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關於影視音樂
電影音樂泛指電影中所用的一切音樂和歌曲,也專指作曲家為影片創作的音樂和歌曲。電影音樂是電影的重要有機組成部分,是音樂藝術的一種新的體裁。作為聽覺藝術和時間藝術,音樂進入電影綜合藝術之後本質不變,其要素仍是旋律、和聲、節奏和色彩,但電影音樂創作的藝術構思、藝術結構和音樂形象的體現,都受影片的藝術總構思、總結構和畫面視覺形象的制約,有時,音樂的聽覺形象還要與語言、音響效果的聽覺形象相結合。 電影音樂突出影片的抒情性、戲劇性和氣氛方面起著特殊作用。電影音樂已經成為一種新的現代音樂體裁。(shenmeshi.cn收集) 電影音樂的性質與特點: 電影成為綜合藝術之後,音樂雖然仍保持著本身所具有的藝術表現的特殊性。如擅長抒情、不擅長敘事、需要聽覺來感受、需要時間的過程展現形像、通過演奏和演唱的再創作才能欣賞,但是,在表現的方式上卻發生了相應的變化:①音樂構思須根據電影的題材內容、風格樣式、人物性格及導演的藝術總體構思,使音樂的聽覺形像與畫面的視覺形像相融合,體現綜合性的美學原則。除神話片、童話片、科學幻想片以及現代的實驗性的電影以外,電影中的人物造型、表情、動作、語言、環境氣氛等,大都是接近現實生活的自然形態。因而,電影音樂也不象一般供音樂會上演出的純器樂曲和舞台演出的歌劇音樂、舞劇音樂那麼誇張和程式化。②音樂常常與對話、自然音響效果相結合。在無聲電影時期,有時音樂是唯一的聲音,從頭至尾貫串全片。由於錄音技術的進步,進入有聲電影時期,除音樂之外,還可以錄制語言和自然音響效果,解脫了在無聲電影時期音樂超負荷的現象。導演和作曲家從電影的真正需要出發,只有在表現抒情性、戲劇性氣氛的時候才恰當地、有效地使用音樂。這樣,既符合音樂的藝術規律,又提高了電影綜合藝術的美學功能。這使音樂真正地發展成為電影綜合藝術的重要的有機組成部分,對電影音樂形成分段陳述的結構,也有促進作用。 現實性與功能性 電影音樂,按照在電影中出現的方式,分為兩大類:一類是現實性的音樂,也叫做客觀的音樂,這類音樂在畫面上有聲音的來源;另一類是功能性的音樂,也叫做主觀的音樂,這類音樂在畫面上沒有聲音的來源。 現實性音樂包括在電影場景中出現的各種音樂(或歌曲)。例如在音樂會上表演的音樂(或歌曲)、歌劇音樂、舞劇音樂、節日歌舞、街頭小唱、街頭音樂以及通過收音機或錄音機播放的音樂。還包括特別引人注目的劇中主要人物的獨唱與對唱、獨奏與合奏等等。這類音樂(或歌曲)都是由劇作家、導演事先在文學劇本和分鏡頭劇本中安排的。 功能性音樂一般是由作曲家專為電影創作的,著重表現畫面中所沒有或不能表現的劇中主要人物的動作,特別是心理活動。 在電影中,雖然從音樂出現的方式上分為兩種類型,但在實際的運用上常常相互轉化,有時從現實性的音樂轉化為功能性的音樂,也有時從功能性的音樂轉化為現實性的音樂。 音樂在電影中的美學功能大體上包括:(1)抒情性。音樂是最長於表現情感的藝術,在電影中能夠充分發揮抒發感情的功能,從而深入揭示劇中人物的內心世界。(2)戲劇性。交響音樂的創作經驗,有助於表現影片的戲劇性矛盾沖突,烘托戲劇高潮。(3)氣氛性。在無聲電影時期,音樂從頭至尾不斷,但是只起伴奏的作用。進入有聲電影時期,影片中的聽覺形象除音樂之外,增加了語言和音響效果,使音樂在電影綜合藝術中得到了解放,開始能夠更符合音樂藝術規律地、合理地使用音樂。電影音樂的曲式,也改變為分段陳述。音樂在電影中美學功能的發揮,必須與畫面視覺形象相結合。由於影片的題材內容、體裁形式豐富多樣,在音畫結合上也各有特色,大體上可以歸納為兩大類:(1)音畫統一,包括音畫同步和音畫平行。音樂形象和畫面形象互為補充,相得益彰。(2)音畫矛盾,包括音畫對比。音樂形象和畫面形象各自獨立發揮作用,推動戲劇性矛盾沖突的展開。電影音樂藝術的處理手法豐富多樣,變化無窮。其美學功能是:①通過音樂主題的貫串發展、矛盾沖突、高潮布局,達到對劇中主要人物的歌頌或批判,幫助明確電影的意義。②用音樂加強人物的動作性、心理活動,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表現人物的精神面貌,使人物的形像更加鮮明動人。③暗示劇情的進展或延伸。這樣的音樂,有時先於畫面的視覺形像出現,例如在困難的時刻預示勝利和希望,在順利的時刻預示艱苦挫折;有時後於畫面視覺形像出現,延展戲劇情緒。④引起一定時間(古代的或現代的)、空間(人類世界的或外空間)、環境(人間或仙境)的聯想。⑤加強影片的總的藝術結構。電影音樂雖然是分段陳述的,但是通過分段陳述的結構,能反映出影片總的藝術結構。⑥增加立體感。人類習慣於從視覺和聽覺兩方面感受客觀事物。結合音樂的聽覺形像,音樂旋律的起伏,和聲、對位的織體,色彩豐富的配器等等,能更有效地表現聽覺形像的立體感。音畫結合可形成「四維時空」的運動著的立體感。 音樂與畫面相結合的方式 音樂與畫面相結合的方式主要有兩種:樂畫平行和樂畫對位。 樂畫平行,是音樂與畫面表現著同樣的節奏、速度、情緒、意境和傾向。常常用在抒情時以進一步渲染情緒,或是用在戲劇性的情節中以加強矛盾沖的緊張度。 樂畫對位,是音樂與畫面表現著不同的或相反的節奏、速度、情緒、意境和傾向。樂畫對位,使音樂與畫面相反相成,對立統一,可以反映生活的復雜性、多面性,更有力地揭示生活的本質,產生具有深刻內涵的藝術形像。 音樂與畫面相結合,較多的時侯是畫面起決定作用。當音樂起決定作用時,導演在構思的開始就和作曲家合作,採用音樂先期錄音然後根據音樂拍攝畫面的方法。例如愛森斯坦是根據 С.С.普羅科菲耶夫的音樂拍攝影片《亞歷山大?涅夫斯基》中冰湖大戰畫面的。特別是音樂片(歌劇片、舞劇片、歌舞片、戲曲片),音樂起著更加主動的作用。音樂的材料、主題與曲式結構 電影藝術擁有文學、藝術和科技的豐富表現手段,能夠表現天上地下、古往今來、童話神話、科學幻想等等各種題材。電影音樂材料使用的范圍也是非常廣闊的,可以用民間音樂、古典音樂或通俗音樂,也可以通過電子合成器和電子計算機的數碼程序創造新的音樂音響,還可以完全由噪音構成具體音樂。所有已經在音樂藝術中使用了的材料,在電影音樂中都可以使用,而且在必要時還可以創造未用過的新音響。自然音響效果和具體音樂都是用噪音構成的,區別在於前者模擬現實生活中的自然音響,如槍炮聲、風雨聲、腳步聲等等,逼真地再現真實生活的音響,增加真實感和立體感,後者則是經過作曲家,或作曲家與錄音師合作,對自然音響效果進行藝術加工(包括音響的音區音色變化,節奏速度的變化以及多層次、多色彩、多節奏的組合等等),提高噪音的藝術表現力。具體音樂在電影的發展中越來越多地代替了用音樂作效果的音響,特別是在驚險片和打鬥片中。 音樂主題是音樂曲式的基礎,是體現音樂形像的核心。音樂主題經過一定的音樂曲式的發展,完成音樂形像。音樂主題通常是用少數幾個樂音構成的短小的動機或由稍多的樂音構成的旋律。L.van貝多芬和 F.李斯特都曾在作品中使用過貫串發展的動機。到了R.瓦格納,更進一步在歌劇中使用了主導動機,一個人物、一件事物、一個意念都用一個音樂形像鮮明的主導動機,在歌劇中貫穿發展,取得了良好的藝術效果。這影響了電影音樂,有不少的作曲家在電影音樂創作中使用了主導動機,也獲得了成功。在電影音樂中所使用的主導動機,大多數是由樂音構成的,在個別影片中,也使用了由噪音構成的主導動機。 電影音樂的演進過程是一連串不斷創新的冒險歷程。在電影音樂發展的過程中,每一個時期所展現出來的風格是一個值得注意的特徵,每一個時期也構成電影音樂本身的延續,體現了電影音樂自身不斷變化、不斷充實的生命力。
B. 怎樣為音頻添加背景音樂
打開錄音專家軟體,點擊中間紅色按鈕開始錄音,接著點擊三個點按鈕。
選擇中間「剪輯設置」,點擊「音樂」圖標進入「配樂設置」後繼續點擊音樂圖標。
選擇要添加的背景音樂,點擊右上角的按鈕保存並導出錄音即可。
背景音樂(Background music,簡稱BGM),也稱伴樂、配樂,通常是指在影視劇、電子游戲等作品中作為背景襯托的音樂,能夠增強情感的表達,達到一種讓觀眾身臨其境的感受。它也指酒吧、商場等公共場合播放的用於調節氣氛的音樂。
背景音樂是指在電影、電視劇、動畫、電子游戲中作為背景襯托的音樂通常是沒有人聲的。真正意義上的起源於歐洲的戲劇,自電影有聲化之後背景音樂得以迅速發展。以背景音樂指代此義多出現在動畫行業。
動畫界普遍認為背景音樂是動畫中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組成元素它不僅需要配合畫面的情節發展還必須有著自己獨特的風格是動畫的潤滑劑與推進器。因為其重要性幾乎每一部動畫都會把背景音樂抽取出來收錄進相應的原聲帶里作為副產品發售。
C. 如何在錄音文件上添加背景音樂
「GoldWave」就有添加背景的功能,但這個功能較弱,需要計算準確時間。
步驟:
1、在電腦上運行「GoldWave」。
D. 什麼是電影音樂
電影藝術中的音樂包括器樂和聲樂兩部分。
電影音樂是一種與影視視覺影像相聯系的特殊的音樂形式,因而,電影音樂需要融於影視的銀(屏)幕造型設計之中,以一種既具有一定獨立性,同時又具有視覺配合性的音樂方式組成影視藝術的視聽美感。
電影音樂在形態上可以分為有聲源音樂和無聲源音樂。有聲源音樂也稱畫內音樂、客觀音樂,即音樂來自畫面內的聲源,如畫面中人在唱歌或者演奏鋼琴等。無聲源也稱畫外音樂、主觀音樂,即音樂來自畫面敘述場景以外,是一種外加的音樂形式。
這種音樂主要用來烘托、補充或者豐富畫面的造型效果,加強電影藝術的綜合視聽魅力。
E. [我教你如何在Word中插入電影音樂等音頻視頻文件]
Word的功能在於文檔的編輯排版,很少有人知道在Word裡面插入聲音插入視頻並播放! 本文介紹一招為常人所不知的絕活,如題所示 方法一、首先打開你的Word文檔,選擇好想插入音樂或視頻的文檔頁,定位好插入條,之後執行這樣的操作:「插入」→「對象」;彈出對話框! 在「對象類型」中選擇「Windows Media Player「,之後點「確定」按鈕!就會在Word文檔相應的位置產生一個播放器! 選擇播放器,點右鍵,執行「屬性」,彈出的「屬性」對話框,找到「自定義」,點擊其右方的帶有「...」的按鈕,彈出對話框! 這一步操作的意圖就是選擇所需要的音頻文件或視頻文件,點「瀏覽」按鈕彈出選擇文件對話框,找到所需要的播放文件即可! 設置好了之後,查看您的文檔吧,就可以聽到音樂或看到視頻的播放了! 方法二、打開需要加入MP3背景音樂的文檔,單擊「視圖」菜單中的「頁眉頁腳「項,進入頁腳編輯區,單擊」插入」菜單中的「對象」,選擇「Windows Media Player"後,單擊「確定」並插入WMP對象,右鍵點擊WMP對象,選擇「屬性「,在「屬性「對話框中單擊「自定義」,接著單擊出現的三點按銨,彈出對話框,在「文件名或URL」處輸入對應的MP3路徑,在「選擇模式」中選擇「Invisible」,「播放計數」設為999,點擊「確定」按鈕,退出頁腳編輯區,這樣每次打開該文檔,都可以聽到MP3音樂了
F. 影視廣告音樂的形式有哪幾種
影視廣告音樂從形式來看,有下面幾種:
1、原創歌曲,全片都是唱歌,廣告語都是唱出來的,像腦白金;
2、改編歌曲,全片歌曲採用一些流行音樂,然後用廣告語改編了歌詞,像綠箭口香糖;
3、原聲歌曲,就是直接用原始的音樂,歌詞和廣告語沒有什麼聯系,這樣的廣告就很多了;
4、背景音樂,有原創、編曲等形式,主要是襯托廣告語,讓聲音豐滿、情緒得到烘托,這樣的廣告也很多,打開電視就可以看見;
5、音效為主,主要配合畫面的進行音樂效果烘托,沒有任何的旋律,像很多的汽車廣告,看過一條Infinit的廣告,汽車和閃電的形式,音樂就是這樣;
6、現場環境聲,全片採用新聞方式,音樂都是環境聲,沒有旋律什麼的,這樣的廣告老外特別多,顯得真實,好像郭冬臨拍攝的汰漬就是這樣吧。
其實廣告音樂的形式都不局限,越吸引眼球越好,越烘托氣氛越好,因此,形式肯定都是多樣的。就像奇力藏葯,就模仿阿姐鼓做了一條MV形式的廣告,效果就很不錯。
G. 動漫或電影混剪加配樂的形式叫什麼
mad............
H. 索尼手機電影大師導入音樂方法
索尼手機電影大師導入音樂方法。
下載安裝「酷我音樂」,在搜索框內輸入要下載的歌曲。點擊下載 點擊「下載」。點擊下載管理 點擊「下載管理」,點擊上方的「下載目錄」。將MP3和電腦連接,將歌曲文件拖拽進MP3所在的盤即可。
I. 電影配樂的演奏方法
New Age <新世紀> 又指The Aquarian Age (水瓶座時代),西方神秘學認為現在是一個轉型期,正准備進入「水瓶座時代」。「水瓶座」象徵人道主義;人類由追求社會的、物質的、科技層面的進步,將演進到注重「心靈」、「精神」層面的探索,找到超越人種、膚色、民族、國籍以及宗教派別的人類心靈的共通點,認知人類的「同源性」和「平等性」,從而達成四海一家與和平的遠景。
New Age Music作為20世紀純音樂的最大發現,來自於一種可以帶來內在平靜的審美觀點。通常來說,它們是一些帶著新世紀哲學理念的和諧與非破壞概念的唱片,它們可以鼓舞精神上的超脫和生理上的治療,其中一些唱片既能給我們以藝術上的享受,又能給我們以精神上的恢復,更有一些音樂家,通過他們特別設計的音波和「無污染構思」音樂理念來使聽者的精神境界升華。
新世紀音樂是新世紀哲學的對應,它包容從現代輕松音樂一直到冥想型靈魂探索音樂。
新世紀音樂採用電子樂器,包括西方與非西方的樂器,及偶爾的歌唱,創造緩和的旋律來適應現代生活快節奏。
為尋求精神治療和超越,新世紀音樂人時常借用非西方音樂的元素--就像新世紀哲學對非西方哲學的吸收一樣。
一般認為新世紀音樂(New Age Music) 於70年代興起,至80年代中逐漸成熟。1973年,一群多半是素昧平生的音樂工作者,因在舊山舉辦的The San Francisco Festival in Honor of Comet Kohoutek而得以交流。這次音樂節讓音樂工作者,如Joel Andres、 Steven Halpem 等人發現即使他們從前末曾交流及合作,但大家的音樂創卻有許多共通之處。他們的音樂同時是以冥想與心靈層面為出發點而創作,由於這種音樂風格跳脫過去人類所有的音樂型態,於是人們將這種音樂定名為「新世紀」。
New Age 早期的音樂形態是以環境音樂 (Ambient Music) 為基礎演變而成。也有人稱環境音樂為自然音樂、綠色音樂等。New Age Music錄制過程大多以自然聲響及旋律構成,其音樂形態受風行於70年代後期的Fusion (融合音樂,即爵士樂和搖滾樂結合的風格) 樂風所影響,因此New Age Music會如Fusion Music一樣,在音樂當中加進了電子合成音效,如使用迴音、電子樂的回響(Reverb)以及其他利用空間創造出的聲音技巧,營造極其優美的曲風,模擬幻化的空間質感。
80年代之後, 許多年輕樂手 (搖滾派/融合派) 放棄了電子音樂的華而不實,重投Acoustic (即以傳統自發聲樂器演奏)。人們開始放棄了物質世界的追求,投向追求理性自然的生活,追尋心靈的滿足。因此80年代中期,以尋求心靈與自然滿足的New Age Music發展已經逐漸成熟, 不僅延續修身的冥想,並且不斷加入重視環保、闡揚人文思想、關懷世界的理念,因而奠定它自成一派的寬大視野。
1994年來自德國「謎」(Enigma)樂團推出了一張充滿新世紀色彩的葛利果宗教音樂,在全球創下千萬張的銷售量,奠定 New Age 的地位,和古典樂、流行樂鼎足而立於吒當今樂壇。在當時,可謂音樂界最大的震撼,音樂界人士都認為新世紀音樂的時代終於來臨了。
以寧靜、安逸、閑息為主題的New Age Music ,純音樂作品占的比重較多,有歌唱的占較少。New Age Music可以是純以傳統自發聲樂器演奏的,也可以是很電子化的,重點是營造出大自然平靜的氣氛或宇宙浩瀚的感覺,洗滌聽者的心靈,令人心平氣和。New Age Music 很多時與音樂治療有關,不少New Age Music 說可以治病,也有不少與打坐冥想有關,這與New Age 思潮哲學有莫大關系。New Age Music通常被視為頗為中產階級的音樂,Windham Hill 是最具代表性的New Age 唱片公司,New Age 代表樂手有Enya(恩雅)、George Winston、 William Ackerman 、Yanni 、Kitaro(喜多郎) 等等。
New Age的特點:
合音 (Harmony):
New Age Music的基礎是合音與和諧音,並非僅用大和弦而不用小和弦,但會摒棄部份爵士與搖滾的發音方式,以避免不和諧與不悅耳的樂音。New Age所用的和聲大部分是相當和諧的,不協和音在New Age中使用甚少。這也是為何New Age聽起來與人非常祥和之感的原因。
旋律 (Melody):
New Age Music突破既有作曲方法,不以傳統上對音階的思考模式為限,而是組成新的、不見得能立即朗朗上口的旋律。New Age的旋律與流行樂完全不同,其即興演奏的味道很濃。聆聽者不僅很難記住旋律,而且更不知道旋律會在什麼時候、什麼地方終止。這也就是New Age音樂結構賦予大家極大想像空間的原因之一。
節奏 (Rhythm):
New Age Music根本不強?#123;以打擊樂器或休止符所建立的節奏感。New Age的節奏很多是存在於音樂自然的律動與音符的強弱之間。其實,大部分New Age之所以要屏棄傳統的節奏,是因為有了鼓、貝司與打擊樂器,音樂形態就會被限制死了,而New Age是自然而自由的,有著風一般的流線姿態。
因此,一方面拜電子音樂技術所賜,可以輕易製作出無停頓的樂音;另一方面,New Age Music以不強?#123;節奏的作曲方式,營造特殊的空間感與意境。
音色 (Timbre):
New Age Music避免使用刺耳與急促的聲音,因為那會增加音樂的壓力與張力,也因此小提琴、小號、電子吉他、合成敲擊樂器等較不適用於表現New Age Music。New Age的音色是透明的、神秘的,充滿朦朧氣氛的。老實說,聽New Age到深處時,最大的享受之一便是音色的變幻。
音質 (Texture):
空間感是New Age Music的一個重要的面向,New Age Music也曾有「空間音樂」(space music) 之稱,其同時指涉音樂所表現出的質材感、與意圖引發聆聽者去達到的狀態。
除了這音樂的五大要素之外,New Age最大的魅力就是賦予聆聽者一個極大的想像空間,你可以不受形式限制,自由地在無限的想像空間中馳騁。
New Age的分類:
1部落 (Techno Tribal)
2 精神音樂 (Spiritual)
3 太空音樂 (Space)
4 器樂獨奏 (Solo Instrumental)
5 自助音樂 (Self-Help)
6 新古典 (New Classical)
7 電子新世紀 (New Age Electronic)
8 原聲新世紀 (New Age Acoustic)
9 民族混合 (Ethnic Fushion)
10 現代器樂 (Contemporary Instrumental)
11 氣氛音樂 (Atmospheres)
New Age Music中常見的表演型態:
(一)器樂演奏:
包含器樂獨奏(Solo Instrumental)、新古典樂派(Neo-classical)、新原音樂
派(New Acoustic)等。
New Age Music的知名品牌,如Windham Hill與Narada等等,大多是靠錄制這類音樂專輯起家的,其後形成一股風潮,新世紀音樂家們紛紛以這種「印象派」風格進行創作,甚至從民謠中取得靈感,以鋼琴、吉他、居爾特豎琴及德西馬琴(hammered lcimer)等樂器來進行表演。雖然有些作品確實是推陳出新,且往往能牽動人心,但也有多二流樂手投機地搭上這股風潮,創作出如同「裝飾用壁紙」一般的作品,導致這類音樂一時聲名狼藉。但還是有許多樂手仍然在此領域創作不輟。
當代許多演奏家都受過嚴謹的古典音樂訓練,卻又不願屈從現代古典樂風對於理智的、無調性的作曲形式之強調。這些樂手盡管對音樂的詮釋皆有獨到之見地,但古典音樂對他們而言仍是重要的靈感來源。就當代演奏形式的音樂(contemporary instrumental music)的脈絡而言,新古典音樂是指任何受到古典音樂影響的音樂類型;或者是以重新編曲的方式演奏古典音樂(巴哈、帕海貝勒與德布西的作品似乎是最受歡迎的改編對象),或者是把巴洛克、古典的、浪漫樂派的、印象樂派的音樂因素予以重組,都可以稱為新古典樂派。
新原音樂派則是混合著bluegrass鄉村音樂與爵士樂,聽了可使人精神為之一振的音樂類型;專輯中通常都使用曼陀鈴琴、小提琴、斑鳩琴及原音吉他等民謠風樂器。這類音樂家的行家功力就展現在他們拓展音樂領域的能力之上:除了傳統音樂家因循故技
的角色之外,他們的才華每每會在即興表演與復雜的爵士合音中淋漓盡致地呈現。
(二)環境音樂:
這類音樂除了稱作環境音樂(Ambient Music),也有人稱它為自然音樂、綠色音樂、芬多精音樂等,現在因為盛行於仕女水療(SPA)與渡假中心冥想室,竟也有人稱它為SPA音樂。
事實上「環境音樂」這一名詞是由Brian Eno所創立,使用迴音、電子樂的回響(Reverb)以及其他利用空間創造出的聲音技巧,把這些都當成營造氣氛與聲音環境的音樂要素,早期環境音樂大多屬無調性實驗音樂(Atonal Experimental Music),其中許多作品曲目時間很長,但這段時間內的音樂內涵與音色的變化上卻是極其細微,例如單調重復而冗長的火車聲與飛機起飛的聲音。但現在一般所謂的環境音樂卻有其更廣泛的定義,包含透過環境音「取樣」(Sampling)、結合音樂而創作出的優美曲風,有如在鳥叫蟲鳴山風水潺中演奏。甚至有許多音樂工作者已經發展出一種能力,能夠模擬大自然中的聲音、企圖復制聽者對於空間與時間的感覺。
(三)電子合成:
包含激進的電子樂派(Progressive Electronic)與電子─原音樂派(Electro-Acoustic)、科技─原始部落音樂(Techno-tribal)。
各種不同類型音樂的出現,往往述說著科技本身的發展。這類的音樂家已經不僅僅是用取樣與電子合成的方式來復制音效,他們傾向於改變聲音原有的音質,有時會轉換成根本無法辨認的狀態。有些人會創造出特有的聲音,而不使用現代合成樂家已經創造
出來的現成聲音。電子樂在這類的創作中,與原音樂器扮演了相等的角色;特別是,他們通常以合音或迴音等等方式來演奏原音樂器,對演奏者的技藝可是一大挑戰。這種音樂在「聆聽」、「思考」與「感覺」等方面為我們開啟了新視野,提供一種空靈靜謐的新空間感;但令人擔憂的是,某些激進電子樂派的創作者對科技本身的崇拜,往往會棄絕了藝術表演中最真誠的性靈與心神,而流於技術的賣弄。
談到科技─原始部落音樂,其實也可說是「民族風融合音樂」的變形。這種音樂理念,在那些使用電子樂器、注重音效的音樂家之間,已漸形成一股風潮。其內涵是將人類最原始的音樂表演方式與現代科技的樂器、設備予以結合。來自於非洲、澳洲與南北
美洲的原始部落旋律和樂器,配合著細致的電子音效,是這種音樂的最大特色。這種音樂創作類型的困難之處在於:創作者如何以既有的技巧與敏感度,將兩者予以完美結合,否則聽來既不如富有人文精神的世界音樂,又不能呈現電子樂的華麗精緻,而成為只是抄襲著古老音樂文化的廉價作品。
(四)人聲演唱:
人聲(Vocals)一般都是結合新古典樂與電子樂做演出,也有部份全人聲表演,其概念多半是將人聲視為一種天然的樂器,而在New Age的領域中,擔綱演唱的多半是悠揚的女聲或清純的童音,聽起來有如依偎在母親的懷里,甜美自適。例如風靡全球的愛爾蘭之星恩雅(Enya)、克蘭納德主唱莫雅(Maire)、有英國恩雅之稱的妮琪貝瑞(Nic
ci Berry)等。就連唱腔如夢似幻的百老匯音樂劇高音女伶蕾貝卡(Rebecca Luker),
也出過如新古典樂風的詠嘆調專輯「天籟詩篇1、2」(AriaⅠ、Ⅱ)。
代表音樂家:雅尼,久石讓,班得瑞,神秘園,喜多郎,姬神,神思者,賈鵬芳,凱文科恩,馬連休恩,女子十二樂坊,恩格榪,恩雅等
J. 電影裡面音樂分為多少種呢比如什麼風格的種類的
現實性與功能性電影音樂,按照在電影中出現的方式,分為兩大類:一類是現實性的音樂,也叫做客觀的音樂,這類音樂在畫面上有聲音的來源;另一類是功能性的音樂,也叫做主觀的音樂,這類音樂在畫面上沒有聲音的來源。
現實性音樂包括在電影生活場景中出現的各種音樂(或歌曲)。例如在音樂會上表演的音樂(或歌曲)、歌劇音樂、舞劇音樂、節日歌舞、街頭小唱、街頭音樂以及通過收音機或錄音機播放的音樂。還包括特別引人注目的劇中主要人物的獨唱與對唱、獨奏與合奏等等。這類音樂(或歌曲)都是由劇作家、導演事先在文學劇本和分鏡頭劇本中安排的。
功能性音樂一般是由作曲家專為電影創作的,著重表現畫面中所沒有或不能表現的劇中主要人物的動作,特別是心理活動。
在電影中,雖然從音樂出現的方式上分為兩種類型,但在實際的運用上常常相互轉化,有時從現實性的音樂轉化為功能性的音樂,也有時從功能性的音樂轉化為現實性的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