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在電影頻道12月份多放的《電影音樂欣賞》的那個歌叫什麼 歌詞好像有叫什麼一生情 生似海 什麼什麼滾滾來的
愛到春潮滾滾來
歌手:付笛聲/任靜 專輯:《珍藏版》
一江春水情不盡
我夢繞魂牽
一夜春雨夢不休
你多情纏綿
一朝春露萬花開
我美麗無限
一日春風人心暖
你風情萬千
一生情深似海
愛到春潮滾滾來
無量春光燦爛
香醉人間三千年
一江春水情不盡
我夢繞魂牽
一夜春雨夢不休
你多情纏綿
一朝春露萬花開
我美麗無限
一日春風人心暖
你風情萬千
一生情深似海
愛到春潮滾滾來
無量春光燦爛
香醉人間三千年
⑵ 電影春潮結尾鋼琴曲是沃爾塔瓦河嗎
鋼琴家張楊演奏的《Rachmaninoff》,作曲:拉赫瑪尼諾夫。
⑶ 電影《春潮》影評:家庭的精神分析和慾望的女性表達
《春潮》:家庭的精神分析和慾望的女性表達
「周日映畫室」(喜馬拉雅的音頻節目)推薦《春潮》,它是家庭題材,講述祖母孫三代之間的故事,是我關注的話題。於是找到資源,認真看完,有點沉重,如下是自己的觀後感。
故事的梗概:主角郭建波,女性,一名報社的犀利記者,單身,平時住報社宿舍,偶爾/時常回「家」住,有個搞音樂的情人/性伴侶,跟母親關系糟糕,跟單位領導關系緊張。她的母親,現在一位社區大媽/領導,離婚單身,但是有一個穩定的男性朋友/「男朋友」,家裡家外完全判若兩人,與女兒矛盾重重,一言不和就冷嘲熱諷、言語攻擊。她的女兒,郭婉婷,讀小學四年輕,學霸,聰明機靈,由姥姥帶大,時常斡旋於姥姥和母親之間,對母親沒什麼感情,很會察言觀色、處理沖突,但也時常有著叛逆舉動。
不評價電影拍的如何,僅從精神分析和女性表達兩個維度談談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先說姥姥紀明嵐,她不是主角,卻是整個故事的締造者,最需要濃墨重彩,也是這部電影悲劇的源頭(當然她自己也是悲劇的承繼者和受害者,後邊會說到)。把整個電影關於她的人生經歷拼接起來,大致是如此:紀明嵐,一個農村女孩,來到城市(電影里的這個城市叫「春城」,有隱喻)上學,在老師和同學心目中是「出身好、思想單純」,但是卻未婚先孕,奉子成婚,受了不少批鬥和非議。她自己說是男人追求/誘惑的她,女兒說是為了進城主動吸引人家。兩人在因談戀愛(老同學看來就沒怎麼談)被校方關禁閉和罰寫檢討的期間懷孕了,於是她在「很不情願」、「不得不」地情況下跟那個男人結婚。畢業後她當過老師,後來才到社區工作。婚後發現男人有露陰癖,出軌成癮、流氓成性,為了離婚,於是親自檢舉自家丈夫,帶著女兒天天在單位鬧,博得眾人的同情後最終「得逞」。之後帶著女兒,「艱辛」地生活,三十年沒有性生活,把對丈夫地恨全部發泄在女兒身上,因為「她姓郭」,因為她的出生,讓她受盡非議。女兒學習很好,但跟她對著干,天天寫一些「不懂得感恩「的文章,批評國家,批評社會,也沒出息,沒賺到錢給她買新房子(當年的鄰居都換新房子了),更差勁的竟然始終單身,最不可饒恕的是未婚生子。整體命運多舛,曾因為活不下去,想過自殺,想過出家,但是最後找到精神支柱而堅定活著。
在外,她一副知心大姐、負責幹部的形象,巡查社區的那段特別的精彩,擺拍時的舉止到位,笑容「職業」。她的打扮渾身的禁慾冷色調,但是顯眼的整齊干凈,一身的黑白配,加上傳(lao)統(tu)的發式,一副「我就是聖母,聖母就是我」的做派,真的無法想像一個人得多壓抑自己才能呈現如此的外表。
在內,「家裡所有的氣氛都被你控制著」(女兒獨白),她顯得多麼地可憐、無辜、悲慘。一生在斗爭中度過,先是斗丈夫,然後斗女兒,最後斗孫女,總之她是「斗戰勝佛」。她覺得自己實在在付出,為了這個家,不知道付出多少,但是沒人看見,沒人理解。在那個糧食緊缺實行糧票的年代,她把所有的細糧都給丈夫和女兒吃,自己的那份還要寄給農村的老娘,結果自己一天只吃一頓,經常餓暈倒地,然而丈夫和老娘都沒看到她的付出。她自認為對孫女好,可是孫女呢不領悟不知恩德。
她自己說「我在外邊的人緣都挺好的,就是我家人對我不好」,翻譯一下:別人對我好,你們對我不好,是你們的問題,不是我的問題。丈夫、女兒、孫女成為她惡和壞的化身與載體,必須惡、必須壞。
反過來說,如果家人不惡不壞,她的惡與壞就無處安放,她定會歇斯底里、怒火中燒,然後定會製造出所謂的惡與壞。嘴裡念叨女兒怎麼不結婚,反復表述希望女兒結婚成家,生活的安穩幸福,這只是她真實想法的一半,別一半是什麼呢?女兒不要離開她(是她離不開女兒,已經共生),女兒不要過的好,最好過的悲慘。如此她才有機會念叨、才機會展示仁慈,在傳遞所謂的關心過程中塑造「好人」形象,進取獲得感情剝削的「入門券」——我都是為了你好,所以你要聽我的。(下次如果有人反復口口聲聲說「為你好,為你好」,真相一定是要你過的不好)
老周要和她洞房,她說她對那事厭倦。其實,她不是對性厭倦,是對自己身上的黑暗無法接受而厭惡丈夫,進而厭倦性生活。在電影中,她的形象是一副更年期的教導主任的嚴苛模樣,像「滅絕師太」,沒有半點的女性魅力。
電影里紀明嵐說她的老娘不理解她,責怪她寄糧票不如寄錢,但是她不知道哪裡弄錢。她沒有賺錢的能力是真的(因此對丈夫有經濟上的依賴),也對錢產生恐懼和貪念,一方面缺錢,想要錢,另一方面又表現地對錢很無所謂,甚至很大方。電影里郭婉婷反問姨姥:「我想知道她欠我多少錢」,紀明嵐說這是缺德。愛錢怎麼就缺德,又不是搶錢。錢在這里是慾望的象徵,紀明嵐有慾望嗎?有,她是凡人,她自然有慾望,但是她恐懼自己身上的慾望,無論是對性、對錢、對名利、對成功、對品質生活,她都不敢承認,她害怕,甚至她拒絕,於是所以這些都投射出去,正如郭建波在最後對母親的獨白里所言「他是你所有生活的謀殺犯,你把所有錯誤、錯誤都推給他」。自己只剩下純潔與美好,所有的惡與壞都是別人的。自己只剩下無辜與被迫,責任都是別人的。她總說,如果不是這不是那,她早出家了。彷彿責任都是別人的,自己是無奈的,真的可恨可悲。
在我看來,這是造成三代人悲劇的症結,紀明嵐是源頭。
她說如果不是為了郭婉婷,她早出家了(這是不是熟悉的中國式家庭的甩鍋模式?)。郭建波未婚先孕,她極力反對打掉,為什麼?她自己是奉子成婚,作為一個非常「正經」的傳統姑娘,竟然干這種事,現在她的女兒也做出這樣的事,說明「不正經」的不止她一個。如果打掉,「女兒是壞人」的證據就沒有啦。如果生下來,一個活生生的人會時刻地告訴她「看,別人也干這種事」,自身的罪惡感會減輕很多。
一個把惡與壞都投射出去的人,除自己的其他人都不過是工具——成全「自我」的工具。她自認為最好的閨蜜自殺了,她說無法理解。看似是關愛閨蜜,其實她在意(憤恨)的是閨蜜竟然沒聽從她的安排(冬天冷了到廟里住,有人給她做飯)——我為你好,你為什麼不接受呢。郭建波那句「她說她不想去廟里」,紀明嵐像是第一次聽到。閨蜜有說過嗎?肯定有,是紀明嵐聽不進去,她要的自己「好人做盡」,至於別人是否接受,是否真的變好,她是不管的。紀明嵐信佛,細細品品人在什麼情況下會信佛?
紀明嵐從小就打罵郭建波,咒語女兒,用最惡毒的語言,這是一種心理平穩偽裝術,在平常老百姓中非常地普遍。當出現諸如明星出軌等一些挑戰道德底線的新聞/事件時,多少人在網上/閑聊中狠狠抨擊、痛罵那些道德敗壞者,他們是以言語的方式告訴潛意識——看到沒,我在抨擊它們,與它們劃清界限,所以相信我,我不會做出那種事情/行為。實際上呢,極可能是羨慕那些出軌者,條件成熟/允許也會步人後塵。蘇東城與佛印有一段軼事,佛印看蘇軾是一尊佛,而蘇軾看佛印是一坨牛糞,心中有佛,看誰都像佛,心中滿是牛糞,看誰都似牛糞。紀明嵐內心滿是罪惡,所以她眼裡的丈夫、女兒也都是惡貫滿盈。可是,她真的做的什麼過分之事嗎?NO!你情我願之下的偷食禁果、未婚先孕,何罪之有?
郭婉婷是學霸,次次都是滿分100分,可是有一次考了99分,紀明嵐就翻臉,覺得不可饒恕。在她看來,郭婉婷不是一個獨立個體,是她亮麗的外衣,怎可以允許出現一丁點瑕疵呢?「對她多好都沒用,只是一點沒做好呢,她就給你記住了」,紀明嵐的這句話是說給姨姥聽,但更適合她自己。在她的世界裡,只有好與壞兩個情況,沒有第三種,也沒有好壞參半與混合。她年輕的時代已經不是至暗的封建時代,她嫁給老郭,真的只是「被老郭帶壞」?老郭真的沒有一丁點的好?為什麼在老周(黃昏戀)在准備與她「洞房」的時候,控訴的丈夫一無是處、講述自己如何命苦(煞風景敗興致不說,她說出來的目的是甚)。老郭可能是有點流氓不少缺點,但是他活的有活力有魅力,是一個生命能量自由流動的個體,是這個吸引了當時「一板一眼」的年輕紀明嵐,也是老郭給過她美好的性體驗,更是老郭承接她從小到大都不敢展露的「惡與壞」,比如早戀、偷食禁果。可是等風平浪靜後,紀明嵐還是害怕展露出來的「惡與壞」,她急於向世人撇清,證明自己是無辜的、清白的,一切的一切都是老郭的誘惑與影響,她認為用離婚就可以撇清關系,於是有了女兒眼裡的各種作、鬧、吵、潑、怨。老郭出去偷腥,有沒可能是一個男人的正常性需求被家裡的她幾近扼制呢?她以這種方式逼老郭犯錯,只有別人犯錯了,她的「無辜」才會更加突顯,她要爭取世人的同情與可憐,其實真正值得可憐的是她的丈夫與女兒,被她控制的死死,順從不行,反抗更加不行。老郭死了才解脫,可是郭建波呢,仍處在火海里。誰來救贖她?
紀明嵐的「超我」幾近變態,只是小小一下不遵守道德教化,就被認為是天大的罪數。郭婉婷的一句話「就你這樣的人還有人喜歡你」,把她激怒,當場翻臉,當場發飈,因為她以為孫女看到她隱藏極深的惡與壞,其實郭婉婷看到只是她表面上的怪異行為。紀明嵐深深隱藏的「惡與壞」也不過是她的誤以為。她帶著這些「錯誤認知」,自己痛苦地活了一輩子,也摧毀了最親近的人的一生,包括丈夫、女兒。
紀明嵐的筆墨著了這么多,該到主角上場了。
郭建波是才女,很聰明,有能力,情商也在線,為什麼活成這樣?她是在拿生命、幸福、未來,前程等,溫柔地與母親對抗,溫柔是希望能融化母親堅硬的心,對抗作為獨立個體無法丟棄的底線。紀明嵐咒罵了她四十幾年,她順從了四十幾年,也反抗了四十幾年,何等的無辜無奈與悲戚。
⑷ 年度最佳國產電影《春潮》,人生何處不悲涼,山不長,水也不長
《春潮》是由中國吉林籍女導演楊荔鈉編劇並執導,郝蕾、金燕玲主演,曲雋希,李文波聯合主演的家庭生活 情感 糾葛的一部電影。
不得不說這部電影是最近這幾年看過的最好的一部國產電影,鏡頭里的每一個細節都淋漓盡致地展現了中國式家庭普遍存在的一個矛盾,愛與恨的糾纏。
看電影的過程會很壓抑,因為很多情景都是在演繹家庭的矛盾,而這種矛盾是每一個家庭都會有的,而楊荔鈉導演能夠把這部電影拍的這么真實,讓人望景生情,說明導演的內心一定經歷過什麼,而看電影的人也是有故事的人,所以才會產生共鳴。
生活永遠不會事事順意,家庭的矛盾和糾紛那是不可避免的,家庭的成員在遇到分歧的時候總覺得對方是自私的,而我們可能總是看著別人以為別人的生活就是一場悲劇,正如導演所要表達的,母親覺得女兒老大不小了,也不成家,也不找個愛人,一天稀里糊塗,就覺得女兒過的一塌糊塗,女兒很可憐,很悲哀;然而女兒覺得母親一輩子做了那麼多事情,人生是何其的悲劇,母親的人生就是一幕可憐的悲劇。
不同的視角會看到不同的人生,你以為他很悲催,其實他也以為你很悲催,這就是參考系不同,看到的物理定律不同。我們以自己的價值觀去看待別人,去看待別人的人生,沒我們可能會覺得很可笑,然而別人在看我們的時候也會有同樣的想法。
同樣一個道理,我們看到別人過得很幸福,為什麼自己就這么悲催,然而你覺得那個幸福的人,也許正在羨慕別人的幸福。
楊荔鈉導演能夠拍出這么細膩,這么深刻的一部電影,敢保證她的人生中也有類似的 情感 的經歷,否則就不可能這么入木三分去刻畫一個家庭暗藏的矛盾,的確有人評價這是一部年度最佳的國產電影,一部嚴肅而認真的女性電影,的確這種評價是沒錯的,已經很久沒有看過能夠讓人陷入沉思的電影。
難得一見的好電影,大家有時間去看看,不會浪費大家的時間,看完電影後可以思考一下自己的人生是不是悲催的!人生何處不悲涼,山不長,水也不長。
⑸ 潘越雲個人簡介
潘越雲 本 名: 潘月雲
英文名: Michelle Pan
出生地: 高雄
生 日: 11-19
血 型: A
星 座: 天蠍座
出道日期:1980年10月31日
嗜 好:搜藏古董傢具及飾品、室內布置
最討厭的事:說謊
喜愛的運動:健身、伏地挺身、芭蕾
喜愛的音樂類型:爵士樂、新世紀音樂
喜愛的食物:辣椒、酸味口感的食物
喜愛的演員:李虹、寇世勛
喜愛的歌手:Michael Bolton、葉歡
音樂歷程
1980年
十二月滾石唱片第一個孩子《三人展》出生。潘越雲以一首《我的思念》驚艷歌壇。
1981年
十二月潘越雲第一張個人專輯《再見離別》發行。深獲張小燕小姐的青睞,並為阿潘錄制電台廣告。
1982年
八月潘越雲專輯《天天天藍》發行。從此奠定阿潘不朽的歌唱地位。
十月民國七十一年,台灣最受歡迎的電視綜藝節目「綜藝一百」誕生,節目中同時推出了一個「暢銷歌曲排行榜」的單元,統計全台銷售成績最好的前十張唱片。這個單元的出現促成流行歌曲的大鳴大放,更重要的是它造就了許多巨星的誕生,潘越雲就是第一個以《天天天藍》在該單元內掄冠的歌手。
1983年
一月潘越雲新單曲《野百合也有春天》、《野雀高飛》,收錄於電影原聲帶《野雀高飛》。
七月專輯《胭脂北投》發行。
九月潘越雲得獎了。以專輯《天天天藍》榮獲金鼎獎《最佳演唱》、《最佳製作》、《最佳編曲》三項大獎。
十二月潘越雲專輯《無言的歌》發行。該專輯榮獲流行歌曲暢銷排行榜《首季金榜第一名》大獎。
1984年
七月潘越雲新單曲《寂寞的雪》與李建復合唱,並收錄於李建復新專輯《誇父追日》。
九月潘越雲得獎了。以專輯《胭脂北投》的《心情》一曲榮獲金鼎獎《最佳作詞》,該專輯榮獲金嗓獎《最佳造型設計》大獎。
1985年
一月潘越雲專輯《世間女子》發行。
八月潘越雲專輯《相思已是不曾閑》發行。
十月國外有為援助衣索比亞難民舉辦了BAND AID 演唱會,我們也有60位歌手為了活動大聲合唱了《明天會更好》。
十一月潘越雲專輯《三毛作品第十五號—回聲》發行。
十一月潘越雲與齊豫遠赴尼泊爾拍攝電視專輯《回聲》。
十二月潘越雲和滾石歌手的年底重要大事《消失的一九八五》跨年演唱會。
1986年
一月滾石首批CD產品問世,首發潘越雲精選輯《潘越雲精選輯一》及《潘越雲精選輯二》。
二月潘越雲精選輯《新曲與精選》發行。
十月潘越雲第一次前往美國錄音專輯《舊愛新歡》發行。
十一月潘越雲電視專輯《舊愛新歡》在華視播出。
十一月潘越雲得獎了。以單曲《謝謝你曾經愛我》榮獲金嗓獎《優良演唱獎》大獎。
十二月潘越雲和滾石歌手的年底重要大事《快樂天堂》跨年演唱會。
1987年
一月潘越雲新單曲《大地旋律》與《快樂天堂》,收錄於《快樂天堂》合輯。
一月潘越雲新單曲《似曾相識》與文章合唱,收錄於文章《清晨》專輯。
四月參與反盜錄活動,發表與60位巨星合唱單曲《第一種聲音》,原收錄於《第一種聲音》合輯。
五月陳冠宇第一張鋼琴演奏專輯《陳冠宇與潘越雲的鋼琴之愛》,阿潘為專輯封面拍照。
七月潘越雲新單曲《因為我在乎》與周華健、鄭華娟等人合唱,收錄於周華健《心的方向》專輯。
九月潘越雲新單曲《桂花巷》,收錄於《中國經典名著電影音樂系列—桂花巷》電影原聲帶。
十一月潘越雲得獎了。以單曲《桂花巷》榮獲第二十四屆金馬獎《最佳電影插曲》、《最佳原著音樂》以及金鼎獎《優良唱片》、《最佳作曲》四項大獎。
十二月潘越雲專輯《紗的吻》發行。
十二月潘越雲精選輯《潘越雲精選輯三》以及《潘越雲精選輯四》發行。
十二月潘越雲和滾石歌手的年底重要大事《親熱關系》跨年演唱會。
1988年
三月潘越雲第一首英文單曲《Make No Mistake, He』s Mine》與齊豫合唱,收錄於齊豫專輯《Whoever Finds This Love You》。
四月潘越雲新單曲《浮生夢》、《京華煙雲》與李建復合唱,收錄於《中國經典名著電影音樂系列—京華煙雲》電視原聲帶。
五月潘越雲與滾石唱片的首張台語處女作《情字這條路》發行。
七月潘越雲第一支音樂錄像帶專輯出版《世間女子的愛怨情愁》,當時錄像帶分大小帶,但BETA規格在90年代逐漸在市場消失。
九月滾石第一張以男女對唱為主的潘越雲專輯《男歡女愛》發行。
十二月潘越雲和滾石歌手的年底重要大事《鬧熱滾滾》跨年演唱會。
1989年
四月潘越雲新單曲《愛你一星期》與高培華合作,收錄於高培華《愛你一星期》薩克斯風演奏專輯。
九月潘越雲專輯《我是不是你最疼愛的人》發行。
十月台灣久違多年的」暢銷歌曲排行榜」的單元,在新節目《金曲龍虎榜》開播後,卷土重來,它統計全台銷售成績最好的前十張唱片。這個單元再度提升唱片界的銷售量,而潘越雲就是第一個以《我是不是你最疼愛的人》在該單元內掄冠的歌手。
1990年
三月潘越雲新單曲台灣歌《盼你、念你、望安》與國語歌《你的手是暖暖的愛意》,同時收錄於《與海拔河的人-無卵頭家》電影原聲帶。
五月潘越雲受邀參加北京工人體育場《亞運前夕》演唱會,共計兩日兩場,全場約兩個半小時。
七月潘越雲應邀參加日本NHK電視台《歌謠行列》節目演唱《天天天藍》。
九月潘越雲又得獎了。以專輯《我是不是你最疼愛的人》入圍了金曲獎《最佳女演唱人獎》、《最佳專輯製作人獎》,並榮獲《最佳演唱專輯大獎》。
十月潘越雲專輯《對你的十個疑問》發行。
十月廿五日潘越雲電視專輯《飛越南非》在台視播出,遠赴南非拍攝的音樂錄像帶。
1991年
三月潘越雲澳洲錄制的專輯《春潮》發行。
四月潘越雲在電視台舉辦第一場個人小型演唱會,以《紗的吻》及《想不想我》熱舞開場。
五月潘越雲新單曲《東方之珠》與李宗盛、趙傳、陳淑樺、娃娃(金智娟)、周華健合唱,收錄於《東方之珠》合輯。
1992年
二月潘越雲精選輯《十年情歌收藏盒》及《十年原聲劇情片》發行。
三月潘越雲正式加盟飛碟唱片公司。並自組音樂工作室[越石音樂]。
八月潘越雲第二張台語專輯《純情青春夢》發行。
十一月潘越雲第一張越石音樂製作、飛碟唱片發行的《心的誘惑》專輯出版。並於政大舉辦個人單場校園演唱會。
1993年
三月今年金曲獎潘越雲受邀與洪一峰前輩頒發《最佳方言女演唱人》獎項。
六月潘越雲專輯《痴情》發行。
1994年
二月潘越雲第三張台語專輯《孤單》發行。
三月阿潘以《痴情不是一種罪過》入圍了金曲獎《最佳國語女演唱人獎》、《最佳編曲》兩項大獎。
三月潘越雲第一支單曲音樂錄像帶《為愛拖磨一世人》發行。
四月潘越雲第二支單曲音樂錄像帶《孤單》發行。
十月潘越雲新單曲《七重門》,收錄於《兩個永恆電視主題曲全輯》合輯。
十月潘越雲第三支單曲音樂錄像帶《七重門》發行。
十一月潘越雲專輯《秋天》發行。
十二月潘越雲第四支單曲音樂錄像帶《秋天》發行。
1995年
三月今年潘越雲受邀與製作人小蟲頒發金曲獎《最佳演唱專輯獎》。
五月為懷念鄧麗君的離開,阿潘與張學友、艾敬、齊秦 ..等歌手合唱全新單曲《星願》,收錄《再見、我的愛人》合輯。
五月錄制《星願全新版本》,收錄於《星願》合輯。
十一月潘越雲新單曲《相親相愛》與飛碟旗下歌手合唱,收錄於《相親相愛》合輯。
十一月潘越雲第五支單曲音樂錄像帶《相親相愛》發行。
1996年
十二月潘越雲首本樂譜《滾石情歌經典樂譜第四冊天天天藍》出版。
1997年
一月潘越雲專輯《該醒了》發行。華納飛碟為阿潘舉辦了《全台早晨七點鍾十萬通電話叫醒你》活動。
一月潘越雲第二本樂譜《滾石情歌經典樂譜第五冊純情青春夢》出版。
1999年
三月潘越雲宣布正式加盟原動力唱片公司。同時潘越雲第一張EP專輯《秘密情歌》結合新書《布拉達宮的秘密》發行。
四月潘越雲洛城錄制專輯《拍拍屁股去戀愛》發行。
六月赴台大為同志發聲《彩虹不打烊》晚會擔任特別來賓。
十一月潘越雲精選輯《唯一潘越雲》發行。
十二月潘越雲第一張VCD專輯《疼愛潘越雲》發行。
2000年
三月第一個實驗性作品風格的「溫柔潘越雲」網站成立。
七月黃子佼的PLAY音樂雜志為「溫柔潘越雲」網站做了約莫200字的完美報導。
2001年
一月二十一世紀新驚艷,潘越雲的廣播處女秀在《我要音樂台網路廣播》,反映熱烈。
二月潘越雲舉辦首次的網友聚會。
五月受邀參加金曲獎頒獎典禮,並與各眾歌手在現場演唱睽違兩年的最新單曲《明天要更好》(未發行)。
八月潘越雲首次PUB 演唱會《A-Pan in live》兩場四小時的演出,座無虛席。
十一月潘越雲官方網路【The One & Only A-Pan.com】,等待許久、正式亮相。
十一月潘越雲專輯《真情女人》發行。
十二月潘越雲為容祖兒《謝謝你愛我》專輯跨刀獻聲。
2002年
三月潘越雲舉辦一年一度的網友聚會《春潮網友會》。
2003年
四月潘越雲新單曲《把悲傷留給自己》與陳升、阿B 合唱,收錄於《簡單情歌二男人真幸福》合輯。
四月潘越雲新單曲《問心》,收錄於《大愛劇場三音樂精選》合輯。
十一月潘越雲最新專輯《舊情人》CD、XRCD、SACD、K2CD、LP 同步發行。該專輯榮獲經濟部2004年商業創意設計競賽《專業組商品應用類佳作》。
2004年
一月十日潘越雲舉辦出道以來唯一大型售票演唱會《行雲20》精采登場。
十一月潘越雲首張Unplugged專輯《情歌》CD、XRCD、SACD、K2CD、LP同步發行。
2005年
五月潘越雲得獎了。榮獲廣州南方都市報主辦第五屆華語音樂傳媒大獎《華語樂壇特別貢獻獎》。
十月潘越雲於台北舉辦為期兩天的大型售票演唱會《潘越雲2005演唱會》。
十月《潘越雲2005演唱會》首度發表潘越雲新單曲《璽兒寶貝》。
2006年
六月潘越雲新單曲《落花》,收錄於《神鵰俠侶》電視原聲帶。內地率先發行。
八月潘越雲第一本圖文書《淡水情歌》發行,並附贈同名單曲CD,天下文化發行。
八月潘越雲與香港知名音樂人林一峰共同為林君琅文學新書《一方水土一方人》專文推薦,白象文化發行。
2007年
一月潘越雲新單曲《遺憾》,與邰肇玫合唱。網路首度公開,尚未發行。
八月潘越雲全新發燒大碟《同名專輯》發行。
音樂成就
1983年9月
潘越雲以專輯【天天天藍】榮獲金鼎獎「最佳演唱」獎項,另專輯同時獲得「最佳製作」「最佳編曲」等兩項大獎。
而專輯【胭脂北投】以《心情》一曲榮獲金鼎獎「最佳作詞」獎項。該專輯同時榮獲金嗓獎「最佳造型設計」大獎。
1983年12月
潘越雲專輯【無言的歌】發行。
該專輯榮獲流行歌曲暢銷排行榜「首季金榜第一名」大獎。
1986年11月
潘越雲以單曲《謝謝你曾經愛我》榮獲金嗓獎「優良演唱獎」大獎。
1987年11月
單曲《桂花巷》榮獲第24界金馬獎「最佳電影插曲」「最佳原著音樂」以及金鼎獎「優良唱片」「最佳作曲」四項大獎。
1990年9月
潘越雲以專輯《我是不是你最疼愛的人》入圍金曲獎「最佳女演唱人獎」「最佳專輯製作人獎」,並榮獲「最佳演唱專輯大獎」。
1994年3月
潘越雲以《痴情不是一種罪過》入圍金曲獎「最佳國語女演唱人獎」「最佳編曲」兩項大獎。
2003年11月
潘越雲專輯《舊情人》榮獲經濟部2004年商業創意設計競賽「專業組商品應用類佳作」。
2004年1月
潘越雲舉辦出道以來唯一大型售票演唱會「行雲20」登場。
2005年5月
潘越雲榮獲廣州南方都市報主辦第五屆華語音樂傳媒大獎「華語樂壇特別貢獻獎」。
2005年10月
潘越雲於台北舉辦為期兩天的大型售票演唱會「潘越雲2005演唱會」。
⑹ 《春潮》這部影片想要表達的主旨到底是什麼
個人認為這部影片主要表達的中心思想,是為了宣誓女人在社會、家庭的責任與擔當,應該有屬於自己的一片天地。
在女權話題一直攀升到人氣巔峰的今天,一部《春潮》電影以網路發布的形式悄然而至。它的到來就像這部電影的風格,包裹在這個春天的冷颼颼的尾巴里,無聲無息,讓人重新思考由此引發的女性問題。中國的女性困境不僅存在於職場或封建禮教中,也存在於一個普通的家庭中,這足以構成一個表面無痕、內部錯綜復雜的核裂變。
但三個人的沖突設定與常規商業片的敘事結構有很大不同,整部電影沒有常規的戲劇沖突。這部電影沒有如此華麗的戲劇背景。取而代之的是在魔幻現實的主色調中,對女性角色的塑造和流浪敘事策略的建構進行了筆墨上的渲染。這是一部無聲而平靜的電影,但這種無聲而有力的爆發,並沒有在影片結尾直接告訴觀眾這個女性困境的解決方案,而只是提供了一個開放的思路,在大潮的涌動中寄託了希望。
⑺ 《春潮》這篇課文講了什麼
《春潮》:以東北民歌《烏蘇里船歌》作為一種背景素材音樂來改編而成的笛子獨奏曲《春潮》,描繪了春日江上船歌回盪,千舟弄潮捕魚忙的生活畫卷。 《春潮》:以東北民歌《烏蘇里船歌》作為一種背景素材音樂來改編而成的笛子獨奏曲《春潮》,描繪了春日江上船歌回盪,千舟弄潮捕魚忙的生活畫卷。
⑻ 春潮電影主要講了什麼
記者郭建波(郝蕾飾)、母親紀明嵐(金燕玲飾)與女兒郭婉婷(曲雋希飾)同住在一個屋檐下,祖孫三代因親情關系捆綁在一起的生活,看似平靜實則暗潮湧動。記者郭建波在報導社會負面事件的同時,也在揭開自己身上的傷疤;母親紀明嵐在外為人熱情,受人愛戴,但是回到家卻判若兩人;女兒郭婉婷小小年紀就學會了成人世界裡的種種生存法則。一次次的叛逆與反抗都在隱忍中歸於平靜,一場悄無聲息的戰爭在三代人之間暗自滋生,終將爆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