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蒙太奇手法電影舉例有哪些
蒙太奇手法電影舉例有:
1、平行蒙太奇:不同時空或同時異地發生的兩條或更多的情節線並列表現在同一結構內。這種手法利於概括集中,節省篇幅,擴大影片的信息量,並加強影片的節奏。由於是幾條線索平列表現,相互烘托,形成對比,易於產生強烈的藝術感染效果。
例如:《非誠勿擾》中秦奮在閑暇之餘,不斷嘗試各種相親,表現了他在那段時間的生活狀態。主人公秦奮在相親的同時也在進行著自己的生活。秦奮揮汗如雨特別累了,但是還是要進行相親,表示他當時的狀態並不太好。但是還要接著打,表示生活還要繼續。
2、交叉蒙太奇:又稱交替蒙太奇,表現為同一時間不同地點發生的數條情節相互依存,其中一條情節影響其它情節,多條情節相互依存,最後匯聚在一起。這種手法極易引起懸念,造成緊張激烈的氣氛,加強矛盾沖突的尖銳性,是掌握觀眾情緒的有力手法。
例如:《無間道》阿仁與黃警官在天台會面,被內鬼出賣,黃警官被害片段。黑社會去抓卧底,警察一方也去抓卧底,阿仁和黃警官商量怎麼離開,而同時黑幫和警察也在同時上樓抓內鬼。通過這種交叉的手法不停地展現著己方人物的脈絡進展,同時搭配緊張的音樂會給人一種緊迫感。
3、重復蒙太奇:它相當於文學作品中的復敘方式或重復手法,在這種蒙太奇結構中具有一定寓意的鏡頭在關鍵時刻反復出現,以達到刻畫人物,深化主題的目的。
例如:《消失的愛人》這部片子里,開篇與結尾同樣的人物、動作、場景、台詞,唯一改變的是頭發顏色。具有呼應的結構設計,同時深化主題,探討婚姻這個命題。
② 交叉蒙太奇的具體例子
1、《無間道》:片段時間:27 :32—30:53
這一片段包含了三條線索,警察,房間里的毒販,去交易的毒販,鏡頭在這三撥人中不斷切換,我們可以從影片中看出它們之間有著明顯的同時性,另一方面,雙方的老大和各自的卧底在這兩條線索中,他們的一舉一動都時刻影響著第三條線索,也就是交易的成與敗,所以它們之間也維系著緊密的因果關系,那麼這也絕對是一段精彩的交叉蒙太奇了。
2、《教父1》片段時間:57:44——1:02:33
在此片段里,有兩條線索,以殺手和被殺者的活動為線索,此過程有四個殺手四個被殺目標。四組殺手做殺人准備畫面與被殺人的個人生活的畫面交織在一起,明顯的表現出同時不同地點發生著不同的事情,在生與死之間徘徊,也就形象的表現出了交叉蒙太奇的特點來了。
3、《老無所依》片段時間:48:19—52:28
這一段有兩條線索,拿著不義之財的牛仔,尋找不義之財的殺手,他們兩人分別在兩個相鄰的房間里,殺手開槍殺人的聲響驚動了隔壁房間的牛仔,因此他選擇搭上的士逃走,而殺手也從管道里的刮痕上看出了牛仔已經逃走,其中有明顯的因果關系,而鏡頭在無情殺人和牛仔疑惑的鏡頭間來回切換,造成了強烈的戲劇效果,也就是我們今天說的蒙太奇。
4、《暴力街區1》片段時間:0:04:19——0:16:44
以搶毒品為線索,搶毒品的一方搶的過程、銷毀毒品一方銷毀的過程與銷毀一方不同樓層保護人人員三者之間的交叉過程了交叉蒙太奇
5、《國家寶藏》片段時間:00:79:50—00:85:55
③ 淺論蒙太奇在電影中的運用
淺論蒙太奇在電影中的運用
蒙太奇手法是體現電影作為藝術形式的重要手段。蒙太奇的剪輯手法是多種多樣的,運用不同的表現手法,體現出不同的表達內容。以下是我整理的淺論蒙太奇在電影中的運用,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摘要
電影作為光影藝術、視聽藝術的同時還是一門剪輯藝術,剪輯藝術以蒙太奇手法為重要手段。自蒙太奇手法在電影中運用以來,逐漸成為剪輯藝術的基礎手法和電影創作的基本思維模式。運用蒙太奇不僅可以表現電影內容,更重要的是蒙太奇手法靈活多變,運用不同的手法可以表達出不同的電影內涵。本文簡要介紹了電影藝術中蒙太奇的分類,闡述了蒙太奇在電影藝術中的主要表現手法,並分析了現階段電影蒙太奇的審美特徵。
關鍵詞
電影;蒙太奇;表現手法;審美特徵
蒙太奇是法語音譯,原是建築學術語,譯為「構成、裝配」,後被延伸至電影藝術。電影藝術中的蒙太奇是指將鏡頭進行剪輯與合成處理。蒙太奇自1895年發展至今,已經成為一門綜合藝術,它可以從色彩、光線、語言等方面更好地融合電影藝術成分,構建更符合劇情的電影時空。尤其是在進入數字化時代後,蒙太奇發揮的作用越來越顯著。
一、電影藝術中的蒙太奇應用
(一)敘事蒙太奇
敘事蒙太奇也稱敘述蒙太奇,是比較常見的手法。主要按照事件發展的順序、邏輯關系、因果關系等來切分及組合鏡頭、場面和段落,以此引導觀眾理解影片故事內容。敘事蒙太奇最顯著的特點是劇情故事順暢、邏輯清晰、明白易懂,又可分為順敘、倒敘、分敘、插敘等組合形式。敘事蒙太奇中又同時包括了六種技巧:平行蒙太奇、交叉蒙太奇、重復蒙太奇、連續蒙太奇、顛倒蒙太奇、積累蒙太奇。
平行蒙太奇是指同一時間內,不同時空下發生的故事情節。例如,《變形金剛1》中導演就是採用五條故事線同時推進,最後匯合在一起,在影片的結尾引發了一場擎天柱與威震天的激戰。
交叉蒙太奇是指同一時間下,不同人物和時空發生的兩條或多條情節相互交叉,彼此關聯,彼此影響,最終達成匯總。這種手法主要運用在驚險片、恐怖片等緊張氣氛中。例如在《撞車》中,導演將一天之內發生的八個故事交叉敘述,靠人物的角色互換建立起網狀故事結構,以此推動故事進展。
重復蒙太奇是指在影片中有特殊意義或重要含義的情節在關鍵時刻重復出現,可以有效地加深觀眾的印象,著重表達影片主題。如恐怖片《閃靈》中,重復出現的噴涌而出的鮮血、大門上的字以及兩個小女孩等,都是在渲染恐怖的氣氛。
連續蒙太奇是以單一的情節為線索,按照故事發展順序與節奏展開敘述。《嬰兒的早餐》是最早的黑白無聲電影,這部影片運用的就是連續蒙太奇的手法。
顛倒蒙太奇,例如《肖申克的救贖》一片就是採用顛倒蒙太奇的手法,鏡頭在影片開始展示了安迪挖洞的畫面,對安迪的一系列越獄行為進行了表現,包括挖洞、撒石頭、換賬本、爬下水道等,中間伴有瑞德的旁白介紹安迪成功越獄的前因後果,以及他出獄後監獄長及獄警獲刑的情景。當影片把故事始末交代清楚後,對故事開頭設置的疑問進行了解答。尤其是發現安迪用來挖洞的小錘子如此之小,竟然藏在《聖經》中,安迪在銀行取款時泰然自若的神情,都能夠讓觀眾驚嘆,對整個故事情節的設計贊嘆不已。
積累蒙太奇可以在《辛德勒的名單》中明顯地看出,在影片開始,鏡頭記錄了辛德勒在參加舞會前做准備工作的細節:精心挑選的衣服,翻箱倒櫃找出所有的錢,穿衣服、打領帶等行為,在沒有交代原因時,觀眾是充滿疑惑的,而隨著鏡頭的積累,這種疑惑越來越深。
(二)表現蒙太奇
表現蒙太奇最主要的作用是表現事物,又分為抒情蒙太奇、心理蒙太奇、隱喻蒙太奇及對比蒙太奇四種,下面介紹抒情蒙太奇和對比蒙太奇:
最經典的一組抒情蒙太奇鏡頭要數帶給觀影者印象最深刻的《泰坦尼克號》中傑克與露絲在船頭張開雙臂,海風吹拂,裙擺飛舞的唯美畫面了。再如蘇聯電影《鄉村女教師》也是抒情蒙太奇鏡頭運用的經典之作,當相愛的瓦連卡與蒂諾夫相擁在一起時那唯美而溫馨的場面感動了所有觀影者,兩人為自己的理想與使命被迫分離時,蒂諾夫問瓦連卡是否會永遠等待自己,瓦連卡深情脈脈的眼神以及肯定的回答都傳達出人物內心對感情的堅定與忠貞,隨後,畫面轉向兩個盛開的花枝上,更加深刻地表達了此時角色的內心情感。
在《肖申克的救贖》中,影片開頭肖申克在喝酒,而妻子卻與情人約會,以此產生強烈的對比,形成了對比蒙太奇,起到了沖突的作用,為後續故事的情節發展做鋪墊。
(三)理性蒙太奇
理性蒙太奇又稱思維蒙太奇,《戰艦波將金號》和《十月》是經典的運用理性蒙太奇手法表達主題思想的影片。電影《十月》是為紀念俄國十月革命十周年而創作的一部盡可能「紀實」的影片,蘇聯著名導演愛森斯坦竭盡全力還原了十月革命的真實歷史事件,甚至對角色的扮演者精益求精,實現以假亂真的效果。理性蒙太奇更注重理性分析,同時更加抽象。
二、蒙太奇在電影藝術中的表現手段
隨著科技的進步,電影藝術與蒙太奇也與時俱進。現階段,蒙太奇在電影藝術中運用的表現手段更加多樣化,給觀眾建立起更豐富的「夢工廠」,更有深度地提升觀眾審美思維。
(一)蒙太奇綜合了電影中的藝術成分
電影是由眾多藝術成分組成的,它包括了文學、音樂、舞蹈、繪畫、光影、戲劇、攝影、雕塑等多種藝術因素。蒙太奇手法的運用有效將多種不同元素綜合在一起。
首先,色彩是電影表現視覺藝術的主要形式,色彩隱喻了人物、場景的內在含義。在電影《灰姑娘》中,堅強而勇敢、仁慈而善良是灰姑娘辛德瑞拉始終堅持的信仰,所以影片中大部分辛德瑞拉的裙裝是藍色的,包括她去參加王子的舞會也以藍色為基調,與她另外兩個冷酷、自私的姐姐穿著的鮮艷跳躍的衣服色彩形成鮮明對比,以此更加突出了主人公善良、寬容的性格特徵。當繼母不允許她參加舞會時,辛德瑞拉是柔弱、無助的,導演用粉色的連衣裙表達了此時無比絕望的辛德瑞拉的心理狀態。而她繼母在整部影片中的著裝或是深色與黃色,或是鮮亮的綠色,或是深色豹紋,從衣著上可以看出凱瑟琳是一個工於心計、心狠手辣的女人。由此看出,色彩與蒙太奇結合在一起,使電影表達的情感更加豐富,暗喻了更多劇情感受,加深了觀眾對影片主題的理解,增添了故事氛圍,深化了人物形象。 其次,光線和鏡頭同樣是電影中不可或缺的視覺藝術表現形式。《灰姑娘》影片開頭,辛德瑞拉無疑是幸福的,父慈母愛,家境殷實,鮮亮的陽光照在生活的每一個角落,辛德瑞拉的笑容也是燦爛無比的。而隨著母親病逝,父親迎娶繼母,父親也死於經商的路上時,影片的光線發生了斗轉星移的變化,辛德瑞拉的`生活變得灰暗而沒有希望。而在辛德瑞拉遇到王子的那個瞬間,陽光又開始變得燦爛。光線的暗示隨著故事情節的變化而變化,輔助了故事主題的表達。
(二)蒙太奇在電影中構建電影時空
電影藝術中的人物、故事、空間等都是虛構的,所以電影藝術素有「夢工廠」之說。而蒙太奇的運用就是將支離破碎的電影鏡頭組合在一起,組建成電影情節需要的故事結構,以此表述影片思想主題,影響觀眾的視聽感受。在電影藝術中,音樂也在蒙太奇的力量下更富有感染力,音樂適時地配合電影鏡頭產生意境美,從而觸動觀眾的內心情感,引發共鳴。蒙太奇的手法貫穿電影藝術的始末,雖然電影時空是蒙太奇虛構的場景,但是在影片組合過程中,通過運用不同的蒙太奇手法,或倒敘,或交叉,或比喻,使電影藝術表現出更豐富的審美效果,構建出一個比現實更加唯美的電影時空。
三、新時代下電影蒙太奇的審美特徵
電影藝術相比其他藝術形式的受眾更多、更廣泛,最主要的區別在於比平面藝術、舞台藝術、音樂藝術、文學藝術等其他藝術形式更存在時空感。以高科技為基礎的數字技術為大眾提供了更為豐富的視聽享受,更加適應大眾要求。
科技時代下的蒙太奇手法也變得更加靈活,增添了許多不同於傳統藝術的元素,如:三維立體模型的使用、在電影藝術中加入電腦動畫、3D影像、4D影像等高新技術。同時,蒙太奇的手法也因為數字化技術的融入變得更加多樣,在傳統蒙太奇手法中不容易實現的,有了數字化技術的輔助也可以輕而易舉地實現。在傳統剪輯手法的基礎上,融入數字化技術手段,同時加入計算機互聯網技術,極大地提高了目前電影的生產製造工藝,豐富了電影創作手段,更加體現了電影藝術的時空感,同時更加符合現代大眾的審美特點。如《速度與激情》系列、《變形金剛》系列、《盜夢空間》等作品帶給大眾震撼的視覺盛宴。
四、電影蒙太奇實現了數字化
(一)數字技術為電影藝術提供了更廣闊的創作空間
目前,數字技術已經應用到電影藝術的各個方面,從拍攝到製作再到後期處理直至最後的觀影環境中等方面都使用了數字技術,極大地豐富了受眾的感官感受,同時開創了更多的電影藝術創作手段,帶給蒙太奇新的技術革命。
在電影《盜夢空間》中,道姆柯布在培養費希爾的夢境時,將自己深入到費希爾的六層夢境中,而這其中一層夢境是一種畫面和聲音,六層夢境就是六種畫面及六種聲音,能夠製造出這樣神奇的效果就是依靠強大的音頻軟體進行混音處理,並利用高科技的影像設備,在受眾觀影過程中感受六個方向的聲音來源,極大地提高了觀影效果和電影審美度,這是在過去電影中難以達到的效果。科技的更新和運用增強了電影的藝術魅力。
(二)數字技術下的蒙太奇
數字化的蒙太奇首先可以更好地對影片進行剪輯,達到更完美的視聽效果;其次極大地提高了蒙太奇的技術含量,打破傳統蒙太奇單一的技術操作;最後,數字化的蒙太奇剪輯過程中效果更好,速度更快。
例如在電影《速度與激情7》中,伊恩肖炸毀多米尼克的家的畫面就是經過數字化蒙太奇手法將鏡頭放慢,讓觀眾感受強烈的炸彈力量。再如:影片中汽車穿越摩天樓的慢動作畫面,以及汽車跳傘的驚險場景,都由蒙太奇藉助強大的數字技術來處理。如果沒有數字技術做支撐,傳統的蒙太奇手法是絕不能達到目前的視覺效果的。
數字技術下的蒙太奇變得更為強大、先進,改變了傳統剪輯手法的限制性,拓展了電影創作空間,改變了電影傳統表現手法下的藝術形態。
(三)電影的數字化革命改變了受眾的觀影習慣
傳統電影藝術具有單一性。一方面是指技術上的單一,受眾觀看的電影模式都是第二代電影――彩色有聲電影,影片中技術含量相同,差距不大;另一方面是指觀影模式不具備選擇性,要麼去電影院觀看,要麼等待電視機的播放,然而一般電視機播放電影是非常滯後的。
進入數字化時代後,電影藝術不論從影像、畫面、質感上都有質的提高,並且更加多維化,出現了3D電影、4D電影等以先進技術為基礎的高科技電影藝術。同時,大眾的觀影模式也得到了改善,電影院的觀影感受是無法替代的,目前針對電影院效果出現的3D電視機、家庭影院等設備,在網路環境下實現了足不出戶觀看電影,極大滿足了大眾的視聽享受,顛覆了傳統單一性的觀影模式。
五、結語
總之,蒙太奇手法是體現電影作為藝術形式的重要手段。蒙太奇的剪輯手法是多種多樣的,運用不同的表現手法,體現出不同的表達內容。尤其是進入數字化科技時代後,蒙太奇的手法更加靈活、多變,它帶給大眾的電影形式更加豐富,內容涉及范圍更加廣泛,蒙太奇在電影藝術中的地位是極其重要的,因此,對蒙太奇的研究與發展方面應該更加深入與重視,讓蒙太奇帶給大眾更多具有藝術魅力的電影作品。
[參考文獻]
[1] 郭百靈.蒙太奇在電影藝術中的運用和審美意義[D].濟南:山東大學,2013.
[2] 周愛軍.愛森斯坦與普多夫金的蒙太奇理論及其文化意義[D].上海:上海戲劇學院,2013.
[3] 李昆.淺談蒙太奇手法在電影《風聲》中的應用[J].電影文學,2014(04).
[4] 吳彤,安立國.蒙太奇手法在電影中的藝術表現力[J].新聞傳播,2014(17).
[5] 李由.談電影蒙太奇敘事中的結構主義[J].電影文學,2014(21).
摘要:
現代漢語中,對「蒙太奇」一詞的釋義是:電影中一種常用詞語,通過剪輯和重組的形式,對影片內的主題思想進行充分的表現,並運用不同技術、藝術、思維手段,准確傳達信息、突出主題,使觀眾沉浸在豐富生動的視覺效果中。而在電視新聞播出之前,需對所有新聞稿件等進行合理規范的剪輯和處理,只有在此基礎上對新聞信息進行編輯與整合後,才能充分保證對新聞信息進行高效的傳遞,將新聞所要傳播內容和主題,深深植入觀眾的大腦中,增強電視新聞傳播的時效性與真實性。本文對蒙太奇思維進行全面闡述,並對其在我國現階段電視新聞剪輯中的運用進行系統性分析,旨在提高電視新聞傳播的價值。
關鍵詞:
電視新聞;新聞剪輯;蒙太奇;思維
電視新聞作為新時期媒體事業發展過程中,一種客觀性較強的媒體形式,承擔著為人們第一時間傳播社會信息的重要任務。新聞信息的傳播主要以視頻、文字、音頻以及圖像等的結合為載體,通過多樣化的信息傳播方式,生動、形象地呈現給人們。隨著人們素質及文化水平等的提高,人們對電視新聞的要求逐漸提高,傳統以文字或者圖片傳播新聞的方式,已不能滿足現階段群眾對實時新聞信息的各種需求,需在文字的基礎之上結合視頻畫面,或者音頻進行新聞信息的傳播,而蒙太奇手法能夠充分滿足以上各種條件,在提高電視新聞編輯水平及編輯質量的同時,還能夠不斷地提升新聞可看性。
1、電視新聞剪輯中蒙太奇思維概述
1.1電視新聞的發展
新時期國內經濟的快速發展推動新聞傳播方式與受眾信息接收方式發生巨大變化,傳媒技術的發展,使得電視新聞對自身定位和角色重新進行選擇,最終以個性化、網路化的方式呈現於大眾。為了能夠將所了解到的新聞信息通過鏡頭告訴觀眾,常以新聞采訪、後期配音以及視頻拍攝等方式來呈現,這種呈現方式對於雙方來說都有著特別的意義。通過拍攝短視頻的形式進行電視新聞的傳播,增強新聞的現場性、互動性,進而達到更加理想的傳播效果,既體現了電視新聞的原創性、真實性與完整性,推動電視新聞傳播的一體化發展,又保留了電視新聞傳播的優勢。相對於其他新聞傳播媒介而言,電視新聞在公信力方面占據較大的優勢。
1.2運用蒙太奇思維的現實意義
所謂蒙太奇思維,主要指的是一種手法,這種手法體現在對聲音與畫面等因素的處理與選擇上,電視新聞剪輯中蒙太奇表現方式的有效運用,能夠將新聞信息對受眾的引導作用發揮得淋漓盡致。從另一種程度上來講,若要從根本上給受眾營造強烈的真實感與現場感,就要將新聞現場畫面呈現於觀眾,對受眾在心理與思想上形成一種引導,這也是利用蒙太奇思維最根本的目的。在電視新聞語言中,新聞傳播最核心的手法就是運用蒙太奇思維,新聞傳播的主要目的是通過不斷改變觀察者的視點,以最佳的視覺效果對新聞信息進行敘述,而蒙太奇思維就是為之服務的。通常,觀眾對電視新聞視頻畫面的表達方式具有一定的影響,並且單純的視頻傳播不足以滿足媒體與觀眾在思想層面的溝通,需在視頻後期結合音頻製作,使新聞更具形象性與生動性,而蒙太奇的思維方式能夠在某種程度上充分滿足以上條件。
2、蒙太奇思維在電視新聞中應用的必要性
當一熱點事件發生後,電視調查節目對深度新聞的報道,需深入新聞現場對新聞事實進行挖掘,通過廣泛的調研和采訪,詳細報道事件的來龍去脈。在此種突發性新聞事件的挖掘過程中,運用蒙太奇思維,對事件發生畫面的鏡頭進行分切組接處理,極大地減少了記者新聞取證以及采訪過程中所需要的時間,簡明扼要、表述准確、邏輯清晰的將新聞事件進行呈現。但是,電視深度調查節目對自身的定位,是其不同於其他類型電視節目的一個重要特徵,主要是對社會思想的實踐指導與內涵反映,一般所佔篇幅較長。由此可見,在電視深度調查節目中蒙太奇思維的靈活運用,對於電視節目整體呈現效果以及報道質量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而鑒別蒙太奇思維運用是否成功,就在於受眾的觀看效果,若觀眾因精彩的電視新聞節目,而拋棄時間的觀念,則證明電視新聞剪輯將蒙太奇手法發揮得淋漓盡致。利用蒙太奇手法通過鏡頭分切組合,將電視新聞信息與觀眾感受結合起來,二者相互影響,最終實現「1+1>2」的效果,使傳統單一的鏡頭產生不同的畫面效果。此外,蒙太奇思維在電視深度調查節目中的應用,可以藉助特定的意象表達特定的寓意或者創造出特定的意境,使得電視深度調查節目更易產生深刻的思想內涵。
3、電視新聞剪輯中蒙太奇思維的運用
3.1在電視畫面時序關繫上蒙太奇
思維的應用挖掘新聞事實中的各種故事元素,將有效的新聞通過整合呈現出能夠引起受眾注意的新聞信息。在實際編輯過程中,電視新聞在不同地方潛藏著各式各樣的問題。例如,如何協調新聞畫面中邏輯與時間兩種層面上的順序性。但通常某個新聞事件,需要報道新聞事實,就必須保證各信息或者信息傳播過程,能夠按照一定的順序和邏輯進行表現,不能單純地依靠采編人員視頻采訪的先後順序來進行編排,因為這會導致所需要采訪順序對事件本身發生順序產生嚴重的影響,進而直接影響新聞信息的傳播效果。因此,在新聞時間的邏輯順序和時間順序的安排上,在新聞信息傳播時要遵從一定的邏輯順序,在新聞報道中重點揭示新聞事件呈現出的傳播特點,保證對事件發生的各環節內容熟練、完整清晰等進行表達。合理使用蒙太奇思維,在時空順序和邏輯順序上進行平衡,在新聞表達的過程中,將電視新聞畫面進行分組,對於不同組別的新聞畫面進行邏輯順序的拆分和組合,最終呈現出更加全面、邏輯更加縝密的電視新聞內容。
3.2電視新聞採制過程中蒙太奇思維的應用
電視新聞采訪的過程也是拍攝的過程,蒙太奇思維在其中的運用,就是采訪、拍攝的展現過程。而新聞記者作為新聞傳播過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需集中思維,全面思考采訪的細節、步驟以及內容,並需要考慮畫面構圖、聲畫組合以及畫面組合等,對新聞事件在空間和時間上有完整的認識和把握。從宏觀角度上來看,蒙太奇手段的運用是建立在記者以及采訪人員對新聞事件的宏觀把握和細節延伸角度上的,充分融合新聞事件中的各類分散性元素,更好地實現了對報道對象整體真實面貌以及事件發展變化的呈現,加深觀眾對事件或人物的印象,使觀眾產生強烈的共鳴,從而達到良好的電視新聞報道效果。
3.3同期聲處理過程中蒙太奇思維的應用
在電視新聞中運用同期聲可以增強新聞的真實感、受眾的參與感、聲音的節奏感、畫面的立體感。在運用同期聲時將蒙太奇思維穿插於其中,處理好兩者之間的關系。在電視新聞後期的新聞畫面處理中,採用同期聲和後期電視新聞配音來輔助傳達信息,例如,在電視新聞畫面的播放過程中,可以將畫面中所呈現的新聞內容、同期聲以及畫外音等多種元素相結合,能夠明確地對各個過程在功能上進行明確的劃分,新聞現場的聲音通過同期聲進行真實全面再現,而新聞現場所發生的內容主要是由畫外音進行實際的描述。這種同期聲輔助後期畫外音共同表達的方式,是蒙太奇思維的一種運用方式。
4、結語
在現代社會,新聞媒介依然具有強大的影響力和號召力,掌握著社會話語權的媒介通過傳輸信息、評論事件,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大眾的精神去向以及價值觀念。電視新聞剪輯中蒙太奇思維方式的有效應用對新聞的傳播具有十分重要的影響,不但能夠輕而易舉地將所涉及的全部素材囊括其中,也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對新聞事件本身進行全面、細致的描述,激發觀眾對事件後續發展過程的聯想。蒙太奇思維在電視新聞剪輯中的運用能夠對整個事件報道及信息傳播的節奏進行適當的調整、有效控制觀眾復雜多變的情緒,向觀眾拋出更多的懸念,創造事件自身特有的意境,增強新聞事件的真實感。在電視新聞的製作過程中,需合理利用蒙太奇思維方式的優點,以更加飽滿、生動的情節,對畫面進行填充,增強新聞畫面的現場感與真實感。在電視新聞剪輯時運用蒙太奇思維,積極開展探索創新,引導觀眾多角度辯證地看待問題,根據受眾的注意焦點將蒙太奇思維與電視新聞的剪輯充分融合。
參考文獻:
[1]劉曲雁.試論電視新聞的蒙太奇藝術[J].武漢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2(2):369-370.
[2]孫繼海,崔艷霞.淺談蒙太奇意識在電視新聞剪輯中的應用[J].山西科技,2014(4):145-146,149.
[3]張薇.蒙太奇理念在電視新聞編輯中的應用研究[J].新聞傳播,2014(12):176-177.
[4]尉增.淺談蒙太奇在電視新聞中的應用[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下),2015(7):136-138.
[5]劉曲雁.試論電視新聞的蒙太奇藝術[J].武漢工程技術職業學院學報,2012(2).
;④ 蒙太奇手法電影舉例有哪些
《公民凱恩》(Citizen Kane)中一樣,有多個正在印刷的報紙鏡頭(紙張在滾筒之間移動的多個分層鏡頭,從印刷機末端脫落的紙張,一名新聞工作者正在看報紙)和放大到屏幕的標題告訴任何需要告訴。
在典型的鐵路蒙太奇中,鏡頭包括引擎沖向攝像機,巨大的引擎輪在屏幕上移動,以及隨著目的地標志填滿屏幕而駛過攝像機的長火車。
蒙太奇相對於長鏡頭電影表達方法,它通過將一系列不同地點、不同距離、角度不同、不同方法拍攝的多個攝影下來的短鏡頭組合使用來編輯成一部有情節的電影。
憑借蒙太奇的作用,電影享有了時空上的極大自由,甚至可以構成與實際生活中的時間空間並不一致的電影時間和電影空間。蒙太奇可以產生演員動作和攝影機動作之外的「第三種動作」,從而影響影片的節奏和敘事方式。蒙太奇除了在電影中,還在視覺藝術等衍生領域被廣為運用。
發展
1895年剛剛誕生的電影(如《火車進站》),完全沒有剪輯。因此遭到質疑:為什麼花錢去看日常生活可以看到的畫面。於是埃德溫·波特便藉此創造了電影剪輯。戴維·沃克·格里菲思為電影藝術建立了完整體系。
但把這一體系變成真正理論的是蘇聯的謝爾蓋·愛森斯坦。他提出蒙太奇理論,主張以一連串分割鏡頭的重組方式,來創造新的意義,例如艾森斯坦在《波坦金戰艦》里,將一頭石獅子與群眾暴動重復交叉剪輯在一起,製造出無產階級起義的暗示性意義。此外,除了以上所說的影像蒙太奇之外,還有「音響蒙太奇」。
蒙太奇的另一位重要理論家是庫里肖夫,為了弄清蒙太奇的並列效應,做了著名的鏡頭剪接實驗(庫里肖夫實驗),他發現了「庫里肖夫效應」與「創造性地理」。
從1930年代到50年代,蒙太奇鏡頭常常結合大量的短鏡頭和特殊的光學效果(褪色、溶解、分割屏幕、雙曝光和三曝光)舞蹈和音樂。
⑤ 什麼是蒙太奇,列舉一部蒙太奇影片中的運用
《21克》的蒙太奇手段就很精妙
蒙太奇,是電影構成形式和構成方法的總稱。
蒙太奇——是法語montage的譯音,原是法語建築學上的一個術語,意為構成和裝配。後被借用過來,引申用在電影上就是剪輯和組合,表示鏡頭的組接。
簡要地說,蒙太奇就是根據影片所要表達的內容,和觀眾的心理順序,將一部影片分別拍攝成許多鏡頭,然後再按照原定的構思組接起來。一言以蔽之:蒙太奇就是把分切的鏡頭組接起來的手段。
由此可知,蒙太奇就是將攝影機拍攝下來的鏡頭,按照生活邏輯,推理順序、作者的觀點傾向及其美學原則聯結起來的手段。首先,它是使用攝影機的手段,然後是使用剪刀的手段。
當然。電影的蒙太奇,主要是通過導演、攝影師和剪輯師的再創造來實現的。電影的編劇為未來的電影設計藍圖,電影的導演在這個藍圖的基礎上運用蒙太奇進行再創造,最後由攝影師運用影片的造型表現力具體體現出來。
在電影的製作中,導演按照劇本或影片的主題思想,分別拍成許多鏡頭,然後再按原定的創作構思,把這些不同的鏡頭有機地、藝術地組織、剪輯在一起,使之產生連貫、對比、聯想、襯托懸念等聯系以及快慢不同的節奏,從而有選擇地組成一部反映一定的社會生活和思想感情、為廣大觀眾所理解和喜愛的影片,這些構成形式與構成手段,就叫蒙太奇。
綜上所述,可見電影的基本元素是鏡頭,而連接鏡頭的主要方式、手段是蒙太奇,而且可以說,蒙太奇是電影藝術的獨特的表現手段。
既然一部影片的最小單位是鏡頭,那麼,這電影的基本元素——鏡頭,究竟是什麼呢?它和蒙太奇又有什麼關系呢7我們知道,鏡頭就是從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焦距、用不同的時間一次拍攝下來,並經過不同處理的一段膠片。實際上,從鏡頭的攝制開始,就已經征使用蒙太奇手法了。
就以鏡頭來說,從不同的角度拍攝,自然有著不同的藝術效果。如正拍、仰柏、俯拍、側拍、逆光、濾光等,其效果顯然不同。就以本同焦距拍攝的鏡頭來說,效果也不一樣。比如遠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寫、大特寫等,其效果就不一樣。再者,經過不同的處理以後的鏡頭,也會產生不同的藝術效果。加之,由於空格、縮格、升格等手法的運用,還帶來種種不同的特定的藝術效果。再說,由於拍攝時所用的時問不同,又產生了長鏡頭和短鏡頭,鏡頭的長短也會造成不同的效果的。
同時,在連接鏡頭場面和段落時,根據不同的變化幅度、不同的節奏和不同的情緒需要,可以選擇使用不同的聯接力法,例如談、化、劃、切、圈、掐、推、拉等。總而言之,拍攝什麼樣的鏡頭,將什麼樣的鏡頭排列在一起。用什麼樣的方法連接排列在一起的鏡頭,影片攝制者解決這一系列問題的方法和手段,就是蒙大奇。如果說畫面和音響是電影導演與觀眾交流的「語匯」,那麼,把畫面、音響構成鏡頭和用鏡頭的組接來構成影片的規律所運用的蒙太奇手段,那就是導演的「語法」了。
對於一個電影導演來說,掌握了這些基本原理並不等於精通了「語法」,蒙太奇在每一部影片中的特定內容和美學追求中往往呈現著千姿百態的面貌。
蒙太奇對於觀眾來說,是從分到分。對於導演來說,蒙太奇則先是由合到分,再分切,然後又由分到合,即組合。分切的最小單位是鏡頭,因此導演應寫出分鏡頭劇本。作為觀眾,應當怎樣從蒙太奇的角度來鑒賞導演的藝術呢?說到底,蒙太奇是導演用來講故事的一種方法;聽的人總希望故事講得順揚、生動,富有感染力又能調動起觀眾的聯想,引起觀眾的興趣,這些要求完全適用於蒙太奇。觀眾不僅僅滿足於弄清劇情校概。或一般地領悟到影片的思想意念,而是要求清晰而流暢地感知影片敘述流程的每一個環節和細部,—部影片的蒙太奇首先應讓觀眾看懂。
現在,一部當代的故事影片,一般要由五百至一千個左右的鏡頭組成。每一個鏡頭的景別、角度、長度,運動形式,以及畫面與音響組合的方式,都包含著蒙太奇的因素。可以說,從鏡頭開始就已經在使用蒙太奇了。與此同時,在對鏡頭的角度、焦距、長短的處理中,就已經包含著攝制者的意志、情緒、褒貶、匠心了。
在鏡頭間的排列、組合和聯接中,攝制者的主觀意圖就體現得更加清楚。因為每一個鏡頭部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對形態必然和與它相連的上下鏡頭發生關系,而不同的關系就產生出連貫、跳躍、加強、減弱,排比、反襯等不同的藝術效果。另一方團,鏡頭的組接不僅起著生動敘述鏡頭內容的作用,而且會產生各個孤立的鏡頭本身未必能表達的新含義來。格里菲斯在電影史上第一次把蒙太奇用於表現的嘗試,就是將一個因在荒島上的男人的鏡頭和一個等待在家中的妻子的面部特寫組接在一起的實驗,經過如此「組接」,觀眾感到了「等待」和「離愁」,產生了一種新的、特殊的想像。o又加,把一組短鏡頭誹列在一起,用快切的方法來連接,其藝術效果,同一組的鏡頭排列在一起,用「淡」或「化」的方法來連接,就大不一樣了。
再如,把以下A、B、C三個鏡頭,以不同的次序連接起來,就會出現不同的內容與意義。
A,一個人在笑; B、一把手槍直指著;C、同一的人臉上露出驚俱的樣子。
這三個特寫鏡頭,結觀眾什麼樣的印象呢?
如果用A—B—C次序連接,會使觀眾感到那個入是個懦夫、膽小鬼。現在,鏡頭不變,我們只要把上述的鏡頭的順序改變一下,則會得出與此相反的結論。
C、一個人的臉上露出院俱的樣子,B、一把手槍直指著;A、同一的人在笑。
這樣用C—B—A的次序連接,則這個人的臉上露出了驚懼的樣子,是因為有一把手槍指著他。可是,當他考慮了一下,覺得沒有什麼了不起,於是,他笑了——在死神面前笑了。因此,他結觀眾的印象是一個勇敢的人。
如此這樣,改變一個場面中鏡頭的次序,而不用改變每個鏡頭本身,就完全改變了一個場面的意義,得出與之截然相反的結論,收到完全不同的效果。
這種連貫起來的組織相排列,就是運用電影藝術獨特的蒙太奇手段,也就是我們所講的影片的結構問題。從上面的例子,我們可以看出這種排列和組合的結構的重要性,它是把材料組織在一起表達影片的思想的重要手段。同時。由於排列組合的不同,也就產生了正、反,深、錢,強、弱等不同的藝術效果。
蘇聯電影大師愛森斯坦認為,A鏡頭加B鏡頭,不是A和B兩個鏡頭的簡單綜合,而會成為C鏡頭的嶄新內容和概念。他明確地指出:「兩個蒙太奇鏡頭的對列不是二數之和,而更象二數之積——這一事實,以前是正確的,今天看來仍然是正確的。它之所以更象二數之積而不是二數之和,就在於對排列的結果在質上(如果願意用數學術語,那就是在」次元「上)水遠有別於各個單獨的組成因素。我們再回到上述的例子。婦人——這是一個畫面,婦人身上的喪服——這也是一個畫面;這兩個畫面都是可以用實物表現出來的。而由這兩個畫面的對列所產生的『寡婦』,則已經不是用實物所能表現出來的東西了,而是一種新的表象,新的概念,新的形象。」
由此可見,運用蒙太奇手法可以使鏡頭的銜接產生新的意義,這就大大地豐富了電影藝術的表現力,從而增強了電影藝術的感染力。關於這個向題,我們還可以從物理學上的一個現象得到極大的啟發:眾所周知,炭和金剛石這兩種物質。就其分子組成來講是的相同的。但一個出奇的鬆脆,一個則無比的堅硬,為什麼附科學家研究的結果證明:是因為分子排列(品格結構)不同而造成的。這就是說,同樣的材料,由於排列不同,可能產生如此截然相反的結果,這實在發人深思了。
匈牙利電影理論家貝拉。巴拉茲也同樣指出:「上—個鏡頭一經連接,原來潛在於各個鏡頭里的異常豐富的含義使象電火花似地發射出來。」可見這種「電火花」似的含義是單個鏡頭所「潛在」的為人們所未察覺的,非要在「組接」之後,才能讓入們產生一種新的、特殊的想像。我們所講的蒙太奇,首先是指的這種鏡頭與鏡頭的組接關系,也包括時間和空間、音響和畫面、畫面和色彩等相互間的組合關系。以及由這些組接關系所產生的意義與作用等。
總之,「蒙太奇就是影片的連接法,整部片子有結構,每一章、每一大段、每一小段也要有結構,在電影上,把這種連接的方法叫做蒙太奇。實際上,也就是將一個個的鏡頭組成一個段,再把一個個的小段組成一大段,再把一個個的大段組織成為一部電影,這中間並沒有什麼神秘,也沒有什麼訣竅,合乎理性和感性的邏輯,合乎生活和視覺的邏輯,看上去『順當』、『合理』、有節奏感、舒服,這就是高明的蒙太奇,反之,就是不高明的蒙太奇了。」再沒有如此深入淺出、通俗易懂地對蒙太奇的說明與闡述了。
21克中的三位主角的不同時間的經歷穿插進行,使得電影情節布拖沓,富有節奏感。剛看的時候會覺得比較混亂,但看了一會就可以理出電影的主線,主角最後的命運歸宿,也在影片的發展中講述給觀眾。贊嘆導演的功力。
P.S.了解蒙太奇,我推薦這部影片,不過最好看兩遍。
內容多了點,但希望是你所想要的。
⑥ 什麼是蒙太奇手法
早期,montage一詞是建築術語,後來引申為「結構、組裝」,最後被表示為電影的剪輯手法。
而對蒙太奇手法最簡單的理解是 :把兩個毫不相關的鏡頭剪輯在一起,可以表現出第三種含義。在視覺上給觀影者沖擊也在理解上給觀影者賦予更大的空間和想像。
如今,蒙太奇深受追捧,種類繁多。主要有兩大類別:敘事蒙太奇和表現蒙太奇。
敘事蒙太奇又分為:平行/交叉蒙太奇、連續蒙太奇、顛倒蒙太奇。
表現蒙太奇分為:積累蒙太奇、隱喻蒙太奇、對比蒙太奇、重復蒙太奇。
從文字可以看出,敘事蒙太奇是根據整個故事的完整性以時間或因果的關系將故事拆分又以片段的效果連接起來。而表現蒙太奇則沒有時間因果的限制,以超強的表現力,視覺沖擊,場景控制,情節的表現突出電影的內涵。
平行/交叉蒙太奇是以兩個故事線平行表現但兩者看似沒有相關,比如《羅拉快跑》這部電影。
故事一直在重復羅拉從家裡跑出門到找到男友。(此處重復蒙太奇)而另一邊,羅拉父親的情人在逼他離婚,和羅拉那邊是兩條同時異地的故事線。
同時《羅拉快跑》中也運用了隱喻蒙太奇。影片的開始,是羅拉在家中接到電話,鏡頭給了電話特寫。
還有電視里倒塌的塔羅牌
房子外的取景
電話、時鍾、倒塌了的塔羅牌、紅色,幾個看似毫不相關的場景表現出了一種急迫、危險的節奏,給觀影者一種緊張感。
而同時大量運用蒙太奇的電影還有《夢之安魂曲》。
《夢之安魂曲》電影是表現蒙太奇的典例。這部電影大量運用了蒙太奇手法。人物不斷服用葯物的鏡頭重復出現。
這是一部表現癮君子一步一步走向滅亡的電影,強有力的音樂節奏和強節奏的片段轉換,扭曲的畫面和濃厚的色彩感沖擊,令人頭暈目眩,想分析蒙太奇手法可以觀看此影片。
⑦ 蒙太奇手法電影舉例有哪些
蒙太奇手法電影舉例有:《記憶碎片》、《戰艦波將金號》、《美國往事》、《紅辣椒》、《霸王別姬》。
《記憶碎片》入手分析諾蘭電影的敘事脈絡,並以《記憶碎片》展開對電影剪輯的探討。從1925年《戰艦波將金號》「敖德薩階梯」出發回顧近百年電影史的電影人利用光影帶來的奇思妙想。
體會瑟吉歐·萊昂在《美國往事》中如何用顛倒蒙太奇用4小時講述「面條」50年的時光;今敏如何在《紅辣椒》中利用交叉蒙太奇轉化時空;陳凱歌在《霸王別姬》中如何用聲音蒙太奇展現內心世界。
從盧米埃爾兄弟發明電影以來,導演一直嘗試利用景深鏡頭和場面調度連續拍攝的長鏡頭攝制影片。這樣拍攝的影片雖然可以保持劇情空間的完整性和真正的時間流程,但是也將電影局限於某一時間、某一場景。
隨著無數電影人的探索,蒙太奇這一電影手法出現了。蒙太奇一詞為法語,本意為建築中所用的腳手架。1920年代的蘇聯電影製作者發現的「蒙太奇」理論是:把兩個鏡頭剪輯到一起可以產生出第三種含義。
這兩個鏡頭剪輯在一起產生出的第三種含義,無論從效果和從情緒感染力來說,都遠遠勝過原來那兩個鏡頭簡單疊加。從此電影的意義不在局限於一個鏡頭本身,而是鏡頭與鏡頭之間的沖撞。
蒙太奇原指影像與影像之間的關系而言,有聲影片和彩色影片出現之後,在影像與聲音(人聲、音響、音樂),聲音與聲音,彩色與彩色,光影與光影之間,蒙太奇的運用又有了更加廣闊的天地。蒙太奇的名目眾多,迄今尚無明確的文法規范和分類,但電影界一般傾向分為敘事的、抒情的和理性的(包括象徵的、對比的和隱喻的)三類。
⑧ 電影中蒙太奇手法的概念和分類是什麼
概念:蒙太奇(Montage)在法語是「剪接」的意思,但到了俄國它被發展成一種電影中鏡頭組合的理論,在塗料、塗裝行業蒙太奇也是獨樹一幟的藝術手法和自由式塗裝的含義。
當不同鏡頭拼接在一起時,往往又會產生各個鏡頭單獨存在時所不具有的特定含義。寫作時採用這種方法寫作的方式也叫蒙太奇手法。
分類:蒙太奇大的方面可以分為表現蒙太奇和敘事蒙太奇,其中又可細分為平行蒙太奇、交叉蒙太奇、重復蒙太奇 、連續蒙太奇 、抒情蒙太奇、心理蒙太奇 、隱喻蒙太奇 、對比蒙太奇 、雜耍蒙太奇、反射蒙太奇、思想蒙太奇。
(8)音樂蒙太奇手法電影舉例擴展閱讀:
蒙太奇的功能主要有:
通過鏡頭、場面、段落的分切與組接,對素材進行選擇和取捨,以使表現內容主次分明,達到高度的概括和集中。
引導觀眾的注意力,激發觀眾的聯想。每個鏡頭雖然只表現一定的內容,但組接一定順序的鏡頭,能夠規范和引導觀眾的情緒和心理,啟迪觀眾思考。
創造獨特的影視時間和空間。每個鏡頭都是對現實時空的記錄,經過剪輯,實現對時空的再造,形成獨特的影視時空。
⑨ 什麼是蒙太奇的拍攝手法
蒙太奇拍攝手法是什麼意思解釋如下:
蒙太奇原意為構成裝配,是用在建築學的術語,後又在電影發明後在法語中引申為「剪輯」。在電影中同樣的幾個鏡頭,不同的拼接,可以表達出不同的含義。那蒙太奇就是將鏡頭通過拼接,更加直觀的表現電影故事,比如在講述某個人的思維做事都不被人理解的時候,可以通過回憶,可以穿插小時候因為某些事情造成這個人的性格發生變化,在最後再敘述故事發展原因,使觀眾有種豁然開朗的感受。這樣也能讓電影更加有層次感和表現力,如果不使用蒙太奇手法,則是某個人小時候因為某件事造成了性格缺陷,後做人做事不被人理解。這樣的電影,會很平淡,沒有起伏,沒有張力,觀眾看起來也會沒意思。現在蒙太奇的表現手法也是多種多樣,生活中也處處蒙太奇。
拍最早的電影時,一卷膠片往往不夠拍攝一部電影,在將膠片拼接時,發現膠片可以剪開、再用葯劑黏合,通過拼接還能表現不同的效果,蒙太奇由此誕生。蒙太奇的誕生,極大的促進了電影的發展,擺脫了舞台劇敘述表現手法的束縛,更多的拍攝技巧通過剪輯,有了更加有張力的展現。
⑩ 經典的運用蒙太奇手法的電影請介紹下.
1、《飛屋環球記》
中卡爾和艾莉的婚後生活片段雖然只有短短五分鍾,但卻成為電影史上最動人的場景之一,其實這和音樂蒙太奇的運用有很大關系。當響起音樂,觀眾腦袋裡都是慢慢的幸福。
(10)音樂蒙太奇手法電影舉例擴展閱讀
蒙太奇具有敘事和表意兩大功能,據此,我們可以把蒙太奇劃分為三種最基本的類型:敘事蒙太奇,表現蒙太奇,理性蒙太奇。前一種是敘事手段,後兩類主要用以表意。在此基礎上還可以進行第二級劃分,具體如下:
敘事蒙太奇這種蒙太奇由美國電影大師格里菲斯等人首創,是影視片中最常用的一種敘事方法,它的特徵是以交代情節、展示事件為主旨,按照情節發展的時間流程、因果關系來分切組合鏡頭、場面和段落,從而引導觀眾理解劇情。這種蒙太奇組接脈絡清楚,邏輯連貫,明白易懂。
表現蒙太奇 表現蒙太奇是以鏡頭對列為基礎,通過相連鏡頭在形式或內容上相互對照、沖擊,從而產生單個鏡頭本身所不具有的豐富涵義,以表達某種情緒或思想。其目的在於激發現眾的聯想,啟迪觀眾的思考。
理性蒙太奇 讓·米特里給理性蒙太奇下的定義是:它是通過畫面之間的關系,而不是通過單純的一環接一壞的連貫性敘事表情達意。理性蒙太奇與連貫性敘事的區別在於,即使它的畫面屬於實際經歷過的事實,按這種蒙太奇組合在一起的事實總是主觀視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