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誰不曾從墳地的枯骨中汲取營養
BGM—VFD
這些惡魔冷眼注視著我,猶如遊人欣賞瘋子
六一兒童節要到了,這人要是年紀大了,就容易想起小時候的事。我小時候常常在家裡蹲著CCTV-6電影頻道放電影,如果碰到喜歡看的就抱著西瓜看上倆小時,也因此對很多「奇怪」的電影都留下過很深的印象。《雷蒙·斯尼奇的不幸歷險》就是這樣一部電影。
影片改編自美國作家丹尼爾·漢德勒的《雷蒙·斯尼奇》系列童話其中的三部作品。雖然說是童話,但實際上無論書本原著還是改編電影都充滿了哥特式風格。「哥特式」起源於中世紀的法國,推崇陰暗的情調。在文藝作品中,它賦予了其神秘的色彩,恐怖又懸念重重的情節,以此揭露著那些不為人知的罪惡,難以啟齒的陰謀,和令人發指的暴力。所以在《雷蒙·斯尼奇》系列裡,就連主人公的姓名都借用了驚世駭俗的《惡之花》的作者「波德萊爾」這個名字。漢德勒本人更是表示:在我的小說里不要指望看到什麼美好的結局或者快樂的童話故事,這里甚至都不會有令人愉快的開場。
乍一看還是很「童話」的對嗎?打住!先別著急下結論,我們繼續看下去。
畫風很快就突然一變,畫外音對你「親切」的說到:很抱歉這不是你要觀看的影片,因為(接下來)您將看到的影片會令您非常不適。
如果你是一個看過很多電影的人,我想你大概會覺得這部電影可能出自蒂姆伯頓這位頗具暗黑哥特風格的鬼才導演之手,——他總能用幾筆冷淡的色調就無限的誇大那些陰郁旖旎的背景所帶來的視覺沖擊。實際上,《雷蒙·斯尼奇的不幸歷險》最開始的確是想交由蒂姆伯頓執導,可是後來蒂姆伯頓退出,影片才改由布拉德·塞伯寧接手。
電影中的講述人「雷蒙·斯尼奇先生」是第一個出場的角色,且聽聽這位操使著打字機的男人該如何向我們講述這個不幸的故事。
維奧萊特·波德萊爾是影片主角團里年紀最大的孩子,同時她也是一名年僅14歲的發明家。
克勞斯·波德萊爾是個12歲的小男孩,卻記憶力驚人,可以說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小書蟲。
最小的孩子還不會說話,只有2歲,叫桑尼·波德萊爾,她有個不同尋常的嗜好:喜歡咬東西。
可這個「啃咬的樂趣」並沒有帶給觀眾多少微笑,因為很快有一位名為「波爾」的銀行家過來告訴我們,當然也告訴了波德萊爾三兄妹一件不幸的事:他們的父母在一場火災中喪生了。
故事至此,明眼人都看得出來這並不是一部話題輕松的「童話故事」,故事的講述人斯尼奇先生也很貼心的又一次做了提示:如果你想離開,去看快樂小精靈的電影,現在起身離開影院還不算晚。當然,這句話另外的意思就是:如果你還不離開,就要繼續聽我接下來的故事了。
接下來的故事顯然不再壓制自己的風格,陰郁詭秘的街道、建築、氛圍、以及背景音樂都象徵了一件事的發生:全劇當中最大的反派——奧拉夫伯爵即將上線。
奧拉夫伯爵的扮演者是金凱瑞,他是一位喜劇大師,也是一位真正的演員。由他主演的電影《楚門的世界》放在今天,網友們依然在豆瓣上打出了9.1的高分。甚至國內媒體新浪娛樂也給出了極高的評價:金·凱瑞,活寶,他面部神經發達——只有卡通人物才能做到的橡皮臉加彈簧,他卻能輕松駕馭。而他的肢體語言更加鬼怪精靈、異想天開。他的表演已經超越了正常的人類極限,而且處處帶著他的標簽:「金·凱瑞電影,無法仿冒!」。
可以說,《雷蒙斯尼奇的不幸歷險》之所以讓人印象深刻,除了自身的電影風格和過硬的文學素質,還有一流的演技支撐著它。
Emmm,差點跑題,我們回到電影中來。奧拉夫伯爵在接下來這段神經質的對戲中,很「自然」的就把自己的最終目的說了出來:我該在哪兒簽收那筆財產?
這就是奧拉夫伯爵殺死波德萊爾夫婦的原因,又收養這三個孩子的原因。在奧拉夫伯爵「一廂情願」的參觀房子的過程中,維奧萊特對著一個長長的螺旋樓梯問道:上面是什麼?奧拉夫伯爵回答道:只是塔樓。任何情況下都不能上去。最後孩子們被帶到了一個破舊的小黑屋裡關了起來。顯然,這就是奧拉夫伯爵給他們的「新家」。
作為一部黑童話,孩子們在奧拉夫伯爵家裡肯定也不會太平。他們每天的工作量巨大。
在見證了奧拉夫伯爵的種種「惡趣味」後,克勞斯第一個忍不住提出了離開的建議,他說這里不是家,家是父母讓你晚上睡覺的地方,是他們教你騎自行車的地方,是對你入學之日感動的說不出話來的地方。
諷刺的是,在這番義憤填膺的陳詞後,他們還是沒能逃脫這個魔窟。奧拉夫伯爵卻開始有了計劃,那就是用火車「意外」的殺死他們,然後就立刻取得他們父母的遺產了。
經過三兄妹的努力,這場意外最終化險為夷,波爾先生的到來更是給這三個不幸的孩子帶來了一些希望,他決定帶這三個孩子離開,轉交給另外的親戚當他們的監護人,只不過....在奧拉夫伯爵的狠厲下,這短暫的希望又能持續多久呢?
新的監護人蒙蒂是個看起來很奇怪的人,他的屋子裡充滿了各種奇怪的生物,但不可否認的是,他也的確對這三個孤兒很友好。可雷蒙·斯尼奇先生很快打斷了我們:我也很想讓故事就這樣結束,但我的任務並不是寫一個未曾發生的幸福結局,而是記錄它。
奧拉夫伯爵很快開始了他的行動,他殺死了蒙蒂的助手,冒充成一個新的協助者來到蒙蒂身邊。孩子們的提醒在神經大條的蒙蒂看來也只是被小題大做了的小問題而已,就這樣,我們這位深得孩子喜歡的蒙蒂叔叔,被奧拉夫伯爵殺害了。
小傢伙們當然不會跟著奧拉夫伯爵回去,在一連串的陰謀敗露之後,三個孩子再次被波爾先生送去了新家。這次等待著他們的監護人是約瑟芬姑媽。約瑟芬姑媽是個《死神來了》看多了的人,開個玩笑。她是個極度神經質的女性,有被迫害妄想症,比如不點壁爐是因為怕爐子爆炸,不用門把手開門是因為怕把手碎成碎片傷到眼睛等等....
在克勞斯努力追尋那場大火之謎的過程中,奧拉夫伯爵陰魂不散的又追了過來,這次他化身成一個瘸了腿的水手,取得了約瑟芬姑媽的信任。令人悲哀的是,盡管約瑟芬神經兮兮的樣子的確很不討喜,但她最後還是死在了奧拉夫手中,被成片的悲哀水蛭啃噬殆盡。
奧拉夫伯爵在這個場景里說了這么一段話:「最終我被捕入獄,勇敢和崇高戰勝了邪惡,這個邪惡的世界最終變為和諧之地,所有人都會載歌載舞,像小精靈一樣咯咯笑。不錯的結局啊,這就是你們心中所想的嗎?」這句話呼應了童話故事般的開頭,和整場電影里所有關於小精靈玩偶的小細節,甚至包括了經常放送的影片中的那首童謠。只不過作者給我們的答案當然是否定的,對於波德萊爾一家三兄妹來說,他們的話沒有人相信,現在也走投無路,奧拉夫伯爵就像噩夢一樣籠罩著他們。正如《惡之花》所說:這些惡魔冷眼凝視著我,猶如遊人欣賞瘋子。
經歷了水蛭事件,波爾先生誤以為是奧拉夫救了三個孩子,在將撫養權再次移交給了奧拉夫伯爵之後,還「好言」提醒道:除非是血緣近親或者有婚姻關系,否則孩子意外死亡是得不到遺產的。於是奧拉夫伯爵再生一計,打算用自己的劇目「奇異婚姻」來達到和維奧萊特結婚的目的,以此謀得巨額遺產。
到此為止,對於無路可逃的孩子們,反抗終於成了唯一出路。在維奧萊特同意出演這出假戲真做的劇目的時候,克勞斯偷偷跑去解救了桑尼。
同時他也發現了「眼睛」的秘密:眼球位置是一塊巨大的透鏡,它會匯聚光線的熱量點燃照到的一切。顯然,波德萊爾夫婦就是死在了這場大火中。
謎底揭開,故事到此也就即將結束了,再往下走反而落入了俗套。雖然原著的作者漢德勒曾經表示:不要妄想在我這里看到美好的結局。但對於電影,結局還是個令人滿意也令人失望的Happy Ending,克勞斯用這個罪惡的「眼球」點燃了那封象徵著誓約和陰謀的紙箋,波德萊爾三兄妹和所有美好的童話故事一樣最終成功的阻撓了奧拉夫的計劃。
電影雖然為了市場和受眾不免走入了俗套的結局,但是金凱瑞所扮演的奧拉夫伯爵卻又爆出了金口玉言,他在陰謀敗露之後當眾指責波爾先生也是「同謀」:你才是魔鬼,孩子們早就告訴過你我的陰謀,但你不相信,沒人相信孩子們的話。正是這樣,波德萊爾三兄妹才不得不被逼的奮起反抗,假設最後他們沒有戰勝奧拉夫伯爵,結局又是怎樣的呢?責任又是誰的呢?如果愛他們的蒙蒂叔叔相信了孩子們,蒙蒂就不會死,同樣,約瑟芬姑媽也不會死。如果從一開始波爾先生就選擇相信孩子們,這也不會成為一段「不幸的歷險」。
《雷蒙·斯尼奇的不幸歷險》以極具風格化的畫面,戲劇化的妝容,和喜劇化的台詞、動作處理,打造出了這樣一段詭秘奇異的歷險記。雖然失去父母的孩子心願很簡單:他們只想要一個家。可悲的是,「這個世界,可以用兩個非常凄涼的詞來形容。」
《惡之花》的作者波德萊爾曾經寫過:誰不曾從墳地的枯骨中汲取營養。影片雖然以童話的風格給人們埋下了一抹醜陋的黑暗,但怎麼看待這份黑暗則是觀眾自己的事。正如影片中的眼球,它既可以燒毀美好的家庭,也可以摧毀罪惡的條約。善惡本就在一念之間。
❷ 有部05年左右的歐美片,講的是3姐弟由於家園遭到離奇大火而要寄居到親戚家,這部電影叫什麼
雷蒙斯尼奇的不幸歷險
類別:故事片
導演:布萊德·謝爾伯林
主要演員:吉姆·凱瑞
片源格式:rmvb
碼流速率:400
播放時長:120
劇情簡介
維奧萊特(艾米麗·布朗寧飾)、克勞斯(連姆·艾肯飾)和桑尼(卡拉·霍夫曼和莎爾比·霍夫曼飾)是三個年幼的孩子,雖然他們年紀很小,但卻個個都不簡單。維奧萊特是三個孩子當中年齡最大的,他喜歡發明創造各種稀奇古怪的小玩意,腦子里成天想的都是滑輪、杠桿、齒輪之類的東西,而且每次考慮問題時,他都會用緞帶把頭發綁起來,以免妨礙自己思考;克勞斯年紀稍小,他是個聰明絕頂孩子,雖然只有12歲,卻已經博覽群書,他記憶力驚人,知道如何分辨美洲鱷和普通的鱷魚,也知道到底是誰殺了凱撒大帝;最小的孩子桑尼只有2歲大,比一隻靴子大不了多少,雖然體格偏小,但是卻有四個又大又利的門牙,喜歡咬東西,總是通過一系列含混不清的尖叫來表達自己的想法,除了維奧萊特和克勞斯,一般沒有人知道她到底想要講什麼……
❸ 尋找一部關於3個小孩的父母被陷害的國外電影
應該是《雷蒙.斯尼奇的不幸歷險》,金.凱瑞演的 http://ke..com/view/462918.html?tp=0_01 這個是介紹 http://movie.gougou.com/search?search=%e9%9b%b7%e8%92%99%c2%b7%e6%96%af%e5%b0%bc%e5%a5%87%e7%9a%84%e4%b8%8d%e5%b9%b8%e5%8e%86%e9%99%a9&id=10000001 這里有下載
❹ 電影講述三個孩子的故事,他們的父母被害,歐美片,最小的特別愛啃東西
雷蒙·斯尼奇的不幸歷險
中文片名
雷蒙·斯尼奇的不幸歷險
原片名
Lemony Snicket's A Series of Unfortunate Events
更多中文片名
雷蒙·斯尼奇的不幸歷險
尼蒙利斯連環不幸事件
更多外文片名
Lemony Snicket .....(USA) (working title)
Lemony Snicket - Rätselhafte Ereignisse .....(Germany)
影片類型
奇幻 / 家庭 / 冒險 / 喜劇
片長
108 min
國家/地區
美國 德國
導演
布拉德·塞伯寧 Brad Silberling
編劇
Daniel Handler .....(books The Bad Beginning, The Reptile Room, and The Wide Window) (as Lemony Snicket)
Robert Gordon .....(screenplay)
演員
金·凱瑞 Jim Carrey .....Count Olaf
梅麗爾·斯特里普 Meryl Streep .....Aunt Josephine
Liam Aiken .....Klaus
艾米莉·布朗寧 Emily Browning .....Violet
Kara Hoffman .....Sunny
Shelby Hoffman .....Sunny
裘德·洛 Jude Law .....Lemony Snicket (voice)
蒂莫西·斯波 Timothy Spall .....Mr. Poe
凱瑟琳·歐·哈拉 Catherine O'Hara .....Justice Strauss
比利·康諾利 Billy Connolly .....Uncle Monty
路易斯·古茲曼 Luis Guzmán .....Bald Man
Jamie Harris .....Hook-Handed Man
Craig Ferguson .....Person of Indeterminate Gender
詹妮佛·庫里奇 Jennifer Coolidge .....White Faced Woman
簡·亞當斯 Jane Adams .....White Faced Woman
塞德里克·凱爾斯 Cedric the Entertainer .....Constable
劇情介紹
俗話說水火無情啊,這不,一場大火就要了伯德萊爾夫婦的命,剩下三個孩子無依無靠。不過這三個小鬼也不簡單,14歲的維奧麗特(艾米麗·布朗寧飾)熱情大膽,是最年長的,自然也成了三人的頭頭;12歲的克勞斯(連恩·艾肯飾)機智聰明,經常從腦子里蹦出一些奇怪的主意;桑尼(郝夫曼雙胞胎)則實在太小了,她還是個嬰兒,而且還有個壞習慣,喜歡撕咬所有她能咬動的東西。幸好,還有一個遠親奧拉夫伯爵(吉姆·凱利飾)願意收留他們,三人原本以為這下子不用流離失所了吧,可萬萬沒想到苦難的日子才剛剛開始。
原來奧拉夫想謀奪他們的遺產,甚至狠了心製造車禍要殺害三個孩子。他們三人好不容易逃跑後,踏上了萬里尋親之路,可碰到的親戚一個比一個離譜:蒙蒂叔叔(比利·康納利飾)還算正常,就是有點迷戀爬行動物,今天脖子上纏個黃色巨蟒,明天抽冷又拽出一條紅花小蛇;約瑟芬阿姨(梅麗爾·斯特里普飾)也好不到哪裡去,她是一個超級恐懼狂,這回提醒你別亂跑,別絆到地毯跌歪了脖子,下回就告誡你小心吊燈,掉下來要死人啊。可這畢竟也是個依靠,但無論三個孩子怎麼躲避,每一次都被化妝跟蹤的奧拉夫找到,給他們帶來一系列不幸事件。那他們還能逃出奧拉夫的魔掌嗎?要知道反斗小鬼也不是省油的燈,摩登老怪的春秋大夢早晚都會被驚醒。
❺ 波德萊爾大遇險的電影波德萊爾大遇險
如果你看了這個書名,以為這是有關法國詩人波德萊爾的故事的話,那你就大錯特錯了。《波德萊爾大遇險》其實是『A Series of Unfortunate Events』,即《一系列不幸事件》的中文書名。不過《一系列不幸事件》的名字聽起來並不怎麼樣,它還有一個更為常用的名字《雷蒙尼·斯尼凱特的不幸事件》。
也許你會覺得這個名字有些熟悉,沒錯,有一部同名電影就是根據這系列小說改編的。那是一部很不錯的電影,充滿黑暗和怪誕,但卻有一個美好的結局。但如果你看過電影,如果你以為小說的結局會和電影里一樣美好的話,那你又大錯特錯了。
《一系列不幸事件》的作者是雷蒙尼·斯尼凱特,但這是個筆名,作者真名是Daniel Handler。這個系列小說一共分為13個故事:The Bad Beginning、The Reptile Room、The Wide Window、The Miserable Mill、The Austere Academy、The Ersatz Elevator、The Vile Village、The Hostile Hospital、The Carnivorous Carnival、The Slippery Slope、The Grim Grotto、The Penultimate Peril、The End。翻譯過來就是:倒霉的開場、蛇屋、哭泣的流淚湖、悲慘的作坊、荒唐寄宿學校、凶險假電梯、邪惡的村莊、危險的醫院、血腥狂歡節、災難的下坡、殘酷的洞穴、倒數第二危險的地方,結局。其中譯林出版了前八個故事,台灣出版了前11個故事。電影取材於前三個故事。
這些故事的名字看上去都讓人不太舒服,可是,這整個故事更讓人不舒服。簡單說,小說講述了波德萊爾家三個孤兒(其中一個還是嬰兒)躲避壞蛋奧拉夫伯爵,並在過程中發現一個又一個秘密的故事。假如從兒童小說的角度說,盡管波家孤兒遇到了那麼多可怕的危險,最後應該給他們一個美滿的結局,就像大多數兒童小說一樣。但悲慘的是,這系列小說的結局跟開場一樣讓人只能感到絕望。
這甚至不單是一個不幸的小說。實際上就我個人看完13本後的感覺,我覺得最好不要讓未成年的孩子去看這些故事,如果你不希望小孩子對整個成人世界的認識就是黑暗、恐怖、背叛和爾虞我詐的話。而《一系列不幸事件》就是三個無依無靠的可憐孤兒在越來越黑暗、恐怖、背叛和爾虞我詐的成人世界中掙扎求生的故事。他們所遇到的壞人全都殘忍冷酷,不斷地把孤兒們推下山崖、用鋸條砍頭、用毒葯毒死、扔進獅籠里喂獅子等等等等;而他們遇到的好人全都軟弱無力,要麼被壞蛋利用,要麼被壞蛋殺死,要麼最後乾脆站到壞蛋一邊。
這個黑暗的系列小說總讓我想到《哈利·波特》。它們的確有很多相似之處:主角都是孤兒;主角基本上是三個;壞蛋的勢力總是越來越強大;主角所遇到的一切都籠罩在迷霧里等待發現;全篇到處都是隱匿的伏筆和暗線;解釋出來的秘密都跟上一代人、甚至上一代的上一代人有關。
但《一系列不幸事件》跟《哈利·波特》小說也有很多的不同之處:它更加黑暗陰沉,幾乎沒有任何可以稱之為希望的東西存在,而那些隱藏在字里行間的秘密直到小說結束依然有很多未曾揭開。最重要的是,跟《哈利·波特》小說最後那讓人感到安慰的結局相比,《一系列不幸事件》顯得太絕望而悲慘。
不過,這種絕望和悲慘也恰恰就是這系列小說吸引人的地方。波家孤兒能夠依靠的只有他們自己,他們的知識和勇氣,除此之外別無其他。而我們每個人在世界上能夠真正依靠的,也不過就是這些東西而已,除此之外別無其他。
另外想說的就是整個故事的背景。這不是一個跟任何魔法有關的故事,似乎一切都發生在現代,因為故事裡有汽車、有潛水艇。但故事裡也出現了永動熱空氣飛行屋這種科幻小說里才會出現的東西,但很明顯,這根本不是科幻故事。這也不是個出現在任何其他世界的故事,因為裡面有英國、有日本等等,但誰也無法確定這個故事真的可能發生在任何哪個城市裡。或許,這個背景模糊的故事可能發生在任何一個海濱城市,發生在任何地方。 片 名:Lemony Snicket's A Series of Unfortunate Events中文名:雷蒙·斯尼奇的不幸歷險/雷蒙·斯尼奇的不幸事件/尼蒙利斯連環不幸事件
導 演:(布萊德·希伯林 Brad Silberling)
主 演:(金·凱瑞 Jim Carrey) (連·艾肯 Liam Aiken) (艾米莉·勃朗寧 Emily Browning) (卡拉.霍夫曼 Kara Hoffman) (謝爾比.霍夫曼 Shelby Hoffman) (裘德·洛 Jude Law)
上 映:2004年12月17日 美國詳細上映地區
地 區:美國德國更多詳細拍攝地
對 白:英語
外文別名:A Series of Unfortunate Events (USA) (original script title)
Lemony Snicket (USA) (working title)
2d Lemony Snicket - Rätselhafte Ereignisse fc4 (Germany) 父母在一次離奇的大火中喪生之後,三個出身優裕的孩子突然變成了三個天底下最不幸的孤兒,他們不得不開始尋找一個新的接納他們的家庭,同時也遇到了形形色色不同目的的人,這其中也包括這個故事的講述者,雷蒙尼·斯尼奇先生(裘德·洛飾)。在遭遇變故之後,三個孩子被莫名其妙地送到了他們的一個遠親,奧拉夫伯爵(吉姆·凱瑞飾)偏僻陰森的家裡,貪婪的奧拉夫伯爵認領孩子的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奪取他們應該繼承的一大筆遺產,為此他在自己一大群幫凶的協助下,對孩子們使出了所有卑鄙的招數。但三個孩子並非那麼容易受騙的……
俗話說水火無情啊,這不,一場大火就要了伯德萊爾夫婦的命,剩下三個孩子無依無靠。不過這三個小鬼也不簡單,14歲的維奧麗特(艾米麗·布朗寧飾)熱情大膽,是最年長的,自然也成了三人的頭頭;12歲的克勞斯(連恩·艾肯飾)機智聰明,經常從腦子里蹦出一些奇怪的主意;桑尼(郝夫曼雙胞胎)則實在太小了,她還是個嬰兒,而且還有個壞習慣,喜歡撕咬所有她能咬動的東西。幸好,還有一個遠親奧拉夫伯爵(吉姆·凱利飾)願意收留他們,三人原本以為這下子不用流離失所了吧,可萬萬沒想到苦難的日子才剛剛開始。
原來奧拉夫想謀奪他們的遺產,甚至狠了心製造車禍要殺害三個孩子。他們三人好不容易逃跑後,踏上了萬里尋親之路,可碰到的親戚一個比一個離譜:蒙蒂叔叔(比利·康納利飾)還算正常,就是有點迷戀爬行動物,今天脖子上纏個黃色巨蟒,明天抽冷又拽出一條紅花小蛇;約瑟芬阿姨(梅麗爾·斯特里普飾)也好不到哪裡去,她是一個超級恐懼狂,這回提醒你別亂跑,別絆到地毯跌歪了脖子,下回就告誡你小心吊燈,掉下來要死人啊。可這畢竟也是個依靠,但無論三個孩子怎麼躲避,每一次都被化妝跟蹤的奧拉夫找到,給他們帶來一系列不幸事件。那他們還能逃出奧拉夫的魔掌嗎?要知道反斗小鬼也不是省油的燈,摩登老怪的春秋大夢早晚都會被驚醒。 大多數觀眾都會喜歡這部電影,甚至開始期待續集。——《華盛頓郵報》2004年年底的驚喜之作。——《底特律自由新聞》
當年最棒的真人兒童片,一系列機智而新穎的黑色童話適合所有年齡段的觀眾。——《底特律新聞》 製片人沃爾特·帕克斯(Walter F. Parkes)說:「從格林兄弟到狄更斯,從《小鹿斑比》到《海底總動員》,孤兒一直是家庭文學中的重要主題,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往往是這種主題才最具希望和關懷,因為它揭示了所有兒童將最終面臨的挑戰:成長以及與成人世界的復雜關系。」
製片人勞里·麥克唐納(Laurie MacDonald)說:「這些故事之所以經典是因為它們允許兒童去處置安全環境中某些不可避免的恐懼,它們還在灌輸一種意識,那就是不管發生什麼,一切終歸漸入佳境。」
曾執導過《鬼馬小精靈》和《天使之城》的導演布拉德·塞伯寧在最初接到製片公司的電話時,對雷蒙·斯尼奇還一無所知,直到他滿懷好奇的走進倫敦的玩具商店,他吃驚的發現,雷蒙·斯尼奇故事人物的玩偶非常有趣,雖然它們比哈利·波特的玩偶小一號,但足以吸引塞伯寧的關注,塞伯寧從此愛上了雷蒙·斯尼奇的故事,並發展成為不折不扣的書迷。
導演塞伯寧對本片的超強演員陣容非常意外,他是這樣評價金·凱瑞的:「我認為金·凱瑞是一位非同尋常的演員,他可以消失在角色里,事實上,你可以發現,沒有誰能比他更善於像變色龍一樣化身不同的角色,他是扮演奧拉夫伯爵的首選。」
對於金·凱瑞來說,奧拉夫伯爵是他不能錯過的角色,因為奧拉夫兼具了太多個性,在你恨他的同時,也會不由自主的喜歡上他。
梅麗爾·斯特里普的女兒對影片的拍攝計劃非常痴迷,所以作為母親肯定不願與本片失之交臂,而且她非常喜歡約瑟芬姑媽這個角色。
扮演維奧萊特的艾米莉·布朗寧說:「我的角色很有責任感,她感到既然父母已經過世,那麼自己就要承擔起一切,她是一個聰明、善良而樂觀的孩子。」
曾憑《斷頭谷》贏得奧斯卡獎的里克·海恩里奇斯(Rick Heinrichs)任本片製作設計師,他說:「我設計和製作過的最棒的布景,就是當你置身其中,對地點和時間茫然不知,這部電影就是如此。」
影片完全是在好萊塢攝影棚中拍攝的,導演塞伯寧說:「影片拍攝的最大挑戰就在於我們是在攝影棚中創造世界,我們按照好萊塢老電影的傳統去進行拍攝,仔細檢查每個場景不會受時間的局限,體現出經久不衰的質感。在這種環境中,我們才能更好的用聲、光和氣氛來講述故事。」
早在影片開拍的9個月前,幕後團隊就已經就位,其中包括兩獲奧斯卡提名的攝影師埃瑪紐爾·魯貝茲基(Emmanuel Lubezki)、《決戰星球》的藝術指導約翰·戴克斯特(John Dexter)、三獲奧斯卡提名的布景師謝麗爾·卡拉西克(Cheryl Carasik)以及憑《芝加哥》摘得奧斯卡獎的服裝設計師科琳·阿特伍德(Colleen Atwood)等。
布景師謝麗爾·卡拉西克說:「無疑,這部電影前期製作中的研究工作是我參與過的所有電影中最精細的。」由於影片故事發生的年代並不確切,於是給卡拉西克的自由創作提供了足夠空間,促使她將一切推向極致。卡拉西克不放過加州的任何舊物出售會和跳蚤市場,細心尋找可以用作道具和裝飾布景的物件。最終據估算,有將近85%的布景得到改良。
為了讓奧拉夫伯爵住所的內景顯示出不祥之兆,卡拉西克決定將一些材料做舊。這種工作比翻新更難,卡拉西克採用酸蝕法將帷簾做舊,嶄新的織物經過兩周的處理後,破敗不堪的程度好似歷經了100年。
好萊塢的傳統技術在本片拍攝中得以復興,為了預覽布景的整體效果,劇組使用了微縮模型。為了創造出遼闊的麥田和一望無際的鐵軌,劇組將背景圖板和強制性視野結合到一起,這樣就可以在有限的攝影棚空間內營造出足以欺騙視覺的地形和環境。
「這部影片的製作是我們面對過的最復雜的挑戰,」製片人勞里·麥克唐納說,她曾與沃爾特·帕克斯一同擔任過《角鬥士》、《黑衣人》和《龍卷風》的製片人。其實本片的拍攝相當於將兩部電影合而為一,劇組先是在派拉蒙公司的10個攝影棚中拍攝,隨後又轉道洛杉磯郊區的唐尼攝影棚,那裡過去曾是波音公司製造太空梭的工廠。總之,全片需要70個不同布景,其中5個布景是在水上,經常有3、400人在不同的攝影棚中同時工作。其中收留孩子們的住所用14周才完成搭建裝修,而奧拉夫伯爵的宅邸更花費了20周的時間。
影片的特效製作人湯姆·佩茲曼(Tom Peitzman)說:「製作特效的難度在於消除特效的做作,能與影片畫面天衣無縫的結合在一起。在本片中,主要的特效都是通過真實布景和建築完成的,並非是由電腦虛擬的。」之前曾與導演布拉德·塞伯寧合作《鬼馬小精靈》的邁克爾·蘭迪爾瑞(Michael Lantieri)任本片特效總監,他說:「對於這部電影來說,我們應該讓故事推動特效,並讓特效表現人物的個性。」蘭迪爾瑞的想法在片中得以充分體現,約瑟芬姑媽失去理智的恐懼和奧拉夫伯爵老奸巨猾的邪惡都在神奇的特效中分外鮮明起來。
影片中一共出現了400多個特效鏡頭,其中大部分都涉及到小寶貝桑尼。這個角色由一對雙胞胎姐妹輪番扮演,雖然其中80%都是真人鏡頭,但在特殊情況下只能運用特效。這對小姐妹的有趣之處在於,當她們在桌邊吃飯的時候,有時會用嘴將自己吊起來,這一點與小寶貝桑尼不謀而合。不過,將特效和真人寶貝結合到一起,絕非一般作品那樣簡單。特效部門決定使用動作捕捉技術,但棘手的難題隨即產生,因為動作捕捉技術需要獲取人物的面部數據,然後輸入電腦,電腦會利用數據產生動作和表情,可要讓嬰兒靜止不動或者按照要求做出表情簡直就是天方夜譚。最終,特效部門又採用了工業光魔的一項技術,利用帶柔軟橡膠突起的按壓式採集器成功獲取了嬰兒的面部數據,然後在嬰兒處於自然狀態時,盡可能捕捉她們的各種表情。值得慶幸的是,扮演小寶貝桑尼的霍夫曼雙胞胎非常配合,在細心的誘導下,特效組滿意的獲取了所有數據,以至導演塞伯寧都對這兩個嬰兒演員贊不絕口。另外,因為霍夫曼姐妹倆有一個更愛表現,所以她搶到了90%的鏡頭。 ·在影片拍攝前,原著作者丹尼爾·漢德勒曾說:「我請求他們不要去拍,別去找好導演和好演員,別去改編我的任何一部小說,而他們選擇了三本!我的最後希望是大批的志願者能讀到我的話,買下所有電影票,而不去看這部電影。」
·片中還有100多個動物演員,在爬蟲室的場景中,經常要出現70隻爬行動物,其中包括劇毒眼鏡蛇、埃及眼鏡蛇、蝰蛇、響尾蛇、樹蟒、叢林地毯蟒、鬣蜥、蠍子、水蛇和一隻200磅重的龜。
·奧拉夫伯爵住所中的10英尺長桌由紅木製成,桌腿中還有鋼柱加固。
·片中有5段場景發生在湖上或者湖邊,劇組在唐尼攝影棚修建了北美最大的蓄水池,整個佔地2.5英畝,10英尺深,注水量多達250萬加侖。
·金·凱瑞每天化妝需要3小時。
·片中有一款非常奇特的汽車,與影片童話般的氣氛配合得天衣無縫,該車為捷克太托拉(Tatra)公司生產的Tatra 603型轎車,於1955年誕生於當時的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國(現在的捷克共和國),這是款豪華車,外型華麗寬敞,內飾也極度考究,是專供高級官員和外事接待的ⅥP車型。電影中的這款改進型生產於1968年到1975年之間。
·導演布拉德·塞伯寧承認片中的嬰兒使用了替身。
·影片改編自該系列童書的前三部:《The Bad Beginning》、《The Reptile Room》和《The Wide Window》。
·斯科特·魯丁一直打算製作本片,並由巴里·索南菲爾德執導,後來由於預算問題,魯丁和索南菲爾德相繼退出。
·克里斯蒂·卡爾森·羅曼諾是扮演維奧萊特的最初人選。
·扮演克勞斯的連姆·艾肯(Liam Aiken)在影片拍攝期間長高了11.4厘米,所以他的服裝需要不斷調整,在影片結尾時,他明顯比扮演他姐姐的艾米莉·布朗寧還高。
·影片中,連姆·艾肯扮演的克勞斯的家曾被付之一炬,在影片首映時,連姆·艾肯聽說自己家中著火,不得不立即放棄首映回家探望。
·當孩子們第一次遇見奧拉夫伯爵時,金·凱瑞曾說道:「等等,把最後一句話再說一次。」這句話並非是劇本中的台詞,而是凱瑞想再試一次,但當時攝影機並沒停。
·選角指導曾在芭蕾舞學校中物色扮演維奧萊特的人選,後來選角指導在體育館中鍛煉時看中了電視里的艾米莉·布朗寧。
·在影片殺青的兩周前,攝影指導埃瑪紐爾·魯貝茲基因要擔綱《新世界》而不得不退出本片的拍攝,羅伯特·耶曼(Robert Yeoman)接替他拍攝了影片第三部分的後半段。
·導演最初曾考慮使用CG動畫嬰兒。
·片中外形古怪的火車頭是在1942年蒸氣機時代末期由鮑德溫機車廠生產的試驗性機車,專用於賓夕法尼亞鐵路,車頭的動態畫面是用特效製作的,因為早在50年代初這種車頭便全部報廢。
·當約瑟芬姑媽和孩子們一起翻看她的剪貼簿時,出現了一張約瑟芬年輕時在非洲旅行時的照片,這張照片正是梅麗爾·斯特里普在《走出非洲》中的劇照。
·蒂姆·波頓曾希望執導本片,並指定由約翰尼·德普扮演奧拉夫伯爵,由格倫·克羅斯扮演約瑟芬姑媽,後來蒂姆·波頓和約翰尼·德普相繼退出,接手的布拉德·塞伯寧用梅麗爾·斯特里普取代了格倫·克羅斯。
穿幫鏡頭
·當桑尼咬東西時,只能聽到咬的聲音卻看不到咬的動作。
·當奧拉夫伯爵同孩子們道別時,手放在車門把手上,而在車內的鏡頭中,他的手卻放在窗邊。
❻ 我想找一部美國的電影片子
雷蒙·斯尼奇的不幸歷險
【劇情介紹】
俗話說水火無情啊,這不,一場大火就要了伯德萊爾夫婦的命,剩下三個孩子無依無靠。不過這三個小鬼也不簡單,14歲的維奧麗特(艾米麗·布朗寧飾)熱情大膽,是最年長的,自然也成了三人的頭頭;12歲的克勞斯(連恩·艾肯飾)機智聰明,經常從腦子里蹦出一些奇怪的主意;桑尼(郝夫曼雙胞胎)則實在太小了,她還是個嬰兒,而且還有個壞習慣,喜歡撕咬所有她能咬動的東西。幸好,還有一個遠親奧拉夫伯爵(吉姆·凱利飾)願意收留他們,三人原本以為這下子不用流離失所了吧,可萬萬沒想到苦難的日子才剛剛開始。
原來奧拉夫想謀奪他們的遺產,甚至狠了心製造車禍要殺害三個孩子。他們三人好不容易逃跑後,踏上了萬里尋親之路,可碰到的親戚一個比一個離譜:蒙蒂叔叔(比利·康納利飾)還算正常,就是有點迷戀爬行動物,今天脖子上纏個黃色巨蟒,明天抽冷又拽出一條紅花小蛇;約瑟芬阿姨(梅麗爾·斯特里普飾)也好不到哪裡去,她是一個超級恐懼狂,這回提醒你別亂跑,別絆到地毯跌歪了脖子,下回就告誡你小心吊燈,掉下來要死人啊。可這畢竟也是個依靠,但無論三個孩子怎麼躲避,每一次都被化妝跟蹤的奧拉夫找到,給他們帶來一系列不幸事件。那他們還能逃出奧拉夫的魔掌嗎?要知道反斗小鬼也不是省油的燈,摩登老怪的春秋大夢早晚都會被驚醒
❼ 誰知到讓小學生看的電影【父母的愛】是哪部片子啊
《父母的愛》,這部電影講述了3個流浪兒被人收養,收養的是一農戶,這農戶把他們三個撫養成人,個個接受教育,成為棟梁。像這個農戶,他們雖然不是親生兒女,卻把他們當親生兒女來養。想想看,人群中有善意的人、愛護兒女的人還是不計其數的。 雷蒙·斯尼奇的不幸歷險中文片名雷蒙·斯尼奇的不幸歷險原片名Lemony Snicket's A Series of Unfortunate Events 更多中文片名 雷蒙·斯尼奇的不幸歷險 尼蒙利斯連環不幸事件 更多外文片名 Lemony Snicket .....(USA) (working title) Lemony Snicket - Rätselhafte Ereignisse .....(Germany)影片類型奇幻/ 家庭 / 冒險 / 喜劇片長108 min國家/地區美國 德國導演布拉德·塞伯寧 Brad Silberling編劇Daniel Handler .....(books The Bad Beginning, The Reptile Room, and The Wide Window) (as Lemony Snicket) Robert Gordon .....(screenplay)演員金·凱瑞 Jim Carrey .....Count Olaf 梅麗爾·斯特里普 Meryl Streep .....Aunt Josephine Liam Aiken .....Klaus 艾米莉·布朗寧 Emily Browning .....Violet Kara Hoffman .....Sunny Shelby Hoffman .....Sunny 裘德·洛 Jude Law .....Lemony Snicket (voice) 蒂莫西·斯波 Timothy Spall .....Mr. Poe 凱瑟琳·歐·哈拉 Catherine O'Hara .....Justice Strauss 比利·康諾利 Billy Connolly .....Uncle Monty 路易斯·古茲曼 Luis Guzmán .....Bald Man Jamie Harris .....Hook-Handed Man Craig Ferguson .....Person of Indeterminate Gender 詹妮佛·庫里奇 Jennifer Coolidge .....White Faced Woman 簡·亞當斯 Jane Adams .....White Faced Woman 塞德里克·凱爾斯 Cedric the Entertainer .....Constable劇情介紹俗話說水火無情啊,這不,一場大火就要了伯德萊爾夫婦的命,剩下三個孩子無依無靠。不過這三個小鬼也不簡單,14歲的維奧麗特(艾米麗·布朗寧飾)熱情大膽,是最年長的,自然也成了三人的頭頭;12歲的克勞斯(連恩·艾肯飾)機智聰明,經常從腦子里蹦出一些奇怪的主意;桑尼(郝夫曼雙胞胎)則實在太小了,她還是個嬰兒,而且還有個壞習慣,喜歡撕咬所有她能咬動的東西。幸好,還有一個遠親奧拉夫伯爵(吉姆·凱利飾)願意收留他們,三人原本以為這下子不用流離失所了吧,可萬萬沒想到苦難的日子才剛剛開始。 原來奧拉夫想謀奪他們的遺產,甚至狠了心製造車禍要殺害三個孩子。他們三人好不容易逃跑後,踏上了萬里尋親之路,可碰到的親戚一個比一個離譜:蒙蒂叔叔(比利·康納利飾)還算正常,就是有點迷戀爬行動物,今天脖子上纏個黃色巨蟒,明天抽冷又拽出一條紅花小蛇;約瑟芬阿姨(梅麗爾·斯特里普飾)也好不到哪裡去,她是一個超級恐懼狂,這回提醒你別亂跑,別絆到地毯跌歪了脖子,下回就告誡你小心吊燈,掉下來要死人啊。可這畢竟也是個依靠,但無論三個孩子怎麼躲避,每一次都被化妝跟蹤的奧拉夫找到,給他們帶來一系列不幸事件。那他們還能逃出奧拉夫的魔掌嗎?要知道反斗小鬼也不是省油的燈,摩登老怪的春秋大夢早晚都會被驚醒。
❽ 剛看完義大利電影《惡之花》,請問惡之花的字面意思是什麼在電影中指什麼
惡之花
波德萊爾的《惡之花》,是一卷奇詩,一部心史,一本血淚之書。 惡之為花,其色艷而冷,其香濃而遠,其態俏而詭,其格高而幽。它綻開在地獄的邊緣。一八五七年六月二十五日,《惡之花》經過多年的蓄積、磨礪,終於出現在巴黎的書店裡。
《惡之花》(1857)是波德萊爾的代表作,也體現了他的創新精神。創新之一在於他描寫了大城市的丑惡現象。在他筆下,巴黎風光是陰暗而神秘的,吸引詩人注目的是被社會拋棄的窮人、盲人、妓女,甚至不堪入目的橫陳街頭的女屍。波德萊爾描寫丑和丑惡事物,具有重要的美學意義。他認為丑中有美。與浪漫派認為大自然和人性中充滿和諧、優美的觀點相反,他主張「自然是丑惡的」,自然事物是「可厭惡的」,罪惡「天生是自然的」,美德是人為的,善也是人為的;惡存在於人的心中,就像丑存在於世界的中心一樣。他認為應該寫丑,從中「發掘惡中之美」,表現「惡中的精神騷動」。波德萊爾在描繪人的精神狀態時往往運用丑惡的意象。以《憂郁之四》為例,詩中出現的意象全部是丑的:鍋蓋、黑光、潮濕的牢獄、膽怯的蝙蝠、腐爛的天花板、鐵窗護條、卑污的蜘蛛、蛛網、游盪的鬼怪、長列柩車、黑旗。這些令人惡心的、醜陋的,具有不祥意味的意象紛至沓來,充塞全詩,它們顯示了「精神的騷動」。總之,波德萊爾以丑為美,化丑為美,在美學上具有創新意義。這種美學觀點是20世紀現代派文學遵循的原則之一。
創新之二在於展示了個人的苦悶心理,寫出了小資產階級青年的悲慘命運。在詩歌中表現青年的這種心態,是別開生面的。浪漫派詩歌表現愛情的失意、精神的孤獨、政治上的失落感,在挖掘人的深層意識方面僅僅是開始。波德萊爾從更高的意義上來理解憂郁,他認為美的典型中存在不幸。憂郁是《惡之花》要表達的最強音。從整部詩集來看,詩人寫的是人在社會中的壓抑處境。憂郁像魔鬼一樣糾纏著詩人。忱郁是對現實生活不滿而產生的病態情感,也反映了小資產階級青年一代命運不濟,尋找不到出路,而陷於悲觀絕望的心境,正如詩集初版時廣告的說明和評論所說的:《惡之花》「在於勾畫現代青年的精神騷動史」,「表現現代青年的激動和憂愁」。 《惡之花》分為「憂郁與理想」、「巴黎即景」、「酒、「惡之花」、「叛逆」和「死亡」六部分,其中「憂郁與理想」分量最重,佔了全書的三分之二。在這一部分里,詩人耐心而無情地描寫和剖析自己的雙重靈魂,表現出自己為擺脫精神與肉體的雙重痛苦所作的努力。它追求美和純潔,試圖在美的世界裡實現自己的理想,但美就象一個冰冷的雕像,可望而不可及;他尋求愛,但一再受到愛情的欺騙;他向天使祈求歡樂、青春和幸福,企圖從煙草和音樂中得到安慰,但陰森丑惡的幻象和糾纏人心的愁苦始終籠罩著他,使他的痛苦有增無減。
波德萊爾有一套詩歌理論,運用到《惡之花》中。首先是通感,同名十四行詩指出了不同感覺之間有通感:「香味、顏色和聲音在交相呼應。」隨後詩歌作了具體的闡發,表明一切感覺是相通的。在其他詩歌中,波德萊爾提出詩歌應該同別的藝術相通(《燈塔》、《面具》)。波德萊爾認為通感是一種「聯想的魔法」,屬於「創作的隱蔽法則」,藝術家由此能夠深入到藝術的更高級的殿堂。雨果稱贊波德萊爾「創造了新的顫栗」。
他主張運用「藝術包含的一切手段」,他主要運用的是象徵手法:以具體意象去表現抽象觀念,其含義是豐富的、復雜的、深邃的,具有哲理性。在他筆下,時間、美、死亡、偶然、羞恥、憤怒、仇恨……都擬人化了,也就是運用了象徵手法。為了捕捉大量的意象,詩人需要發揮想像:「想像是真實的母後。」波德萊爾將想像看作各種才能的母後,認為是天才的主要品質,能把抽象的精神現象和各種概念以具體的意象傳達出來。
《惡之花》以其大膽直率得罪了當局,其怪誕的思想和超前的理念更觸怒了保守勢力,結果招致了一場激烈的圍攻。波德萊爾被指控為傷風敗俗,褻瀆宗教,上了法庭,最後被迫刪去被認為是大逆不道的六首「淫詩」:《累斯博斯》、《入地獄的女子》、《首飾》、《忘川》、《致大喜過望的少婦》、《吸血鬼的化身》.四年後, 《惡之花》新增了三十五首詩再版,獲得了空前的成功。
書的主題是惡及圍繞著惡所展開的善惡關系。惡指的不但是邪惡,而且還有憂郁、痛苦和病態之意,花則可以理解為善與美。波德萊爾破除了千百年來的善惡觀,以獨特的視角來觀察惡,認為惡具有雙重性,它既有邪惡的一面,又散發著一種特殊的美。它一方面腐蝕和侵害人類,另一方面又充滿了挑戰和反抗精神,激勵人們與自身的懶惰和社會的不公作斗爭,所以波德萊爾對惡既痛恨又贊美,既恐懼又嚮往。他生活在惡中,但又力圖不讓惡所吞噬,而是用批評的眼光正視惡、剖析惡。如果說它是病態之花,邪惡的花,那是說它所生長的環境是病態的、邪惡的。波德萊爾從基督教的「原罪」說出發,認為「一切美的、高貴的東西都是人謀的結果」,「善始終是人為的產物」,所以要得到真正的善,只能通過自身的努力從惡中去挖掘。采擷惡之花就是在惡中挖掘希望,從惡中引出道德的教訓來。
《惡之花》的主題是惡及圍繞著惡所展開的善惡關系。惡指的不但是邪惡,而且還有憂郁、痛苦和病態之意,花則可以理解為善與美。波德萊爾破除了千百年來的善惡觀,以獨特的視角來觀察惡,認為惡具有雙重性,它既有邪惡的一面,又散發著一種特殊的美。它一方面腐蝕和侵害人類,另一方面又充滿了挑戰和反抗精神,激勵人們與自身的懶惰和社會的不公作斗爭,所以波德萊爾對惡既痛恨又贊美,既恐懼又嚮往。他生活在惡中,但又力圖不讓惡所吞噬,而是用批評的眼光正視惡、剖析惡。如果說它是病態之花,邪惡的花,那是說它所生長的環境是病態的、邪惡的。波德萊爾從基督教的「原罪」說出發,認為「一切美的、高貴的東西都是人謀的結果」,「善始終是人為的產物」,所以要得到真正的善,只能通過自身的努力從惡中去挖掘。采擷惡之花就是在惡中挖掘希望,從惡中引出道德的教訓來。
《惡之花》的「惡」字,法文原意不僅指惡劣與罪惡,也指疾病與痛苦。波德萊爾在他的詩集的扉頁上寫給詩人戈蒂耶的獻詞中,稱他的詩篇為「病態之花」,認為他的作品是一種「病態」的藝術。他對於使他遭受「病」的折磨的現實世界懷有深刻的仇恨。他給友人的信中說:「在這部殘酷的書中,我注入了自己的全部思想,整個的心(經過改裝的),整個宗教意識,以及全部仇恨。」這種仇恨情緒之所以如此深刻,正因它本身反映著作者對於健康、光明、甚至「神聖」事物的強烈嚮往。
歷來對於波德萊爾和《惡之花》有各種不同的評論。保守的評論家認為波德萊爾是頹廢詩人,《惡之花》是毒草。資產階級權威學者如朗松和布呂納介等,對波德萊爾也多所貶抑。但他們不能不承認《惡之花》的藝術特色,朗松在批評波德萊爾頹廢之後,又肯定他是「強有力的藝術家」。詩人雨果曾給波德萊爾去信稱贊這些詩篇「象星星一般閃耀在高
❾ 美國一部講三個小孩子的電影叫什麼 裡面的雙親死了
雷蒙斯尼奇的不幸歷險 父母在一次離奇的大火中喪生之後,三個出身優裕的孩子突然變成了三個天底下最不幸的孤兒,他們不得不開始尋找一個新的接納他們的家庭,同時也遇到了形形色色不同目的的人,這其中也包括這個故事的講述者,雷蒙尼•斯尼奇先生(裘德•洛飾)。 在遭遇變故之後,三個孩子被莫名其妙地送到了他們的一個遠親,奧拉夫伯爵(吉姆•凱瑞飾)偏僻陰森的家裡,貪婪的奧拉夫伯爵認領孩子的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奪取他們應該繼承的一大筆遺產,為此他在自己一大群幫凶的協助下,對孩子們使出了所有卑鄙的招數。但三個孩子並非那麼容易受騙的……
❿ 請問這是一部什麼電影(有圖)
雷蒙·斯尼奇的不幸歷險
俗話說水火無情啊,這不,一場大火就要了伯德萊爾夫婦的命,剩下三個孩子無依無靠。不過這三個小鬼也不簡單,14歲的維奧麗特(艾米麗·布朗寧飾)熱情大膽,是最年長的,自然也成了三人的頭頭;12歲的克勞斯(連恩·艾肯飾)機智聰明,經常從腦子里蹦出一些奇怪的主意;桑尼(郝夫曼雙胞胎)則實在太小了,她還是個嬰兒,而且還有個壞習慣,喜歡撕咬所有她能咬動的東西。幸好,還有一個遠親奧拉夫伯爵(吉姆·凱利飾)願意收留他們,三人原本以為這下子不用流離失所了吧,可萬萬沒想到苦難的日子才剛剛開始。
原來奧拉夫想謀奪他們的遺產,甚至狠了心製造車禍要殺害三個孩子。他們三人好不容易逃跑後,踏上了萬里尋親之路,可碰到的親戚一個比一個離譜:蒙蒂叔叔(比利·康納利飾)還算正常,就是有點迷戀爬行動物,今天脖子上纏個黃色巨蟒,明天抽冷又拽出一條紅花小蛇;約瑟芬阿姨(梅麗爾·斯特里普飾)也好不到哪裡去,她是一個超級恐懼狂,這回提醒你別亂跑,別絆到地毯跌歪了脖子,下回就告誡你小心吊燈,掉下來要死人啊。可這畢竟也是個依靠,但無論三個孩子怎麼躲避,每一次都被化妝跟蹤的奧拉夫找到,給他們帶來一系列不幸事件。那他們還能逃出奧拉夫的魔掌嗎?要知道反斗小鬼也不是省油的燈,摩登老怪的春秋大夢早晚都會被驚醒。