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八佰》取材於1937年淞滬會戰最後一役,為了能穩住人心,取得最後的勝利,第88師262旅524團團附謝晉元率420餘人,接到命令堅守最後一道防線,那就是「四行倉庫」。剛開始為迷惑日軍上當,先壯大聲勢。
隨後謝晉漢對外稱一共有800人,實際上只有四百人,這也是電影片名《八佰》的由來。
《八佰》介紹
《八佰》是由華誼兄弟電影有限公司、北京七印象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出品,管虎執導,黃志忠、歐豪、王千源、姜武、張譯、杜淳、魏晨、李晨、俞灝明等主演的戰爭題材影片。
該片取材於1937年淞滬會戰,講述了被稱作「八百壯士」的中國國民革命軍第三戰區88師524團的一個加強營,固守蘇州河畔的四行倉庫、阻擊日軍的故事。
1937年淞滬會戰末期,中日雙方激戰已持續三個月,上海瀕臨淪陷。第88師262旅524團團副謝晉元率420餘人,孤軍堅守最後的防線,留守上海四行倉庫。與租界一河之隔,造就了罕見的被圍觀的戰爭。為壯聲勢,實際人數四百人而對外號稱八百人。「八百壯士」奉命留守上海閘北,在蘇州河畔的四行倉庫鏖戰四天,直至10月30日才獲令撤往英租界。
Ⅱ 電影八佰只有420人為什麼叫8佰
謝晉元奉命率領420餘人孤軍堅守上海四行倉庫。為壯大聲勢,也為了迷惑敵人,對外仍用團的番號,謝晉元對外宣稱倉庫內有八百人,後因此得名「八百壯士」。
也就是說,《八佰》這部影片中根本就沒有八百人,歷史上的真實事件中也沒有八百人,這個八百人的說法只是為了壯大聲勢,所以才故意說出來的人數而已。
Ⅲ 「八百壯士」明明只有414人,謝晉元為什麼對外稱有800人
四行倉庫,位於上海原閘北區南部。83年前,中國軍民因「淞滬會戰」受挫而士氣下降時,四行倉庫的戰士們用生命和鮮血奏響了抗日的壯麗凱歌。國人從他們身上找回了信心和力量,使中國人堅定了抗日的必勝信念!同時,四行倉庫保衛戰的結束,標志著淞滬會戰的結束,而參加這場保衛戰的中國士兵則被稱為「八百壯士」。但當時參戰的士兵沒有八百人那麼多,只有四百人。
之後,「八百壯士」被英軍卸下武器,過了4年集中營一般的生活,遠離抗日正面戰場。1941年4月,汪偽政權企圖誘降謝晉元,被他嚴詞拒絕。結果汪精衛一怒之下,收買了郝鼎誠等4個叛軍,命他們殺掉謝晉元。
24日凌晨5點,謝晉元像往常一樣率領官兵們進行早操,郝鼎誠他們因為遲到被他訓斥了一頓。突然,他們掏出匕首、鐵鎬等凶器,刺向謝晉元。最終,他身體多處受傷,血流不止,一代英雄最後竟然死在了自己的同胞手上,年僅37歲。至於那4名兇手,當場被捕。
時隔多年,我們不能忘記「八百壯士」,向他們致以最崇高的的敬意!
Ⅳ 八佰的內容簡介
電影《八佰》是根據抗日期間上海四行倉庫保衛戰改編的影片,影片初始,我們看到的是士氣低迷、組織渙散的軍隊走在田野中,被戰爭破壞了的上海,配上幾聲蒼涼的鴉叫聲,奠定了這部影片的基調必然悲涼凄慘的。我想結合史實來分析一下題主的問題。
一、歷史上的上海四行倉庫保衛戰上海四行倉庫保衛戰發生在1937年10月26日至11月1日,它的結束標志著淞滬會戰的結束。淞滬會戰又是怎樣的戰役呢?歷史書上只能用形容詞形容一下淞滬會戰的慘烈,數據倒是可以直觀地印證一下這場戰役的悲壯與絕望——我國軍80萬人對戰日軍20萬人,國軍宣布傷亡30萬人,日軍宣布傷亡4萬餘人,這意味著什麼呢?大家能感受到嗎?日軍的攻勢難以抵擋,但是淞滬會戰粉碎了日本「三個月滅亡中國」的計劃,為上海和長江下游工廠與物資內遷贏得了時間。
國人皆如此,倭寇何敢?
三、結語任何國家,在民族存亡之際,都有捨身取義為國為家之人,有自私自利做他人走狗之輩,有冷眼旁觀見風使舵的二鬼子,民族大義當前,可否團結一致?魯迅先生口誅筆伐,想要通過筆桿子喚醒麻木的國人,軍人死守陣地,是命令使然,亦是心底吶喊,國不在,家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