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電影(後來的我們)裡面的歌曲
1.《我們》
《我們》是電影《後來的我們》主題曲,由葛大為作詞,陳建騏作曲,陳奕迅演唱,發行於2018年04月10日。
2.《後來的我們》
《後來的我們》是五月天演唱的歌曲,由陳信宏(阿信)填詞、溫尚翊(怪獸)譜曲,收錄於五月天於2016年7月21日發行的專輯《自傳》中 。
2017年1月,該歌曲榮獲Billboard Radio China2016年度華語十大金曲獎 。5月,獲得第28屆金曲獎最佳作曲人獎提名。
歌曲的「眼淚未乾版」作為劉若英執導電影《後來的我們》片名曲。於2018年4月13日以單曲形式發行。
3.《愛了很久的朋友》
《愛了很久的朋友》是田馥甄演唱的一首歌曲,由林珺帆作詞,黃韻玲作曲,劉若英導演的電影《後來的我們》的插曲。
4.《平凡故事》
《平凡故事》是李劍青演唱的歌曲,由李宗盛作詞,李劍青作曲。是電影《後來的我們》的插曲之一。
5.《終結孤單》
《終結孤單》是五月天阿信作詞作曲,五月天演唱的歌曲,收錄在五月天2000年發行的專輯《愛情萬歲》中。
⑵ 《後來的我們》爭議聲中一枝獨秀,是來買劉若英的賬嗎
《後來的我們》雖有爭議,但也很火,能火自有能火的道理,可以算是來買劉若英的帳。
《後來的我們》這部片子的導演劉若英的人設是很好的,劉若英到現在都很紅,她不僅是歌手,還是影視劇演員,她長期給人的印象總是健康向上、正面積極、堅強不屈的,好女人形象,她良好的人設,決定了有很大一部分人來買劉若英的帳。
無論是基於喜愛,還是基於出於好奇,都會來捧劉若英的場,想來看看她導演的這部電影究竟是怎樣的。
喜歡請點贊、留言、轉發,也請關注微信公眾號:羅伯,謝謝!
⑶ 電影《後來的我們》觀後感範文5篇
《之後的我們》觀後感
最近兩天朋友圈都在轉發一句話:「真正愛你的人願意為你上九天攬月,下五洋捉鱉。」原先他們都看了劉若英導演的電影《之後的我們》。可能是出於從眾,可能出於對劉若英當年那首《之後》的感情,我也去看了這部電影。
聽電影名字就已經猜到它的資料了,大致就是男女主人公早年轟轟烈烈的戀愛,然後經歷了挫折,分開了,多年以後,偶然相遇,又在一齊回憶當初自我深愛的那個人以及回不去的青春。故事情節是緊湊的,演員的演技是可圈可點的,拍攝角度也很唯美的,甚至每一幀都能夠當手機壁紙那種。我身邊很多朋友都說看電影的時候,止不住的流眼淚,因為電影里的情節讓她們想起了當初自我錯過的那個前任,而我個人來看,我不是很贊同電影所表達出來的三觀。
多年之後,男主角已經成家並且有了孩子,女主角也找到了屬於自我的生活軌道。再次相遇,既然明白回不去了那就應當好好寒暄,好好說再見。而她們呢?在旅途中開房,一齊回憶青春,甚至哄騙自我的現任和孩子,精神出軌,甚至要不是中途遇到同事,她們也會肉體出軌。兩個人相愛沒有錯,錯的是不應當心裡裝著一個人,而生活中又拖著另一個,一隻手拉著過去不撒手,一隻手又死死拽著此刻。你們相愛,能夠,和此刻擁有的一切說再見,處理好一切然後重新在一齊開啟你們轟轟烈烈的感情故事。
好像此刻的人都喜歡懷念過去,從前任3開始,我們都開始把過去的那個人當成真愛,好像以往擁有的才是最好的。可是有人注意到現任嗎?那個為你付出青春,為你生兒育女,組建家庭的人,她把她的一生交給你,而你卻把她當成一個理所當然的存在,並且心安理得的愛著另一個人,享受著自我的精神出軌,並且大肆宣揚真愛無罪的言論。就像《之後的我們》裡面那個現任一個兩個小時的電影,連名字都不配擁有,只是一個過客。也許就是電影情節要求突出的是前任,也許是我對於這個情節過於偏激,只是我不能想像,一對情侶牽著手走進電影院看了這部電影,都哭了,然而她們的眼淚都是為前任而流,何其悲哀。
電影里有一句話我跟印象深刻:「不辜負彼此就好,想不辜負此生太難。」也許這是這部電影的主旨,可是電影的資料卻是在徹頭徹尾的在辜負他們的現任,辜負那個真正為他付出的人。他們真正的辜負了彼此,也辜負了此生。既然放不下過去那就一個人好好懷念過去吧,不要禍害一個無辜的人。
以上觀點僅代表個人,對電影導演,演員,自以及一切為電影付出努力的人沒有偏見。
願所有人找到那個願意為你上九天攬月,下五洋捉鱉的愛人。
電影《後來的我們》觀後感
最害怕在某個年齡的某一天聽懂了一首歌曲,因為那一刻往往已經物是人非、曲終人散。為什麼會泣不成聲呢,大概是想起了一些往事吧,同樣一首歌,初識不知曲中意,再聽已是曲中人,這大概就是音樂的魅力吧。
前段時間,有一個電影叫《後來的我們》,有人說,這個電影很爛。可是每個電影和歌曲一樣,在它們背後,都有屬於自己的小故事,看完電影有感觸的人,自己也是有故事的人。
《後來的我們》那是一個愛情故事。十年前的見清和小曉在火車上偶然相遇,兩人懷著共同的夢想,開啟了他們奮斗的旅程,並開始了一段相聚相離的感情之路。那時候的見清和小曉還開心能遇見彼此,當時的他們認為,就算什麼都不好,只要一看到對方,就會感覺有了打拚的動力,那時候的他們,對未來充滿幻想,想把全世界最好的東西都給對方,這大概就是最純真的愛情吧!這是十年前的見清和小曉,那時候的他們「什麼都沒有,只有我們」。
十年後見清和小曉在飛機上重逢了,命運似乎是個輪回,在一次次的偶然下平行交叉,再交叉平行,這時候的見清和小曉,「什麼都有了」卻再也沒有了我們。不管當時的承諾和誓言有多少,我相信當時的你們所說出來的那些承諾和誓言都是真的,只是時間長了,有些東西漸漸消失了,也變了。就像後來的我們依然走著,只是不再肩並肩了。後來的我們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你有時會想著,早知道是這樣的結局,我才不要與他相遇,可是你卻從未後悔過遇到他,卻很感激他給你帶來的回憶,無論在任何時刻遇見的那個人其實都是緣分。
當然每一個出現在我們生命中的人,也都是有原因的。
或許他的到來是給你一份青春的禮物,或許是教會你什麼是成長。
青春里的愛情充滿著心跳、臉紅、緊張,不知所措,只有多年後你才會發現,那才是最美好的愛情。
無論這段故事的結局如何,那個人我們都深深的放在心裡了。
其實你應該感謝你生命中那些平淡無奇的陌生人,至少他們那一秒是屬於你的。
這個小故事告訴我們:不是所有戀愛都能走到最後,即使你們再相愛,再喜歡。現在的我們還不夠成熟,不夠理智,還很清純、也很無知,所以我們現在還沒有資格來談情說愛。早戀是一枚苦果,在不該品嘗的年齡你過早的摘下了它,註定那會是一個無言的結局。作為一名學生,學習才是最重要的。因為青春屬於我們的時間是有限的,我們要把握青春,做最優秀的自己。在適當的季節,我們一定會遇到最好的他。
雖然,曲終人終究還是會散,但我們的青春卻沒有遺憾!
《之後的我們》觀後感
最近兩天朋友圈都在轉發一句話:「真正愛你的人願意為你上九天攬月,下五洋捉鱉。」原來他們都看了劉若英導演的電影《後來的我們》。可能是出於從眾,可能出於對劉若英當年那首《後來》的感情,我也去看了這部電影。
聽電影名字就已經猜到它的內容了,大致就是男女主人公早年轟轟烈烈的戀愛,然後經歷了挫折,分開了,多年以後,偶然相遇,又在一起回憶當初自己深愛的那個人以及回不去的青春。故事情節是緊湊的,演員的演技是可圈可點的,拍攝角度也很唯美的,甚至每一幀都可以當手機壁紙那種。我身邊很多朋友都說看電影的時候,止不住的流眼淚,因為電影里的情節讓她們想起了當初自己錯過的那個前任,而我個人來看,我不是很贊同電影所表達出來的三觀。
多年之後,男主角已經成家並且有了孩子,女主角也找到了屬於自己的生活軌道。再次相遇,既然知道回不去了那就應該好好寒暄,好好說再見。而她們呢?在旅途中開房,一起回憶青春,甚至哄騙自己的現任和孩子,精神出軌,甚至要不是中途遇到同事,她們也會肉體出軌。兩個人相愛沒有錯,錯的是不應該心裡裝著一個人,而生活中又拖著另一個,一隻手拉著過去不撒手,一隻手又死死拽著現在。你們相愛,可以,和現在擁有的一切說再見,處理好一切然後重新在一起開啟你們轟轟烈烈的愛情故事。
好像現在的人都喜歡懷念過去,從前任3開始,我們都開始把過去的那個人當成真愛,好像曾經擁有的才是最好的。可是有人注意到現任嗎?那個為你付出青春,為你生兒育女,組建家庭的人,她把她的一生交給你,而你卻把她當成一個理所當然的存在,並且心安理得的愛著另一個人,享受著自己的精神出軌,並且大肆宣揚真愛無罪的言論。就像《後來的我們》裡面那個現任一個兩個小時的電影,連名字都不配擁有,只是一個過客。也許就是電影情節要求突出的是前任,也許是我對於這個情節過於偏激,只是我不能想像,一對情侶牽著手走進電影院看了這部電影,都哭了,然而她們的眼淚都是為前任而流,何其悲哀。
電影里有一句話我跟印象深刻:「不辜負彼此就好,想不辜負此生太難。」也許這是這部電影的主旨,可是電影的內容卻是在徹頭徹尾的在辜負他們的現任,辜負那個真正為他付出的人。他們真正的辜負了彼此,也辜負了此生。既然放不下過去那就一個人好好懷念過去吧,不要禍害一個無辜的人。
以上觀點僅代表個人,對電影導演,演員,自以及一切為電影付出努力的人沒有偏見。
願所有人找到那個願意為你上九天攬月,下五洋捉鱉的愛人。
《之後的我們》觀後感
這部劉若英的電影上映啦!我以為我會痛哭,然而卻沒有,可能因為成長,我們都說散就散了吧。
突然又想起了一個人,那個人陪伴了我將近八年,我們分分合合,跌跌撞撞走到現在,也感謝讓我成長,也讓我成長很多很多。
想起那時候的我,什麼都不懂,只知道勇往直前的沖,什麼都不顧,也讓我學會了如何去愛,就像奶茶的歌後來一樣,有些人一旦錯過就不在。13歲的我,16歲的你,那時候以為承若就是永遠,就是一輩子,然而卻不是,我們太小,還要走過的路太長,我們還是網戀,突然在一個群里認識的,其實我現在有點抵抗這種,只要跟別人聊起過去,我第一反應就想到的是你,我那時候以為你會努力,你會成長,然後同我一個城市,然而沒有,我後面想清楚了,就是不夠愛,你去別的城市,卻從來沒有想過來我的城市,來遇見我,來看看我。到現在為止,你有能力了,你有新的生活,卻也沒說我現在有能力去你的城市了,我們得價值觀都不同,你總是以為我是高高在上的,以為我就是一個公主,買的東西必須都是貴的,吃的都是好的,總之就是覺得我們大城市深圳就是不一樣,我其實一直都在反駁,可是你總是不信任我,雖然你心裡有我,可是我知道,那不重要,我在你生命里只是出現一下下,你之前去廣西一兩年,卻從沒有想過來廣東,你說你去福建玩,問我去不去,卻沒有想過來我的城市,或許我們兩的遺憾就是沒有見面吧,估計是這樣,我表達的不夠愛你,我表達每次都是文字上的冷漠,我表達的我就是一個壞脾氣的女生,其實我現在懂得了,我忍住不告訴你,告訴你其實我很在乎你,其實你也在影響我的生活,其實我一直都有你,只要你一回頭,我就會拋開曾經所有,你在我軍訓的時候,消失了一個星期,就跟別的女生在一起了,就是我去讀私立學校,一個星期回家碰一次手機,我們就什麼都變了,我有想過,不過還好,我理智了,沒有為了你去拋棄那些學習,本應該做的事情。
我們也沒有說再見,也沒有說分手,在你需要的時候找我,生活感情也麻煩也請教我,我試著不去理你,突然之間,我們就算加了微信加了qq,彼此也再也不能出現各自的聊天窗口,後來的我們,就沒有後來的我們。
只要記得我是你的初戀,你也是我的初戀就夠了。
《 之後的我們》觀後感
這個五一檔最具話題性的電影,應當屬劉若英的《後來的我們》,從一開始的預售過億,到現在的退票風波,甚是尷尬。但不可否認的是,它的票房也是一騎絕塵,上映5天已達9億多。不管怎麼樣,目前來說整個國內電影市場中最火爆的電影依然是《後來的我們》了。在這部電影上映之前,整個《後來的我們》電影的話題熱度就是帶起來了,真正的把這部電影打造成了一部經典的催淚愛情
對於許多人來說,劉若英的《後來》,唱出的是滿滿的回憶,或是塵封在心底的一段故事。在《後來的我們》這個大熱的生成過程中,音樂儼然成了奇襲情懷、引發共情的最大爆點。《後來》這首歌曾火遍了大江南北,可以說人人都聽過,但是我們聽著聽著就成了《後來的我們》。
網友說:「有時候,一旦錯過就不再。這是劉若英的金曲《後來》為什麼總能撩撥人心弦的原因。」在微博上,不少網友在曬圖的同時,大都發出了類似「年少不知曲中意,再聽已是曲中人」的感慨,有人更是直接表白,就是為了《後來》這首歌而來的。其實,這也是電影《後來的我們》發布這支MV的初衷。
在電影界,一首歌變為一部電影,這樣的例子在之前也有不少。據媒體報道,之前在路演中,劉若英一再聲明,《後來的我們》並不是把自己的歌《後來》翻拍成電影,「而是改編自我的小說」,但大眾還是被《後來》這首歌毫無抵抗力地圈了進去。
如果曾經無數次陪伴你、叩擊你心靈的、讓你倒唱如流、KTV必點的歌曲,拍成電影,你會不會去看?據了解大多數人還是會為這份情懷買單的。
2014年《同桌的你》上映,這部從一首校園民謠發酵而成的電影,以不到3000萬元的投資,獲得了4.55億元的票房。按照媒體的說法,「《同桌的你》這四個字,就值1個億」。這首發行於1994年的校園民謠,旋律簡單,歌詞淺白,卻藏著許多人心底的暗涌,以及關於青春和校園生活的種.種回憶,稱得上是上世紀90年代標志性的文化符號之一。
把一首經典歌曲改編成電影而賺得盆滿缽滿的,還有《梔子花開》(票房3.79億元)、《匆匆那年》(票房5.84億元)等。這些音樂,天然與青春、愛情有很強的勾連,它們共有的語境就是懷舊,抓取的主要受眾粉絲,基本上是70、80後的這一撥人。
據了解,一大批由經典歌曲改編的電影,都已經出現在電影立項的名單上,包括《明天我要嫁給你了》《你的背包》《她來聽我的演唱會》《小情歌》《我的未來不是夢》《為你寫詩》等等。
雖然《同桌的你》《梔子花開》收獲了令人艷羨的高票房,但是口碑並不與票房成正比,《同桌的你》豆瓣評分5.8分,《梔子花開》豆瓣評分僅有4.1分,網友評價:「感覺就5分鍾的劇情含量,能拍這么久,也挺難得。」之後的《睡在我上鋪的兄弟》也並沒有延續《同桌的你》的成功,票房累計1.28億,還不及《同桌的你》的一半。
可見,歌曲改編電影有風險。原因之一是「術業有專攻」,做音樂和拍電影畢竟是兩個行業,不是空有一腔情懷就能跨界成功的。《一生有你》還未開拍時,盧庚戌曾談到拍攝的困難:「難點不是一兩個。做音樂相對簡單些,但做成一部電影,從文學到鏡頭、從劇本到美術、攝影等,方方面面都要照顧到。」
另外,歌曲不像小說、漫畫等已經有基本的故事架構和情節,改編起來較為容易。有業內人士認為,一首歌能否打造成為一部電影,歌曲與電影的結合度很重要。不但要聽它的旋律,還要看它的歌詞有無發揮的空間,「太實在了不行、太淺白了不行,結局太明顯了也不好。」就像歌曲《梔子花開》,簡單的歌詞不斷反復,描述的是離別的心情,缺乏故事性,歌曲的簡單導致了電影的空洞,也就不奇怪網友稱其只有「5分鍾的劇情含量」了。
⑷ 最好的我們電影版第53分鍾的背景音樂是什麼
1、耿耿於懷——王笑文
2、親愛的同學——茉茉天空
3、最好的我們——王櫟鑫
《最好的我們》純音樂有如下:
1、Memory——黃竣琮
2、heart——黃竣琮
3、少女的心事——黃竣琮
4、耿耿於懷 ——黃竣琮
就這些,你看看,我也不知道具體哪首,你看過電影應該聽得出來
⑸ 如何評價《後來的我們》的電影歌曲
《後來的我們》是五月天演唱的歌曲,由陳信宏(阿信)填詞、溫尚翊(怪獸)譜曲,收錄於五月天於2016年7月21日發行的專輯《自傳》中。
五月天對這首歌創作,解釋為是空前的感性與煽情導致的。用青春和理想的象徵作為背景,也是勇敢追求理想的象徵。這首歌是男生角度對女生的期望,期望她可以過更好的人生。歌曲來源於一個太私密的故事,對著某個看不見的人傾訴,讓人浮想聯翩,卻又不知不覺,將自己代入其中,從而創作了這首歌。
⑹ 怎麼評價電影《後來的我們》
《後來的我們》是一定會去看的,不是為了井柏然、周冬雨,而是為了劉若英,為了我那價值五毛錢卻五個億不賣的情懷。人生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以及幾乎整個高中時代去ktv,《後來》都是女同學的必唱曲目,聽起來永遠是那麼動人。再看看現在,大家去ktv都在唱什麼?《下個,路口,見》??還是《體面》地《說散就散》吧...
劉若英坦承自己有一首歌,讓她唱起來最為心痛,因為她總覺得是在唱自己的故事;這首很多人多都很熟悉的歌曲《後來》,歌中描述歷經多次失敗戀情,後來才明了因為年少輕狂,輕易放棄的一段感情,是多麼的可惜。因為一首歌紅遍大江南北,每次演唱會基本都會唱的歌!不知道排出來的電影能打多少分?不過就目前的情況來看至少票房過十億應該是沒有問題的!
為什麼我敢這么說,底氣就在於去年的票房黑馬《前任三》大家都知道為什麼前任三豆瓣評分只有6.幾,小成本製作的電影,卻可達到接近二十億的票房!這就是情懷和共鳴的力量。在專業的影評人面前會覺得這部電影從製作到情節都沒有什麼特別出彩的地方,但是他們忘了中國電影市場的消費主力軍群體,就是二十到四十歲的這部分人群!而這部劇的最大賣點就在於它非常能引起這部分人的共鳴,通過口碑炸裂的方式形成了病毒式傳播。大家都不是去看電影的,而是去看自己的過去!
所以基於以上這些方面的經驗教訓,相信「奶茶」會把她的第一部自傳電影,做到最好。再者加上演員陣容的強大,適當的宣傳,足夠讓這部電影未播先火,到目前為止,貓眼對於這部電影感興趣的人已經超過了22萬人!
⑺ 電影《後來的我們》劇情完整描述
剛看完劉若英導演的《後來的我們》,影院里多數情侶同行,或是閨蜜結伴,我獨自去看的,但我也不再羨慕別人。
影片里女主小曉和男主見清在火車上偶然認識,因大雪導致火車無法前行而停在了春運途中,在白茫茫的雪地里,透過車窗小曉看到美麗的鹿在奔跑,於是小曉和見清以及朋友下了火車,一同漫步踏上回家的路途。
小曉回到小院,人多口雜的氣氛一下子充滿了過年的味道,家裡空無一人,只留下牆上父親的舊照,為了看望父親,她千里迢迢的趕回家,拆開母親在國外寄來的巧克力,拭去桌上的灰塵給父親放了塊巧克力祭奠他。
大早上見清推開門,看見小曉跟一群小孩在自家門口放煙花,清純的臉上充滿了笑容,見清走上去跟小曉打招呼,並邀請小曉在自己家裡吃年夜飯。見清的父親是一名廚子,桌上擺滿了佳餚,凳子坐滿了親戚,一家其樂融融的吃起年夜飯來。
回到北京後,這群年輕人依舊懷揣著夢想奮斗,一次聚餐,飯桌前留了兩個空位,小曉帶著自己的男朋友走了過來,這男的長得矮胖丑,而且還他媽顯老,小曉卻很洋洋得意的給大夥介紹,學位博士,任職公務員,在北京有房子,見清與朋友們一致不認同小曉這位長像磕磣的男友。
見清跟哥們在北京的發展並不順利,有兄弟老家給安排了公務員的工作,他接受了,並決定回家過安穩的生活。宿舍里三小伙為即將離開的兄弟踐行,留聲機里播放著張震岳離開的歌曲,為即將分道揚鑣的情景增添了氣氛。見清接到小曉的電話,告別兄弟匆匆跑了出去。
見清擰著小曉的行李,把她帶回了自己的出租屋,這里條件很差,房間緊湊,過道狹窄,仍然擠滿了各色各樣的人。小曉在房間里整理行李,她告訴見清與男朋友分手的原因,男方母親嫌棄她學歷低,總是找自己岔,而男朋友卻無動於衷,也不知道幫忙維護自己。
夜裡見清讓小曉睡床上,而自己在床邊打了地鋪。正當准備入睡時,隔壁傳來激烈床震的聲音,兩個頓時感到非常尷尬,見清用手機放著音樂,羞怯的把耳機遞給小曉,讓她聽著音樂就聽不見這淫穢的聲音。
見清和哥們在商場與負責人發生了爭執,因斷電導致他們不能做生意,雙方僵持不下,小曉走過來連忙和解,親切地稱呼對方哥賠禮道歉,負責任答應給小曉面子下午派人過來維修。
見清工作時在監控畫面里看見小曉,她和一位中年男人一起下了電梯,沒多久小曉告訴見清,她交了新男友,他是她的客戶,在她那裡下了很多單,而且聽說他在北京有房子,但她沒去過。見清不高興的問小曉,他能為你上九天攬月,下五洋捉鱉嗎?
在北京的打拚真的很不容易,見清的哥們最後都放棄掙扎離開了北京。見清開始在地道擺地攤維持生活,小曉去找見清,一個勁的炫耀她男朋友給她買了個智能手機,還在一旁給見清打電話試通話效果,見清問小曉,為什麼她男朋友不陪她跨年,小曉回答因為他是公司主管,所以很忙沒有時間陪她。見清立馬收拾好攤位,小曉問他干什麼,他說陪她去跨年。
見清帶著小曉來到春晚現場,准備入場時,在熱鬧的人群里,他們在屏幕里看見自己,兩人很開心的擺著各種姿勢。這時小曉看見屏幕里自己的男朋友推著嬰兒車,旁邊站著一個端莊的女士,兩人非常恩愛,小曉一切都明白了。
跨年的心情就這樣被破壞了,兩人只好回到出租屋,房間里又傳來激烈的床震聲,小曉突然大聲的嬌吟起來,見清面紅耳赤的連忙阻止她,小曉卻越發大聲,她告訴見清,如果不叫出來太難受了,而且周圍的人肯定會誤會他不行。於是見清也拍打著床大聲的叫了出來,周圍的人頓時偷聽起來。
某天夜裡,兩人終於沖破最後的防線,瘋狂的吻在一起,見清把小曉撲倒床上,兩人如飢似渴的脫掉對方的衣服。第二天早上醒來,小曉沒了蹤影,見清著急的打小曉電話,怎麼也聯系不上她,兩天後小曉終於接了電話,她去了房地產售房,這樣收入更高。
隔了好些時日,小曉去出租屋找見清,可見清卻不在家,通過鄰居得知見清因賣盜版光碟被拘留了,小曉去探監,卻沒能見到他。於是她獨自回了老家,給見清所有的親戚都買了禮物,並告訴大家見清因開發新項目而沒時間回來過年。見清父親非常喜歡小曉,給她做了很多特產讓她帶回北京。
小曉回到北京後去監獄外面等見清,剛好見清出獄,兩人並肩走在一起,小曉掏出見清父親做的年糕遞給他,他沒有伸手接,小曉塞回了胸前。見清生氣地問小曉找新的男朋友了嗎?小曉回答找了,見清問對她好嗎?小曉說她把所有見清想審問的問題一起回答他,他是個年輕人,對她很好,沒有工作,在北京沒有房子。見清很著急的說,他沒有工作那你還要去養他。小曉回答,他什麼也沒有,但他願意為我上九天攬月,下五洋捉什麼啊?忘了捉什麼,見清忽然明白,原來小曉口中說的男朋友就是自己,小曉問他願意做自己的男朋友嗎?她那麼優秀,錯過這個村可沒這個店了。幸福來得太突然了,讓見清措手不及,他夢寐以求和小曉在一起,他當然願意了。
見清打算做一款游戲,主人公叫伊恩,小曉給女主人公取名叫凱利。小曉問要是伊恩找不到凱利怎麼辦?而見清回答:伊恩找不到凱利的話,那麼這個世界就不會有彩色的了。
見清的發展未見起色,他越來越消沉,時常沉迷於游戲世界裡。他剛從外面回來,質問小曉是不是看了他的消息,小曉回答自己並沒有偷看,見清解釋對方只是一個售房網友,跟她聊天只是想了解房屋信息,小曉很生氣,自己就是做房產的還用的著跟別的女人打聽嗎?這時見清接到房東的電話,讓他明天必須搬走,自己的親戚要過來住。
見清打包好了行李,三輪車上裝得滿滿的,怎麼也塞不下小曉撿回來的沙發,兩人坐在車尾離開,只剩下遺棄的沙發。
到了新家,小曉站在床前打開窗戶,窗檯上有一株雜草開了花,給這里的環境帶來了一絲生機。見清工作時接到沒素質的客戶投訴,認為自己花錢消費了就像大爺般囂張,他實在忍無可忍跟客戶對罵了起來,生氣的撂了電話。沒想到那位囂張跋扈的客戶,居然帶了群人找上門公司來,見清被打得不輕,而且丟了工作。
小曉跟見清坐在路邊攤上吃著晚飯,見清滿臉傷痕,兩人沉默寡言,不知說什麼好。小曉看了看鄰桌的人,見清突然很生氣沖過去跟鄰桌打了起來,小曉喝了一口酒,拉開見清,扇了他一耳光便生氣的走了。
回到家後,見清無動於衷的坐在電腦面前打游戲,小曉決定跟他分手,背上行李走摔門而去。見清取下耳機,著急的推翻了凳子追了上去,到地鐵站里,小曉上了地鐵,門還沒有關,但見清沒有勇氣上去挽留小曉,最終小曉獨自走了。
自從小曉離開後,見清打起了精神重新開始生活,吃苦耐勞的做著各種基層工作,休息時間研發自己的游戲。皇天不負有心人,見清的游戲問世了,在網上引起了一股熱潮,正規的公司也主動簽約於見清,見清銀行里有了人生中第一筆存款,他立馬去買了套房子,售房小姐介紹房源信息時,見清眼裡彷彿看到了小曉,好像是小曉在給自己介紹一樣。
小曉關上服裝生意門面走在回家路上,打開自行車鎖時收到了見清簡訊,見清說父親很掛念他們,邀請小曉一起回家。兩人一起回了家,見清給父親買了液晶電視,卻不耐煩的教父親使用遙控器,小曉走了過來,見清把這個任務交給了她。小曉耐心的教林父使用遙控器,林父卻不願意學了,反正自己年紀大了,眼睛越來越模糊不清,說不定以後不用再看電視。見清勸父親搬去北京生活,方便自己照顧他,父親不願意去。
見清跟小曉出去散步,他希望小曉和父親都搬來跟自己一塊住,小曉拒絕了,見清很生氣,當初自己那麼努力賺錢買房子就是為了給她一個家,可現在她卻不接受。小曉離開見清並不是因為他沒有房子,當然也不會因為他有了房子和他和好,兩人就這樣分道揚鑣。
多年後,見清在回北京的飛機上遇到了小曉,他坐在商務倉,而小曉坐在經濟倉內,兩人都時不時的偷望對方,沒料到飛機因為天氣緣故而不能起飛,航空公司通知所有旅客下機,並且安排了酒店住宿。見清走到小曉面前,接過小曉的行李,要求一起下機,航空公司商務倉安排的房間與經濟倉房間不在一起,見清要求多安排一個房間給他,對方沒有答應,小曉決定去經濟倉這邊排隊,但見清拉著她一起回了自己的房間。兩個尷尬的坐在一起,漸漸的打開了話題,兩人相視而笑,回憶聊起了曾經在一起的畫面,這時見清手機響了起來,他拿起手機接通了兒子打的視頻,視頻里萌萌的聲音要求爸爸照房間的每個角落,小曉只好配合見清移動手機時,躲藏起來,不被發現。
小曉得知見清已經有了家庭,毅然離開了酒店,見清掛斷了視頻通話,在窗前看見樓下的小曉跟自己告別,他追了出去,兩人坐在雪地里,各自拿著一瓶紅酒喝了起來。談到當初什麼原因分手,小曉說那已經不重要了。見清說了很多如果,都是不願失去小曉的假如,小曉直接否決了所有的如果,本來人生沒有如果。
見清問小曉現在過得好不好,小曉回答過得不好,錢被男朋友騙光了,還被拋棄了。見清心裡非常難過,小曉調皮的說是騙見清的,自己過得很好,交了個外籍男友,為此學了一年英語,他們還在國外買了房子,馬上就要移民去國外了。見清表示很無奈,不知小曉說的是真還是假。
小曉說她一直還愛著見清,見清激動的拉著小曉飛奔酒店,在酒店大廳遇到了同事,同事誇贊見清接了大單,卻又很尷尬的打量了小曉,見清慢慢的松開了小曉的手。
因大雪停飛,一時半會也回不了北京,眼見快要過年了,見清決定租車載小曉回北京,路上小曉跟見清說I miss you,見清回應我也很想你,兩人卻再也沒有勇氣重新愛一次。
見清把小曉送回家後,轉身就要離開,小曉走上前來,每次分別都沒有好好告別,兩人擁抱在一起,小曉開口說了聲再見。
見清回到家後,在父親的遺物里找到了一封寫給小曉的信,他把這份信寄了出去。
小曉收到了見清寄來的信,含淚打開了信封,林父寫到:
吃什麼還是家裡好,那些外賣能好吃嗎?一直想給你寄點吃的,又不好問見清,這些年他好像突然長大了,我知道那都是因為你。
緣分這事,能不負對方就好,想不負此生真的很難,這些可能都得等到你們老了,才能體會得到。
做父母的,你們和誰在一起,有沒有成就都不重要,只希望你們能過上自己想要的日子。
健健康康的,向我老了,眼睛瞎了,見清也總說我什麼都不懂,那年在火車站,我還以為我握住的是你的手。
卻發現那不是你,我就明白,就算你倆走不到一塊,我們也會是一家人,小曉,好好吃飯,累了就回來。
後來的我們,什麼都有了,卻沒有了我們。
劇情介紹結束。
網上很多評論,說這個電影三觀不合,娶的妻子不是自己的摯愛,卻一再對初念抱有幻想。對於這樣的評價,我不贊同,為什麼熒幕不能展示一些負面的生活。在現實中,不融洽的婚姻比比皆是,而且更加荒唐奇葩。電視劇里給人物塑造的都是高端完美的,一生只能愛一個人,最終也能跟愛的人有個圓滿的結局。哈哈,這畢竟是虛擬的,現實生活中朝三暮四多麼正常,有心動的感覺才叫活著。
⑻ 誰知道 《以後的以後》是哪個電視劇或電影里的插曲
好像是《愛在屋檐下》的背景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