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辛德勒的名單》是黑白的嗎
《辛德勒的名單》是以黑白攝影為主調,也有彩色背景。
《辛德勒的名單》情節感人,氣勢悲壯,而以黑白攝影為主調的紀錄片式的拍攝手法更使該片具有了一種真實的效果,感人肺腑,發人深思。
攝影師賈努茲·卡明斯基希望該片畫面能顯現出一種永恆的質感,不過一向拍攝彩色電影的劇組人員一時很難適應黑白片,藝術指導艾倫·斯達斯基必須作出相應調整,為避免人物與背景混淆難辨,斯達斯基不得不讓背景的明暗與人物有所區別,而且服裝的顏色也要與膚色和布景顏色迥然不同。
(1)有部電影叫什麼的名單擴展閱讀:
劇情介紹
德國投機商人辛德勒(連姆·尼森飾)是個納粹黨黨員。他好女色,會享受,是地方上有名的納粹中堅分子。他善於利用與關系攫取最大的利潤。在被佔領的波蘭,猶太人是最便宜的勞工。
因此,辛德勒的工廠只使用猶太人。然而這些人得到這份工作也就得到了暫時的安全,作為戰爭產品的生產者而免受屠殺。辛德勒的工廠成了猶太人的避難所。
然而納粹對猶太人的殘酷迫害使辛德勒越來越不滿。1943年,納粹對克拉科夫猶太人的殘酷血洗使辛德勒對納粹的最後一點幻想也破滅了,他清楚納粹對猶太人的屠殺和奧斯威辛集中營的可怖。
從那時起,辛德勒只有一個想法,盡可能多的保護猶太人,使其免受奧斯威辛的死亡。他制定了一份聲稱工廠正常運轉所「必須」的工人名單,通過賄賂納粹官員,使他們得以倖存下來。
2. 《辛德勒的名單》主體內容及結局是什麼
《辛德勒的名單》主體內容:剛從家鄉來到克拉科夫的德國企業家奧斯卡·辛德勒有意買下一間經營不善的搪瓷廠,以生產食用器皿,供應軍需,發戰爭財。工人則是那些無需報酬的集中營的猶太人。
但辛德勒為人善良,善待工人,工人們覺得待在工廠要比集中營要好,漸漸地想要來工廠的人越來越多。辛德勒剛開始不是很願意,必將要給他們吃喝,也是成本。但有一次一個穿紅色衣服小女孩徹底改變了他(整部影片都是黑白的,竟有此處有一點紅色),於是之後他就用賺來的錢向德國高官來買集中營的猶太人,宣稱要擴大生產規模,實為救他們的命,上了名單的人就會有生的希望。
結局:二戰結束,德國戰敗,辛德勒作為納粹的軍需品供應商不得不踏上逃亡之旅,臨走時他還怨恨自己為什麼不能多救一些人出來。但好人沒有好報,之後他幾次創業都失敗了,最後鬱郁而終。但通過他努力使得2000多名猶太難民免遭屠殺,現在這些人的後代還回去辛德勒的墓前來緬懷這位「失敗的德國商人」。
(2)有部電影叫什麼的名單擴展閱讀
《辛德勒的名單》(Schindler's List)根據澳大利亞小說家托馬斯·肯尼利所著的《辛德勒名單》改編而成。是1993年由史蒂文·斯皮爾伯格導演的一部電影。
獲獎記錄:
2004年,美國國家電影保護局,國家影片登記,《辛德勒的名單》,獲獎。
1994年,第66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電影,《辛德勒的名單》,獲獎。
1994年,第51屆金球獎,最佳電影(劇情類),《辛德勒的名單》,獲獎。
1994年,第47屆英國學院獎,最佳電影,《辛德勒的名單》,獲獎。
1994年,美國影評人協會獎,特別致意獎,《辛德勒的名單》,獲獎。
1993年,紐約影評人協會獎,最佳影片,《辛德勒的名單》,獲獎。
1993年, 落杉磯影評人協會獎,最佳電影,《辛德勒的名單》,獲獎。
1993年,國家評論協會獎(美),最佳影片,《辛德勒的名單》,獲獎。
3. 《辛德勒的名單》是影視經典,它憑借什麼拿了奧斯卡最佳影片
對於大導演斯皮爾伯格,不少人是這樣對其定義的,《辛德勒的名單》之前,斯皮爾伯格只能拍些商業爆米花電影,但是《辛德勒的名單》之後,斯皮爾伯格在商業片和文藝片兩花齊開,沒有什麼他駕馭不了的。
由此可見,《辛德勒的名單》這部電影本身的優秀。
也就是說,斯皮爾伯格用這個關於人性救贖的故事,表現了人性的多變性,它可以在一時間成為戕害人類的惡魔,同樣,因為某種惻隱之心的瞬間感召,他又可能會成為道德接受洗禮的善人。
4. 《辛德勒的名單》:凡救人一命,即救全世界,這部影片表達了什麼
《辛德勒的名單》是一部非常經典的電影,整體的節奏不算緊湊,但是每一個鏡頭都有非常深刻的含義。凡救人一命,即救全世界。整部電影氣氛非常沉重,在絕對的暴力殘酷統治之下,我們能做的只有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救人性命。整部電影唯一的鮮明色彩,就是那個走在街上的紅衣小女孩,在如此殘酷的現實背景下,這種明艷燦爛的生命的鮮活,讓所有觀眾為之一振。戰爭的殘酷,在任何時代都是絕對的悲劇,我們生活在和平之下,但仍要銘記戰爭的可怕。
在真實的歷史上,在奧斯卡·辛德勒去世之後,有很多在辛德勒的庇護之下得以存活下來的猶太人自發的紀念他。1974年10月9日,67歲的奧斯卡·辛德勒離開了人世,他被葬在了耶路撒冷的錫安山。
5. 《辛德勒的名單》的簡介
《辛德勒的名單》改編自澳大利亞小說家托馬斯·肯尼利的同名小說,講述了一名身在波蘭的德國人辛德勒,在二戰時僱用了1100多名猶太人在他的工廠工作,幫助他們逃過被屠殺的劫數。
《辛德勒的名單》由史蒂文·斯皮爾伯格執導,連姆·尼森、本·金斯利、拉爾夫·費因斯、艾伯絲·戴維茲等主演。該片於1993年11月30日在美國華盛頓點映,1993年12月15日在美國正式上映。
角色介紹
1、奧斯卡·辛德勒
演員:連姆·尼森
從家鄉來到克拉科夫的德國企業家。身材高大、相貌英俊、舉止風流倜儻。他打算利用二戰大發一筆橫財,卻因為次次目睹猶太人的慘遭殺害而良心覺醒,由此他的工廠全部僱傭猶太人,表面上稱猶太人像牲口且聰明、價低技術高,實則是庇護猶太人,為他們提供免於被屠殺的場所。
2、伊扎克·斯泰恩
演員:本·金斯利
是一名猶太會計師,曾在利勃茲一家搪瓷廠當過會計。後來,他作為辛德勒的會計師和助手來管理工廠。在招聘工人時,他仔細地給應征者有效的指點,幫助猶太同胞找到合適的去處,還暗中偽造了各種資格證書給那些不具備進廠條件的教師和音樂家,以躲避被抄上黑名單而讓德軍推上卡車送走。
6. 有一部關於猶太人的電影叫「的名單」
是《辛德勒名單》啊。
7. 《辛德勒的名單》紅衣小女孩
《辛德勒的名單》紅衣小女孩叫做「羅瑪·利高卡」,她是德國人和猶太人的結晶。
《辛德勒的名單》評價:
是一部分非常出色的電影,他們相對比較全面的講述了二戰其實波蘭猶太人遭遇屠殺的場面,而整部電影基本都是黑白的,唯獨一個小女孩例外。小女孩穿著紅色的衣服,形成強烈的視覺反差感,然而這名小女孩的出現很多人不知道原因,認為她是虛構出來的,但其實不是。
關於小女孩的真實故事:
小女孩叫做「羅瑪·利高卡」,她是德國人和猶太人的結晶,她和自己的母親被送到達毫集中營,父親因為反抗德軍被活活的打死。來到集中營之後,初期納粹沒有採取過激的舉動,猶太人們僅僅只是被關押在一起而已,後來羅瑪·利高卡因為開朗的性格和他人打成一片,十分受歡迎。
但每次在看到別的小朋友都有爸爸陪的時候,她總是問自己的媽媽:媽媽,我們什麼時候去找爸爸啊?不過每次母親都用善意的謊言哄騙她。後來大清洗開始,母親託人將羅瑪·利高卡藏起來,自己則是被帶走,看到自己的母親離開,羅瑪·利高卡很是著急。
旁邊的猶太人都會跟她說:媽媽去找爸爸了,很快就會回來。羅瑪·利高卡每次都似懂非懂的點點頭,再後來清洗猶太人的最後階段,羅瑪·利高卡也成為了被處決的一員,納粹士兵們挖了很多坑,准備將這些猶太人活埋。
小女孩羅瑪·利高卡目睹這一切,知道自己也會進入這個坑中,所以她天真無邪的懇求德軍士兵:叔叔可以把我埋淺點嗎?我怕媽媽找不到。這樣的對話讓在場的人動容,但最終小女孩還是沒有逃過命運。
我們在電影中可以看到,從小女孩出現到死亡,整個過程都十分的顯眼,而正是因為她的經歷,才讓她被人銘記,引導更多人懂得去探索真相,知曉戰爭的殘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