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一個國家的誕生》故事背景設置在美國什麼時期
《一個國家的誕生》是1915年上映的電影,是電影史上重要的里程碑式的作品,其故事背景設置在美國南北戰爭時期。
② 一個男孩躺在綠色草地上的電影封面是哪部外國電影
《少年時代》:總體來說並不算驚艷,唯有理查德·林克萊特給人一貫的舒適和質朴。由於影片的拍攝幾乎與主演們的年齡增長同步,這給予了它一種獨特而難得的力量,時間的魔法在故事情節和幾位主演身上變現得細致入微。可以說它是一部富有才華且永不過時的作品。
③ 這個封面圖的電影叫什麼名字
電影《黑水》
由托德·海因斯執導,馬克·魯法洛、安妮·海瑟薇、比爾·坎普主演歷史傳記片,於2019年11月22日在美國上映。該片改編自企業辯護律師羅伯特·比洛特的真實故事,講述了羅伯特·比洛特律師接手了一起環境訴訟案,針對自己曾經服務過的化學公司展開調查,並與公司進行較量的故事。
④ 圖片出處 可能是電影 圖為專輯封面
污泥 Mud(2012)
導演:傑夫·尼克爾斯
編劇:傑夫·尼克爾斯
主演:馬修·麥康納/泰伊·謝里丹/瑞茜·威瑟斯彭/莎拉·保羅森/山姆·夏普德
類型:劇情
製片國家/地區:美國
語言:英語
上映日期:2012-05-26(戛納電影節)/2013-04-26(美國)
片長:130分鍾
又名:爛泥(港) / 穆德 / 馬德 / 密西西比河上的瑪德
⑤ 有部美國科幻電影電影封面好像是個只有上半截身子的女機器人 找了好久都沒找到 求幫助
日本的我的女友是機器人,也不錯,其中也有這個鏡頭。可以看看。
⑥ 關於美國電影發展史
美國電影發展史 分為早期美國無聲電影 ,早期有聲電影 1、早期電影導演格里菲斯、T.H.英斯和塞納特對美國早期電影的發展作出了貢獻。C.卓別林於1914年拍攝了第一部影片《謀生》,立即吸引了全世界觀眾。1919年,卓別林、D.范朋克、壁克馥3位著名演員和格里菲斯一道創辦了聯美公司,以發行他們獨立製作的影片。20年代,美國影片生產的結構從以導演為中心逐步轉化為以製片人為中心的體制。「製片人中心」模式形成了20年代的「明星制度」,各大公司均擁有一批明星。嚴格的審查制度使美國無聲電影的主要成就表現在喜劇片、西部片和歷史片3個方面。喜劇片的佳作首推卓別林的《尋子遇仙記》(1921)、《淘金記》(1925)和《馬戲團》(1928),基登的《航海者》(1924)和《將軍》(1926),H.勞埃德的《大學新生》(1925);西部片主要有《篷車》(1923)、《鐵騎》(1924)和《小馬快郵》(1925)等;歷史片有C.B.地密爾的《十誡》(1923)和《萬王之王》(1927),格里菲斯的《暴風雨中的孤兒們》(1922),R.英格蘭姆的《啟示錄四騎士》(1921)等。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不少歐洲導演陸續來到好萊塢,他們的才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製片公司的抑制和扼殺。他們和美國導演一道,拍攝出無聲電影的最後一批重要影片,如F.鮑沙其的《七重天》(1927)、C.勃朗的《肉與魔》(1927)、H.金的《史泰拉恨史》(1925)和K.維多的《大檢閱》(1925)等。R.J.弗拉哈迪的《北方的納努克》(1922)則為紀錄電影奠定了基礎。 有聲電影:1926年,華納兄弟影業公司拍攝了用唱片來配唱的由J.巴里摩爾主演的歌劇片《唐璜》(A.克羅斯蘭導演)。 1927年10月6日又首映了由A.克羅斯蘭導演、A.喬生主演的有歌唱、對白、聲響的《爵士歌手》,這是世界上第一部有聲故事片。 1928年7月6日華納公司又推出了「百分之百的有聲片」《紐約之光》。自此,有聲電影全面推開。至1930年,除卓別林繼續拍攝了幾部無聲片外,全部故事片均為有聲片。 在導演中間最先適應有聲片製作並拍攝出富於創造性影片的有:R.馬莫里安的《喝彩》(1929)和使用了主觀鏡頭的《化身博士》(1932),L.邁爾斯東的《西線無戰事》(1930)和《頭版新聞》(1931)、劉別謙的《愛情的檢閱》(1929)和《微笑的中尉》(1931),K.維多的《哈利路亞》(1930)。卓別林也拍攝了他的第一部有聲片《城市之光》(1931)。 美國電影黃金時代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美國電影中的特殊現象——類型影片,在30年代獲得了充分的發展。最初的類型片是無聲電影時代的喜劇片、鬧劇片和西部片,到30年代初期,歌舞片、盜匪片、偵探片、恐怖片等類型相繼出現並得到繁榮發展。類型電影是美國經濟、社會和文化需要的直接產物,它們中成為經典作品的有歌舞片《四十二街》 (1933)、《掘金女郎》(1933)、《大禮帽》(1935)、《風月無邊》 (1936)和《齊格飛大歌舞》(1936);盜匪片《小愷撒》(1931)、《公敵》 (1931)、《疤面人》(1932)和《嚇呆了的森林》(1936);恐怖片《吸血鬼》(1931)和《弗蘭肯斯坦》(1931)等。
⑦ 一部外國的老電影,估計應該的美國的吧,就是最後那個老頭在實驗室變成了很大的怪獸了,求片名呀
試試《活魔人》吧。
劇情梗概:
一名科學家創造了一副機器,可以透視第四空間的所有猛鬼幽靈,但他始料不及的、卻是這副機同時使這一雙雙的猛鬼變成餓鬼,最後連自己也產生變化,變成一個「活魔人」。
真的是很老的電影,不過不知道是不是你說的,此類作品太多了,。要提供更詳細的信息啊。
以下圖片和影片實際效果有點差別(後期CD封面美化了)具體的自己去看吧。喜歡此類型的還可以去看老電影 養鬼吃人 活跳屍 等
⑧ 關於美國哥倫比亞電影公司片頭
很難找!
哥倫比亞標識:手持火炬的女人
1919年,哈里·考恩、傑克·考恩兩兄弟與喬·布蘭迪共同創建了考恩-布蘭迪-考恩電影公司,也就是哥倫比亞影業公司的前身。「考恩-布蘭迪-考恩」的很多早期作品都是低成本影片,被人形象地稱之為「咸牛肉加捲心菜」。1924年,考恩兄弟買下了布蘭迪的全部股份,將公司更名為哥倫比亞影業公司,用以提高自身形象。
「手持火炬的女人」這個標識是1924年設計的,但這位女模特的真實身份從沒有得到證實,雖然有10多名女性聲稱就是標識中的「火炬女郎」。在1962年的自傳中,貝蒂·戴維斯稱克勞迪婭·戴爾就是這位女模特;1987年,《人物》雜志又將哥倫比亞女演員阿米莉婭·巴切勒推向前台;2001年,《芝加哥太陽時報》則認為在哥倫比亞做群眾演員的簡·巴塞洛繆才是真正的「火炬女郎」。由於哥倫比亞的標識多年來一直處在變化之中,所有3種說法都有可能是正確的。
當前使用的「火炬女郎」標識是1993年由邁克爾·迪斯設計的,他受索尼影視娛樂有限公司的委託,讓「火炬女郎」的形象回歸經典。雖然有人指出女星安妮特·貝南就是當時的模特,但女模的真正身份卻是路易斯安那州的一名家庭主婦和壁畫家詹妮·約瑟夫。迪斯並沒有直接採用詹妮的面部,而是利用電腦生成的特徵創造了一張「合成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