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音樂圖片 > 中國電影背景音樂分析

中國電影背景音樂分析

發布時間:2023-01-05 04:21:43

『壹』 關於電影中背景音樂的國內外發展

關於電影中背景音樂的國內外發展
這方面的文章不太好寫
,你可以去找別人幫你寫一下。
我知道一家,他們的文章寫的不錯,完成文章,滿意再付款的.
(QQ)加為好友就行
:一








『貳』 分析英雄之城紀錄片的電視音樂方面的特色

分析英雄之城紀錄片的電視音樂方面的特色
音樂是一種特殊的語言,是表達人的思想感情、反映現實生活的一種藝術。隨著人們對電視專題紀錄片觀賞需求的增加和品味的提高,背景音樂在這一片種內的作用與地位也與日俱增,尤其是在大型專題紀錄片中,在創作盡可能豐富多彩的視覺世界的同時,也要創造出更加豐富多彩的聲音世界,產生更大的感染力。電視專題紀錄片中的背景音樂,不僅具備了音樂的共性,也具有自身鮮明的「敘述性」特徵。因此,合理、准確、優美地編配、製作電視專題紀錄片中的背景音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本文試從背景音樂的特點、功能等方面,論述背景音樂在電視專題紀錄片中的作用與地位。
一.電視專題紀錄片背景音樂概述
背景音樂也被稱為配樂,通常是指用來調節氣氛的音樂,映襯於情節和畫面之中,以增強情感的渲染力,讓觀賞者有身臨其境的感受,以聽覺的感染加深對視覺形象內含的理解。電視專題紀錄片中的背景音樂可以是歌唱或者伴奏,但通常是無音響人聲的。背景音樂自歐洲起步後發展迅速,在配合畫面以及情節推進的同時,還擁有聲、畫融合產生的獨特風格與魅力。幾乎每部優秀的電視專題紀錄片,都能夠把其中所含的背景音樂單獨提取出來,作為副產品廣泛傳播。電視專題紀錄片中的背景音樂來源廣泛,它可以在尊重知識產權的基礎上取自迄今所有的原創音樂作品的旋律作為音源,也完全可以根據片子的性質、基調,進行針對性的原創、改編、製作、剪輯合成,使其更加符合片子主題以及畫面結構的需求,達到「聲」和「畫」銜接的視聽藝術效果。
二.電視專題紀錄片中背景音樂的作用
匈牙利電影理論家貝拉・ 巴拉茲在《電影美學》中提到:「有聲電影的任務是為我們展示我們周圍的聲音環境,我們生活在其中的聲音世界,除了人的語言以外,一切東西都能說話,並且不斷地影響並支配著我們的思想感情,從大海的細雨到大城市的嘈雜。」正如貝拉・ 巴拉茲所說,音樂是優美動人的,它是表達人類感情的一種藝術形式。就電視專題紀錄片的背景音樂而言可分為兩類:有音樂的電視專題紀錄片和無音樂的電視專題紀錄片。隨著電視專題紀錄片創作手段的多元化,現今,無音樂的電視專題紀錄片正越來越少。因為背景音樂在電視專題紀錄片中的重要性日益凸顯,創作者也越來越把它當作紀實與音樂相結合的藝術,進行精心製作。電視專題紀錄片工作者越來越不滿足把專題紀錄片當作單純的現場紀錄,因為這種創作方式過於客觀冷靜,而是希望調動多種技術、藝術的手法,把影像與聲像有機地結合起來。聲像中除了拍攝過程采錄的自然聲響和解說詞之外,還可以加入音樂、音效的元素,用兩者來渲染情感,闡述畫面所展示的內容,立體而動人地使真實的生活得到藝術化的表現,從而加深對電視作品社會性和思想性的挖掘。「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故詠歌之。」「樂者,太古聖人治情之具也。人有血氣生知之性,喜怒哀樂之情。情感物而動於中,聲成文而應於外。」可見,從古時起人們就深懂聲情並茂的重要性。這也可以用來闡述背景音樂的產生發展對於電視紀錄片傳情達意所起的重要作用。電視專題紀錄片的背景音樂,能夠讓人們感受電視專題紀錄片中人和事所要表達的情感、情緒,加強了作品內容的表現力和感染力,多層次、多角度地體現出電視專題紀錄片的精神內涵。在大眾文化盛行的今天,電視專題紀錄片的創作者們更多時候會從多元文化的角度去探索和紀錄現實生活,反應大自然變遷、市井百態。畫面與音樂的搭配使得背景音樂在電視專題紀錄片中的作用越來越明顯和重要,從而引起與觀眾之間深層次的情感交流,又能讓觀眾對片子所紀錄的現實生活中的某種經驗與創作意圖不謀而合,進而產生共鳴。「音樂豐富了紀錄片藝術,紀錄片藝術推動了音樂創作。」
1.電視專題紀錄片中音樂的特點
音樂的間斷性。雖然說背景音樂在專題紀錄片中十分重要,但是在一部電視專題紀錄片中基本不會出現從頭到尾都貫穿著背景音樂,而是要根據畫面與故事的內容適時出現。這就是為什麼背景音樂在電視專題紀錄片中會出現時間上的不連貫。只有在適當的時間、合適的節點出現,才能有機和有效地融入到整部片子中。和諧而間斷性的背景音樂可以說是悄無聲息地隨著敘事的腳步緩緩推進的,甚至觀眾都感覺不到背景音樂的存在,卻達到了最佳的製作剪輯效果。
音樂的不完整性。背景音樂是按照電視專題紀錄片畫面內容的需要而編配的,這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背景音樂在其自身結構上的不完整性。電視專題紀錄片中的背景音樂必須緊貼畫面,不能夠脫離畫面而獨自存在,缺少了與畫面的相互配合,就會喪失其設計的作用。在電視專題紀錄片當中,背景音樂的選擇往往不會是以一段完完整整的音樂出現。它可以只是其中的一小段,也可能只是某一截的樂曲,其音樂的整體思想可能是不會參與到電視專題紀錄片當中,但是卻能在結合一定的畫面內容後,達到出奇的渲染效果。以2014年獲得浙江省新聞獎(社教類)專題紀錄片一等獎的作品《書場不了情》為例。片子所講述的是一個鄉鎮書場與書場主人的一段情感故事。由於丈夫的離世,一時間書場陷入困境,妻子陳慧娟為了完成丈夫的臨終囑托,在書友們的支持下堅強地把經營書場的擔子挑了起來,在悠揚委婉的說書聲中演繹著一段難舍的不了情。片子在製作過程中,始終抓住書場特有的音樂元素特點,採用江南絲竹琵琶、評彈的曲調,在故事敘述的環節當中淺唱低吟加以襯托,與畫面很好地互動銜接,動靜相宜,感人至深。尤其女主人講述對丈夫的思念之情時,背景音樂選用凄楚的二胡樂曲,使受眾的情感也隨著聲音和畫面被一次次打動,為片子的成功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音樂的創造性。在電視專題紀錄片當中的背景音樂,雖然具有上述間斷性和不完整性的特點,這是由此片種敘事特點決定的,更多的是技術處理,而對音樂的藝術質量必須有優美完整的追求。這就必須付出艱苦的創造性勞動。特別是對片子主旋律的把握與表現要有精心的設計。電視專題紀錄片的音樂並不是完全依附於電視專題紀錄片而存在,它與電視專題紀錄片所要表現的內容相輔相成,是對電視專題紀錄片包含的理念、情感的闡發式的再創造,在特定的畫面場景中抒發出來,從感性和理性雙作用於觀賞者。
2.電視專題紀錄片中音樂的功能與應用
(1)從結構角度,背景音樂具有襯底、轉場的作用
襯底即在電視專題紀錄片中使用音樂的時候,背景音樂應該緊緊地抓住電視專題紀錄片所要表現的主題,加以烘托、深化、強化、渲染,用藝術感染力去提高紀錄內容的觀賞效果。如,對於黛安娜王妃一生的電視專題報道中,就黛安娜王妃的葬禮報道這一章節,先以一段哀傷的曲調,將人們很自然地引入了痛悼的環境氛圍中。背景音樂主要應該是畫面的陪襯和補充,不能凌駕於畫面之上。要潤物細無聲,不「喧賓奪主」。轉場,是對於電視專題紀錄片的時空進行銜接,此時背景音樂應該體現的是即將發生的場景將要表現的狀況、情緒、氣氛等。在電視專題紀錄片《蒙古高原的記憶・圖瓦天籟》中有一段背景音樂,出現在圖瓦青年熱尼亞向圖瓦共和國音樂研究院的專家瓦蓮京娜討教「呼麥」的時候。當畫面中解說詞講解到「呼麥是祖先留給他們靈魂的印記」之際,背景音樂應聲響起,直到熱尼亞的呼麥歌聲結束。這段背景音樂為畫面組接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也為其解說詞的銜接起到了連貫的作用,更是為後面的畫面作了鋪墊。
(2)從敘事角度,增強了敘事功能
背景音樂在電視專題紀錄片中,不僅發揮了補充視覺敘事和聽覺藝術的作用,更是以其音樂語言幫助刻畫出電視專題紀錄片中人物心理、情感、環境等立體的氛圍,作為多元的藝術元素,豐富和強化了電視專題紀錄片的敘事功能。在《舌尖上的中國》中,當藏族女孩卓瑪撿的松茸質量差導致賣不出高價錢之際,在人群中的卓瑪一臉煩悶。此時舒緩悠然的背景音樂響起。這裊裊的旋律,似乎滿載著卓瑪的失落,又似乎是在安慰她的愁緒。這段運用到位的背景音樂深深地觸動了觀眾的神經。
(3)從審美角度,建立新的視聽空間
隨著背景音樂的不斷發展,背景音樂在電視專題紀錄片中的運用得到了更加充分的體現。多元化的背景音樂使得片子的主題得到升華,觀眾的眼睛、耳朵得到更強烈的藝術享受和新的心靈體驗。在《舌尖上的中國》之《自然的饋贈》一集中,石把頭吃飯時,清脆悅耳的背景音樂聲響起。這種別致優雅的弦樂聲不僅表現出查干湖結冰的自然環境狀態,同時也烘托出石把頭簡單質朴與樂觀向上的精神面貌。再如,《舌尖上的中國》在表現美食烹飪的過程中被誇張的「嗤嗤」的油炸聲、「咕嚕咕嚕」的燉煮聲,無不傳達出美食的絕佳誘惑力。《舌尖上的中國》中在呈現出令觀眾垂涎三尺的食物的同時,搭配著精緻的背景音樂,完美地結合了聲音與畫面,鮮明地展示出富有地域特色的食物更加豐富和立體的效果。
(4)從內容方面,揭示與深化主題
如果說語言是讓觀眾認識電視專題紀錄片中的主題,那背景音樂就是讓觀眾默默地對其產生認同和感動的手段。背景音樂的作用體現在,當鏡頭語言和文字語言有所不足,對片子的抒情達意有所欠缺時,選用適當的背景音樂來彌補。當雖有較好的鏡頭語言和文字語言,但仍覺得表現力不夠,不足以宣洩情緒和抒發感受,還需要更強的張力。這時候可以用適當的音樂來鋪墊,使整體感受和情緒的激動得以強化,獲得更加完美的敘事和藝術效果。《舌尖上的中國》中每次表達勞苦農民收獲成功的喜悅時,都會響起那首歡快激昂的旋律,暗示著艱辛的勞動人民付出勤苦勞作後得到回報的幸福感。背景音樂的進出非常自然,與畫面節奏和諧一致,從而使得觀眾獲得視聽的享受、心靈的感悟。

『叄』 入殮師電影音樂分析

《入殮師》背景音樂賞析

《入殮師》影片講述了主人公大悟從一個失了業的大提琴演奏師成為一個入殮師的過程,影片的情節性不是很強,或者說很大一部分的時間都是在人去講述,但是這並不能妨礙它成為一部優秀的影片。影片也因此獲得了09年81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
影片能夠打動人的地方有兩個,一個是對死亡的尊重,也可以說是對生命的尊重;另一個便是美香對於大悟的愛情特別是美香對於大悟的追隨,雖有些老套,但讓人感動。
音樂大師久石讓為影片譜寫了以大提琴為主要樂器的背景音樂。
琴音時而激越、時而溫柔,彷彿主人公大悟內心的情感之流。這樣的配樂與電影的舞台——山形縣庄內平野相得益彰,充滿自然氣息的四季風景在琴音的烘托下,顯得抒情怡人、格外美好。
每個人都會成為送別之人和被送別之人.這是一部描繪生死這一普遍性主題的電影,它訴說著骨肉之情、夫妻之愛、朋友之義以及對工作的自豪,給人帶來笑、淚,及一份別具一格的感動.
『死是對生的超越』--- 入殮師裝扮的不僅僅是生命最後的尊嚴與高貴,更是一顆靈魂在遠去時留下的偉岸的身影.他讓死者帶走一生中最後的榮耀,而給活著的人留下對死者永久的敬意.入殮師如此靜謐與安詳,也許是因為在另一扇門里的會是一樣陽光的溫度.
在悠揚的大提琴聲中,我靜靜的傾聽,感受著音樂帶給我心靈純凈的洗滌.眼前出現了電影中那感人的畫面,大悟在空曠的田野上拉起輕柔的音樂,不禁泛起淡淡憂傷.其實很多人對入殮師這個職業都有著或多或少的誤解,認為是低下的工作,看完此片之後,對這個職業有了新的認知,他們的職責是神聖的,就像電影里說的一樣:我們幫助死去的人旅行,讓生的人得慰藉.
相信在看完此片後,聽著影片中的音樂,你會對生命的價值有新的體會.

『肆』 背景音樂在電影中的作用

背景音樂,也稱伴樂、配樂,通常是指在電視劇、電影、動畫、電子游戲、網站中用於調節氣氛的一種音樂,插入於對話之中,能夠增強情感的表達,達到一種讓觀眾身臨其境的感受。

背景音樂是指在電影、電視劇等影視作品中,作為背景襯托的音樂,通常是無人聲的。真正意義上的伴樂起源於歐洲的戲劇,自電影有聲化之後伴樂得以迅速發展。

以伴樂指代此義,多出現在動畫行業。動畫界普遍認為,伴樂是動畫中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組成元素,它不僅需要配合畫面的情節發展,還必須有著自己獨特的風格,是動畫的潤滑劑與推進器。

在公共場所連續放送的音樂,以不影響人們對話為放音的響度標准,可以調節人們的精神狀態,創造舒適、溫馨的環境。背景音樂通常不是立體聲系統,多採用音箱分散式放音,故聲音分布均勻,不良聲環境對聽音的影響小。

(4)中國電影背景音樂分析擴展閱讀

背景音樂在游戲中的應用

游戲音樂背景,是一款游戲是否優良的重要考評對象。每一款游戲的開發者都會重視背景音樂的質量,音樂的風格、節奏、旋律都可能對玩家形成較大的影響很多人是因為音樂而愛上了游戲,很多游戲是因為音樂而深入人心。

游戲背景音樂在製作前,首先需要對音樂的整體風格進行設計。因此需要游戲製作方提供游戲視頻、圖片等詳細資料,才能對游戲的整體風格提出具體的方案。

並且對於不同的游戲風格需要採用不同的游戲音樂配器,中國古典風格的游戲音樂通常會以民族樂器為主;西方風格游戲音樂主要以管弦樂配器為主;休閑卡通游戲配樂還可以融入電子、搖滾、爵士等音樂元素。

『伍』 中國電影的背景音樂發展現狀如何

大部分都是導演找的自己喜愛的音樂人來做,比如尋槍找竇唯做這種。目前中國沒有太多大師級的影視配樂,三寶老師算是最牛的了吧,其他董冬冬老師,樊凡等等也在這條路上算是走的比較遠。但能不能達到三寶老師的成就,還有待觀察。這個也跟國內電影也不像好萊塢那麼發達有關吧。

『陸』 電影《海上鋼琴師》的音樂魅力賞析

                           電影《海上鋼琴師》的音樂魅力賞析

【 摘要 】電影《海上鋼琴師》是由義大利導演朱塞佩·托納托雷在上個世紀90年代末創造的又一個電影奇跡。而電影的配樂是由同樣來自義大利的作曲大師埃尼奧·莫里康內創作,這位偉大的作曲家不僅僅只是為這一部電影進行過配樂,他已經為全世界400多部電影做過配樂了。這其中就包括導演朱塞佩·托納托雷的「回家三部曲」——《西西里的美麗傳說》、《海上鋼琴師》、《天堂電影院》等。作曲大師埃尼奧·莫里康一生擔綱製作的配樂不計其數,本文將在這里通過對《海上鋼琴師》這部電影的音樂賞析,來感受這位才華橫溢在世界享有頂級聲譽的義大利配樂大師的音樂魅力。

【 關鍵詞 】電影;《海上鋼琴師》;音樂賞析

0.引言

       提起埃尼奧·莫里康的名字,肯定很多中國人都不認識。但是喜歡文藝電影的觀眾肯定看多由義大利導演朱塞佩·托納托雷導的「回家三部曲」——《西西里的美麗傳說》、《海上鋼琴師》、《天堂電影院》。這三部電影在各大文藝電影推薦的網站和帖子上長期占據榜首,一部好的電影其配樂一定要做的好,那怕是一部商業電影,能與電影故事情節緊密相連,幫助烘托出電影的氣氛,並營造出電影想表達的內容。那麼文藝電影在電影配樂上的要求就更加的苛刻,《海上鋼琴師》作為一部始終在圍繞著音樂這個話題的故事而創作的電影,對於電影音樂的配樂要求就可想而知了。

1.音樂下誕生的生命

       看過《海上鋼琴師》的觀眾都知道,電影主人公是一位在船上出生的人。那時候的遠渡游輪在海上航行的時間長的要一兩年時間,也許電影主人公的父母就是在上了游輪以後相愛並生下了他,又也許是他們還沒有準備去迎接這個突然降臨的新生命,選擇拋棄了他。然後,被輪船上的鍋爐工人丹尼收留下來,因為沒有名字,剛好那年是1900年,所以大家就叫他1900.他這一生沒有離開過輪船,也沒有登上過陸地,這一生都是在倫船上度過。在他很小的時候,鍋爐工人丹尼根本沒有什麼時間照顧他和教育他,他每天都在輪船的地板上爬來爬去。輪船上其實就是一個微縮版的世界,上面有全世界的不同膚色的人類,他們還有高低貴賤之分。1900每天都在輪船上玩,看形形色色的各路人,看晚上輪船上的貴族舉辦的音樂會,在所有樂器之中他看上了鋼琴,也許是因為鋼琴的美妙多變的音色打動了他。他沒有老師,船長和樂手們不會讓他碰鋼琴,他只能蹭晚上沒人的時候才能去練習,白天耳濡目染,晚上實踐練習。終於有一天,他以自己高超琴技代替掉了輪船上鋼琴師,也從此開始了他傳奇的一生。

2.《海上鋼琴師》音樂分析

2.1主題音樂分析

(1)音樂與電影的風格

         《海上鋼琴師》的主題音樂大部分都是爵士樂,很多時候都是即興演湊出來的。因為1900他沒有正式向老師學過,基本上走的都是野路子,所以經過他改動過的莫扎特的作品裡面加人了大量的其他音樂元素,比如布魯斯、鄉村等音樂元素。加人1900演湊技術上的靈動,使得電影裡面的鋼琴演湊很有感染力,連不懂音樂的人都會被帶入進去。埃尼奧·莫里康為這部電影創作的主題音樂《愛的旋律》,他與電影里其它的配樂之間毫無違和感,反而更加的相得益彰。這首曲子非常的深情和典雅,即批判了這個過於物質的世界,又表達了對真愛和自由的嚮往。

(2)音樂與人物的關系

      《愛的旋律》的創作靈感來源於1900對自己心儀女孩的愛,該樂曲在影片中一共出現了十次,每一次都與影片中的主要人物有著密切的關系。動人的旋律表達了1900對女主的愛,即興演湊的畫面也讓觀眾知道了1900高超的琴技,更是讓這首主體音樂突顯了電影的主題。

2.2背景音樂分析

     《海上鋼琴師》這部片子被譽為是20世紀最不能錯過的電影行列裡面,除了其傳奇的故事情節和演員的表演以外,電影原聲配樂的功勞也是不可小覷的,特別是對於一部文藝氣質非常濃厚的文藝片來講。偉大的義大利作曲家朱塞佩·托納托雷以深情飄逸的創作手法和細膩多變的曲風見諸,再配上影片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這部片子近乎完美了。

(1)藉助音樂塑造人物

       整部電影在看的過程中讓人始終都處在享受音樂的狀態中,而導演也會根據故事情節的變化在加入新的角色時,幾乎都運用了不同的音樂形式或者不同的影月風格去卻分他們。比如,電影開頭不久鍋爐工丹尼抱著1900躺在吊床上的時候,吊床發出的叮當聲和雙簧管的簡單旋律,這樣的安排可以迅速的將觀眾帶入到影片里去,讓觀眾也感同身受到丹尼的落寞。

(2)藉助音樂營造氣氛

       不同的樂器有不同的表現力,一般琴身越大發出的聲音會越低沉,就像小提琴比大提琴音要高,還有Double bass,音非常的低,中國的二胡拉出來的聲音給人的感覺就是很悲傷的。導演就藉助了樂器的這個特點去營造影片的整個氛圍,比如,本片中著名鋼琴家莫頓上船去與1900斗琴時,在莫頓演湊完後,1900出乎意料的演湊了一首四手連彈的作品,那快速的節湊讓在場的所有人都驚呆了。隨後影片加入了以弦樂為主的交響樂,弦樂烘托氣氛的效果是非常強的,這一下子將影片的高潮宣洩出來了。

3.結語

     《海上鋼琴師》作為一部經典的電影藝術作品,它的經久不衰離不開電影音樂。在這部電影里音樂不是主角,而是整部片子的靈魂。《海上鋼琴師》里的音樂魅力,已經遠遠超出了電影音樂本身的作用和價值。

『柒』 背景音樂在電影中的作用

背景音樂,也稱伴樂、配樂,通常是指在電視劇、電影、動畫、電子游戲、網站中用於調節氣氛的一種音樂,插入於對話之中,能夠增強情感的表達,達到一種讓觀眾身臨其境的感受。

背景音樂是指在電影、電視劇等影視作品中,作為背景襯托的音樂,通常是無人聲的。真正意義上的伴樂起源於歐洲的戲劇,自電影有聲化之後伴樂得以迅速發展。

以伴樂指代此義,多出現在動畫行業。動畫界普遍認為,伴樂是動畫中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組成元素,它不僅需要配合畫面的情節發展,還必須有著自己獨特的風格,是動畫的潤滑劑與推進器。

在公共場所連續放送的音樂,以不影響人們對話為放音的響度標准,可以調節人們的精神狀態,創造舒適、溫馨的環境。背景音樂通常不是立體聲系統,多採用音箱分散式放音,故聲音分布均勻,不良聲環境對聽音的影響小。

(7)中國電影背景音樂分析擴展閱讀

背景音樂在游戲中的應用

游戲音樂背景,是一款游戲是否優良的重要考評對象。每一款游戲的開發者都會重視背景音樂的質量,音樂的風格、節奏、旋律都可能對玩家形成較大的影響很多人是因為音樂而愛上了游戲,很多游戲是因為音樂而深入人心。

游戲背景音樂在製作前,首先需要對音樂的整體風格進行設計。因此需要游戲製作方提供游戲視頻、圖片等詳細資料,才能對游戲的整體風格提出具體的方案。

並且對於不同的游戲風格需要採用不同的游戲音樂配器,中國古典風格的游戲音樂通常會以民族樂器為主;西方風格游戲音樂主要以管弦樂配器為主;休閑卡通游戲配樂還可以融入電子、搖滾、爵士等音樂元素。

『捌』 中國常用恐怖電影背景音樂

截止2020年1月,常用的恐怖電影背景音樂如下:

1、《僵屍先生》背景音樂、主題曲——《鬼新娘》是一首由聶安達譜曲,鄭國江填詞,傑兒合唱團演唱的歌曲。

該歌曲收錄在專輯《一個聚會 香港電影金像獎紀念專輯》中,由華納音樂公司發行於1994-01-01,該張專輯包含了15首歌曲。

2、《我和僵屍有個約會2》背景音樂——《僵屍魔法(配樂)》是一首由群星譜曲,群星編曲,群星演奏的純音樂歌曲,該歌曲收錄在專輯《我和僵屍有個約會2》中,由環星唱片公司發行於2002-03-01。該張專輯包含了12首歌曲。

3、《我和僵屍有個約會2》背景音樂——《復活》是一首由群星譜曲,群星編曲,群星演奏的純音樂歌曲,該歌曲收錄在專輯《我和僵屍有個約會2》中,由環星唱片公司發行於2002-03-01。該張專輯包含了12首歌曲。

4、《僵屍家族2》背景音樂——《揭符》是一首由聶安達譜曲,聶安達編曲,聶安達演奏的純音樂歌曲,該歌曲收錄在專輯《僵屍家族2 電影原聲》中,發行於1986-08-14。

5、《僵屍家族2》背景音樂——《遲鈍劑》是一首由聶安達譜曲,聶安達編曲,聶安達演奏的純音樂歌曲,該歌曲收錄在專輯《僵屍家族2 電影原聲》中,發行於1986-08-14。

『玖』 影視音樂賞析論文

影視音樂是音樂和影視的結合,當音樂一旦融入影視之後,就成為影視作品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並迅速發展成為一種新的音樂體裁。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影視音樂賞析論文,供大家參考。

影視音樂賞析論文範文一:影視音樂的審美意蘊研究

影視畫面與影視音樂相結合,不僅可以使影視作品的畫面更加有活力,而且還能將視覺的東西聽覺化,讓作品所要表達的感情更為深刻。比如,我們會在燈光閃耀或者是星光燦爛的時候用鋼片琴表達,也可以用雙簧管或者是長笛來描述生機勃勃的清晨,還可以在微風吹拂的時候加上一些小提琴的顫弓效果使這種感覺更形象化……這樣的情景交融可以讓觀眾在視覺享受的同時感受聽覺上的美,視覺和聽覺相結合,共同感受作品的情感。以實例來說,鋼琴所抒發的感情是非常優越的,因此,在紀錄片《冬獵》中,當冰雪覆蓋自然的景象出現時,就會響起一陣透徹且明亮的鋼琴聲,為了突出樹掛的特色,鋼琴快遞下行的琶音就能形象地將枝頭掛著冰凌的景象表現出來,通過音樂使整個畫面更有激情,刻畫的景象更深刻。音樂既能展現畫面真實的感覺,同時還能將所要展示給觀眾的意境傳達出來,在形似的同時做到了神似,使畫面極富感染力。

畫面往往只能表現主人公外在的一面,而往往主人公的內心是無法形象地表現的,這時,影視音樂就能很恰當地解決這個問題,它可以通過烘托背景氛圍來側面揭示主人公的內心世界。

1.烘托環境的氛圍。影視作品的環境氛圍是不能通過視覺觀察出來的,而影視音樂則可以通過旋律和樂器的變換來烘托背景氛圍。例如,電視劇《紅樓夢》,這部作品主要是通過展示林黛玉和賈寶玉的悲情愛情故事,來展現一個封建社會大家族的興盛和衰敗,以此來表達封建社會註定會終結的主題。根據這一作品,作曲家創作出了一系列以悲為美的音樂作品。使整個作品從頭至尾都貫穿著悲涼的氣氛,細膩地表現出了主人公的內心世界。這些音樂作品不管是歌詞、旋律還是和音響,都將這種悲情的美表現得淋漓盡致,使整個作品的背景都展現出一種悲傷的氛圍,讓劇中主人公的情感以及命運都在悲傷的氛圍中得以最自然的流露。

2.烘托時代的氛圍。影視作品還能通過影視音樂來烘托時代的氛圍。比如,電影《祖國的花朵》,它的一首插曲《讓我們盪起雙槳》曾經紅遍大江南北,被許多的青少年所傳唱。因為這部電影是一部有關兒童的電影,所以,這首插曲就能讓人感受到濃厚的童真童趣。歌詞和旋律刻畫了一副孩子們在課余時間在美麗的北海公園劃船遊玩的景象。展現出孩子們在最純真年代的幸福生活,將北海公園的美和孩子的歡樂描繪得出神入化,讓我們每當看到這部電影或者聽到這首歌曲,思想都能很自然地回到那個美好的時代。這正是影視音樂對時代烘托的最好的例子。

3.襯托地域之美。地域的美不僅從影視作品中可以感受得到,影視音樂也可以將其襯托得很完美。例如,電影《黑駿馬》,這部影片攬盡了草原遼闊坦盪的風光,同時捕捉到了草原上豁達強韌的生命力,向觀眾呈現出一種寬闊的胸襟,而由騰格爾作曲的主題曲《天堂》更是完美地將草原的美通過音樂展現出來,每當音樂響起的時候就能讓人想到遼闊的草原。

4.烘托民族的特點。音樂常常可以將一個民族的特點表現得尤為突出。例如,張藝謀導演著名的作品《十面埋伏》,這部電影的插曲《十面埋伏》運用中國的傳統樂器琵琶,將十面埋伏的那種場景表現得淋漓盡致,一方面深化了電影的主題,同時也將我們的民族特點得以突出。

音樂對觀眾的影響往往是經過潛移默化的,它會帶著觀眾走進影視作品中,感受主人公的內心世界,使觀眾可以在聽到影視音樂的時候自然而然聯繫到影視劇中的橋段,以此來將影視作品與影視音樂聯系起來。例如,曾經紅遍中國的香港電影《甜蜜蜜》,其中由鄧麗君演唱的主題曲《甜蜜蜜》堪稱經典。影片中的兩位主人公在初次相遇時,既浪漫又心動,這首歌曲用甜美的聲音唱出了主人公內心的甜蜜和幸福。隨著故事的發展,由於現實的壓力,主人公分分合合,最終在異鄉無意間聽到《甜蜜蜜》時四目相對,好像經歷了好幾個世紀,讓主人公心中的情感得以表現,因此,這首歌曲貫穿整部作品,將主人公的內心世界描繪得生動、形象、具體。

自1893年愛迪生發明了電影視鏡並創建“囚車”攝影場,“電影”就轟轟烈烈地登上了歷史的舞台,但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對藝術的鑒賞能力的提高,電影製片商發現單純的影視作品再也滿足不了觀眾的需求,於是影視音樂登場,它在擴展電影內涵、豐富電影美感上做出不可磨滅的貢獻,在當時音樂已經有了比較成熟的發展,結合影視劇情的一種新的藝術表現形式“音樂電視”也應運而生,它使音樂和影視都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音樂更加富有內涵,而影視也更加傳神。

(一)連接影視劇情

電影的藝術表現手法多種多樣,太過繁復的劇情有時因為時間關系並不能細細講述;而多個主線同時發生的時間也不能同時描繪。所以經常會出現多個片段連續剪輯的鏡頭,這時,單純的畫面已不能圓滿地表達清楚細節,就需要利用音樂來銜接劇情,讓觀眾更深刻地領會電影內涵。比如在《無間道2》中,隨著劇情的發展,倪家為了鞏固自己黑幫的地位,而決定殺害其他四位合作者,而由於倪永孝心思縝密,計劃周全,鞍山行動幾乎在同時進行,所以導演用了大量剪切鏡頭分段描述刺殺四位頭目的過程,這時背景音樂開始演奏,從行動開始就彌漫著一曲凄涼的口琴演奏,舒緩、哀傷、壓抑。使觀眾沉浸其中,大量鏡頭的切換也顯得自然、流暢,更讓觀眾深刻地體會到男主角倪永孝的心狠手辣,也領悟到黑社會的殘酷。設計非常巧妙,背景音樂在此時承擔了非常重要的銜接的作用。

(二)總結影視內容

在電影劇情發展到一定階段,各種因果塵埃落定之時,再多的鏡頭畫面都不能更深入地表達內涵的時候,音樂的另一個作用就體現了出來,那就是總結、評價電影,給觀眾靈魂上以更深刻的沖擊,而且如果使用得當既不會使音樂顯得突兀,也不會讓畫面太過尷尬。比如:在電影《花木蘭》中,戰爭開始,泥土血水漫天,戰馬旌旗飄揚的戰場上,披堅執銳策馬奔騰的花木蘭出現。此時《木蘭情》這首音樂開始演奏,詞曲融入大量中國風,能使人產生較強的民族感,而且插曲旋律遼闊而大氣,以馬頭琴為主、古箏為輔的演奏工具更鮮明地表現出戰爭場面的震撼,與影片整體以及場景非常符合,結合強勢的背景音樂讓觀眾看著在血流漂櫓的戰場上廝殺的花木蘭,都會不禁心生感慨,為花木蘭的命運多舛而感到同情,同時也為花木蘭的堅強而自豪。這時的背景音樂就很完美地起到了一個點題的作用,無需再多的畫面描述,花木蘭那種在命運面前不輕易低頭、勇於直面困境的頑強心態得以完整地呈現在了觀眾面前,而且以音樂的形式烘托出來更讓觀眾有種只可意會的快感,更加強化了電影的效果。

(三)深化影視主題

一般來說成功電影的內涵並不容易讓人輕易領會,但台詞和音樂都會在不經意間流露導演的真實想法,這就需要觀眾去結合音樂細細品味,比如:在《大話西遊》中,初次看這部電影,大多數人都會以為這只是單純的一部喜劇片,但如果你細細品味就會發現其實並沒有這么簡單,在影片最後,孫悟空踏著七彩祥雲出現,與紫霞仙子在空中糾纏時,背景音樂《天地孤影任我行》開始演奏,最後紫霞仙子為孫悟空擋住了牛魔王的一擊之後說“我猜中了前頭,可是我猜不著這結局”,音樂也達到了高潮,那種凄美的愛情結合蒼涼雄厚、豪氣悲壯的音樂頓時讓人淚流滿面,這時全篇主旨才慢慢浮出水面,觀眾才突然醒悟,這根本不是一部喜劇片,而是講述凄美愛情的黑色幽默劇,劇情的轉折固然有重要作用,但明亮庄嚴的音樂才讓觀眾有了醍醐灌頂的覺悟。不得不說影視作品中音樂的作用非常重要,它可以深化影視的主題。

根據本文論述我們可以看出,背景音樂是影視藝術中一項重要的表現手法。音樂這種特定的表現手法創造了一種將人的情感超脫出畫面,外化成為一種動感意向的形式,以虛幻又充滿張力的聲音運動幫助觀眾進行審美思維的塑造,最終成就了影視音樂獨特的魅力。

影視音樂賞析論文範文二:淺論影視音樂的節奏藝術

一、影視音樂節奏與其他影視聲音形成的復合的聲聲節奏

影視音樂作為聲音要素在影視作品中與之伴隨的還有人聲和自然聲,由於同屬於聲音物質,影視音樂的節奏一定會受到這兩種聲音要素的直接影響。在某些學者的觀念里,整個影視聲音就像是具體音樂,也就是其他聲音就是音樂的組成部分,從而可以把整個影視聲音作為特殊的音樂來認識。這里我們雖然不能完全同意這樣的觀點,但音樂與其他聲1342013年第4期音之間的緊密關系我們不能忽略。特別值得我們注意的是在影視聲音設計中,由於其他聲音要素的客觀性和確定性較強,而影視音樂卻具有較大的主觀性和隨機性。作為一個獨立的聲音要素,它在創作中就具有非常重要的技術性和主觀能動性,而其中重要的一個技術性原則就是節奏。下面,我們分別來分析音樂與人聲、自然聲形成的復合的聲聲節奏的形態特徵。

(一)音樂與人聲的復合節奏

在有對白的情節中,人聲與音樂的的結合主要是縱向結合,它們結合形成的節奏形態可以分成主要三個類型:對應、對比和互補。在這里,我們不太可能也沒有必要像多聲部音樂一樣去量化分析兩個聲音層的節奏,但我們可以用它們表現出來的節奏特徵進行分析。在某些節奏點上,有時甚至可以用主觀與客觀結合的方法進行分析。從多聲部音樂的節奏特徵來看,對應性節奏基本上不改變原來的節奏特徵,但可以起到豐富和加強的作用。這在影視音樂與人聲的結合中是一樣的,比如快速的人聲對白與快速節奏的音樂的結合。在影視作品中,音樂會加強對白的節奏,同時還會加強語言的情感性。節奏的對比就是一個節奏層為快速,另一個節奏層為慢速。從理論上來說,快慢速節奏的結合就是互相綜合。如慢速的人聲對白與快速的音樂結合時,人聲的速度感增強,同時情感性增強。而快速的人聲與慢速的音樂結合時,人聲的速度感減弱。這種節奏形態帶來的另一種情況就是節奏對比打破了視聽聯覺的習慣,音樂節奏成為前景,視聽感官感受削弱,思想情感增強。音樂與人聲的互補就是兩者的節奏在橫向上都是變化的,但在縱向上結合起來就是一個復合的規律性節奏。在這里,由於音樂與人聲形成的音色節奏的加入使節奏的動力性更強,如人聲的節奏在橫向上是快慢快的進行,同時音樂的節奏在橫向上是慢快慢的節奏進行,那麼人聲與音樂就會在縱向上形成快慢結合,但在橫向上卻會保持相對穩定的聲音的復合節奏。音樂與人聲形成的復合節奏的節奏形態對於我們在給影片進行聲音設計時,特別是為一個有對白的情節配樂時,應該特別關注其他聲音在音樂節奏中的參與。比如有時為了聲音節奏的表現,我們會重新設計音樂的節奏。又如音樂可以參與復合節奏,但要考慮人聲的內容的表現。明顯的音樂節奏會影響語言內容的表達,所以特別在語言內容非常重要的地方,我們的聲音設計應該是,要麼音樂在聲場中置於背景,而語言為前景;要麼把音樂的節奏動力弱化。

(二)音樂與自然聲的復合節奏

自然聲與人聲一樣,許多時候會受到情節內容與畫面的影響,所以它的節奏非常具有客觀性和確定性。由於規律性節奏對於非規律性節奏的控製作用,當它與音樂結合時,人們會不自覺的讓它參與到音樂的節奏中。我們拋開自然聲的寫實以及表情的功能,從節奏的角度來分析它與音樂結合的復合節奏的形態以及特徵。自然聲與音樂的復合節奏同樣存在對應、對比和互補三種形態。如快步的腳步聲與快速的節奏的音樂的結合就是節奏的對應;密集的槍聲的快節奏與長音旋律的慢節奏的結合就是對比;格鬥中偶爾一記重拳與緊跟的音樂重音形成的一個以自然音為重音開始的音響片段就是節奏的互相補充。這里有一點特別值得我們關注,因為人聲的表意性大於它的節奏性特徵,所以它參與音樂的節奏的傾向性較弱,而自然聲的節奏特徵卻比較明顯,所以在與音樂的結合時與人聲不一樣的是它參與音樂節奏的傾向性大大增強。此時如果自然聲與音樂在縱向復合節奏上不能體現節奏的一致性的話,就會形成不協和節奏,如果不協和節奏不是我們此時的表現需要的話,一般在聲場上採用音樂成為背景,而讓自然聲成為前景的聲音設計,或者讓音樂的節奏動力弱化,突出自然聲的節奏和自然聲的寫實和表情功能。

二、影視音樂節奏與畫面節奏形成的復合的聲畫節奏

(一)影視畫面節奏的理論

從文章前面的論述我們知道:在音樂的節奏理論中,發音點、時值與停頓是節奏構成的三個必不可少的要素。這可以認為是音符的一次運動或一個節奏點,而多次運動或多個節奏點就會產生節奏感。這種神經反射的時間間隔存在於聽覺神經系統對聲音的反應中以及其他所有的感覺系統中,如視覺對對象活動的反應所具有的時間間隔形成會構成視覺的節奏體驗。用音樂的節奏觀念,我們就可以來理解影視畫面要素中剪輯、鏡頭、畫內信息的節奏。在剪輯節奏的構成要素中,一個鏡頭的第一幀可以認為是發音點,持續時間可以認為是時值,最後一幀可以認為是停頓;鏡頭的節奏要素可以理解為鏡頭運動的開始,持續和結束,也就是從鏡頭的起幅到落幅的過程。而畫內信息主要是人和物的運動,節奏也就是人和物的運動的開始,持續和結束。

(二)聲畫節奏觀念

影視音樂作為一種特殊的音樂形態,它不僅受其它聲音要素的影響,而且也會受到畫面節奏的影響。也就是說,影視音樂可以與畫面結合形成影視聲畫節奏。在無聲電影時期,音樂被認為是電影的伴奏,它的功能更多是增加娛樂性和滿足人們的視聽習慣。當然後來人們努力使音樂與電影協調一致,例如在情感和節奏上,但許多時候音樂與畫面在節奏上基本沒有什麼聯系。在有聲電影時期,音樂成為畫面的附屬,畫面的運動和節奏許多時候會配上相應節奏的音樂,這種方式被稱為按動作配樂,也叫米老鼠式編曲。當今時代,影視音樂成為影視藝術視聽要素中重要的組成部分,音樂不是單純的附屬要素,而是有機的成分,音樂積極的參與敘事,表情以及運動。在參與運動的過程中,節奏成為重要的載體。電影中聲音與畫面結合所形成的聲畫節奏的形態特徵的發展變化是一個從單一要素結合到多種要素復合的過程,也是一個從偶然、隨機到主觀、互動的的過程。影視作品中畫面的節奏主要由剪輯、鏡頭運動和畫內信息運動構成。在實際作品中,它們有時也有主次或前景背景之分。如某些畫面節奏主要是由剪輯節奏構成,而有的畫面節奏主要由鏡頭運動節奏構成。一般情況下誰的節奏速度快,誰就是主要節奏層次或者說是前景節奏。如剪輯節奏的速度超過鏡頭運動和畫內信息運動時,剪輯節奏就是主要節奏層次和前景節奏。

(三)影視音樂與畫面的聲畫復合節奏形態

與音樂、人聲和自然聲的節奏關系一樣,影視音樂與畫面的復合節奏主要有三種形態:對應、對比和互補。三種聲畫節奏形態體現不同的聲畫節奏表現特徵。聲畫節奏對應就是音樂與相同節奏速度的畫面剪輯、運動、信息節奏的結合而形成的聲畫復合節奏。當影視畫面的節奏較快而此時音樂的節奏也屬於快速的話,它們就屬於對應性節奏。節奏對應時,聲畫節奏又可能出現兩種狀態,如以畫面節奏為前景的聲畫節奏和以音樂節奏為前景的聲畫節奏。以畫面節奏為前景時,畫面內容的重要性被突出,內部節奏成為主要節奏層;音樂節奏為前景時,視聽感受被突出,外部節奏成為主要節奏層。當然還有一種情況就是它們互相都不是前景和背景的關系而是音樂的節奏點與畫面的節奏點形成節奏重音。由於節奏要素的增加和節奏的一致性特點,節奏重音的動力性會大大增強。對比性節奏就是音樂的節奏速度與畫面節奏的速度形成對比,也就是一個節奏層次的速度快而另一個節奏層次的速度慢。它們之間會形成節奏動力互相影響的情況。如快節奏的畫面節奏與慢節奏的音樂節奏結合時,由於對比節奏的出現,外部畫面節奏減弱,內部心理情感節奏感增強。由於視聽節奏的不一致而使人們會去主動感受外部畫面節奏之外的內部情節節奏。而當畫面節奏為慢速節奏而音樂為快速節奏時,由於對比節奏的出現,外部視聽節奏感增強。互補性節奏實際上就是畫面節奏與音樂節奏兩者的節奏點互相補充。如剪輯節奏為慢速時縱向上音樂節奏為快速,橫向上當音樂節奏變為快速時此時縱向上剪輯節奏則變為慢速。互補節奏只是節奏的要素發生變化而節奏的特徵保持不變。互補節奏有兩個方面值得我們關注,如由於要素的增加,它的聲畫節奏動力被加強;還有就是在情節中聲音和畫面互相加強而互不幹擾。如在音樂與人聲的互補節奏中,音樂與人聲的相繼出現可以使人聲表達的信息內容不受到其他聲音要素的干擾。

三、影視音樂與其他聲音和畫面形成的復合節奏

閱讀全文

與中國電影背景音樂分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高分日本愛情電影大尺度 瀏覽:327
印度電影大全真愛在我心 瀏覽:593
天使愛美麗電影簡介英文 瀏覽:299
怒火風暴電影完整版 瀏覽:589
東北的搞笑犯罪電影大全 瀏覽:650
大電影動畫片大全免費汪汪隊 瀏覽:453
貓和老鼠電影背景音樂 瀏覽:733
盜墓電影大全2019龍墓 瀏覽:262
十部英文勵志電影觀後感 瀏覽:662
泰國電影恐怖的降頭術 瀏覽:53
如何訂私人電影院 瀏覽:569
懸疑電影中文版推薦 瀏覽:985
1905年中國自己拍攝的第一部電影是什麼 瀏覽:535
冰川時代3電影粵語 瀏覽:890
催淚老電影音樂 瀏覽:296
刺馬電影免費觀看完整版 瀏覽:426
狼溪第四集免費觀看完整電影 瀏覽:382
周星馳考驗大傻智商是什麼電影 瀏覽:247
法國電影亡命天涯路電影下載 瀏覽:616
東平有電影院嗎 瀏覽: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