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電影八佰的歷史原型
《八佰》取材自與日軍奮戰的國民革命軍第88師524團的真實經歷,歌頌面對強敵毫不退讓,戰士誓死保衛家國的崇高氣魄。
1937年淞滬會戰末期,國民革命軍第88師524團留守上海四行倉庫,與租界一河之隔,孤軍奮戰4晝夜,造就了罕見的被圍觀的戰爭。中日雙方幾十萬大軍拚死搏鬥兩個多月,到10月底,國軍撤離上海,僅留下一支堅持最後抵抗的部隊。
1937年10月26日至30日,第88師262旅524團團附謝晉元奉師長孫元良之命率420餘人,對外宣稱有800人,進入四行倉庫,與日軍血戰四天四夜。抗擊日軍數萬人,激戰四晝夜,斃敵200餘人,傷敵無數,自己僅陣亡九人,傷二十餘人。從此聞名中外,激發了全國抗日熱情,被譽為「八百壯士」。
(1)八佰電影八佰圖片擴展閱讀:
在《八佰》中是沒有絕對主角存在的,這種做法對於電影而言其實是一把雙刃劍,劣勢是電影從頭至尾都缺乏了一個真正的代表性人物,作為典型聚焦的小人物們,他們在電影中的表現都不差,但你卻又很難說他們哪一個人是電影的核心,這終究使電影留下了人物模糊的詬病。
然而另一面,這樣的群像處理也使觀眾得以多角度走進了這部電影,當人們看到這些身為戰士的小人物如何在這場戰爭中逐步蛻變,看到河對岸的普通民眾從隔岸觀火的冷漠到群情激昂的熱血,其實作為觀眾在情緒上也開始逐漸升溫,這恰恰是《八佰》的高明之處,它並沒有用單一的悲壯來煽動觀眾的愛國情緒,而是從不同視角為出發,讓人真正洞悉以這場戰爭背後的血與淚。
⑵ 為何《八佰》被稱為「抗日神片」
故事的前因後果被淡化了。
故事的背景是國軍在淞滬會戰中敗退,八佰壯士其實是蔣刻意留下來,給英美列強演的「一出戲」。這個大背景,電影並沒有交代清楚,有刻意美化之嫌。
另外,電影以八佰壯士撤入租界結尾。實際上,歷史上的真實故事遠比這悲劇。現實中,八佰壯士們撤入租界後,被公租界軍隊關入孤軍營「軟禁」起來。
團長謝晉元兩年後還被汪精衛收買的叛徒刺殺了,珍珠島事件後,日本攻入租界,八佰壯士又被發往世界各地當苦工。除了20幾個人逃出來,加入新四軍,其它無一善終,令人唏噓不已,而這些重要情節 ,在電影中也沒有展現。
劇情評價:
電影以一個老者的回憶展開,但電影卻是一個多重視點電影,這里出現了敘事視角的問題。再者,電影從護旗段落開始節奏出現崩壞,景別,視點非常雜亂,不過這里我們要考慮到刪改的因素。
以及辛柏青所飾演的「信息販子」到橋上只撿了信物而放棄了膠片,這里且不論兩個都撿回來的困難有多大,作為一個媒體人難道不是應該把真實信息的傳遞放在第一位嗎?況且里邊還有那麼多戰友的照片。
前半段攝影機調度和剪輯節非常張弛有度,音效嵌入配樂也非常有巧思,但後半段尤其結尾升格鏡頭和煽情配樂泛濫,造成了觀眾共情能力的麻木。
⑶ 電影《八佰》主演員都有誰
電影《八佰》的主演有黃志忠、張俊一、歐豪、張承、王千源、姜武、李晨、白恩、余皚磊、俞灝明、鄭愷。
《八佰》是由華誼兄弟電影有限公司和北京七印象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出品,騰訊影業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北京光線影業有限公司和阿里巴巴影業公司聯合出品,導演管虎執導的戰爭題材影片。
該片取材1937年淞滬會戰期間,講述了史稱「八百壯士」的中國國民革命軍第三戰區88師524團的一個加強營,固守蘇州河畔的四行倉庫、阻擊日軍的故事。
塑造立體的人,是《八佰》的立意與野心所在。以往戰爭片的主角,要麼是正面迎敵的戰士,要麼是深入敵營的卧底。《八佰》能在國產戰爭片中越眾而出,恰恰是因為它「敢拍人性的真,甚至丑」。
該片拓寬了認識英雄的維度,他們在捨生取義前,也有過平凡的,甚至苟且的懦弱與掙扎。
《八佰》的人物塑造採用了群像刻畫的手法,光是主要人物就有二十來個,但這也會造成「一開始還想把每個人名記住,但後來就記混了」的情況。
⑷ 八佰拍攝地
八佰拍攝地點:寧波、蘇州。
《八佰》取材於1937年淞滬會戰,講述了被稱作「八百壯士」的中國國民革命軍第三戰區88師524團的一個加強營,固守蘇州河畔的四行倉庫、阻擊日軍的故事。該片於2020年8月21日在中國內地上映。
(4)八佰電影八佰圖片擴展閱讀
1937年淞滬會戰末期,中日雙方激戰已持續三個月,上海瀕臨淪陷。第88師262旅524團團副謝晉元(杜淳飾)率420餘人,孤軍堅守最後的防線,留守上海四行倉庫 。與租界一河之隔,造就了罕見的被圍觀的戰爭。為壯聲勢,實際人數四百人而對外號稱八百人 。「八百壯士」奉命留守上海閘北,在蘇州河畔的四行倉庫鏖戰四天,直至10月30日才獲令撤往英租界。
⑸ 《八佰》的情節與史實不符,電影為什麼要這樣拍
《八佰》的情節雖然與史實不符,電影這樣拍另有深意。
先從《八佰》真實的歷史背景說起。
一、電影《八佰》的歷史背景電影《八佰》是根據抗日期間上海四行倉庫保衛戰改編的。
影片開頭,我們看到的是一臉倉皇與疲憊的士兵在荒野中行進,遠方是可見的硝煙和滿目瘡痍的大上海,配上幾聲鴉叫,基本奠定了本片悲涼凄慘的格調。
事實上故事確實很悲涼。
老蔣消極抗日,國軍節節敗退。
所以電影後來請願的刀子、不知戰爭殘酷要參軍的中二學生、獨自游過河送旗的楊惠敏(唐藝昕飾)、募捐的百姓,都是被喚醒家國意識的國人。
⑹ 電影《八佰》中有哪些細節打動你
《八佰》一刷看震撼現場,二刷看細節,這些動人細節你發現了嗎?
作為影院復工後上映的第一部大片,《八佰》沒有讓觀眾失望。截至目前,票房已經突破6億,僅周六單日票房便突破2億,破2020年單日票房全球紀錄。給剛剛復甦的電影市場打了一劑定心針。
四、不再沉默的歌女
影片中有位中俄混血的歌女,夜夜在對岸的燈紅酒綠中吟唱,她聲音婉轉動聽,是倉庫里戰士們每日溫暖的慰藉。
她看得見對岸戰士的一舉一動,除了特意為他們唱歌,還在一片議論聲中給軍資籌備處留下一疊現金,面對身旁嚼舌根的婦女,她只回應一句:我父親是中國人。
這場戰役,不只是「八百壯士」的戰役,而是全部中國人的戰役,只要身體里流淌著國人的血液,內心都會有種激盪與凝聚,都不會置身事外。
五、穿越時空的味覺記憶——酒釀圓子
影片在一位老太太的溫柔講述中緩慢開場,四行倉庫的戰爭時,她還是個孩子,留在記憶里的畫面不是炮火紛飛,而是那碗甜甜的酒釀圓子。
後來在對岸擁擠嘈雜的人群中,隱約聽到小女孩喊叫著吃酒釀圓子的聲音,心中一酸,或許對面還是少年的小湖北來到上海,也是想吃上一碗正宗的酒釀圓子。可他只能在戰壕中飛速成長,與嚮往的生活擦肩而過。
也許老太太記憶里的這份甜,就是像小湖北這樣的少年戰士拼盡全力守護來的。八百壯士,身處地獄,守衛天堂。
這樣的細節在影片中還有很多,謝團長的家書,陳樹生空缺的照片,對岸歌女的吟唱...《八佰》在細節處理上可謂是下足了功夫。更多的動人細節,還是應該由觀眾親自挖掘,因為觀影後的每個人都會有不同的感受。
《八佰》還在持續熱映中,影片不僅有恢宏震撼的戰爭場面,還有值得細挖的細節。喜歡探究細節的網友也許已經買好了二刷的電影票,等待挖掘更多驚喜。不想被劇透的觀眾,還是早點去看吧。
⑺ 八佰歷史背景
八百壯士」當年守衛的四行倉庫的遺址,重溫這段滾燙的歷史。
抗戰時期的四行倉庫(模型)
作為淞滬會戰中中國軍人對抗敵軍的最後一個據點,四行倉庫有兩點得天獨厚的優勢:一,四行倉庫是一座混凝土建築,牆體很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抵擋炮彈的襲擊。二、四行倉庫背靠蘇州河,而當年河對岸就是公共租界。日軍害怕炮彈打到租界,不會用重炮攻打四行倉庫。
⑻ 八佰最後為什麼要沖橋八佰的拍攝地在哪裡
《八佰》這部電影講述的是歷史事件,自上映以來就備受關注。《八佰》這部電影非常好看,相信喜歡歷史題材的朋友們都會喜歡
在電影《八佰》中,最後之所以沖橋,是為了存活下來。最後的沖橋是因為歷史上就是從橋、撤退的。而且因為靠著租界沒有受到日軍太大火力的延阻,撤退時損失很小,電影刻意加強沖突的。電影中,團長不畏恐懼帶領壯士們過橋,那種不拋棄,不放棄的精神讓人淚流滿面,這部電影非常值得一看!
戰士們拚死拼活與敵人抗爭到底的時候,民眾如同一群看客,點起的煙花讓我心寒,彷彿眼前的「一場好戲」與他們毫無關聯。魯迅先生筆下所描繪的"麻木的中國人",大概便是這樣的一番神情吧
⑼ 電影《八佰》中,歐豪扮演了一個什麼樣的角色
在八佰這部電影當中,歐豪扮演了一個戰士的角色,但這只是我的看法,你們覺得歐豪扮演了一個什麼樣的角色呢?
八佰是一部非常優秀的電影,劇情很精彩,邀請的演員都是非常優秀的演員,在演技方面對自己的要求都是非常高的,並且把這部電影當中的每一處細節都演繹得很到位,而且這些演員把每一個角色都演繹得淋漓盡致,所以從中可以看出這部電影其實是一部非常優秀的電影,但我覺得歐豪在里邊扮演了一個非常優秀的戰士角色,因為在這部電影當中,歐豪是一個三觀非常正,品德也很好的戰士,雖然在一開始的時候歐豪根本不敢參與戰爭,膽子很小,但是在最後歐豪還是勇敢地去參加了戰斗。所以從中可以看出歐豪的愛國精神也是非常強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