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印度電影《最初的夢想》的音樂類型
通俗唱法。
經查閱網路網顯示印度電影最初的夢想中的音樂類型有古典音樂勵志主題歌曲屬於通俗唱法,歌詞積極向上充滿正義感。
最初的夢想講述了一個關於成長的故事。該片在印度上映時被譽為年度最佳印度電影。
⑵ 請問印度電影音樂有什麼特點
音樂是全世界通用的語言哦~~具體特點就看它的電影裡面所要表達的情節是什麼,如果情節緊張則音樂急促。若是情節歡快,則音樂輕松哈,沒有特定的模式。倒是印度電影有個特點那就是「群舞」這樣很能拉動氣氛,也成了印度獨有的風格,一般印度當紅明星都懂歌舞。當然多數是在歡樂的時候才有。歌曲一般不是本人演唱,只是對口型的。
《貧民窟的百萬富翁》呢,不是印度的本土電影哈,是英國導演執導的,根據印度謀篇小說改編而來,裡面的語言也是英語,小孩子不會英語才講的本地語言。歌曲風格隨情節而定哈~
希望能幫到你~
⑶ 求一部印度歌舞電影 講的是一個音樂老師到一所大學求職,教一群學生音樂 和愛情
這首歌的名字應該是《女友嫁人新郎不是我》
電影名字叫《情字路上》
這首歌是印度電影《情字路上》的歌舞片段,這個電影大概講的是古魯酷學院是一所有著驕人榮耀歷史高等學院,校長撒恩卡25年如一日,以冷酷、嚴肅的方式去培養這些從全國精選出來的尖子生,期望他們成長為堅毅的有用之材。任何學院都不會接收被古魯酷開除的學生。長久以來,學生面對嚴歷的校規不敢逾雷池一步,因為那樣就意味著前途盡毀。然後有一天,三個浪費的男孩兒和一位神秘的老師進了古魯酷,一切開始了有了變化!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lV1gDLjfmeI/
電影的鏈接
⑷ 印度西塔爾音樂鑒賞論文
文章的結尾有時比開頭還重要。由於閱卷者看完結尾後即開始打分,因此,它的好壞還直接影響到閱卷者的評分心理。李漁曾說:「篇際之終當以媚語攝魂,使之執卷流連,若難遽別。」結尾如有此種效果,整篇文章將增色不少。議論文結尾的寫作,要收束全文,突出中心論點;要體現全文結構的緊湊、完整,不能草率收兵,也不能畫蛇添足;語言要乾脆有力、清音留響,富有啟發性和鼓舞性。
⑸ 《印度之歌》劇情簡介|鑒賞|觀後感
《印度之歌》劇情簡介|鑒賞|觀後感
1974 彩色片 120分鍾
法國阿莫里阿爾影片公司攝制
編導:瑪格麗特·杜拉 攝影:布魯諾·努伊唐 主要演員:德爾芬·塞立格(飾安娜—瑪麗·斯特萊泰) 米歇爾·隆斯達爾(飾副領事) 克洛德·芒(飾邁克爾·理查森)
【劇情簡介】
30年代的加爾各答。一個貧賤的、無名無姓的東方女乞丐和一個高貴的白種女人、法國駐印度大使的夫人安娜—瑪麗·斯特萊泰,都在這里結束了她們的生命。
伴隨著片頭字幕的背景聲音是一個尖利的女聲在用東方語唱一首單調的歌曲。這是一個女乞丐在唱沙灣拿吉的曲調。歌聲停止,又尖聲大笑起來。然後用切分節奏說話,說得既快又多,最後沉默下來。隨之,有兩個聲音開始對話。畫面上,飛鳥掠過天空,落日漸沉。
影片就這樣開始了它的敘事的第一個層面:這是一個瘋女人、女乞丐在唱歌,在說話,在笑。她出生於寮國的沙灣拿吉。10年前,她17歲時就懷了孕,被母親趕出了家門,從此她到處漂泊,想使自己銷聲匿跡。她生了一大群孩子,有的死了,有的賣掉了、丟掉了,她全都忘得一干二凈。她終於孑然一身,來到了恆河邊上,來到了孟加拉灣。
影片隨即進入了第二個敘事層面。畫面上出現了法國駐印度大使館內的一個場景:黑色的鋼琴,優雅的台燈,少女的照片,印度僕人在焚香、點蠟、供花……照片上的少女是安娜—瑪麗·瓜爾迪。她父親是法國人、母親是威尼斯人,她保留了母親的姓氏。她現已長眠在加爾各答的英國墓地,墓碑上刻的是:「安娜—瑪麗·斯特萊泰」。
她曾在威尼斯度過了她的青春年華。她愛好音樂,經常彈奏鋼琴,寄託自己的情懷。但後來,她再不彈奏了,因為音樂與她生活中的某種痛苦聯系在一起。
那是在一次舞會上。已經與洛拉小姐訂婚的邁克爾·理查森邂逅安娜—瑪麗,一見鍾情,愛之欲狂。理查森拋開了一切去追隨她,一直到了印度,而且為了留在印度,他創辦了一個孟加拉灣海上保險公司。但在她去世後,他也離開了印度。
她18歲時,第一次結婚,嫁給了在寮國沙灣拿吉的法國殖民地行政長官。她忍受不了那個環境:她周圍的柵欄、行政總署的花園、哨兵、官員……面對著湄公河,她沉默、哭泣……
那麼年輕,她已瀕臨死亡的邊緣。有一天,部里的斯特萊泰先生來巡視湄公河沿岸的各駐地機構,遇見了她,就帶她出遊。來到了亞太各國首都:北京、曼德勒、仰光、悉尼,後來又來到拉合爾,倏忽之間過了17年,最後來到加爾各答。
加爾各答,這個恆河邊上喧嘩的、人口過剩的城市,塵土飛揚;季風期光照刺眼;空氣中彌漫著麻瘋病的氣息,焚屍爐終日在燃燒著死於飢餓的人們……一切都令人難以忍受。
即便在半夜還是如此悶熱,安娜—瑪麗感到真是受不了。她有時久久注視著自己的相片,緬懷自己的少女時代;有時哭泣,有時卻不再痛苦,彷彿心靈得了麻瘋病。天一入黑,她身著黑衣,來到公園散步。她也經常出現在使館的招待會上,和她的情人們跳舞,其中有邁克爾·理查森,年青的隨員,她和斯特萊泰先生的過去朋友。她屬於任何一個想要她的人,幾乎有求必應。
幾個月前,人們曾發現她和邁克爾·理查森在昌德納戈爾的一家 *** 出入的旅館里,想要一起自殺,後來被人用救護車送回了加爾各答。
在熱鬧的招待會上,時時傳來女乞丐的歌聲,哨兵得到命令放她進花園。斯特萊泰夫人見到她感到十分驚訝:這個沙灣拿吉的女乞丐怎麼可能跋涉數千里,翻山越嶺,來到加爾各答?很可能她在追尋某個白人。
招待會上有個不受寵幸的人:法國駐拉合爾的副領事,一個微胖的中年男子。他生於法國的納伊,父母早就離異。在讀中學時他多次被開除,後來被送進一個校規很嚴的學校,只有一位姑母有時給他寫寫信。生活沒有垂愛過他,他在拉合爾孑然一身,也沒有任何女人和他親近過。他就這樣孤獨地過著日子。
有一天,在去辦公室的路上,他在公園里遇見了安娜—瑪麗,他們之間似乎發生某種曖昧的事。他對別人說,對斯特萊泰夫人,他有關心她、愛她的權利,就像她在加爾各答的情人們一樣。這些話後來傳到了大使耳中。
副領事在拉合爾的一些作為令人難以理解。最糟糕的是他殺了人。夜裡,他在陽台上對著夏利馬爾公園開槍,對著麻瘋病人、對著狗開槍,他對鏡子里的自己也開了槍。這些瘋狂行為引起了人們的議論,官方宣稱他「神經錯亂」。由於大使的干預,才使他倖免於撤職。但他得調動工作。
副領事終於也來到招待會,和安娜—瑪麗一起跳舞,並向她傾訴自己的愛慕之情。他說自己在拉合爾自殺未成,要求在招待會結束後,能夠和她的一些密友一起留下來。大使夫人加以拒絕。副領事執意要求留下來,並且大聲喊叫,終於被人趕了出來。他又哭又笑,叫喊著「安娜—瑪麗·瓜爾迪」這個名字。這事成了一椿丑聞。
大使邀請一些人陪他的妻子去島上遊玩,而他本人將到尼泊爾去打獵。大使知道她的情人都是些英國人。他們一行五人住在豪華的威爾士親王國際大旅館。她只是到了晚上才回官邸睡覺。那天傍晚,副領事也搭乘最後一班小艇趕到了島上,尋找他們的蹤跡。
這是1937年9月的一個夜晚,夏季季風時期在中國,戰爭正在進行;西班牙共和國已被扼殺;在恆河三角洲,寮國的女乞丐在溫水中捕魚充飢,受到季風期強光的 *** ,她雙目失明,終於倒斃在恆河的一個河灣的石頭下邊。安娜—瑪麗對朋友們說了一些關於威尼斯的冬天的事情之後,獨自一人從小路回到官邸,拉合爾的副領事跟隨著她,一直跟到公園里……
夜裡,法國官邸周圍,響起了音樂聲。
一個朋友夜裡又回到法國官邸。他看見她躺在公園里,臂肘支在地上,臉放在胳臂上……拉合爾的副領事在離她十米遠的地方,他們彼此沒有說話。早晨,人們在海灘上,發現了她的晨衣。
【鑒賞】
《印度之歌》是一部十分獨特的影片,屬於難度很高的「智力電影」的范疇,也是一件品位很高的藝術精品。它的獨特之處不僅在於講了一個意蘊深邃的故事,而更在於它運用了特異的聲畫錯位、套層結構等敘事手段。
影片敘述的兩個故事,實際上是表現了兩種社會的生存狀況:西方殖民者和苦難的殖民地人民。以大使夫人安娜—瑪麗·斯特萊泰和拉合爾的副領事為代表的那些不能適應殖民地環境的白人,他們雖然生活優裕,但各有各的精神痛苦。百無聊賴的大使夫人,精神空虛,陷於紛繁的愛情糾葛中,最後投海自殺,一死了之。而那個無名無姓的亞洲女乞丐,在影片中,只聞其聲,不見其形。她對自己的不幸,毫無意識,好賴活著,還快樂地唱歌,放聲大笑。她死於物質的貧困。在這個飢饉和麻瘋病蔓延的亞洲大陸上,乞丐和麻瘋病人比比皆是。片中的女乞丐正是這樣一個殖民地人民苦難的象徵。
作者把這兩條通往死亡的歷程置於1937年9月、二次大戰前夕的時代背景上,用以說明在世界政治形勢充滿絕望的時代,人類的生存危機帶有一種普遍性。
影片採用了聲畫錯位的套層機構的手法。畫面上表現的是法國駐印度大使館的場景和人物,寧靜、高雅、舞姿翩躚。而畫外音則以時序顛倒、兩個故事交錯穿插的方法敘述和渲染著精神的痛苦和物質的貧乏:塵土飛揚的加爾各答;難以忍受的季節風;飢荒、乞丐、麻瘋病和焚屍爐;還有大使夫人和副領事各自的精神痛苦……這種聲畫錯位和雙層結構的藝術手法產生了雙重的對比效果:一重是「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的對比;另一重是燈影舞姿、優閑舒適與精神和心靈的痛苦相對比。這種藝術處理顯然比一般的寫實手法更耐人尋味。
影片的劇情不是靠人物的戲劇性動作和語言來展開的,而是靠畫外的朗誦和對白來構成敘事。畫面上的動作緩慢的人物和攝影機緩慢移動所展現的景物,只是營造了 一種意境、一種情緒和環境氣氛。
整部影片由七十幾個長鏡頭和500句畫外音構成。由於鏡頭移動和人物動作都極緩慢,因此形成的畫面往往處於半靜止狀態,影片構圖十分講究並大量攝入鏡中反映的映像,色彩美如油畫。
它的畫外音非常奇特:有畫外人們的交談,構成客觀的敘事;也有劇中人物在畫外進行對話,但畫面上的人物並不張嘴;另外還有一些嘈雜的交談聲,是為使館招待會上賓客們的交談和議論烘托氣氛的,畫面並無表現;此外,還有一個女乞丐的歌聲、笑語聲、風聲、雨聲、濤聲、鳥鳴、犬吠及音樂聲……這些在畫面上全無實體的表現。
影片的敘事也充分體現出作者瑪格麗特·杜拉的新小說派的手法,即不是線性的,而是時序顛倒、跳躍式的。影片一會兒講女乞丐,一會兒講大使夫人;一會兒講大使夫人和這個人的關系,一會兒又講和另一個人的關系;顛來倒去,而且往往不指名道姓,只用「他」或「她」或「他們」來指示,加上裡面的人物關系很復雜,因此,很難一下子就抓住具體何所指。例如在進入敘事的第二個層面時,有兩個聲音在對話:聲音1:「在加爾各答時,她們是在一起的。」聲音2:「那個白種女人和另一個?」聲音1:「是的,那是在同一個年代……」
觀眾當時肯定不會知道,「她們」指誰?「白種女人」又是誰?因為,此時畫面上「落日、飛鳥」的景色與此毫無關系。一直要等到五分鍾以後,才出現「安娜—瑪麗·斯特萊泰」的名字,七分鍾以後,才出現她在鏡中的映像。而對她的故事的敘述,卻是從這樣一句話開始的:聲音1:「他曾追隨她來到了印度」。聲音2:「是的……為了她,他離開了一切,在一個夜晚」。此刻,畫面上是一塊黑色的料子隨著鏡頭的緩慢移動而展現出白色的閃光片……觀眾知道,一個愛情故事要開始了,但卻不知道發生在誰與誰之間。
還有關於女乞丐的故事的敘述。畫面上從未出現過她的形象,往往是在出現了她的聲音之後,人們對她發表議論。其中有我們不知道的男男女女的聲音,也還有年輕的隨員和安娜—瑪麗·斯特萊泰的聲音,談得很熱鬧。但畫面上所表現的卻與此毫不相關,反而是斯特萊泰的朋友注視著剛剛走出畫面的安娜—瑪麗和年輕的隨員。隨後,鏡頭又轉向外景的樹叢、白色建築物等等。
總之,這些畫外音與畫面並不互相依賴。但也有一些畫外音多少與畫面有些關聯。例如,安娜—瑪麗和副領事之間有一段談話。副領事的聲音:「我以前不知道你的存在……」安娜—瑪麗的聲音:「我愛邁克爾·理查森,我擺脫不了這種愛情……」這段談話歷時頗久,畫面上確實先後出現了安娜—瑪麗和副領事。他向她走去,她低垂雙眼,他在她面前站住,摟住她跳舞……僅此而已,他們並沒有交談。後來,鏡頭又搖到邁克爾·理查森,他在向他們跳舞的方向注視。在這樣一些段落中,聲音和畫面似乎有了某種聯系。但是,確切地說,彼此仍然是獨立的,在這部影片中,就聲畫關系而言,聲音占居敘事的主導地位。由此而產生了電影製片史上的一個獨特現象:就是有兩部影片共同使用這一條聲帶。一部就是《印度之歌》,另一部是《她的威尼斯姓氏在荒涼的加爾各答》。
聲音起敘事的主導作用,而畫面起營造氣氛、情緒的作用。例如「聲音」談了許多關於加爾各答如何炎熱、如何令人受不了的話;畫面則在節奏上突出「緩慢」:人物懶洋洋地躺著,有的赤膊,有的敞懷;連電扇都是有氣無力地緩緩轉動。從聲音到畫面營造了一個「熱—賴—慢」的氛圍。因此,畫面絕不是無關重要的。它和聲音同時作用於觀眾的視覺和聽覺,使觀眾獲得一種綜合的藝術感受。
《印度之歌》突破了「電影是動態的視覺形象藝術」這一傳統觀念。這是一部「文學化的電影」,或者說是「電影化的文學」。這是一部突破了電影和文學的傳統界線的現代派作品。本片作者瑪格麗特·杜拉所追求的,正是運用電影這種直觀藝術的手段來加強她的文學的表述。因此,她獨立拍攝的一系列電影,也被有些人稱之為「非電影」。
瑪格麗特·杜拉對中國的知識界來說,並不陌生。她是法國新小說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她的好多部文學作品都已譯成中文出版,如《琴聲如訴》、《情人》等。這部《印度之歌》的電影劇本也曾翻譯出版過。至於由她編劇的電影作品《廣島之戀》和《長別離》,更是被廣泛地介紹和研究。
從「新小說」到「非電影」,杜拉在藝術上不斷探索,勇於創新。這位現代派藝術家,在鍥而不舍地探索人的精神世界的同時,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在《印度之歌》中所運用的語言,也體現了她的特色。一如在《廣島之戀》中運用大段的內心獨白,禱文式的疊句,詠嘆式的朗誦那樣,在《印度之歌》中,一脈相承地運用了疊句、朗誦,並用片語、短語代替完整的句子,詞義不相關聯而富有強烈對比的片語相聯並列,如花香和麻瘋病,鐵銹色和炎熱……
法國影評家克洛德—瑪麗·特萊莫阿稱《印度之歌》是一首「咒語般的詩」。
這部影片在1975年戛納電影節上映出時,曾轟動一時。片中的主題曲,充滿30年代懷舊情調的鋼琴曲《印度之歌》也曾風靡法國。飾演片中女主角安娜—瑪麗·斯特萊泰的是氣質高雅的德爾芬·塞立格,她曾在《去年在馬里昂巴德》中扮演那神秘女人,她的美麗、風度和氣質使安娜—瑪麗·斯特萊泰活在銀幕上,彌留在觀眾的腦際。
⑹ 《貧民窟的百萬富翁》中的音樂賞析
《貧民窟的百萬富翁》中的音樂賞析
電影《貧民窟的百萬富翁》從2008年上映以來,好評不斷,獲獎無數,成為各類頒獎典禮上最大的贏家。在第八十一屆奧斯卡的頒獎典禮上,該片就摘得了八項大獎,其中在音樂方面的獎項有最佳原創音樂獎、最佳音效合成獎、最佳原創歌曲獎三項大獎和最佳音效剪輯一項提名獎。本文從電影《貧民窟的百萬富翁》中的音樂出發來對電影進行賞析,試圖尋找出電影與音樂之間的關系,以達到對電影深層次的認識。
一、電影情節表現與音樂的關系
一部優秀的電影作品是由導演、編劇、演員、後期製作等所有參與工作人員合力完成的巨作,缺少任何一個環節,對電影的完整性、質量和藝術性來說都是致命傷。因此,音樂對於一部電影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有時,電影的情節要靠音樂來維系;有時,音樂對電影情節的發展起拋磚引玉或推波助瀾的作用。而在一部電影中好的音樂則可以起到深化主題、渲染背景氣氛和抒發人物內心情感的作用。總而言之,好音樂使電影在表現力上錦上添花,不合適的電影音樂則是畫蛇添足。
(一)兩者密不可分、缺一不可
電影與音樂的關系就是一對矛盾的統一體。兩者密不可分是指離開了音樂,電影毫無價值可言,音樂可謂是構成電影不可缺少的一個部分。
世界電影的發展史可簡略地概括為“默片時期”“誕生和發展初期”“成長期”“黃金時期”“低潮和復興期”和“轉型期”等幾個階段。從有聲電影進入公眾視野以來,電影在製作過程中越來越加強了對音樂和聲音要素的運用,同樣,每部電影的主題曲和插曲都成為歌手的必爭之地。一方面是因為歌手可以借電影之名給歌曲做宣傳,附加歌曲以故事情節,使簡單的音符充滿人情味,更易於被大眾熟知和傳唱,提高歌曲的知名度;另一方面,電影中的音樂具有抒發感情、創造節奏、體現環境和參與敘事等作用,是與電影中的其他要素相結合而起作用的。
(二)兩者相互獨立而又相互干預
電影與音樂的矛盾統一體還體現在,電影獨立於音樂則成了默片,雖然不是主流,但目前仍然有很多形式的電影,如動畫片《貓和老鼠》等。同樣,音樂通過藉助於電影的故事情節使自身形象得以豐富,如拍攝MV等,但不藉助電影形式,歌曲仍可以以MP3等各種形式表現。
(三)音樂對於電影的重要性
在我們對電影進行賞析時,討論電影中場景與場景、鏡頭與鏡頭、故事與故事之間所產生的對比,對觀眾感官和視覺上、情感上所產生的震撼時,我們可以發現音樂在這些環節中起到了非常大的推動作用。在影視作品中,電影畫面與音樂的組合不同產生不同的音畫關系,從而產生一部影片區別於其他作品的獨特的審美效果。一部影片要想有好的張力和強烈的感染力需要影片中音樂、音效、音響和語言的有機結合和完美的交替互補。好音樂在電影中的運用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深化主題思想
任何電影作品都有它所要表達的主題思想。構成電影的各個要素,如導演、攝影、燈光、化妝、表演等都圍繞這一主題思想而發揮著各自不同的作用。電影音樂則以音樂為手段,用穿插於故事情節或以畫外音、同期聲等藝術形式達到深化影片中的主題思想。
2.為影片局部或整體創造一種特定的氣氛基調
在一部影片中,有時候為了表達某種氣氛,僅僅演職員的精湛演技和導演的高超構圖和拍攝技巧是不夠的,還需要音樂來為大局服務,創造特定的氣氛基調。如有時候在特定的場景人物有悲有喜,或輕松或緊張等。在這種要求下,音樂以聽覺的角度介入電影形式,參與畫面視覺內容的表達,使畫面內人物的某種情緒得到進一步的強化和放大,進一步地渲染了環境氣氛,從而達到增強畫面藝術感染力、深化視覺效果的目的。如本片中,在描述宗教問題時,激烈的插曲Riots響起。在影片高潮賈馬爾贏得“百萬富翁”場景時,Millionaire恰當地出現。
二、《貧民窟的百萬富翁》中的音樂賞析——無歌舞不電影(一)電影情節總體概要
《貧民窟的百萬富翁》以賈馬爾參加選秀節目被指作假,被警察嚴刑拷打為開篇,揭開了賈馬爾的一生故事。它給我們描述的是一個充滿貧窮、野蠻、暴力卻還發展著的孟買。《貧民窟的百萬富翁》的開場,就充滿了金錢、榮耀和慾望的誘惑,帶有印度特色的動感曲調,一個來回切換的鏡頭,一隻來回不停撒著鈔票的手,所有元素定格在鋪滿鈔票的浴缸中,在黑暗的籠罩下,白色的浴缸細膩而又潔白,如同一顆未被污染過的赤子之心,但被不停飄落的鈔票埋葬時,便成了慾望和貪婪。故事情節和表現方式雖然野蠻,但是,同時也用一種特有的溫暖力量鼓舞著所有影迷對算是完美結局的歡呼。在全球經濟危機的大環境下,它或許給了大家一種精神上的慰藉。而本片中的這種力量來源於通過技術性的手段對豐富飽滿、絢麗多姿和富有民族特色的聲音的運用, 所以本文也將從電影中聲音的角度來分析影片。
(二)《貧民窟的百萬富翁》中的音樂分析
1.電影中音樂使用的概況
影片大量地運用了印度的民族音樂,無時無刻不在展現著一種民族文化所有的特色,營造出了異域風情十足的氛圍。其主要背景音樂有:
01.O…Saya(入圍第81屆奧斯卡最佳電影歌曲提名。配合一開場貧民窟的孩子們拚命奔跑躲避追捕時的背景音樂,有強烈的情感沖擊力和濃郁的民族特色。)
02.Riots
03.Mausam & Escape
04.Paper Planes(電影插曲。入圍第51屆格萊美音樂獎年度製作提名,聽這首歌的過程中你會立刻想到響亮的槍聲,然後戰爭的場景浮現腦海,整首歌所營造的氛圍是“痛並快樂著”。)
05.Paper Planes (DFA Remix)
06.Ringa Ringa
07.Liquid Dance
08.Latikas Theme (這段背景音樂出現在男主人公賈馬爾·馬利克在尋找女主人公拉媞卡的時候,低吟的曲調配合唯美的電影敘事手法,讓人看了之後難以忘懷,感慨萬千。使得這部電影感人而溫暖,這首插曲聽了讓人全身放鬆。) 09.Aaj Ki Raat (Don)
10.Millionaire
11.Gangsta Blues
12.Dreams On Fire (電影插曲。獲2009年金球獎最佳電影原聲獎,這首低吟的女聲曲子給觀眾留下深刻的印象,無論是歌曲名字還是演唱與電影的配合,都與電影情節相協調,有強烈的沖擊力和感染力。)
13.Jai Ho
電影對音樂的運用,充滿著濃厚的印度民族文化特色,展現出一幅無歌舞不電影的印象。雖說音樂無國界,但是以印度貧民窟為背景的故事情節,加上導演的有意安排,一部影片終究會打上民族文化的烙印。印象中對影片音樂運用最深刻的有兩次。一是在電影的開篇,一群貧民窟的孩子在躲避著警察的追逐,從而引出了事情發生的社會大背景。此時的`音樂略顯得輕快而又活絡,看似是對音樂的誤用,其實也是一種樂趣,以輕松的音樂表達著這種常態和孩子們的樂趣。另外一處是賈馬爾在尋找失散的愛人拉提卡時響起的背景音樂。沉悶的音樂產生了壓抑的情緒,一股神秘的力量似乎使我們感受到了賈馬爾當時的心情。這部電影對音樂運用最大的特點是圍繞清晰明確的主線,使每個細節都做到完美,節奏急緩得當,條理清晰。輕快的現代音樂和婉轉的印度歌曲貫穿故事始終,對於印度民族歌曲的表達在電影中的運用恰到好處,精彩紛呈。游離在“喧賓奪主”和“相差毫釐”之間,如果多一點就會使人產生“寶萊塢”音樂殿堂的感覺而忽略銀幕的故事情節,而如果少一點也會讓電影失色。正因為這部影片在很多嘈雜場景里的鏡頭畫面都需要有音樂的配合才能不會讓人感到影片中焦躁不安的情緒,所以電影一直都很不“安靜”,音樂貫穿影片始末,無論是人聲或畫外音,每個都是量身定做,符合每一個鏡頭的轉換,分秒不差。
2.聲音在轉場中的運用
本片的導演丹尼·博伊爾其個人對影片作品的表現極具後現代視聽風格,這些風格在影片的轉場方式上也留下了很深的印記,使得整個片中的轉場設計獨具匠心。
(1)以節奏感來轉場
一記耳光疊加了鼓聲,一股水聲配合賈馬爾的頭被狠狠按進水裡,等等。影片中有許多類似的情節通過對聲音的藝術加工,創造出了主觀誇張的表現,每一種節奏或聲音配合影片的敘述經過在轉場中的運用,都使情節在理解上合情合理,並且對觀眾視覺和心理上都產生了強烈的震撼。
(2)聲音在畫面之前的前導轉場
聲音在畫面之前的前導轉場作用主要體現在兩方面。一是簡單介紹環節的同時,為影片某一場景特有的表現力或某種情緒做鋪墊,二是起到溯源的作用,運用人的慣性思維,引起觀眾對於影片的興趣。該影片中很多地方都運用到了前導轉場,如,叮叮鈴聲響起後,就已經給了觀眾一種學堂氛圍的暗示,賈馬爾和哥哥被拖進課堂。鈴聲的前導使畫面鏡頭移動和拼接十分自熱流暢。
(3)動態聲音的轉場
影片中多次用到了火車駛過這一動態的聲音來轉場。如在主持人問賈馬爾宗教問題時,畫面出現了行駛的火車,聲音配合著火車開過的音效,然後畫面閃回到了貧民窟。在影片中通過呼嘯的火車聲音營造了一種強烈的不安全感,為接下來的情節發展做好鋪墊。
3.音樂與畫面的結合
(1)聲畫同步,體現完美細節
極具印度風格的男聲獨唱O…Saya出現在對賈馬爾童年時期的描述。密集的鼓聲有明快的節奏感,配合畫面動感十足。同時,畫面中出現的孩童、警察和居民等配合各種混亂聲音,印度貧民窟的情景完全展現在眼前。
(2)強點音樂增強表現力
配樂往往以無聲息的方式進入影片中,不易被人察覺但使電影情節更豐富,更具表現力。但如果影片中能恰當地運用到強點重音,也會起到很好的渲染效果。例如,本片中童年的賈馬爾和哥哥及拉提卡逃離普奴斯時,配樂Mausam&Escape出現在舍利姆向看守潑硫酸,強烈的節奏感配合著激烈的畫面,立刻把逃離的緊迫感帶到觀眾的情緒中,使觀眾感同身受。
4.人物主題音樂
主題音樂是對影片人物形象、性格和內心表現的詮釋,它往往會貫穿於影片的始末。Latikas Theme是本片中最具代表的人物主題音樂,它是拉提卡的專屬音樂,出現在與拉提卡形象塑造和內心情感表現有關的畫面,對劇情的發展和拉提卡與賈馬爾的情感線索起到重要的表現作用。Latikas Theme在影片中共出現五次。畫面分別為第一次是拉提卡與賈馬爾在車廂相遇避雨,第二次是拉提卡未能成功逃離,第三次是賈馬爾看到歌劇想起來心中的拉提卡,第四次是賈馬爾找到了拉提卡,兩人深情擁抱,第五次是影片的結局,在相約的火車站,兩人相擁在一起,完美的結局把觀眾的情緒推到高潮。
三、結語
綜上所述,《貧民窟的百萬富翁》的成功離不開影片對音樂的完美運用,極富印度民族特色的歌曲在影片中的運用,使畫面的轉場自然,情節表達流暢,線索自然串聯,人物塑造形象生動。同時音樂的運用在對深化主題、營造氛圍等方面也有巨大的作用。
;⑺ 印度電影最初的夢想中的音樂類型
音樂類型屬於印度古典音樂,勵志主題歌曲,屬於通俗唱法。
印度電影《最初的夢想》中的音樂,歌詞積極向上充滿正義感。其次能給予人們心靈上的啟發,能使脆弱的心靈看到希望。就像黑暗中的一盞明燈指引方向。曲調的風格是聽上去要抑揚頓挫,使人熱血沸騰。勵志歌曲的意義 律動的音樂,跳動的旋律,激勵的歌詞,搭配完美的歌聲,匯集成了一首首勵志我們的歌曲。這些勵志的歌曲,在我們人生低谷的時候鼓勵著我們勇往直前。
⑻ 音樂鑒賞測試題
我是學音樂的!幫你順便溫習一下!
1、音樂的基本要素分為(音的高低)、(音的長短)、(音的強弱)和(音色)。
2、民歌的體裁有(田歌、時調、勞動號子、山歌、客家山歌、茶歌、小調、少數民族多聲部民歌、彝族的「四大腔」)
3、《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又名(《義勇軍進行曲》),由(聶耳)作曲,(田漢)作詞。
4、寫出西洋管弦樂隊分組的名稱:(弦樂組、木管組、銅管組、打擊樂組)
5、《草原小姐妹》是由(劉德海、吳祖賢)作曲,共有(3)個樂章。作者的代表作還有芭蕾舞劇。
6、京劇四大行當是指(生),(旦),(凈) ,(丑)。 四大徽班是指(三慶班),(四喜班),(和春班),(春台班)。四大名旦是指(梅蘭芳),(程硯秋),(尚小雲),(荀慧生)。
7、打溜子是(土家族)省(打擊)的器樂合奏形式。
8、巴洛克藝術時期的音樂特點(洋溢著庄嚴高貴、豪華壯觀的氣韻),代表人有(魯本斯)(委拉斯開茲)(委拉斯凱茲)。
9、世界三大古老的戲劇文化是希臘的(戲劇),印度的(梵劇)中國的(昆劇)。
希望可以幫到你!
⑼ 您好,您對我提供了很大的幫助。
人教版七年級上冊五單元的設計雖然是亞洲之聲,但可以加入你的特色
教學目標:
1、了解日本音樂和朝鮮音樂舞蹈的主要形式與特徵。
2、了解亞洲不同地區和國家音樂的主要特色,並能以歌唱和肢體形式作不同的表達。
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學跳日本民歌《櫻花》以及了解日本的民俗風情日本音樂的主要形式與特徵。
難點:總結音樂特徵。
教學方法:視聽與語言介紹及舞蹈教學法。
教學過程:
一、採用提問導入新課
師:就世界范圍來講我們生活在哪個大洲?
生:亞洲
師:接下來老師將帶領同學一同來了解我們亞洲的民俗風情及其亞洲的音樂特點,首先讓我們到日本來看看吧。(放映有關日本民俗風情的幻燈片)
師:介紹《櫻花》,從花名,名花,日本國花,介紹日本賞櫻的民俗(櫻花節)以及講述櫻花節的由來,展示對櫻花的喜愛與贊頌,賞花的歡樂。
師:欣賞一次舞蹈,分析舞蹈的特點(
二、學唱《櫻花》欣賞日本傳統音樂《春之海》
師:播放歌曲,並欣賞音樂的同時介紹或想像春日賞櫻的活動。
師:學生示範跳
師:教師鋼琴伴奏學生學跳。
師:採用集體跳,小組跳,接跳等方式進行。
師:接下來請同學們來總結一下日本舞蹈它到底有什麼特徵呢?
生:好的,它的主要特徵是:1、運用了日本傳統的都節調式。2、舞蹈與樂音的關系大多為一字一音。
師:現在有個游戲請同學們來做一做,就是將「3、4、6、7、i」這個都節調式的五聲音階填入下面的括弧中來現場創作音樂。
生:好的,
師:非常好,這位同學具有非常好的音樂創作靈感,對他的精彩表現給予掌聲鼓勵。
師:下面讓同學們欣賞一首日本傳統音樂《春之海》,它是一首尺八與箏的二重奏,該曲作家是日本民間音樂名家。尺八是中國傳入日本的豎吹樂器,是日本重要的傳統吹奏樂器。箏也是日本重要的傳統樂器。
師:欣賞完這首優美動聽的樂曲之後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日本傳統音樂的表現形式。
師:日本傳統音樂包括:日本的傳統音樂包括神樂、雅樂、伎樂、能樂歌舞伎等形式,大都為歌、舞、戲劇的綜合體。
三、欣賞朝鮮民歌音樂《阿里郎》、介紹朝鮮的民族樂器---伽倻琴
師:
師:接下來讓同學們來到美麗的朝鮮半島來了解他們的音樂盛況好嗎?
生:好。
師:請同學們聽一聽有關《阿里郎》故事傳說。
師:下面請同學們欣賞朝鮮民歌《阿里郎》的音樂視頻之後了解朝鮮民歌的特點。
生:是三拍子結構,旋律優美動聽,律動感強。
師:接下來讓同學們來介紹一下朝鮮特有的民族樂器---伽倻琴請看圖片。
師:欣賞伽倻琴演奏的片段視頻。
三、觀看印度影視作品,從中感受印度音樂。
師:欣賞完美麗動聽的朝鮮音樂之後呢,老師將帶領同學們一同進入被譽為世界文明古國之一的印度來了解一下它們的音樂狀況。
師:下邊老師將以印度電影音樂為一個側面來讓同學們來揭開印度音樂的神秘面紗,請同學們欣賞印度電影音樂片段,並欣賞其中的歌舞表演,從中感受印度音樂特點。
師:請同學們總結一下印度電影音樂的特點。
生:載歌載舞,敘事、情節性強
師:下面有一個誰來比劃誰來猜游戲請同學們來做一做。
四、課堂小結:
各國的音樂風格各不相同,這與他們的風土人情是有很大關系的,有什麼樣的生活方式,就決定了會有什麼樣風格的音樂,與他們的宗教活動,信仰也有很大關系,我們欣賞一個國家的音樂,應該也同時了解這個國家的生活習慣,才能更好的去欣賞。
教學反思:
在本節課,由於與地理課堂的整合,使學生能更直觀的分析歌曲風格特點與地理環境所產生的聯系。同時,對於影片和演唱會等視頻節目的欣賞,使學生更直觀的了解所欣賞國家風土人情以及該國家的音樂。
⑽ 音樂常識聽辨考什麼
1.音樂基礎知識一級都考什麼
主要考試內容為:唱、練耳、樂理。
一級范圍如下:筆試部分一、聽辨大、小調音階測試范圍:C自然大調、a自然小調、a和聲小調二、聽辨、聽寫音級測試范圍:C自然大調:第I級至第VII級a自然小調:第I級至第VII級三、聽辨、聽寫音程測試范圍:C自然大調和a自然小調中的大二度、小二度、大三度、小三度、純五度和純八度音程四、聽辨、聽寫 *** 測試范圍:C自然大調和a自然小調中的各級原位大、小三 *** 五、聽辨節拍測試范圍:2/4拍、3/4節奏: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附點二分音符、附點四分音符加八分音符、四分休止符口試部分一、模唱單音測試范圍:C自然大調及其關系小調(a自然小調)二、構唱音階測試范圍:C自然大調、a自然小調、a和聲小調三、模唱音階免測試四、模唱音程測試范圍:與本級筆試部分聽辨、聽寫音程范圍相同五、模唱 *** 測試范圍:與本級筆試部分聽辨、聽寫 *** 的范圍相同六、模讀節奏測試范圍:與本級筆試部分聽寫節奏的內容相同七、視唱測試范圍:譜表:高音譜表音域:從中央C開始,上行一個八度內調性:C自然大調、a自然小調拍子:2/4、3/4節奏: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附點二分音符、附點四分音符加八分音符及四分休目符音程:大、小二度,大、小三度,純五、純八度。
2.音基考試考什麼
音基1級主要考音階、音級、音程、 *** 、節奏、調式這些樂理知識。
同時考察考生的識譜能力、視唱能力、聽辨能力、音樂表情控制、節奏控制、樂句控制、節拍把握等等全方面音樂能力。 音基1級參考書的一些特點: 1、化整為零:將復雜的音基知識化整為零,一張卡片一個知識點,簡潔明。
2、趣味:每個知識點正、背設計,構成問答形式,可以作為游戲與考察使用。 3、方便:卡片形式方便攜帶,是老師和學生可以隨身、隨時、隨地使用的知識卡片。
4、鼓勵:每個知識點後附贈獎勵貼紙,對於鼓舞學生信心和肯定學習成績有很好的作用。 (10)印度電影音樂鑒賞考試擴展閱讀: 新音基為中央音樂學院和教育部聯合推出的全國音樂等級考試,兩本教材,包括樂理視唱練耳分冊和音樂常識分冊。
這次音基改革更多突出在對兒童音樂感受能力、鑒賞能力、判斷能力的培養上。 另外新音基加入了音樂欣賞部分--音樂常識分冊。
這里主要學習對各種樂器、聲樂曲、器樂曲的識別與聽辨,讓學生更全面的接觸音樂,了解音樂。 參考資料: 網路-新音基 網路-音基考級。
3.新音基都考什麼
新音基考試內容如下:
1、筆試部分:
一、視聽辯部分
1)看圖辨別樂器
2)聽辨樂器
3)聽辨歌唱聲部
4)聽辨演唱形式
5)聽辨民族民歌
6)聽辨各國名歌
二、音樂基礎知識部分
1)書寫譜號、音名、唱名
2)聽寫節奏
3)聽寫旋律和書寫模進
4)聽辨構寫音程
5)聽辨構寫 ***
6)識別記號
7)識別音樂術語
2、口試部分:視譜即唱
試唱考核為新譜,書中沒有相同條目,但程度與教材所學內容相當。
新音基為中央音樂學院和教育部聯合推出的全國音樂等級考試,兩本教材,包括樂理視唱練耳分冊和音樂常識分冊。這次音基改革更多突出在對兒童音樂感受能力、鑒賞能力、判斷能力的培養上。
4.音基考試考什麼
音基1級主要考音階、音級、音程、 *** 、節奏、調式這些樂理知識。同時考察考生的識譜能力、視唱能力、聽辨能力、音樂表情控制、節奏控制、樂句控制、節拍把握等等全方面音樂能力。
音基1級參考書的一些特點:
1、化整為零:將復雜的音基知識化整為零,一張卡片一個知識點,簡潔明。
2、趣味:每個知識點正、背設計,構成問答形式,可以作為游戲與考察使用。
3、方便:卡片形式方便攜帶,是老師和學生可以隨身、隨時、隨地使用的知識卡片。
4、鼓勵:每個知識點後附贈獎勵貼紙,對於鼓舞學生信心和肯定學習成績有很好的作用。
(10)印度電影音樂鑒賞考試擴展閱讀:
新音基為中央音樂學院和教育部聯合推出的全國音樂等級考試,兩本教材,包括樂理視唱練耳分冊和音樂常識分冊。這次音基改革更多突出在對兒童音樂感受能力、鑒賞能力、判斷能力的培養上。
另外新音基加入了音樂欣賞部分--音樂常識分冊。這里主要學習對各種樂器、聲樂曲、器樂曲的識別與聽辨,讓學生更全面的接觸音樂,了解音樂。
參考資料:
搜狗網路-新音基
搜狗網路-音基考級
5.作為一名河南音樂藝考生,聽辯考試如何准備
准備:不同類型的聽辯曲目有不同的記憶方法,作為考生首先要弄清考試時都會出現哪幾種類型的曲目。
一般來說,學校招生簡章都會給一個大概的范圍或是參考曲目。普遍來說,音樂聽辯考試分為以下幾類:中國傳統音樂(按照民歌、戲曲、器樂等分類)中國近現代音樂(按照歌曲、器樂、歌劇等分類)西方音樂(按照時期進行分類)世界民族音樂(按照地域、國家進行分類)。
縮小范圍法這個方法在使用上有些類似選擇題中的排除法,在聽到音樂後,馬上腦海里能夠判斷它是哪個國家的、歌曲還是器樂、具有什麼時期的特點等,逐漸縮小選擇范圍,再在范圍內進行音樂曲目判斷,最終確定曲目名稱、作曲家的答案。優點:考試時免不了會有一些緊張,也許平時聽的比較熟悉的音樂會突然想不起來曲目名字,這時縮小范圍法就會幫助生逐漸想起答案。
6.音樂考試考什麼
特長展示和回答考官問題
特長展示:主要考察考生在音樂表演(演奏或演唱)、表現方面的能力或音樂創作方面的
能力。考生可根據自己的特點選擇演奏一首器樂曲(各種中、西樂器不限,除鋼琴外其他樂器
自備)或演唱一首聲樂曲(唱法不限),曲目自定。
這項考試的目的不只是考查學生在音樂演奏或演唱方面的技能,而且還注重考查考生對音
樂的感受,理解與表現力。因此,考生應注意,在曲目的選擇與表演時應能夠符合上述幾方面
的要求,發揮自己的特長。避免一味追求演奏或演唱的技術難度與技巧而忽略音樂的風格、表
現力和完整性。
回答考官問題:考官會根據考生的自身特點、學習情況、學習背景等提出問題。問題涉及
音樂基礎知識、音樂常識、與考生所報考專業相關的基礎知識、綜合素質等方面。注重考察考
生在專業學習方面的基本素養、臨場反應能力及思考問題的角度等各方面的能力。
復試(面試環節)
考試內容
1. 單音、音程 、三 *** 、七 *** ( *** 帶轉位)、節奏及旋律模唱
2. 視唱(兩個升降號以內)
考試形式
1. 單音聽辨:考官在鋼琴上先給出標准音,然後在不同音區彈奏不同音高位置的音。每
個音彈三遍,考生在三遍內用「啊」或「啦」發音唱出老師所彈音的音高。考生聽完第一遍後
即可開始作答。考官根據考生模唱的准確性和快捷程度進行判分。
2. 音程聽辨:考官在鋼琴上先給出標准音,然後在不同的音高位置彈奏和聲音程。每個
音程彈三遍,考生在三遍內用「啊」或「啦」發音從低到高依次唱出考官所彈音程中的音高。
考生聽完第一遍後即可開始作答。考官根據考生模唱的准確性和快捷程度進行判分。
3. 三 *** 聽辨:考官在鋼琴上先給出標准音,然後彈奏不同種類的三 *** (大三 *** 、
小三 *** 、減三 *** 、增三 *** 等及其轉位)。每個 *** 彈三遍,考生在三遍內用「啊」或
「啦」發音從低到高依次唱出老師所彈 *** 中的各個音高。考生聽完第一遍後即可開始作答。
考官根據考生模唱的准確性和快捷程度進行判分。
4. 七 *** 聽辨:考官在鋼琴上先給出標准音,然後彈奏不同種類的七 *** (大小七和
弦、小小七 *** 、減小七 *** 、減減七 *** 等及其轉位)。每個 *** 彈三遍,考生在三遍內用
「啊」或「啦」發音從低到高依次唱出老師所彈 *** 中的各個音高。考生聽完第一遍後即可開
始作答。考官根據考生模唱的准確性和快捷程度進行判分。
5. 節奏聽辨:考官先給出考生所聽節奏條目的速度,然後在鋼琴上用標准音彈奏或用嘴
演唱出節奏條目。每條節奏給三遍,要求考生在三遍內用「噠」發音正確模唱出所聽節奏。考
生聽完第一遍後即可作答。考官根據考生所模唱節奏的正確性、完整性、流暢程度和快捷程度
進行判分。
6. 旋律模唱:老師在鋼琴上彈奏一段旋律,每段旋律共彈三遍(前半部分一遍,後半部
分一邊,從頭到尾一遍)。要求考生在三遍內用「啦」發音模唱出所聽旋律。考生聽完第一遍
後即可開始模唱。考官根據考生所模唱旋律的正確性、完整性、流暢程度和快捷程度來判分。
7. 視唱:考生以抽簽方式從預先准備好的視唱曲目中任意抽取一條(五線譜或簡譜都
可),當場准備半分鍾左右。在老師給出標准音、視唱曲目中第一個音高及主 *** 後用固定唱
名法或首調唱名法准確唱出該條旋律。考官根據考生所模唱旋律的音準、節奏感、完整性、樂
感和流暢程度來判分。
7.音樂學考試音樂常識
1、筆試 筆試分為100分。
筆試內容突出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以學科專業知識、教材教法為主,並涉及教育學、心理學和新課標等理論知識(不指定教材),其中學科專業知識佔80%,理論知識佔20%。 2、專業技能測試 音樂、體育職位所有考生均要求參加專業技能測試,成績為50分。
3、其他必修的 樂理 試唱練耳 和第2專業等等(主要看你學的第二專業是什麼咯。) 專業技能要考樂器,一般都是你自備1到2首演奏曲目 一首練習曲 考試時還會考視奏能力 也就是考官給你譜 你用3-5分鍾時間讀譜然後演奏。
8.音樂特長生升高中都考什麼
一、考試的性質和目的江蘇省普通高校招生音樂類專業統考是全國普通高考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其宗旨是本著公平公正的原則,通過科學、嚴謹的考試方法和手段,以達到對考生專業水平及素質進行客觀、准確評定的目的,以利於各高校根據本校藝術專業的培養要求,全面衡量、擇優錄取音樂類各專業新生,更好地培養合格的、符合社會需求的藝術人才。
因此,考試科目設置要求具備相關專業選錄 人才的共性,試題難易程度適中,並利於成績評定。 二、考察要求 通過考試來考察考生的音樂聽覺能力、識譜能力、演唱或演奏能力;考察考生掌握音樂理論基礎知識的情況。
三、考試科目 1.基本樂科:視唱(面試)、練耳和基本樂理與音樂常識(筆試)三項均考,基本樂科滿分為130分。 2.主試科目:聲樂或器樂,只需任選一項。
如選考兩項,則得分高的項目為主試科目,另一項自動降為加試科目。主試科目滿分為260分。
3.加試科目:聲樂或器樂(要求加試科目必須與主試科目不同),滿分為20分。 基本樂科和主試科目必考,加試科目可由考生根據自身情況選考。
專業總成績滿分為410分。 四、考試內容和形式 (一)聲樂考試內容和形式 1.考試目的 聲樂是考生的主考科目或加試科目之一,通過考生所演唱的歌曲,測定考生的嗓音條件、音準、節奏、音樂表現等。
2.考試內容 考生在考前必須自報三首歌曲,考試時由考生自選一首作為主唱考試曲目,計算機考試系統隨機抽取另一首作為加唱考試曲目。兩首歌曲演唱時間總體不超過5分鍾。
3.考試要求 (1)聲帶無毛病,能夠運用良好的發聲方法進行演唱。 (2)用較准確的語音(普通話、方言、外國語言)演唱。
(3)歌劇詠嘆調須用原調演唱。 (4)可自帶伴奏或自彈自唱,不得用音像製品伴奏。
如需考場伴奏,考生須提供樂譜。 4.考試形式 面試,鋼琴伴奏現場演唱。
(二)器樂考試內容和形式 1.考試目的 器樂是考生的主考科目或加試科目之一。通過考試考察考生的演奏水平。
2.考試內容 (1)樂器種類:中外各類樂器。 (2)考生在考前必須自報兩首樂曲,考試時由考生自選一首作為主奏考試曲目,另一首作為加奏考試曲目。
兩首樂曲演奏時間總體不超過8分鍾。 3.考試要求 (1)演奏流暢、准確。
無不良演奏習慣及明顯失誤。 (2)能感悟音樂作品,准確把握音樂風格。
4.考試形式 面試,現場演奏(可自帶伴奏,但不得用音像製品)。 (三)視唱練耳考試內容和形式 1.考試目的 視唱練耳是每位考生入學考試的必考科目之一,通過視譜即唱和聽辨聽寫能力的測試來考察考生的音準感、節奏感、音樂表現能力以及讀譜能力,從而衡量考生是否具備學習音樂的素質和條件。
2.考試內容、要求和形式 (1)視唱 ①考試內容。視唱曲2-3首,每首長度約8-16小節;C大調、a小調或C宮系統五聲性調式,適當運用輔助性變化音;2/4、3/4、4/4、3/8、6/8等常見節拍形式;簡單節奏組合為主,包含切分音、三連音等較復雜節奏類型;音域在小字組a到小字二組e之內。
②考試要求:掌握各種常用音符、附點音符、休止符的時值和切分音、三連音、弱起節奏以及2/4、3/4、4/4、3/8、6/8等節拍;每條視唱演唱時音高、節奏准確,速度前後一致,富有音樂感;並能清晰地劃拍或擊拍視唱。 ③考試形式。
面試,視譜即唱。電子文本試題,簡譜、五線譜兩種譜式(可任選一種);准備時間2分鍾左右;電子文本試卷由監考人員從試題庫中隨機調出,一人一卷。
開始考試前由主考評委在鋼琴上給出該曲調的主 *** 及第一個音。 (2)練耳 ①考試內容。
聽記音組、音程、 *** 、節奏及旋律等。 音組聽記:以自然音級為主,適當加入變化音,在五線譜上記出正確的音高(聽前給出標准音或音組的第一個音)。
和聲音程聽記:在五線譜上記出音程的音高或判斷音程的性質。 *** 聽記:判斷 *** 的性質或在五線譜上記寫 *** 的音高。
節奏聽記:用2/4、3/4及4/4拍。節奏包含常用附點音符、切分音、三連音和休止符以及連線的運用等。
旋律聽記:調性:C大調、a小調;節拍:2/4、3/4、4/4;節奏:常用形態。 ②考試要求。
根據播放音響給出的試題,要求考生對聽到的音組、音程、 *** 、節奏及旋律能正確判斷和聽辨聽記。 ③考試形式。
錄音播放試題,卷面筆試。 (四)基本樂理與音樂常識考試內容和形式 1.考試目的 基本樂理與音樂常識是考生的必考科目之一。
通過測試考察考生所掌握的音樂基礎知識及其運用音樂基本理論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鑒定考生是否具備進入高等院校音樂專業學習的音樂理論基礎。 2.考試內容 (1)基本樂理 音與音高(基本音級、變化音級、變音記號、音的分組等);音律(十二平均律、半音、全音、等音);記譜法(各種音符與休止符、譜表、譜號等);節奏節拍(常用節拍的識別、變拍子以及音值組合法);音程(各種音程的理解、識別與構成;調式中的音程); *** (各種三 *** 及屬七 *** 的理解、識別與構成;調式中的 *** );西洋大小調式(自然、和聲、旋律調式;調號、音階構成、平行調、同主音調及調式分析);中國民族調式(五聲調式、調號、音階構成、同宮系統調、同。
9.
推薦兩本書1、《高考音樂強化訓練 西方音樂名家名作主題聽辨卷》2、《高考音樂強化訓練·中國音樂名家名作主題聽辨卷》下面是一些音樂常識,也是需要知道的內容。
網路一下「音樂常識考試復習題」就出來了。1.《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原名《義勇軍進行曲》,由田漢作詞,聶耳作曲。
2.《國際歌》的詞作者是歐仁·鮑狄埃(法),曲作者是比爾·狄蓋特(法)。 3.《我的祖國》是影片《上甘嶺》的插曲,由喬羽作詞,劉熾作曲。
4.《翻身的日子》是一首民樂合奏曲,由朱踐耳作曲。 5.《要做共產主義接班人》是一首優秀的兒童歌曲,由喻成功、余遠榮作詞作曲。
6.音樂語言的基本要素有節奏、節拍、旋律、音色、力度、速度、和聲、復調等,其中以節奏、旋律、和聲三要素最為重要。 7.《澧水船夫號子》是湖南民歌,《放馬山歌》是雲南民歌,《腳夫調》是陝西民歌,《茉莉花》是江蘇民歌,《沂蒙山小調》是山東民歌,《交城山》是山西民歌,《軍民大生產》是隴東民歌,《小河淌水》是雲南民歌,《太陽出來喜洋洋》是四川民歌。
8.中國民歌的主要形式有勞動號子、山歌、小調三大類。 9.《紅星歌》是電影《閃閃的紅星》的主題歌,是一首童聲合唱曲,由鄔大為、魏寶貴作詞,傅庚辰作曲。
10.《早晨》是一首笛子獨奏曲,由趙松庭作曲。《瑤族舞曲》是一首根據瑤族民歌改編而成的民族器樂曲,由鐵山、茅源作曲。
11.《春江花月夜》是一首典雅優美的抒情性古曲,全曲共分為十段:江樓鍾鼓、月上東山、風回曲水、花影層疊、水雲深際、漁歌唱晚、回瀾拍岸、橈鳴遠瀨、欵乃歸舟和尾聲。 12.欣賞音樂是一種審美活動,它是以音響的聽覺感知、情感體驗、想像聯想、理解認識相結合的一種特殊的認識過程。
欣賞音樂一般可分為知覺的欣賞、情感的欣賞和理智的欣賞三個層次。 13.劉天華是江蘇江陰人,我國優秀的民族作曲家、演奏家和音樂教育家,主要代表作有《病中吟》《月夜》《空山鳥語》《光明行》等二胡獨奏曲。
14.常見的民族樂器有笛子、二胡、板胡、箏、嗩吶、揚琴、柳琴、三弦、琵琶等。其中竹笛一般分為曲笛和梆笛兩大類。
15.民族樂隊常見的編制形式有民族管弦樂隊、絲竹樂隊、吹打樂隊、蘆笙樂隊等,其中以民族管弦樂隊最常見。民族管弦樂隊又分為管樂器組、弓弦樂器組、撥弦樂器組和打擊樂器組四個部分。
16.聶耳,雲南玉溪人,原名聶守信,是我國著名的人民音樂家。主要代表作有歌曲《賣報歌》《大路歌》《畢業哥》《義勇軍進行曲》及民樂合奏曲《金蛇狂舞》。
17.《鐵蹄下的歌女》是聶耳為影片《風雲兒女》所寫的插曲。 18.賀綠汀,湖南邵東人,我國著名的作曲家、音樂教育家,主要代表作有歌曲《游擊隊歌》《嘉陵江上》、管弦樂曲《晚會》《森吉德馬》、鋼琴曲《牧童短笛》。
19.聲樂的演唱形式有獨唱、齊唱、重唱、對唱、合歌、輪唱等。聲樂曲的體裁形式有頌歌、抒情歌曲、敘事歌曲、諷刺歌曲、詼諧歌曲、搖籃曲等。
20.器樂的表演形式有獨奏、齊奏、重奏、對唱、合奏等。器樂曲的體裁形式有交響曲、組曲、協奏曲、序曲、室內樂、前奏曲、進行曲、幻想曲、奏鳴曲、迴旋曲、變奏曲等。
21.《拉網小調》是日本民歌,《桔梗謠》是朝鮮民歌,《梭羅河》是印度尼西亞民歌,《小杜鵑》是波蘭民歌,《伏爾加船夫曲》是俄羅斯民歌,《紅河谷》是加拿大民歌,《桑塔·露琪亞》是義大利民歌,《克里門泰因》是美國民歌。 22.《雨打芭蕉》是一首由箏、高胡、揚琴三重奏的民間樂曲。
23.鄭律成,朝鮮人,作曲家,主要代表作有歌曲《中國人民 *** 軍歌》《延安頌》、歌劇《望夫雲》等。 24.貝多芬,德國人,世界最著名的作曲家之一,代表作有交響曲9部,其中第三交響曲稱為《英雄交響曲》、第五交響曲稱為《命運交響曲》、第六交響曲稱為《田園交響曲》、第九交響曲稱為《合唱交響曲》。
另有鋼琴協奏曲5部、鋼琴奏鳴曲32首、小提琴奏鳴曲10首、弦樂四重奏16首、管弦樂曲《埃格蒙特》及大量的聲樂曲等。 25.《歡樂頌》是貝多芬第九交響曲的主題合唱歌曲,《獻給愛麗絲》是貝多芬的特性鋼琴曲。
26.舒柏特,奧地利作曲家,被世人譽為「歌曲之王」。主要代表作有歌曲《魔王》《野玫瑰》《鱒魚》、聲樂套曲《美麗的磨坊姑娘》《冬之旅》、交響曲《b小調(未完成)交響曲》、鋼琴曲《軍隊進行曲》、鋼琴五重奏《鱒魚》等。
27.莫扎特,奧地利作曲家,被譽為「天才音樂家」,主要代表作有歌劇《費加羅的婚禮》《唐·璜》《魔笛》、交響曲《bE大調交響曲》《g小調交響曲》及鋼琴曲《土耳其進行曲》等大量作品。 28.《藍色多瑙河》是奧地利作曲家約翰·施特勞斯的代表作,他被譽為「圓舞曲之王」。
29.德沃夏克,捷克作曲家,主要作品有《e小調第九(自新大陸)交響曲》《b小調大提琴協奏曲》《狂歡節序曲》和歌劇《水仙女》等。 30.柴可夫斯基,俄國作曲家,主要代表作有歌劇《奧涅金》《黑桃皇後》、舞劇《天鵝湖》《胡桃夾子》《睡美人》、交響曲《第五交響曲》《第五交響曲》《第六b小調(悲愴)交響曲》及《bb小調第一鋼琴協奏曲》《B大調。
10.高考報音樂專業要考試的內容是什麼
高考報音樂專業考試內容和要求: 1、聲樂演唱。
(1)考試目的:通過考生的歌曲演唱,測定考生的嗓音條件、音準、節奏及音樂表現能力等。 (2)考試要求:考生自備歌曲三首,內容包括中外民歌、藝術歌曲、創作歌曲、歌劇詠嘆調等。
考試時由考生本人自選一首,考官抽選一首,共演唱兩首。演唱時間不超過6分鍾。
(3)評分標准:考官通過對考生的演唱技巧(40%)、音準節奏(20%)、語言風格(20%)、台風表現(20%),給予綜合評分。 考生不能自帶伴奏。
每個聲樂考場備有鋼琴伴奏教師,如需伴奏,考生需提供伴奏譜(五線譜)。 2、樂器演奏。
(1)考試目的:通過考生的樂器演奏,測定考生的演奏水平和音樂表現能力等。 (2)考試要求: ①鍵盤樂器(鋼琴、雙排鍵電子琴、手風琴)——練習曲一首;自備樂曲兩首,抽考其中一首,每位考生演奏不超過8分鍾(背譜演奏)。
②管弦樂器——一套音階、琶音(弦樂加奏雙音音階);練習曲一首;自備樂曲兩首,抽考其中一首,每位考生演奏不超過8分鍾(背譜演奏);西洋打擊樂:自備小軍鼓練習曲一首;自選馬林巴(自備練習曲或樂曲一首)或定音鼓(自備練習曲或樂曲一首)。 ③民族樂器——自備樂曲三首,抽考其中兩首,每位考生演奏不超過8分鍾(背譜演奏)。
(3)評分標准:考官通過對考生的音樂風格把握及樂曲的完整性(60%),技術把握的准確性(40%),給予綜合評分,成績評定採用百分制。 樂器演奏採用無伴奏形式(考生不得自帶伴奏,考場也不提供伴奏)。
3、樂理。 (1)考試目的:通過考試,檢測考生對音樂中各種要素的基礎知識的掌握程度。
(2)內容與要求: ①音符休止符(高音、低音譜號譜表、各種音符休止符、音的分組、半全音的分類、等音、十二平均律)。 ②常用符號(速度力度記號、演奏法記號、省略記號、裝飾音、常用術語)。
③節奏節拍(拍號、音值組合)。 ④音程 *** (各類音程 *** 的原轉位、調內音程 *** 的構成和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