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電影配樂的簡介
其次,電影具備多種節奏功能,比如主觀節奏、客觀節奏、導演心理節奏和觀眾心理節奏等等。只有音樂這種形式和電影在節奏上是非常統一的,其它藝術形式就略差一些。音樂可以通過不同的音樂節奏和音樂語言,來表達這些節奏,迎合故事不同的風格、不同的場景。從某種程度上說,音樂對電影的作用是任何形式都不能替代的。」王黎光曾對他的研究生們做過一個實驗,為他們放映《加勒比海盜》的同時,將國際聲道的聲音頻道全部關掉,結果不出20分鍾,有人就看不下去了。
為電影而創作的音樂,是電影綜合藝術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的演奏通過錄音技術與對白、音響效果合成一條聲帶,隨電影放映而被觀眾所感知。電影音樂是20世紀新出現的音樂體裁,有音樂的一般共性,又有自己的特性,在當代人的文化生活中佔有重要地位。電影音樂的主要特徵視聽統一的綜合性電影基本上是一種視覺藝術,但聽覺要素也是不可缺少的重要輔助部分。電影音樂與對白、旁白、音響效果等其他聲音因素結合後,如與畫面配合得當,能使觀眾在接受視覺形象時,補充和深化對影片的藝術感受。電影音樂如脫離畫面單獨存在,則失去其視聽統一的綜合功能。但特別完整的片斷,仍可作為獨立的音樂作品予以演奏和欣賞。
電影音樂是在影片中體現影片藝術構思的音樂,是電影綜合藝術的有機組成部分。它在突出影片的抒情性、戲劇性和氣氛方面起著特殊作用。電影音樂已經成為一種新的現代音樂體裁。
性質與特點電影成為綜合藝術之後,音樂雖然仍保持著本身所具有的藝術表現的特殊性。如擅長抒情、不擅長敘事、需要聽覺來感受、需要時間的過程展現形象、通過演奏和演唱的再創作才能欣賞,但是,在表現的方式上卻發生了相應的變化:
①音樂構思須根據電影的題材內容、風格樣式、人物性格及導演的藝術總體構思,使音樂的聽覺形像與畫面的視覺形像相融合,體現綜合性的美學原則。除神話片、童話片、科學幻想片以及現代的實驗性的電影以外,電影中的人物造型、表情、動作、語言、環境氣氛等,大都是接近現實生活的自然形態。因而,電影音樂也不象一般供音樂會上演出的純器樂曲和舞台演出的歌劇音樂、舞劇音樂那麼誇張和程式化。
②音樂常常與對話、自然音響效果相結合。在無聲電影時期,有時音樂是唯一的聲音,從頭至尾貫串全片。由於錄音技術的進步,進入有聲電影時期,除音樂之外,還可以錄制語言和自然音響效果,解脫了在無聲電影時期音樂超負荷的現象。導演和作曲家從電影的真正需要出發,只有在表現抒情性、戲劇性氣氛的時候才恰當地、有效地使用音樂。這樣,既符合音樂的藝術規律,又提高了電影綜合藝術的美學功能。這使音樂真正地發展成為電影綜合藝術的重要的有機組成部分,對電影音樂形成分段陳述的結構,也有促進作用。
現實性與功能性電影音樂,按照在電影中出現的方式,分為兩大類:一類是現實性的音樂,也叫做客觀的音樂,這類音樂在畫面上有聲音的來源;另一類是功能性的音樂,也叫做主觀的音樂,這類音樂在畫面上沒有聲音的來源。
現實性音樂包括在電影生活場景中出現的各種音樂(或歌曲)。例如在音樂會上表演的音樂(或歌曲)、歌劇音樂、舞劇音樂、節日歌舞、街頭小唱、街頭音樂以及通過收音機或錄音機播放的音樂。還包括特別引人注目的劇中主要人物的獨唱與對唱、獨奏與合奏等等。這類音樂(或歌曲)都是由劇作家、導演事先在文學劇本和分鏡頭劇本中安排的。
功能性音樂一般是由作曲家專為電影創作的,著重表現畫面中所沒有或不能表現的劇中主要人物的動作,特別是心理活動。
在電影中,雖然從音樂出現的方式上分為兩種類型,但在實際的運用上常常相互轉化,有時從現實性的音樂轉化為功能性的音樂,也有時從功能性的音樂轉化為現實性的音樂。
電影音樂藝術的處理手法豐富多樣,變化無窮。其美學功能是:
①通過音樂主題的貫串發展、矛盾沖突、高潮布局,達到對劇中主要人物的歌頌或批判,幫助明確電影的意義。
②用音樂加強人物的動作性、心理活動,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表現人物的精神面貌,使人物的形象更加鮮明動人。
③暗示劇情的進展或延伸。這樣的音樂,有時先於畫面的視覺形象出現,例如在困難的時刻預示勝利和希望,在順利的時刻預示艱苦挫折;有時後於畫面視覺形像出現,延展戲劇情緒。
④引起一定時間(古代的或現代的)、空間(人類世界的或外空間)、環境(人間或仙境)的聯想。
⑤加強影片的總的藝術結構。電影音樂雖然是分段陳述的,但是通過分段陳述的結構,能反映出影片總的藝術結構。
⑥增加立體感。人類習慣於從視覺和聽覺兩方面感受客觀事物。結合音樂的聽覺形像,音樂旋律的起伏,和聲、對位的織體,色彩豐富的配器等等,能更有效地表現聽覺形像的立體感。音畫結合可形成「四維時空」的運動著的立體感。
㈡ 電影音樂與畫面的關系是什麼
各門藝術都有自己的語言,作為第8藝術,電影的語言就是聲畫的視聽語言,而音樂又是電影聲音(音響)的一個重要部分,但它不是音響的全部,電影音響中更顯得重要的是動效及自然音響,缺少這二者的就是默片了。音樂及對白是輔助故事及推動情緒節奏進程的有力渠道。
㈢ 看電影時候聲音和畫面不同步怎麼辦
造成影音不同步的原因:
1、電視畫面或者聲音不正常,多數是智能電視的視頻解碼出現問題造成的。
2、更換解碼器如音頻不流暢可以更換一種音頻解碼器,對於DivX、XviD視頻可以考慮換一種兼容解碼器。方法前面有介紹。
3、整理磁碟碎片硬碟的碎片過多可能會導致播放不流暢,造成影音不同步。整理一下硬碟往往會有很好的效果
4、在線看視頻時會有源源不斷的拼圖碎片需要電視快速還原,如果電視不夠「聰明」(系統有缺陷)或動作「緩慢」(硬體性能不足)就會出現拼圖錯誤、拼圖不完整,也就是前面所說的圖片和聲音不正常。
5、視頻文件本身音視頻不同步的處理
在播放時先估計好延時的時間,然後選擇「查看」看菜單中的「選項」命令,打開「選項」對話框,從中選擇「音頻切換器」,並在右邊選定「聲音延遲時間」復選框,然後在後面的數值框中輸入時間。
㈣ 舉例談談電影音樂如何配合劇情結構和視覺畫面的節奏 急 在線等
電影畫面傳遞的是內容,音樂四電影表現力的載體,貫穿電影發展的始終,電影音樂不僅僅是作為畫面的陪襯存在,而是要傳遞出去。
《泰坦尼克號》一開頭就以蘇格蘭風笛的哀怨之聲配合高遠清澈的女聲營造除了悲劇色調的音樂,人民彷彿能夠在腦海中想像出在輪船上展開的愛情故事是多麼凄涼,隨著故事的推進,整部電影的音樂曲調也發生了變化,由暗轉明,速度開始變快,管弦樂隊演奏的有氣勢的節奏又把人帶到了這艘豪華的大船上,人們臉上興奮的表情,船上豪華的裝飾都能夠在你腦海中浮現,這種歡快的基調配合熱熱鬧鬧的畫面,簡直是最好不過了,隨著男女主角愛情的升華,最經典的曲目《我心永恆》應運而生,蘇格蘭的風笛與鋼琴交織,配合男女主角激情奔放的愛情,行雲流水般的音樂是對男女主角愛情最好的詮釋,最後一首《上帝與我們同在》則在整個船即將沉沒的時候播放出來,畫面中每個人都急急忙忙地逃生,哭聲喊聲混成一片,船上的樂手安靜的演奏,這一對比強烈地表現出樂手、船長等人的高尚品格,也包含了對人們的安慰,希望上帝與人們同在,給人以心靈的安靜。
《理發師》被稱為油匾電影的里程碑,選取了交響樂和童聲合唱來表現整個故事,這種擺脫濃濃吳音,只依靠畫面是不能夠展現出來的。
《地方英雄》中使用了兩個主要的音樂主題,當場景切換成西南部都市時,響起得是搖滾樂曲調,海邊的村莊伴隨的則是一種較低沉,較辛酸的民間曲調,在最後一場戲中,年輕人回到休斯頓後,深情地回憶起蘇格蘭那片土地,這時影片兩種音樂同時響起,給整個故事結尾。
㈤ 電影的畫內和畫外音樂在電影中各起什麼作用
電影是音畫藝術,眼睛和耳朵兩個器官是在第一時間接收信息的。人們坐在電影院里看電影的一大原因,就是想聽聲音刺激。電影能從無聲發展到有聲,這也正是人們對動效和聲音的需求,期望能有除了攝影美術之外的表達形式。你看那些好萊塢大片,從開始到結束,大量的音樂充實著劇情的不斷發展,甚至於當電影出現某種色調時,音樂都能起到增強作用。」
其次,電影具備多種節奏功能,比如主觀節奏、客觀節奏、導演心理節奏和觀眾心理節奏等等。只有音樂這種形式和電影在節奏上是非常統一的,其它藝術形式就略差一些。音樂可以通過不同的音樂節奏和音樂語言,來表達這些節奏,迎合故事不同的風格、不同的場景。從某種程度上說,音樂對電影的作用是任何形式都不能替代的。」王黎光曾對他的研究生們做過一個實驗,為他們放映《加勒比海盜》的同時,將國際聲道的聲音頻道全部關掉,結果不出20分鍾,有人就看不下去了。
為電影而創作的音樂,是電影綜合藝術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的演奏通過錄音技術與對白、音響效果合成一條聲帶,隨電影放映而被觀眾所感知。電影音樂是20世紀新出現的音樂體裁,有音樂的一般共性,又有自己的特性,在當代人的文化生活中佔有重要地位。電影音樂的主要特徵視聽統一的綜合性 電影基本上是一種視覺藝術,但聽覺要素也是不可缺少的重要輔助部分。電影音樂與對白、旁白、音響效果等其他聲音因素結合後,如與畫面配合得當,能使觀眾在接受視覺形象時,補充和深化對影片的藝術感受。電影音樂如脫離畫面單獨存在,則失去其視聽統一的綜合功能。但特別完整的片斷,仍可作為獨立的音樂作品予以演奏和欣賞。
電影音樂是在影片中體現影片藝術構思的音樂,是電影綜合藝術的有機組成部分。它在突出影片的抒情性、戲劇性和氣氛方面起著特殊作用。電影音樂已經成為一種新的現代音樂體裁。
[編輯本段]性質與特點
電影成為綜合藝術之後,音樂雖然仍保持著本身所具有的藝術表現的特殊性。如擅長抒情、不擅長敘事、需要聽覺來感受、需要時間的過程展現形像、通過演奏和演唱的再創作才能欣賞,但是,在表現的方式上卻發生了相應的變化:
①音樂構思須根據電影的題材內容、風格樣式、人物性格及導演的藝術總體構思,使音樂的聽覺形像與畫面的視覺形像相融合,體現綜合性的美學原則。除神話片、童話片、科學幻想片以及現代的實驗性的電影以外,電影中的人物造型、表情、動作、語言、環境氣氛等,大都是接近現實生活的自然形態。因而,電影音樂也不象一般供音樂會上演出的純器樂曲和舞台演出的歌劇音樂、舞劇音樂那麼誇張和程式化。
②音樂常常與對話、自然音響效果相結合。在無聲電影時期,有時音樂是唯一的聲音,從頭至尾貫串全片。由於錄音技術的進步,進入有聲電影時期,除音樂之外,還可以錄制語言和自然音響效果,解脫了在無聲電影時期音樂超負荷的現象。導演和作曲家從電影的真正需要出發,只有在表現抒情性、戲劇性氣氛的時候才恰當地、有效地使用音樂。這樣,既符合音樂的藝術規律,又提高了電影綜合藝術的美學功能。這使音樂真正地發展成為電影綜合藝術的重要的有機組成部分,對電影音樂形成分段陳述的結構,也有促進作用。
現實性與功能性 電影音樂,按照在電影中出現的方式,分為兩大類:一類是現實性的音樂,也叫做客觀的音樂,這類音樂在畫面上有聲音的來源;另一類是功能性的音樂,也叫做主觀的音樂,這類音樂在畫面上沒有聲音的來源。
現實性音樂包括在電影生活場景中出現的各種音樂(或歌曲)。例如在音樂會上表演的音樂(或歌曲)、歌劇音樂、舞劇音樂、節日歌舞、街頭小唱、街頭音樂以及通過收音機或錄音機播放的音樂。還包括特別引人注目的劇中主要人物的獨唱與對唱、獨奏與合奏等等。這類音樂(或歌曲)都是由劇作家、導演事先在文學劇本和分鏡頭劇本中安排的。
功能性音樂一般是由作曲家專為電影創作的,著重表現畫面中所沒有或不能表現的劇中主要人物的動作,特別是心理活動。
在電影中,雖然從音樂出現的方式上分為兩種類型,但在實際的運用上常常相互轉化,有時從現實性的音樂轉化為功能性的音樂,也有時從功能性的音樂轉化為現實性的音樂。
電影音樂藝術的處理手法豐富多樣,變化無窮。其美學功能是:
①通過音樂主題的貫串發展、矛盾沖突、高潮布局,達到對劇中主要人物的歌頌或批判,幫助明確電影的意義。
②用音樂加強人物的動作性、心理活動,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表現人物的精神面貌,使人物的形像更加鮮明動人。
③暗示劇情的進展或延伸。這樣的音樂,有時先於畫面的視覺形像出現,例如在困難的時刻預示勝利和希望,在順利的時刻預示艱苦挫折;有時後於畫面視覺形像出現,延展戲劇情緒。
④引起一定時間(古代的或現代的)、空間(人類世界的或外空間)、環境(人間或仙境)的聯想。
⑤加強影片的總的藝術結構。電影音樂雖然是分段陳述的,但是通過分段陳述的結構,能反映出影片總的藝術結構。
⑥增加立體感。人類習慣於從視覺和聽覺兩方面感受客觀事物。結合音樂的聽覺形像,音樂旋律的起伏,和聲、對位的織體,色彩豐富的配器等等,能更有效地表現聽覺形像的立體感。音畫結合可形成「四維時空」的運動著的立體感。
[編輯本段]音樂在電影中的作用
每當欣賞一部電影,除了唯美的畫面,精彩的故事情節會給我們留下深刻的印象外,就是音樂了。一部好的影片往往有一段或者多段優美的音樂。或許就是有了這些音樂,有些電影才被歷史留住。若干年後,每當那熟悉的旋律響起,思緒就會把我們帶回那段特定的畫面中去。大概這就是電影中的音樂。
音樂在電影中的使用並不是一開始就有的,但自從音樂融入電影後,電影就一改前觀了。總的來說,它在加強影片的感情,突出情節的戲劇性,渲染氣氛等方面的作用是功不可沒的。
首先,對於電影本身而言,音樂的融入使得電影的綜合藝術水平有了顯著的提高。最初的有聲電影只是簡單的人物對話及聲響,留給觀眾的印象也是極其單調乏味的,似乎只是二維的效果。而當音樂滲透到電影這個集文學、美術等藝術樣式於一身的綜合大舞台之後,三維的效果立刻顯現出來。
對於觀眾而言,音樂是其欣賞電影的一大亮點。相比較而言,優美的旋律更容易讓觀眾記住一部影片。表現英雄主義與民主主義的香港90年代影片《黃飛鴻》中的《男兒當自強》,節奏快、變奏快、樂器多樣,那種傲氣傲笑萬重浪,熱血熱勝紅日光,膽是鐵打骨如金剛,胸襟百千丈眼光萬里長,誓奮發自強做好漢的英雄主義精神被鏗鏘有力的歌唱張揚的淋漓盡致,成為當今膾炙人口的經典歌曲。
電影主題曲是電影中的一個重要元素,尤其是和故事情節配合的天衣無縫的優美主題曲,不但能起到敘事抒情的作用,更能引起觀眾共鳴,給人留下難以磨滅的印象。有時候,電影可能被人們淡忘了,但一首膾炙人口的主題曲卻能做到恆久遠,永流傳。 電影與情緒的互動功能
[編輯本段]電影音樂分類
按電影音樂的聲源可分為兩種:
客觀音樂 亦稱畫內音樂或有聲源音樂。指影片畫面的規定情境中應有的音樂。如人物在歌唱、演奏樂器、收音機的廣播等。這時,音樂的出現是不可少的(但亦可做特殊安排)。
主觀音樂亦稱畫外音樂或無聲源音樂。畫面並未提供出現音樂的根據,而是作曲家為了塑造人物性格、抒發人物內心情感或渲染環境氣氛的需要而專門創作的音樂。它是對畫面的補充、解釋或評價,表現了作曲家對影片所展現的事件的主觀態度,可以深化畫面的內容,加強影片的藝術感染力。
這兩種音樂在具體影片中是相輔相成的,有時兩者亦可融為一體,難以分辨。因為客觀音樂的具體內容也有一定的選擇餘地,它可起主觀音樂的作用。例如人物內心痛苦時,收音機可播送同樣情調的音樂來渲染,亦可播送歡快的音樂來形成對比,等等。
按音樂與畫面的關系,又可分為4種:
音畫同步 音樂基本上與畫面吻合,情緒、節奏一致,視聽統一,觀眾在觀看畫面時,不知不覺地接受音樂。這是最常見的一種音畫關系。
音畫平行 音樂並不解釋畫面,而以自己的獨特方式將畫面貫串起來,造成一種完整的形象。例如畫面是一組短鏡頭,描寫時間過程、人物成長或腦海中回憶的各種片斷時,音樂只寫出一種情緒或著力刻劃人物的內心世界,使畫面的蒙太奇更為凝聚集中,以加深觀眾對影片的理解。
音畫對位 音樂與畫面形成類似音樂中兩個聲部的對位關系。時而同步,時而不同步,甚至與畫面在情緒、氣氛、格調、節奏、內容上造成對立、對比,從另一個側面來豐富畫面的涵義,產生一種潛台詞,形成新的寓意,使觀眾得到更深的審美享受。
音畫游離這是60年代以後電影音樂的一種新趨向。電影音樂並不直接為劇情服務,而是起到擴大空間——延續時間的作用,它並不渲染影片的細節,而是用相當獨立的姿態以自身的音樂力量來解釋或發掘影片的內涵。觀眾可以在音樂與畫面游離的情況下,自己領悟影片的真旨,得到豐富的聯想與感受。如日法合拍影片《廣島之戀》就屬這種情況。
㈥ 一部影視作品後期的聲音和畫面是怎麼處理的
熱愛電影的人們曾經說會說去掉聲音的電影是無聲電影是一種藝術,但今天的我們要說沒有畫面的電影也同樣是藝術的,那是來自聲音的藝術!電影藝術語言的發展,隨著電影技術與藝術手段、方式以及電影傳播手段、方式的不斷豐富而豐富。在卓別林的時代里電影是無聲的,穿插在幕間的字幕是那時唯一的語言;錄音技術的發明,導致了有聲電影的出現。 有聲電影的成功,讓無聲片時代的字幕被演員的對話或獨白代替;讓樂隊現場伴奏(伴唱)被精心製作的音樂代替;甚至出現了人的腳步、呻吟、哭泣,動物的叫聲,以及風聲、水聲、雷聲、雨聲等音響效果。 如今電影中的聲音在影視藝術作品中已經有著和畫面同等重要的地位了,有時甚至還會超過畫面的重要性成為影視作品中最重要的元素。電影聲、畫之關系,越來越出現變化無窮的境界,新的聲畫語言組合方式也因而不斷被電影藝術家們推出。影視藝術作品中聲音和畫面的關系主要有三種:1畫面佔主要地位,聲音烘托畫面。2聲音佔主要地位,畫面烘托聲音(音樂電視、音樂題材的影片)。3聲音與畫面同樣重要,誰也離不開誰。影視藝術作品製作時賦予畫面與聲音的關系大致也分三種:1聲畫同步。2聲畫對位。3聲畫分立。
曾經在一段很長的時間里,畫面與聲音基本處於同步狀態,畫面要表達的主題、基調正是聲音表達的主題、基調;聲音所展現的情緒、情調也與畫面要展示的情緒、情調如出一轍。聲畫同步的處理手段是影視藝術作品中最常用的處理手段之一。聲音在其中產生的效果多半是一種烘托的效果。在故事性較強的影視藝術作品中它可以強化藝術效果,幫助畫面來共同烘托、渲染主題。如陳凱歌的影片《和你在一起》中的王志文飾演的老師給小春上最後一刻的片斷和影片最後的車站相遇片斷。其中在最後一課片斷中,衣著整潔的老師坐在琴旁為小春伴奏,兩個人沉浸在樂曲中。配合著音樂,觀眾看到了兩人即將分離的不舍、老師對小春的愛和小春在音樂道路上的潛力和希望。在影片最後車站相遇的片斷中,小春因為領悟到父愛的珍貴在火車站大廳里激動的拉響了小提琴。帶有感恩色彩的琴聲配合小春帶著淚水的臉以及中人激動的表情共同把影片推向高潮。在紀錄片中,聲畫同步可以體現真實感(聲畫同期錄制)。這樣的例子很多,如《神奇的地球》中播出過的《最後的蒸汽機火車》。本片講述的是當地最後一列蒸汽機火車即將退役時最後一天的紀錄。用膠片拍出的畫面帶著與眾不同的溫暖的褐色調子,頗具老照片的情調。進站時火車周圍包裹的濃濃的白色水蒸氣和蒸汽機火車特有的轟鳴聲讓觀眾被感真實。
電影聲畫藝術語言中,同樣也出現了聲畫不同步的方式,這種不同步主要有兩種情形:一是聲畫分立;二是聲畫對位。聲畫分立,就是影片的聲音與畫面各自按照自己的邏輯展開,聲音與畫面的關系是各自獨立、互相補充,若即若離。在聲畫分立之時,聲音一般不會來自畫面之中,而以畫外形式出現,但在總體情感、情緒上,又有一種相互映照的關系。而聲畫對位,意味著聲音與畫面在情感、內涵、情緒、情調、氛圍、節奏恰好是錯位、對立的,形成很大反差的。正是由於聲音與畫面的差異、對立、錯位、相反,才更有力地形成一種對比和對照,從而用一種反差的方式更強有力地表達出正面的意義、價值。 聲畫分立的例子有:陳凱歌的影片《和你在一起》中的擦拭樂譜片斷。擦拭樂譜片斷中的畫面是小春一邊擦樂譜一邊在心中想著譜子上的音樂。同時一段激動人心的小提琴曲響起,這音樂像是從小春的心裡和粘滿灰塵的譜子里流淌出來的。這段畫面和配合它的音樂告訴觀眾小春領悟了老師這種教學方法的用意,並且在音樂方面得到了提高;又如我國影片《人到中年》里,女主人公陸文婷在昏迷中,似乎感覺自己正在一個無限的荒漠上艱難攀行,畫面上陸文婷在荒漠上攀行,這時作曲家從畫外插入了一段"無字歌",這段音樂情感哀怨、憂傷,同時又有掙扎奮斗的情緒在其中。聲畫對位的例子有:如某影片中背景是十分優美的音樂畫面卻是法西斯在殘暴的殺人。還有影片《老井》中,那個女瞎子凄凄慘慘的演唱與周圍圍觀人們的鬨笑形成巨大反差,為影片增色不少。
在製作影視藝術作品是會用到很多不同的剪接手法,它們是在影視藝術作品中建立畫面與聲音關系的途徑。主要的剪輯手法有:錯覺蒙太奇、敘事蒙太奇、表現蒙太奇、平行蒙太奇、對比蒙太奇、復現蒙太奇、交叉蒙太奇、象徵蒙太奇、聯想蒙太奇、叫板蒙太奇、擴大與集中蒙太奇、過去與未來蒙太奇、加敘加議蒙太奇、風格化蒙太奇、聲音滯後蒙太奇、聲音提前蒙太奇等等。其中畫面的剪接可以通過聲音的過渡輔助完成,聲音和畫面剪接的相互呼應、相互協調可以推動故事的發展,提升作品的藝術性。如《勇敢的心》中主人公得知自己的妻子被貴族害死回去報仇。他殺死第一個士兵時影片用了一連串的風格化蒙太奇,把一些微小的細節聲音放大來表現主人公的仇恨、動作的干凈利索。在影片的尾聲主人公被處死時他大喊"freedom"。他的喊聲也進行了風格化處理,是整個場景更具震撼力。還是這部影片主人公被處死的場景,圍觀行刑的人們因為目睹殘忍場面而發出的聲音幫助用錯覺蒙太奇處理過的畫面產生更逼真的效果。總之,聲音表現力的運用給電影蒙太奇展開了廣闊的天地。在聲音與畫面、聲音與聲音的組合上,有著豐富的待發掘的藝術表現潛力。電影有了聲音,電影語言就從單純的視覺語言發展為遠為豐富的視聽語言。
聲音的運用豐富並擴大了電影的時空。就視覺而言,觀眾只能看到銀幕上出現的空間,而就聽覺來說,觀眾完全可以聽到不出現聲源的聲音。這樣,就使得電影藝術作品中的場景、氣氛得到無盡延伸。我認為聲音在影視作品中的重要性還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1.揭示主題思想、奠定影片風格、創造意境。屬於電影聲音范疇中的電影音樂所具有的揭示影片主題思想、奠定影片風格、創造意境的功能。歡樂、喜悅的畫面,便伴以歡樂、喜悅的旋律;悲傷、憂郁的畫面,便伴以悲傷、憂郁的樂曲。影片《辛得勒的名單》反復出現的憂傷的曲調揭示了當時社會的恐怖氣氛,以及主人公竭盡自己所能去救助猶太人但卻阻止不了每天都有猶太人被殘忍的殺害的事實。影片《那年夏天寧靜的海》中從頭到尾都有一個優美平靜的曲子作為鋪墊。通過這種音樂我們能感受到影片中兩位聾啞主人公無聲的、浪漫的愛情,對沖浪運動充滿韌性的執著追求;同樣我們也能感受到從音樂中吹來的席席海風,以及海水咸鹹的味道。黃貽鈞為影片《小城之春》所寫的音樂,風格和語言與影片結合得很貼切,還運用畫內音樂的辦法,演唱了民歌。有一種純正的中國風格。
2.抒情功能、推動劇情發展。音樂的抒情是音樂最具感染力的功能。在影視中的音樂更充分的展現了這一功能,並且可以推動劇情的發展。我們經常能看到影視作品中的親人、戀人、朋友久別重逢時響起的一段段煽情音樂。這時的音樂不但展現了抒情功能還把故事情節推向高潮。
3.塑造人物形象。影視藝術作品中人物的形象不但通過演員的外形、形體語言、台詞等來塑造,在人物聲音方麵塑造形象也時非常重要的手段。尤其是在中國的武俠、神話作品中,聲音是非常重要的塑造人物的手段。豬八戒的聲音象是從鼻子里哼出來的;悟空說話快;醜陋的妖魔鬼怪說話的聲音十分刺耳;佛祖的聲音永遠是洪亮的,武俠片中鶴發童顏的大俠多半也是這樣的。
4.吸引觀眾的注意力,激發觀眾的聯想。懸疑片中經常用恐怖的音效來吸引觀眾的注意,激發他們的想像。
總之,影視藝術作品中的聲音已經不僅僅是代替字幕、代替現場樂隊的作用,聲音幾經成為影視藝術語言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影視作品中的聲音同樣帶給我們藝術的享受。
㈦ 舉例說明電影的聲音對於畫面起到了什麼樣的作用
一、通過誇張、歪曲、變形表現人物精神狀態。
二、用現實或非現實聲音揭示人物內心
三、與畫面並列象徵、隱喻事物的性質。
聲音的藝術語言表達當然是電影藝術語言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更是在其藝術表達中佔有關鍵之地位。在畫面語言出現的同時聲音的運用在很多時候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更在有些電影作品中成為點睛之筆。聲音語言在影視藝術表達中的關鍵作用大致可有協助鏡頭語言作用和對電影某段藝術構思想的成就起決定性的作用。
(7)電影音樂和畫面處理擴展閱讀
在電影的製作中,配樂是配音的一部分;配樂只處理電影里的音樂。在電影里的音樂可以分為兩大類:一為歌舞音樂,一為附帶音樂。歌舞音樂大都出現在歌舞片中,歌舞片大都改編自音樂劇,片中歌舞音樂與片中情節的發展息息相關。
因此,歌舞音樂在歌舞片中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至於附帶音樂,則在一般劇情片或記錄片中配合映像播映出。在無聲電影時代,電影只透過映像及簡單的文字,就把電影的情節完整的傳達出來,而無需音樂的介入。
因此,附帶音樂在電影中並不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的作用通常是製造氣氛,強調或提高情緒與場景的接連,此種附帶音樂,吾人通稱為配樂。
㈧ 電影嗯音樂和畫面有什麼關系
電影音樂和畫面的結合關系通常分為音畫同步和音畫對位兩種。
音畫同步表現為音樂和畫面的情緒一致,節奏吻合,視覺內容統一,並起到烘托、渲染畫面的作用。音畫對位則是讓音樂和畫面作不同側面、不同角度、不同層次的表現,使節奏、速度、情緒、意境都表現不同,聲音和畫面相反相成,對立統一。
作為電影音樂的作用,往往根據影片內容的需要,運用影片所處時代具有代表性的音調或音樂作品,常用的音樂語言、表現手法以及樂器和配器特點等各種因素來進行創作,使影片賦予時代特徵。電影音樂作曲必須懂得樂隊、樂器和配器。這就需要作曲家熟悉每一件樂器的表現特性和演奏特點。電影樂團的作曲和指揮對音樂的長度和演奏速度的把握能力也尤為突出,在和畫面配音時這方面的適應能力也特別強。這都是電影音樂的特點。
另外,音樂進入了電子化時代後,對各種新穎的電子樂器和電聲樂隊也必須駕輕就熟,掌握它的音響特點和表現特徵。電影歌曲和插曲是電影音樂中的一個重要部分。電影中的歌曲往往和畫面形象緊密結合並推動影片的劇情發展,產生強烈的藝術感染力。
請採納,謝謝!
㈨ 電影中聲音與畫面的組合方式有哪幾種各有什麼特點和作用
聲畫同步、聲畫對位、聲畫並行、聲畫對立、聲畫分立。
1、聲畫同步:
即聲畫統一,表現為音樂和畫面緊密結合,音樂情緒與畫面情緒基本一致,音樂節奏與畫面節奏完全吻合。
兩者是相輔相成的復合觀賞性,兩者組成有機的統一體。音樂強調了畫面提供的視覺內容,祈禱烘托、渲染畫面作用。
他可以以同一種持續進行的聲音為紐帶,把一系列表現不同場景、不同內容的畫面組接起來、構成自成首尾的蒙太奇段落。
㈩ 在電影中,什麼是音畫平行與音畫對位區別在哪能舉個例子嗎不要復制粘貼,跪求大神講解,謝謝
是指音樂表達的內容與畫面所演繹的內容具有各自相對的獨立性,呈現既非同步又非對立的平行發展的關系。對於音畫平行這種形式來說,音樂與畫面的關系可以用「並肩攜手」來形容。在音畫平行的形式中,音樂通常是以畫外音樂的形式出現的;它具有更為獨立的美學品格,成為更為獨立的藝術元素。這種性質的音樂,已經不僅僅限於用音樂直接表現畫面的情緒和氣氛,而是賦予音樂以更獨立、更豐富的表現性,使觀眾在感受音樂美的同時,又可以多角度、多側面、多層次地開掘和感受影視作品的思想內涵和人物的內心世界。這種性質的音樂雖然仍然屬於畫面,或伴隨畫面,但主要並不是直接作用於某些具體畫面,而是如馬爾丹《電影語言》中所說:「主要是針對觀眾的潛意識。」它與畫面在平等的基礎上,以相輔相成的關系來共同實現視聽效果。在音畫平行中,所表現的是音樂對影視作品整體的關照,往往可以更有效地發揮音樂的主觀化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