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黎錦暉的主要作品
黎錦光先生近20年的歌曲創作,作為黎[錦暉]派音樂最主要的傳人,其對早期流行歌壇的貢獻,對國語時代曲的沿革和升華更是顯而易見毋庸置疑的。也因其作品的魅力和價值,唱紅了許許多多的歌者、藝人。而對漸行漸遠的年代和歷史資料的缺失不可考,現存的黎先生的作品,就顯得愈發彌足珍貴了。
《不倒翁》王人美唱 黎錦光詞曲 百代
《賣餅兒》王人美唱 黎錦光詞曲 百代
《小天使》電影【小天使】插曲 王人美唱 吳永剛詞 黎錦光曲 百代
《春花秋月》電影【離恨天】插曲 王人美唱 吳永剛詞 黎錦光曲 百代
《玫瑰花開》電影【離恨天】插曲 王人美唱 吳永剛詞 黎錦光曲 百代
《可愛多鮮花》嚴華唱 黎錦光詞曲 勝利
《口哨的安慰》嚴華唱 李七牛[黎錦光]詞曲 勝利
《狂歡曲》歌劇【桃花太子】插曲 嚴華唱 黎錦光詞曲
《探情》周璇/嚴華唱 李七牛[黎錦光]詞曲 百代
《叮嚀》周璇/嚴華唱 李七牛[黎錦光]詞曲 百代
《送大哥》周璇/姚敏唱 綏遠民歌 黎錦光改編 百代
《夢中夢》周璇唱 金玉谷[黎錦光]詞曲 勝利
《佳人痴花》周璇唱 金玉谷[黎錦光]詞曲 勝利
《離別酒》周璇唱 金玉谷[黎錦光]詞曲 勝利
《四季相思》周璇唱 金玉谷[黎錦光]詞曲 百代
《采檳榔》周璇唱 殷憶秋詞 湖南民歌金玉谷[黎錦光]改編 百代
《青樓恨》周璇唱 金玉谷[黎錦光]詞曲 百代
《龍華的桃花》周璇唱 李雋青詞 李七牛[黎錦光]曲 百代
《南風吹》周璇唱 江濤詞 李七牛[黎錦光]曲 百代
《想郎》周璇唱 嚴華詞 李七牛[黎錦光]曲 百代
《女人》周璇唱 李七牛[黎錦光]曲 勝利
《五月的風》周璇唱 陳歌辛詞 李七牛[黎錦光]曲 百代
《賣雜貨》周璇唱 廣東民謠 黎錦光編曲 百代
《送哥行》周璇唱 李七牛[黎錦光]詞 姚敏曲 百代
《郎是風兒姐是浪》周璇唱 金鋼[黎錦光]詞曲 百代
《蘇三採茶》電影【蘇三艷史】詞曲 周璇唱 李七牛[黎錦光]詞曲 百代
《拷紅》電影【西廂記】詞曲 周璇唱 范煙橋詞 金玉谷[黎錦光]曲 百代
《男兒立志》電影【西廂記】插曲 周璇/白雲唱 范煙橋詞 金玉谷[黎錦光]曲 百代
《長亭送別》電影【西廂記】插曲 白雲/慕容婉兒/蒙納唱 范煙橋詞 黎錦光曲
《訴衷情》電影【三笑】插曲 周璇/白雲唱 范煙橋詞 黎錦光曲
《相思引》電影【三笑】插曲 袁紹梅/白雲唱 范煙橋詞 黎錦光曲
《襟上一朵花》電影【天涯歌女】插曲 周璇唱 吳村詞 李七牛[黎錦光]曲 百代
《梅妃舞》電影【梅妃】插曲 周璇唱 程小青詞 金玉谷[黎錦光]曲 百代
《解語花》電影【解語花】詞曲 周璇唱 范煙橋詞 金玉谷[黎錦光]曲 百代
《鍾山春》電影【惱人春色】插曲 周璇唱 程小青詞 金玉谷[黎錦光]曲 百代
《瘋狂世界》電影【漁家女】插曲 周璇唱 李雋青詞 李七牛[黎錦光]曲 百代
《討厭的早晨》電影【鸞鳳和鳴】詞曲 周璇唱 李雋青詞 李七牛[黎錦光]曲 百代
《葬花》[一]電影【紅樓夢】插曲 周璇唱 曹雪芹詞 金玉谷[黎錦光]曲 百代
《嫦娥》電影【鳳凰於飛】詞曲 周璇唱 陳蝶衣詞 金玉谷[黎錦光]曲 百代
《慈母心》電影【鳳凰於飛】詞曲 周璇唱 陳蝶衣詞 黎錦光曲 百代
《黃葉舞秋風》電影【長相思】插曲 周璇唱 范煙橋詞 李七牛[黎錦光]曲 百代
《燕燕於飛》電影【長相思】插曲 周璇唱 范煙橋詞 李七牛[黎錦光]曲 百代
《星心相印》電影【長相思】插曲 周璇/姚敏唱 范煙橋詞 李七牛[黎錦光]曲 百代
《凱旋歌》電影【長相思】插曲 周璇唱 范煙橋詞 李七牛[黎錦光]曲 百代
《人人都說西湖好》電影【憶江南】插曲 周璇唱 田漢詞 黎錦光曲
《春之晨》電影【花外流鶯】插曲 周璇唱 陳式[陳蝶衣]詞 金鋼[黎錦光] 百代
《三個斑鳩》電影【莫負青春】插曲 周璇唱 李雋青詞 李七牛[黎錦光]曲 百代
《愛神的箭》電影【歌女之歌】插曲 周璇唱 陳式[陳蝶衣]詞 金鋼[黎錦光]曲 百代
《乘風破浪》白虹唱 金鋼[黎錦光]詞 侯湘[李厚襄]曲 百代
《勇健的青年》白虹唱 黎錦光曲 百代
《雨不灑花花不紅》白虹唱 雲南民歌 金鋼[黎錦光]選編 百代
《賣花翁》白虹唱 金鋼[黎錦光]曲 勝利
《花之戀》白虹唱 梅霞[嚴折西]詞 黎錦光曲 百代
《鬧五更》白虹唱 湖南民歌 金鋼[黎錦光]詞 七牛[黎錦光]改編 勝利
《可憐的爸爸媽媽》白虹唱 李七牛[黎錦光]詞 志美[黎錦光]曲 百代
《郎和姐兒》白虹唱 蒙古民歌 李七牛[黎錦光]詞
《風雨》白虹唱 金玉谷[黎錦光]詞曲 百代
《春的愛》白虹唱 金玉谷[黎錦光]詞曲 勝利
《總在這兒等》白虹唱 棟蓀詞 金玉谷[黎錦光]曲 勝利
《旋舞之歌》白虹唱 金鋼[黎錦光]詞曲 勝利
《要想做新郎》白虹唱 金鋼[黎錦光]詞曲
《我的心在跳》白虹唱 陳蝶衣詞 金鋼[黎錦光]曲 百代
《花兒你可愛》白虹唱 金玉谷[黎錦光]詞曲 百代
《夜半三更》白虹/嚴華唱 李七牛[黎錦光]詞 金鋼[黎錦光]曲 百代
《你到底怎麼樣》白虹/嚴華唱 黎錦光詞曲 勝利
《愛如金玉》白虹/嚴華唱 金玉谷[黎錦光]詞曲 百代
《同心謠》白虹/姚敏唱 李七牛[黎錦光]詞曲 百代
《太平春》電影【武則天】插曲 白虹唱 陳浮[高季琳]詞 黎錦光曲 麗歌
《洪水》電影【地老天荒】插曲 白虹唱 舒適詞 金玉谷[黎錦光]曲 勝利
《我的懷念》電影【玉碎珠圓】插曲 白虹唱 金玉谷[黎錦光]詞曲 百代
《埋玉》電影【無花果】插曲 白虹唱 范煙橋詞 金玉谷[黎錦光]曲 百代
《浪花》電影【霧夜血案】插曲 白虹唱 文超[吳文超]詞 金鋼[黎錦光]曲 百代
《朗朗月》白虹唱 詞作者不詳 李七牛[黎錦光]曲 百代
《米老鼠》胡蓉蓉唱 金鋼[黎錦光]詞曲 百代
《江西童謠》胡蓉蓉唱 金鋼[黎錦光]詞曲 百代
《柳浪聞鶯》龔秋霞/白光唱 吳村詞 金鋼[黎錦光]曲
《恨爹娘》龔秋霞唱 李七牛[黎錦光]詞曲 百代
《春》龔秋霞唱 黎錦光詞曲 百代
《落難的人》龔秋霞唱 金玉谷[黎錦光]詞曲 百代
《夢里相逢》龔秋霞唱 江濤詞 李七牛[黎錦光]曲 百代
《媽媽你快來》龔秋霞唱 蔡冰白詞 李七牛[黎錦光]曲 百代
《音樂之家》龔秋霞唱 黎錦光詞曲 百代
《你問我》龔秋霞唱 李七牛[黎錦光]詞曲 百代
《閨中吟》電影【風月恩仇】插曲 陳娟娟唱 陳式[陳蝶衣]詞 黎錦光曲
《心靈的窗》電影【苦戀】插曲 陳娟娟唱 杜庸詞 金鋼[黎錦光]曲 百代
《奇異的愛情》電影【假面女郎】插曲 顧蘭君唱 張徹詞 金鋼[黎錦光]曲
《不幸的愛》電影【假面女郎】插曲 顧蘭君唱 張徹詞 金鋼[黎錦光]曲
《懷故鄉》梅熹唱 觀耀詞 玉谷[黎錦光]曲 百代
《清流映明月》姚莉唱 黎錦光詞曲 麗歌
《敬郎三杯酒》姚莉唱 金鋼[黎錦光]詞 姚敏曲 百代
《村姑之愛》姚莉唱 李七牛[黎錦光]詞曲 勝利
《哪個不多情》姚莉唱 金鋼[黎錦光]曲 百代
《白蘭香》姚莉唱 金鋼[黎錦光]詞曲 百代
《茉莉香》姚莉唱 銀珠子[黎錦光]詞曲
《農婦之歌》姚莉唱 農樵[黎錦光]詞曲 勝利
《回家鄉》姚莉唱 李七牛[黎錦光]詞曲 百代
《賣豆腐乾》姚莉唱 七牛[黎錦光]詞曲 百代
《花花世界》姚莉唱 李七牛[黎錦光]詞曲 百代
《小放牛》姚莉/姚敏唱 金鋼[黎錦光]詞曲 百代
《蘇三》姚莉/姚敏唱 魯旭詞 金鋼[黎錦光]曲 百代
《愛相思》姚莉/姚敏唱 農樵[黎錦光]詞曲 百代
《愛神在哪裡》姚莉/姚敏唱 江濤詞 李七牛[黎錦光]曲 百代
《鄉下人》姚敏唱 李七牛[黎錦光]詞曲 麗歌
《意亂心煩》曼萍唱 農樵[黎錦光]詞曲
《舊恨新愁》曼萍唱 李七牛[黎錦光]詞曲 百代
《又怕難為情》張暉/曼萍唱 黎錦光詞曲 百代
《拉拉隊》張暉唱 李七牛[黎錦光]詞曲 麗歌
《女扮男裝》席珍唱 金鋼[黎錦光]詞曲 麗歌
《懷春曲》電影【梁祝】插曲 張翠紅唱 黃嘉謨詞 金玉谷[黎錦光]曲 百代
《相思曲》電影【梁祝】插曲 張翠紅唱 黃嘉謨詞 金玉谷[黎錦光]曲 百代
《長亭十送》電影【梁祝】插曲 張翠紅/嚴華/韓蘭根唱 黃嘉謨詞 金玉谷[黎錦光]曲 百代
《盼君何日返家鄉》電影【秦香蓮】插曲 張翠紅唱 葉舫[葉逸芳]詞 金玉谷[黎錦光]曲
《尋夫》電影【秦香蓮】插曲 張翠紅唱 葉舫[葉逸芳]詞 金玉谷[黎錦光]曲
《四季吟》電影【秦香蓮】插曲 張翠紅唱 葉舫[葉逸芳]詞 金玉谷[黎錦光]曲
《努力趁少年》電影【秦香蓮】插曲 張翠紅唱 葉舫[葉逸芳]詞 金玉谷[黎錦光]曲
《天堂春夢》電影【天堂春夢】插曲 路明唱 徐昌霖詞 李七牛[黎錦光]曲 百代
《滿場飛》張帆唱 包乙詞 金鋼[黎錦光]曲 麗歌
《針線本相連》張帆唱 李七牛[黎錦光]詞曲 百代
《嘆煙花》張帆唱 金玉谷[黎錦光]詞曲 麗歌
《曖昧的愛》張帆唱 包乙詞 李七牛[黎錦光]曲 百代
《夜裡廂》張帆唱 金鋼[黎錦光]曲 麗歌
《唱不完的郎》電影【天外笙歌】插曲 張帆唱 李雋青詞 李七牛[黎錦光]曲 勝利
《我的心》張帆唱 陳棟蓀詞 李七牛[黎錦光]曲 百代
《修堤歌》電影【大河魂】插曲 康泰唱 小仲[楊小仲]詞 七牛[黎錦光]曲 百代
《密密縫》都傑唱殷憶秋詞 金玉谷[黎錦光]曲 麗歌
《哈哈哈》都傑/周萍唱 李七牛[黎錦光]詞曲 百代
《勸君》趙美珍唱 李七牛[黎錦光]詞曲 勝利
《跳舞經》趙美珍唱 包測詞 李七牛[黎錦光]曲 麗歌
《鵲橋相會》電影【牛郎織女】插曲 嚴化/寧萱唱 葉舫[葉逸芳]詞 黎錦光曲
《戀春》電影【雲裳仙子】插曲 陳雲裳唱 田漢詞 黎錦光曲
《春之戀歌》電影【雲裳仙子】插曲 陳雲裳唱 田漢詞 金玉谷[黎錦光]曲 百代
《春怨》電影【雲裳仙子】插曲 白虹唱 岳楓詞 金玉谷[黎錦光]曲 百代
《雲裳仙子》[一] 電影【雲裳仙子】插曲 陳雲裳唱 黃嘉謨詞 黎錦光曲 百代
《雲裳仙子》[二] 電影【雲裳仙子】插曲 陳雲裳唱 黃嘉謨詞 黎錦光曲 百代
《流水落花》電影【落金扇】插曲 蒼隱秋/關宏達唱 葉舫[葉逸芳]詞 黎錦光曲
《愛秋香》電影【三笑[李麗華版]】插曲 韓蘭根唱 葉舫[葉逸芳]詞 金玉谷[黎錦光]曲 百代《回憶歌》電影【三笑續集】插曲 李麗華唱 葉舫[葉逸芳]詞 金玉谷[黎錦光]曲
《水不解花》電影【三笑續集】插曲 蒼隱秋唱 逸芳[葉逸芳]詞 李七牛[黎錦光]曲
《道情》電影【三笑續集】插曲韓蘭根唱 逸芳[葉逸芳] 李七牛[黎錦光]曲
《賣花女》電影【賣花女】插曲 李麗華唱 葉舫[葉逸芳]詞 金玉谷[黎錦光]曲 百代
《難女吟》電影【合同記】插曲 李麗華唱 吳文超詞 金玉谷[黎錦光]曲 百代
《柔情俠骨》[一]電影【柔情俠骨】插曲 李麗華/鄭重唱 梅阡詞 金玉谷[黎錦光]曲 百代
《柔情俠骨》[二]電影【柔情俠骨】插曲 李麗華/鄭重唱 梅阡詞 金玉谷[黎錦光]曲 百代
《今宵》電影【柔情俠骨】插曲 李麗華唱 梅阡詞 金玉谷[黎錦光]曲 百代
《四季愁》電影【啼笑因緣】插曲 李麗華唱 梅阡詞 黎錦光曲
《小山歌》電影【復活】詞曲 李麗華唱 梅阡詞 金玉谷[黎錦光]曲 百代
《三個世界》電影【玫瑰飄零】插曲 李麗華/姚敏唱 葉逸芳詞 李七牛[黎錦光]曲 百代
《向前走》電影【玫瑰飄零】插曲 李麗華唱 葉舫[葉逸芳]詞 農樵[黎錦光]曲
《花月良宵》電影【花月良宵】詞曲 李麗華唱 葉舫[葉逸芳]詞 金鋼[黎錦光]曲 勝利
《桃花紅》電影【花月良宵】詞曲 李麗華唱 葉舫[葉逸芳]詞 田珠[黎錦光]曲 勝利
《愛人的心》電影【艷陽天】插曲李麗華/姚敏唱 葉舫[葉逸芳]詞 金玉谷[黎錦光]曲 百代
《夜來香》李香蘭唱 金玉谷[黎錦光]詞曲 百代
《月夜吟》電影【?】石蘭唱 李雋青詞 錦光[黎錦光]曲
《喜相逢》電影【梁紅玉】插曲 李綺年唱 陸小洛詞 金玉谷[黎錦光]曲
《問歸燕》電影【梁紅玉】插曲 李綺年唱 陸小洛詞 金玉谷[黎錦光]曲
《一條心》電影【梁紅玉】插曲 梅熹唱 陸小洛詞 金玉谷[黎錦光]曲
《女僵屍》電影【女僵屍】插曲 陸露明唱 金玉谷[黎錦光]詞曲
《假正經》電影【六二六間諜網】插曲 白光唱 葉逸芳詞 金鋼[黎錦光]曲 百代
《相見不恨晚》電影【懸崖勒馬】插曲 白光唱楊小仲詞 金鋼[黎錦光]曲 百代
《我想忘了你》吳鶯音唱 徐朗[黎錦光]詞曲 百代
《好春宵》吳鶯音唱 陳棟蓀詞 徐朗[黎錦光]曲 百代
《南風》吳鶯音唱 巾光[黎錦光]詞曲 百代
《你的心裡怎麼樣》吳鶯音唱 金鋼[黎錦光]詞 姚敏曲 百代
《少年的我》梁萍唱 李七牛[黎錦光]詞曲 百代
《昭君怨》[王昭君]梁萍唱 金鋼[黎錦光]詞曲 百代
《恭喜大家今年好》梁萍唱 金鋼[黎錦光]詞 志美[黎錦光]曲 百代
《回頭再見》梁萍唱 西河詞 金鋼[黎錦光]曲
《小小雲雀》梁萍唱 李七牛[黎錦光]詞 梁萍曲
《玫瑰和薔薇》梁萍唱 李七牛[黎錦光]詞曲 百代
《嗡嗡嗡》梁萍唱 李七牛[黎錦光]詞 梁樂音曲 百代
《傷腦筋》梁萍/姚敏唱 李雋青詞 李七牛[黎錦光]曲 百代
《丁個兒鈴鼓鐺》梁萍/姚敏唱 李七牛[黎錦光]詞曲 勝利
《相親相愛》梁萍唱 李七牛[黎錦光]詞曲 百代
《丟不了的情意》梁萍唱 李七牛[黎錦光]詞曲 百代
《荷花剛出水》梁萍唱 李七牛[黎錦光]詞曲 百代
《以往你是這樣》梁萍唱 李七牛[黎錦光]詞曲 百代
《香格里拉》電影【鶯飛人間】插曲 歐陽飛鶯唱 陳蝶衣詞 金鋼[黎錦光]曲 百代
《好時光》電影【鶯飛人間】插曲 歐陽飛鶯/黃飛然唱 克純詞 金鋼[黎錦光]曲 百代
《節食歌》歐陽飛鶯唱 林枚[陳歌辛]詞 七牛[黎錦光]曲 百代
《花月之歌》歐陽飛鶯唱 金玉谷[黎錦光]詞曲 百代
《蝴蝶翩翩燕子飛》金溢唱 金鋼[黎錦光]詞曲 百代
《星和月》金溢唱 李七牛[黎錦光]詞曲 百代
《上海小姐》張伊雯唱 徐朗[黎錦光]詞 維克[黎錦光]曲 百代
《你不要說》張露唱 李七牛[黎錦光]詞曲 百代
《斯文的歌唱》張露唱 李七牛[黎錦光]詞曲 百代
《魂歸離恨天》電影【魂歸離恨天】插曲 演唱者不詳 金玉谷[黎錦光]詞曲
疑似王人美的【離恨天】?不詳
《不見去年人》電影【不見去年人】插曲 演唱者不詳 金玉谷[黎錦光]詞曲
《一切皆空》演唱者不詳 包乙詞 農樵[黎錦光]曲
《猜透了你的心》演唱者不詳 農樵[黎錦光]詞曲
《不好白相》演唱者不詳 金鋼[黎錦光]詞曲
2. 簡述李錦暉的流行音樂創作(簡答題)
黎錦暉(1891-1967)是中國流行音樂的奠基人。 黎錦暉青年時代醉心於新音樂運動,主張新音樂與新文學運動攜手共進。繼兒童歌舞之後,黎錦暉轉入了流行音樂的創作。《毛毛雨》、《妹妹我愛你》是他早期的流行音樂作品,標志著中國流行歌曲的誕生。
1928年,黎錦暉率「中華歌舞團」去香港、泰國、印尼、馬來亞、新加坡等地演出,《毛毛雨》等流行歌曲即已與他的兒童歌舞一起成為主要節目。
1931-1936年間,黎錦暉還為《人間仙子》等十幾部電影配樂,其中的大部分插曲是流行歌曲。黎錦暉的流行音樂創作奠定了中國流行音樂的基本風格,即民間旋律與西洋舞曲節奏相結合。
3. 黎錦暉的人物生平
黎錦暉青年時代醉心於新音樂運動,主張新音樂與新文學運動攜手共進。基於這種認識,他創作了大量兒童歌劇、歌舞及歌曲。這些作品,不僅在大陸風靡一時,而且波及香港及南洋各地。《麻雀與小孩》、《葡萄仙子》、《神仙妹妹》、《可憐的秋香》、《月明之夜》等歌曲流傳極廣。這個時期的作品大多以保護兒童創造才能、反對封建教育為主題,文字通俗易懂,音樂語言簡練、生動、明快,繼承和發展了沈心工及李叔同所倡導的學堂樂歌的傳統。同時,他又是運用民間音樂素材的能手。在這些兒童歌曲里,民歌、小調、曲牌等均成為創作的素材。在歌曲創作民族化方面,黎錦暉無疑是一個先行者。繼兒童歌舞之後,黎錦暉轉入了流行音樂的創作。《毛毛雨》、《妹妹我愛你》是他早期的流行音樂作品,標志著中國流行歌曲的誕生。
黎錦暉轉入流行音樂創作並獲得了成功有其相應的社會背景。當時的上海已具備資本主義商業化都市的特徵,西方特別是美國流行音樂通過舞廳、電影、廣播等媒介流入中國。市民階層的文化生活中已出現對流行音樂的需求。黎氏的流行音樂便是在此情況下應運而生的。
1928年,黎錦暉率「中華歌舞團」去香港、泰國、印尼、馬來亞、新加坡等地巡迴演出,《毛毛雨》等流行歌曲即
已與他的兒童歌舞一起成為主要節目。1929年,由於經費困難滯留於新加坡無法回國,他遂接受一家書局的訂貨,短期內編寫了一百首流行歌曲寄回上海,由上海文明書局出版了16本歌集。《桃花江》、《特別快車》等歌曲即成於此時,大獲成功。「明月歌舞團」是中國流行樂發展中一個重要團體。中國第一代歌星如周璇、白虹、嚴華,流行音樂作家如黎錦光、姚敏都在這個團里。聶耳也是從這里走上音樂創作之路的。
1931-1936年間,黎錦暉還為《人間仙子》等十幾部電影配樂,其中的大部分插曲是流行歌曲。同時,他也搞舞廳音樂,把民間旋律爵士化。當時的「百代」、「勝利」等唱片公司大量錄制出版他的流行歌曲。黎錦暉的流行音樂創作奠定了中國流行音樂的基本風格,即民間旋律與西洋舞曲節奏相結合。在當時,主要有探戈、狐步等。配器也模仿美國爵士樂的風格。上舉《毛毛雨》、《桃花紅》、《特別快車》等作品格調不高,有的相當庸俗,迎合了小市民的低級趣味,當時即受到廣泛批評。聶耳就曾撰文斥責這些作品。可以說,中國流行音樂起步之初並沒有走一條健康之路。除內容平庸外,音樂上的粗製濫造,演唱上的賣弄風情、嗲聲嗲氣都為其後的發展帶來了不好的影響。但他在處理流行音樂中外來形式與民族傳統關繫上的成功經驗是值得後人借鑒的。到抗日戰爭爆發前,中國的歌曲創作除少數藝術歌曲外,大致可分為兩支。一支是以黎錦暉為代表的流行音樂,另一支是以聶耳、冼星海等人為代表的群眾性歌曲。 抗戰時期,在全國人民愛國熱情的激發下,譜寫了《向前進攻》等抗日歌曲,標志著創作作風的轉變。
建國後,在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擔任作曲,寫過一些美術片的電影音樂。
4. 黎錦暉的個人經歷以及代表作是怎樣的
(1981~1967)作曲家。湖南湘潭人。幼時廣泛接觸民間音樂,並學習演奏多種民族樂器。後就讀於長沙高等師范學校。1916年後曾參加北京大學音樂團(後為音樂研究所)的活動。受「五四」運動以後的新文化運動的影響,熱心於推廣國語和改革普通音樂教育活動,主張「學國語最好從唱歌入手」,創作了一批兒童歌舞劇和兒童歌舞表演曲。1920年至1927年在上海任職於中華書局,主編《小朋友》周刊,並創辦了中國第一所訓練歌舞人才的學校「中華歌舞專科學校」。1928年組織「中華歌舞團」(後改名「明月歌劇社」)赴南洋一帶演出。1929年以後,在腐朽的社會風氣影響下,創作曾一度誤入歧途,創作了一些混合著中國城市小調與外國商業性歌舞音樂相結合的所謂「黎派歌舞風格」的作品。1936年全國抗日救亡運動高漲後,他轉變了創作立場和作風,寫了一些宣傳抗日救亡的愛國歌曲。新中國成立後,任職於上海電影製片廠,並被聘為中國音樂研究所通訊研究員。黎錦暉一生對中國音樂的最顯著貢獻體現在其兒童音樂創作上。代表作有:兒童歌舞劇《麻雀與小孩》、《小小畫家》、《神仙妹妹》、《葡萄仙子》、《小羊救母》;兒童歌舞表演曲《好朋友來了》、《三個小寶貝》、《誰和我玩》、《可憐的秋香》以及內容消極的歌舞曲《毛毛雨》、《妹妹我愛你》等。
5. 中國最早的流行音樂的代表作品和任務是誰啊
黎錦暉 中國流行音樂開山鼻祖,在1927年以一曲《毛毛雨》開創了中國流行音樂的先河.沒有黎錦暉就沒有今天的流行音樂就沒有聶耳。
什麼人寫了近代中國第一首流行歌曲?
什麼人創立了中國第一個歌舞團?
什麼人把爵士樂結合中國民間小調而創造一種全新的漢化爵士樂,「時代曲」? 什麼人發掘了創作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義勇軍進行曲》的聶耳?
什麼人為20世紀的中國現代流行音樂開創了所有的路途,卻為人遺忘?
都是一個人。
都是一個名字。
黎錦暉。
黎錦暉出生於19世紀末的湖南,一個富裕的望族。他兄弟八人,日後全都是知名的人物。其中尤其大哥黎錦熙,是語言學專家,以制定注音符號、編輯《國語辭典》而著名。
毛毛雨
作詞:黎錦輝
作曲:黎錦輝
(百代公司,有請黎明暉女士唱毛毛雨)
毛毛雨 下個不停 微微風 吹個不停
微風細雨柳青青 哎喲喲 柳青青
小親親不要你的金 小親親不要你的銀
奴奴呀只要你的心 哎喲喲 你的心
毛毛雨 不要盡為難 微微風 不要盡麻煩
雨打風吹行路難 哎喲喲 行路難
年輕的郎太陽剛出山 年輕的姐荷花剛展瓣
莫等花殘日落山 哎喲喲 日落山
毛毛雨 打濕了塵埃 微微風 吹冷了情懷
雨息風停你要來 哎喲喲 你要來
心難耐等等也不來 意難捱再等也不來
又不忍埋怨我的愛 哎喲喲 我的愛
毛毛雨 打得我淚滿腮 微微風 吹得我不敢把頭抬
狂風暴雨怎樣安排 哎喲喲 怎樣安排
莫不是有事走不開 莫不是生了病和災
猛抬頭 走進我的好人來 哎喲喲 好人來
《毛毛雨》中國最早的流行歌曲
《毛毛雨》,是我們今天能夠聽到的中國最早的流行歌曲。也是被音樂界公認為中國第一首流行歌曲。唱歌的人叫黎明暉,那年19歲。黎明暉1909年出生,12歲登台演出,13歲拍電影,是中國第一代歌星影星,說起黎明暉,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但是七、八十歲的人都唱過她的歌,黎明暉是中國早期流行歌曲搖籃明月歌舞團主持人黎錦暉的女兒,她演唱的《毛毛雨》、《人面桃花》等歌曲在20世紀二三十年代風行一時。 黎氏家族是中國流行音樂歷史上不得不提的一群人。黎錦輝創作的歌曲總是先讓女兒來唱,這樣便成就了黎明暉,使她成為中國歌壇的第一位流行歌星。其實她電影界也很有名的,她是和阮玲玉,蝴蝶是當時四大天王,1925年黎明暉初涉影壇,首演電影《不堪回首》,以後相繼主演了《戰功》、《小廠主》、《花好月圓》、《柳暗花明》等影片,1938年主演《鳳求凰》後退出影壇。記得中央電視台曾經有個節目,采訪過黎明暉的兒子陸震東,他很風趣的說到:「那個時候只是小妹妹形象。就是剪一個短發,劉海這個發型,那麼這個小妹妹形象,這個小妹妹那個時候很出名,上海人都知道。那個時候寫信給我媽媽,不要寫地址,畫過圖像她能收到,在那個時候真的神了。」黎明暉,她以自己的歌聲為中國的現代流行音樂拉開了帷幕,她與她的歌聲一起成為了永不磨滅的經典記憶,而她成就的那段沉香,也成為了中國流行音樂最早的滋味。 這位曾經算是在上海灘乃至中國最早的流行歌手在2003年永遠的離開了我們。
說起這首歌,他的詞曲作者就是黎明暉的父親黎錦暉,他是中國早期流行歌曲創作的大師級人物,1921年,他帶著推行白話文國語的重任來到上海,然而,他卻在這里,成為了中國流行歌曲的開創者。從1922年黎錦暉創建明月音樂社開始,開創了流行樂曲創作和歌舞演出的先河。1930年創辦的明月歌舞劇社更是成為了中國流行歌曲和幾代歌星的搖籃。
舊上海無疑是很多人的夢想家園。十里洋場上的那些燈紅酒綠、風花雪月,把往昔的浮華和榮耀一直閃爍到今天,現在回想起那個年代的上海音樂,總是讓人沉迷不已。雖然幾十年過去了,風景雖已被歷史風干,但倚風景而立的依舊是那些鮮活的面孔,還有各自精彩的傳奇。在上海所有的傳奇裡面,上世紀二十年代到四十年代的那部分最為精彩,成就了上海百年城市歷史中最華麗的一幕光影,最濃郁的一段沉香,幾十年過去了,曾經風靡上海灘的名人們已不在,但那段沉香卻留了下來,直到今天,還是一種風情,一個別致。
黎明暉與父親黎錦暉
黎錦輝與《何日君再來》
黎錦輝出生於19世紀末的湖南,一個富裕的望族。他兄弟八人,日後都是知名人物。特別是大哥吳錦熙,是著名的語言學家。
黎錦輝的「中華歌舞專修學校」
1916年到1926年,黎錦輝在北京。他參與了中國現代第一批白話文國語教科書的編輯和出版;參與了中國最早也最長壽的兒童刊物《小朋友》的編輯與出版;他寫了中國第一出兒童歌舞劇;還打破了清末民初女性不得登台表演的禁忌,讓他的女兒黎明暉成為那個時代第一位登台表演的女性。
1927年到1936年,黎錦輝開設了「中華歌舞專修學校」。他參考日本寶冢歌舞團,把「標准人體之美從封建教條的桎梏中解放出來」。但黎錦輝被戴上「黃色音樂」的帽子,也由此開始。
黎錦輝的舞校培養出來的音樂、電影人才在當時都紅極一時。他還拔擢了兩個人:一個原名周小紅,後來經他改名為周璇;另一個是聶守信,後來以聶耳為名,為電影《風雲兒女》寫了插曲《義勇軍進行曲》,現在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
1929年,北伐軍開進上海,黎錦輝遭到租界和北伐軍雙方的政治擠壓,被迫率領舞校到東南亞各國巡迴演出。這趟巡迴演出造成空前成功和轟動,但結果黎錦輝卻因為學員紛紛被當地挖角而困守新加坡。他為了賺取回國路費,於短期內一口氣寫了100首「家庭愛情歌曲」,接洽給上海各書局出版,結果不但有錢回國,還展開了事業的新局面。他這一出手,使他站上了中國流行歌曲界無以倫比的一個高度,各大唱片公司無不以邀約黎錦輝作曲的音樂為最高目標。他因此而錄制了數百張唱片。1932年,《大晚報》舉辦的上海首屆三大播音歌星評選活動的100多首參賽歌曲中,有90%的歌是黎錦輝所寫。
開創「時代曲」
黎錦輝的流行音樂,在中國音樂的歷史上完全是全新的走向。他在創作時困守新加坡,手邊沒有任何資料,所以不論古今中外各家詩詞、西洋詩歌、民間小調、土風舞曲,全都拿來為我所用。於是,他就開創了中國前所未有的流行時代,也就是大名鼎鼎的「時代曲。」他的創作與別人的跟進,形成一股巨流,和歌星、電台、電影、歌廳、雜志、八卦等形成一個共生體、互生體,成為整個三四十年代海派文化的代表。《何日君再來》雖然不是黎錦輝本人的作品,卻正是那個時代流行音樂的最佳縮影。
很多人是因為鄧麗君才知道《何日君再來》。其實,這首歌已經有70年歷史了。這首歌原來是1938年電影《三星伴月》的插曲,由周璇主唱。這部電影不怎麼樣,但這首歌卻驚動萬教,成為中國近代流行音樂史,甚至近代史上意義深遠的一首歌。這首「時代曲」的代表作,曾經被稱為「靡靡之音」,各方力量都欲除之而後快。但這首歌,卻展現了難以言述的生命力。
一百年的歌聲
黎錦輝個人在上海的時代,大致結束於1936年。他堅持的理想主義不適合於經營一個商業上成功而能累積的娛樂事業,加上政治與軍警勢力的壓迫、文化界的攻擊、黑道的脅迫與掠奪,更為了不為日軍所用,在日軍佔領上海前夕,他下定決心,離開上海,告別他創造的音樂世界。但他培養的人才,繼續主導了整個四五十年代的上海音樂與電影界。
2004年春節,中央電視台播出紀錄片《一百年的歌聲》,開篇就響起了黎錦輝的《毛毛雨》的旋律。這首歌已被音樂界公認為中國第一首流行歌曲。
【中國內地流行音樂發展概況 】
中國流行音樂奠基人-黎錦暉
黎錦暉(1891-1967)是中國流行音樂的奠基人。
黎錦暉生於湖南湘潭,自幼學習古琴和彈撥樂器。家鄉民間音樂和當地流行的湘劇、花鼓戲、漢劇等戲劇音樂對他影響至深。1927年,他創辦了「中華歌舞學校」,後又組建「中華歌舞團」。1929年組織「明月歌舞團」,並到全國各地巡迴演出。1931年,「明月歌舞團」並入聯華影業公司。1949年後,他在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擔任作曲,1967年逝世於上海。
黎錦暉青年時代醉心於新音樂運動,主張新音樂與新文學運動攜手共進。基於這種認識,他創作了大量兒童歌劇、歌舞及歌曲。這些作品,不僅在大陸風靡一時,而且波及香港及南洋各地。《麻雀與小孩》、《葡萄仙子》、《神仙妹妹》、《可憐的秋香》、《月明之夜》等歌曲流傳極廣。這個時期的作品大多以保護兒童創造才能、反對封建教育為主題,文字通俗易懂,音樂語言簡練、生動、明快,繼承和發展了沈心工及李叔同所倡導的學堂樂歌的傳統。同時,他又是運用民間音樂素材的能手。在這些兒童歌曲里,民歌、小調、曲牌等均成為創作的素材。在歌曲創作民族化方面,黎錦暉無疑是一個先行者。
繼兒童歌舞之後,黎錦暉轉入了流行音樂的創作。《毛毛雨》、《妹妹我愛你》是他早期的流行音樂作品,標志著中國流行歌曲的誕生。
黎錦暉轉入流行音樂創作並獲得了成功有其相應的社會背景。當時的上海已具備資本主義商業化都市的特徵,西方特別是美國流行音樂通過舞廳、電影、廣播等媒介流入中國。市民階層的文化生活中已出現對流行音樂的需求。黎氏的流行音樂便是在此情況下應運而生的。
1928年,黎錦暉率「中華歌舞團」去香港、泰國、印尼、馬來亞、新加坡等地巡迴演出,《毛毛雨》等流行歌曲即已與他的兒童歌舞一起成為主要節目。1929年,由於經費困難滯留於新加坡無法回國,他遂接受一家書局的訂貨,短期內編寫了一百首流行歌曲寄回上海,由上海文明書局出版了16本歌集。《桃花江》、《特別快車》等歌曲即成於此時,大獲成功。
「明月歌舞團」是中國流行樂發展中一個重要團體。中國第一代歌星如周璇、白虹、嚴華,流行音樂作家如黎錦光、姚敏都在這個團里。聶耳也是從這里走上音樂創作之路的。
1931-1936年間,黎錦暉還為《人間仙子》等十幾部電影配樂,其中的大部分插曲是流行歌曲。同時,他也搞舞廳音樂,把民間旋律爵士化。當時的「百代」、「勝利」等唱片公司大量錄制出版他的流行歌曲。
黎錦暉的流行音樂創作奠定了中國流行音樂的基本風格,即民間旋律與西洋舞曲節奏相結合。在當時,主要有探戈、狐步等。配器也模仿美國爵士樂的風格。上舉《毛毛雨》、《桃花紅》、《特別快車》等作品格調不高,有的相當庸俗,迎合了小市民的低級趣味,當時即受到廣泛批評。聶耳就曾撰文斥責這些作品。可以說,中國流行音樂起步之初並沒有走一條健康之路。除內容平庸外,音樂上的粗製濫造,演唱上的賣弄風情、嗲聲嗲氣都為其後的發展帶來了不好的影響。但他在處理流行音樂中外來形式與民族傳統關繫上的成功經驗是值得後人借鑒的。
三、救亡群眾歌曲創作及進步音樂工作者的流行歌曲創作
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日本軍國主義侵華事實造成民族危機感的空前高漲。伴隨著抗日救亡運動,出現了群眾性的救亡歌詠活動。廣大進步音樂工作者創作了大批救亡歌曲。從而奠了我國歌曲創作的另一走向。
聶耳是救亡歌曲作家中的佼佼者。在短短兩年左右的時間里,他所寫的30餘首歌曲絕大部分是廣為流傳的成功之作。《畢業歌》、《新女性》、《開路先鋒》、《義勇軍進行曲》是他在進行曲方面具有開拓性貢獻的作品。《飛花歌》、《塞外村女》等則是民歌風抒情歌曲中很有特點的作品。
在救亡歌詠活動中,還可以舉出像《大刀進行曲》(麥新詞曲)、《到敵人後方去》(冼星海曲)、《游擊隊歌》(賀綠汀詞曲)等進行曲風格的歌曲。這一時期奠定的進行曲風格的群眾歌曲(日後稱為隊列歌曲)已表現出成熟的中國民族特點,如較少採用和弦分解化的旋律,而是以五聲音階為主;旋律多級進,富於抒情性等等。
與此同時,進步音樂工作者也介入了以電影為主要媒介的流行音樂創作活動。如聶耳的《告別南洋》、《梅娘曲》、《鐵蹄下的歌女》,任光和安娥的《漁光曲》、《王老五》,賀綠汀的《四季歌》、《天涯歌女》(田漢光詞)、《春天裡》(關露、賀綠汀詞)、《秋水伊人》及劉雪庵的《何日君再來》(貝林詞)等都是為進步電影所作的插曲。
總之,到抗日戰爭爆發前,中國的歌曲創作除少數藝術歌曲外,大致可分為兩支。一支是以黎錦暉為代表的流行音樂,另一支是以聶耳、冼星海等人為代表的群眾性歌曲。流行音樂以西方流行音樂形式為藍本,寫作上則有民歌化與西產大小調式化的兩種趨向,群眾性歌曲以西方進行曲及民歌為藍本,寫作上則有民歌化和進行曲化的兩種趨向。至此完成的類型分化奠定了日後群眾性歌曲創作的基本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