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飛越瘋人院》觀後感
[《飛越瘋人院》觀後感]
看完這部片子,讓我想起了以前看過的《肖申克的救贖》,他單槍匹馬,孤單英雄,逃離了監獄,《飛越瘋人院》觀後感。我記得有句台詞說,有一種鳥兒你是囚禁不住的,它們註定飛得很高。後來看到另外的他在監獄里的同伴,被關五十年之後釋放了,最後他弔死在出獄後的客房裡。他已經適應了那種生活模式,他無法獨自面對五十年沒有見過的真實的別人的生活,他找不到意義,他無可選擇。外界的美好生活對於他是沒有意義的。
和《飛越瘋人院》里的齊弗一樣,當麥墨菲勸他離開瘋人院的時候,他不走,後來知道是因為他父親的陰影,他父親是個強壯的人,但是太強了人們憎恨他,有一次他喝酒後進入森林就再也沒有出來過。喝酒總是會誤事的,小說里,電影里,無不如此。當你要保證一件事情萬無一失的時候,還是自己遠離酒精比較好。麥墨菲在被真正電成精神病以後,生命對於他已經終結了吧,那麼一個喜歡講笑話,那麼喜歡幫助別人,那麼一個有勇氣又聰明的人。最後的結局,他死了,或許是個好事,活著總是被人折磨。冷漠之中,讓人有點欣慰的是,齊弗感到自己的力量了,終於砸破了窗子走向透著幽藍的黎明。力量來自自我認可,自我信任,毫無疑問。可是力量最初的來源是他的朋友,那個勇敢的朋友,麥墨菲。在不知所措的時候,總要有個人活的很閃亮,讓你感到溫暖,讓你感到希望。因為有這樣的人,再單調的生活或許有一絲可能在未來可以改變的希望,盡管此時碌碌無為。力量是傳道者是精神的導師,不管自己後來的結果如何,對身邊的人的意義多於對自己的意義。多麼可悲,一個人的努力反而葬送了自己;又多麼可喜,別人通過他的努力找到了意義。人群中總有那麼一兩個人,他們與眾不同,他們思想奇特,他們自由樂觀,他們敢於行動,最後他們征服了人心。當他們生命隕落的時候,世界對他們是沒有意義的,但是他們對世界意義重大,或許一個時代就是因為那麼一兩個人,一個地方就是因為那麼一兩個人,而有歷史的厚重,而有生命的沉澱,觀後感《《飛越瘋人院》觀後感》。
對比那這兩個片子,都是逃離,身處其中的人們,背景各異,想法不同。有人根本不敢逃離,自己將自己關在瘋人院逃避現實,盡管知道遭受非人所承受的痛苦,而且也總是會有那麼殘忍的暴力和組織,也總是有一些道貌岸然冷酷無比的人,自殺給人的震驚遠沒有帶給自己希望有力量。有人死在逃離的途中,就像麥墨菲,他本該自己走的,因為已成的事實挽回不了,也不是殺死一個冷酷的人所能解決的。有人逃離了,爭取到了本該有的幸福生活。有人逃離了,反而更加痛苦。
不管是監獄,還是瘋人院,其實我們總是處在其中,時時刻刻都處在其中。生活的圈子如何不是一個監獄。我們習慣了現在常有的東西,事物,我們不願做改變,《安妮日記》里讓我印象深刻的一句話是,或許不改變比較容易吧,人們即使抱怨現在的生活,但總是既有的生活讓自己來得自在。是的,想反叛終於是沒有反叛的勇氣,和決心。或許是因為對自己的能力沒有信心,或許是對改變以後的生活沒有信心,恐怕難以習慣。習慣是個多麼微妙的東西,但是它又掌控著你的生命,一點一滴的細節組成生活的全部,而習慣,就像一個惡魔或死神,在冥冥之中引導和
滲透。監獄的外圍就是習慣,自己的習慣,不管是處理關於別人的事情的習慣,還是處理關於自己的事情的習慣。那是一個監獄,鐵絲網就是周圍人的閑言碎語,誹謗嘲諷。冷酷的守衛就是自己的決心和聰明,因為能囚禁住你的只有你自己的心,如此而已。監獄是如此真實的存在,而你的心又是如此的堅硬和不明不白的執著。
心靈的自由或許是一輩子都做不到的事,現在的我,感到不快樂不自由。我常常說是因為找不到自己的緣故,可是我為什麼找不到自己呢?
我們也都處在瘋人院之中,身邊的人不是真的都是瘋子,自己冠以自己瘋子的名義似乎就能比以前活得好些,但是事實是,即使對世界假裝,也欺騙不了自己的內心。麥墨菲帶他們出去釣魚的時候,都是很盡興,不是嗎?所謂的快樂,所謂的意義也並不只是瘋狂,那是表面上的,我相信他們的內心一定受到震撼了,只是還沒有那個最後決定逃離的力量。就像比爾,生活是自己的,卻讓自己心裡的枷鎖將自己逼死了,如果一種痛苦能讓人拋開所有的自由和幸福,那麼死也未免不是一個好的選擇,因為生活已經被禁錮,別無選擇,也別無幸福可言。當身邊的人都裝瘋的時候,清醒的人感到逃離的必要了。成功與否又是另外一回事。當麥墨菲沒有抬起那沉重的水箱時,他對那些看把戲的人說了一句:至少我試過了。你可知道有多少人有嘗試的勇氣嗎?後有人做到了,那不能不說是對僵硬的制度、無情的人們的無言的諷刺。尋找生活的出口,或許不在這里,那會是在哪裡?保持清醒是件艱苦的事,當你和身邊的人所關注的東西不同,所注意的方向相反時。給自己一個肯定,你會有同伴的,他和你一樣在探索,或許就在身邊。
看了所有的故事,不知道成功與否的定義,甚至意義。但是可以肯定的一點是,幸福就是,永不停息的尋找,永不放棄希望。結局會降臨到每個人身上,有人逃離了,獲得塵世的幸福,有人犧牲了,死在獲得塵世的幸福的路上,但是活在自己的幸福里。個人與塵世並沒有什麼不可分割,幸福千萬種,你要的種可能,除非你自己親手去追求。路在腳下展開,幸福之花開滿路的兩邊。
〔《飛越瘋人院》觀後感〕隨文贈言:【人生舞台的大幕隨時都可能拉開,關鍵是你願意表演,還是選擇躲避。】
『貳』 《飛越瘋人院》經典影評
《飛越瘋人院》經典影評
《飛越瘋人院》這部影片通常的理解是:精神病院是制度森嚴冰冷強權的社會縮影,護士長拉齊德是體制秩序的執行者,麥克默菲是反體制的代表。在這種視角理解下,影片所描述的就是被社會拋棄 的人們的反抗斗爭。影片諷刺的是西方社會的非人性化。由此,影片被譽為70年代社會電影的代表作。但這部優秀影片還有更多可以揣度的空間.我們這里從精神 分析的人格結構理論出發來重新闡釋一下這一影片的主題。
為此,我們需要先簡單介紹一下由弗洛伊德在1923年提出的本我、自我、超我三重人格結構理論。先 來看本我,本我是人生下來時的心理狀況。由原始的本能能量組成。它不斷要求滿足,而且是立即的無條件的即時滿足,不問時機是否合宜。在它的要求滿足上沒有 「是」或「非」的概念;或者說,本我不懂得價值判斷,它無所謂善惡,也沒有道德感。木我遵循的是快樂原則,在本我世界裡,尋求歡樂和躲避痛苦是惟一重要的 兩個作用,本我不會思維,它只有願望和行動。再來看自我。自我由本我分化而來,其能量也來自於本我,與本我不同,自我是理智的,它遵循現實原則,它只在現 實允許快樂的情況下才去滿足快樂,在通過非直接的方式來使本我的願望得到滿足的同時,本我的能量逐漸轉入自我。自我在從本我那裡獲得足夠的能量時,它會將 這些能量用來完成更多的事情,如發展感知、注意、學習、記憶、判斷等,我們還將看到自我一項更重要的任務。即把本我、自我與超我整合在一起.使之融合為一 個統一的、組織良好的整體。最後看一下超我,在兒童長人的過程中,父母會向兒童灌輸一些傳統價值觀和社會理想.會告訴兒童哪些該做。哪些不該做,這些被內 化而形成人格結構中的超我,超我出現後,就取代了父母的力量,並採用以往父母對付孩子的同樣方法監視、指導和威脅自我。超我是人格中道德的維護者。這個結 構告訴人什麼是合乎道德,什麼是不合乎道德的,如果說本我是進化的產物,是人的生物稟賦的心理代表,如果說自我是人與客觀現實之間相互作用的結果,那麼超 我可以說是社會活動的產物。
現在我們來看看影片中幾個主要人物的隱喻意。
在我們看來.男主人公麥克默菲可看作人格中本我的隱喻. 麥克默菲從農場送到精神病院的原因是:有暴力傾向,經常打架,因斗毆至少關押過5次;濫交,與未成年少女性交;上課時嚼U香糖等。這些行為可看作本我中的 本能的表現。更有趣的是他對此的看法:他不知道為什麼會被送到精神病院,對暴力傾向的指控他認為是誹謗,對與未成年少女性交的事,他完全承認,但並不認為 不應該。「當你看到那樣的人……就那樣在你眼前,我一點都不認為那有什麼不對。」「沒有一個男人能抵擋住那種誘惑。而他們卻要因為這樣的原因把我投進 監獄,告訴我我是個瘋子,我實在搞不懂。」「如果那樣是瘋了的話,真不知道在街上走路算不算瘋。」簡單說,在人們看來一些違反道德、悖於常理的事情在他看 來一點也不覺得這樣做有什麼不對的地方。「自己一點也不認為自己的腦子有問題」。
如果用本我的假設來解釋麥克默菲就變得很自然。因為對本我來 說,沒有道德標准,沒有對錯與是非,只有即時性的滿足。另外提到他逃避工作,對工作不滿.很懶也可對應木我尋求快樂,逃避痛苦的快樂至上原則,我們還可通 過影片中看球賽的情節找到一個有趣的證據.麥克默菲向拉齊德護士長提出看全圍壘球賽的要求遭遇拒絕後.獨自一人惱怒地坐在電視機前,突然麥克默菲對著電視 機像個體育欄目主持人一樣開始為球賽點評起來,原本已經散退的人群陸續重新聚在一起,人家對著電視機一起為球賽歡呼吶喊,而當鏡頭轉向 電視機時,觀眾看到的仍是一個未接通電源的屏幕。也就是說.麥克默菲扮球賽解說員向病人們解說一場並不存在的球賽.我們從本我角度可做如下理解:本我有靠 想像、幻想、幻覺體驗及做夢來滿足慾望的神奇威力。對本我而言,它能在想像中獲取滿足,獲取快樂。
在我們的理解中,影片中的酋長代表的是自 我.我們從酋長與麥克默菲的關系入手來說明這一點。影片中展現出酋長與麥克默菲具有最為親近的關系.麥克默菲進入醫院時遇到的第一個病人是酋長。當時的酋 長是又聾又啞。後來,酋長幫麥克默菲打架後,影片忽然告訴觀眾說:酋長其實並不聾也不啞。對此,有兩種思考途徑:一可以考慮為一個個體在生命最初的時候, 其自我確實是處於這種無法聽懂他人。也無法表達自己的狀態.只是隨著年齡的增長,個體才具有了聽與表達的能力:二可以解釋為一個個體雖然在年齡上己長人 了,但其自我部分是如此弱小,以至於既不能聽又不能表達自己的意願.這種情況下的自我可以說既割斷了與外部世界的聯系.又割斷了與內心的交流。後來在麥克 默菲的帶動下,酋長開始富有了活力。我們可以理解為:自我的力量來自本我,當自我通過非直接方式滿足了本我的要求時,它也從本我那裡獲得了能量,我們可以 認為作為自我的酋長已經從作為本我的麥克默菲那裡獲得了不少的能量,藉助這些能量,它已經開始能夠完成與內心的交流並可以與外界恢復聯系了。
我們還可注意一下在計劃逃離瘋人院時,麥克默菲與酋長的一段對話。酋長對麥克默菲說:「你比我強多了。」麥克默菲:「為什麼這樣說。你像樹干一樣強.」酋 長:「我父親才是真正的強。他想到什麼就做什麼,只要他喜歡,所以人家都不放過他。自從有一天他喝醉酒跑進雪杉林後我就再也沒有見到過他,每次他一沾到酒 就停不下來了。直到喝得不成人形為止」。當麥克默菲問:「是否他們把他殺了?」酋長回答說:「他們只是不肯放過他,就像這里的人不肯放過你一樣。」
這段對話,我們可以做如下理解:由於自我由本我分化而來,所以我們把酋長的父親看作是酋長原來的本我。後來,酋長的父親或者說酋長的本我,因為過於放縱 而受到了強有力的壓制,雖然沒有被殺死,但是被壓抑了。酋長代表著弱小的自我,並提到了其弱小的兩種可能解釋,一種是把自我看作正處在個體生命早期的自 我。另一種理解認為,自我雖然處在個體稍後的時候,但卻由於受到超我的壓制與控制,因而變得弱小。如果考慮影片中這段對話,我們或許更應傾向於接受後一種 解釋,即來自於超我的強有力壓制,導致了酋長或者說自我的弱小無力。
最後再來看一下影片中的護士長拉齊德。她所象徵的是超我,最可說明這一點的是她所表現出來的呆板、固執和喜歡操控一切。
影片中麥克墨菲在世界盃開始後提議改變一下活動內容,看看球賽。護士長說醫院的制度不允許這樣做。「你所要求的是改變我們精心安排的工作時問表。」 麥克默菲問:「一點點變動沒什麼吧?」但對護士長來說一點點變動也不行:「這樣的要求不能接受,人家都已經習慣了原來的時間表。現在改變了,會令他們不安 的。無論如何是不可以的。」後來她提出用舉手錶決的方式來決定,不少病人在麥克默菲的鼓動下舉起了手,酋長在舉起手後使同意的人超過了半數,但護士長卻仍 拒絕打開電視機,她的理由是:「我們的會議已經結束了,這一票無效。」也就是說,護士長是嚴格按照規章制度辦事,這正像嚴格的超我不允許例外發生一樣。
另外影片中反復出現拉齊德主持的心理治療.她認為將病人的隱私刨根問底是種成功的治療方法。另外我們還可注意到她透過窗戶對病人們的注 視鏡頭。對此,我們可以理解為超我嚴厲監視著自我的每一步驟,監視著本我的沖動。在對人物做了以上隱喻性理解後,我們可以再分析影片中的幾個情節,吃葯的情節在影片中反復出現了多次,因此吃葯成為一種重要的隱喻。
在第一次吃葯的場景中,護士長對不想吃葯的麥克默菲說:「這是對你有好處的葯。」 麥克默菲回答說:「也許是,但是我不會吃我不知道的東西。」麥克默菲要知道自己吃的葯究竟是什麼葯。在麥克默菲不打算喝葯時,護士長說:「如果不想用嘴吃 這些葯的話.我想可以用其他方式讓你吃這些葯。但我不認為你會喜歡。」這一點不難理解,在父母教導孩子時所使用的方式有兩種,按要求去做了就獎.如果不按 要求去做就罰,在這種過程中,母親往往扮演勸導的角色,而父親則扮演暴力管制的角色。在影片中,護士長充當的是母親,而影片中經常出現的管制病人的那些男 人則可看作父親。在影片中,遵循護士長的要求把葯喝下去的,還會有另一人杯果汁喝.這止是一種獎勵的方式;另一種隱含在護士長的「其他方式」之中的方式自 然是罰。在不想接受罰的情況下.麥克默菲喝了葯而且說「很好」、「美味」。由此分析,我們可把吃葯看作是父母向孩子灌輸道德觀念等的過程,孩子或許不喜歡 遵循父母的要求.但在父母的權威下,又不可能不遵循。止是在這種以喝葯為象徵的過中,超我建立並鞏固起來了。
在我們的解讀中,瘋人院是精神不健康個體的心理世界。如果一個人不能恢復心理健康,那麼「到你能出去的時候,你已經老得連床都起不來了。」或者說就要永遠呆在這個監獄中。
如何理解一個精神健康的個體呢?在一個健康的人身上,本我、自我與超我3個部分是統一的,相互協調的.這3個部分的相互協作使得他能夠在自己的環境里進 行有效的、令人滿意的工作。這種工作的目的則是滿足人的基本要求和意願。而在3者中,自我在使個體保持心理健康方面居於最重要的地位。凶為它負責整合本 我、超我與外部世界的關系。因此,為了保證個體的心理健康最為關鍵的是具有一個比較強人的自我。而影片中精神病者所面對的主要問題止是自我太過弱小的問題。
我們把影片中的病人都看作是弱小自我的象徵,負責管制他們的護士長代表著過分強人的超我。止是由於自我的弱小,使得自己雖然不情願忍受超我的壓制,但因為無法自己面對外面的世界,所以又不得不依賴於超我,對此影片中有一段意味深長的情節設置。
麥克默菲向護士長質疑:「有什麼權力把這些人關在這里?為什麼?」護士長回答:「這些病人都是自願來的,不是被迫的。」事實是,很少有人是被迫來這里 的,除了一些有暴力傾向的。這些病人都不必一直呆在這里,都隨時可以回家。但為什麼他們不到外面的世界去?為什麼要自願關在這里?到這里來做什麼?「你們 什麼都不做,只知道抱怨,不能忍受這里,卻沒有勇氣從這里出去。這是怎麼一回事,是你們自己以為自己是瘋子還是別的什麼原因?真的不敢讓人相信。」
對病人的這種令人驚訝的難以理解的行為,我們的理解是:由於病人缺乏強人的自我去面對外部世界,所以只能依賴於由護士長及醫院其他人所象徵的父母或超 我。當這些病人自稱「我本是小孩子,我不是小孩子」時,我們可以說:是的,他們年齡上不是,但心理上仍是孩子,他們由於自我力量的弱小,還不能承擔起自己 面對外界環境的能力。治療這類精神不健康病人的方法在於加強自我,使它更獨立於超我,加寬它的知覺領域並擴人它的組織,以便它能夠佔領來自本我的新領域。
我們來看一下影片通過隱喻的方式是如何處理這一問題.使酋長能夠飛越瘋人院的,影片的途徑是引入了象徵本我的麥克默菲。但在影片中代表本我的麥克默菲似 乎是一個意外的闖入者。他晚於他人進入瘋人院,但本我在人一出生就已具備了,這些病人開始具有的'本我受到了強烈的壓抑,需要重新喚回本我。充滿能量或者說 充滿生命力的麥克默菲正是喚回的本我.他進入瘋人院後,與病人們打籃球、溜出去乘船釣魚、聚會等,病人們開始有了生氣.體驗到一種反常規的活力沖擊下發自 生命本身的愉悅。一直機械、呆板地重復程式的病人們.開始產生新的反應,如有病人對拉齊德進行質問,有病人可以人聲哭泣著要自己的香煙,也有病人敢人膽質 疑護士長的規定了。這些我們可以理解為自我從本我中獲取了能量壯人了自己,變得越來越強人了。另外我們還注意到船上釣魚的情節.病人們不但學會了如何釣 魚.而且最後還釣到了一條人魚.對照影片中提到的治療師曾釣到過一條人魚的場景,我們可以理解為:病人的自我已經強人到了像成熟的治療師那樣可與外界世界 建立聯系的程度了。在所有病人中.變化最人的是酋長,他原本是這個醫院中「病得最厲害的一個」,但他與麥克默菲最親近,他獲得的木我力量最多.也恢復得最 快。通過影片中一些情節我們可獲得對本我、自我和超我3者關系的更好理解,一處是麥克默菲突發妙想要將人理石檯面的水龍頭搬起,並與病友打賭,病友的反應 是:沒有人能舉起。這個代表逃出瘋人院的工具,它也象徵著超我的強人,在弱小的自我看來,它是不可戰勝的,代表本我的麥克默菲兩次抬舉也都失敗了。隨後他 用帶著嘲諷的語氣說:「但是我試過了,至少我已經試過了。」這恰好證明了本我「不會思維,它只有願望和行動」的特點。另一處更是以隱喻的方式指出了在使精 神恢復健康方面,單靠 本我是不行的,它能做到的只是在酋長的幫助下溜出或逃出瘋人院。也就是說,本我雖然具有力量,但它的力量卻不足以搬動人理石檯面,這正意味著我們可以依靠 本我恢復自我的力量,但卻不可能依賴本我使精神恢復健康,這就是本我的兩面。如果順本我而行,是不行的,作為本我象徵的麥克默菲的問題正出在此,所以醫生 說:「我想他是個危險分子,他沒瘋。但他的確有點問題。」但本我對一個健康個體來說又具有極為重要的作用。缺乏了本我的人就變得死氣沉沉.喪失活力。聯系 到影 片最後酋長將人理石檯面連根拔起,並用它砸向玻璃窗,飛越而出。這兩相對照,遙相呼應的片段便具有了更深長的意味。實際上,只有自我才能保證更高程度的確 定性和更人的成功。凶此,能夠飛越瘋人院的是變得強人的自我象徵:酋長。
最後,我們分析一下影片的高潮部分與結尾,影片的高潮是聖誕夜晚會。 在這個晚會上,麥克默菲把自己的女友和另一個女人弄到了醫院,病人們跟著他鬧得天翻地覆。比利,一個孱弱、白痴的、不成熟的人男孩,在病人們的鼓動下完成 了「成人儀式」。之後,比利奇怪地恢復了語言的功能,面對護士長拉齊德的誥問,他充滿男人的理智和風趣:「我可以解釋一切。」但是拉齊德甩出了對付比利的 致命武器:「想想如果你媽媽知道了會怎樣,」比利瑟縮著恢復成那個懼怕母親懲罰的孩子.並在來自超我的強烈自卑感和負罪感控制下殺死了自己。他的悲劇正在 於,他渴望長人並離開瘋人院,但他卻只有滯留在有「母親」庇護的瘋人院里才能安全,當麥克默菲要帶他一塊走的時候,他說:「事情不是那麼簡單,我還沒准備 好。」是的,他是沒有準備好,他的心理尚未成熟,他的自我還沒有擺脫來自超我的負罪感,所以他還不具備飛越出瘋人院的能力。而他的死證實了脆弱的自我可以 被超我徹底摧毀。在影片中,這一場景使麥克默菲與酋長充分認識到過分嚴厲的超我對於個體的殘酷,這激發了他們克服超我的決心與勇氣,正如影片中描述的那樣 麥克默菲去掐護士長的脖子。我們或許可以理解為本我與超我的搏鬥,護士長沒有死,麥克默菲被切除了腦白質,成了一個完完全全的白痴。
在影片結 尾,昏黃的光線下,酋長來到麥克默菲的床邊,呼喚著他,「現在我們可以逃跑了。我現在覺得自己強得像座山。」「我不會扔下你的。我不會讓你這個樣子留在這 里。跟我來吧。我們上路吧。」酋長一邊說著:「我會把你帶出去,、」一邊用枕頭悶死了他,人們不禁要問:為什麼酋長要殺死麥克默菲?
我們可以解釋為:酋長殺死麥克默菲,意味著他徹底戰勝了麥克默菲,意味著自我的成熟,自我的力量戰勝了本我,但並沒有拋棄本我,這標志著建立在強人自我 基礎上的新人已經具有了內心世界與外界世界進行聯系的能力。正是這種心理上的成熟,酋長終於能夠成功地飛越了瘋人院,掙脫了內心枷鎖,開始了新生活。
;『叄』 女子被關進精神病院看如何逃脫是什麼電影什麼電影
失心病狂 Unsane (2018)
又名: 瘋人院(台) / 瘋·魔(港)
一個年輕女人為了擺脫混亂的過去離開了家鄉,無意中被送進了精神病院。在面對如何「逃出去」的自我命題之下,對她而言,似乎還潛藏著更大的恐懼 — 她似乎正在失去判斷這一切到底是真實的存在還是自己的臆想……
『肆』 飛越瘋人院的故事情節是什麼
麥克·默菲(傑克·尼克爾森飾)由於厭惡監獄里的強制勞動,裝作精神異常而被送進了精神病院。自從他來到後,本來平靜的精神病院就發生了一連串的事件。
精神病院遠非麥克默菲想像中的自由避難所。護士長拉契特(路易絲·弗萊徹飾)制定了一整套秩序,一切都要以此為准則。病人們受到了嚴格的管制,還不時的受到她的侮辱和折磨。
麥克默菲對拉契特的行為十分不滿,不時以冷嘲熱諷的方式對她加以攻擊。在精神病院里,病人們被剝奪了自由地追求自己生存慾望的權力。拉契特處處針對麥克·墨菲。她用大音量音樂折磨病人,並冷酷地拒絕降低音量的要求。
在酷愛棒球的麥克默菲提出看世界錦標賽的實況轉播時,拉契特又想方設法拒絕。雖然麥克默菲最後得到了高大的印第安人「酋長」的支持,湊夠了表決的票數,但拉契特卻又以表決時間已過為借口而拒絕打開電視機。
麥克默菲想讓病人們打起精神,快樂的生活一天。他把病人們帶上了汽車,來到了一個小港口。他們偷了一條船,到遠海釣魚作樂。病人們欣喜若狂,但回來後,麥克默菲受到了懲罰。但不久,他就又把自己的女友和另一個女人弄到了醫院,鬧得天翻地覆。
聞迅趕來的拉契特侮辱了病人比利,使他割脈自殺,而冷酷的拉契特卻無動於衷。這使原想要逃離病院的麥克默菲再也抑制不住怒火,他撲上去掐住了拉契特的脖子。拉契特沒有死,可麥克默菲卻受到了最慘無人道的待遇。
《飛越瘋人院》改編自美國作家肯·克西的同名小說,是一部由米洛斯·福爾曼執導,傑克·尼科爾森、路易絲·弗萊徹、丹尼·德維托等主演的劇情電影。
影片講述了邁克·墨菲為了逃避監獄里的強制勞動,裝作精神異常,被送進了精神病院,他的到來,給死氣沉沉的精神病院帶來了劇烈的沖擊。該片於1975年11月19在美國上映。1976年該片在第48屆奧斯卡頒獎禮上獲得了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等5項獎項。
角色介紹:
1、麥克·墨菲:演員 傑克·尼科爾森
麥克·墨菲是一個不經意闖入瘋人院的「正常人」,他熱愛自由不喜約束的天性使他既不能被外面世界所接納,也無法被瘋人院內的世界所接納。
他對於瘋人院的秩序和規定缺乏忍耐力,而對於已定規則又帶入了自我思考和詰問。在他屢次置疑、挑戰嘲笑不合理規則屢教不改後,最終等待他的只能是一個不變的結局。
2、拉奇德:演員 路易絲·弗萊徹
護士長拉奇德是醫院病人最直接的「統治者」,她管理和維護醫院的規章秩序。表面上她不動聲色,神情端莊威嚴,從未對病人發自心底的微笑或悲傷。
在她的眼中,管理的並不是一群人,而僅僅是被社會遺棄的「瘋子」。她只需按照刻板的規章和時間錶行事,從不考慮病人的內心感受,如果不服從她的管理,就會使用自己的權力和手段。
3、印第安人酋長:演員 威爾·薩姆森
印第安人酋長,沉默不語,目光呆滯,在別人眼裡如死物一般,在他內心深處對於父親的死一直難以忘懷。邁克喚醒了酋長,於是酋長對於父親的結後來轉移到了邁克的身上,他親手殺死了毫無意識的邁克,解脫了邁克。最後酋長搬起洗漱台砸爛窗戶逃出了瘋人院。
4、比利:演員 布拉德·道里夫
比利口吃,懦弱,他是戀母情結的犧牲者,母親的態度決定了他的生死,為了不讓母親失望,他寧可出賣朋友,最後在絕望中結束了自己的生命,以此做出這無力的反抗。
幕後花絮:
1、在反復試鏡超過六個月之後,路易絲·弗萊徹在電影開拍前一周簽約。導演莫里斯·弗曼每次都提醒她不必完全按照角色來表演,但每次又都叫她重來一遍。
2、在初到醫院時,傑克·尼克爾森和迪恩·R·布魯克斯的對手戲大部分都是臨時發揮的,包括他撞上一台訂書機,要一張釣魚的照片和談論他被定罪的強奸案。
3、除了釣魚部分的戲(在最後拍攝的),電影都是按照前後順序拍攝完成的。
『伍』 一部外國電影講的是女兒喜歡父親最後把她母親送進了瘋人院
孤兒怨????????
『陸』 電影《你好,瘋子!》經典台詞
電影《你好,瘋子!》經典台詞
《你好,瘋子!》是由饒曉志執導、郭帆監制的荒誕喜劇電影,下面是影片中的經典台詞,一起來欣賞吧。
1.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講話了,人若犯我,我就生氣。
2. 你們對於我是唯一的是真實的,是不可替代的。不要再互相傷害了,好嗎,我們永遠都不要分開,我們永遠都不要分開~~!!
3. 殺人犯也幫,強奸犯也幫,一點道德都沒有! 最起碼我沒有黑白不分吧,我沒有顛倒是非,我沒有掩蓋事實真相
4. 如果我出去的代價是你們消失,那我寧願永遠呆在這兒。
5. 你相信的一切都是假的,你看到的一切感受到的一切都是虛擬的,我能理解你們對這個真相的反抗與憤怒,這確實會讓你崩潰狂暴沉不住氣,但是相信我這一切終將過去,就好比臨死前到頭來都是長舒的那一口氣。
6. 長大了要懂事兒,不是小姑娘了,講道理啊,有些事兒這么做,講話了不對啊
7. 吃葯,還是電擊
8. 只有一個人是瘋子,找到那個人,其他人就可以走了
9. 堵車的原因永遠都是前方有車禍
10. 這是醫院,不是監獄
11. 如果我們永遠都不分開就意味著我們要永遠呆在這兒?你要永遠呆在這個地方。
12. 誰吃葯,誰就是瘋子
13. 即使在這樣的條件下,即使我們穿著這種衣服,我依然相信,我寧願相信,這個房間里的每個人都是正常人,我們和他們不一樣。
14. 願人都尊你的名為聖,願你的國度降臨,願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
15. 這里人都瘋了,誰他么也出不去,誰都別想出去
16. 讓一個正常人證明自己正常,這件事情本身就他媽不正常
17. 什麼是正常?是全世界人正常,你不正常;也是全世界人不正常,而你正常
18. 誰都出不去,大家都得死
拓展閱讀
劇情簡介
七個素不相識的人在毫無准備的情況下被關進了一家精神病院,因為院方懷疑他們有精神病,但初步核實的結果是,七個人裡面只有一個是真正的精神病人,院長讓他們七個人自己把這個病人找出來,然後他們就能安然出院了,他們遭遇各種被逼良為瘋的行為,為了逃出瘋人院使出渾身解數,在瘋人院里發生了一場嘀笑皆非的荒唐事。
角色介紹
安希
演員 萬茜
一個年輕漂亮的文藝女青年,失憶、孤獨和脆弱讓她無法像正常人一樣生活,看起來安靜的她骨子裡卻有固執叛逆的一面。擁有分裂的人格,以為自己是本體,看透了其他6個人的心思,讓他們都成了替代自己的羊,以此讓他們離開自己的大腦,偽裝成正常人出院。
蕭乃恩
演員 金士傑
出口成章的歷史老師,他兢兢業業,幾十年如一日的堅守在教師崗位,講話慢悠悠,很有學識卻常不被人尊重。平凡的外表下擁有一個勇敢、虛榮、樸素、刻薄與和藹相互擠壓廝殺的靈魂。日常諄諄善誘不厭其煩,在李正的強權面前卻成了個懦弱的老頭。
馬睿
演員 王自健
腹黑善辯的律師,能把死人說活的話嘮,他表面道貌岸然,卻有很多小心思。7人之中社會地位較高,能言善辯,白的也能被他說成黑的,但在精神病院里,患有哮喘的他並沒有什麼地位上的優勢。
李正
演員 周一圍
充滿正義感的記者,高大威猛有勇有謀,有著近乎完美的思辨,有著大義凜然的骨氣,在精神病院拒絕醫生提供的食物和葯,並出謀劃策來證明自己不是瘋子。
楊猛
演員 李虹辰
計程車司機,脾氣暴躁,能動手絕不動口。作為7人中最底層的他,認為自己的人生也不會更壞了,如果在精神病院里因為年輕強壯,能成為強權的代表,一直在這里生活下去也挺好。
莉莉
演員 莫小棋
公關經理,為了簽合同出賣肉體,職場上八面玲瓏,諂媚拜金,將身邊一切可利用的人或物都劃入自己精打細算的賬單。但本質上她其實是一個心地善良的女生,只是為生活所迫,被現實蒙蔽了心志。
韓沐山
演員 劉亮佐
寵物醫生,帶著黑框眼鏡,為人善良厚道,在趕去為女兒慶祝生日的途中被帶到精神病院,在精神病院里一心只想見女兒,堅信女兒還在等著自己。
影評:在隱藏的人性中誰都是瘋子
文/水煮娛
當所有人都認為你是一個瘋子的時候
你將如何證明自己不是瘋子
當所有人都是瘋子的時候
你將如何證明自己是一個瘋子
究竟是你瘋了
還是這個世界瘋了
改編自同名話劇的小成本電影《你好,瘋子》,算得上是今年亂糟糟賀歲檔的一股清流,沒有大製作,沒有大牌明星,沒有滿檔排片,卻收獲了豆瓣7.2分的高分,在眾多賀歲片中評分僅次於《星球大戰外傳:俠盜一號》。
一、只有瘋子,才會證明自己不瘋
影片開始,7個素不相識的人莫名奇妙被關進了瘋人院。他們當中,有小學教師蕭乃恩,寵物醫生韓沐山,女公關莉莉,律師馬睿,記者李正,計程車司機楊猛,畫家安希。7個人看似毫無關系,也毫無聯系。
他們不認為自己精神有問題,更不願意承認自己是瘋子。所以他們反抗,拒絕吃飯拒絕吃葯,最後只換來殘忍的電擊。
於是,他們妥協,試圖用唱歌、跳舞、建立“文明社會”等一系列荒謬的行徑證明自己正常。最後被院長告知,7個人中只有一個是真正的瘋子,找出這個人,其他6人就可以被放出去。
猜忌和懷疑立刻充斥了整個病房,新一輪鬧劇開始。。。
你以為這是一部插科打諢的無營養電影?
畫風突變,原來沒有7個人,只有1個人,只有安希,其他6個人都是她的附屬人格。
難怪在前半場的鬧劇中,安希一直和其他人站在對立面,她更像一個安靜旁觀者,看著另外6個自己從團結、互助到分裂、廝打。。。
安希想制止他們,她努力安撫每一個人,但卻被所有人質疑,6個人不停的'爭吵,不再受控,安希也逐漸崩潰,最後在院長的勸導下,她“殺死”了其他6個人,走出瘋人院,重獲新生。。。
二、多重人格,每一重都是一種人生
每個人都不是平白無故存在的,安希創造出的6個人都是她的守護者,他們彌補了她成長中所缺失的每一部分。
寵物醫生韓沐山,典型的女兒控,與女兒打電話時溫柔、慈祥。下班後帶著禮物接女兒回家 。。。他代表著安希小時候對父愛的缺失,他扮演的角色是父親,而安希就是他心心念念的女兒。
小學教師蕭乃恩,在課堂上與調皮的學生鬥智斗勇,嚴厲中透著慈愛。我們這代人學生時期多半都遭遇過老師打罵,蕭老師大概就是安希幻想中的老師模樣。
計程車司機楊猛,一個粗俗,脾氣暴躁的社會底層人物。他是安希青春期的叛逆,乖乖女在楊猛的庇護下抽煙、喝酒,做平時不敢做的事情,不計後果的放縱。
女公關莉莉,她風騷嫵媚,為了拿下項目和客戶上床。無論是性格還是處事風格,莉莉和安希都完全不同,她是安希創造出來自我逃避的工具,是讓安希可以為了達到目的不擇手段的借口。
律師馬睿,他巧舌如簧,圓滑世故,長了一副能顛倒黑白的嘴。他能說服安希內心的不安,每當她做了違背良心的事,他都能為她撐起保護傘,憑三寸不爛之舌讓安希相信自己永遠是對的。
記者李正,常常深入危險中拍攝真相。他是安希最想成為的人,就像7個人在瘋人院中,他是第一個領袖,帶著大家制定計劃逃出瘋人院。他邏輯清晰、大膽正直,是懦弱膽小的安希最嚮往的人。
6種人格,在安希看來就是6個人,6個像家人、朋友一樣善良溫暖的人。他們一直和睦相處,在特定的場景由指定的人站出來獨當一面。但這些保護著安希的人卻在一夜間突然開始針鋒相對,秩序混亂。也許,殺掉他們是最好的選擇,但是,安希真的能重生嗎?
三、瘋子不可怕,因為每個人都是瘋子
在瘋子眼中的世界是什麼樣的呢?大概就是影片前半段所表現的,病房裡住著7個活生生的人,他們背景不同,性格迥異,每天上演著不同的故事。
在正常人眼中的瘋子是什麼樣的呢?就是以上所有事情都發生在一個人身上,一個人合唱,一個人共舞,自己差點把自己掐死,自己強奸自己未遂。。。
在我們眼中,安希的行徑如此荒謬,但是在我們內心,是否期待著一群這樣的人呢。在懦弱時給予勇氣,在孤獨時安靜的陪伴,在犯錯時幫忙開脫,在利益前不擇手段。。。
我們期待著,但卻只允許這些人格藏在內心深處,作為一種心理暗示存在,不會越界,不會失控,這就是正常人與瘋子的區別。後者試圖放大每一種人格,讓它們真實存在於生活中,最後性格紊亂,人格失控,精神分裂。
《你好,瘋子》打著荒誕喜劇的幌子,赤裸裸的將人性諷刺了一把,其實每個人心裡都有貪婪和慾望,其實每個人都是瘋子。
我們努力剋制住真實內心的渴望,盡量把自己表現得或溫文儒雅或落落大方。可人性往往是最不可控的,一旦某個慾望戰勝理性,隱藏的人格就會跑出來,慾望的誘惑往往會讓你對此毫無察覺,人性善惡美醜的暴露也會讓你看起來像個瘋子。
電影最後的彩蛋,不僅沒有讓電影落入俗套,也用院長代表了醜陋人性的一面,他一步步分裂安希的朋友、親人,讓原本和睦相處的7個人四分五裂,讓安希不得不親手結束其他人的生命,最後坐享漁翁利。剩下失去至親的安希獨自面對最危險的院長。
“你出現之後他們才不認識我的。”
“現在,就剩下我們倆了。”
;『柒』 求一部電影的名字,演的大概是一女的去同學家坐客有精神分裂殺了她同學的全家最後住近了瘋人院
不請自入
1年前,安娜的母親在一場火災中意外喪生。為此,安娜非常的悲痛,她在醫院里治療了1年的時間。康復後的安娜回到了家中,但是安娜怎麼也記不起火災當天發生的事情。安娜的父親又找了一個名叫蕾切爾的女朋友,這使得安娜和姐姐愛麗克斯都很不舒服。不請自入劇照(20張) 回到家的安娜總是能看到一個靈異的小女孩,那個小女孩似乎在引領著她找到火災的真相。安娜把這件事情告訴了姐姐愛麗克斯。二人把懷疑的目光投向了蕾切爾。他們通過電話調查了蕾切爾的資料,結果正如他們所預料的。當晚,安娜和愛麗克斯去蕾切爾的房間搜集證據。不料,他們的行為早已被蕾切爾發現。安娜安置好愛麗克斯後,自己去警局報案。但是,警方根本不相信安娜。他們通知了蕾切爾,蕾切爾給安娜注射了鎮靜劑並帶她回家了。等安娜醒來的時候,她發現蕾切爾已經倒在了血泊中。這時,安娜的父親也正好趕到。安娜的父親告訴她愛麗克斯已經在1年前的火災中死了。驚魂中的安娜這才想起了一年前火災當晚的景象。 原來,在火災當晚,安娜偶然發現了父親與蕾切爾偷情。憤怒的安娜決定用汽油燒掉這對男女。不料,汽油有些泄露,而愛麗克斯恰好點燃了汽油。結果,愛麗克斯和母親在油庫中被炸死。這件事情發生以後,安娜又被帶回了醫院,繼續接受新的治療。
『捌』 求一部老電影的名字
是《聖保羅醫院之謎》。
主 演:蔡鴻翔 李耕 陳瑪雅 楊代林 溫海濤
故事梗概
解放初期的成都。狂風暴雨之夜,城市一片漆黑。發電廠里,軍代表和偵察科長肖凡正為找不到國民黨潰敗前安下的爆炸裝置無法發電而一籌莫展。他們決定開一個機組試試,一聲巨響,火光沖天。電廠對面聖保羅醫院的值班護士俞娜被發電廠的爆炸聲驚醒,起身關窗時,慘叫一聲倒斃。黎明,肖凡和助手張智、李勇、用莎莎來到現場勘察,一無所獲。但值班室窗戶面對的頹敗怪異的鍾樓引起了他的注意。從羅院長那裡得知,那是醫院的停屍房,只住有一個性格孤僻的看屍人王駝背。俞娜的母親俞惠英住在瘋人院,由主治醫生萬瓊生負責治療。為了使發電廠運轉起來,必須找到爆炸裝置設計者倪總要圖紙。可倪總岡葯物過敏已死在了聖保羅醫院-,當時的主治醫生吳之翰已辭職回家,肖凡趕至吳家,吳之翰已經自殺。夜色中,肖凡在醫院值班室與羅院長相遇,總覺得羅院長隱瞞著什麼事。鍾樓三樓的窗戶在風雨中撲打著,羅院長不是說鍾樓年久失修,二、三樓早已封死了嗎?第二天,肖兒和助手搜查了停屍房,斷定二、三樓曾有人來過。夜裡,王駝背獨坐煤油燈前喝酒,黑暗中兩個黑影的搏鬥吸引了他,一個黑影奪門而逃,王駝背拿久棒擊昏了另一個,擰亮油燈一看,原來是解放軍!肖凡從中推測倪總可能未死,決定從倪總的妻子俞惠英處著手調查,俞惠英是因為丈夫的死而變瘋的,經過調查,肖凡在值班室向醫院職工講述了俞娜死亡之謎:爆炸聲同時驚醒了俞娜和藏在鍾樓的倪總。俞娜存關窗時看見了以為已死的父親,競被嚇死。俞惠英被震醒,跑來追問愛著她的羅院長,負罪感使羅院長交出了偷來的圖紙。特務萬瓊生闖入,俞惠英躲在窗簾後,目睹羅院長被害。萬瓊乍欲凌辱俞惠英,被俞惠英殺死。俞惠英把藏圖紙的地點告訴肖凡後引火自焚。聖保羅醫院又恢復了寧靜。
觀看地址
『玖』 求一部歐美電影,一個美少女繼父為了得到財產將她送去神秘的精神病院,講述她如何逃走的。。謝了
美少女特工隊
簡介
該片是一部以50年代為背景的動作片,主角為一位名為Baby Doll的女孩。她被惡魔般的父親關在精神病院里,五天之內她就將被切除前額腦葉,成為一個永遠的痴呆者。在監禁過程中,她在自己幻想出的世界和真實世界之間穿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