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西方電影音樂的特點和作用
電影音樂首先是一種音樂。它不同於其他音樂是因為它是要
體現影片的藝術構思和創作,它成為電影這個綜合藝術的一個
有機組成部分。 電影音樂由於溶入了電影以後,在它的表現
形式上也發生了相應的較大的變化。具體表現在:
(1)電影音樂的創作和構思必須根據電影的創作要素,
使電影音樂的聽覺形象和畫面的視覺形象完美融合,體現導演
的總體構思和美學欣賞原則。
(2)電影音樂根據影片劇情和畫面長度分段陳述間斷出
現,並受電影蒙太奇的制約,曲式概念有了新的發展。
(3)電影音樂改變了以前音樂必須用「樂音」構成的傳
統觀念,和電影中的話語、音響等結合,形成了新的分段陳述
的結構。(4)另外,電影音樂的演奏、演唱必須通過錄
音、洗印等一系列電影製作工藝,最後通過放映影片才能體現
它的藝術功能和效果。 電影音樂按照在影片中出現的方式分
為現實性音樂和功能性音樂。
電影音樂的作用有以下幾點:
(1)能通過電影音樂突出影片的主題,達到歌頌主題思
想,幫助觀眾明確電影的思想意義。
(2)用音樂來加強劇中人物的動作、思想和心理活動
等,使人物形象的塑造更立體化,更加鮮明動人。
(3)推動和幫助劇情的進展、延伸情緒等並起到連貫作
用和加強蒙太奇的組接作用。能用音樂和歌曲把一些原來分散
的鏡頭組合成完整的有關聯的藝術整體。
(4)描繪自然生活,描繪時代空間,描繪民間民俗,描
繪地方風貌,能引起觀眾對時間、空間和環境的聯想。
(5)擅長用節奏和速度的變化來處理和改變影片的節奏
和人物的動作、心理活動,對刻劃人物性格起很大作用。
(6)通過聽覺感受使觀眾的心理感覺上形成視覺形象、
聽覺形象的立體感,因而使銀幕形象更豐富、生動、真實,大
大加強了電影藝術的表現力和感染力。
B. 音樂在電影中的作用
1、音樂是電影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對電影的詮釋紐帶,一首好的音樂,對整個影片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通常一部電影會由多首音樂相襯,以更好地襯托出電影需要表現的內容。
2、音樂在電影中還可以讓人們在視覺效果的基礎上,與聽覺動兩者結合,讓劇情更充分地感動人們,震憾人們。
(2)電影音樂特點作用擴展閱讀
音樂(抽象藝術)
音樂是反映人類現實生活情感的一種藝術(英名稱:music;法文名稱: musique;義大利文:musica)。
音樂可以分為聲樂和器樂兩大類型,又可以粗略的分為古典音樂、民間音樂、原生態音樂、現代音樂(包括流行音樂)等。在藝術類型中,音樂具有抽象性,音樂從歷史發展上可分為東方音樂和西方音樂。
東方以中國漢族音樂為首的中國古代理論基礎是五聲音階,即宮、商、角、徵、羽,西方是以七聲音階為主。音樂讓人賞心悅目,並為大家帶來聽覺的享受。音樂能提高人的審美能力,凈化人們的心靈,樹立崇高的理想。我們通過音樂來抒發我們的情感,使我們的很多情緒得到釋放。
C. 音樂在影視劇中的作用有哪些
1、概括內容,深化主題:用音樂在影視作品中揭示作品的主題是編導們經常會用到的。他們用音樂的標題、音樂旋律、氣氛、情感、形象對作品或畫面進行揭示、刻畫和深化主題,同時,這還有助於作品藝術風格的形成。
2、描繪景物,交待環境:描繪性音樂是影視作品中最常見的一種,這種音樂主要是對畫面中的某種環境、景物和富有運動性的動作做某種描繪,把握畫面上呈現出來的視覺形象,通過相應的音樂形象來加以強調和渲染。
3、渲染氣氛,烘托情緒:渲染氣氛是通過音樂手法使氣氛更加濃烈,氣氛在音樂中較為概括,在畫面中較為具體,因此,聲畫結合緊密會使音樂氣氛更加具體化、形象化,會使畫面形象更為豐富、動人。
一般在電視劇戲劇沖突的時候,在感情氣氛最濃烈的時候,音樂的使用會增加戲劇性,成為感染觀眾、打動觀眾的契機。專題片為避免平淡,增加變化起伏,在整體構思的時候也會考慮畫面氣氛的變化,在片中氣氛濃烈的關節處,使用誇張和加重的手法給以渲染,讓聽覺給畫面應有的支持。
4、抒發情感:音樂都是在抒發情感,和具體的情節畫面結合抒發情感,是作品中人物有感而發,是人們內心活動的揭示,內心活動性音樂同作品中人物形象的關系是比較深刻的,因為這種音樂同影片中人物的內心活動有著密切的聯系,音樂可以通過獨特的方式來體現豐富和復雜的感情狀態。
5、激發聯想,引發時空轉變:聯想是指由於某人某事物而想到其他相關的人或事物,由於某概念而引起其他相關的概念,欣賞音樂本身就是一個最富於聯想的過程,音色兩字,本身就是聯想而來,在影視作品創作過程中,要注意音色給人的聯想感。
如影片《菊豆》中那緩慢的,凄涼的,哀怨的,用那古樸,悠遠的,近似於人聲嗚咽的中國古代樂器塤吹奏的旋律,自然而然使人聯想到菊豆的命運和那社會的原始封建。
6、參與劇情,推動劇作作用:音樂在作品中的劇作作用,是指音樂不僅成為電視作品結構中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而且參與到情節中去,直接影響劇情的發展,也就是參與講故事。
7、助於形成畫面節奏,利於畫面組接,提示畫面段落:不同的節奏可以表達不同的思想內容和情感,音樂的表情性和風格特徵等,在很大程度上是有節奏造成的。在影視作品中,音樂的節奏往往和畫面的節奏有機配合,來影響影視節奏。
D. 影視配樂的作用
隨著電影的發展,電影音樂對電影的作用與日俱增。音樂在電影中起到了傳達影片主題,塑造人物形象,推動劇情發展,連接影片畫面,描繪時空背景,增強觀眾感官的作用。
電影音樂,其實就是為電影進行配樂,在適當的場景和情節中加入適合的音樂,是整個電影創作中必不可少的環節,也是烘托電影效果的重要工具。自從第一架電影放映機開始轉動,歷代作曲家最流行的音樂就被電影挪用。在二十年代有聲電影出現之前,幾乎所有無聲電影都用現場演奏的音樂伴奏,或是一位鋼琴家,或是整團樂隊,以盡可能地配合畫面上的動作。
隨著有聲電影的出現為電影音樂帶來新的挑戰。作曲家必須將音樂與電影緊密地結合,這就要求作曲家在音樂的表現手法上配合到電影的主題與畫面。因此發展出了一套復雜的系統,使音樂家的音樂能夠精準的聯結到表演時間,也就是說在音樂里加上節拍器標記,在轉換成某種有聲信號錄制在膠片上,透過指揮耳機播放的信號指揮樂團,同時看著樂團後方屏幕上放映的畫面。隨著技術上的成熟和經驗的積累,現在的電影與音樂的聯系更深,音樂對電影的作用很大。
一般情況下,電影由於各種題材的不同,年代跨越很大,而世界觀也有很大不同。隨著電影技術的不斷提高,電影題材也越發廣泛,從最普通的生活類電影,到歷史題材的電影,科幻類的電影以及魔幻性質的電影,這就要求配樂師在作曲時符合當時的時代背景。場面宏大的史詩類電影,用音域廣泛的的管旋樂配樂更能體現和襯托電影的氣勢磅礴,如《特洛伊》,《珍珠港》;以動作要素為主或者帶有科幻要素的動作片,很適合帶有電聲風格的配樂,讓觀眾在聽覺上配合視覺,有緊張刺激地感覺,如《空中監獄》,《黑客帝國》;而溫馨的生活類影片則更多地運用一些室內樂或者單個樂器配樂,體現出輕松,抒情的風格,《濃情巧克力》,《為戴茜小姐開車》。這種電影音樂上的多樣性,充分烘托出電影本來的氣氛。
不同類型的電影題材需要不同類型的電影音樂配合,從而讓觀眾在視覺和聽覺上保持一致,達到統一,使影片更加立體,深入觀眾的心。
1.傳達影片主題
電影不僅通過劇情和人物來表現影片主題,同時也需要電影音樂的支撐,電影音樂和影片一樣需要一個主題音樂或者旋律來表達中心思想。達到歌頌主題思想,幫助觀眾明確電影的思想意義。
《石破天驚》的電影以軍隊為主題,由於一組陸戰隊在戰後得不到國家公正待遇而發動了恐怖行動同時又和自己的良心作斗爭而演變成一場悲劇。主題旋律上運用了進行曲的曲式結構,為了體現出片中軍人惆悵,悲壯的情緒;在配器方面加入了軍隊慣用的小號和小軍鼓,節奏上使用了前十六來突出了軍隊的特點。《戀愛假期》的電影以兩位互不相識的女孩在聖誕節互換住宅兩星期後遇到心儀對象而上演的一部愛情輕喜劇。配器上主要使用了鋼琴,弦樂和部分電子樂;節奏使用了2/4拍;旋律線平穩,流動感較強,音域幅度較小,多用級進。突出了影片中的浪漫氣氛,體現角色在劇中的心情,以及整個劇情的輕松愉快感。《最後武士》以一位美國士兵由於戰爭到達日本負傷後被當地人照料逐漸感受到不同民族的情誼而渴望阻止戰爭卻被殺害的悲劇為主題。主題旋律走向平穩,速度緩慢,調性運用了小調;配器上使用了小提琴和鋼琴奏出主旋律,並使用了笛子等帶有東方色彩的民族樂器,讓觀眾在音樂上也能體會到這種跨越國家的感情以及影片所表達的思想。
2.塑造人物形象
在影片中,人物的形象除了運用劇情的推動表達人物的個性,音樂對角色的描寫也能加強劇中人物的動作、思想和心理活動等,使人物形象的塑造更立體化,更加鮮明動人。
E. 電影音樂的性質與特點
電影成為綜合藝術之後,音樂雖然仍保持著本身所具有的藝術表現的特殊性。如擅長抒情、不擅長敘事、需要聽覺來感受、需要時間的過程展現形像、通過演奏和演唱的再創作才能欣賞,但是,在表現的方式上卻發生了相應的變化:
①音樂構思須根據電影的題材內容、風格樣式、人物性格及導演的藝術總體構思,使音樂的聽覺形像與畫面的視覺形像相融合,體現綜合性的美學原則。除神話片、童話片、科學幻想片以及現代的實驗性的電影以外,電影中的人物造型、表情、動作、語言、環境氣氛等,大都是接近現實生活的自然形態。因而,電影音樂也不象一般供音樂會上演出的純器樂曲和舞台演出的歌劇音樂、舞劇音樂那麼誇張和程式化。
②音樂常常與對話、自然音響效果相結合。在無聲電影時期,有時音樂是唯一的聲音,從頭至尾貫串全片。由於錄音技術的進步,進入有聲電影時期,除音樂之外,還可以錄制語言和自然音響效果,解脫了在無聲電影時期音樂超負荷的現象。導演和作曲家從電影的真正需要出發,只有在表現抒情性、戲劇性氣氛的時候才恰當地、有效地使用音樂。這樣,既符合音樂的藝術規律,又提高了電影綜合藝術的美學功能。這使音樂真正地發展成為電影綜合藝術的重要的有機組成部分,對電影音樂形成分段陳述的結構,也有促進作用。
F. 電影中音樂、音響的作用
1、電影音樂是一種全新的音樂體裁,基於基礎音樂的共通屬性,並包含自身的獨有特性,在影視作品的內容、情感呈現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電影音樂可以根據畫面的特定情景和場景需要,將人物、事物和情感,以音樂的形式表現出來,進而為影片的畫面提供其所需要的聲音造型。
2、電影中的音響,主要作用是補充,即創作者依據作品主題、內容,主要人物情感等,創作出與之相對應的音樂,補充畫面,以聲畫結合的方式傳遞導演的藝術觀念,達到導演所要求的主題呈現、情感表達的傳播標准。
(6)電影音樂特點作用擴展閱讀:
電影音樂藝術美學功能是:
1、通過音樂主題的貫串發展、矛盾沖突、高潮布局,達到對劇中主要人物的歌頌或批判,幫助明確電影的意義。
2、用音樂加強人物的動作性、心理活動,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表現人物的精神面貌,使人物的形像更加鮮明生動,可以為電影加不少的分數。
3、暗示劇情的進展或延伸。這樣的音樂,有時先於畫面的視覺形像出現,有時後於畫面視覺形像出現,延展戲劇情緒。
4、引起一定時間、空間、環境的聯想。
5、加強影片的總的藝術結構。電影音樂雖然是分段陳述的,但是通過分段陳述的結構,能反映出影片總的藝術結構。
6、增加立體感。人類習慣於從視覺和聽覺兩方面感受客觀事物。結合音樂的聽覺形像,音樂旋律的起伏,和聲、對位的織體,色彩豐富的配器等等,能更有效地表現聽覺形像的立體感。
G. 電影中配樂的作用是什麼
一、渲染背景氣氛
音樂能為影片的局部或整體創造一種特定的氣氛基調,從而深化視覺效果,增強畫面的感染力。這種音樂不是簡單重復畫面的內容,而是細致入微地為影片營造一種背景氛圍。對增強影片的藝術感染力能起到重要作用,包括渲染環境氣氛、渲染時代氣氛、渲染地方色彩、渲染民族特點等方面。
1、渲染環境氣氛
音樂可以為整部影片渲染一種總的環境氣氛。例如故事片《城南舊事》(導演昊貽弓,作曲呂其明)。它通過小姑娘英子的眼睛所看到的人和事來表現二三十年代北京城南的風土人情,表達了作者林海音從這些往事的回憶中所引起的那種「離我而去」的惆悵之情和對故土的思念。
所以,影片導演吳貽弓規定了整部影片的情緒基調是「淡淡的哀愁、沉沉的相思」。因此,選用二三十年代流行的學堂歌曲《送別》為這部影片音樂的主旋律,只用了弦樂隊和抱笙等幾件有特色的民族樂器,以非常簡潔凝練的音樂語言,為整部影片渲染了一種惆悵惜別之情。
2、渲染時代氣氛
每個時代的樂曲或歌曲,從內容、音調、演奏演唱方式以及流行的樂器都有所不同。電影音樂可以根據影片的時代背景,選用那個時代特有的樂曲或歌曲作為影片的主題音樂。同時,也可以運用這種音樂為影片製造背景氣氛,以達到渲染影片時代氣氛的作用。
例如,表現新中國成立初期的影片,常採用《解放區的天是明朗的天》的音樂旋律等等。這些音樂都較好地反映了影片的時代特徵。
3、渲染地方色彩
電影音樂根據影片故事發生的地點,選用具有當地特點的歌曲、地方戲曲、地方曲藝的音樂,即可為影片營造渲染出一種地方色彩來。
王雲階作曲的影片《林則徐》,吸收了廣東民間音樂和地方戲曲,為林則徐「廣州禁煙」標明了地點。 至於國外影片,其音樂的地域性也十分明顯。例如我們熟悉的印度、日本、朝鮮、俄羅斯等國的影片,音樂都有鮮明的各國地域特色。
二、刻畫人物心理
音樂是聽覺藝術,它區別於其他藝術的最大特徵是高度的抽象概括。它在對人物的情緒和情感上的概括能力,是任何其他藝術所無法比擬的,音樂可以通過獨特的方式來體現人的豐富復雜的感情狀態。
音樂最大的長處,在於可高度概括地表現人類最內在的心理體驗與微妙豐富的感情狀態。電影音樂最擅長的就是揭示人物的內心世界,表達銀幕上無法直觀的人物復雜的內心情感。
電影藉助音樂的主要目的,是用音樂加強影片的感情色彩,從而促成整部影片與觀眾情感的契合。起到這種作用的音樂,在影片中的表現形式有很多:可以是畫內音樂,也可以是畫外音樂;可以是樂曲,也可以是歌曲。
1、以畫內音樂的形式出現
影片《甲午風雲》中鄧世昌彈奏琵琶曲《十面埋伏》藉以宣洩心中的憤慨這一段,就是電影音樂這類借聲抒情的著名範例。 這段激昂悲壯的琵琶古曲,以畫內音樂形式抒發了鄧世昌壯懷激烈的內心情感,表達了他對民族危亡的憂慮以及誓與侵略者決戰到底的大無畏精神。
2、以畫外音樂的形式出現
影片《紅高粱》中貼窗花一段:釀酒作坊掌櫃、麻瘋病人李大頭死後,九兒帶領伙計們把老掌櫃用過的東西燒的燒、埋的埋,還用紅高粱酒在地上連潑了3遍,用以消毒去火。
九兒把自己的住房也重新粉刷過,被褥重新換過。此時畫面上,身穿紅上衣的九兒在新窗戶紙上貼著新窗花,臉上綻開從未有過的喜悅,好像這回才真正做了新娘。伴隨著此畫面的音樂,是一段柔和、優美而又含蓄的瑣吶曲,這段畫外音樂為這個場面渲染了一種歡欣、祥和的氣氛。
三、連貫鏡頭
在電影中,音樂有時就像一條錦帶,把一些分散的、跳躍的鏡頭串連起來,這就是音樂的連貫作用。由於一部電影的時間有限,如果把一些短暫的鏡頭都詳細地交待清楚,那要佔用很多篇幅(畫面)。而音樂是不佔空間的,音樂把這些表面並無關聯的鏡頭連接起來,使其成為一個整體,這是電影音樂獨具特色的功能之一。
四、發揮情節評論作用
電影音樂發揮的評論作用,即用音樂表達創作者對影片中人物和事件的主觀態度,如歌頌、贊美、同情、控訴、哀悼等等。在電影中雖然有時可以採用類似戲劇旁白的畫外音方式進行評論,但這種方式如運用得不好容易產生生硬、不自然的感覺,而用音樂進行評論則是比較理想的方式。
音樂在時間的流程中作用於觀眾的聽覺,當觀眾聚精會神地觀看著銀幕上出現的人物和事件時,音樂的評論作用可能不一定被觀眾覺察到,但正是這不被覺察的音樂,強化了銀幕的視覺效果,使觀眾受到強烈的感染。
五、深化主題思想
每一部電影都有它所要表達的主題思想。電影中的各個藝術元素,諸如導演、攝影、表演、美術……都圍繞著主題思想而發揮著各自不同的作用。電影音樂則用音樂這一手段為深化影片的主題思想發揮自己獨特的作用。
在我國的電影音樂中,運用「主題歌」來概括一部影片主題思想的做法,有著優良的傳統。.
人民音樂家聶耳、冼星海等人在30年代創作了大量的電影主題歌,如《畢業歌》、《義勇軍進行曲》、《新女性》等等。新中國成立以後,又涌現了許多成功的電影主題歌,如《送戰友》等,這些主題歌與影片內容緊密結合在一起,起到了突出影片主題思想的作用。
H. 電影中音樂的重要作用
音樂進入電影以後,成為電影這個綜合藝術的一個有機部分,是一種新的音樂體裁。它在突出影片的感情、加強影片的戲劇性、渲染影片的氣氛方面起著特殊的作用。但另一方面,在溶入電影以後,在它的表現形式上也發生了相應的較大的變化。具體表現在:
1電影音樂的創作和構思必須根據電影的創作要素,即題材、內容、風格樣式、人物性格等因素和條件,使電影音樂的聽覺形象和畫面的視覺形象完美融合,體現導演的總體構思和美學欣賞原則。
2 電影音樂根據影片劇情和畫面長度分段陳述間斷出現,並受電影蒙太奇的制約,曲式概念有了新的發展。
3電影音樂改變了以前音樂必須是用"樂音"構成的傳統觀念,和電影中的話語、音響等結合,形成了新的分段陳述的結構,並和"噪音"一起相結合,有時音樂與語言結合,有時音樂和音響效果結合,有時與兩者都結合去恰如其分地表現抒情性、戲劇性氣氛,成為一種新形式。
4另外,電影音樂的演奏、演唱必須經過錄音、洗印等一系列電影製作工藝,最後通過放映影片才能體現它的藝術功能和效果。同時,隨著錄音技術和器樂、配器技術和發展,已極大地豐富了電影音樂的音色和配器效果。
電影音樂按照在影片中出現的方式分為現實性音樂和功能性音樂。現實性音樂又叫客觀音樂,在影片畫面上看到聲音來源:如畫面音樂會表演的器樂、聲樂節目;劇中人物的唱歌、拉琴、街頭演唱以及畫面中的收音機、錄音機播放音樂等。功能性音樂又稱主觀音樂,在銀幕上看不到聲音來源而有作曲家為電影創作的音樂,著中表現畫面人物的心理活動、情緒和渲染環境創作的音樂,著中表現畫面中人物的心理活動、情緒和渲染環境氣氛等。好的電影音樂應當和影片畫面結合得天衣無縫,音樂本身也優秀,並能離開畫面作為一種新的音樂讓人欣賞。
電影音樂和畫面的結合關系通常分為音畫同步和音畫對位兩種。音畫同步表現為音樂和畫面的情緒一致,節奏配合,視覺內容統一,並起到烘托、渲染畫面的作用。音畫對位則是讓音樂和畫面作不同側面、不同角度、不同層次的表現,使節奏、速度、情緒、和意境都表現不同,聲音和畫面相反相成,對立統一。
"對位"本是音樂術語,在這里來表現聲畫的結合目的在於更能表現人物的內心世界,反映生活的復雜性、多面性,從而表達影片豐富的內涵。
電影音樂根據影片需要,需要確定音樂的風格、主題音樂的性格特徵、音樂布局和高潮的設置、音樂和影片中語言音響等聲音的有機結合和安排、每段音樂的起止、情緒氣氛以及畫面的關系。電影作曲往往需要用大量音樂資料加以剪輯來改編成電影音樂,這需要熟悉音樂資料、善用音樂資料。電影音樂作曲必須懂得樂隊、樂器和配器,在作曲的時候考慮用什麼樣的樂隊、用什麼類型音樂、如何配器,另外電影樂團的作曲和指揮對音樂的長度和演奏速度的把握能力也尤為突出,在和畫面配音時這方面的適應能力也特別強。在音樂進入電子化時代後,對各種新穎樂器和電聲樂隊也必須駕輕就熟,掌握它的音響特點和表現特徵。
電影歌曲是電影音樂中的一個重要部分。分主題歌和插曲,對推動情節和揭示情感有著重要的作用,極富感染力。
專業電影工作者最常用的辦法是雇一位作曲家,讓他為電影的不同場景作曲,但有時也啟用一些現成的音樂作品,可以是舊的,也可以是新的,只要獲得它的版權。電影音樂的作曲是安排在剪接好畫面以後,所以有時間的緊迫性,作曲是後期製作的最後一個創作人員。通常電影音樂綜合了導演的作曲家的意見,一旦標定了音樂後便開始創作,作曲家還必須了解影片在音樂製作方面的預算,控制費用不超支。使用流行樂作為影片音樂需要辦理版權許可證,這是個花錢的過程。有雄厚資本的劇組才敢問津。
入行途徑:
先入音樂那行再入電影音樂這行。不一定要科班出身哦,嚴肅音樂以外的一些地下音樂工作者也有可能為電影音樂作曲。
I. 電影音樂的介紹
電影是音畫藝術,眼睛和耳朵兩個器官是在第一時間接收信息的。人們坐在電影院里看電影的一大原因,就是想聽聲音刺激。電影能從無聲發展到有聲,這也正是人們對動效和聲音的需求,期望能有除了攝影美術之外的表達形式。你看那些好萊塢大片,從開始到結束,大量的音樂充實著劇情的不斷發展,甚至於當電影出現某種色調時,音樂都能起到增強作用。
其次,電影具備多種節奏功能,比如主觀節奏、客觀節奏、導演心理節奏和觀眾心理節奏等等。只有音樂這種形式和電影在節奏上是非常統一的,其它藝術形式就略差一些。音樂可以通過不同的音樂節奏和音樂語言,來表達這些節奏,迎合故事不同的風格、不同的場景。從某種程度上說,音樂對電影的作用是任何形式都不能替代的。」王黎光曾對他的研究生們做過一個實驗,為他們放映《加勒比海盜》的同時,將國際聲道的聲音頻道全部關掉,結果不出20分鍾,有人就看不下去了。
為電影而創作的音樂,是電影綜合藝術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的演奏通過錄音技術與對白、音響效果合成一條聲帶,隨電影放映而被觀眾所感知。電影音樂是20世紀新出現的音樂體裁,有音樂的一般共性,又有自己的特性,在當代人的文化生活中佔有重要地位。電影音樂的主要特徵視聽統一的綜合性 電影基本上是一種視覺藝術,但聽覺要素也是不可缺少的重要輔助部分。電影音樂與對白、旁白、音響效果等其他聲音因素結合後,如與畫面配合得當,能使觀眾在接受視覺形象時,補充和深化對影片的藝術感受。電影音樂如脫離畫面單獨存在,則失去其視聽統一的綜合功能。但特別完整的片斷,仍可作為獨立的音樂作品予以演奏和欣賞。
電影音樂是在影片中體現影片藝術構思的音樂,是電影綜合藝術的有機組成部分。它在突出影片的抒情性、戲劇性和氣氛方面起著特殊作用。電影音樂已經成為一種新的現代音樂體裁。
J. 在影視作品中,配樂到底有多麼重大的作用
1確立一場戲的情緒氣氛,加強戲劇性效果,配合人物和畫面運動的節奏。
2概括和愛是主題。音樂就像非劇中人的解說詞一樣,可以從音樂的角度對敘事空間中的事件(感情、情緒)作出評價。
3創造一種地點感和時代感。每個時代的音樂,無論是社會內容,樂曲旋律還是曲式,演唱方式還是樂器都各有不同。使用得到時代音樂,可以很好的配合視覺上的時代布景,道具,服裝,發式,把觀眾帶入過去的某個年代。
4提升對話的戲劇效果。音樂有時像對白中的情緒符號,可以傳達語言之外的微妙情緒。但這類音樂不應該喧賓奪主,幾乎不能讓人察覺到它的存在。
5揭示人物內心。音樂有時要超越畫面從屬地位,而承擔部分敘事功能,使導演得以傳達那些無法直接通過語言或畫面說出的內容,常用於表現人物的心理狀態。
6塑造人物形象。電影中的主要人物會有自己的主體樂,像一個聲音符號代表人物的性格特徵。
7評價場面。配樂後的畫面多了一層意味,特別是在一些反諷意味強烈的場景中,音樂的這類用法更為常見。
8獨立的表現主題。音樂可以充當畫面的平台,夥伴擴展場面的含義和情緒內容,獨立於影片的具體情節,情景之外。在有的影片中,主題配樂可以非常強烈的吸引和感染,觀眾,已經超越了配合畫面的基本功能,而成為獨立的藝術表現元素。
——《影視視聽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