文化的象徵。
1984年- 麥可傑克遜的音樂影片《Thriller(戰栗)》推出,是史上第一支有故事性的音樂影片, 此對往後音樂影片的內容帶來永久的影響。《The Making of Thriller(戰栗幕後製作過程)》的影片也在1984年發行。這也是第一部關於音樂影片幕後製作的影片。* 1986年- Peter Gabriel推出劃時代的《Sledgehammer》音樂影片。
1989年- MTV音樂電視網將他們的「音樂影片先鋒大獎」改名為「麥可傑克遜先鋒大獎」,以向麥可傑克遜在音樂影片領域的藝術成就致敬。
1989年- 麥當娜推出音樂影片《Like a Prayer》,其中的種族和宗教表現造成爭議。
1991年- 涅槃樂隊(Nirvana)推出《Smells Like Teen Spirit》音樂影片,讓嘈雜音樂(Grunge)和科特·柯本(Kurt Con)成為美國和全世界的主流音樂。
1992年- MTV音樂電視網開始標示音樂影片導演的姓名。
1992年- 槍與玫瑰推出單曲《November Rain》的音樂影片,並成為有史以來成本最高的音樂影片之一。
1995年- 10月21日MTV音樂電視網頻道在台灣正式開播。
1995年- 米高積遜與珍妮傑克遜的單曲音樂影片Scream(吶喊),成為史上最貴的音樂影片,該影片總共花費了700萬美元,成為史上製作費用最為昂貴的音樂錄影。
1996年- Pop-up Video在VH1頻道開播。
1996年- 由於MTV音樂電視網逐漸以其他節目類型取代原本的音樂影片播放。因此M2頻道開播,也是一個24小時播放音樂影片的電視頻道。
1997年- 米高積遜的Ghost音樂影片成了史上最長的音樂影片(共39分鍾),另外據說《Ghosts》才是史上最貴的音樂錄影,其成本超過了「Scream」(吶喊),但由於具體資料保密,所以現在《吉尼斯世界記錄》還是認證「Scream」為最貴的音樂錄影。
1999年- M2頻道改名為MTV2。
2002年- 由於MTV2播放的音樂影片越來越少,MTV Hits開播。
2006年- Rekto樂團推出了全世界第一支可以遊玩的音樂影片游戲
③ 關於音樂的電影(只要美國的)
比較青春的就是迪斯尼的歌舞青春(high
school
musical)和搖滾夏令營(camp
rock)了。另外我很喜歡的還有hilary
ff演得歌聲飛揚(中文名不確定raise
your
voice)和平民天後(the
lizzie
mcquire
movie)。另外,我還看過high
school
drama
queen,這個應該也算音樂相關吧。乖乖女是大明星(hannah
motanah)也不錯滴,很好看。最近很新的九(nine),我不是特別喜歡,但是也是大製作貌似。媽媽米呀我覺得就是一群大叔大嬸的事情,歌還可以,情節沒愛……歌劇院的幽靈(the
phatom
opera)很不錯。uptowns
girl應該也能算是音樂相關吧,挺好看的。補充樓上的,發膠的英文名是hair
spray.
如果是音樂相關的不知道舞蹈的算不算呢,把我喜歡的也給你吧。美少女啦啦隊(bring
it
on),舞出我青春(step
up),還有一個我不知道中文名字的another
cinderella
story(注意不是a
cinderella
story)。我看的電影美國的居多,這些應該都是美國的吧……
④ 關於音樂的電影有哪些
你就去找音樂劇呀…《媽媽咪呀》就是…其他電影不是以音樂為表現形勢但也有許多好歌。如果結合劇情的(也就是劇中主角是喜歡唱歌的)《平民天後》《辣媽辣妹》也不賴…我喜歡歌舞青春,也超愛平民天後的插曲什麼的
⑤ 有沒有一些有關音樂的電影
關於樂隊的不是很清楚,關於音樂的還是有的,
《august
rush
》講述了孤兒奧古斯特·拉什(August
Rush)(弗雷迪·海默飾)為尋父母來到紐約,在遇到神秘陌生人(羅賓·威廉斯飾)後成為街頭賣藝者,奧古斯特依靠自己非凡的音樂天賦最終與自己父母相認的故事。
音樂非常非常有感覺,推薦!
《once》小成本電影,賣花女(Marketa
Irglova飾)被街頭藝人(Glen
Hansard飾)的音樂所吸引,開始了一段盪氣回腸的浪漫故事。喜歡的人很喜歡,不喜歡的覺得一般。值得一看。
《搖滾青春》貌似有兩部。也翻譯做要滾滾夏令營。強納斯兄弟在裡面是主演,但是不是圍繞著他們這個樂隊。半符合你說的關於樂隊的。
《貝隆夫人》,得過奧斯卡的片子多少還是有看點的,麥當娜的表演也是可圈可點,音樂也是悠揚動聽。
《海上鋼琴師》,《音樂之聲》》《放牛班的春天》比較經典。
《媽媽咪呀》類似音樂劇,
《歌舞青春》之前很火熱,應該也是知道的~
然後日本的《搖擺女孩》講述一群不會爵士樂的女高中生,被迫參加課後的音樂活動,學習樂器。雖然一開始很排斥,但慢慢懂得了爵士樂的樂趣。我挺喜歡的~最後的結局是happy
ending噢,感覺很爽~
⑥ 有哪些講述關於音樂的經典電影
音樂題材的經典電影:
《海盜電台》
《音樂之聲》
《海上鋼琴師》
《黑暗中的舞者》
《和你在一起》親情總是很感人
《她比煙花寂寞》這部絕對經典,但看過的人不多
《鋼琴教師》畫面很美
《八月迷情》一般般,但是你要的勵志型的
《ONCE》很好看
《放牛班的春天》
《音樂之聲》《舞出我人生》系列,舞蹈很炫目,音樂也很時尚,青春氣息濃厚,非常勵志。
《夢幻女郎》,依舊是勵志主題的,小天後碧昂斯有出演,音樂是不用說的。
《貝隆夫人》,得過奧斯卡的片子多少還是有看點的,麥當娜的表演也是可圈可點,音樂也是悠揚動聽。
《歌劇魅影》,同名歌劇、音樂劇的影響力非同一般,由韋伯親自作曲,無論是故事、音樂、畫面都堪稱經典。
《媽媽咪呀》、《音樂之聲》和前兩部一樣都有相關的音樂劇作品,也都是佳作。 《放牛班的春天》,很感人,是本人稱贊不多的法國電影。
《海上鋼琴師》,完美地講述了一個鋼琴天才1900的傳奇人生,影片中的音樂可以當做唱片欣賞,極其優美。 《鋼琴師》,很值得一看。
《誰動了我的琴弦》筆筆的音樂電影dancer in the dark--bjork主演,她自己也唱,是真正的音樂電影fight club三峽好人--純音樂,氛圍烘托的好,另外賈樟柯系列的都很好,他很有才華,用的音樂也好。我們倆--歌舞青春 123跳舞大電影發膠灰姑娘之舞動奇跡搖滾夏令營公主日記熱力四射街舞少年 媽媽咪呀舞出我人生1、2平民天後勁歌飛揚 《歌劇魅影》,
⑦ 有哪些關於音樂的電影推薦
關於音樂的電影我看過,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愛樂之城》,她的男女主之前都有各自的挫折,但是後來因為相同的愛好走到了一起,整部電影都很歡快。
⑧ 有哪些關於音樂的電影
1.《尋夢環游記》
熱愛音樂的米格爾(安東尼·岡薩雷茲 Anthony Gonzalez 配音)不幸地出生在一個視音樂為洪水猛獸的大家庭之中,一家人只盼著米格爾快快長大,好繼承家裡傳承了數代的製鞋產業。一年一度的亡靈節即將來臨,每逢這一天,去世的親人們的魂魄便可憑借著擺在祭壇上的照片返回現世和生者團圓。
⑨ 有什麼有教育意義的音樂電影
海上鋼琴師 《音樂之聲》講述了音樂的偉大魅力,以讓人學會欣賞音樂,從音樂中擷取快樂 是一部改編自瑪麗亞·馮·崔普的著作《崔普家庭演唱團》的戲劇作品,最初以音樂劇的形式於百老匯上演,之後被改編成電影,其主題曲與電影同名。同時,中央人民廣播電台和廣東電台也均有一檔節目名為音樂之聲。
⑩ 以音樂為題材的電影及簡介
追夢女孩
克蒂斯·泰勒(傑米·福克斯)原本是一位汽車推銷員,但這位中年黑人男子一心想進軍樂壇,他認為憑借自己的頭腦肯定能當一個出色的經紀人,於是他在底特律街頭物色有天賦的歌手。他在一個流動舞台上發現了有著優異唱功的女子樂隊DREAMETTES,三個美麗的黑人女孩,蒂娜·瓊斯(碧昂絲·諾里斯)、艾菲·懷特(珍妮弗·哈德森)與洛雷爾·羅賓森(阿妮卡·諾妮·羅斯),盡管穿著廉價的服裝登台,但她們的歌聲征服了克蒂斯。克蒂斯與這個女子組合的領班C.C.商談進軍樂壇的事宜,身為艾菲·懷特的哥哥,同時有著出色作詞作曲能力的C.C.與這三名懷著音樂夢想的女孩都把自己的命運交給了克蒂斯,由他帶領進軍樂壇。憑借過人的口才,克蒂斯說服了黑人歌星詹姆斯·厄里(艾迪·墨菲),讓其提攜三名女孩。這個激情彭湃外號「雷神」的歌手目前正處於轉型期,他讓三位女孩為其和音,沒想到這樣的組合讓觀眾耳目一新,女孩們的表現深得觀眾喜愛。一段時間後,克蒂斯讓三名女孩以「DREAMGIRLS」的組合登台。艾菲·懷特身為三人中唱功最好的一個,一直擔任主唱一職,然而精明的克蒂斯知道,三人中最漂亮的女孩丹娜·瓊斯應該是最有商業價值的一個。於是他讓蒂娜接替艾菲擔任主唱。深愛著克蒂斯的艾菲受到嚴重打擊,在幾次演出之後她終於忍不住退出組合。而丹娜則憑借出色的外貌與唱功成功進入美國主流樂壇,更成為一代偶像。與此同時,克蒂斯與DREAMGIRLS使得黑人音樂被主流文化接受,他們成功的背後,交織著背叛、欺騙、相愛、仇恨等各種負責的關系。成名的代價有多高,這群追夢者直到最後也說不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