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甜蜜蜜的歌曲鑒賞
《甜蜜蜜》歌曲聽起來讓人覺得甜和美,其實也在一定程度上概括了鄧麗君甜而不膩的演唱風格。《甜蜜蜜》結合了東方女性傳統的唯美,和西方女性現代的風情。雖然這首歌曲的曲譜是印尼民謠,但在鄧麗君帶著酒窩的歌聲里,卻讓人聽到了一種東方風情。歡快輕盈的曲調以及易於理解的歌詞,還有鄧麗君甜蜜蜜的歌聲成為永恆的經典。
2. 甜蜜蜜的歌曲鑒賞
重新演繹的《甜蜜蜜》將以清澈、干凈、真誠的風格重新展現在所有觀眾面前,也讓這次電影《甜蜜蜜》的復映融入了更多新鮮、年輕的元素。
《甜蜜蜜》聽起來極為樸素卻極為動人,鹿晗溫柔干凈的聲音和情人耳語版的演繹令人耳目一新。 鹿晗的演繹讓《甜蜜蜜》這部電影離年輕人更近。
鹿晗娓娓道來的演唱方式安靜而溫柔,彷彿情人在耳邊呢喃,親昵迷人,撩動心弦。 除了鹿晗干凈的聲音和細膩的演唱,把《月亮代表我的心》融入《甜蜜蜜》原有的旋律當中也是新版《甜蜜蜜》單曲讓人印象深刻的部分。
藍灰色調的主題加上鹿晗的素顏特寫,新版《甜蜜蜜》單曲貫穿整個MV,讓這種「安靜的懷念」流露唯美而安靜。相比之前的經典版本,鹿晗的全新演繹為經典融入青春時尚的氣息,兼具懷念與致敬的感覺。
單曲中鹿晗的聲音也沒有進行特別的修飾和改動,力求用原聲傳遞真情。在鹿晗純凈溫柔,情人耳語般的演唱中,李翹和黎小軍的故事在畫面中被娓娓道來,相遇時的麥當勞,呼過你的bp機,冬天裡的維它奶,熟悉的回憶撲面而來,令人瞬間淚奔。
3. 《如果愛》電影的音樂鑒賞
如果愛》,與愛無關
在電影院里一連看了兩遍《如果愛》。觀眾多是情侶,看的時候竊竊私語。也許和他們期待的歌舞片不一樣,每一場都有提前離場的觀眾。
我也有一些失望。論劇情的張力和巧妙,《如果愛》不如《甜蜜蜜》;論劇情的復雜和詼諧,不如《金枝玉葉》;論劇中人的心理刻畫,又不如《三更之回家》那樣細致。香港導演觸碰內地題材,前有張婉婷《北京樂與路》遭遇滑鐵盧的前車之鑒,陳可辛這次不能不加倍小心。畢竟,香港導演對內地的情形掌握的有限,很容易就陷入隔靴搔癢,乃至獵奇的套路。好在有大明星作陣,打著當代首部華語歌舞片的旗號,《如果愛》的票房應該沒有多大的問題。
其實,《如果愛》只能算是一部插曲多了一些的故事片,打著歌舞片的旗號,未免有些牽強。真正的歌舞片,如《西區故事》、《紅磨坊》,情節應該和歌舞緊密結合在一起,而在《如果愛》中,歌舞的段落和故事情節涇渭分明,更多的是一種戲中戲的格局。其他地方出現的歌曲,只能算作是插曲。
張學友的歌聲,有百老匯音樂劇的感覺,然而演技卻不敢恭維,聲調忽高忽低,情緒控制不穩,台詞的功底明顯不夠。池珍熙的戲份過於局限,作為串場的人物,擔任見證人的職責,算天使還是凡間的人?導演的處理寫意不寫意,寫實又不像寫實,所以很看起來有些別扭。
林見東和孫納的感情戲應該是片中的重中之重,導演也著實下了氣力。可是前面的鋪墊畢竟太少,林見東的十年痴情就顯得不那麼合情合理。戲中戲的框架,加上大量的閃回,對於習慣線性敘事結構的觀眾來說,也造成一定的欣賞阻礙。
此外,片中有些地方顯得多餘,如導演聶文暫時離開劇組那場戲,曾志偉飾演的監制和工作人員的那段對話就與劇情關聯不大。還有就是一些台詞,顯得莫名其妙。記者會上,當記者集中詢問孫納的一些情況時,林見東的插話就讓人摸不著頭腦:「如果你們的問題沒有什麼建設性的話,我想對我的提問到此為止。」再有聶文發現了孫納和林見東的感情之後,在戲中戲打了孫納一巴掌,之後兩個人的對話,也有些莫名其妙。不知道是劇本如此,還是演員的處理問題。
說歸說,不管怎樣,片中的幾處歌舞還是蠻賞心悅目的,那段表現孫納轉變過程的戲,舞蹈演員的服裝非常有創意,舞蹈場面和現實的交叉,交待了一個人的轉變過程,節省了敘事的氣力,又增加了看點。
打動我的地方,不是事先被媒體炒作的金城武在水中流的那滴眼淚,而是被老外製片拋棄後,躺倒在冰面上的孫納,配著充滿憧憬和迷惘的歌聲,你能體會到一個女孩被傷害後心碎成一片片的滋味。還有兩個人再回到北京以後,錄音機里傳出的見東的經年錄音,雖然老套,卻很有殺傷力。最後一場戲中戲,欺騙了很多人,大多數的觀眾都以為聶文真的死了,看到聶文重新站起,很多人發出失望的嘆息聲。其實,如果導演真處理成這樣的話,就未免太離譜了。總之,論藝術成就,《如果愛》構不成經典,《甜蜜蜜》仍然是陳可辛的最佳作品。
至於《如果愛》的情節是否影射了演藝圈的潛規則,以及影射了誰這樣的問題,我沒有多大興趣。倒是覺得,這故事很像是對當下的一個隱喻。一個急著擺脫貧困的國度,會使用種種不良的手段,急功近利的同時,也留下一道道的傷痕。即便是面子建設得再富麗,沒有足夠的時間累積,總會在某一處露出馬腳,就像影片中成名後的孫納,仍舊會磨牙一樣。電影院里的說話聲、打電話聲都在給這一切做著現實的注腳。
林見東對孫納說,不要忘了北京。而現實卻是,北京,真正的北京在一點點地消逝。老房子、地下室、護城河、小飯館,破雖破矣,卻是一個時代的見證。從這點來看,《如果愛》的故事與愛情無關,倒是不經意間了營造了一個時代的心靈寫照——遺忘和記得
4. 如何從聲音音樂方面分析電影《甜蜜蜜》
這位同學,你也編導哦?那個學校滴? 身為一個未來的編導,要有職業精神嘛!嘻嘻,自己寫咯。
5. 歌曲《甜蜜蜜》與鄧麗君之於本片的主題究竟有何重大意義
陳可辛說,在我們的劇本寫到一半的時候,鄧麗君去世了,我們突然就想到鄧麗君其實滿契合這部電影的主題,《甜蜜蜜》講的是中國人的「飄」,這和我的身世有關——在香港出生長大,後來去了泰國,也回過內地,又去美國念書,又回到香港,整個人的狀態都是在「飄」著的,永遠搞不清自己是哪裡的人。這種狀態恰好鄧麗君表現得出來,她是第一個「兩岸三地」的人,是我們中國人的John Lennon(約翰·列儂)。於是岸西提議用鄧麗君的歌,《甜蜜蜜》第一個被提出來,大家一拍即合。
但是我並不喜歡影片的結尾。1995年鄧麗君逝世,櫥窗電視里播放著鄧麗君逝世的消息,他們在此處相逢,對視而笑。淹於歲月也止於歲月的、理想的、小團圓式的結局。
6. 甜蜜蜜歌曲藝術賞析
此曲只應天上有《甜蜜蜜》——鄧麗君名曲賞析
甜蜜蜜
甜蜜蜜
你笑得甜蜜蜜
好像花兒開在春風里
開在春風里
在哪裡在哪裡見過你
你的笑容這樣熟悉
我一時想不起
啊在夢里
夢里夢里見過你
甜蜜笑得多甜蜜
是你,是你,夢見的就是你
《甜蜜蜜》的歌詞是一生創作了 3000 多首歌詞的詞壇泰斗庄奴先生 的得意之作,被大家熟知是通過他為鄧麗君所創作的《小城故事》和 《甜蜜蜜》等膾炙人口的歌曲。庄奴先生稱這首歌詞只用了五分鍾便 創作出來,完全是憑借他對鄧麗君聲音的印象度身定造即興寫出。
只要有華人的地方,就會有鄧麗君的歌聲。說這首《甜蜜蜜》就不能 不提這部同名電影。朦朧的愛情文藝片是最能扣人心弦的。而《甜蜜 蜜》似乎又與陳可辛導演個人顛沛流離的經歷有一定關聯。故事從 1986 年開始敘述一直說到1995 年,歷經滄桑的張曼玉和黎明兜兜轉 轉,終於因為那首鄧麗君的老調情歌《甜蜜蜜》再次邂逅於異鄉的街 頭。當那熟悉的旋律在耳邊響起時,那不經意間轉身,四目悄然相接 時,時間彷彿凝滯,一切亦真亦幻,恍如隔世,在歌聲響起的一瞬間, 觀眾都淚流滿面。
電影《甜蜜蜜》里,這首歌曲成為愛情發展的坐標。很多重要的鏡頭 也總是有鄧麗君的歌聲圍繞,如年宵市場的《淚的小雨》、相遇時候 的《再見,我的愛人》、結局重遇的《甜蜜蜜》等。以此作背景音樂, 她的歌聲一下子成為不能分拆的時空布景,多年以後成為回憶的誘發 器。本來很平常的情歌,因為每個人生活細節的切入,成為直指內心 深處的利劍。 十年,可以豐富,亦可以荒涼。人生苦短。在沒有你的地方,我遙遙 思念,始終擺脫不了命運的捉弄。千百次,從這里走過的我,企盼著 你就站在路口的轉彎處…千百次,在初識的窗邊回頭重見笑臉的你… 就在最不經意的瞬間驀然相逢… 十年,不過是彈指一揮間。但這樣的邂逅,讓我們悵有所失。 在哪裡,在哪裡見過你……
隱隱約約中,在記憶與遺忘之間,真的只 能是高手可以拿捏的尺度。 往事是一段一段精緻而陳舊的回憶切割成的一個個畫面,綵綢般鋪展 開。鄧麗君的歌聲總是讓我們把回憶和現實重疊在一起……
摘自網路網友,謝謝。
7. 《甜蜜蜜》影評
河邊的蘆葦常常筆直的矗立著像一個在學校做錯事被老師罰站的小孩一樣一動不動,而今天卻異常的搖晃著像一個小孩得到一塊糖一樣歡快的手舞足蹈,炙熱的太陽照射在湖面上被水反射出微波粼粼的模樣瞬間就消失了,天空頓時暗淡下來,小螞蟻排排隊手忙腳亂的互幫互助貯備食物和搬運著自己的小世界,還有頭對頭的觸碰著好像情侶之間關心著對方的情況如何,它們就是想儲備多點東西以防發洪水和安頓到地勢高點的地方,可現實就是不以為然天空啪啪啪就下起大雨,有的小螞蟻幸運的逃過一劫而有的被雨水刷刷沖的無影無蹤,有的小螞蟻還停留了幾秒不相信自己看的一切看到自己的同伴或伴侶就這樣消失了。
影片《甜蜜蜜》主要講述兩個年輕人一個是從大陸天津到香港謀生的黎小軍一個是從大陸廣州到香港謀生的李翹的種種經歷,兩人提著大包小包的行李坐著火車來到香港,黎小軍來到香港就投奔自家親戚姑媽家,經過姑媽的介紹他在一家賣各種品種雞以及殺雞的地方工作,他來到香港一段時間後發現這地方有很多外國人很多人都是講粵語的,而且找工作時人家都要問你會不會講英語講粵語,黎小軍屬於北方人普通話到說的挺順口的英語和粵語對他來說就像是小孩子剛開始接觸英語一樣摸不著頭腦所以他多次遭到碰壁,但和他一樣也是來香港謀生的李翹找的工作可以說比他好幾百倍,在一次機緣巧合下黎小軍來到當時大陸還沒有的麥當勞點餐,兩人就是在這一次機會下互相結識,點完餐黎小軍發現店裡的牆上貼著一份招聘工作的宣傳報,經過詢問後這間店的主要負責看到有找工作的人主動送上門來是件開心的事情,他面地微笑的問他你會英語或者粵語嗎?他回答說粵語會一點點英語不會,結果主負責人的表情立馬轉變急匆匆的拿了一張紙和筆人就消失了,剛出來社會打拚的黎小軍理想其實很簡單就是賺錢養家,毫無經驗懵懵懂懂的一直坐在店內等主負責人出現把那張自己的聯系方式遞給他可他卻遲遲沒有出現,影片講述的是七八十年代的年輕人找工作道路,在大城市工作也需要一點點知識儲備,與現在的現實生活很相似,現在的大學生可以說是爛大街了,但那又怎樣有能力的人繼續提升自己出現更多的研究生和博士生,因此現在的大學生也會遇到像黎小軍屢次碰壁的現象,在麥當勞工作的李翹不僅要幫忙點餐,還要負責打掃店內的衛生,李翹看到獃獃坐在那的黎小軍上前撘了一句話,李翹同樣懷著賺錢的理想她一個人做了幾份工作,她還在英語補習地方打掃衛生並幫忙拉學生,黎小軍就被拉去這補習英語,就這樣兩人接觸的機會就越來越多了,黎小軍到這地方上課每天都能碰到來這上班的李翹,兩人就對對方產生了好感,甚至後來兩人還合夥開了一間賣CD的店,兩人本以為可以大賺一筆的都說現實是殘酷的理想是美好的,最後欠了一屁股債,CD只能虧本大甩賣了,兩人就這樣重蹈覆轍的不斷創業但還是沒有換來好結果,他倆每過一段時間就會到銀行查看自己的賬戶,李翹的賬戶本來有幾萬塊錢的就一次沖動的創業導致她的賬戶只剩幾十塊錢,兩人的關系也因此而決裂各自分道揚鑣,李翹走上幫人按摩的道路後結識了豹哥,黎小軍與原來在大陸相識的女友結婚,兩人都沒經受住現實的考驗被現實打敗弄得生活一團亂,在黎小軍結婚時邀請了已經許久未見的李翹,從她看黎小軍時的那種眼神就透露出他倆的感情不一般,但自己既然選擇了順從現實的安排只能被現實生活牽著鼻子走,李翹因為遇到豹哥過上了自己想要的生活開了幾間自己的店開著豪車,黑社會老大豹哥被別人追殺後來偷偷地來到美國生活,結果在街頭等待到洗衣店拿洗好衣服的李翹被人給刺殺了,很巧之前黎小軍認識一個廚師師傅收他做徒弟並與結婚的妻子離婚後來到美國當廚師,兩人走在街頭被櫥窗里的電視機播放的聲音給吸引住,電視里的內容就是大陸人都崇拜的歌星鄧麗君逝世的事件,兩人因喜歡鄧麗君開始屬於自己的第一次創業,又因這件事分開已久的兩人再次相聚。
影片中的音樂為影片增添的一道亮麗的色彩。音樂不僅能給環境起到一個渲染的作用而且能夠表現出人物的心理活動,影片黎小軍出來社會工作不會英語和粵語,在麥當勞店遇到比他有經驗的李翹,她就介紹黎小軍到自己賺外快的英語補習班上課,就這樣兩人見面的次數就增多兩人的接觸機會也多了,黎小軍每天騎著自己上班老闆配給他的自行車去上英語課,黎小軍看見還在忙的李翹過去跟他打個招呼後兩人聊著聊著,李翹就坐在黎小軍自行車後面了,這是響起了經典的音樂,這首歌的曲調給觀眾傳達出戀人之間的甜蜜時刻,結合導演拍攝到李翹坐在後面是情不自禁的哼起這首歌來,她那雙懸掛在半空中的腳不停地擺動著從這一小小的舉動和近景鏡頭拍攝到黎小軍滿面春風的表情,就給觀眾透露出他能兩人開心的心裡活動以及給影片後面劇情的發展起到一個鋪墊作用,兩人的從大陸大老遠的跑到香港都是奔著一個目標去的那就是賺錢,兩人找到工作後省吃儉用的積累資金自己創業,本以為大賺一番的沒想到自己想的東西是美好的而現實是殘酷的,進了幾百張CD一張都沒賣出去,他倆不斷地叫喊著也沒人買,為了增加賣場的氣氛還拿出一張唱片來播放著音樂,這首歌的演唱者是鄧麗君他們買的唱片全部都是她的,音樂曲調略顯傷感結合他們叫賣時的痛苦悲傷的表情和當時天空不作美下起來傾盆大雨,其實雨的這種場景表現出他倆內心的心理活動一樣也下著雨,一張唱片都沒有賣出去,錢就這樣沒了李翹的心裡不好受另一邊的黎小軍又在叨叨叨的像是念經一樣說著她,突然她就爆發了兩人的關系開始從這就決裂了,各自奔向東西李翹認識黑社會老大豹哥,黎小軍與大陸的結婚,但是兩人的內心是相愛著的,在一次兩人坐在車上時黎小軍調動著車上的音響,隨後出現一首悲傷曲調的音樂,其中一句歌詞「goodbye my love我的愛人」就暗含著兩人分開後對對方戀戀不舍的懷念情緒,讓觀眾不得不懷有對相愛卻被現實阻止的倆人投來同情的目光,影片中的音樂結合影片中的畫面不得不讓觀眾贊嘆全身心的投入到影片中。
《甜蜜蜜》影片通過音樂的製作和主題的表達完美的演繹出在社會謀生的道路上自己理想的生活與現實之間的反差,甚至有時來了個讓人措手不及的事情,而那又怎樣只要堅持和牢記自己的初心和使命,終會有好的結果在前方等著你。
8. 影視音樂賞析論文
影視音樂是音樂和影視的結合,當音樂一旦融入影視之後,就成為影視作品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並迅速發展成為一種新的音樂體裁。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影視音樂賞析論文,供大家參考。
影視畫面與影視音樂相結合,不僅可以使影視作品的畫面更加有活力,而且還能將視覺的東西聽覺化,讓作品所要表達的感情更為深刻。比如,我們會在燈光閃耀或者是星光燦爛的時候用鋼片琴表達,也可以用雙簧管或者是長笛來描述生機勃勃的清晨,還可以在微風吹拂的時候加上一些小提琴的顫弓效果使這種感覺更形象化……這樣的情景交融可以讓觀眾在視覺享受的同時感受聽覺上的美,視覺和聽覺相結合,共同感受作品的情感。以實例來說,鋼琴所抒發的感情是非常優越的,因此,在紀錄片《冬獵》中,當冰雪覆蓋自然的景象出現時,就會響起一陣透徹且明亮的鋼琴聲,為了突出樹掛的特色,鋼琴快遞下行的琶音就能形象地將枝頭掛著冰凌的景象表現出來,通過音樂使整個畫面更有激情,刻畫的景象更深刻。音樂既能展現畫面真實的感覺,同時還能將所要展示給觀眾的意境傳達出來,在形似的同時做到了神似,使畫面極富感染力。
畫面往往只能表現主人公外在的一面,而往往主人公的內心是無法形象地表現的,這時,影視音樂就能很恰當地解決這個問題,它可以通過烘托背景氛圍來側面揭示主人公的內心世界。
1.烘托環境的氛圍。影視作品的環境氛圍是不能通過視覺觀察出來的,而影視音樂則可以通過旋律和樂器的變換來烘托背景氛圍。例如,電視劇《紅樓夢》,這部作品主要是通過展示林黛玉和賈寶玉的悲情愛情故事,來展現一個封建社會大家族的興盛和衰敗,以此來表達封建社會註定會終結的主題。根據這一作品,作曲家創作出了一系列以悲為美的音樂作品。使整個作品從頭至尾都貫穿著悲涼的氣氛,細膩地表現出了主人公的內心世界。這些音樂作品不管是歌詞、旋律還是和音響,都將這種悲情的美表現得淋漓盡致,使整個作品的背景都展現出一種悲傷的氛圍,讓劇中主人公的情感以及命運都在悲傷的氛圍中得以最自然的流露。
2.烘托時代的氛圍。影視作品還能通過影視音樂來烘托時代的氛圍。比如,電影《祖國的花朵》,它的一首插曲《讓我們盪起雙槳》曾經紅遍大江南北,被許多的青少年所傳唱。因為這部電影是一部有關兒童的電影,所以,這首插曲就能讓人感受到濃厚的童真童趣。歌詞和旋律刻畫了一副孩子們在課余時間在美麗的北海公園劃船遊玩的景象。展現出孩子們在最純真年代的幸福生活,將北海公園的美和孩子的歡樂描繪得出神入化,讓我們每當看到這部電影或者聽到這首歌曲,思想都能很自然地回到那個美好的時代。這正是影視音樂對時代烘托的最好的例子。
3.襯托地域之美。地域的美不僅從影視作品中可以感受得到,影視音樂也可以將其襯托得很完美。例如,電影《黑駿馬》,這部影片攬盡了草原遼闊坦盪的風光,同時捕捉到了草原上豁達強韌的生命力,向觀眾呈現出一種寬闊的胸襟,而由騰格爾作曲的主題曲《天堂》更是完美地將草原的美通過音樂展現出來,每當音樂響起的時候就能讓人想到遼闊的草原。
4.烘托民族的特點。音樂常常可以將一個民族的特點表現得尤為突出。例如,張藝謀導演著名的作品《十面埋伏》,這部電影的插曲《十面埋伏》運用中國的傳統樂器琵琶,將十面埋伏的那種場景表現得淋漓盡致,一方面深化了電影的主題,同時也將我們的民族特點得以突出。
音樂對觀眾的影響往往是經過潛移默化的,它會帶著觀眾走進影視作品中,感受主人公的內心世界,使觀眾可以在聽到影視音樂的時候自然而然聯繫到影視劇中的橋段,以此來將影視作品與影視音樂聯系起來。例如,曾經紅遍中國的香港電影《甜蜜蜜》,其中由鄧麗君演唱的主題曲《甜蜜蜜》堪稱經典。影片中的兩位主人公在初次相遇時,既浪漫又心動,這首歌曲用甜美的聲音唱出了主人公內心的甜蜜和幸福。隨著故事的發展,由於現實的壓力,主人公分分合合,最終在異鄉無意間聽到《甜蜜蜜》時四目相對,好像經歷了好幾個世紀,讓主人公心中的情感得以表現,因此,這首歌曲貫穿整部作品,將主人公的內心世界描繪得生動、形象、具體。
自1893年愛迪生發明了電影視鏡並創建“囚車”攝影場,“電影”就轟轟烈烈地登上了歷史的舞台,但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對藝術的鑒賞能力的提高,電影製片商發現單純的影視作品再也滿足不了觀眾的需求,於是影視音樂登場,它在擴展電影內涵、豐富電影美感上做出不可磨滅的貢獻,在當時音樂已經有了比較成熟的發展,結合影視劇情的一種新的藝術表現形式“音樂電視”也應運而生,它使音樂和影視都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音樂更加富有內涵,而影視也更加傳神。
(一)連接影視劇情
電影的藝術表現手法多種多樣,太過繁復的劇情有時因為時間關系並不能細細講述;而多個主線同時發生的時間也不能同時描繪。所以經常會出現多個片段連續剪輯的鏡頭,這時,單純的畫面已不能圓滿地表達清楚細節,就需要利用音樂來銜接劇情,讓觀眾更深刻地領會電影內涵。比如在《無間道2》中,隨著劇情的發展,倪家為了鞏固自己黑幫的地位,而決定殺害其他四位合作者,而由於倪永孝心思縝密,計劃周全,鞍山行動幾乎在同時進行,所以導演用了大量剪切鏡頭分段描述刺殺四位頭目的過程,這時背景音樂開始演奏,從行動開始就彌漫著一曲凄涼的口琴演奏,舒緩、哀傷、壓抑。使觀眾沉浸其中,大量鏡頭的切換也顯得自然、流暢,更讓觀眾深刻地體會到男主角倪永孝的心狠手辣,也領悟到黑社會的殘酷。設計非常巧妙,背景音樂在此時承擔了非常重要的銜接的作用。
(二)總結影視內容
在電影劇情發展到一定階段,各種因果塵埃落定之時,再多的鏡頭畫面都不能更深入地表達內涵的時候,音樂的另一個作用就體現了出來,那就是總結、評價電影,給觀眾靈魂上以更深刻的沖擊,而且如果使用得當既不會使音樂顯得突兀,也不會讓畫面太過尷尬。比如:在電影《花木蘭》中,戰爭開始,泥土血水漫天,戰馬旌旗飄揚的戰場上,披堅執銳策馬奔騰的花木蘭出現。此時《木蘭情》這首音樂開始演奏,詞曲融入大量中國風,能使人產生較強的民族感,而且插曲旋律遼闊而大氣,以馬頭琴為主、古箏為輔的演奏工具更鮮明地表現出戰爭場面的震撼,與影片整體以及場景非常符合,結合強勢的背景音樂讓觀眾看著在血流漂櫓的戰場上廝殺的花木蘭,都會不禁心生感慨,為花木蘭的命運多舛而感到同情,同時也為花木蘭的堅強而自豪。這時的背景音樂就很完美地起到了一個點題的作用,無需再多的畫面描述,花木蘭那種在命運面前不輕易低頭、勇於直面困境的頑強心態得以完整地呈現在了觀眾面前,而且以音樂的形式烘托出來更讓觀眾有種只可意會的快感,更加強化了電影的效果。
(三)深化影視主題
一般來說成功電影的內涵並不容易讓人輕易領會,但台詞和音樂都會在不經意間流露導演的真實想法,這就需要觀眾去結合音樂細細品味,比如:在《大話西遊》中,初次看這部電影,大多數人都會以為這只是單純的一部喜劇片,但如果你細細品味就會發現其實並沒有這么簡單,在影片最後,孫悟空踏著七彩祥雲出現,與紫霞仙子在空中糾纏時,背景音樂《天地孤影任我行》開始演奏,最後紫霞仙子為孫悟空擋住了牛魔王的一擊之後說“我猜中了前頭,可是我猜不著這結局”,音樂也達到了高潮,那種凄美的愛情結合蒼涼雄厚、豪氣悲壯的音樂頓時讓人淚流滿面,這時全篇主旨才慢慢浮出水面,觀眾才突然醒悟,這根本不是一部喜劇片,而是講述凄美愛情的黑色幽默劇,劇情的轉折固然有重要作用,但明亮庄嚴的音樂才讓觀眾有了醍醐灌頂的覺悟。不得不說影視作品中音樂的作用非常重要,它可以深化影視的主題。
根據本文論述我們可以看出,背景音樂是影視藝術中一項重要的表現手法。音樂這種特定的表現手法創造了一種將人的情感超脫出畫面,外化成為一種動感意向的形式,以虛幻又充滿張力的聲音運動幫助觀眾進行審美思維的塑造,最終成就了影視音樂獨特的魅力。
一、影視音樂節奏與其他影視聲音形成的復合的聲聲節奏
影視音樂作為聲音要素在影視作品中與之伴隨的還有人聲和自然聲,由於同屬於聲音物質,影視音樂的節奏一定會受到這兩種聲音要素的直接影響。在某些學者的觀念里,整個影視聲音就像是具體音樂,也就是其他聲音就是音樂的組成部分,從而可以把整個影視聲音作為特殊的音樂來認識。這里我們雖然不能完全同意這樣的觀點,但音樂與其他聲1342013年第4期音之間的緊密關系我們不能忽略。特別值得我們注意的是在影視聲音設計中,由於其他聲音要素的客觀性和確定性較強,而影視音樂卻具有較大的主觀性和隨機性。作為一個獨立的聲音要素,它在創作中就具有非常重要的技術性和主觀能動性,而其中重要的一個技術性原則就是節奏。下面,我們分別來分析音樂與人聲、自然聲形成的復合的聲聲節奏的形態特徵。
(一)音樂與人聲的復合節奏
在有對白的情節中,人聲與音樂的的結合主要是縱向結合,它們結合形成的節奏形態可以分成主要三個類型:對應、對比和互補。在這里,我們不太可能也沒有必要像多聲部音樂一樣去量化分析兩個聲音層的節奏,但我們可以用它們表現出來的節奏特徵進行分析。在某些節奏點上,有時甚至可以用主觀與客觀結合的方法進行分析。從多聲部音樂的節奏特徵來看,對應性節奏基本上不改變原來的節奏特徵,但可以起到豐富和加強的作用。這在影視音樂與人聲的結合中是一樣的,比如快速的人聲對白與快速節奏的音樂的結合。在影視作品中,音樂會加強對白的節奏,同時還會加強語言的情感性。節奏的對比就是一個節奏層為快速,另一個節奏層為慢速。從理論上來說,快慢速節奏的結合就是互相綜合。如慢速的人聲對白與快速的音樂結合時,人聲的速度感增強,同時情感性增強。而快速的人聲與慢速的音樂結合時,人聲的速度感減弱。這種節奏形態帶來的另一種情況就是節奏對比打破了視聽聯覺的習慣,音樂節奏成為前景,視聽感官感受削弱,思想情感增強。音樂與人聲的互補就是兩者的節奏在橫向上都是變化的,但在縱向上結合起來就是一個復合的規律性節奏。在這里,由於音樂與人聲形成的音色節奏的加入使節奏的動力性更強,如人聲的節奏在橫向上是快慢快的進行,同時音樂的節奏在橫向上是慢快慢的節奏進行,那麼人聲與音樂就會在縱向上形成快慢結合,但在橫向上卻會保持相對穩定的聲音的復合節奏。音樂與人聲形成的復合節奏的節奏形態對於我們在給影片進行聲音設計時,特別是為一個有對白的情節配樂時,應該特別關注其他聲音在音樂節奏中的參與。比如有時為了聲音節奏的表現,我們會重新設計音樂的節奏。又如音樂可以參與復合節奏,但要考慮人聲的內容的表現。明顯的音樂節奏會影響語言內容的表達,所以特別在語言內容非常重要的地方,我們的聲音設計應該是,要麼音樂在聲場中置於背景,而語言為前景;要麼把音樂的節奏動力弱化。
(二)音樂與自然聲的復合節奏
自然聲與人聲一樣,許多時候會受到情節內容與畫面的影響,所以它的節奏非常具有客觀性和確定性。由於規律性節奏對於非規律性節奏的控製作用,當它與音樂結合時,人們會不自覺的讓它參與到音樂的節奏中。我們拋開自然聲的寫實以及表情的功能,從節奏的角度來分析它與音樂結合的復合節奏的形態以及特徵。自然聲與音樂的復合節奏同樣存在對應、對比和互補三種形態。如快步的腳步聲與快速的節奏的音樂的結合就是節奏的對應;密集的槍聲的快節奏與長音旋律的慢節奏的結合就是對比;格鬥中偶爾一記重拳與緊跟的音樂重音形成的一個以自然音為重音開始的音響片段就是節奏的互相補充。這里有一點特別值得我們關注,因為人聲的表意性大於它的節奏性特徵,所以它參與音樂的節奏的傾向性較弱,而自然聲的節奏特徵卻比較明顯,所以在與音樂的結合時與人聲不一樣的是它參與音樂節奏的傾向性大大增強。此時如果自然聲與音樂在縱向復合節奏上不能體現節奏的一致性的話,就會形成不協和節奏,如果不協和節奏不是我們此時的表現需要的話,一般在聲場上採用音樂成為背景,而讓自然聲成為前景的聲音設計,或者讓音樂的節奏動力弱化,突出自然聲的節奏和自然聲的寫實和表情功能。
二、影視音樂節奏與畫面節奏形成的復合的聲畫節奏
(一)影視畫面節奏的理論
從文章前面的論述我們知道:在音樂的節奏理論中,發音點、時值與停頓是節奏構成的三個必不可少的要素。這可以認為是音符的一次運動或一個節奏點,而多次運動或多個節奏點就會產生節奏感。這種神經反射的時間間隔存在於聽覺神經系統對聲音的反應中以及其他所有的感覺系統中,如視覺對對象活動的反應所具有的時間間隔形成會構成視覺的節奏體驗。用音樂的節奏觀念,我們就可以來理解影視畫面要素中剪輯、鏡頭、畫內信息的節奏。在剪輯節奏的構成要素中,一個鏡頭的第一幀可以認為是發音點,持續時間可以認為是時值,最後一幀可以認為是停頓;鏡頭的節奏要素可以理解為鏡頭運動的開始,持續和結束,也就是從鏡頭的起幅到落幅的過程。而畫內信息主要是人和物的運動,節奏也就是人和物的運動的開始,持續和結束。
(二)聲畫節奏觀念
影視音樂作為一種特殊的音樂形態,它不僅受其它聲音要素的影響,而且也會受到畫面節奏的影響。也就是說,影視音樂可以與畫面結合形成影視聲畫節奏。在無聲電影時期,音樂被認為是電影的伴奏,它的功能更多是增加娛樂性和滿足人們的視聽習慣。當然後來人們努力使音樂與電影協調一致,例如在情感和節奏上,但許多時候音樂與畫面在節奏上基本沒有什麼聯系。在有聲電影時期,音樂成為畫面的附屬,畫面的運動和節奏許多時候會配上相應節奏的音樂,這種方式被稱為按動作配樂,也叫米老鼠式編曲。當今時代,影視音樂成為影視藝術視聽要素中重要的組成部分,音樂不是單純的附屬要素,而是有機的成分,音樂積極的參與敘事,表情以及運動。在參與運動的過程中,節奏成為重要的載體。電影中聲音與畫面結合所形成的聲畫節奏的形態特徵的發展變化是一個從單一要素結合到多種要素復合的過程,也是一個從偶然、隨機到主觀、互動的的過程。影視作品中畫面的節奏主要由剪輯、鏡頭運動和畫內信息運動構成。在實際作品中,它們有時也有主次或前景背景之分。如某些畫面節奏主要是由剪輯節奏構成,而有的畫面節奏主要由鏡頭運動節奏構成。一般情況下誰的節奏速度快,誰就是主要節奏層次或者說是前景節奏。如剪輯節奏的速度超過鏡頭運動和畫內信息運動時,剪輯節奏就是主要節奏層次和前景節奏。
(三)影視音樂與畫面的聲畫復合節奏形態
與音樂、人聲和自然聲的節奏關系一樣,影視音樂與畫面的復合節奏主要有三種形態:對應、對比和互補。三種聲畫節奏形態體現不同的聲畫節奏表現特徵。聲畫節奏對應就是音樂與相同節奏速度的畫面剪輯、運動、信息節奏的結合而形成的聲畫復合節奏。當影視畫面的節奏較快而此時音樂的節奏也屬於快速的話,它們就屬於對應性節奏。節奏對應時,聲畫節奏又可能出現兩種狀態,如以畫面節奏為前景的聲畫節奏和以音樂節奏為前景的聲畫節奏。以畫面節奏為前景時,畫面內容的重要性被突出,內部節奏成為主要節奏層;音樂節奏為前景時,視聽感受被突出,外部節奏成為主要節奏層。當然還有一種情況就是它們互相都不是前景和背景的關系而是音樂的節奏點與畫面的節奏點形成節奏重音。由於節奏要素的增加和節奏的一致性特點,節奏重音的動力性會大大增強。對比性節奏就是音樂的節奏速度與畫面節奏的速度形成對比,也就是一個節奏層次的速度快而另一個節奏層次的速度慢。它們之間會形成節奏動力互相影響的情況。如快節奏的畫面節奏與慢節奏的音樂節奏結合時,由於對比節奏的出現,外部畫面節奏減弱,內部心理情感節奏感增強。由於視聽節奏的不一致而使人們會去主動感受外部畫面節奏之外的內部情節節奏。而當畫面節奏為慢速節奏而音樂為快速節奏時,由於對比節奏的出現,外部視聽節奏感增強。互補性節奏實際上就是畫面節奏與音樂節奏兩者的節奏點互相補充。如剪輯節奏為慢速時縱向上音樂節奏為快速,橫向上當音樂節奏變為快速時此時縱向上剪輯節奏則變為慢速。互補節奏只是節奏的要素發生變化而節奏的特徵保持不變。互補節奏有兩個方面值得我們關注,如由於要素的增加,它的聲畫節奏動力被加強;還有就是在情節中聲音和畫面互相加強而互不幹擾。如在音樂與人聲的互補節奏中,音樂與人聲的相繼出現可以使人聲表達的信息內容不受到其他聲音要素的干擾。
三、影視音樂與其他聲音和畫面形成的復合節奏
9. 電影《甜蜜蜜》里鄧麗君的歌曲
1、《甜蜜蜜》,《甜蜜蜜》主題曲,是由鄧麗君演唱的歌曲,歌曲曲譜取自印度尼西亞民謠,由庄奴作詞。979年9月20日收錄在專輯《難忘的一天》中於台灣等地發行,同年11月15日收錄在專輯《甜蜜蜜》中於香港等地發行。
2、《淚的小雨》《甜蜜蜜》插曲,作詞:庄奴,作曲:彩木雅夫,鄧麗君(1953年1月29日-1995年5月8日)演唱。
3、《再見我的愛人》是鄧麗君於1975年發行的專輯《再見!我的愛人》中的一首歌曲,由文君作詞,平尾昌晃作曲。《甜蜜蜜》插曲。
(9)甜蜜蜜電影音樂鑒賞擴展閱讀:
《再見我的愛人》歌曲翻唱自日本原曲《グツドノベィ.マィ.ラブ》(《Goodbye My Love》)。鄧麗君曾數次在演唱會上演唱此歌曲作為壓軸曲目,每當演唱這首歌時,都會不由自主的潸然淚下。
《甜蜜蜜》此歌曲於1979年11月第三星期成為香港商業電台中文歌曲擂台陣冠軍歌曲,是最早在中國大陸普及和傳唱的流行歌曲之一。2008年,《甜蜜蜜》被《南方周末》報評選為改革開放三十年十大經典歌曲之一。
10. 歌曲《甜蜜蜜》和電影《甜蜜蜜》有什麼樣的關聯
《甜蜜蜜》是導演陳可辛在香港回歸之際講述的20世紀末香港新移民的漂泊生活,以鄧麗君的歌《甜蜜蜜》貫穿始終,英文片名「 comrades almost a love story 」意為"基本是一個朋友間的愛情故事"
甜蜜蜜這首歌在影片中第一個唱出來的是李翹,原本她和黎小軍兩個人之間是有非常大的隔閡,一個國語說得不好,一個廣東話根本就不會說。
李翹第一次在黎小軍的自行車後座唱起《甜蜜蜜》,拉近了兩人之間的距離,這首歌在這部電影中是他們的共同語言,是他們愛情的符號。
其實他們的愛情一點也不甜蜜,這個片名與故事內容是有反差的。
黎小軍與李翹,李翹與豹哥,姑媽與大明星、英語老師與越南妓女……
這部電影中,所有的愛情都是絕望的。
好的愛情是甜蜜的,但好的愛情片一定是苦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