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阿凡達是什麼
阿凡達最早記錄在史詩時代的《薄伽梵歌》《羅摩衍那》兩大史詩中,講訴著神明化身阿凡達下凡解救人類的神話傳說。後由著名導演詹姆斯·卡梅隆執導的一部科幻電影《阿凡達》(Avatar),二十世紀福克斯出品,該片有2D、3D和IMAX-3D三種制式供觀眾選擇。影片的預算超過5億美元,成為電影史上預算金額最高的電影。此外,由導演詹姆斯·卡梅隆監制的全平台同名游戲《阿凡達》(James Cameron's Avatar: The Game)於2009年12月1日推出,游戲類型為TPS(第三人稱科幻稱射擊動作游戲),支持3D顯示器。另外,阿凡達也有由深圳奧斯科爾公司旗下音箱品牌——屁顛蟲——推出的桌面HIFI——阿凡達。
2. 阿凡達是什麼意思
《阿凡達》是一部電影,字詞的意思是印度教神祇以肉體形式出現時的化身。在這部電影中,這意味著人類未來的技術,可以將一名人類的智力注入遙控的生物身體當中。
1、「阿凡達」釋義
阿凡達可譯為「化身(Incarnation)」,在各宗教中,通常指神或精靈等超自然力量,通過某種方式,以人類或動物的形態,實體化出現在人類世界之中。在宗教文獻中,神佛由其國土來到人間,通常以化身方式出現,他的本體仍然在凈土、天堂或靈界,出現在人間的形象並非本體,而是本體的投射或變化。而且本體也可以有無限化身,比如藏傳佛教,同一時代的兩名上師可能是同一名菩薩的化身。
2、《阿凡達》電影概述
《阿凡達》是一部由詹姆斯·卡梅隆執導,二十世紀福克斯出品,薩姆·沃辛頓、佐伊·索爾達娜和西格妮·韋弗等人主演的科幻電影,該片於2009年12月16日以2D、3D和IMAX-3D三種制式在北美上映。 該片主要講述人類穿上阿凡達的軀殼,飛到遙遠的星球潘多拉開采資源。受傷後以輪椅代步的前海軍傑克,自願接受實驗並以他的阿凡達來到潘多拉。在結識了當地納美族人公主涅提妮之後,傑克在一場人類與潘多拉軍民的戰爭中陷入兩難。
(2)阿凡達電影叫什麼名字擴展閱讀:
《阿凡達》創作過程——
《阿凡達》是一場發現自我的動作冒險之旅,其背景是擴張主義與生物多樣性的對抗。卡梅隆說他的靈感來自他「小時候讀的每一本科幻小說」,他借鑒了埃德加·賴斯·伯勒斯的約翰·卡特系列,並努力讓其風格煥然一新。卡梅隆承認《阿凡達》與《在上帝賜予的土地上遊玩》和《翡翠薩姆林》有著共同的主題,亦即自然和文明的沖突;這部電影還和《與狼共舞》有所聯系,後者描述了一名重傷的士兵被敵對陣營的文化所吸引。
在2007年接受《時代》雜志采訪時,卡梅隆回答了「阿凡達」一詞的意義:「它是印度教神祇以肉體形式出現時的化身,並且象徵著未來」
納威人(潘多拉星當地的類人種族)相貌的靈感,來自卡梅隆的母親在很早以前做的一場夢。在這場夢里,她看到了一位身高12英尺的藍膚女人。卡梅隆覺得這一畫面十分絕妙,於是在他的首部劇本(寫於1976年或1977年)中,他就加進了類似的生物,這在後來成為了納威人的原型。在談到選擇藍色作為膚色的特別原因時,卡梅隆說:「我就喜歡藍色,而且這與印度教的神祇有所聯系,我喜歡它的概念。」
3. 阿凡達女主角電影名字
阿凡達女主角名字叫妮特麗,而她在現實中的名字是佐伊·索爾達娜,她出生於新澤西州,擁有黎巴嫩、印度、愛爾蘭和牙買加血統。在2009年的《星際迷航》中,佐伊·索爾達娜出演這一歷史悠久的科幻劇集中的通訊官烏胡拉。
電影簡介
《阿凡達》是一部由詹姆斯·卡梅隆執導,二十世紀福克斯出品,薩姆·沃辛頓、佐伊·索爾達娜和西格妮·韋弗等人主演的科幻電影。該片主要講述人類穿上阿凡達的軀殼,飛到遙遠的星球潘多拉開采資源。受傷後以輪椅代步的前海軍傑克,自願接受實驗並以他的阿凡達來到潘多拉。在結識了當地納美族人公主涅提妮之後,傑克在一場人類與潘多拉軍民的戰爭中陷入兩難。
《阿凡達》張開了想像,也張開了內心的善意。導演對生命的敬意,在電影中流露無遺。電影中最迷人的是潘多拉的風景,導演展示了一個近乎完美的星球,各種不同形態的植物發著光,聲勢浩大的瀑布奔流而下,還有色彩艷麗的飛龍等動物,無論是3D效果還是故事都非常出色。
4. 阿凡達在外國叫什麼電影名字
AVATOR。是替身的意思
其實最開始有部挺好看的動畫的名字也叫AVATOR,後來阿凡達先以電影形式佔用了這個名,於是那個動畫拍成電影的時候就換了個名字叫《最後的氣宗》(the last air bander)
5. 時隔13年《阿凡達2》王者歸來,片長190分鍾,劇情會帶來哪些驚喜
可謂是開創了科幻電影的先例,而現在的《阿凡達2》仍然有很多粉絲,對此表示非常期待。
兩年前,卡梅隆宣布《阿凡達2》將採用120幀+裸眼3D全息+激光和其他更先進的技術拍攝。僅憑這組術語,你還遠遠無法理解《阿凡達2》能提升多高的視覺體驗。在這個階段,我們可以做的是逐個分析這些名字,看看其中隱藏著什麼奧秘。
兩人生了兩個可愛的女兒,但幸福總是短暫的。知道有一天還不夠的哥哥意外死亡,打破了他的平靜生活,因為他猜測人類的化身可能會混入部落。此時,他和他的人民一起對抗邪惡勢力,這個地方是他們最熟悉的家。
6. 阿凡達是什麼
《阿凡達》(Avatar)是一部科幻電影,由著名導演詹姆斯·卡梅隆執導,二十世紀福克斯出品,該片有2D、3D和IMAX-3D三種制式供觀眾選擇。影片的預算超過5億美元,成為電影史上預算金額最高的電影。此外,由導演詹姆斯·卡梅隆監制的全平台同名游戲《阿凡達》(James Cameron's Avatar: The Game)於2009年12月1日推出,游戲類型為TPS(第三人稱科幻稱射擊動作游戲),支持3D顯示器。另外,還有一些《阿凡達》周邊產品及同名作品。
阿凡達的英文原名為「Avatar」,詞根本源自梵文,寫法:अवतार。 在印度哲學中,普遍被認為和眾神在地面上的肉體表現形式有關。阿凡達意指降臨人間的神之化身,通俗意義可理解為「化身」。 在梵文中,「化身」一詞具有透過深思熟慮,並且由於特殊目的而從較高境界「下降」、「轉世」的涵義。通俗的說,就是天神降臨,或者說是天神附體。或者可以理解成神下降到人世,用人的肉體施展神的力量,降世神通、天神下凡等詞的含義比較接近。 在印度教中,AVATAR特指主神毗濕奴(VISHNU)下凡化作人形或者獸形的狀態。傳說毗濕奴有10個化身,其中有9個已經降臨世間,最後一個化身會在世界末日降臨。 在佛教的語言中,是三身(法身、報身和化身)之一,代表著心念和行為,佛教認為,三身本是一體。 在以天主教、基督教為主的體系中,意味著人性中的神靈之能。即使剝離開宗教層面上的解釋,也是一個在現今電腦技術中的常見術語,通常指的是在虛擬實境中完美並具象化的呈現出人形。 卡梅隆選擇這個詞作為電影片名,無疑是非常點題的,不單將故事要點透露出來,同時也把主題進一步升華,達到了在哲學,宗教以及現代科技三者語境中最自然的融合。
阿凡達美國海報
故事發生在2154年,故事從地球開始,傑克·薩利是一個雙腿癱瘓的前海軍陸戰隊員,他覺得沒有任何東西值得他去戰斗,因此他對被派遣去潘多拉星球的采礦公司工作欣然接受。 這個星球上有一種別的地方都沒有的礦物元素「Unobtanium」,能夠吸引人類不遠萬里來到這里拓荒的原因就是「Unobtanium」將徹底改變人類的能源產業。但是問題是,資源豐富的潘多拉星球並不適合人類生活,這里的空氣對人類致命,本土的動植物都是兇猛的掠食者,極度危險。這里的環境也造就了與人類不同的種族:10英尺高(約3米)的藍色類人生物「Na'vi族」。Na'vi族不滿人類拓荒者的到來,也不喜歡人類的機器在這個星球的土地上因為到處挖礦而留下的斑斑傷痕。 雖然潘多拉星球環境嚴酷,但人類只要帶上空氣過濾面罩,甚至可以裸露皮膚在潘多拉星球上作業。但是由於人類即使學會納威語也無法和納威人直接交流,於是科學家們轉向了克隆技術:他們將人類DNA和Na'vi人的DNA結合在一起,製造了一個克隆Na'vi人,這個克隆Na'vi人可以讓人類的意識進駐其中,成為人類在這個星球上自由活動的「化身」。然而並不是任何人都可以操縱這個克隆Na'vi人,只有DNA與他身上人類DNA配型相符的人才有這樣的能力。 傑克·薩利的雙胞胎哥哥是這個克隆Na'vi的人類DNA捐獻者,他就可以操縱這個克隆Na'vi人,然而他被殺死了,采礦的公司為了不讓砸下去的錢白砸(克隆Na'vi人價格不菲),必須找到一個可以代替他操縱克隆Na'vi的人,這個人的DNA還必須和其配型相符,於是他們自然就找到了傑克·薩利,傑克·薩利對此很高興,因為那意味著他又能走路了。 幾年後,傑克·薩利到了潘多拉星球,他發現這里的美景簡直無法用語言來形容,高達900英尺(約274米)的參天巨樹、星羅棋布飄浮在空中的群山、色彩斑斕充滿奇特植物的茂密雨林、晚上各種動植物還會發出光。就如同夢中的奇幻花園。不過很快他就體驗到了這里的危險,一頭死聖獸(潘多拉星球一種本土生物)與他狹路相逢,在逃命過程中傑克與隊友失去了聯系,在晚上的時候又被一群土狼襲擊,傑克奮起戰斗,在整個戰斗的過程中傑克寡不敵眾危在旦夕,危急關頭中一支箭射死了毒狼,傑克得救了。救他的是Na'vi族的公主,傑克從她口中了解到了更多潘多拉星球的知識。電影《阿凡達》劇照(20張) Na'vi族人一直以來都與潘多拉星球的其他物種和諧相處,過著一種簡朴天然的生活,傑克在和這個Na'vi女孩的相處過程中逐漸轉變了對人類來這里采礦的看法,他意識到已經找到值得為之戰斗的東西了。 不過傑克·薩利如果要加入Na'vi族人對抗人類入侵者的戰爭,要付出很大的代價:他不能永遠呆在「化身」中,當「化身」——克隆Na'vi人睡覺時,他就會回到自己半身不遂的人類身體中,只有通過專門的連接設備才能重新回到「化身」中。一旦與自己的同胞為敵,他就失去了與「化身」結合的可能,只能困在殘疾的身體里,並失去那個他越來越喜歡的Na'vi女孩。 最後,人類在利益的驅動下,派遣了戰機去摧毀Na'vi族人所生存的家園樹,盡管傑克等人一再爭取希望可以不要那麼做,但是采礦公司還是決意要去摧毀。傑克與他們協商,自己去和Na'vi族人交涉,讓他們離開那顆大樹,然而當他說明了一切之後,Na'vi族人都很憤怒,特別是傑克喜歡的那個Na'vi族人女孩也是很憤怒,Na'vi族人就把傑克和一名女教授一起捆在了刑架上了。采礦公司派遣的戰機發現他們協商失敗了。於是就下令開火,摧毀了他們前進的障礙——Na'vi族人賴以生存的那棵巨樹,Na'vi族人的領袖也被炮火炸死。 沒有了生存之地的Na'vi族人被迫暫居神樹之下。而傑克等人的正義行為因為和采礦公司的利益相沖,被他們關了起來。後來,他們借機駕機逃跑了,傑克騎著「魅影」到達了Na'vi族人暫居的神樹下,呼籲Na'vi族人作出反抗,他終於又得到Na'vi族人的信任。在他的呼籲下,他們聯絡了潘多拉星球上了其他民族的人,一起組建了一支幾千人的反抗軍,形成了陸空兩路的防線。采礦公司的軍隊也發現了Na'vi族人的反抗跡象,他們迅速裝填了大量的高烈性炸葯,准備提前消滅Na'vi族人。於是,Na'vi族人的反抗聯盟和采礦公司的軍隊展開了血戰,結果,Na'vi族人反抗軍最終打敗了人類,而人類的軍隊指揮也被殺死,Na'vi族人在傑克的幫助下,將遣送采礦公司全部離開潘多拉星球。在Na'vi的精神領袖的帶領下,Na'vi族人用自己的感受器(辮子)與神樹相連,藉助神樹的力量,將傑克·薩利的精神(靈魂)轉移到他的阿凡達身上,傑克最終成為了這個星上Na'vi人的領袖。故事到這里就結束了。
薩姆·沃辛頓 (Sam Worthington)——傑克·薩利 (Jake Sully) 傑克-阿凡達扮相
男主角,退伍的傷殘地球兵,魅影騎士。被徵召到潘多拉星球參加一個「阿凡達」的科研項目,結果愛上了這里的納威族公主,陷入兩難境地。最後自己的靈魂從殘疾的人類軀體上成功的通過聖母「愛娃」到達阿凡達的軀體上。 西格妮·韋弗 (Sigourney Weaver)——格蕾絲·奧古斯汀博士 (Dr. Grace Augustine) 理想主義的植物學家,「阿凡達」計劃的首席科學家,她發明「阿凡達」的初衷是想與納威人和平交往。某種程度上她擔當了男主角傑克·薩利的母親和導師。在逃離基地過程中,因本體受到槍擊而變得虛弱,在通過愛娃轉移到阿凡達的身上時,因為過度虛弱而失敗致死,但靈魂與愛娃同在。 吉奧瓦尼·瑞比西 (Giovanni Ribisi)——帕克·塞弗里奇(Parker Selfridge) RDA公司在潘多拉項目的負責人,為人陰險,如同一個無良的房地產開發商。最後被納威人趕走。 米歇爾·羅德里格茲 (Michelle Rodriguez)——楚迪·查肯 (Trudy Chacon) 軍隊退役女飛行員,負責將科學家們從基地運到他們偏遠的「阿凡達」實驗室。同情納威人,後來倒戈幫助傑克和納美人。在最後與地球人的大戰中,被人類的戰斗機擊毀,壯烈犧牲。 史提芬·朗 (Stephen Lang)——邁爾斯·誇奇上校 (Colonel Miles Quaritch) 他是潘多拉星球人類安全部隊指揮官,負責RDA公司在潘多拉星球基地的安全。他來潘多拉的第一天就被這個星球上的猛獸襲擊了,從而在臉上留下了傷疤,因此他對這個星球的生物充滿敵意。他是本片的大反派。最後大戰之時,他險些將傑克的阿凡達殺死,但最後一刻被妮特麗射死。 喬爾·摩爾 (Joel Moore)——諾姆·斯貝爾曼 (Norm Spellman) 生物學家,研究植物和自然生態,也是「阿凡達」計劃的科學家。最後大戰之時,阿凡達的身體被人類用機槍打成重傷(打死)。但人類身體沒有受傷,並以人類身體在潘多拉星球生活下去。 2、Na'vi族人(納威人) 佐伊·索爾達娜 (Zoe Saldana)——妮特麗 (Neytiri) 妮特麗
女主角,潘多拉星球土著納威族Omaticaya部落的公主,未來的Omaticaya部落的精神領袖,因為傑克·薩利的勇敢而愛上他,最後與傑克在一起。這一角色完全由電腦生成製作,但也離不開佐伊·薩達娜的表演。 CCH龐德 (CCH Pounder)——姆亞 (Mo'at) 納威族Omaticaya部落酋長的妻子,妮特麗的媽媽,Omaticaya部落的精神領袖。 韋斯·斯塔迪 (Wes Studi)——埃圖康 (Eytucan) 納威族Omaticaya部落酋長,Mo'at的丈夫,妮特麗的爸爸,Omaticaya部落的實質領袖。但在人類轟炸家園樹的時候不幸陣亡。 拉茲·阿隆索 (Laz Alonso)——蘇泰 (Tsu'Tey) 潘多拉最好的納威族戰士。妮特麗的未婚夫,未來的酋長接班人。一開始脾氣不好,處處與傑克作對。但是到了後來,尤其是傑克成為終極魅影騎士之後,兩人的關系緩和。可惜的是在最後與人類作戰的時候被槍擊中,從飛機上墜落。
阿凡達 (Avatar):Na'vi族和人類的混合人造物種。是被實驗者的人類DNA和Na'vi族的DNA結合製造出來的人造生命體,並不具有自我意識。通過潘多拉生物特有的生體信息交換能力進行外部機械的神經接入,來使其可以活動的一種提線木偶。因為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和被實驗者的同調率不高的話就無法運作,所以DNA不一致的其他人不能進行操作。傑克是因為自己哥哥的原因所以被選中的特殊例子。如果鏈接中斷,阿凡達就會陷入昏睡狀態,這時候就成為完全的無防備狀態了。Na'vi族稱呼他們為「夢游者」。阿凡達全球封面(20張) 波呂斐摩斯星球 (Polyphemis):波呂菲莫斯是電影《阿凡達》虛構的一個天體,這是一顆有木星體積兩倍大的氣態星球,地表呈紅色斑點狀,大氣層中常年覆蓋有漩渦颶風,由於其風眼酷似希臘神話中獨眼巨人波呂菲莫斯的黑色瞳孔而得此名稱。片中的潘多拉星就是它的十四顆衛星之一。 潘多拉星球 (Pandora):潘多拉是電影《阿凡達》虛構的一個天體,其屬於阿爾法半人馬星系,即阿爾法半人馬星系B-4號行星,大小與地球相差無幾。在潘多拉星的地表可以看到天空中長期有兩到三顆別的衛星(波呂菲莫斯的其他衛星)。潘多拉擁有無與倫比的復雜而獨特的生態系統,動植物種類眾多:高達900英尺的參天巨樹、星羅棋布飄浮在空中的群山、色彩斑斕充滿奇特植物的茂密雨林、晚上各種動植物還會發出光,如同夢中的奇幻花園。雖然和地球有類似的環境,其大氣中含有和地球大氣中差不多比例的氧氣,但其大氣中有氨、甲烷和氯氣等對人體有毒的氣體,所以地球人都需要防毒過濾面具才能呼吸。動物多為六足,並且都有外露的神經,植物多具夜光能力。 納威人 (Na'vi族人):生活在潘多拉的生物裡面最具智能的發達的巨型有尾近貓科類人智能生物體,是電影《阿凡達》虛構的。身高3米左右,手和腳上都為四個指頭,無關節,脖頸兩倍長於人類。皮膚呈剝裂狀藍色,有發光色斑,顏色由自身情緒狀態決定。遺傳信息構造類似於人類的DNA構造。雖然和人類的文明相比很原始,但是卻並不妨礙其具有高度的文化。傑克所接觸的部落的生態置之於地球的話就是印第安部落最為相像。該人種頭後部有辮子一樣的被稱為感受器的器官,通過它獲得了以生體電流為媒介進行信息交換的能力。 納威語 (Na'vi語):納威人的唯一語言體系,擁有非常規范的語法規則和語言結構。2005年8月,時任南加州大學教授的語言學家保羅·R·弗洛莫(Paul R. Frommer)收到一封電子郵件。信中稱希望其為卡梅隆正在攝制的電影中的外星種族創造出一套語言體系。當時卡梅隆為其展示了一個劇本雛形,當中包含有30個左右的納威語詞根,但大多數都是角色名字。保羅在結合了印第安語,非洲,中亞以及高加索等地區的語言後,終於創造出納威語。 哈利路亞山
哈利路亞山/斯坦尼卡 (Hallelujah Mountain/ Montes Volans):潘多拉星的獨有奇觀之一,納威人稱其為「雷震聖石」(Thundering Rocks),人類把它們叫做「哈利路亞山」。其中含有一種極為珍貴的礦產:Unobtanium,罕見的常溫超導體,因而具有奇特的磁場效應。正是由於磁場作用,所以便產生巨石大山層疊緊靠漂浮在空中的勝景。地球人類正是為了開采這種礦石而來到潘多拉星,期望用它來解決地球資源日漸枯竭帶來的能源危機。 以下為部分電影里出現的潘多拉生物介紹: 螺旋葉 (Helicoradian):潘多拉星球上一種頗為獨特的半植物半動物的生命體,常態下開著螺旋狀的單片葉,同時也擁有神經肌肉組織,如受到觸碰便會立即收縮(酷似地球上的含羞草)。卡梅隆還專門請來加州大學植物學系的專家朱迪·霍爾為其創造出的植物輔以科學依據以完善細節,更富說服性與科學性,增加整體生態系統的真實性。 六腳馬 (Direhorse):其形態與功用都近似於地球上的馬匹,擁有六條腿,全身布滿條紋,站立起來足有三米。頭部兩側分布有同納美人QUEUE功能相似的天線狀神經感應觸須。肩部同頸部後側具有堅固硬殼(類似鎧甲)。納美人把他們用作基本戰斗坐騎。4米高、4.25米長,堪比地球上的大象。 女妖翼獸/迅雷翼獸/蝠魟獸/斑瑟獸 (Banshee):"Banshee"原來是指愛爾蘭預告死亡的女妖精,但在潘多拉,人類卻用來命名這種色彩妖艷的生物(國內譯為迅雷翼獸)原因是它們尖銳恐怖的叫聲,讓人想起預告死亡的女妖。 伊卡蘭
納威人管女妖翼獸為伊卡蘭(Ikran),這種神奇的生物有這像蜥蜴一樣的鮮艷外皮,它們的嘴能像魚類一樣突然膨大,像黑曜岩的牙齒能像大白鯊一樣向外突出,它們的翼展達12米。 女妖翼獸長著極其復雜的花紋,種類也有很多,按照顏色區分,它們有綠、藍、黃、紫、灰、褐色等多個種類。它們是群居動物,喜歡居住在有水的地方,我們可以在哈利露亞山上看見成群的女妖翼獸。 女妖翼獸也是翼獸中最特化於飛行的種類,它的胸部向前突出,進化出類似鳥類的龍骨結構,每對翼有三個可以獨立活動的半透明翼膜,這種翼膜輕薄且堅固,使它們能夠極其靈活的在飛行時下降和上升。 雖然在外觀上爬行動物,但女妖翼獸卻有像鳥類的新陳代謝,能產生巨大的熱量。所以女妖翼獸長有復雜的冷卻系統,以防止在飛行中過熱。它們胸腔前長有一對呼吸孔,它們不但能給飛行時提供大量的空氣,也像噴氣式戰斗機的發動機進水口一樣,能快速的冷卻身體。 像潘多拉的許多生物一樣,女妖翼獸有像碳纖維的骨骼結構,它們的四肢變得扁平,能在飛行的過程中減少風阻,後肢已和尾翼連成一體,這樣的結構雖有利於飛行,但卻使它們在地面活動時變得很笨拙。它們鉤狀爪能使它們在休息時輕易地攀附在岩石和樹木。女妖翼獸的頭部長有兩對眼睛,靠前的一雙已退化成特殊的感受器官,對動作極為靈敏,用作它們的警報系統。 像六腳馬一樣,納威人可以通過神經介面與女妖翼獸實現連接,但與六腳馬不同,女妖翼獸其一生只會與一個納威人相伴。 獅鷹翼獸/魅影/蝠魟龍 (Great Leonopteryx):獅鷹翼獸(國內譯為魅影)是潘多拉的空中霸主,與女妖翼獸有親緣關系,但其體型比前者大兩倍以上,翼展可達25米,是體型最大的翼獸,它也是潘星上最為壯觀的動物。人類將其稱為"Leonopteryx"意思是「飛行的獅子」。它們王者般的外形突顯出潘多拉空中頭號殺手的身份,納威人稱獅鷹翼獸為托魯克(Toruk)意思是「最後的陰影,他們非常敬畏這種兇猛美麗的生物,他們唱歌跳舞、製造圖騰來崇拜這種動物。 獅鷹翼獸
獅鷹翼獸身上有紅、黃、黑的條紋,頭頂和下顎長有深藍色均有冠,冠很鋒利,甚至可以用來傷害獵物,將他們開膛破肚。和女妖翼獸不同,獅鷹翼獸的後翼與腳分離,腳爪進化成一對利爪,可以緊緊地抓住獵物,這使它的捕獵方式像鷹,腳爪也可以幫助他們棲息在樹上。獅鷹翼獸還有兩個尾翼,可以讓它們獲得更好的空氣動力,展翅藍天。獅鷹翼獸能以令人難以置信的速度攀升,並迅速在面向太陽的地方消失。 這種處於食物鏈頂端的動物以許多生物為食,其中包括女妖翼獸、六腳馬、納威人,甚至是錘頭雷獸。 錘頭雷獸 (Hammerhead Titanothere):大型類犀牛草食動物,體格等同於大象兩倍,擁有六條腿,脾氣暴躁。頭部有一塊突起的大橫骨,酷似錘頭鯊,皮膚堅硬到可以抵禦一般槍炮攻擊。生活在潘多拉星雨林中,是人類地面部隊的重要威脅。 斑牛 (Sturmbeest):潘多拉星上的巨型陸地獸,身高五米,體重達十噸。性情溫順,喜群居,有時多達上千頭沿河流移動。但是容易受到驚嚇,並會帶來巨大破壞力。 蝰蛇狼/毒狼 (Viperwolf):潘多拉的一種食肉動物,類似地球上的狼。它們體型並不大,體表沒有毛,一般生活在潘多拉的雨林、草原和亞寒帶地區,喜歡集群。毒狼的下巴同樣可以張得很大,它們的腦袋被一圈盔甲般的硬殼環繞著,它們的爪子和人手一樣有一個與其它手指相對的拇指,它們的身上有生物性發光的亮點,可以辨認身份 死神獸/閃雷獸 (Thanator):死神獸這種叢林最可怕的動物長有黑色的皮膚與條紋帶黃色和紅色。 10個帶黃色和紅色條紋的外部感覺剛毛。上嘴唇向上折疊以達到最大的牙齒延伸。幾丁質裝甲覆蓋整個背部,其長度達到5.5米以上,身高可達2.5米。 死神獸
盡管星球許多地區都有待探索,但目前認為,死神獸可能是潘多拉陸地上頂級的捕食者。 這個巨大的,強有力的動物能夠在叢林里橫行,它是潘多拉動物的夢魘。連最勇敢、最親近自然的納美人對它也是談虎色變,而人類部隊更是以希臘傳說中的死神——塔納托斯(Thanatos)來命名這種生物。 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它的頸部和下顎的運動速度猶如相機快門。另外這種動物與蝰蛇狼在進化上有親緣關系。 愛娃 (Ey'wa):遍布於整個星球的植物的神經纖維網路的總稱。在潘多拉類似於神的存在,Na'vi族可以通過感受器接上靈魂之樹而上傳下載知識和記憶。 普羅米修斯號飛船 (I.S.V Prometheus):人類使用的大型宇宙探索飛船,長達五百米,擁有核子反應堆作為動力源,光速前進。 AMP裝甲:MK-6型Amplified Mobility Platform(動作增幅平台裝甲)的略稱。氣密性和防護加強兼具的海軍裝備。高度約為4米。無內置武器,通過手持重型槍械或者刀具進行作戰,通常裝備有一門30mm GAU-90全自動炮以及一把3英尺長的陶瓷戰刀。一架AMP裝甲通常還配備有雷達,熱成像儀以及全球定位系統。 Unobtanium:存在於潘多拉的常溫超導物質。因地殼中的Unobtanium的原因產生的強力磁場,潘多拉有其特殊的地貌:有被稱為哈雷路亞山的懸浮於天空的巨岩,有沿著地磁線方向而生長成石門的門狀地區。奧瑪蒂凱亞一族居住的巨木——家園之樹:聖樹的地下有Unobtanium的礦脈就是爭端的開始。 RDA:Resources Development Administration(資源開發管理局)的簡稱。為採掘Unobtanium而進出於潘多拉。 地獄之門:在潘多拉的地球人居留地。因為是有危險動植物存在的潘多拉的入口所以被這么稱呼。
7. 阿凡達在外國叫什麼電影名字
阿凡達在國外就叫The World of Avatar思密達是韓語,是韓語的語氣助詞,做句子後綴,無實義,類似於四川話的「撒」。例:長輩問:你吃飯了嗎?回答:吃過思密達。如果不加思密達,如果在朝鮮會被認為是不敬。「思密達」最早見於中國電影《集結號》中,「前軲轆不轉後軲轆轉思密達」。現在「思密達」經常被惡搞,來諷刺韓國不停申請其他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寡恥行為。甚至出現了「韓國人創世說」與「韓國人創宇宙說」,於是乎,「思密達」一詞便成為了中國人搞笑的學韓國人講話的一種符號。而「思密達」真正流行起來,源於天涯的一位網友抒發的感慨「昨天驚聞福建也屬於棒子國了思密達,淚奔,我終於做了一會老外」,此貼的意義就是將「思密達」首現標題,於是引來眾多追捧,大家一致覺得在句末加上「思密達」很有趣,於是「思密達」開始流行。
8. 阿凡達簡介
阿凡達是一部非常經典的科幻電影,是詹姆斯卡梅隆指導的。
這是一部非常經典的美國電影,於2009年12月在北美上線於2010年1月4日在中國地區上線,在2021年3月12日中國內地大篇幅的重新上映。
主要講述的是人類到遙遠的潘多拉星球去開采資源,然後利用人類的智慧創造出了屬於自己的阿凡達。
這是一種非常神奇的生物,在受傷之後可以以輪椅代步的海軍高官傑克自願接受實驗,並且愛上了他的阿凡達,兩個人一起陷入了兩難的這樣的一個故事,這樣的故事是非常的精彩的。
這是一部特效非常炫酷的電影,看上去非常的精彩。在很多人的心目當中,他就是非常經典的一部科幻電影,這部電影的每一個鏡頭都特別的美妙,看上去就像是一幅畫一樣美好。
9. 電影阿凡達的英文名叫啥
電影阿凡達的英文名叫Avatar
這票房擺在這,不是托能托出來的,在我們這
我想買張票都買不到
《Avatar》推薦觀看地址:
http://www.m6688.com/my678/my67810722.html
10. 阿凡達的電影公司叫什麼名
《阿凡達》(Avatar)是一部科幻電影,由著名導演詹姆斯·卡梅隆執導,二十世紀福克斯出品,該片有3D、平面膠片、IMAX膠片三種制式供觀眾選擇。影片預算超過5億美元,成為電影史上預算最高的電影。此外,由卡梅隆監制的全平台同名游戲《阿凡達(James Camerons Avatar: The Game)》於2009年12月1日推出,游戲類型為TPS(第三人稱科幻稱射擊動作游戲),支持3D顯示器。另外,還有一些《阿凡達》周邊產品及同名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