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動畫片的來歷
動畫最早發源於19世紀上半葉的英國,興盛於美國,中國動畫起源於20世紀20年代。1892年10月28日埃米爾·雷諾首次在巴黎著名的葛萊凡蠟像館向觀眾放映光學影戲,標志著動畫的正式誕生,同時埃米爾·雷諾也被譽為「動畫之父」。
動畫藝術經過了100多年的發展,已經有了較為完善的理論體系和產業體系,並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深受人們的喜愛。
(1)電影交卷動漫圖片擴展閱讀:
動畫原理
動畫是通過把人物的表情、動作、變化等分解後畫成許多動作瞬間的畫幅,再用攝影機連續拍攝成一系列畫面,給視覺造成連續變化的圖畫。它的基本原理與電影、電視一樣,都是視覺暫留原理。
醫學證明人類具有「視覺暫留」的特性,人的眼睛看到一幅畫或一個物體後,在0.34秒內不會消失。利用這一原理,在一幅畫還沒有消失前播放下一幅畫,就會給人造成一種流暢的視覺變化效果。
動畫分類
1、按工藝技術分為:平面手繪動畫、立體拍攝動畫、虛擬生成動畫、真人結合動畫;
2、按傳播媒介分為:影院動畫、電視動畫、廣告動畫、科教動畫;
3、按動畫性質分為:商業動畫、實驗動畫。
『貳』 日本動畫中的攝影是一個什麼樣的崗位
日本動畫中的「撮影」就是中文說的「後期合成」。
主要工作有三個方面:畫面合成、運鏡和特效,下面會分別說明。
我在這個答案中提到過一下,可以作為基礎先了解一下:動畫電影是如何製作的?
先上個圖讓大家看看有沒有攝影差多遠。注意星星的發光效果和人物的光影效果。
這是《以動畫為業!Trigger流動畫執行製片讀本》中附帶的關於《小魔女學園》的視頻,8:30秒左右開始是攝影,大家可以看看有沒有加攝影效果差別有多大。注意,這個視頻開始沒有聲音,只有最後有聲音,請注意音量。
也因為是在用攝像機拍攝的,所以在拍攝的過程中就可以使用很多拍攝方面的鏡頭使用技法。常見的比如PAN(鏡頭平移)、Follow(跟拍)、T.U(拉近)、T.B(推遠)等等。
對於不了解日本動畫製作流程的朋友可能不好想像,所以我特意找了一個入門級的教程視頻。雖然是日語的,不過不需要聽懂,看上面的術語就夠了,做個大概了解是完全足夠了。更深入的東西,可以等有了基本了解之後再去進一步深入。
這個視頻裡面提到的內容,我會在下面結合圖片說明一下。
先回顧一下「攝影」的三個工作:
背景和原畫(角色)的合成
運鏡
特殊效果
場景的臨場感、氣氛
光影處理,色調修正
火焰、爆炸、風雪等等效果的加強。
以上是我知道的一些。
『叄』 小時候用DVD看的動畫,現在不知道有沒有資源,不知道叫什麼名字
動畫的概念不同於一般意義上的動畫片,動畫是一種綜合藝術,它是集合了繪畫、電影、數字媒體、攝影、音樂、文學等眾多藝術門類於一身的藝術表現形式。最早發源於19世紀上半葉的英國,興盛於美國,中國動畫起源於20世紀20年代。動畫是一門年輕的藝術,它是唯一有確定誕生日期的一門藝術,1892年10月28日埃米爾·雷諾首次在巴黎著名的葛萊凡蠟像館向觀眾放映光學影戲,標志著動畫的正式誕生,同時埃米爾·雷諾也被譽為「動畫之父」。[1]動畫藝術經過了100多年的發展,已經有了較為完善的理論體系和產業體系,並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深受人們的喜愛。
動畫的英文有很多表述,如animation、cartoon、animated cartoon、cameracature。其中較正式的 "Animation" 一詞源自於拉丁文字根anima,意思為「靈魂」,動詞animate是「賦予生命」的意思,引申為使某物活起來的意思。所以動畫可以定義為使用繪畫的手法,創造生命運動的藝術。
動畫技術較規范的定義是採用逐幀拍攝對象並連續播放而形成運動的影像技術。不論拍攝對象是什麼,只要它的拍攝方式是採用的逐格方式,觀看時連續播放形成了活動影像,它就是動畫。
一般二維動畫,都是以一秒24幀為標准,以保證畫面播放流暢,但由於現代科技的發達,動畫幀數可以不用達到一秒24幀。
中文名
動畫
外文名
animation
動畫教程,Flash教程,Flash動畫教程,少兒編程!
共12集
366熱度
精品薦讀
韓國兒童動畫公司如何商業化?
作者:三文娛
快速
導航
動畫原理動畫分類動畫大師動畫音樂各國特點動畫節製作步驟動畫職業製作工具相關名詞動畫與視頻的區別
動畫簡史
兩萬五千年前的石器時代洞穴上的野牛奔跑分析圖,是人類試圖捕捉動作的最早證據,在一張圖上把不同時間發生的動作畫在一起,這種「同時進行」的概念間接顯示了人類「動」的慾望。文藝復興時期,達·芬奇畫作上的人有四隻胳膊,表示雙手上下擺動的動作;中國繪畫史上,藝術家有把靜態繪畫賦予生命的傳統,如南朝謝赫的「六法論」中主張「氣韻生動」。[2]清代蒲松齡的《聊齋志異》中,「畫中仙」人物走出卷軸同樣體現了古人對活動畫面的訴求。這些和動畫的概念都有相通之處,但真正發展出使畫上的圖像動起來的功夫,還是在歐洲。
黃金比例人體圖
1824年,英國人皮特·馬克·羅葛特首先發現了視覺暫留。
1824年英國人約翰·A·帕瑞思發明了「幻盤」(或留影盤)。圓盤的一面畫了一隻鳥,另外一面畫了一個空籠子,當圓盤被旋轉時,鳥在籠子里出現了。
1832年,比利時人約瑟夫·普拉托把畫好的圖片按照順序放在一部機器的圓盤上,圓盤可以在機器的帶動下轉動。這部機器還有一個觀察窗,用來觀看活動圖片效果。在機器的帶動下,圓盤低速旋轉。圓盤上的圖片也隨著圓盤旋轉,從觀察窗看過去,圖片似乎動了起來,形成動的畫面,這就是原始動畫的雛形。[1]
現代動畫之父「埃米爾·科爾」
1906年,美國人 詹姆斯·斯圖爾特·布萊克頓製作出一部接近現代動畫概念的影片,片名叫《滑稽臉的幽默相》,該片被譽為是世界上第一部動畫片。
1908年,法國人埃米爾·科爾首創用負片製作動畫影片,所謂負片,是影象與實際色彩恰好相反的膠片,如同普通膠卷底片。採用負片製作動畫,從概念上解決了影片載體的問題,為今後動畫片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同時科爾也被稱作是「現代動畫之父」。
1909年,美國人溫瑟·麥凱用一萬張圖片表現了一段動畫故事《恐龍葛蒂》,這是迄今為止世界上公認的第一部象樣的動畫短片。
1913年,美國人伊爾·赫德創造了新的動畫製作工藝」賽璐璐片「,他先在塑料膠片上畫動畫片,然後再把畫在塑料膠片上的一幅幅圖片拍攝成動畫電影。多少年來,這種動畫製作工藝一直被沿用著。[1]
第一部有聲動畫《汽船威利號》
1928年,華特·迪士尼創作出了第一部有聲動畫《威利號汽船》;1937年,又創作出第一部彩色動畫長片《白雪公主和七個小矮人》。他逐漸把動畫影片推向了巔峰,在完善了動畫體系和製作工藝的同時,還把動畫片的製作與商業價值聯系了起來,被人們譽為」商業動畫之父「。[3]
1995年,皮克斯公司製作出第一部三維動畫長片《玩具總動員》,使動畫行業煥發出新的活力。[1]
動畫原理
動畫是通過把人物的表情、動作、變化等分解後畫成許多動作瞬間的畫幅,再用攝影機連續拍攝成一系列畫面,給視覺造成連續變化的圖畫。它的基本原理與電影、電視一樣,都是視覺暫留原理。醫學證明人類具有「視覺暫留」的特性,人的眼睛看到一幅畫或一個物體後,在0.34秒內不會消失。利用這一原理,在一幅畫還沒有消失前播放下一幅畫,就會給人造成一種流暢的視覺變化效果。[4]
《哪吒》37億票房,為何依然擋不住動畫行業年輕人轉行?
每日人物
贊217
閱讀3.8萬
動畫分類
按工藝技術分為:平面手繪動畫、立體拍攝動畫、虛擬生成動畫、真人結合動畫;
按傳播媒介分為:影院動畫、電視動畫、廣告動畫、科教動畫;
按動畫性質分為:商業動畫、實驗動畫。[5]
長路漫漫,硬核科普番怎麼才會爆火?
動漫療毒
贊27
閱讀6242
動畫大師
美國:華特·迪士尼、蒂姆·伯頓、尤瑟夫·巴貝拉、約翰·拉塞特、馬克·奧斯本、湯姆·麥克格雷斯等;
日本:手冢治蟲、宮崎駿、大友克洋、押井守、高畑勛、今敏、出崎統等;
中國:萬氏兄弟、特偉、徐景達、錢家駿、戴鐵郎、靳夕、孫立軍、賈否等;
其他國家:西維亞·喬邁(法)、林亞倫(韓)、尼克·帕克(英)等。
動畫音樂
詳見動畫音樂
各國特點
中國動畫
中國動畫始終致力於創作一條具有本國特色的道路,堅持民族繪畫傳統,在改革開放以後,世界動畫的大潮中也未放棄這一宗旨。動畫片中洋溢著活潑清新的氣息,給人以美的啟迪。同時又十分注重教化意義,在動畫片的創作中秉承「寓教於樂」,使動畫片不致流於膚淺的純娛樂搞笑。在影片類型上具有代表性的中國動畫就是水墨動畫。
未來中國孩子看什麼?海外產能引入破局
三聲
贊44
閱讀3578
電視動畫一年銷售額15.69億,上半年這223部作品備案了
三文娛
贊179
閱讀1.9萬
共10張
國產動畫
日本動畫
日本動畫作品非常偏好超現實主義題材,常與日式漫畫緊密聯系。在科技發達的當下,日本仍然堅持這採用傳統的手工繪制的方法,致力於研究動畫敘事語言的研究。為提高工作效率,採用了只讓說話者的口型發生變化的「口動作畫法」;將一組連續動作的畫面反復使用的「保存備用法」等方式製作。幀率方面通常是8張繪畫(「三格拍攝法」)來表現,以此方式可以減少作畫數量。作品內容多展示復雜的人物關系、故事情節以及影片主題。[6]
『肆』 這張圖出自那部動漫
《pp操縱人偶的輪舞》:
日本公司 Innocent Grey 會社第二部作品,繼承《戀獄~月狂病》的世界觀,同樣以戰後日本由蕭條到復甦的時期為時代背景,帶領玩家同主人公一起經歷並解決一系列離奇而殘酷的事件,揭示真相並勇敢直面人性中扭曲而陰暗的一面。
與《戀獄~月狂病》相似,本作借用電影的手法釀成臨場之感的「插入式膠卷」,穿插於演出和劇本的幕間,以音樂小說的表現方式,同時還存在使用其他角色視角等的系統。而且這次從女主角的視角能更深入地感受故事的反面。
本作講述,在柏林要舉行奧林匹克運動會的夏天,在爵士樂酒館把鋼琴演奏作為生計的玖紫藤奏介,在一個雨夜裡被一個目光發狂的寄宿女藝人所襲擊,他雖然受了傷,但那女人卻斷了氣,之後奏介便離開了那個地方。次日再回到酒館,又因誤會而被老闆護堂弦一郎解僱。再之後奏介被帶上了莫須有的罪名,以此為開端就卷進了一樁奇妙的事件 。
自家不能回,無家可歸,奏介過著像落破戶一樣日子。在那之後的一天,救助了一位被男人們糾纏的少女。正是被瘋狂的女藝人所襲擊,以及被憲兵追蹤的時候救了自己的那個少女——白河綾音。
"--我並不覺得你像是在說謊"
為了洗清奏介的罪名,綾音約定和他一起調查這件事……
『伍』 插入電影膠片或動畫片剪貼畫,分離電影膠片的圖片要怎麼操作
發達國家地方各級的感覺如同
『陸』 ppt怎麼做老電影效果
1、打開ppt,插入圖片。
2、從網路下載一個膠片的模板,或者自己畫一個。將兩個模板連在一起。通過適當剪裁,使得其正好連在一起。
7、將動畫設置成「與上一動畫同時」,然後播放查看效果,進行修正。即完成做老電影效果。
『柒』 電影膠片是一張一張的,但放映時我們卻看到是連續的,這是什麼現象造成的
人的眼睛會有短暫的視覺停留,當膠片以較快的速度閃過,這些圖片就會連起來,比如動漫一個很精彩的打鬥鏡頭就需要十幾張畫,再者節能燈是一閃一閃的只不過閃的頻率快,我們感覺不出來
『捌』 世界上第一部動畫片是什麼
是《滑稽臉的幽默相》
《滑稽臉的幽默相》是詹姆斯·斯圖爾特·布萊克頓執導的短片,在1906年4月6日美國首映。這部影片被動畫史學家公認是世界上第一部被記錄在標准膠片上的動畫電影。其中運用了逐格拍攝、剪紙動畫、真人結合拍攝等動畫技術;
影片的作者布萊克頓對「逐格拍攝」技術的探索對動畫藝術和電影特效藝術都有關鍵性的貢獻,同時布萊克頓還是電影特效的先驅,影片大體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是布萊克頓用粉筆在黑板上作畫的過程,具體內容又可細分為兩小組;
一組是一對男女之間的小幽默,男士用香煙把身邊的女士熏的不見了,第二組是一個紳士玩傘然後脫帽後消失,又變為了一男一女;第二部分是剪紙動畫部分,一個小丑在雜耍,身邊還有一隻小狗在配合他表演跳圈。
(8)電影交卷動漫圖片擴展閱讀:
動畫歷史——
1824年,英國人皮特·馬克·羅葛特首先發現了視覺暫留。
1824年英國人約翰·A·帕瑞思發明了「幻盤」(或留影盤)。圓盤的一面畫了一隻鳥,另外一面畫了一個空籠子,當圓盤被旋轉時,鳥在籠子里出現了。
1832年,比利時人約瑟夫·普拉托把畫好的圖片按照順序放在一部機器的圓盤上,圓盤可以在機器的帶動下轉動。這部機器還有一個觀察窗,用來觀看活動圖片效果。在機器的帶動下,圓盤低速旋轉。圓盤上的圖片也隨著圓盤旋轉,從觀察窗看過去,圖片似乎動了起來,形成動的畫面,這就是原始動畫的雛形。
1906年,美國人詹姆斯·斯圖爾特·布萊克頓製作出一部接近現代動畫概念的影片,片名叫《滑稽臉的幽默相》,該片被譽為是世界上第一部動畫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