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奪冠》姚迪飾演魏秋月
是的,《奪冠》上映後,觀眾發現中國女排國家隊的二傳手魏秋月是由女排隊員姚迪飾演的。
姚迪也是中國女排的隊員,她的位置與魏秋月一樣,都是二傳手,所以飾演這個角色對她來說很合適,又因為她們平時都是在一起訓練生活的,所以對魏秋月的生活習慣,與性格都很了解。雖然不是魏秋月本人出演,但是姚迪的表現也很不錯。
因為魏秋月有孕在身,不適合拍攝這部電影,所以錯過了這次的拍攝。不過能由自己的師妹飾演自己,魏秋月應該也會很開心,畢竟她們想要傳遞給觀眾的是女排精神,而不是自己。
(1)電影女排奪冠圖片擴展閱讀
《奪冠》票房過億:
9月25日,中國女排電影《奪冠》與觀眾們正式見面,該片首日排片佔比29.5%,收票房5600萬元,超過《八佰》奪得單日票房第一的寶座。9月26日15時44分,電影《奪冠》票房過億。
9月25日,電影《奪冠》上映當天,郎平在與中國女排隊員的一場直播中回憶奪冠細節,郎平哽咽著說:「當時我們報了16名隊員,最後卻只能有14個人站上領獎台。這是個極其艱難的選擇,無論把誰放在台下都不太公平。」
「好在與組委會商量之後,她們全都站了上去,我的內心也釋放了一點兒。」郎平罕見哽咽。可能在了解過中國女排的奮斗歷史,切實感受「女排精神」後,更能被理解。
② 《中國女排》最終更名《奪冠》,其背後有何秘密
作為新春賀歲檔的一部重量級影片,知名導演陳可辛執導的電影《中國女排》自從拍攝開始就吸引了無數球迷的目光,本部影片由鞏俐主演,同時還有包括朱婷、惠若琪、袁心玥在內的中國女排奧運冠軍本色出演,就影片陣容來看可謂非常給力。隨著中國女排在2019年拿到女排世界盃冠軍之後,這部電影也變得家喻戶曉。
如今,這部電影雖然改名,但是劇情和時間等主體框架差距不大。
③ 《奪冠》這部電影的劇情怎麼樣主要是講述什麼故事的
電影整體的劇情並沒有很突出,主要是講述的故事,本來就是眾人皆知的。電影本身過於注重情懷,導致其失去了體育的振奮和競技精神。電影主要講從1981年開始到2019年拿下第十個世界冠軍,三代教練、幾代女排人,歷經艱辛為了冠軍拼搏的故事。電影整體還算可以,加上有不少女排運動員上場,讓電影更有看點。
3、少了些體育精神體育精神充滿了刺激和激情,無論是什麼運動,看了都能振奮人心。個人感覺《奪冠》,就少了這一種精神。而且在劇情被大家熟知的情況下,陳可辛沒有進行節奏的調整,反倒把情懷放在了第一位,這樣不是很好。這也就註定了這部電影,評分不可能太高。
④ 電影《奪冠》演員有哪些
一、郎平演員鞏俐
中國女排總教練,人稱鐵榔頭「世界三大扣球手之一」
二、陳忠和(中年)演員黃渤
2001年陳忠和上任中國女排主教練,提拔新人,陳忠和指導是開創了中國女排第二個黃金時代的冠軍主帥,在他的帶領下,中國女排走出沉寂17年的低谷,接連奪得2003年女排世界盃冠軍和2004年雅典奧運會冠軍。
三、袁偉民演員吳剛
1974年,袁偉民開始出任國家女子排球隊主教練,助中國女排在世界排壇上首次取得三連冠的歷史性突破。在沒有專業場地,幾乎沒有醫療保障的年代,袁偉民親手打造出了一隻所向披靡的女排隊伍。
四、陳忠和(青年)演員彭昱暢
1979年,22歲的陳忠和被調到國家女排任陪打教練
五、郎平(青年)演員白浪
主攻手,創下單場扣球102次的奇跡,成為家喻戶曉的「鐵榔頭」。
六、孫晉芳演員陳展
中國隊隊長,曾忍著腰傷打封閉上場,賽後卻疼到無法站立,憑借鬼斧神工的傳球,一人獨得最佳運動員、優秀運動員、最佳二傳手三大獎項。
影片講述了中國女排從1981年首奪世界冠軍到2016年裡約奧運會生死攸關的中巴大戰,詮釋了幾代女排人歷經浮沉卻始終不屈不撓、不斷拼搏的傳奇經歷。
影片評價
《奪冠》用敘事的「真」和修辭的「誠」書寫了一場中國女排的奮斗史,心靈史。它以一種集體敘事,喚起了一段溫暖而充滿力量的全民回憶。
影像之下,「女排精神」代代相傳,生生不息。在這部更加註重展現女排群像的影片中,觀眾既唏噓於這股集體精神的流動與傳承,又能清晰地從中看到群體內每一位個體所具有的鮮明特點。
⑤ 《奪冠》上映了,這部電影是講述什麼故事的
《奪冠》講述的就是中國女排的故事,而且中國女排奪冠的經歷也通過這個電影的細致描寫給展現在了大熒幕上,讓所有的人都看到了我們中國的驕傲-中國女排,也讓女排精神被更多的人所熟知。
三、女排精神《奪冠》已經不單單講的是一部電影了,它所弘揚的就是我們之前所倡導的女排精神。這部電影響應了國家的號召,對於那一些熱愛體育運動,並且想要將排球給發揚光大的人來說,是一個特別明智的選擇。
⑥ 《奪冠》榮耀上場,這部電影的主角是誰
《奪冠》這部電影的主角是中國女排,也有觀眾說不如叫《郎平傳》。作為一部體育電影,我想導演想傳揚的還是中國女排永不放棄的精神吧。
十月一假期,也希望大家多去影院支持中國女排的這部電影,為中國女排加油。
⑦ 《奪冠》這部電影上映這么多天,影評怎麼樣
從這部電影的評價上來看,只能算是中規中矩的電影,亮點比較少。
就在前段時間,《奪冠》的導演陳可辛發了一篇微博,他這樣寫道:「女排奪冠的路上一向都是難,難,難。我們劇組拍攝也一樣。三年的難,難,難。終於等到9月25日這一天。」事實上的確如此,《奪冠》這部電影也是一波三折,經歷了春節檔撤檔、重新定檔、再次提檔後,《奪冠》終於上映了。根據貓眼專業版數據,截至發稿時間,《奪冠》票房已經累計7.76億。
那麼,為什麼《奪冠》這部電影不那人讓人看好?
事實上,這主要還是因為體育題材的電影受眾太少,這種題材其實並不太適合用電影的方式去呈現,哪怕足球籃球這種受眾廣得多的運動也幾乎沒有大爆的電影。當然,除了這個原因之外,還有改名和撤檔的原因,畢竟經歷了這么長的時間,觀眾的熱情也被消耗了。當然,更重要的是,《奪冠》上映的時間其實有很大的問題,剛好在國慶檔之前,雖然排片很高,但是由於市場非常冷清,基本上這部電影也很少有人會去看,除非是非常喜歡排球的人。
總而言之,現在市場對《奪冠》這部電影的評價也是褒貶不一。也許是由於時代的原因,現在的主力觀影人群對女排精神沒有概念,因此,很多人都表示不理解這部電影想要表達的意思。
⑧ 奪冠講述了什麼故事
《奪冠》講述的是中國女排的故事,中國女排對於中國人來說是有特殊情結的,她們是民族英雄,她們是時代偶像,她們創造出一個又一個非凡的奇跡。在2020年伊始,中國女排在去年剛結束的世界盃中以11全勝快速攬下桂冠,而今年又將在東京奧運的舞台上大展拳腳。
里約奧運會與巴西這場球也是世界排壇的經典之戰。此前小組賽,中國隊以第4名的成績勉強進入淘汰賽,8強對手則是世界第一、主場作戰的巴西隊。從2008年至2016年,中國女排與巴西隊的交手戰績為1勝18負。即便這樣,中國女排仍頑強地以3比2淘汰巴西,此後接連戰勝荷蘭和塞爾維亞奪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