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音樂圖片 > 電影英雄的音樂特色

電影英雄的音樂特色

發布時間:2023-01-05 14:16:50

1. 電影《英雄》里的背景音樂什麼

1.Hero:Overture
蒼:序曲
2.For
The
World
-
Theme
Music
天下:英雄主題
3.Above
Water
在水一方
4.Hero
(Theme
Song)
-
王菲
5.At
Emperor』s
Palace
闖秦宮
6.Fareweall,Hero
英雄葬禮
7.Gone
With
Leaves
飄:胡楊林
8.In
The
Chess
Court
棋館古琴
9.Longing

10.Love
In
Distance
咫尺情涯
11.Snow
飛雪
12.Sorrow
In
Desert
悲情沙漠
13.Spirit
Fight
惺惺相惜
14.Swift
Sword
十步一劍
15.Take
Me
Home
帶我回家
16.Warriors

17.Yearning
For
The
Peace
和平天下
你說的是哪一個。。。

2. 電影《英雄》裡面的背景音樂是什麼

1.Hero:Overture 蒼:序曲
2.For The World - Theme Music 天下:英雄主題
3.Above Water 在水一方
4.Hero (Theme Song) - 王菲
5.At Emperors Palace 闖秦宮
6.Fareweall,Hero 英雄葬禮
7.Gone With Leaves 飄:胡楊林
8.In The Chess Court 棋館古琴
9.Longing 欲
10.Love In Distance 咫尺情涯
11.Snow 飛雪
12.Sorrow In Desert 悲情沙漠
13.Spirit Fight 惺惺相惜
14.Swift Sword 十步一劍
15.Take Me Home 帶我回家
16.Warriors 風
17.Yearning For The Peace 和平天下

你說的是哪一個。

3. 張藝謀《英雄》背景音樂叫什麼悲涼的小提琴曲子

《英雄》02年出過電影原聲帶,裡面大多背景樂都用到了提琴,其中主題音樂叫:天下(For The World)

4. 電影《英雄》中的音樂都有哪些無名與長空棋亭大戰時,老者所彈奏的樂曲叫什麼名字

1.Hero:Overture 蒼:序曲
2.For The World - Theme Music 天下:英雄主題
3.Above Water 在水一方
4.Hero (Theme Song) - 王菲
5.At Emperor』s Palace 闖秦宮
6.Fareweall,Hero 英雄葬禮
7.Gone With Leaves 飄:胡楊林
8.In The Chess Court 棋館古琴
9.Longing 欲
10.Love In Distance 咫尺情涯
11.Snow 飛雪
12.Sorrow In Desert 悲情沙漠
13.Spirit Fight 惺惺相惜
14.Swift Sword 十步一劍
15.Take Me Home 帶我回家
16.Warriors 風
17.Yearning For The Peace 和平天下

5. 張藝謀電影<英雄>中的背景音樂

打開網址:http://lib.verycd.com/2005/06/25/0000055175.html
原聲大碟 -《英雄》(Hero)
[[eMule專用的下載鏈接,您必須安裝eMule才能點擊下載]]

中文名稱:英雄
英文名稱:Hero
資源類型:APE
發行時間:2003年07月16日
專輯歌手:原聲大碟
地區:大陸
語言:普通話

專輯曲目:
01、Hero:Overture 蒼:序曲
02、For The World-Theme Music 天下:英雄主題
03、Warriors 風
04、Gone With Leaves 飄:胡楊林
05、Longing 欲
06、At Emperor s Palace 闖秦宮
07、In The Chess Court 棋館古琴
08、Love In Distance 咫尺情涯
09、Spirit Fight 惺惺相惜
10、Swift Sword 十步一劍
11、Farewell,Hero 英雄葬禮
12、Sorrow In Desert 悲情沙漠
13、Take Me Home 帶我回家
14、Above Water 在水一方
15、Snow 飛雪
16、Yearning For The Peace 和平天下 Bonus Track
17、Hero(Theme Song)Performed By Faye Wong(Composed By Zhang Ya Dong,Lyrics By Lin Xi)英雄(主題曲) 王菲主唱(張亞東作曲,林夕填詞)

《英雄》里的背景音樂不只一首,所以我不知道你說的是哪一首,沒辦法給你發到郵箱。上面的曲目是原聲大碟中的所有音樂曲目,你可以自己聽聽是哪一首。

6. 如何評論譚盾為電影《英雄》所作的曲子

‍‍我覺得判斷一支曲子,尤其還是電影配曲的創作水平高低,拋開技術層面。單單聽曲腦海中能浮現出一幅幅畫面,這些畫面和你眼睛看到的幾乎完全重疊。或者聽到這些曲子,你會和電影主人公一起心碎或一起興奮。或者乾脆就讓你放下手頭的事情,停下趕路的腳步......無疑,譚盾的創作基本都達到了這些高度,那麼這就是高水平!‍‍

7. 電影《英雄》的主題歌

《英雄》主題歌:頌英雄--王菲
王菲《頌英雄》
電影《英雄》主題曲
曲:張亞東 詞:林夕

在很久或者不久以前在傳誦
人影憧憧
有人倒下來獲得光榮
一個人跌倒總有旁人為他而心痛
你的英勇是他的殘忍
誰能夠為所有人效忠
看誰看懂想誰想通
誰都忘記了寬容
只想著自己的英勇
誰提著燈籠看左看右都有他苦衷
堅持執迷頑固說到底
每個人只為自己效忠
我們等待改變世界的英雄
看誰在最後成功
染紅整個天空成全了誰的夢
這世界需要有人被歌頌
我們等待保護自己的英雄
轟動好讓自己感動
染紅整個天空成全個人的夢
這世界需要有人被歌頌
我們等了一個又一個英雄
看誰在最後成功
染紅了誰天空成全了誰的夢
只是為了叫千萬人鞠躬

http://mp3..com/m?f=ms&tn=mp3&ct=134217728&lf=&rn=&word=%CB%CC%D3%A2%D0%DB&lm=-1

http://www.5yoo.net/mtv/play/1861.html

8. 《英雄》電影介紹及評析

導演:張藝謀 編劇:李馮 、張藝謀 、王斌 製片:李馮 、張藝謀、王斌 演員:李連傑(無名) 梁朝偉(殘劍) 張曼玉 (飛雪)陳道明(秦王) 章子怡(如月) 甄子丹(長空) 文學策劃:王斌 攝影指導:杜可風 攝影:趙小丁 武術導演:程小東 美術:霍廷霄 易振洲 服裝-人物設計:田惠美 錄音:陶經 剪揖:翟茹 作曲:譚盾 製片主任:張震燕 副導演:劉國楠、周偉

一、秦宮,黑色。開篇。 戰國末期,六國征戰,秦國最強。秦王趙政[1][2](陳道明飾)懷著一統天下的抱負,卻成為眾多刺客的刺殺目標。 這一天,秦王趙政[3]將要召見一位名叫無名的小官吏(李連傑飾)。無名一襲黑衣,氣宇軒昂,走進青黑色的大殿。 這也許是中國歷史上最空的一座皇宮。沒有宮女侍衛,沒有任何裝飾,一派肅殺之氣。秦王一人高居王座,與無名遙遙相對。 自從三年前的某一天,兩名刺客沖破三千侍衛的阻擋,殺入殿內,秦王就一直處於深深的恐懼之中。為了不給刺客以藏身之處,這個大殿成了世界上最空的一座皇宮。甚至侍衛,也只能守候在殿門之外。除非,誰能夠像無名這樣,殺死秦王的心腹大患。 [無名,與秦王遙遙相對,開始講述他如何殺死秦王的第一個心腹大患,刺客長空(甄子丹飾)。] 二、棋館,黑色。無名的講述。 雨天,棋館里,在盲人老者的撫琴聲中,長空擊敗秦國七大高手,正待走出棋館,無名一聲斷喝留住了他。"慢!" 古琴聲中,雨水順著棋館青黑的屋檐流淌,兩個黑衣人上下翻飛。狀如舞蹈,然而卻是一場生死角逐。 無名一劍刺出。與劍的快速相比,雨珠的滴落變成了緩慢的滑行。 長空倒地。 【殺死刺客長空者,能近秦王二十步。重賞之餘,無名獲准與秦王相隔百步。他開始講述如何殺死令秦王三年不能安寢的另外兩個心腹大患,刺客殘劍(梁朝偉飾)與飛雪(張曼玉飾)。】 三、趙國,紅色。無名的講述。 無名一身紅衣,以向殘劍求字為名來到殘劍飛雪隱居地,趙國書館。殘劍正在沙地練習書法
。盡管一身紅衣,卻掩不住他一臉的落寞。如月也是一身紅衣,侍奉在旁。此時,秦軍大兵壓境,箭如飛蝗般撲來。藏書閣眾人紛紛中箭,未中箭者卻依然堅持練習書法。趙國書法正是以剛烈而著稱的。箭中,殘劍奮筆疾書。飛雪無名奮力擋箭。箭陣停了。殘劍寫完了他的字,是一個血紅的「劍」字。 為對付兩大頂尖高手,無名決定採取離間計。他與二人相約比武時說,長空在被自己殺死之前,托他轉交給飛雪一樣東西。 在把那樣東西交給飛雪的同時,無名把嫉妒也放在了殘劍心裡。 是夜,殘劍撕開如月的衣裳。如月放肆地笑著,彷彿笑給飛雪聽。 嫉妒是拌著蜜汁的烈性毒葯,這種毒葯沒有解葯。當無名精心炮製的這份毒葯終於發作時,飛雪的劍穿過木門,殘劍頹然倒地。 凄美的黃葉林,如月向飛雪尋仇。她們彷彿在刀刃上踮起足尖,展開絕望的舞蹈。黃葉在飛旋,撲打著她們,彷彿那令人窒息的愛情。只有當她們在黃葉林之巔飛行時,藍天偶然呈現,卻更快地被她們或將她們拋棄。 如月一次次發出絕望的攻擊,她慘淡的青春,曾經只被一個男人而照亮了一瞬間。而現在,她只想讓這所謂的青春被仇恨全部點燃,然後燒盡。 她只是個侍女,她只能擁有一個侍女的武功以及全部的悲哀。 她被結果了。 一切都變得血紅,那曾經的黃葉,那曾經的藍天,都沉浸在一片血色之中。 飛雪也因此心神大亂,被無名一劍刺死。 【無名講完,將巨幅「劍」字獻予秦王。秦王宣布更豐厚的重賞。同時,無名獲准與趙政相隔十步。在他們之間,燭火向著秦王燃燒著,呼呼作響,秦王突然說,無名,你在撒謊。】 四、藍色。秦王的猜想。 三年前,秦王曾與殘劍飛雪有過難忘的較量。在秦王的印象之中,殘劍、飛雪頗有俠者風范,怎麼可能如無名描述得那樣狹隘,受情慾所困?而最大的可能是: 無名也是一名刺客! 無名練下一門「十步一殺」的獨門武功,這種武功可以在十步之內迅速致對方以死地。但是秦宮戒備森嚴,只有殺死著名的刺客長空、殘劍、飛雪,才能夠獲得近秦王十步的機會。 長空,其實是無名的朋友,甘願自殺。棋館一幕,其實是兩人商量好,在秦國捕快面前上演的一場好戲。 殘劍與飛雪為保全對方,爭先赴死,而終於被飛雪偷襲成功,飛雪偷襲刺傷殘劍,孤身赴死。 秦王還猜想,殘劍與無名在九寨溝的湖畔還有過一次真正點到即止的君子間的比武。 湖面飄浮著小亭,飛雪的屍體躺在那裡。兩個男子,輕柔地飛過湖面,有如翩翩驚鴻。他們彷彿是在水面上進行著憂傷的舞蹈。為了不得不的使命,必須讓愛與柔情漂流。 【巨大的「劍」字下面,秦王講著他的猜測,還有他將要統一天下的抱負。「那將是一片大大的疆土。」在他與無名的十步之間,燭火呼呼作響。秦王接著說,「你知道我是怎麼猜出來的嗎?我從這燭火中感覺到了殺氣。可是,」他又懷疑地問,「為什麼,它又開始搖擺?」】 五、綠色,白色。無名講述真實故事。 三年前,殘劍飛雪聯手刺秦。 那時的秦宮,還有著巨大的綠色幔帳。然而,當他們闖入這綠色幔帳的秦宮,見到秦王時,殘劍卻放棄了。在漫長的練習書法修習武功的過程中,殘劍領悟了什麼。 飛雪為此三年未同殘劍講一句話,她不肯原諒,他那功虧一潰的收手。 現在,無名又一次在他們面前提起「刺秦」兩個字。 藏書閣,無名演示著他精準的劍法。他的劍精確地剖開一桿纖細的毛筆,穿過筆尖。他的劍能夠准確地穿過人體的兩個穴位,從而保證被刺者當時的倒地只是一時的假死狀態。事實上,長空並沒有死。而殘劍和飛雪也可以不必死。 然而,畢竟這仍然是冒險。 次日,殘劍飛雪赴約。路上,兩人都准備動手,但到底是飛雪搶了先,殘劍眼睜睜地看著飛雪赴死。 在無名奔赴刺秦之路時,殘劍攔住了他,在地上寫了兩個大字。 六、秦宮,黑色。 是哪兩個字?「天下。」在這兩個字面前,個人的仇恨似乎顯得微不足道。這正是無名與秦王之間的燭火搖擺不定的原因。秦王將劍擲在無名桌前,說:「你選擇吧。」而當他背過身去,面對殘劍寫下的那個巨大的「劍」字時,秦王忽然明白了殘劍在三年前領悟到的東西: 「第一重境界,手中有劍,心中亦有劍;」「第二重境界,手中無劍,心中有劍;」「第三重境界,手中無劍,心中亦無劍;」 無名垂下了雙手。他轉過身去。他走出大殿。他來到黑色的宮門前。而三千黑衣侍衛皆已涌來。一片涌動的黑色中,他們的紅色的帽纓星星點點,分外醒目。「殺,還是不殺,請大王定奪。」秦王沉呤著。「若不殺,則有違大秦律令,有礙統一大業。」聲潮洶涌。秦王手向下一揮。萬箭齊發。 七、雅丹地貌,白色。結局。 消息終於傳來。飛雪惱怒地揮劍與殘劍比拼。終於,飛雪一劍刺出,殘劍卻並不躲避,坦然承受。沒有鮮血流出,因為一切都是那樣潔白。飛雪自殺。「殘劍飛雪,人不離人,劍不離劍。」那裡,帝王實踐了"天下"的理想。無名被隆重其事地厚葬; 這里,他們實踐了不離不棄的諾言。風吹動了他們潔白的衣袂。 畫外音,長空為了紀念三位好友,從此棄武。
製作公司:中國電影集團公司 北京新畫面影業有限公司 發行公司:北京新畫面影業有限公司 銀都機構有限公司 精英娛樂有限公司
獲獎情況
美國影評學會最佳外語片獎;
多倫多影評學會最佳外語片獎。 第53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阿爾弗雷德·鮑爾獎。 第75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提名。 第22屆香港電影金像獎: 最佳攝影; 最佳原創電影音樂; 最佳服裝造型設計; 最佳美術指導; 最佳動作設計獎; 最佳視覺效果獎; 最佳音響效果。

電影評論
在商業與藝術之間的宏大影像敘事 《英雄》是著名導演張藝謀面對電影全球化和商業化的背景,實現自身藝術轉型的一個重要標志。《英雄》明星雲集,場面宏大,畫面精美,武打設計揮灑寫意,將中國傳統意境於動作片的暴力美學造型相結合,創造了中國大陸電影新一輪的票房神話和電影產業化模式。美國《華爾街日報》認為:「《英雄》真正拉開了中國大片時代的帷幕」。同時,《英雄》在商業與藝術之間的宏大敘事策略,也在知識分子、普羅大眾、官方意識形態和電影專業人事件引發了激烈的爭論。 關於《英雄》的主題,一直是爭論的焦點。電影《英雄》的題材來自「荊軻刺秦」的故事。自從《史記》以來,「荊軻刺秦」的故事一直被人稱頌,其中獨立個體抵抗強權的精神更是其中的內核,而「俠」也被定義為「以武犯禁」,武俠文學和後來的武俠電影的社會功能都是用俠的形象在一定程度上沖破社會禁忌,對抗強權政治,為讀者或觀眾提供在現實中得不到的快感。而20世紀80年代以後,周曉文和陳凱歌都對這個題材進行了影像化重寫,其中對主流意識形態的反抗和對親王等歷史人物的心理重構,都反映了現代性啟蒙敘事對電影影像的影響。但是,在《英雄》中,張藝謀改變了敘事策略,其主題在商業和藝術之間遊走,消解了其中啟蒙的反抗意味,反映了中產階級在目前國內的文化語境之下對宏大敘事的矛盾心態。可以說,《英雄》體現出當前社會對於權力的基本認識:崇拜權利與夢想對抗強權並存,而影片試圖調和這種矛盾。把鞏固權利與向權利挑戰這兩種對立的要求並列地組織到故事中,是這部影片的獨特創意。作者提供了兩個位置供觀眾同時選擇:有權者與無權的挑戰者。作者用各種電影手段極力在道德上平衡這兩種人的關系。這反映了作者自相矛盾的英雄觀,他試圖把兩者都打扮成英雄。正是這種看似模稜兩可的態度,導致了兩者實質上的互相消解,使兩類人物都不符合傳統觀念中的英雄。但是,電影以形象感人,觀眾習慣性地首先與無名、殘劍、飛雪等為代表的俠認同。他們是對荊軻之類轉為豪門貴族賣命的亡命之徒的改寫,以一種新的身份示人,是士與俠的綜合。無名用劍柄象徵性地刺秦王這個舉動是全片的點睛之筆。這種敘事或許牽強,卻極具象徵性,體現出作者的良苦用心:影響統治者的觀念比消滅他們的肉體更重要、更有效。無名、殘劍之類不可能用暴力奪取統治者的權利,只能轉而求其次,通過發揮更大的話語權,以傳達自己的呼籲和平的觀念。應該承認,導演在抹平縫隙掩蓋矛盾方面使用了很多心思的,這是商業片的必然選擇。一部影片的流行很可能滿足了不同觀眾的許多利益和願望,從理性上分析,它們很可能出自互相沖突難以協調的意識形態。贏得觀眾的要訣在於,不要突出某種意識形態壓服其他,企圖根本解決現實中無法解決的矛盾,而是找到調和之道,使各種利益集團從文本中都能找到令自己滿意的因素。 《英雄》在藝術和商業結合上也有著相當的創新。除了「羅生門」式的敘事策略,借鑒好萊塢的大片模式,對武打場面、影像畫面設計、視聽效果等方面也都頗有新意。可以說,《英雄》是一場視覺上的盛宴。所有關於中國的視覺符號,《英雄》里都不遺餘力地再現:圍棋、書法、劍、古琴、山水、竹筒、弓箭、巍巍樓宇、漫漫黃沙、青山碧水、紅牆綠瓦。就色彩而言,《英雄》中,是「紅」與「黑」的對立和碰撞。「黑」是秦朝的代表顏色,象徵著宏大敘事的壓力,主流意識形態的威嚴,而影片以紅色隱喻國仇家恨,以紅色象徵火山爆發前的內在力量,以紅色宣示一種劍俠特有的矢志與抱負。影片伊始,即表現秦國的強大軍隊、蓋世的宮殿建築、濃煙而沉穩的黑色。黑色衣著的嚴肅的秦王頭頂黑冠、腳穿黑靴、身穿黑甲,穩坐黑色龍柱的黑色秦宮,豪氣不凡,莊重威嚴。在描寫俠客的片段中,鮮艷奪目的紅色則占據著絕對統治地位。殘劍、飛雪及如月等人物的服裝均為紅色,與少暗紅色的場景空間熔鑄為一體,形成烈火般的紅調,給觀眾以極強的視覺沖擊力。例如,如月誓為主人報仇一節,與飛雪在胡楊樹林中生死對決。在這場戲里,急速運動的敵手中劍身亡,血眼看世界,使畫面和空間變赤,頗有驚天地泣鬼神的意味。在聽覺方面,《英雄》也把武俠片的音效提升到一個新的境界。影片配樂是著名音樂人譚盾。他不再像以往武俠片那樣強調刀劍、拳腳、飛行的強烈誇張表現,相反,英雄的配音和擬音方面都相當克制,他們更重視體現「綿長」「幽遠」的意境,更強調聲音的質感。充分容納各種具有表現力的細節化聲音段:不僅有鼓聲、琴聲、伊扎特帕爾曼的小提琴,甚至是各種在武俠場面中的自然聲音。這些克制後表達出的已經令人大開「耳」界。例如,正對畫面,背景聲安靜得像清澈的湖水,在一片衣袂揮舞和鼓聲的中低音中,劍聲劃破空氣的銳響,配合人影騰挪的聲音。槍劍相撞後的漸弱的震顫聲,極富韌性極具質感。讓人印象深刻的是為描述李連傑劍法之准,他一劍橫貫毛筆,從劈裂筆桿竹質到筆尖毛質聲音的變化。還有在九寨溝對決的劍戲,人腳踏在平靜的水面聲,劍挑破水,震開的一圈圈漣漪聲,人耳悶在水利到躍出水面後撲面而來的空氣感等等。 《英雄》帶來的電影產業化運作的模式也是頗有啟示的。從前期的策劃籌備、類型片明星制,到拍攝製作,最後宣傳發行,《英雄》呈現給人們的,是一整套迥異於國產電影以往操作路數,卻又完全符合商業規律的市場化電影運作範式。《英雄》上映2個月,國內票房就達到2.4億元人民幣,毫無疑問,《英雄》獲得了國產電影空前的商業成功。從某種程度上說,《英雄》是中國電影產業化道路的一塊里程碑,它在藝術和商業結合的中國武俠類型片的發展上,有著豐富的啟示意義。 《英雄》在中國電影史上的幾個第一 1,使得國產電影的票房第一次在本土打敗了進口的電影(主要是指好萊塢電影) 2,第一次打破了以前計劃經濟遺留下來的不合理的票房分配製度,提高了國產片投資方的票房分配比例,從而增加了投資方的投資信心和積極性。 3,打破了電影音像版權的單方壟斷價格,使得音像版權的價格上升了幾十倍。 4,第一次使中國電影在北美市場戰勝了好萊塢大片,連續兩周成為北美的票房冠軍。

9. 如何評價張藝謀電影《英雄》

《英雄》在國內外之大相徑庭的評價和口碑。國內的影評人和觀眾對這部電影多持負面態度,統一的認為這部電影缺少內在精神價值判斷,充斥藝術靈魂的空洞,華麗有餘而內容不足;而西方媒體和觀眾卻視這部電影為神作,例如我一個畫畫的美國朋友認為此片是他看過最好的非英語電影,用「無盡的詩意」和「純粹的藝術想像」去贊譽它。

第一,「武俠」的概念是主觀的。沒有一個今天的人是真的生活過在一個「武俠」的世界裡的,也有沒有一個字典或一本教科書來給出「武俠」這一含義的標准解釋。所以,人們對於武俠的理解都是基於文學、美術、影視等人為創造的、間接建構的信息,那麼,這個「武俠」的概念和觀點就是絕對主觀的。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一千個人就有一千個「武俠」,一千個「江湖」。張藝謀拍的是一個自己臆想里的「武俠」精神,所以,有人叫好,有人批評,是很正常的。

第二,「武俠」不是張藝謀成長的世界,也不是他骨子裡的精神。張藝謀是個典型的「中國式」導演,他的成長環境、審美品位、藝術理念,都是很傳統的,中國式的大紅大綠,透露著人多、地大、黃土高坡的壯美和豪情。所以,類似於《紅高粱》、《菊豆》、《大紅燈籠高高掛》、《秋菊打官司》等傳統文化的、鄉土環境的、內陸氣息的、現實主義的電影題材才是張藝謀根子里的東西。他深有體會,包含情懷,所以這類題材的電影他拿捏得當,立意深刻,飽受好評。較徐克這樣的導演而言,《英雄》想表達的武俠世界絕對不是張藝謀的主場,也不是他的專長,所以電影拍得不進油鹽滋味,可以理解。

第三,《英雄》是張藝謀的野心之作。不可否認的,張藝謀拍《英雄》是受到了李安的《卧虎藏龍》的影響,他也想拍一個叫西方人大開眼界的視覺奇觀,並進軍好萊塢,最好能拿個奧斯卡。新千年後的張藝謀,已經憑借《紅高粱》、《菊豆》、《大紅燈籠高高掛》、《秋菊打官司》、《活著》、《搖啊搖,搖到外婆橋》,包括《我的父親母親》在國內獲得了無數的聲譽,已經是國內一線大導演,於是野心放大,想征服國外市場,也是情理之中。這種國內大導演想在國際市場獲得認可的心態在後來的馮小剛身上體現的更明顯。作為一個賣座但不得獎的導演,馮小剛自己也坦言,《夜宴》算是他進軍國外、企圖得獎的野心之作,最有趣的是《卧虎藏龍》、《英雄》、《夜宴》有一些一以貫之的元素,例如章子怡的形象,譚盾的電影音樂(這三部電影音樂完成了譚盾自己的「武俠三部曲」)。所以,在這個基礎上,我們應該明確,張藝謀拍《英雄》的主要目的是給外國人看的。他選擇了一條自己不擅長走的題材道路,目的是證明自己的視覺藝術控制力,至於結果怎麼樣,我們細細來看。

就中國電影進程來看,《英雄》毫無疑問是中國電影「大片時代」的里程碑。自此之後,中國電影拉開了商業大片的時代帷幕。砸投資,拼明星,狂宣傳,這開始成為一種商業操作的模式。

10. 分析英雄之城紀錄片的電視音樂方面的特色

分析英雄之城紀錄片的電視音樂方面的特色
音樂是一種特殊的語言,是表達人的思想感情、反映現實生活的一種藝術。隨著人們對電視專題紀錄片觀賞需求的增加和品味的提高,背景音樂在這一片種內的作用與地位也與日俱增,尤其是在大型專題紀錄片中,在創作盡可能豐富多彩的視覺世界的同時,也要創造出更加豐富多彩的聲音世界,產生更大的感染力。電視專題紀錄片中的背景音樂,不僅具備了音樂的共性,也具有自身鮮明的「敘述性」特徵。因此,合理、准確、優美地編配、製作電視專題紀錄片中的背景音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本文試從背景音樂的特點、功能等方面,論述背景音樂在電視專題紀錄片中的作用與地位。
一.電視專題紀錄片背景音樂概述
背景音樂也被稱為配樂,通常是指用來調節氣氛的音樂,映襯於情節和畫面之中,以增強情感的渲染力,讓觀賞者有身臨其境的感受,以聽覺的感染加深對視覺形象內含的理解。電視專題紀錄片中的背景音樂可以是歌唱或者伴奏,但通常是無音響人聲的。背景音樂自歐洲起步後發展迅速,在配合畫面以及情節推進的同時,還擁有聲、畫融合產生的獨特風格與魅力。幾乎每部優秀的電視專題紀錄片,都能夠把其中所含的背景音樂單獨提取出來,作為副產品廣泛傳播。電視專題紀錄片中的背景音樂來源廣泛,它可以在尊重知識產權的基礎上取自迄今所有的原創音樂作品的旋律作為音源,也完全可以根據片子的性質、基調,進行針對性的原創、改編、製作、剪輯合成,使其更加符合片子主題以及畫面結構的需求,達到「聲」和「畫」銜接的視聽藝術效果。
二.電視專題紀錄片中背景音樂的作用
匈牙利電影理論家貝拉・ 巴拉茲在《電影美學》中提到:「有聲電影的任務是為我們展示我們周圍的聲音環境,我們生活在其中的聲音世界,除了人的語言以外,一切東西都能說話,並且不斷地影響並支配著我們的思想感情,從大海的細雨到大城市的嘈雜。」正如貝拉・ 巴拉茲所說,音樂是優美動人的,它是表達人類感情的一種藝術形式。就電視專題紀錄片的背景音樂而言可分為兩類:有音樂的電視專題紀錄片和無音樂的電視專題紀錄片。隨著電視專題紀錄片創作手段的多元化,現今,無音樂的電視專題紀錄片正越來越少。因為背景音樂在電視專題紀錄片中的重要性日益凸顯,創作者也越來越把它當作紀實與音樂相結合的藝術,進行精心製作。電視專題紀錄片工作者越來越不滿足把專題紀錄片當作單純的現場紀錄,因為這種創作方式過於客觀冷靜,而是希望調動多種技術、藝術的手法,把影像與聲像有機地結合起來。聲像中除了拍攝過程采錄的自然聲響和解說詞之外,還可以加入音樂、音效的元素,用兩者來渲染情感,闡述畫面所展示的內容,立體而動人地使真實的生活得到藝術化的表現,從而加深對電視作品社會性和思想性的挖掘。「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故詠歌之。」「樂者,太古聖人治情之具也。人有血氣生知之性,喜怒哀樂之情。情感物而動於中,聲成文而應於外。」可見,從古時起人們就深懂聲情並茂的重要性。這也可以用來闡述背景音樂的產生發展對於電視紀錄片傳情達意所起的重要作用。電視專題紀錄片的背景音樂,能夠讓人們感受電視專題紀錄片中人和事所要表達的情感、情緒,加強了作品內容的表現力和感染力,多層次、多角度地體現出電視專題紀錄片的精神內涵。在大眾文化盛行的今天,電視專題紀錄片的創作者們更多時候會從多元文化的角度去探索和紀錄現實生活,反應大自然變遷、市井百態。畫面與音樂的搭配使得背景音樂在電視專題紀錄片中的作用越來越明顯和重要,從而引起與觀眾之間深層次的情感交流,又能讓觀眾對片子所紀錄的現實生活中的某種經驗與創作意圖不謀而合,進而產生共鳴。「音樂豐富了紀錄片藝術,紀錄片藝術推動了音樂創作。」
1.電視專題紀錄片中音樂的特點
音樂的間斷性。雖然說背景音樂在專題紀錄片中十分重要,但是在一部電視專題紀錄片中基本不會出現從頭到尾都貫穿著背景音樂,而是要根據畫面與故事的內容適時出現。這就是為什麼背景音樂在電視專題紀錄片中會出現時間上的不連貫。只有在適當的時間、合適的節點出現,才能有機和有效地融入到整部片子中。和諧而間斷性的背景音樂可以說是悄無聲息地隨著敘事的腳步緩緩推進的,甚至觀眾都感覺不到背景音樂的存在,卻達到了最佳的製作剪輯效果。
音樂的不完整性。背景音樂是按照電視專題紀錄片畫面內容的需要而編配的,這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背景音樂在其自身結構上的不完整性。電視專題紀錄片中的背景音樂必須緊貼畫面,不能夠脫離畫面而獨自存在,缺少了與畫面的相互配合,就會喪失其設計的作用。在電視專題紀錄片當中,背景音樂的選擇往往不會是以一段完完整整的音樂出現。它可以只是其中的一小段,也可能只是某一截的樂曲,其音樂的整體思想可能是不會參與到電視專題紀錄片當中,但是卻能在結合一定的畫面內容後,達到出奇的渲染效果。以2014年獲得浙江省新聞獎(社教類)專題紀錄片一等獎的作品《書場不了情》為例。片子所講述的是一個鄉鎮書場與書場主人的一段情感故事。由於丈夫的離世,一時間書場陷入困境,妻子陳慧娟為了完成丈夫的臨終囑托,在書友們的支持下堅強地把經營書場的擔子挑了起來,在悠揚委婉的說書聲中演繹著一段難舍的不了情。片子在製作過程中,始終抓住書場特有的音樂元素特點,採用江南絲竹琵琶、評彈的曲調,在故事敘述的環節當中淺唱低吟加以襯托,與畫面很好地互動銜接,動靜相宜,感人至深。尤其女主人講述對丈夫的思念之情時,背景音樂選用凄楚的二胡樂曲,使受眾的情感也隨著聲音和畫面被一次次打動,為片子的成功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音樂的創造性。在電視專題紀錄片當中的背景音樂,雖然具有上述間斷性和不完整性的特點,這是由此片種敘事特點決定的,更多的是技術處理,而對音樂的藝術質量必須有優美完整的追求。這就必須付出艱苦的創造性勞動。特別是對片子主旋律的把握與表現要有精心的設計。電視專題紀錄片的音樂並不是完全依附於電視專題紀錄片而存在,它與電視專題紀錄片所要表現的內容相輔相成,是對電視專題紀錄片包含的理念、情感的闡發式的再創造,在特定的畫面場景中抒發出來,從感性和理性雙作用於觀賞者。
2.電視專題紀錄片中音樂的功能與應用
(1)從結構角度,背景音樂具有襯底、轉場的作用
襯底即在電視專題紀錄片中使用音樂的時候,背景音樂應該緊緊地抓住電視專題紀錄片所要表現的主題,加以烘托、深化、強化、渲染,用藝術感染力去提高紀錄內容的觀賞效果。如,對於黛安娜王妃一生的電視專題報道中,就黛安娜王妃的葬禮報道這一章節,先以一段哀傷的曲調,將人們很自然地引入了痛悼的環境氛圍中。背景音樂主要應該是畫面的陪襯和補充,不能凌駕於畫面之上。要潤物細無聲,不「喧賓奪主」。轉場,是對於電視專題紀錄片的時空進行銜接,此時背景音樂應該體現的是即將發生的場景將要表現的狀況、情緒、氣氛等。在電視專題紀錄片《蒙古高原的記憶・圖瓦天籟》中有一段背景音樂,出現在圖瓦青年熱尼亞向圖瓦共和國音樂研究院的專家瓦蓮京娜討教「呼麥」的時候。當畫面中解說詞講解到「呼麥是祖先留給他們靈魂的印記」之際,背景音樂應聲響起,直到熱尼亞的呼麥歌聲結束。這段背景音樂為畫面組接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也為其解說詞的銜接起到了連貫的作用,更是為後面的畫面作了鋪墊。
(2)從敘事角度,增強了敘事功能
背景音樂在電視專題紀錄片中,不僅發揮了補充視覺敘事和聽覺藝術的作用,更是以其音樂語言幫助刻畫出電視專題紀錄片中人物心理、情感、環境等立體的氛圍,作為多元的藝術元素,豐富和強化了電視專題紀錄片的敘事功能。在《舌尖上的中國》中,當藏族女孩卓瑪撿的松茸質量差導致賣不出高價錢之際,在人群中的卓瑪一臉煩悶。此時舒緩悠然的背景音樂響起。這裊裊的旋律,似乎滿載著卓瑪的失落,又似乎是在安慰她的愁緒。這段運用到位的背景音樂深深地觸動了觀眾的神經。
(3)從審美角度,建立新的視聽空間
隨著背景音樂的不斷發展,背景音樂在電視專題紀錄片中的運用得到了更加充分的體現。多元化的背景音樂使得片子的主題得到升華,觀眾的眼睛、耳朵得到更強烈的藝術享受和新的心靈體驗。在《舌尖上的中國》之《自然的饋贈》一集中,石把頭吃飯時,清脆悅耳的背景音樂聲響起。這種別致優雅的弦樂聲不僅表現出查干湖結冰的自然環境狀態,同時也烘托出石把頭簡單質朴與樂觀向上的精神面貌。再如,《舌尖上的中國》在表現美食烹飪的過程中被誇張的「嗤嗤」的油炸聲、「咕嚕咕嚕」的燉煮聲,無不傳達出美食的絕佳誘惑力。《舌尖上的中國》中在呈現出令觀眾垂涎三尺的食物的同時,搭配著精緻的背景音樂,完美地結合了聲音與畫面,鮮明地展示出富有地域特色的食物更加豐富和立體的效果。
(4)從內容方面,揭示與深化主題
如果說語言是讓觀眾認識電視專題紀錄片中的主題,那背景音樂就是讓觀眾默默地對其產生認同和感動的手段。背景音樂的作用體現在,當鏡頭語言和文字語言有所不足,對片子的抒情達意有所欠缺時,選用適當的背景音樂來彌補。當雖有較好的鏡頭語言和文字語言,但仍覺得表現力不夠,不足以宣洩情緒和抒發感受,還需要更強的張力。這時候可以用適當的音樂來鋪墊,使整體感受和情緒的激動得以強化,獲得更加完美的敘事和藝術效果。《舌尖上的中國》中每次表達勞苦農民收獲成功的喜悅時,都會響起那首歡快激昂的旋律,暗示著艱辛的勞動人民付出勤苦勞作後得到回報的幸福感。背景音樂的進出非常自然,與畫面節奏和諧一致,從而使得觀眾獲得視聽的享受、心靈的感悟。

閱讀全文

與電影英雄的音樂特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高分日本愛情電影大尺度 瀏覽:327
印度電影大全真愛在我心 瀏覽:593
天使愛美麗電影簡介英文 瀏覽:299
怒火風暴電影完整版 瀏覽:589
東北的搞笑犯罪電影大全 瀏覽:650
大電影動畫片大全免費汪汪隊 瀏覽:453
貓和老鼠電影背景音樂 瀏覽:733
盜墓電影大全2019龍墓 瀏覽:262
十部英文勵志電影觀後感 瀏覽:662
泰國電影恐怖的降頭術 瀏覽:53
如何訂私人電影院 瀏覽:569
懸疑電影中文版推薦 瀏覽:985
1905年中國自己拍攝的第一部電影是什麼 瀏覽:535
冰川時代3電影粵語 瀏覽:890
催淚老電影音樂 瀏覽:296
刺馬電影免費觀看完整版 瀏覽:426
狼溪第四集免費觀看完整電影 瀏覽:382
周星馳考驗大傻智商是什麼電影 瀏覽:247
法國電影亡命天涯路電影下載 瀏覽:616
東平有電影院嗎 瀏覽: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